高考微专题:建筑与环境
微专题:建筑与环境
![微专题:建筑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bcead8089eb172dec63b729.png)
微专题突破: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形态作为人类适应与利用自然的产物,聚落的建造通常是就地取材,其外部形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三个地区为例习题链接(2018·河南五校联考)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浙西部分地区。
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据此完成1~21题。
1.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可能是()①建筑用地少②人口较多③方便生活起居④经济实力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徽派建筑群落中户与户之间有高高的马头墙隔开,设计马头墙的主要目的是()A.防风B.防沙C.防火D.防盗3.徽派建筑中,天井的现实作用是()①增强采光效果②加快排水速度③节省建筑成本④通风降低湿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9·湖北邯郸摸底)“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
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
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4~6题。
4.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5.建造“地坑院”的自然条件是()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6.(考向: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示“地坑院”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为()A.黄梅戏B.沪剧C.闽剧D.秦腔(2019·福建质检)半边房(见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据此完成7~9题。
7.“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8.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9.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2019·湖北七校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f08fe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8.png)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建筑学中,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不仅需要满足功能需求,还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创造舒适、健康、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引入 passivhaus 的理念,通过良好的保温隔热系统、热能回收等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建筑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如气候、地形等。
在热带地区,建筑应采用适合热带气候的设计,增加通风、散热设施,降低室内温度;在高海拔地区,建筑应增加保温隔热层,防止能量流失。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可持续性。
二、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
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
同时,建筑还应尽量减少对城市的阻挡、遮挡,提高城市开放性和通风性,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建筑还应与城市的交通系统相结合,便于居民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人行道、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
此外,建筑还应注重空间布局,使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城市环境。
三、建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关键。
建筑应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的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和私密性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办公建筑设计中,合理规划办公空间和公共区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8c14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0.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理空间,环境是建筑存在的背景和条件。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互为影响、互为依存。
本文将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耗与碳足迹:建筑耗能占据了全球总消耗能源的40%,建筑产生的碳足迹也相当可观。
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因此,建筑能源的节约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2.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硬质表面会吸收太阳辐射并反射热量,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
建筑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绿化覆盖等因素都会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3. 水资源利用:建筑对水资源的需求与利用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水资源紧缺地区。
建筑的节水设计、雨水收集利用以及废水处理等都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4. 建筑垃圾与废弃物:建筑产生的垃圾与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还占据大量土地资源。
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垃圾的减量化、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气与气候: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例如,寒冷地区的建筑需要保温性能良好,而炎热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隔热和通风等因素。
2. 土壤与地质:土壤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基础施工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的选址、地基设计和建筑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3. 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水资源的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水源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有些地区的建筑在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等水文地质问题时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和洪水等对建筑的影响非常显著。
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地震抗震、风防、防水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64cd3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9.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是人类对于环境的一种改造和利用方式。
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搭建简单的遮风挡雨的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
现代的建筑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还必须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建筑的依托和背景。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植被等,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建筑的可持续性。
例如,建筑师可以利用地形的高差来设计地下空间,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同时,建筑还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有些建筑会采用绿色植物覆盖,使建筑更加生态友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次,建筑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人类环境是建筑的服务对象,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要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健康的需求。
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采光设计,增加建筑内的自然光线,提升人们的居住和工作体验。
同时,建筑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社会和文化需求。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异,以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
此外,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城市是建筑的集聚地,建筑的规模和形态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会影响城市的空气流通、交通流量等。
例如,高层建筑会产生阴影效应,影响周边建筑和街道的光照条件。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筑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者,对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因此,建筑业正逐渐引入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和技术。
例如,绿色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通过优化设计和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建筑智能化系统等都是建筑业朝着环境保护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634cc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a.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建筑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创造,更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此,我们将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首先,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条件。
例如,在山区建造建筑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地理地貌、水文土壤等环境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而在城市中心,建筑师需要考虑周围建筑物的高度、风向等因素,以在景观上实现和谐统一。
其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物理结构层面,还涉及到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
传统的建筑方式通常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负担。
而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则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应用节能技术、采用可再生材料和优化建筑构造等手段,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不可忽视。
建筑物的位置和设计往往会对周围环境和社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精心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经济效益。
例如,古镇中的传统建筑不仅吸引游客,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相反,如果建筑物过于庞大、不合理,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城市格局,破坏生态平衡。
为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需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筑师和设计师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他们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能源供应和人口需求,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
例如,对于符合节能标准和环保要求的建筑项目,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减免税收。
最后,公众也应提高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倡导环保习惯,每个人都可以为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通过可持续建筑的方式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a1fea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0.png)
建筑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们不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空间,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然而,建筑不仅仅是静静地存在于环境中,而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
1.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筑不仅能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举例一些典型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摩天大楼的阻挡阳光和空气流通等)
2. 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建筑的设计和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不同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
(可以举例一些不同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如热带地区的遮阳设计和冷地区的保温设计等)
3.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建筑可以适应环境,同时也可以改变环境。
(可以举例一些能够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建筑,如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阳光能利用等)
4. 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人们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考虑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废物处理等环境因素。
(可以介绍一些可持续建筑的实践,如太阳能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等)
结论: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保意识,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以上仅是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一些简单论述,仅供参考。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建议根据题目和文章需求进行具体细化和扩展,以满足1500字的要求。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bcce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5.png)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建筑的设计、建造和使用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环境的状况也会对建筑产生反作用。
正确认识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的能源利用、材料选择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等方面探讨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的能源利用是建筑与环境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传统建筑往往是高耗能的,对能源资源的浪费严重。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追求低能耗建筑,即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如建筑隔热、太阳能利用、灯光和电力的智能化管理等,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节能建筑中还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之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材料选择也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体现。
传统建筑中使用的许多材料对环境具有不利影响,如木材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的枯竭,水泥的生产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重视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再生材料、可持续发展材料和低排放材料等,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应注意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这包括利用地形、气候、风向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布局。
同时,还应注重景观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例如,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植物,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建筑还应开发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总之,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都是实现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
只有深入理解和积极应用这种相互关系,才能推动建筑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4603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5.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是人类为生活和工作而建造的物理空间,而环境则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为影响、互为依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对环境的影响1. 能源消耗:建筑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在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
2. 废物排放:建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排放到水源和土壤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土地利用:建筑的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 城市热岛效应:大量的建筑和混凝土使城市表面的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温升高、气候变化等问题。
二、环境对建筑的影响1. 地理条件:不同的地理条件对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需要考虑抗风和防潮的特性,山区则需要考虑抗震和防滑的特性。
2. 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在炎热的气候中,建筑物需要考虑隔热和通风,而在寒冷的气候中,建筑物需要考虑保温和供暖。
3. 生态环境: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绿地丰富的地区,建筑物应该融入自然景观,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
4. 人文环境:建筑应该与周围的人文环境相协调。
这包括建筑风格、材料选择、文化符号等方面。
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应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三、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倡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的原则包括:1. 节约能源:采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2. 循环利用: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倾向于选择可循环再生的材料。
同时,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拆除后材料的再利用。
3. 水资源管理:通过采集雨水、回收废水和使用节水设备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建筑知识: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筑知识: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af055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c.png)
建筑知识: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筑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的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忽视,建筑不仅需要依赖环境条件进行设计和建造,而且也对环境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将建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又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制约和污染,成为了建筑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
建筑作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场所,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气候,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等条件,以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例如,在北方建筑常常需要考虑保温、保暖方面,采用流线型、圆顶或方形建筑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建筑的保温和保暖性能。
在南方,由于气候炎热,需要考虑通风、遮阳等问题,采用通风、遮阳等建筑设计手段,来缓解酷热的室内环境。
因此,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依据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造。
另一方面,建筑对环境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乡村中,建筑物污染排放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建筑物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
例如,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当考虑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如果设计不当会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施工过程中,大量空气、土壤、水体、噪声、振动等污染物质会产生,而用户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废水、二氧化碳等排放,不当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如今,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和施工也必须纳入环保考虑,以达到节省能源、减少耗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保建筑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建筑用料和建筑方式,实现了不同方面的环保功能。
首先,绿色建筑采用生态、可再生和环保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绿色建筑注重功能与绿色环保之间的相互补充,既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实用效果,又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环保及人文效益。
最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注重节能、降低污染、减少材料的浪费,是更加可持续的建筑方式。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67a9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d.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以不同层面来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1.1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选址和设计。
例如,寒冷地区的建筑需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多雨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以避免水灾的发生。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以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为人们提供适宜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1.2 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性,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和建筑外墙垂直绿化等都是绿色建筑的典型特征。
绿色建筑的兴起为改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建筑与社会环境2.1 建筑的社会功能建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
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外,建筑还提供了办公、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种功能空间,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
因此,建筑的设计应该符合社会需求,充分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和行为习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
2.2 建筑的社会影响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的表达。
建筑的风格、形象和氛围都会对人们产生直接的审美和心理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
例如,古代建筑的宏伟壮丽体现了王朝的荣耀和威严,而现代建筑的简约、环保特点则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功能和可持续性的追求。
三、建筑与人的健康3.1 建筑与室内环境室内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核心空间,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控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知识点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设计知识点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6e60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5.png)
建筑设计知识点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建筑设计的基石之一。
一方面,建筑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如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等,以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例如,在热带地区设计建筑时,应该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和通风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一方面,建筑还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实现景观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物的材料、色彩和造型等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搭配,既能够融入自然景观,又能够突出建筑的特色。
2.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还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和人文价值的体现。
建筑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因素,如历史文化、当地传统和社会习俗等,以确保建筑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认同感。
此外,建筑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改善。
例如,设计学校和医院时,应该考虑到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建筑还可以为社区提供公共空间,促进社会交流和社区凝聚力的建立。
3. 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与环境和谐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能源消耗、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还可以通过设计和规划,为环境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
例如,在城市中设计建筑公园和屋顶花园,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总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建筑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高考微专题:建筑与环境(32页)
![高考微专题:建筑与环境(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d48007f6af45b307e97197c5.png)
1仔细观察蚝壳总结蚝 壳 特点; 2结合下列材料和三乡 本地 自然环境分析出现“蚝 壳 屋”的原因。
高考微专题:建筑与环境(32页)( 精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蚝壳屋形成原因
3| 地形:岭南自古为浅海平原地带,石头少而贝类多,原料充足, 人们建屋就地取材。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蚝壳屋形成原因
1| 蚝壳质轻、坚硬,厚度大具有隔热,隔音效果,冬暖夏凉,能抵 挡枪炮的攻击。另外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更有利于健康。。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高考微专题题::建建筑筑与与环环境境((3共2页3 2)张(PP精T 品)系 列PPT)
蚝壳屋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的工艺,它以蚝壳作主体材料,拌上蚝壳灰、 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混合物舂捣而成,既硬且韧,可经百年风雨。岭南自 古为浅海平原地带,石头少而贝类多,人们建屋就地取材,贝壳质轻又坚硬耐用, 因而成为上佳的墙体材料。三乡蚝壳屋是岚桥郑公祠外墙,墙体长达四十三米, 最高处有六米,厚度达零点八米,比一般房屋厚度大,而且两层泥灰之间有对称 分布的蚝壳,起了隔热作用,因此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 击。今天流行的建筑技术追求环保、低能耗的“轻质材料”,而蚝壳灰用于内墙 涂饰材料,绝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更有利于健康。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墙体上蚝壳已全部外露、坑洼不平,天气炎热时将脸凑近墙壁上的通风口,一股 干爽的凉风立刻扑面而来。据说,这是因为蚝壳有天然气孔,不怕积水和蛀虫。 另外,蚝壳墙砌筑时,蚝壳与墙面的角度差不多都成45度角,有利于墙面的排水。
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ed23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e.png)
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与环境: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对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减少其负面效应。
第一部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使用资源和能源:建筑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水、木材、沙石以及电力等。
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能源效率:许多旧建筑的能源效率低下,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建筑应该采用更加可持续和能源高效的设计,例如使用节能玻璃、太阳能板等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土地利用:建筑的扩张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压力,导致了许多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第二部分:建筑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室内空气质量:建筑的设计和建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糟糕的室内空气质量会导致人们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
因此,建筑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通风系统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噪音污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建筑物周围噪音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压力和睡眠障碍。
因此,建筑应采用隔音材料和设计,以减少噪音污染的影响。
3.自然光线和景观:良好的自然光线和景观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建筑应该注重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设计,以提供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建筑理念。
通过采用节能、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材料等措施,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建筑节能:建筑应该采用节能技术和设施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改进建筑隔热和通风系统等。
3.生态恢复:在建筑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并尽量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9b1b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4.png)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会对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以下是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更详细讨论:首先,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消耗: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是对环境造成影响最直接的方面之一。
传统建筑使用大量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而如今,节能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兴起,通过使用高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水资源利用: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也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建筑物往往使用大量淡水来满足其需求,但是在一些缺水地区这种做法非常浪费。
现代建筑则采用雨水收集和废水回收等技术,以及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设备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 废物和污染物排放: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污染物。
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废物和污染物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废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并实施适当的处理和回收。
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1. 气候条件:建筑物的设计需要考虑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对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2. 自然资源:建筑物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周围的自然资源,如阳光、风能和景观等。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3.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建筑物建造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需要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总结起来,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对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废物和污染物排放等产生影响。
同时,环境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也对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1b45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3.png)
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对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关注。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环境的一部分,又与环境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建筑发展。
首先,建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建筑的选址、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例如,在建筑的选址上,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的风险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筑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环保措施,如节能材料的使用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建筑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建筑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需要得到重视和改善。
其次,环境也对建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会限制建筑的发展。
例如,寒冷地区需要建造保温性能良好的建筑,而热带地区则需要建造通风和降温效果好的建筑。
此外,环境的质量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如果环境中存在污染物或腐蚀性物质,建筑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损坏。
因此,建筑必须与环境相互适应,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针对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首先,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气候、光照等。
他们可以使用先进的建筑模拟软件来预测建筑的能耗和生态效益,以便做出更合理的设计决策。
其次,政府和企业可以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限制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奖励计划,鼓励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或雨水收集系统。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管理提高员工对环境问题的意识,降低资源的浪费。
此外,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推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环保建材和节能设备,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节能意识,减少个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减少开车出行、垃圾分类等。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0b9d4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5.png)
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分析建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第一部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资源消耗方面,建筑物的建造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其次,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如供暖、供冷、照明等。
这些能源的使用不仅仅导致了能源的浪费,还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另外,建筑物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建筑学中的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建筑学对环境保护的应用为了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建筑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
首先,建筑学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满足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建筑学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回收材料,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另外,建筑学也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在保证舒适的使用条件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建筑学还关注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等方面。
第三部分:建筑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建筑学将更加注重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建筑则强调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和满足未来世代的需要。
未来的建筑学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性能。
同时,建筑学也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绿色空间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5daea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c.png)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同时也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适应、和谐共存。
建筑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都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分析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实现环境友好型建筑。
一、建筑对环境的影响1. 能源消耗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建筑物所消耗的能源约占总能源消耗量的40%。
建筑的供暖、制冷、通风以及照明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
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利用,导致了对环境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建筑需要改变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2. 水资源利用建筑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庞大。
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灌溉系统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建筑应该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收集雨水、使用节水设备等。
3. 废弃物产生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建筑现场的废弃物排放、建筑材料的处理和运输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建筑的拆除和改造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物。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减少废物产生,采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同时进行有效的废物处理。
二、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理念,其目标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手段,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绿色建筑还强调室内环境的质量,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 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建筑应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a2d8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2.png)
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建筑学科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如今,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简要介绍几个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建筑还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进行能源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等因素,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山区地区建设的建筑需要适应复杂的地形,而沿海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海水腐蚀等因素。
此外,建筑物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产生联系。
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提供宜人的视觉感受,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建筑与人文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作为人类的居住和工作场所,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行为、感知、情绪等都受到建筑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人的尺度和需求。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建筑物的布局和形态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氛围有着重要影响。
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提升城市的形象,并对居民和游客的情感产生影响。
建筑还可以通过艺术创作与人文环境产生联系。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使建筑本身成为一种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建筑与社会环境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功能性和适应性上。
建筑的功能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需要。
建筑还应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具备可扩展性和可更新性,以适应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
此外,建筑还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建筑行业也需要积极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5c7b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d.png)
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论析建筑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建筑和环境可以相互影响,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也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建筑产生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自然条件的不同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比如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等。
气候的不同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如更加热带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隔热和通风的问题,而寒带地区的建筑需要更多的保温措施。
地形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如丘陵和山区的建筑需要考虑地形的适应性,土壤的承载力等问题。
2.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人文环境是指周围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周围建筑的风格和高度会对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产生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是建筑设计和建设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反映出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社会价值观。
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等方面。
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会直接影响周围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新建建筑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建筑应该具备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节能性能和可持续性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日光利用和自然通风等因素。
2.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施工噪音和灰尘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建筑施工应该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以提高建筑质量和环保效益。
3.建筑使用建筑使用阶段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也非常重要。
使用者在使用建筑时应该遵守环保法规,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窑洞在地下土层中挖掘,开发了地下空间资源,提高了土地
三乡桥头村
桥西郑公祠
蚝壳墙
走近身边的地理
桥头村蚝壳屋
活动探究:
1仔细观察蚝壳总结蚝 壳 特点;
2结合下列材料和三乡 本地 自然环境分析出现“蚝 壳 屋”的原因。
蚝壳特点: 坚硬、质轻、多孔
蚝壳屋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的工艺,它以蚝壳作主体材料,拌上蚝壳灰、 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混合物舂捣而成,既硬且韧,可经百年风雨。岭南自 古为浅海平原地带,石头少而贝类多,人们建屋就地取材,贝壳质轻又坚硬耐用, 因而成为上佳的墙体材料。三乡蚝壳屋是岚桥郑公祠外墙,墙体长达四十三米, 最高处有六米,厚度达零点八米,比一般房屋厚度大,而且两层泥灰之间有对称 分布的蚝壳,起了隔热作用,因此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 击。今天流行的建筑技术追求环保、低能耗的“轻质材料”,而蚝壳灰用于内墙 涂饰材料,绝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更有利于健康。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墙体上蚝壳已全部外露、坑洼不平,天气炎热时将脸凑近墙壁上的通风口,一股 干爽的凉风立刻扑面而来。据说,这是因为蚝壳有天然气孔,不怕积水和蛀虫。 另外,蚝壳墙砌筑时,蚝壳与墙面的角度差不多都成45度角,有利于墙面的排水。
(1)说出地坑院“最符合生态建陕 筑的原则”的理由。(10分)
西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地坑院的 特点
根据地形,依山靠崖,平地向下挖土而成 黄土凿洞 地势低平,有利于汇水 冬暖夏凉
气候
当地的 自然环境 地形
土壤 生物
气温
夏热冬冷, 昼夜温差大
降水
全年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千沟万壑,土地集中连片少
黄土,直立性好 植被稀疏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参考答案
1.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因地制宜且环保; 2.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树木稀疏,开挖窑洞,作为居住的
参考答案
房屋,大大节省了木料的使用; (1)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 雨,树木稀疏,开挖窑洞,作为居住的房屋,大大节省了木料的使用;窑 洞在地下土层中挖掘,开发了地下空间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地坑院 窑洞深藏土层之中,冬暖夏凉,节约能源。
备考建议
• 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即人与自然的高层次 的和谐统一。因此,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地域文化方面的内容,深入理解
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学会分析地域的特点,另一
方面还要根据地理环境分析该特色形成原因。
蚝 壳 屋
三 乡
研学之旅
蚝壳屋研学探究
地理科组进行三乡古建筑研学
蚝壳屋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的工艺,它以蚝壳作主体材料,拌上蚝壳灰、 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混合物舂捣而成,既硬且韧,可经百年风雨。岭南自 古为浅海平原地带,石头少而贝类多,人们建屋就地取材,贝壳质轻又坚硬耐用, 因而成为上佳的墙体材料。三乡蚝壳屋是岚桥郑公祠外墙,墙体长达四十三米, 最高处有六米,厚度达零点八米,比一般房屋厚度大,而且两层泥灰之间有对称 分布的蚝壳,起了隔热作用,因此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 击。今天流行的建筑技术追求环保、低能耗的“轻质材料”,而蚝壳灰用于内墙 涂饰材料,绝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更有利于健康。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墙体上蚝壳已全部外露、坑洼不平,天气炎热时将脸凑近墙壁上的通风口,一股 干爽的凉风立刻扑面而来。据说,这是因为蚝壳有天然气孔,不怕积水和蛀虫。 另外,蚝壳墙砌筑时,蚝壳与墙面的角度差不多都成45度角,有利于墙面的排水。
2019 全国卷Ⅱ 英国康沃尔郡的蜂巢式穹顶建筑
2018 全国卷Ⅲ 澳大利亚特色的地下住宅
2018 江苏卷 黄土高原“地坑院”
2017 全国卷Ⅲ 剪纸反映的景观分布
2017 海 南 卷 岭南山地的集镇住宅
2017 海南卷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
命题分析
以地区特色民居建筑 为背景,考查特色民 居建筑的分布情况; 联系当地地理环境, 考查形成该特色建筑 的原因。
高考微专题复习之——
民居建筑与地理环境
课程要求
旧课标
新课标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城乡发展过程中,为
保护特色景观应采取的对策措 施。(选修地理:城乡规划)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
乡景观上的体现。(必修二)
说明保护地域文化和特色景观 应采取的对策。(城乡规划)
考情分析
年份试卷
命题情景
答题思路:
1 建筑特点
气候
2
3 地形
土壤 4
5 水文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高考微专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地 坑 院陕 西高考微 题:建 筑与环 境(共3 2张PPT )
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洞建筑,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 下四合院”,最符合生态建筑的原则。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 凿土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最佳典型。 地坑院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长1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
蚝壳屋形成原因
1| 蚝壳质轻、坚硬,厚度大具有隔热,隔音效果,冬暖夏凉,能抵 挡枪炮的攻击。另外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更有利于健康。。
蚝壳屋形成原因
2| 气候: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蚝壳有天然气孔, 墙面倾斜有利于排水,不怕积水和蛀虫。
蚝壳屋形成原因
3| 地形:岭南自古为浅海平原地带,石头少而贝类多,原料充足, 人们建屋就地取材。
地 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约3米,深8米
-12米,宽约4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 (图)。冬季窑内温度在10℃以上 ,夏天保待在20℃左右,人们称它
院坑 “已是天受然到空了调不, 同恒程温度住的宅破坏”。,由有于的人已为经和从自人然们的的原视因野,中许消多失真了实。的地坑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