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学科 核 心 素 养 ;实验探究;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是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五 个 方 面 及 其 水 平 ,结 合 课 程 内 容 的 要 求 而 制 定 的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划分为4 级 水 平 ,是核心素养导向 的学业评价重要依据.在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 个方面.其中要求学生能运用 变 量 控 制 的 方 法 探 究 并 确 定 合 适 的 反 应 条 件 ,安全顺 利的完成实验,能 对 实 验 方 案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高 三 的 学 习 忙 碌 且 十 分 具 有 挑 战 ,因 此 复 习 内 容 的 选 取 不 仅 要 尽 可 能 贴 合 学 生 的 重 难 点 、匹 配 学生的 认 知 结 构 和 发 展 水 平 ,同 时 还 要 结 合 学 校 的 实 际 进 行 综 合 设 计 .例 如 减 压 过 滤 实 验 ,常 规 方 法 是 借 助 自 来 水的流动减小压强从而过滤.但高中传统课堂并无可 利用的水池,因 此 ,以家用电动气泵改进抽滤装置,既 能 使 学 生 掌 握 抽 滤 原 理 ,又能感知化学是近在身边 的 ,而不是“生涩复杂”“高高在上”. 5.3 复习方式多样性
图2 影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这三个 方面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但 他 们 也 是 相 互 依 存 的 ,共 同决定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 2 . 1 基于实验探究类型的探讨
通 过 整 理 近 几 年 北 京 市 高 考 实 验 探 究 试 题 ,发现 探 究 素 材 主 要 由 物 质 组 成 探 究 、物 质 性 质 探 究 和 反 应 规律探究三种类型. 2 . 1. 1 物质组成探究
2021年 6 月 1 日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

国家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是接下来课程改革深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改革基础教育的指导,地位极其重要。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中,综合探究存在于每个单元,为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知识延伸拓展的平台,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积极引导。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我们要重新解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核心素养概述20世纪70年代,“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的理念”,由罗马俱乐部提出。

以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被提倡。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素质教育开始进行改革实践。

这些改革的思想和方式都以培养人才为目标。

21世纪以后,人们才更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特级教师傅禄建老师的理解是:奠定良好公民和终身健康的基础,是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阅读素养都需要提高。

这样他们才能会劳动、会表达、会沟通、学会应对危机。

教学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要教给学生可以受益终生的智慧、方法和能力。

窦桂梅老师指出,课程改革的进行要采用整合的方式,因为学生的素养受课程质量的影响。

学生的素养结构受课程的结构影响,但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是那么乐观。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因为对学习感兴趣而去学习的孩子只有百分之十,喜欢和自己的朋友或同学讨论学习内容。

喜欢和老师一起上课的人数还不足百分之十。

通过现实的经验可知,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动机不加以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不进行更新,那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会难上加难。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1.学习方式体验在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非常有限。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以下简称“西山中学”)厘清育人目标,校准改革方向,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体系,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更新理念,反思育人的功能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有效落实的进程及质量,影响着师生的实际获得感,也影响着学校在应对各种现实挑战时的价值排序。

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重新反思定位学校的办学使命与责任,聚焦核心素养,使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激发教师投身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为实现这一总的培养目标,在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表达中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性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具体且直观的描述为时代新人画像,这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新要求。

西山中学以“毓秀生态,涵润新人”的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分解制订了位于学科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学生发展五大关键能力,即团队协作、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积极行为、包容公正,并将培养目标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之中。

这样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实施再到教学方式变革,就形成了逻辑一致的教育主张。

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观,是育人目标到育人实践的转化。

在课程建构中,西山中学开展“‘秀’课程:源于内生需求的生态育人实践”研究,从秀品、秀慧、秀健、秀艺、秀勤五个方面,构建“秀”课程,并以“秀”课程推动学校教育模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的突破与进化,进而以鲜活的学校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同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可以选择。

比如,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劳动教育、美育等个性课程既可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展开分析,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素养培养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本文也深入探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在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科学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实践案例、素养培养、教学效果评估、实践困难、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小学是学生教育生涯中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实践分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与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普及,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的效果,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探讨素养培养策略和应对实践困难的对策,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目的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对课程的建设与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

2012年,修订后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我国正处于新课改推进的关键阶段,需要集中精力试水课改的“深水区”,推动课程改革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实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最终目标。

在这一教育政策与实践的背景下,我校通过分析国际国内上核心素养和课程体系的相互关系,克服困难,不断尝试,构建我校丰富而开阔的“睿智”课程体系。

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具有身心健康、诚信友善、乐学善学、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有用人才。

(二)选题意义《意见》中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需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依托。

因此,我们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要求。

选题意义在于教育目标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

1、完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2、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新课程的开发给学生留下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睿智”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

3、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是指教师在学校层面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组织和解释、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调适等一系列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教海探索对实验的重现和升华,在关于实验探究的习题演练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思维。

2.5合理教学评价,营造探究氛围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改革创新力度很大的新课程,需要教师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与科学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尤其对于科学实验,评价更应全面,既有过程性又有总结性评价,既考虑对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表现出的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一方面,教师可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科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成果交流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形式上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即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量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发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求同存异,不断改进完善实验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外部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同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性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效地反思自我,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获得科学探究的真能力。

3实践思考21世纪,新课改逐步在教学中推进实施,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加强,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能力,包括实验探究能力、学习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掌握科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深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理应得到大力发展和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分层次尽可能地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改进、完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真能力,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一次次思想的合作碰撞中发展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人才。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根据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以实验内容、联系生活等方式开展科学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探究式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引言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且能够使学生自身发展趋于成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所以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究的欲望。

这样就会在课堂中出现气氛过于死板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但是,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科学知识讲述的重要支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此类问题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就会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支点展开教学。

这样教师就会加强信息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要求,而且更能激发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有利于均衡学生各方面能力新课标不仅将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而且需要教师积极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但是部分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会让学生整体发展的天平出现偏移,成长发展就会出现短板问题。

正如木桶效应所说,决定整体发展的是最短的那根木板。

这样会使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一个十分低迷的状态,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从学科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这样整体木桶就能实现等齐,不会出现因为短板造成木桶漏水的问题。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1.运用课堂实验小学科学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讲述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不适合学科内容。

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直观的呈现现象以及出现现象的过程。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度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

实施项目式学习,会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成效,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如何构建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以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科学素养内涵、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项目式学习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其中,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包括对具体概念和学科本质的认识;科学思维是从科学视角认识事物规律本质、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探究实践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而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只有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类似情境下迁移应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才是素养的真正体现。

项目化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活动

项目化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活动

03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融合的路径
立足于科学常规课堂
项目化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应利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基于 某一主题或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项目化学习
在“水的净化”新课教学中,教师组 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通过习题评 价学生学情,确保项目化学习效果。
03
传统教学
学习活动。
项目化学习
在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以 后,教师以“估算高锰酸根离子大小”为 例进行项目化学习。
实验方法
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稀释迭代进阶方法测 量微观粒子大小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微 观粒子的科学方法与估算能力。
资料提供
教师通过提供三段资料,把实验相关的知 识准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加工 、提取信息。
04
项目化学习的反思
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项目化学习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载体,联结 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桥梁。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 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建构科学新 知识。
激励学生挑战自我
项目化学习能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形 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
分享学习成果
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
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个 体能力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时间成本不一。
教师需指导学习困难学生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 的指导。
思维引导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理清设计思路,以问题 形式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进入最近发展区 ,从而降低方案设计的难度。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

2020年36期116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科学教学徐少炜(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1)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到文化、道德,以及科学三个方面,且这三个方面一直都处于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状态。

对此,在现代教育中,初中科学教师应摆脱以往授课理念、模式的种种束缚,坚持以科学教学为主,从不同层面来探索培养、拓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策略、新路径,这样既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各项要求,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一、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特点在以往的科学学习、探究中,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利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实,科学课程拥有的体系是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是层层紧扣、密切联系的。

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课程内在联系这一特点,优化相关知识点的整理。

例如:以“植物的主要类群”为例,在具体讲解中,若只是告诉学生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具体要怎样分类,有着哪些特征,学生虽然能够记忆下来,但却无法做到透彻理解与深刻记忆。

对此,为了突破传统授课理念的束缚,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大豆、玉米种子,以及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等植物,引导学生对植物样本做出细致观察,然后自由地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哪些特点。

这样既可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也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及其特点的全面把握,并产生深刻印象[1]。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展示科学实验成果在科学世界中,通常都会存在三个类型的人:一类是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知识,都在为人类、大自然谋福利,且在此过程中,自己也能够收获满足与快乐;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希望可以通过科学成果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财富、地位;还有一类是将自己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真理的追求上。

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充分利用,以此来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例如: 某教师在讲解“物质的构成”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每个元素被发现、被命名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按照现在的顺序来排列,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基础,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号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小学课程中的每一学科都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每一学科的教育。

本文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观念下,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要品质与能力,而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与环境,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很多的小学学校并不重视小学的科学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采取敷衍的态度,导致学生的科学教育水平较低,学生对自身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情况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

因此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根据课程精心设计科学教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指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使所展现出来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表现。

把这些知识与能力分为三个部分,有理性思维、评判质疑、用于探究等,老师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这几点内容,并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科学精神的内涵。

小学的科学教程有很多的实践案例,以具体的科学内容为例,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

如学习课程《探究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一课程要求学生对鹦鹉为什么能够站在树枝上进行研究,并采用实验的方式来证明。

老师应该首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首先引入一张图片,鹦鹉独自站立与树枝上,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给出很多问题,如鹦鹉为什么会站立在树枝上?由此老师带领学生有问题过渡到实验环节,教师在在课堂上展示一只纸质的鹦鹉,把笔当成树枝,然后把纸鹦鹉放在笔上面,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上面情况,无疑这只鹦鹉不管放在笔上都会掉下来,老师趁实验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为什么纸质的鹦鹉会掉下来,而现实中应为能够站立住?”“纸质的鹦鹉与真的鹦鹉差别在哪里?”“为什么鹦鹉落下的时候是头衔着地呢?”“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纸质的鹦鹉站立起来呢?”等等,学生会通过自己观察与直接感受提出这类的问题,老师在感觉学生问题提的差不多的时候,指导学生想办法让鹦鹉站立起来,同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出自己的方式,如“采用回形针夹住鹦鹉的方式”“采用透明胶把鹦鹉与笔粘起来”等等,同学们纷纷的进行猜测,并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验证并记录,标出让鹦鹉站立的方式,并且指在用回形针夹鹦鹉时,应该夹在那个部位等等。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小学科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其根本性的宗旨和主张是教育应承担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培育工作,培养未来在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方面拥有较好表现的人才。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旨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树立崇尚科学、探索求真的社会责任感。

当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是我们需要研讨的方向。

经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几个较为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沉迷于信息工具交互式的信息软件、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学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伙伴是抱有新奇心态的,与此同时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好奇心也容易被新式的教学信息工具所替代,科学课堂提倡探究式学习,当学生的探究对象从科学问题本身转移到信息化辅助工具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证,是教师们需要着力思考的。

(二)教师教学设计重心向信息技术偏移课堂中为了体现信息化带来的科技感、先进感。

教师在设计时过多的加入信息元素,易将教学问题复杂化,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重点转移化。

在注重信息技术展现的同时忽略了学科本位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前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技术上,削弱了科学学科本身独有的特性。

(三)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减少,“教”与“学”独立存在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中能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探讨中会碰撞出很多知识的火花。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研究与实践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中学教学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部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之一,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从而提高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

所以对高中学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活动研究我国教育界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评价核心素养是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再综合我国教育研究学者的研究,总结来说核心素养就是公民需要具有的一种素养,在公民的终身学习中,还由个人成长发展中形成,这种素养是公民可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品格,是公民知识、价值观、道德品格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结果。

而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将生物学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两者融合起来的,以两者为基础并且在它之上的一种具体素养。

要求个体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学习的东西解决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具体包括有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几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从各个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中科学探究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下形成的关键能力中四个方面之一,是在生物学核心素养下形成的。

二、生物学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基于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时,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起学生的探究动力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从创设情境入手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具备了探究意识,形成探究的思维过程。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者教学内容然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产生实际效果。

比如,问题的提问可以不止一个,而是形成一个问题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二)改变教学模式重视探究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固定的知识,还要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目标。

教科研课题申报模板:《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教科研课题申报模板:《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
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5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XX市XX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202X年9月8日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二X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XX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

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XX市劳动西路19号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新课标视角下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标视角下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标视角下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备教导的方法很多,对备学生的自学方法太少。

老师注意到自身必须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语言应当简明扼要、精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方式应当规范、娴熟,注意到文字的抒发(例如板书撰写有序、图示准确、工整等),也特别注意对学生的非政府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量比较。

老师的复习必须深入探讨学生如何学,必须根据相同的内容确认相同的自学目标;必须根据相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展开复习、听讲、记笔记、搞备考、做作业等;必须考虑到观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小说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的培育。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多寡,不仅仅整体表现他对科学知识的传授,更主要整体表现在他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分解成的过程,其间必然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量再充份,也存有“无法预见”的场景出现,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必须比原订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开朗、多样得多。

教师必须利用不好即时分解成性因素,展现自己有效率的教学机智,无法圆胖学生的鼻子“跑教案”。

必须催生课堂教学的动态分解成,教师必须缔造民主人与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问,不予理睬,或马上整体表现出高兴,生气,那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提倡创建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促进作用明确提出了猛烈的变革建议,即为建议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教师东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公平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掌控的教学活动的那种乏味和严谨必须被超越,取而代之的就是师生相处互动、共同发展的真挚和激情。

培养学生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的研究摘要:新时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理念也产生很大变化,科学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核心素养要求科学教学能够结合实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分析阐述了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20世纪以来,科学探究一直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活动,这既是育人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路径之一。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创设能够引起认知通途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的爱科学、学科学。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整体的框架,覆盖了所有的学生在发展与社会中所必需的能力与品质。

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必须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给学生核心素养以具体的学科落脚点,才能顺利发挥其本身的指导作用。

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

这四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满足了学生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必要能力和品格培养的要求:从知识、思维、能力和态度四方面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是学生通过对科学的学习而内化获得的带有科学学科特点的内在品质与外显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而提出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下位理念,特化的一种核心素养。

将针对学生教育整体所要达成的目标:培养必要的能力和品质具象化到科学学科的范畴之下所能相应培养的品格与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养,包括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研究中观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实景或实物,鼓励他们进行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

科学研究中思辨和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

通过探究和发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第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科学研究中团队协作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科学研究报告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

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和发现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给学生教授科学课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时时处处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道怎么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知道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等等。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如果是那样教育的目的就是空洞的,教育的手段必然是畸形的,教育的思想一定是功利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甚至更为遥远的将来人类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类要实现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对生活的自然界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明白如何同自然界和谐相处,明白如何同这个社会和谐相处,明白如何同自己和谐相处等;也就是要认识适应自然的大道。

所谓适应自然,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事:吃饭穿衣有道,工作作息有道,走路开车有道,说话处事有道……,孩子可能会反驳吃饭有什么讲究的,吃饱不饿就是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病从口入知道吧,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可以说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胡吃海喝,没有吃的自律,只要是好吃的没有节制,导致身体过早就出现健康问题,嗜酒、肥胖、肠胃功能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等等,对于吃我们真的要讲究科学啊!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作息不规律产生的悲剧,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因为熬夜打麻将产生的悲剧足以让我们惊醒;走路开车不规矩的同样教训深刻;学会说话处事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上这些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让我们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生活,违背科学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是科技,就是卫星、飞船、导弹、先进的通讯工具,这就太狭隘了,去看看我们的小学科学教材,其包含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和工程与技术科学等领域,这些领域紧紧围绕人类同自然相处的方方面面,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又在指导课程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领会其内涵,让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从小就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新交流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好课堂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进步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和植物”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动物和植物,进而让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动物和植物分享给其他同学,大家互相发表意见,各抒己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创新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的课本上有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照本宣科。

当今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旺。

因此,教师必须研究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内容时,在传统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只会让学生观察水和石油,学生难免会对实验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教具:上面有盛放液体的地方,中间一个斜面,打开一开关,通过让学生观察水和油的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教具的设计,去发现它的创新性,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索水和食用油的特点,进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实验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1.创新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课内探究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

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探究方式,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科学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作者:吕彦媚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3期
摘要:核心素养可概括为学生在学校不同学习阶段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观念、品格等“软实力”,具有普适性、迁移性等特点,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重要意义。

加强核心素养培育,是实现“素质教育”根本路径。

就中学科学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内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为此,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地探索与实践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初中;核心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
就目前的教育工作而言,以传授知识为主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片面重视对理论、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思维、品格、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掣肘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指向、新动力。

一、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合理构建科学学科中的知识体系。

(一)建立知识理论模型,推动书本知识向思维体系转化。

例如,“生态结构层次”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把种群、种群密度、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圈、死亡率和出生率等关键概念零碎教学,那学生就会觉得知识凌乱无章,没有头绪。

但是教师运用如下思维导
图来揭示这些关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有序的教学,那么这节课内容就简明扼要,有助于学生对生态层次知识的建构。

(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推动书本知识向创新和实践能力转化。

例如,学生在学习“密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活动,除了书本提供的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之外,研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

如果只给天平、砝码、烧杯、水、细线,测石块密度。

方法一:满溢法。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m,②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质量m1,③将烧杯倾斜到水刚好流不出来,将石块用细绳吊着浸没其中,溢出一部分水,再将石块取出,④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m2,⑤ρ=m/V石=m/[(m1-m2)/ρ水]=mρ水/(m1-m2);方法二:①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m1,②天平测出盛满水的烧杯质量m2,③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待水溢出后用天平测量烧杯、水、石块的总质量m3。

④ρ=m1ρ水/(m1+m2-m3)。

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学生更能体会密度测量的趣味,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更加发散,提高创新和动手实践的科学素养。

(三)开设科学探究课堂,推动书本知识向科学探究意识转化。

例如,在浙教版七下的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在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坐在台下观看,沿着教师的演示机械地接受教师得出的结论。

虽然能记住结论,但无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结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师可以先创设问题情景,例如照镜子,再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一直尺上,再取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像在哪里?大小如何?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如何?如何确定像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实验探索,用一只与前面一样的蜡烛作为标杆,寻找像的位置,验证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这样,学生就以问题为导引,预想实验可能,寻找实验证据,解释实验结果,建构科学知识,渗透等效替代思想方法。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让玻璃板倾斜,再观察此时像的位置,思考与之前归纳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否一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了乐于探究、谨慎求证的学习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目标,深度挖掘科学学科中的美学价值。

(一)依托科学教学中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例如S在O2中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前者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后者是淡蓝色的火焰,学生通过对比鲜明生动的感受科学美。

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明白物体成像的形状美;在讲授平面镜成像规律、反射定律时,让学生明白规律的对称美;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让学生明白细胞的结构美;科学审美教育既提倡“以真启美”,也提倡“以美启真”。

(二)整合科学教学中的人文资源,提升學生审美情趣。

例如,“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得越旺,越容易着火;“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运动。

明朝于谦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石自诩,展现了自己不惧生死,坚守清白的人格美,从科学的角度描绘了石灰石经受烈火焚烧后的分解反应,生成CO2和CaO,CO2可用来灭火,
而留清白是因为CaO和H2O可以产生化合反应,生成的Ca(OH)2能够粉刷墙面。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说明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物理的相对运动有关。

通过试题的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解释生活现象的应用能力,而且创设优美的意境,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了科学课堂的教学品位。

三、以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发展为目标,深入挖掘科学学科中的道德内涵
(一)全面展示科学文史中的精神财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面对工程技术人才匮乏的内忧和技术资金封锁的外患,带领工程团队,建成了长达二百余千米的“京张铁路”,一举打通了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桎梏,完成了外国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詹天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对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精神传统和创新才能的继承和发扬,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二)直观再现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例如,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确定,由于古时候人们活动范围和观察手段的局限,提出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后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知识的积累,认为大地应是弯曲呈弧形的,但后来随着麦哲伦环海航行、月相以及卫星拍摄照片等证据的出现,才提出了现在赤道略鼓,两级稍扁的椭球体观点。

科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穿插科学知识,渗透科学教育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所求。

参考文献
[1]朱清时.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7-9,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