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整体教学。
该单元涵盖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古文、现代文、诗歌等,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化、历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力和文学鉴赏力,锻炼表达和写作技巧,进而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在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包括古文、现代文、诗歌等,能够准确识别并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
(2)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提炼关键信息,并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发表个人见解,并学会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4)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续写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
(3)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课文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
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新闻采访有一定的了解,但采访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采访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新闻采访的实例材料。
2.准备新闻采访的道具和设备,如录音笔、相机等。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新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新闻采访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采访技巧。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访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如何挖掘新闻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的基本概念、新闻的构成要素、新闻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新闻写作。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对于新闻写作这一文体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能够独立完成新闻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新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2.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写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案例,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
2.参考资料:新闻案例、新闻写作技巧相关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写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新闻题材,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新闻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10分钟)邀请新闻工作者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新闻写作经验和技巧,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新闻写作。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写作,具体重点包括:
(1)新闻的基本概念和五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2)新闻的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
(3)新闻的写作技巧,如语言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等。
(4)新闻写作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新闻写作。
2.教学难点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概念、要素和结构,掌握新闻写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新闻写作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新闻写作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新闻写作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于教师展示教材内容、辅助材料和教学资源,同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网络资源:确保教室有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访问在线资源,如新闻网站、写作指南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渠道。
7.评价工具:准备评价标准和反馈表格,用于对学生的新闻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可以准备一份包含新闻五个基本要素、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评价表格,用于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新闻模拟写作等活动,体验新闻写作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闻写作技能。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情感表达研究: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章或书籍,探讨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 拓展建议
-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文学作品,与《一着惊海天》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例题3:请分析文章中的夸张手法是如何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的。
答案:文章中的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效果,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例如,作者在描述人物的勇气和决心时使用了夸张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例题4:请举例说明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是如何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境的。
答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例如,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眼神中的坚定和决心,传达了他们在战斗中的勇敢和坚持。
教学反思:
-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其他描写海战或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甲午海战》、《南沙战事》等,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 历史背景资料: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希望大家能够在完成检测卷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我的指导,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典型例题讲解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进一步巩固《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的知识点。例题将主要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说明: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被设置成“活动·探究”单元,人文主题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选编的五篇课文体裁分别是消息、新闻特写、新闻通讯、新闻评论。
结合课本“活动任务单”,本设计核心任务是“年级新闻展播”活动,重点展播学生独立撰写的新闻作品。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写作“奋斗——最美的姿态”校园新闻。
新闻标题上,模仿课文标题形式,拟定醒目又突出新闻事实的标题;新闻结构上,梳理本单元课文结构,依倒金字塔结构呈现新闻事实;新闻语言方面,在体会不同新闻体裁语言异同点基础上,坚持严谨准确之余显生动的原则写作;同时关注新闻阅读对象,注重事实的客观性和隐含的作者情感态度,写出一则体现校园奋斗风貌的好新闻,营造全校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奋斗氛围。
单元主题:理清新闻体裁,学会新闻写作,体会新闻价值。
情境创设:八年级准备举办“‘奋斗——最美的姿态’新闻展播活动”,并依播报的最佳新闻制作校报专刊。
请你根据采访内容写一则题为“奋斗——最美的姿态”的新闻、拍一组奋斗图片,参与新闻比拼和展播,让奋斗之美溢满校园。
要求:1.选择校园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作为新闻题材,拍一组与之匹配的照片。
2.根据采访收集的材料、写作的新闻体裁拟定醒目标题,有完整的新闻结构和六要素。
3.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写出真实吸引人的新闻事件,力求语言准确且生动。
4.用消息或新闻特写的形式表达活动主题,消息300字左右,新闻特写不少于600字。
5.收集新闻作品,开展年级“‘奋斗——最美的姿态’新闻展播”,评选十佳新闻奖,并将十佳新闻制成校报专刊。
【任务驱动】第一课段新闻面面观核心任务:阅读第一单元活动·探究的全部内容,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概括不同新闻类型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任务1.通读梳理五篇新闻,理清新闻的一般结构。
2.梳理六则新闻的六要素,总结概括新闻内容的方法。
二、完成任务1.通读本单元五篇课文,了解新闻概念和体裁,读取新闻事实。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7.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1.明确本单元新闻作品的不同体裁,了解新闻内容个,把握各自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加以实践。
3.完成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自选完成新闻特写、通讯等其中一项的撰写任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由三项活动探究任务和一项口语交际构成。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录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六篇文章作为典范的新闻作品,又不尽相同。
一是体裁不同。
《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中的消息,其中前者较为简短,既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又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后者重点侧重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完整。
《“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选择新闻横断面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使人有现场感。
《一着惊海天》是篇通讯,事件叙述完整生动,体现了通讯的一般特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篇新闻评论,突出了评论事件的价值及时效性,以及文章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二是三类新闻作品在结构、篇幅、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单元选录的新闻作品涵盖军事、体育等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具体来说:本单元部分课文有旁批、技巧点拨等,这些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和启示。
本单元的旁批有介绍新闻基础知识的,有提示学生注意课文重要内容的,有启示学生阅读方法的。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新闻结构: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新闻语言:准确、简洁、具体、生动。
4.新闻采访:采访准备、采访方法、采访技巧。
5.新闻写作实践:校园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关注时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新闻报道。
2.设计一个校园新闻采访提纲,至少包括5个问题,并说明采访对象。
3.撰写一篇新闻写作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于300字。
补充说明与举例:
1.校园新闻报道:报道一场校园运动会,包括比赛项目、参赛队伍、比赛结果等,要求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校园新闻采访提纲:采访一位参加校园运动会的运动员,问题可涉及训练经历、比赛感受、团队协作等方面。
-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学生是否理解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否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自我反思: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写作,提出的改进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这次新闻写作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新闻结构和语言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在撰写新闻报道时,往往难以把握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合理布局,以及如何在报道中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讨论法,通过具体的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新闻写作的技巧。同时,我还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新闻写作的理解和掌握。
4.增进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认知,通过新闻写作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表达方式,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学案:文言文阅读篇
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学案:文言文阅读篇。
一、文言文的定义及特点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体系,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用途较广,主要用于文化、哲学、史学、政治、文学、科学等领域的书写和阅读。
文言文有着严谨、简练、高雅的特点,它不同于白话文的通俗易懂,而是更加繁复、深奥,需要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才能够理解和欣赏。
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学习文言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吸取古人的智慧。
文言文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继续保留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三、如何学习文言文想要学好文言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词汇记忆。
文言文中有很多汉字,部分汉字在现代文中已经较少使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进行认真学习和记忆。
2、梳理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我们对整篇文章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
3、注意上下文逻辑。
文言文中有许多典故、警句、名言等,需要进行上下文的理解和衔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多练习阅读。
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需要经常进行阅读,并进行理解和总结。
同时,我们也需要多尝试不同类型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从而拓展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广度和深度。
“文言文阅读篇”是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学案中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吸取古人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文言文,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8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8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说明蝉伺机出穴)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活动·探究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综述1、以统编语文八上第1单元为基础的大单元内容剖析本单元是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的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经历新闻采编的过程,尝试基础的新闻写作。
单元首页设计了三大任务:任务一:新闻阅读。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围绕"变化着的社会"主题,教材选取了5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文体。
其中《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其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结构完整的消息,报道了首届“诺奖”颁奖情况以及诺奖的来源、颁奖机构和颁奖时间等客观事实。
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报道的是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得冠军的实况。
通讯《一着惊海天》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精彩瞬间。
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就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发表自己的评论,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并针对西方的一些不实指责进行批驳,以此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课新闻两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赏析等内容,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诗词鉴赏3. 古代散文赏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达,古代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和古代散文的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阅读法通过课堂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节课:古代文学概述a. 回顾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b. 介绍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c. 带领学生欣赏古代诗词和散文的经典作品2. 第二节课:古代诗词鉴赏a. 分析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达b. 引导学生细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意境c.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选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感想3. 第三节课:古代散文赏析a. 介绍古代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b. 分析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和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和散文赏析方面存在困难。
8上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8上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古代诗歌之旅”,通过学习《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四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人格理想和哲理内涵,借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学习通过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 《望岳》:通过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等重点词语,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2. 《登飞来峰》:通过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感受诗人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壮志。
3. 《游山西村》:通过“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等句子的品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诗人的闲适心情。
4. 《己亥杂诗》:通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句子的解读,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变革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 邀请当地文化名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或授课,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
五、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进行评估。
2. 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课《新闻阅读、写作》最新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材简析强调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引导我们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现,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消息写作。
二、教学目标二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闻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及生活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3]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闻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新闻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新闻阅读及新闻采访写作的感情,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中有意义的东西,运用相关新闻知识和方法赞扬社会真善美。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的方法,会写简单的新闻或消息。
四、教学方法谈话、讨论练习等五、教学用具课件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四篇新闻,初步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了阅读新闻的能力。
今天,我们将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篇新闻。
2】任务一【新闻阅读】1、任务目标【1】了解新闻的内容,把握不同类型的新作品的特点。
【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2.任务指导【1】快速浏览学过的几篇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
【2】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3】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4】小组合作,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归纳消息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3.成果展示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篇幅:短小报道对象:新闻事件时效性:较强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特写:《“飞天”凌空》篇幅:较长报道对象:一个场景时效性:很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通讯:《一着惊海天》篇幅:较长报道对象: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时效性:一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三】任务二【新闻采访】1.任务目标【1】总结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的基本做法和要求【2】小组共同拟定采访计划并实地采访,提出改进建议,各自完善采访计划。
2.任务指导【1】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新闻采访”准备采访资料,拟定采访的内容和具体的问题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本文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的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文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学会欣赏、感受、思考和推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阅读与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配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1. 阅读与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精心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和多彩。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运用几种常见的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文体、理解文意、品味文化。
2. 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方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章。
3.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学生语言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4.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爱好文学,通过欣赏、品读和感悟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配对、互动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Unit 1 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写信和表达感受等。
第一课《语言与文字》教学目标:- 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及其作用;- 研究并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信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研究核心词汇的拼写和用法;- 运用所学知识写信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教材及教辅资料;- 黑板、彩笔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面,讨论画面中人物可能说的话。
2. 导入新知:通过示意图解释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作用。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
4. 讨论研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5. 练巩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复: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第二课《写意》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培养学生欣赏和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欣赏和绘画中国扇画。
教学准备:- 扇子样本;- 彩色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学生观察一幅扇子绘画并描述其中的内容和特点。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中国扇画的起源和特点。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4. 研究扇子部件:使用扇子样本,教授扇子的部件名称。
5. 绘画实践:学生使用彩色纸和彩笔,尝试绘制自己的扇子画。
6. 欣赏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直到编写完所有单元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七律·长征》(毛泽东)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给多音字组词,给形近字组词。
1、逶迤..(wēi yí)岷.山(mín)2、难 nán(困难、难能可贵)横 hãng (横竖)磅 pang(磅礴)nàn(苦难、难兄难弟)hâng (蛮横) bang(磅秤) 更 gâng(更加)尽jǐn(尽管) 蒙mãng(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jìn(尽心) mēng(蒙骗,欺上蒙下)měng(内蒙古)3、崖(悬崖)逶(逶迤)岷(岷山)涯(天涯)诿(推诿)泯(泯灭)睚(睚眦必报)萎(萎缩)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1)【译文】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那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动。
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热气腾腾;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寒气逼人。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感情基调:豪迈、激昂……3、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三、具体研读1、结合上下文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文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1)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
(2)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
(3)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
(4)充分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2、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三联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1)作用:①首联是全诗的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②“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联系:①后三联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
②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3、颔联写山,颈联写水,首联为何不写成“千山万水只等闲”呢?(1)从红军长征途经路线看,越五岭在前,渡金沙江在后;(2)从律诗的格律要求看,“水”与上句的“军”、“山”与上句的“怕”构成平仄相对的关系。
4、请你用“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
(1)腾越五岭图;(2)疾跨乌蒙图;(3)巧渡金沙图;(4)飞夺泸定图;(5)喜过岷山图。
5、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1)这些片段和场景如实、概括、形象地体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2)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壮举;(3)礼赞了长征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四、总结归纳1、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本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概括本诗的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七、总结全课:1、再次朗诵诗歌,要求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八、布置作业: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萧华)学习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学习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学习难点: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一、字词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黔qián皑皑ái毡zhān炊chuī毯tǎn侵qīn2、多音字组词。
似 sì水似银似乎重 chïng 重飞渡扎 zhā扎营盘奇 qí奇怪shì似的 zhîng 重兵 zā包扎 jī奇数乘 chãng 乘机,乘人之危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解 jiâ解送shâng 千乘之国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iě解嘲xiâ跑马卖解二、读懂诗歌1、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理由。
①《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话“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中心句;②《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话“革命理想高于天”是中心句。
(2)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两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①《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②《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充满理想。
三、研读歌曲,赏析亮点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这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1)“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2)“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4)“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四渡赤水出奇兵》:①“天如火,水似银。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横断山,路难行。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2)《过雪山草地》: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头”和“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毯”和“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四、比较感知1、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④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⑤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⑥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2)不同点:①《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②《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2、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说说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1)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2)诗歌语言凝练,重在抒情。
七、情感迁移:1、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八、布置作业:第三课《老山界》(陆定一)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学习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缩()矗.立()咀嚼.()呜咽.()澎湃..()骨碌.()点缀.()2、多音字组词:嚼:jiáo ( ) juã( )咽:yān( ) yàn ( ) yâ( )落:là( ) luî( ) lào (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1、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2、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3、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4、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三)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写出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