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正比例【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学准备】投影仪。

【说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说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说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说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说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说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图像,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9-41页的内容。

整个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这文言就是第一课时,按照教材精心安排本节课内容分两课时去顺利完成,今天我把它放到一起来教学,易于并使学生完备的重新认识正比例。

我把教学三维目标的定资源整合后列举以下四点: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时的值。

4、培育学生的抽象化归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扩散初步的函数意识。

教学重点就是:1、结合实际情境重新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认知正比例的意义。

2、融合具体内容的正比例的量重新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

教学难点是:1、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关键就是注重相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领域,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升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备考旧知,搞好铺垫。

开学前备考以前所学的数量关系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踢不好基础,搞好新旧科学知识的搬迁,并使学生指出崭新科学知识的自学并不难,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从学生熟识的书本抓起,非政府学生对数学书展开研究,学生在观测中了解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有相关联的两个量。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2.学会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3.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深入理解成正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2.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行数学建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成正比例的量。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成正比例的概念,学会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并且能够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成正比例的概念成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按照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的。

例如,在工厂中,如果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那么工人工作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工资也就越多,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成正比例的情形。

2.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在分析成正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表格和图形等形式来表示。

例如,通过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连接原点和每个点的线段,来展示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的关系,或者通过绘制条形图、饼图等形式来表示。

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实现实例的方式,来使学生熟练掌握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3. 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成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人均饮用水量和温度的关系,货物重量和运费的关系等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行数学建模,通过解决方程或比例关系,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来使学生掌握成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案例和教学流程1.教学案例题目:一家商场正在举行打折促销活动,原价为600元的商品现在以成本价的4折(即6折)出售,请问现在售价是多少元?2.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成正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成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情形。

•第二步:结合实例讲解表格和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

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说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准备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五、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二):知新: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观察图像,思考问题: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

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幺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第1篇】基于当前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的思考,这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1、基于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第四部分“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求比值的内容,会根据两个数的比求它们的比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教材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根据具体情境会找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时,要让学生先观察表格,从中能发现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并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学生会根据表格发现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对应的比值是一定,进而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在方格图上描点和连线,学生知道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学习重点: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学习难点: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二、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表格,会说出总价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对应比值相等。

2、通过练习,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描点连线,会说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三、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以下环节:(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看到“总价”这个数量,你想到了什么量?生:数量和单价。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学过总价÷数量=单价师:说的对,我们把像总价和数量这种有关系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停止教学,着重使先生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正比例是比拟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先生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了解,并能运用它们处置一些含正、正比例关系的实践效果。

同时经过这局部外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浸透函数思想,为先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先生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罕见的数量关系〔罕见的数量关系是先生了解正、正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罕见的数量关系构成关系式,也添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先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阅历,所以基天分自己入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剖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管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效果,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应战性的效果。

这一效果更能提供让先生有足够研讨的空间与思想想象的空间,以及发明性的培育。

旧教材中的3个小效果实践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需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先生带着这3个效果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先生明白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表达不了先生学习的自主性,先生只是依照教员的指令外举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先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达了以先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先生在没有3个小效果的协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

202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

202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推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依据图像解决有关简洁问题。

说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正确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改变状况,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洁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改变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觉?学生不难发觉: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老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肯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老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肯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削减,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肯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子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学情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一个圆柱形被子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随着水面的升高,水的体积也在增加。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

(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第六单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六单元第1课时。

本单元主要讲解成正比例的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已经学过比例,本节课再深入讲解比例中的正比例。

本节课程设计基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难点1.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2.让学生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例中正比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和辨析正比例,最后通过实际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回忆比例的概念。

2.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1:2和1:3两组比例,让学生观察比例中的特点及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中成正比例的量,引入新课内容。

B. 新课讲解1.定义成正比例的概念——两个量的比例积等于常数。

比如a:b= c:d,且a:b和c:d成正比,那么 $a \\times d$ = $b \\times c$。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的实例,如身高与体重、时间与路程、数量与价格等。

3.让学生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应用。

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利用比例中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

C. 计算练习1.分享佩欧纳夫人去购物的故事,让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物品价格。

2.在黑板或白板上给出故事中所购物品的图片和价格列表,让学生猜测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3.让学生观察物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发现它们是成正比例的。

4.引导学生计算不同的数量下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D. 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成反比例的概念,了解成反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尝试发现成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说学情(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相关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二、说设计,说学法(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比不同的变化,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先学后教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互帮互助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四、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说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等先学后教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六、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展示,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是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入的,让学生在歌词中找出规律,从而引出相关联的量!为本节课的重点做好很好的铺垫作用!2.出示学生熟悉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从而渗透正比例的意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4、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5、教具:小黑板二、说学法: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说教法:(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45页~46页,正比例。

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情感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
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活动一:复习引入:
1、复习:己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己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己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设计意图:在引入过程中,我引导每个学生去思考一组组相关联的量,能用语言叙述,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关联的量。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发兴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将知识联系到生活,使他们乐于学习。


活动二:探索新知:
首先我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

教材以列表的形式给出数据,让学生观察分析。

1、出示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
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时间
路程=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k x
y (一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三:及时巩固练习:
(1)思考(一)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2)思考(二)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边长1、2、3、4、5…面积1、4、9、16、25…比值1、2、3、4、5…因为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3)做一做: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活动五、课堂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现象?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