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教学反思
小组教学反思
篇一:小组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
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成效地组
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在四环导学模式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
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太少,可以说基本没有,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组长们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
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倒是组里觉得很冤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实行组分和个人分,可是一扣个人在组中那些人就想只扣他的分又不扣我的分与我无关。有的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一幅事不关已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如何能让他融入团队?真正难以估计学生的思维。
关于物理分组教学的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关于物理分组教学的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关于物理分组教学的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开学以来,我们响应学校的号召实施分组教学。现对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一点体会进行反思如下:
一、分组教学实际上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一个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恰当地与他人合作来解决一些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仅仅通过分组,有时候还不能达到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目标。如有的学生看到人多了,可能就将工作全部推给“能干”的同学了,自己就在一边玩起了小游戏。因此,小组分好后,还要让每一位组员都要有明确的任务,由小组内部讨论后,小组长上报一份工作明细表。做好后,根据评价表,展开小组互评,在新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很多,所以在课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哪一组讨论出解法就写在黑板上。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但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了!不像平时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有走神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为此,分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分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推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在实施分组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老师从以前关注自己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建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互动的快速高效的课堂体系。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反思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反思
在实验教学中,有得也有失,通过几年的反复思考取优弃劣。现将自己的感想汇报如下:
良好体会:
高中学生好动,多数学生对实验感到好奇,总想试着去探个究竟、体会其中的奥妙。因此,多数学生对学生分组实验表现出良好的态度,这是非常好的开端。
存在问题及原因:
1.实验课纪律乱,部分学生我行我素。部分学生不爱护器材,刚到实验室就乱动桌面上的器材,甚致可能弄坏仪器;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连听都不听教师讲。而是自己乱弄,浪费了很多消耗品。比如,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见过器材而感到好奇,在操作时就一直没有关电源;来来回回地拉纸带,直到把复写纸打通,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纸带和复写纸片,而且还可能损坏打点计时器。
2.学生动手能力差。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乡镇中学,动手能差;45分钟内完成不了实验,甚至有个别学生一节课下来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严重地影响了实验课的进行。
3.数据记录及处理能力不高。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免强地获得了数据;但数据处理这大问题又再次使他们陷入困境。比如“探索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不会画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线、更不会总结得出结论。
4.教师在课堂中注意事项强调不够。实验中多数与实验有关的注意事项课文中都提到,但仍有少部分没有提及,需要教师在实验中总结或查找相关资料获取;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解决方法:
1.加强实验教学课堂管理。教师在学生走进实验室前应向学生交待清楚,到实验室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并对号入座;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让他们对调座位。
分层分组教学反思
67
[2014.1
]【热点透视】
【才智】
很多学生家长一提起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就头疼。有的家长说,我用过很多方法,可就是不管用,孩子坐在电视前边,好几个小时都不动地方,大人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着他,真不知怎么办才好。我问,都用过什么方法呢?家长们把方法告诉了我。如有的家长把遥控器放在一定的位置,回来看到挪动地方了,就知道看电视了;还有的家长每次关电视前总调到某一频道,回来发现改了,也知道是看过电视了……但不管什么方法,孩子很快就发现了秘诀,即使看了电视,也能最后让它跟原来一样。现在的孩子都很有心计,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吗?
我也曾问过爱看电视的学生为什么老看电视。他们说,写完作业就没事了,家长多数时候不愿让我们出去玩,只好看电视呗。我问他们,怎么不读书呢?学生们说,这年月,谁还读书呢?太老土了吧,况且书哪有电视有意思啊!
看到这些,扪心自问,难道我们做家长的就没责任吗?首先,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忽视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那么什么事也不会做好。因为没兴趣,孩子不爱读书,更有甚者不愿上学。因此,他们除了被老师、家长管的时间里,别的时间就都用于看电视了,坐在那儿什么也不用想,有时还能够看得很高兴,要是再能吃点零食就更好了。而复习功课、读课外书,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不被人逼着,他们才不去做呢!
其次是对孩子缺乏信任,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做点事情也会反复监督,一点信任感也没有,从而给孩子的教育问题造成很大的
麻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篇1
经过几个月来的教学,回顾上过的每一堂课,有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
其次,从交流的结果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一些改变措施:
1、教学要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分组分解分解教学反思
分组分解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章的能力目标主要是整体思想和公式的逆用,本节课的实质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逆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两两分组”形式的题目掌握较好,而对于“一三分组”型的题目始终无法完全熟练掌握,此处花费时间较长,建议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找到这样的题目的特征:“有三个平方式,且一定要有首末两倍的存在”。
课时安排建议:因式分解部分实为初中数学计算的支点,这部分内容的熟练掌握需要整式的计算比较熟悉,而这部分内容若学不好,则分式中的约分、通分会受到影响,二次根式学习会受到影响,解一元二次方程会受影响,二次函数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这部分内容不应该只是按照课本只安排三个课时,而建议一定补充分组分解和十字相乘法。
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分组
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分组
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分组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分组,
能够更好地解决幼儿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区域、教学准备、教学介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案例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园教学中合理分组的重要性。
一、教学价值
合理的分组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提供个体化的教学服务。每个幼
儿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通过合理分组,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潜能。
二、教学目标
通过合理的分组,可以帮助幼儿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运动等方面的培养。合理分组能够促使幼儿在小组中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多方位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区域
教学区域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合理的分组能够更好地安排教学区域。
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立不同的学习角,例如语言角、图书角、游戏角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准备
合理分组需要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师还需要做好分组记录,及时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介绍
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通过生动的语言
和形象的图片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六、教学重点
合理分组的教学需要明确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针对
性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七、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反思
《二氧化硫》分组教学反思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王星
按照微课题要求,我对《二氧化硫》一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并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同时对分组教学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应用,使学生对化学探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现在对分组教学的情况作以下反思:
问题一、学生对分组实验太陌生,一开始无从下手。
学生从小就接受的是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自主探究实验,所以,一大堆仪器、药品摆在面前,学生不敢下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具体采取了几个办法:
第一,降难度,从简单实验做起,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验做起,让学生感觉难度低、实验熟悉,从一开始消除学生对做实验的恐惧感。
第二、勤提示,学生对实验探究比较陌生,所以在每一步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多监督,多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教,让他们从一开始老师帮着探究,变成后来慢慢独立探究。
问题二、教学内容安排。每次做课堂实验探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问题,每次做实验就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一个实验10分钟,可能教学任务就完不成。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具体采取了几个办法: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较难的实验,成功率较低的实验,采用多媒体播放的办法让学生观看,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看到明显的探究实验现象。
第二,课前预习,让学生完成导学案,预习后,因为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一定的了解,做起来不陌生,这样就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第三、学生搭配,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搭配分组,将基础较好的同学与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搭配,让反应快的学生带动反应较慢的学生进行学习,也能提高一定的分组效率。
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9篇
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9篇
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9篇
教师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篇1)
《狮子和兔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有趣,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学时,我抓住重点段落3-7段,采用了指名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狮子的“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在认读生字时我只是简单带过,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是运用哪些方法认识这些字的。在讲到狮子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狮子的动作,体会狮子当时的心情,在有感情的朗读。我觉得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比较差,遇到特殊情况时会手足无措。还有自身不够自信,站在讲台上就会紧张,所以学生也受我的影响,因此朗读时有些放不开。我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到位而且也太缺乏了,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只能用“好”、“不错”等单调的评价语,或者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我的不足还很多,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看法和建议,谢谢。
进行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反思(篇2)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学员教学反思(分组)
学员教学反思(分组)
学员教学反思(分组)
学员教学反思
科目授课班级听课教师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三(2)班综合组成员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分组课型上课学员时间活动课陆伟20xx-11-03今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插曲:学生进行完主题筛选后,自由根据四个小主题进行结组。可意想不到的是,四个小主题,有一个没人选,一个只有一人选,一个两个人选,其余都集中到了一个组里。这可怎么办啊?老师于是急中生智,问仅有一名同学的那一组“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没想到,这位同学到也干脆,“早知道你们都选这个主题,那我也跟你们一起吧!”于是,教师原有的6-8人一组的计划全部被打乱了。对这堂课我不禁思考:是否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都需要分组?是否在分组的过程中必须遵守4-6人的范围界定,分组才算有效?教师指导学生分组首先要看其分组的目的是否明确,分组后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对主题方案有了整体的把控,教师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假设,在课堂上学生都聚集到一组,教师不妨反思自己的分组是否必要,如果以个体实践仍能推进,则须及时调整方案,顺势进行。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课堂的应激性,当老师无法调配时,我走到台前和老师一起来思考解决的办法:教师这一问题的有效性在于“激将法”的使用。很多孩子在内心深处是不认输的,越是在没人支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坚持,这也为下一步的分组打下了基础。“我要坚持!因为我就是特别想体验滚铁环到底有多好玩!”“你呢?”“我也坚持!”“好的,孩子们。我和大家不熟悉,我不清楚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但我清楚,他们是今天这节课上最勇敢的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想法,本身就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
昨天上了一节常规课。
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本,小学一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设计大致如下:
一、谈话引入课题并板书:分类
二、学生分磁铁(预先分布在黑板上大小红黄蓝绿磁铁若干)
三、小结分磁铁的过程,总结得出分类需要先确定标准(板书:确定标准),从而得出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板书:同一类放在一起。)
四、学生按小组分自带的喜欢的物品。
1、指定每个小组活动的地点。
2、每个小组成员拿着物品分类。
3、小组内按分好的类别站好。
4、每组派代表说出本组的分类,及分类的理由。
五、小结学习内容并用课堂学习的分类思想,学生自己检查昨天预习完成的作业是否正确(P56-57),然后汇报。(重点说第3题,怎样分才不会遗漏?)
六、总结今天学习内容。(分类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七、完成《能力训练》第29页练习。全班完成后汇报展示。
机动题目:把教室的人进行分类。
八、布置预习作业。
课后反思
反思一:在第一个环节中分磁铁,我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就说了一句:昨天同学们预习了数学书第56-57页学习内容,现在看着黑板上的磁铁,谁愿意来分一分。事先我的预设是学生按大小分或者按颜色分。可是第一个孩子上去就把大的同色的放在一起,小的同色的放在一起。孩子还在进行中时,我感觉他的分类中会出现大的同色的
一类,小的一类而且和分好的大的同色。如果这样分下去,同学们不知道究竟是按什么标准来分。(这才是课的开始呀,就要偏离“航线”。我担忧!)立刻问下面同学:你们能看出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吗?下面有个别同学回答:按大小。(我想这位回答的同学也可能是自己这样想的。)我顺势把那孩子还在进行中的磁铁大的.揪到一块儿,小的拢成一堆。然后,客气的说:谢谢你,分的真好!其实,我内心很清楚,他哪是想这样分呀!分明是我强加给他的,让他失去了一次自我修正的良好机会。我想,如果我充分的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分下去,结果可能就是红色的大的一类,红色小的一类:黄色大的一类,黄色小的一类;蓝色大的一类,蓝色小的一类;绿色大的一类,绿色小的一类。这个时候不用我说,我想下面的同学就会发言,究竟是按什么来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明白,分类一定要先确定好标准!标准定下来了,就自然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了。这样我预设中的第三在这里就自然体现,遗憾的是我没有抓住这个绝好的课堂生成“宝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说学生和我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双赢。反思,我们的教具选择也不完全到位,大小磁铁形状一样,颜色同样是红黄蓝绿没有变化,这给刚入小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在选择上带来一定的困惑。
分组分配问题的教学探究与反思
分组分配问题的教学探究与反思
摘要:本文就分组分配问题的常规教学作了深刻的探究,透过一系列的变式
练习让学生理清各种分组与分配问题的本质,并对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作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非平均分组,完全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定向分配,不定向分配
分组与分配问题是排列组合中的难点问题,在历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比较含糊,似懂非懂,思维比较凌乱.鉴于此,我对这一节
课的授课形式作了多次的尝试,最后整理出学生理解比较透彻的一个教学思路,现分享如下:
一、分组问题:
分组主要有非平均分组、完全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编排三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先把分组情况用列举法一一列出,在列举的过程中体会各种分组的区别,理解列出式子的意义:
例题1:把4张不同的邮票分成两份,其中一份1张,一份2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分析:设4张邮票编号分别为,列举如下:
共有4种不同的分法;列式:
反思:这个属非平均分组问题,式子不涉及到重复计数,因而不需去序,该题的编排旨在让学生理解组合数的简单应用.
例题2:把4张不同的邮票分成两份,每份2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分析:在学生用组合数式子列完例题1接着做例题2时,很容易直接算出:的结果,这时引导学生尝试用列举法列出来看看结果是否正确.
设问:这道题的列式跟例1思路如出一辙,结果怎会出错呢?
通过列举,学生不难发现,列出的6种结果两两重复,所以实际上只有3种不同的分法,准确列式应为: .
反思:这个属完全平均分组问题,式子中每种分法重复计数了两次,因此要除以去重,该题的编排旨在让学生通过列举,对组合数中的每种分法为什么重复、哪里重复、重复了多少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分组统计教学反思4篇
幼儿园大班分组统计教学反思4
篇
幼儿园大班分组统计教学反思篇1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
《_____》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
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分层教学反思范文
分层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有一种教学方法叫做分层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此分享我的经验,同时也进行一些反思。
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测试,确定了他们的水平和需求。根据测试结果,我将学生分为三个组,一、二、三组,其中一组是高水平学生组,二组是中等水平学生组,三组是低水平学生组。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针对三个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和教学方式。对于高水平学生组,我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课外拓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对于中等水平学生组,我采用一些更加系统的教学,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并建立自信心。对于低水平学生组,我采用更加专业化的方法,多次重复讲解知识点并辅助练习。
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和有效地学习。高水平学生组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中等水平学生组得到了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低水平学生组得到了更多的重点、具体和个体化的教学。
然而,在反思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分层教学需要进行精细的评估和分组,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
应有的教学。教学流程需要更加精细化,在相同的时间内,三组的学生都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中的进度控制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密,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差距过大。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孩子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孩子在最初的测试中被划为低水平组。然而,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成长了许多,不仅重建了信心,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深深感到教育的力量和人类的潜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分层教学中,也是我今后需要更加关注的问题。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自今年春天开始,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在大家眼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意义重大,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以往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外,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
关于分组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关于分组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合作学习是作为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合作学习开展得富有成效。
尝试进行了将近一个学年的学案导学教学工作,从全局来看是失败的,只是在部分同学的学习是成功的,反思这一时期的工作,用成功和失败的同学来比较,现将反思和一些认识,反省如下,以供借鉴。
新课改的课堂组织方式是影响我们课程改革实践和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实践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之处,本意是在新高一实施,但是由于课堂变动,不得不在高三的平行班实践这一教学方式。采用分组的课堂组织方式也是因为在假期准备参考各种资料时,发现很多资料都在采用这种方式。仓促之间进入高三,没有认真考虑这种措施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变化。从而导致后面教学过程中,本就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更加恶化,直接导致全局上的失败。
在具体的分组,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
分组合作学习的单位——小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成败。我根据班级实际,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二、分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期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合作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一大障碍。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合作愿望
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和谐关系,“有错误无批评”的课堂氛围,创设学生喜欢的安全的交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教学教学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
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
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
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小组合作目前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不科学。最常见不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或者俺高矮次序甚至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规则不明确。在课堂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3.合作时机不当。
(1)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如果问题太浅易,学生只要翻开课本就能找到答案;有的问题又过于艰深,明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导致组际交流冷场的尴尬现象;有的问题则只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能支撑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张力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产生合作的需要。
(2)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
比如学案中的达标测试.
(3)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
比如关键知识的讲解,点拨.规律的总结等.
(4)一节课中安排了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
5.关注片面,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反馈,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