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最新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测试

1、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

这些边疆民族政策()A. 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B. 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 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D. 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2、明英宗时期,内阁诸臣创立权宜之制:早朝只许言事八件。

因此,内阁要处理除早朝时呈由皇帝裁断的八件事务外的所有奏章的票拟。

这一权宜之制表明内阁()A. 获得了法定地位B. 有政务的决策权C. 是中枢辅政机构D. 成为实际的宰相3、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这反映出科举选官()A. 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B.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C. 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D. 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 汉长安B. 唐长安C. 宋汴梁D. 元大都5、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

这说明()A. 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 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C. 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D. 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6、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

这表明秦代( )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的程序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7、目前,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一相制到多相制,反映了统治者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

答案:A2.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御史制度B.建立“中朝”机构C.设置刺史D.尚书令代替丞相掌握了行政权解析:“中朝”的设置实际上剥夺了宰相参与决策的权力,从而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演变为负责执行的“外朝”。

答案:B3.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当时,“中书门下”属于()A.枢密院长官驻地B.三司的行政衙门C.宰相的办公机构D.独立的监察机构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是宰相议定军国大政的行政机构,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宋代“中书门下”的职能不符。

答案:C4.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是的()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5.清代某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划分不合理,使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答案:A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答案:D3.(2012·青岛模拟)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答案:C4.(2012·福州期末)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答案:C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答案:D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苏州模拟)“月旦人物”是汉代品评人物的一个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二人为当时著名贤士,开办讲坛,每月初一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名声大振。

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

这实质上反映( ) 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 B.察举制社会影响深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解析】选B。

根据题干可知,“月旦人物”的品评反映了汉代察举制下士人以声誉威望获得察访征召资格而谋取功名的心态,故B正确;题干反映读书人对声名的重视,但并非实质,排除A;题干不能说明汉代世家大族势力的扩大,排除C;重学风气的盛行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排除D。

故选B。

2.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

岛夷者,以东南际海,土地卑下,谓之岛中也。

”这反映了 (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D.都认同华夏文明【解析】选D。

索虏、岛夷都是相对于华夏而言的称呼,故材料说明南北政权都认同了华夏文明,故选D。

【加固训练】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

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解析】选A。

材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说明少数民族用华夏帝王行为神化君权,说明其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选A;材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说明不是门阀世族,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君主与华夏帝王的关系而不是君与神的关系,排除C;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说明夷夏观念受到冲击,排除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答案 C解析汉武帝时期,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 C解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即相互监督和牵制;B项说法错误,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隋唐时期皇权专制并未达到顶峰,故D项不正确。

3.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D.元代:行省制度答案 D解析A、B、C三项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答案 C解析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判断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以法治国答案 A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理念,诸如公平竞争、广泛参与的思想等,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故本题选A项。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主专制政体1.皇权专制(1)地位:皇帝天下独尊,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特点: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①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②导致国家成为一个人的国家。

③君臣关系实质上成为“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2.君权与相权(1)抑制相权①西汉:频繁换相;组成“中朝”参与决策。

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分散相权。

③宋代:设中书门下,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与财政。

(2)影响:加强了专制君权,削弱了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秦汉:设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2.唐代:道、州、县三级制。

3.宋代:路、州、县三级制。

4.元代:行省制(1)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简称行省。

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路、府、州、县。

③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行省之外,另设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区。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三、监察制度1.演变(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整顿吏治。

②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2)局限①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③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1.世官制: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

2.察举制(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表现: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

(3)评价: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以及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封闭特征。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福建厦门质检)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心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订正。

这些举措( D )A.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峻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C.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D.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的贪腐状况,且朱元璋时期厉行重拳治贪,使官吏不敢贪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非分割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两个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订正”,有利于监察官僚机构,故D 项正确。

2.(2024·西平县第四初级中学高三月考)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相识到( D )A.必需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解析:依据材料中“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反映出嘉庆帝相识到军机处的危害,即可能对皇权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责罚军机大臣的意思,解除;B项,该项表述是军机处的作用,与材料中皇帝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逼到皇权内容不符,解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撤销军机处的内容,解除。

3.(2024·福建泉州调研)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格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肯定听从。

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格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峻制约。

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第3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第3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西柳州模拟)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错误;由皇帝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再交由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实际上是将相权一分为二,但最高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里,故B项错误;依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C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山东潍坊模拟)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答案 A3.(2017·湖南常德模拟)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解析根据“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可知内阁的票拟权要由皇帝的批红权来决定,内阁拒绝的仅仅是君主“主动下手诏、中旨”,所以不能说明“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内阁牵制朝中大臣,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与近代内阁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关闭
D
解析 答案
练模拟
-15-
1234
三、考查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4.(2016山东日照二模,27)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曾 关闭 充 材料当中过“传科举统…中…国是的授社予会特和权政和治打动通向力上的层枢社纽会。流这动种的考手试段是”强为调维科持举儒制 家 有利的于国社家会正阶统层的的运流作动需,没要有而涉设及计政府的官,是员授的予文特化权素和质,打故通A项向错上误层;科社举会 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 施 制以( 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在这一制度下,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 A成.为提政升府了的政官府员官,关员键的在文于化其素学质识,这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 B正.确体;现虽了然科公举正制唯的贤实的行选有才利标于准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 C充.当有过利传于统强中化国专的制社和会集和权政政治动治力的枢纽”不符,故C项错误;“促进了教育 D文.化促事进业了的教发育展文”与化材事料业中的“这发种展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
关闭
B
解析 答案
练模拟
-13-
1234
二、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2.(2016吉林延边一模,25)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 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关闭
AB中..央权进集力一权中步指枢加的决强是策了中规中央范央与化集地权方的关系,而题干强调的是中央中枢权力体系的 C变.化中,央故机A项构错行误政;根效据率材提料高“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D反.映社了会中阶国层古流代动政性治增文强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可知中央官制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8分钟)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5.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二、非选择题(22分钟)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纲要求]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一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1.法令出一⎩⎪⎪⎨⎪⎪⎧ 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思维发散 隋唐盛世的表现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开创。

(必修1)经济上:曲辕犁、唐瓷器(南青北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必修2)文化上:唐诗、书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书法大家)、绘画(吴道子等画家涌现)。

(必修3)[思维导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选官制度、监察体制的演变错误!错误!三、从汉至元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1.历代行政区划 朝代行政机制秦、西汉郡—县两级制 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 唐代 道—州—县三级 宋代路—州—县 元代省—路—府—州—县2. 元代行省的设置(1)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中央的节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图解要点] 郡县制与行省制一、君主专制与君权、相权关系的演变史料一 (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解读 史料表明汉代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助手,位高权重。

史料二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1.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2.中国古 代王朝 的监察体制解读该史料表明隋唐时期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实为分散相权。

史料三解读上述史料反映了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课题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汉代政治——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2)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注]“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辩]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

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

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拓]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2.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4.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

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

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强化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一、选择题
1.(2019·3浙江温州选考模拟)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

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答案:C
2.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
答案:A
3.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答案:C
4.(2019·3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模拟)谭其骧在《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写道,“从此州有了固定的治所”。

此处记载反映的时代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答案:B
5.(2019·3浙江稽阳联谊选考模拟)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它确立于隋朝,唐朝为了方便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还设立了政事堂。

当时政事堂设在()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答案:B
6.“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明
答案:C
7.(2019·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古今称谓演变复杂,它们从独特的侧面,展示了历史的演变,下列表中信息
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B
8.(2019·9浙江台州选考质量评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
①周代分封制②汉代司隶校尉③宋代的二府三司④元代行省制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9.(2019·3浙江嘉兴选考模拟)据史书记载:元初“世祖皇帝始立御史台”,元中期“天下大治,不有宪台布在中外,则何以肃纪纲、正风化,辅成朝廷之大政,而休息吾民者乎!”但至元末,“台宪官阶皆谐价而得,往往至数千缗”“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秤银,殆同市道”,吏治已是“荡然无复纪纲”。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元代御史台掌管中央和地方的监察
B.吏治清明与否和监察制度密切相关
C.监察官员仅仅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D.监察制度的效能大小决定王朝兴衰
答案:B
10.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有一个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它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该机构是()
A.元朝中书省
B.明朝司礼监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答案:C
11.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下列史料,与军机处无关的是()
A.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A
12.(2019·1浙江台州高三上期末)《国语》记载,蔡公谋父管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影响深远。

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的有() ①设置羁縻府州②实行土司制度③册封达赖等活佛
④多伦会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19·浙江杭州六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之为内阁。

内阁学士原本的官阶只五品,而六部尚书是二品,可见内阁学士在朝廷上地位并不高,就官制论,绝对不能与汉唐宋时代的宰相地位相比论。

然而明代大学士,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但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

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说明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参考答案:(1)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

纲纪其外:郡县制、行省制度。

(2)职责: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说明: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

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