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学案

合集下载

5.3冒泡排序算法思想-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教学设计

5.3冒泡排序算法思想-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冒泡排序算法思想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冒泡排序算法思想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冒泡排序算法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技能。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紧密联系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项目引入等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5.3 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冒泡排序 (19张)教案课堂任务单动画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5.3 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冒泡排序 (19张)教案课堂任务单动画

冒泡排序法——《2.3.2冒泡排序》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

在教材处理上,本课时主要学习教材第二章第3节的“排序”中的冒泡排序思想、算法以及编程思路,还加入了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下节课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

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部分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并没有讲到的。

这样的处理主要是为了:一是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系的体会;二是可以通过对程序实现的讲解和练习形成对由双重循环构建而成的程序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的理解。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

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灵石中学高二选考学生。

学生来自于各个班级走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目前已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具备一定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简单的单层循环能基本理解。

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双层循环认知度较低。

因此,对于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语言描述的算法,大多能理解,但是,最后落实到用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则比较困难。

如何让学生实现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语言向程序设计语言转化,是比较大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四、设计思路算法与程序设计,本身是比较枯燥,如果长篇大论讲冒泡排序的原理,变成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学习就很被动。

《冒泡排序》 学历案

《冒泡排序》 学历案

《冒泡排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比较冒泡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步骤和逻辑。

(2)能够通过代码实现冒泡排序。

2、难点(1)理解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2)优化冒泡排序算法以提高其性能。

三、知识准备1、了解数组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熟悉一种编程语言,如 Python、C++等。

四、学习过程1、概念引入想象一下,我们有一排无序的数字,就像一群没有排队的小朋友。

现在我们要让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冒泡排序就是一种帮助我们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

2、原理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就把它们交换位置。

就像水中的气泡,较小的数字会逐渐“浮”到数组的顶端。

例如,有一组数字 5, 3, 8, 4, 2 。

第一轮比较:先比较 5 和 3,因为 5 大于 3,所以交换位置,得到 3, 5, 8, 4, 2 。

接着比较 5 和 8 ,位置不变,再比较 8 和 4 ,交换位置得到3, 5, 4, 8, 2 ,最后比较 8 和 2 ,交换位置得到 3, 5, 4, 2, 8 。

这一轮结束后,最大的数字 8 就“浮”到了最后。

第二轮比较:重复上述过程,得到 3, 4, 2, 5, 8 。

第三轮比较:得到 3, 2, 4, 5, 8 。

第四轮比较:得到 2, 3, 4, 5, 8 ,排序完成。

3、代码实现以下是用 Python 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for j in range(0, n i 1):if arrj > arrj + 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bubble_sort(arr)print("排序后的数组:", arr)```4、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²) 。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print(is_sorted(sorted_array)) # 应输出 True
print(is_sorted(unsorted_array)) # 应输出 False
```
答案:True, False
例题5:给定一个整数数组,编写一个冒泡排序的变种,使得数组中的所有偶数都排在所有奇数之前,但不需要对偶数或奇数内部进行排序。
```
for i from 0 to n-1
for j from 0 to n-i-1
if array[j] > array[j+1]
swap(array[j], array[j+1])
```
- 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解答:这个冒泡排序代码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外层循环运行n次,内层循环平均运行n/2次,所以总的运行次数约为n*(n/2),即O(n^2)。
例题3:给定一个整数数组[5, 1, 4, 2, 8],请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并输出每轮排序的结果。
解答: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 遍历序列: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 交换元素:如果相邻的两个元素顺序错误,即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 标记有序:如果一轮比较中没有发生任何交换,说明序列已经有序,将布尔变量设为true。
- 结束条件:当布尔变量为true时,排序结束。
3. 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 伪代码: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排序的例子,如排队、整理物品等,并提问:“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排序的?”

《二、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二、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冒泡排序程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作业内容1. 编写一个冒泡排序算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数字范围在1-100之间,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

2. 在程序中添加一些注释,说明算法的每一步操作。

3. 在代码中加入测试数据,并输出排序结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和他人合作。

2. 作业提交方式:学生将作业代码提交至学习平台。

3. 作业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

4. 提交作业时需附带注释说明,以便老师和其他同学理解你的算法思路。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代码实现是否正确、算法思路是否清晰、注释是否详尽。

2. 评价方式: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根据以上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查看老师的评价和建议,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2. 老师反馈:老师在收到学生作业后,将对作业进行评估,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反馈。

同时,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深入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排序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够正确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2. 鼓励学生使用注释来解释算法的每一步操作,以便其他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代码。

3. 在编写代码时,确保代码的逻辑正确性和可读性,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和修改。

4.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限制,按时提交作业。

总之,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技能。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巩固和深化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掌握其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考导学案(9)冒泡排序(二)

选考导学案(9)冒泡排序(二)

第7讲冒泡排序的算法实现班级学号姓名【课堂目标】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结构,实现冒泡排序【知识要点】1. 常用的冒泡排序程序结构。

让循环变量 i 从 1 到 n - 1 循环 ' 进行 n - 1 遍加工让循环变量 j 从 n 到 i + 1 循环'自下而上的进行两两比较和交换若 d(j)与相邻的数据 d(j – 1)互逆,则两者进行交换(冒泡一次)内层循环尾外层循环尾2. 在排序过程中,假如数据存放在数组 d 中,如果通过两两比较发现 d(j)和 d(j – 1)逆序,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段实现交换: t =【例题解析】例1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以65、34、78、29、18这五个数为例,根据冒泡法,从后往前冒泡,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用i表示排序遍数,用j表示数组元素下标变化①第一遍排序,即i = 1时,j从5开始到2,a(j)和a(j-1)一共比较了次,交换了次。

第一遍排序结果。

②第二遍排序,即i = 2时,j从5开始到3,a(j)和a(j-1)一共比较了次,交换了次。

第二遍排序结果。

③第三遍排序,即i = 3时,j从5开始到4,a(j)和a(j-1)一共比较了次,交换了次。

第三遍排序结果。

④第四遍排序,即i = 4时,j从5开始到5,a(j)和a(j-1)一共比较了次,交换了次。

第四遍排序结果。

例2结合冒泡排序流程图及例1过程,完成冒泡排序程序代码和流程图的填写For i = 1 ToFor j = n ToIf Thent=d(j) : : d(j-1)=tEnd IfNext jNext i例 3 实现某排序算法的部分VB 程序段如下:For i = 1 To 4For j = 8 To i + 1 Step -1If d(j) < d(j - 1)Thent = d(j) : d(j) = d(j - 1) : d(j - 1)= tEnd IfNext js = s + Str(d(i))Next iText1.Text=s若数组元素d(1)到d(8)的数据依次为“12,7,18,13,9,17,6,23”,运行该程序段后,文本框Text1 中显示的内容是A. 6 7 9 12B. 23 18 17 13C. 12 7 18 13D. 9 17 6 23【编程实践】一、升序冒泡(上浮):使用VB实现冒泡排序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

冒泡排序法教案

冒泡排序法教案

冒泡排序法教案第一篇:冒泡排序法教案数据结构——冒泡排序(第19讲,第9章)一、复习回顾什么是排序:排序是把一个无序的数据元素序列整理成有规律的按排序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排列的有序序列的过程。

/************************************************(已经学过的排序方法有: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插入排序:顺序的把待排序序列中的各个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已排序的序列的适当位置。

希尔排序:(缩小增量排序),不断把待排序的记录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同一组内的记录进行排序,在分组时,始终保持当前组内的记录个数超过前面分组排序时组内的记录个数。

)************************************************/二、第一小节(目标:理解掌握冒泡思想)1、给出冒泡排序的定义(25分钟)将待排序序列中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R1.key与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R2.key作比较,如果R1.key>R2.key,则交换记录R1和R2在序列中的位置,否则不交换;然后继续对当前序列中的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作同样的处理,依此类推,知道序列中倒数第二个记录和最后一个记录处理完为止,我们称这样的过程为一次冒泡排序。

2、请学生上台做排序练习(15分钟做题+10分钟讲解)(巩固排序思想的掌握)第一题: 38 5 19 26 49 97 1 66 第一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49 1 66 [97] 第二次排序结果:5 19 26 38 1 49 [66 97] 第三次排序结果:5 19 26 1 38 [49 66 97] 第四次排序结果:5 19 1 26 [38 49 66 97] 第五次排序结果:5 1 19 [26 38 49 66 97] 第六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 第七次排序结果:1 [5 19 26 38 49 66 97] 最后结果序列: 1 5 19 26 38 49 66 97第二题: 8 7 6 5 4 3 2 1数据结构——冒泡排序(第19讲,第9章)答第一次排序: 7 6 5 4 3 2 1 [8] 第二次排序: 6 5 4 3 2 1 [7 8] 第三次排序: 5 4 3 2 1 [6 7 8] 第四次排序: 4 3 2 1 [5 6 7 8] 第五次排序: 3 2 1 [4 5 6 7 8] 第六次排序: 2 1 [3 4 5 6 7 8] 第七次排序:1 [2 3 4 5 6 7 8] 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第二题: 1 2 3 4 5 6 7 8 第一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二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三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四次排序:1 2 3 4 [5 6 7 8] 第五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六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第七次排序: 1 [2 3 4 5 6 7 8] 最后结果序列: 1 2 3 4 5 6 7 8]从练习题中引出:一次冒泡排序的结果:使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排在了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上。

《二、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二、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冒泡排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算法思想,能够独立编写冒泡排序程序并进行测试。

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编写冒泡排序算法,实现排序功能。

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例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2. 将学生编写的程序进行测试,确保排序结果的正确性。

3. 分析并记录排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学生将完成的程序代码和测试报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文档中需包含程序代码的注释和测试报告的分析。

2. 作业格式:代码文件应采用合适的方式组织,便于阅读和调试;测试报告应详细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3. 作业时间:学生应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 协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程序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程序的正确性是指学生编写的程序能够正确地对数据排序;完整性是指学生需提交完整的代码和测试报告;创新性则可根据学生在程序中的个人特点及算法优化程度进行评定。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价结果,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 成绩记录:根据作业评价结果,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在平时成绩中,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或课堂讨论等方式向教师反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寻求帮助和指导。

教师需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2. 集体讨论: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3. 持续改进: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持续改进。

冒泡排序教案

冒泡排序教案

冒泡排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基本思想。

2. 掌握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3. 能够编写并调试简单的冒泡排序程序。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基本思想。

2. 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1. 冒泡排序算法的思维转换。

2.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冒泡排序相关的演示材料。

2. 学生:学习工具(笔、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冒泡排序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2.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出排序算法的重要性。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浮”到数列的顶端(或底端)。

2. 解释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不正确则交换位置,直至整个数列有序。

3.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示例来说明上述概念。

三、算法实现(15分钟)1. 分析冒泡排序的算法流程,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伪代码。

2. 编写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步骤,结合具体示例进行演示。

四、时间复杂度分析(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次(n为待排序元素个数)的比较和交换操作。

2. 计算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通过估算比较和交换操作的次数,得出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3. 解释时间复杂度对算法效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冒泡排序算法的效率。

五、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给出几组无序的数字,要求学生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并手动记录每一轮的比较和交换过程。

2. 提供更加复杂的排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冒泡排序解决。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对于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进行简要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冒泡排序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

c语言冒泡排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2. 掌握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编程技巧;3. 学会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编写C语言冒泡排序程序;2. 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如数组排序;3. 能够对冒泡排序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兴趣;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尝试、善于分析、持续优化的精神;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C语言编程部分,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设计,旨在通过冒泡排序的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编程基础,对C语言有一定了解,但对算法的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编程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核心要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排序算法的概念,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讨论其优缺点;3. 结合C语言,详细讲解冒泡排序程序的编写过程,包括变量定义、循环结构、条件判断等;4. 通过案例分析和编程实践,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5. 冒泡排序程序的调试与优化,讲解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的方法;6. 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a. 第一节课:引入排序算法,讲解冒泡排序基本原理,分析算法复杂度;b. 第二节课:C语言冒泡排序程序编写,案例分析;c. 第三节课:编程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冒泡排序程序,并进行调试优化;7. 教材关联内容:a. 《C程序设计》第六章:数组和字符串;b. 《C程序设计》第七章:函数;c. 《C程序设计》第十二章:算法与数据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1第三章4-1《冒泡法排序算法》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1第三章4-1《冒泡法排序算法》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选修1第三章第4-1课《冒泡法排序算法》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流程图
(2)学会编写程序实现算法
(3)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算法的分析和细化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思想,构造程序
(2)通过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剖析,理清思路,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考习惯
(2)通过问题解决体会由直观到抽象跨越的程序设计过程
2学情分析
(1)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问题,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2)已经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但由于实践少,知识连贯和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表现为能理解设计算法的要求,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编写程序就犯难,除了记忆性地罗列一些语句外,不知从何下手,不能形成明确的编程思路,难以完成直观到抽象的跨越。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

2.教学难点
构造程序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入本节主题。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教案三一、课题:冒泡排序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什么是冒泡排序(2)明白排序中两个指针的作用(I J)(3)掌握数组的概念,数组与元素的关系二、教学重点:理解冒泡排序的定义与概念,使用冒泡排序对数组进行排序。

三、教学难点;排序过程了解冒泡排序的优势与不足四、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时六、教学流程:(1)导入:同学们,排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站队要排序,成绩要排序,打饭要排序等,排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这样一组无序的数字,(用课件展示)按从小到大排序,你会怎样做?(学生回答)(2)引入冒泡排序的概念:老师:显然,对于有限的几个数我们一眼就能排出顺序来,实际上,在我们排序时,头脑中已划分出这样几个区域(动画演示),然后从小到大将相应的数放在相应的位置中,就实现了排序。

那么如果要参加排序的数是很多个,我们人脑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的话,那么电脑是如何做的呢?其实对于计算机来说,进行排序,是将一组数据看成一个变量,叫数组变量(动画演示),一个数组变量包含多个元素,每个元素就相当于一个区间,如:最小的数放在第一个空间,第二小的数放在第二个空间..........最大的数话在最后一个空间,这样就实现了排序(3)冒泡排序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

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

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摘要:冒泡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排序算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冒泡排序教学课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排序算法。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特点;2.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3. 能够使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冒泡排序的原理和特点;2. 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3.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等形式,简明扼要地讲解冒泡排序的原理、特点和算法过程,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

2. 演示示范:通过编写冒泡排序算法的示例代码,并进行实时演示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3. 课堂练习:设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冒泡排序算法解答,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加深对冒泡排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课堂参与度等,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理解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冒泡排序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编程题,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3. 项目评估: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基于冒泡排序的实际应用项目,并进行展示,评估学生综合运用冒泡排序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冒泡排序算法。

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冒泡排序 教案

冒泡排序 教案

冒泡排序教案教案标题:冒泡排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2. 能够编写冒泡排序的代码。

3.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教学资源:1. 计算机或者编程软件。

2. 纸和笔。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冒泡排序的概念,解释其基本原理: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算法被称为冒泡排序。

示范(10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冒泡排序的过程,例如对以下数字进行排序:[5, 3, 8, 4, 2]。

2. 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包括比较和交换。

3. 强调在每一轮排序中,最大的元素都会“冒泡”到最后。

讲解算法步骤(10分钟):1. 解释冒泡排序的具体步骤:a.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位置。

b.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编写代码(20分钟):1. 通过编程软件展示如何用代码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2. 强调代码中的关键步骤和变量,例如循环和条件语句。

3. 指导学生跟随示例编写自己的冒泡排序代码。

实践和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乱序的数字列表,要求他们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将其排序。

2. 检查学生的代码和结果,提供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1. 总结冒泡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和步骤。

2. 强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与其他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拓展:1. 鼓励学生研究其他排序算法,比较它们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2. 提供更复杂的排序问题,如对字符串列表进行排序,让学生尝试解决。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编写的冒泡排序代码的正确性和效率。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跟随。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碰撞。

3.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

python冒泡排序教案引言: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Python实现方式,并提供一个示例代码和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算法。

一、冒泡排序原理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列的一端。

具体流程如下:1. 从数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其与下一个元素的大小。

2. 若第一个元素大于(或小于)第二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向后比较,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 针对剩下的未排序部分,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列排序完毕。

二、Python实现冒泡排序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1):for j in range(0, 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 测试代码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bubble_sort(arr)print("排序结果:")for i in range(len(arr)):print(arr[i], end=" ")```运行以上代码,将输出排序结果:11 12 22 25 34 64 90,表示数组已按升序排列。

三、时间复杂度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表示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在最坏情况下,即待排序数列为逆序时,需要进行n*(n-1)/2次比较和交换操作。

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冒泡排序的效率较低。

四、练习题1. 编写一个Python函数,实现对一个整数列表进行降序冒泡排序。

2. 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以下列表进行排序:[36, 29, 42, 12, 17, 58, 24],并输出排序结果。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3排序》优质课教案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3排序》优质课教案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原理。

2、掌握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实现过程。

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在VB源程序中完善程序。

4、能用冒泡排序法解决实际数据排序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将自己的逻辑思维运用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过程中。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以及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为《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四节“对数据进行排序”第一小节内容,学生掌握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和数组的应用,同时,已经学会分析双重循环的的程序结构,前面也已经学了解析法和枚举法两种典型算法,为学习冒泡法排序的算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初次接触排序算法的思路和原理,新课程标准对排序算法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冒泡法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讲解需要尽可能详尽,分析尽可能清晰,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冒泡法排序算法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思路、原理和实现过程。

难点:1、冒泡排序算法过程中,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进行遍历的次数和每次遍历过程中比较的次数和交换的次数,即双重循环中各个循环变量的意义。

2、不同方式的几种冒泡排序的区别和共性,以及提高冒泡排序效益的思路。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创新情景师: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大数据”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

面对大量的数据,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尤为重要。

回顾大家已经学过的excel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统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排序。

比如:考试后,排名需要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运动会跑步,名次需要按照耗时从少到多排序……,那么,数据到底是怎样进行排序的呢?在介绍排序之前,请同学们先玩一个老师制作的小动画!师:下发小动画。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并熟练使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1.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一轮下来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被“冒泡”到了最后面。

2.冒泡排序的C语言实现:利用循环结构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冒泡排序的应用: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授法: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现方法和心得。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

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

4.实验设备:计算机。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掌握程度。

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时间:安排2课时的时间,第1课时讲解原理和方法,第2课时进行实践和讨论。

3.地点:计算机实验室,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1.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动手实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编程实践机会,如课堂外的编程项目。

冒泡排序导学案

冒泡排序导学案

高三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一.、观看冒泡排序的舞蹈二、通过动画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三、练习1.某校有6位学生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得票数依次为130,20,98,15,67,3。

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共要几趟(与我们的数据多少有关吗?)每趟的结果怎么样?1、某超市水果区共有5种水果品种,其价格依次为9.20、4.00、8.50、1.80、2.50,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则第二趟的排序结果是2、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这种方法叫做( )A 、递推法B 、枚举法C 、冒泡法D 、解析法 3、枚举算法的适用范围是( )A 、一切问题B 、解的个数极多的问题C 、解的个数有限且可一一列举D 、解的个数无限的问题4、用冒泡法对数据7、6、3、9、2从小到大排序,若第1趟结果是2、7、6、3、9,则第3趟结果是( ) A 、2、3、6、7、9 B 、3、6、2、7、9 C 、3、2、6、7、9 D 、2、3、7、6、95、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把待排序的n 个元素的数组看成是垂直堆放的一列数据,从最下面的一个元素起,自下而上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中的数据,将较小的数据换到上面的一个元素中。

然后再在余下的元素中重复上述过程。

有一组数为5、6、4、1、9。

用冒泡排序法将这组数从大到小排序,第二次交换数据后的顺序是( )A 、9、6、5、4、1B 、9、5、6、4、1C 、9、6、4、5、1D 、9、5、4、6、13、在游戏中经常有开数字密码锁的场景,已知一个6位的密码锁,正确的数字顺序组合是由下面一组数字426815经过两次冒泡排序得到,请问开锁的正确数字组合可能是( )A 、842651B 、826415C 、864251D 、1246857、陈晓峰和同学们去农科院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家都收获很大,晓峰设计了一个Visual Basic 程序,他把同学们收集到的水稻亩产量和同学姓名已分别保存在数组a 和数组b 中,第i 个同学收集的亩产量保存在a(i)中,对应的同学姓名保存在b(i)中,最后按亩产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学案

冒泡排序算法学案
《排序算法》学案 (高一信息技术 C 语言程序设计班) 任务 1:比较 r[0]与 r[1]的算法 流程图:

程序代码: if ( {


)
是 t=r[0] r[0 ] =r[1] r[1] = t
r[0]>r[1]
} 任务 2、第一趟排序的算法 流程图
开 始
程序代码 for( if ( { ; ; ) )
i=0 是
t=r[i ] r[i ] =r[i +1] r[i +1] = t
r[i]>r[i+1]

i++

}
i<=6
否 结 束
任务 3、整个冒泡排序的算法 流程图:
开 始
程序代码: main() { int r[8];
输入数据
j=0 i=0 是 r[i]>r[i+1] t=r[i ] r[i ] =r[i +1] r[i +1] = t 否
输出数据
结 束
}
拓展任务:参照冒泡排序算法,应用选择排序算法对 10 个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从所有的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将其放在最前面;接着在余下的数中 找出最小的一个,将其放在第二位,依次类推,数列由前往后逐渐成型。
int i,j,t; printf("Input 8 numbers:\n"); for(i=0;i<8;i++) scanf("%d",&r[i]); for( for( ; ; ; ; ) )
i++

{
i<=6-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xt j
Next i
For i = 1 To 4
Label2.Caption = Label2.Caption & a(i)
Next i
End Sub
5、调试运行
数据间没有间隔,改进方法:增加空格
[课堂独立完成]
1、任务一:键盘随意输入10个数,用冒泡排序法从小到大排序并输出。
2、任务二:键盘随意输入10个数,用冒泡排序法从大到小排序并输出。
[课堂小结]
冒泡排序:for i=数据个数to 2 step -1
For j=1 to i-1
不符合则交换
next j
next i
[课后反思]
[布置作业]
1、书P141任务7.19
2、总结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的共同点与区别
VB程序设)
教学过程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冒泡排序法的思路
2、技能目标: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在VB中的实现方法
3、情感目标:
能使用冒泡排序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
5、教学难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应用
[课前自主复习]
1、有如下程序段,程序运行时,输出结果为:
Private Sub Form_Load()
Show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For i = 4 To 1 Step -1
For j = 1 To i
Print " *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2、复习冒泡排序的过程:(升序)
a(1) a(2) a(3) a(4)
next i
3、设计界面及属性设置
4、代码设计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 To 4)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t As Integer
For i = 1 To 4
a(i) = Val(InputBox("请依次输入数据:"))
Label1.Caption = Label1.Caption & a(i) &
Next
For i = 4 To 2 Step -1
For j = 1 To i - 1
If a(j) > a(j + 1) Then
t = a(j)
教学过程
备注
a(j) = a(j + 1)
a(j + 1) = t
End If
原始数据:25 60 12 35
第一大轮:①


第二大轮:①

第三大轮:①
教学过程
备注
[课堂集体探究]
1、任务
键盘依次输入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并输出。
2、任务分析:
①定义数组,并输入数据
②排序
③输出数据
排序过程:for i= 4 to 2 step -1
For j=1 to i-1
不符合则交换
next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