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核心制度

合集下载

2023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及解释

2023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及解释

2023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及解释2023年,我国对原有的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十八项核心制度及其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政策。

一、2023版十八项核心制度1.党的全面领导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财政税收体制5.金融管理体制6.国有企业改革制度7.科技创新体制8.教育体制9.医疗卫生体制10.住房保障制度11.社会保障制度12.生态环境制度13.资源配置制度14.粮食安全制度15.国家安全体制16.网络安全制度17.反腐败斗争制度18.党的基层组织制度二、制度解释1.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4.财政税收体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优化税收体系,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5.金融管理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6.国有企业改革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质量效益。

7.科技创新体制: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8.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全民素质。

9.医疗卫生体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0.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11.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12.生态环境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13.资源配置制度:完善资源配置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护理核心制度学习-7大项13小项(1)

护理核心制度学习-7大项13小项(1)

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医患沟通制度;16、转院转科制度;17、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7大项13小项)项目一、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制度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三、1、三查七对制度2、医嘱查对与执行制度3、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4、输血查对制度5、手术查对制度四、值班交接班制度五、分级护理制度六、夜班督导工作制度七、早会制度具体内容一、护理查房制度护理查房按护理能级分为护理部查房、科护士长查房、护士长查房和专业护士查房。

1.查房目的:(1)更新业务知识:学习医学知识;学习护理知识;学习医护领域的新技术、新技能、经验等。

(2)能找出护理上的难题,交流经验、教训,推广护理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

2.查房要求(1)护理查房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专业性,通过护理查房对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针对问题及措施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查房要围绕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突出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

通过护理查房能够促进临床护理技能及护理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解决临床实际的护理问题。

(3)护理查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个案护理、危重疑难病例的护理总结。

(4)病房每月进行护理查房一次,各片每季度护理大查房一次,护理部应参加护理大查房。

(5)查房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提前通知参加人员护理查房的内容。

(6)护理查房主持人要选择有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

护士长及病房教学老师对整个查房过程要给予质量监控,对查房中出现的问题能予以指导。

3.查房程序(1)护理查房前由护士长/或教学老师及查房主持人选择适宜的病例。

13项护理核心制度

13项护理核心制度

13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病房管理制度1、病区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负责管理,病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区工作。

5、保持病区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工作牌上岗。

7、患者必须着医院患者服装,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8、护士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病区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

住院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区,如需离开病区,必须写请假条,经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病区。

10、患者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患者保管,收取一定的押金,出院结清手续后清点回收,如数退回押金。

三、抢救工作制度1、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不在时,有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目录一、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3项)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交接班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二、护理十项核心制度(10项)一、查对制度1----3二、交接班制度4三、分级护理制度4----5四、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5----6五、护理查房制度6六、护理会诊制度7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8八、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8九、护理投诉处理制度(附:纠纷、事故处理程序)8--9十、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9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10页一、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人放置、定量储备,用后随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普通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3、执行抢救制度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依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路,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②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还应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者溶血,并查血袋有无裂痕。
③查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④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⑤输血完毕,按规定时间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4、饮食查对
①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患者床前饮食卡。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④抢救完毕,六小时据实补记,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抢救小结。
四、病区管理制度
1、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科主任及住院总医师积极协助管理。2、定期向患者宣传讲解健康知识,依据情况可选病员小组长,协助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3、保持病区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开关门窗轻、操作轻、说话轻。4、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允许不得随意搬动。
⑥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2、服药、注射、各项操作查对
①服药、注射、操作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操作前查;服药、注射、操作中查;服药、注射、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②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

十三项核心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引言2.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概述3.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4.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意义5.结论篇1正文【引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制度建设一直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十三项核心制度。

本文将对这十三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概述】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而制定的一系列重要制度。

这十三项制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说,这十三项核心制度包括: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全民所有制经济8.非公有制经济9.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社会主义文化体制12.社会保障体系13.生态文明体制【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意义】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十三项制度确保了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

其次,这些制度为各类所有制经济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再次,这些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使得人民能够充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最后,这些制度为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篇2 目录1.引言2.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概述3.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4.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意义和作用5.结论【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制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而在这些制度中,有一部分被称之为核心制度,它们对社会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十三项核心制度,以期让大家对这些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概述】我国的十三项核心制度包括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

十三项核心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
十三项核心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决策部署的13项重要制度。

这些核心制度包括:
1. 党的领导制度:党对国家、军队、社会各方面工作的全面领导。

2.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惩治腐败。

3. 党的政治路线制度:处理中国各项事务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

4. "三严三实"制度: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实、
真诚、真心实意。

5. 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坚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关系。

6. 党的干部政策制度:建立严格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干部素质。

7. 民族宗教政策制度:保障中国各民族和宗教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8. 党员党性党风建设制度: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和纪律要求。

9. 反腐败斗争制度:建立健全反腐败机构和制度,打击腐败行为。

10.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制度:优化和完善国家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能。

11. 公安改革制度: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12. 政法改革制度:改革完善政法机关,提高司法公正和法治水平。

13. 港澳台工作制度:坚持"一国两制"原则,促进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

13 项 医 疗 核 心 制 度

13  项  医 疗 核 心 制 度

医疗核心制度13 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会诊制度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1、交接班制度12、技术准入制度1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最新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最新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最新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医疗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不断完善护理核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以期能够提供更准确、更规范、更安全、更便捷的护理服务。

一、核心制度1:患者隐私保护制度患者隐私保护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医院应建立健全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明确员工在处理患者信息时的各项规范,包括患者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和销毁等环节,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核心制度2: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该制度应该包括患者感染防控的各项措施,如手卫生、病房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并规定员工在岗位上要严格按照感染控制制度执行,保证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三、核心制度3: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文书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文书的书写要求、审核程序、保存期限等,以提高文书质量和减少纰漏。

四、核心制度4: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

该制度应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配药、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明确员工在用药过程中的职责和操作规范,以防止用药失误和患者的药品安全问题。

五、核心制度5:疼痛管理制度疼痛管理制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一项关键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患者疼痛评估的标准、疼痛缓解措施的选择和执行等内容,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

六、核心制度6:危重病患监护制度危重病患监护是护理工作中的高风险环节之一。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危重病患监护制度,规范危重病患的护理操作、监护设备的使用和数据采集等,以提高危重病患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七、核心制度7:预防跌倒制度跌倒是医院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13项核心制度内容

13项核心制度内容

13项核心制度内容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会诊制度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差不多规范与治理制度11、交接班制度12、技术准入制度13、手术分级治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咨询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主动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晰,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主动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有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专门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有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护理七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护理七项核心制度

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二〇一二年元月六日目录一、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13项)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2、医师交接班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二、护理七项核心制度(7项)1、查对制度2、交接班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5、护理查房制度6、护理会诊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13个)(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体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

为了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定医院的相关规定,望各科室、部门遵照本制度严格执行。

1、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和抢救。

2、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3、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

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

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4、凡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拒治。

5、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处、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

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为了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认真执行,各级临床医师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医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3项核心制度内容

13项核心制度内容

13项核心制度内容核心制度是指国家、政党或组织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目标设立和完善的一系列经验总结和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规则和机制,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下面是国家、政党或组织常见的13项核心制度内容。

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统治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模式和管理机制。

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社会发展和管理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教育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文化传承制度等。

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四、法治制度法治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法律体系建设和法律执行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法律体系、法律程序和法律权威等。

法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五、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监测和治理机制等。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六、军事安全制度七、党的建设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是指政党在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党的组织体系、党的纪律和党员教育等。

党的建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八、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教育体系、人才评价和培训机制等。

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九、外交和对外交往制度外交和对外交往制度是指国家或组织在外交事务和国际合作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3项核心制度

13项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六、术前讨论制度七、手术分级制度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九、分级护理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十二、交接班制度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首诊负责制1、凡第一个接待门急诊病员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和确系他科的病员时,应在问询病史进行体检,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干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者转科。

3、凡遇到多发伤或者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

1、三级医师查房是指上级医师在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应在查房后及时完成记录。

2、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时,应在记录日期和时间后用红墨水笔或者印章注明哪一级医师查房。

3、科主任或者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对疑难、危重抢救病例,科主任或者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应加强查房。

4、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于患者入院48 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史和体征的补充、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的分析和诊疗计划等。

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5、下级医师应如实记录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情况,尽量避免书写上级医师“允许诊断治疗”无实质的记录。

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必须由查房医师本人审阅签名。

会诊是一种解决疑难、复杂病例问题的重要诊疗方式。

凡是遇到门急诊或者住院的疑难复杂病症或者疑难及病人的病情与其他科室的疾病有关时,本科在诊治中均应申请会诊。

13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

13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

13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十六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十五、护理文件管理制度十六、护理病历讨论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

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

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2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13项核心制度

13项核心制度

13项核心制度13项核心制度是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13项核心制度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全民国防和强国统一战线、坚持稳定团结的劳动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发展道路自主选择、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制度的核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

党的全面领导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确保国家稳定、国家安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的主体,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权力是国家制度的基础。

第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体现了国家监督和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是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总体稳定和公平。

第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培育,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六,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推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

第七,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国家统一大局的重要基础。

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推进和平统一进程,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任务。

第八,坚持全民国防和强国统一战线是国家安全的坚实保障。

全民国防要求全体公民参与国家安全建设,实现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有机统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诊负责制度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3.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

6.医务科对全院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7.凡不认真执行制度造成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查房通则1、各级医师查房时,要以患者为中心,突出专科特色与优势。

2、上级医师查房前,下级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住院病案、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器材等。

3、查房时各级医师应站位规范,着装整齐,态度严肃认真,对患者关心体贴,用语文明。

4、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5、遵守保护性医疗要求。

6、上级医师查房要认真检查病案书写质量,并督促其及时完成。

二、各级医师查房要求1.住院医师(1)每日查房不少于2次。

(2)观察病情变化,关注患者的饮食起居及情志状态,检查各种化验及检查报告回报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及时制订、调整、落实诊疗措施。

(3)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4)负责阅改实习、进修医师书写的住院病案。

2.主治医师(1)对新入院的急危重患者要即时查房,一般患者3天内查房,1周内不少于2次。

(2)指导下级医师运用医学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诊断、治疗有困难的病例,要及时请主任医师(科主任)协助解决。

(3)具体指导和督促下级医师书写病案,检查病案质量。

(4)决定患者的出院,危重疑难患者转院、转科等。

3.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科主任)(1)每周应查房一次,及时指导本科(病区)对危重、疑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2)查房内容要体现专科学术进展及国内外医学新发展,反映个人学术特色和学术经验。

(3)检查主治医师的工作,检查病案的书写情况。

(4)对危重、疑难病患者的转科、转院要查房并提出意见。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对疑难患者1、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例讨论。

2、全科每周进行1次疑难病例讨论,各病区疑难病例必须提交全科讨论,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

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3、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二、对危重患者1、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2、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3、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

四、会诊制度1、科如遇有疑难、危重病例,非本科能力所能解决者,可提出会诊申请。

2、科间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提出,认真填写会诊单并签署姓名,应邀会诊的科室要求在两天内完成会诊,并填写好会诊记录。

3、急诊会诊:病人如属急症,应在会诊单上填写“急”字,注明时间,以表示严重性,需立即会诊,为需要急救病人应先进行急救,同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会诊人接到急诊会诊单时,应立即前往会诊。

4、科内会诊,由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内有关人员参加,主管医生应做好详细记录。

5、如病情需要,需指定人来会诊,而该同志因故不在由科主任指派相应人员参加会诊。

6、院外会诊:限于本院条件不能进行诊治的疑难病例,可由科主任或专科负责人提出并填写会诊单,经医教办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地点、会诊人员接待工作,由医教办和有关科室商定安排。

7、本院人员外出会诊:外院将需要会诊的邀请书送(寄)医教办联系,医教办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与有关科室联系后再派人外出会诊,未经同意决不得利用上班时间私自外出会诊。

8、所有会诊记录,表达意见必须明确,并应签署姓名及会诊时间,会诊记录有医疗责任,不得拒绝填写或随意涂改,会诊医生的意见只提供主管科室参考,具体处理由主管医生根据情况执行。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1、参加抢救的医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同时必须向上级医师报告。

2、及时汇报病情已实施的抢救措施和疗效。

3、请示上级医师对病情的诊断意见和进一步处理的意见。

4、遵守逐级报告原则:住院医师向主治医师报告,主治医师向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报告,必要时科主任向医教办报告,医教办向主管医疗的院长汇报,由医院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协同会诊参加抢救。

二、抢救工作制度1、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根据情况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2、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及时准确,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移动。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多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新用药品的安碚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口头医嘱执行应加复核,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

4、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和登记、消毒外并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明确各级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权限,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规范。

一、手术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范围及审批权限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副主任以上医师可承担三级、四级手术的操作;主治医师承担三级、二级手术的操作;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以承担二级、一级手术的操作;低年资住院医师可以承担一级手术的操作。

进修医生及实习医生由带教老师根据其本人实际能力安排配合手术。

(二)各级医师能否独立承担规定范围内的手术,要由病区主任组织技术组对其本人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评定,在参加一定数量的相应级别手术第一助手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独立操作,且效果良好者,方可在规定的手术范围内独立承担术者。

(三)医院统一使用“手术(麻醉)审批通知单”,该通知单“科主任审批栏”由主持科室工作的现职科主任签批。

如科主任外出,可由科主任委托指定科副主任负责代签,严禁乱签、擅自代签。

(四)一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术前经科内讨论,报医务股备案。

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股,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五)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1、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3、同一病人24一级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4、高风险手术。

5、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

(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股审核,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

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六)新开展手术按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审批后按分级标准加入分级表中。

七、术前讨论制度一、凡重大、疑难、新开展及二级以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一级急诊手术也要在术前准备时,由手术负责医师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讨论。

二、二级以上手术讨论应由科主住任主持,参加会议人员由主持者决定,科内所有医生均应参加,手术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大手术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者须由科主任确定,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四、凡风险性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五、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准备好病历、医疗影像、各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事先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会诊科室会诊,使大家有所准备。

六、术前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案、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必要的药品器械和设备的准备、伤病员家属及单位工作、知情同意等,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等,确定手术者和助手。

七、经治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参加术前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伤病员,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对手术方案的看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

八、主持者应根据讨论结果,积极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资等准备工作,决定手术人选,如重大手术,按照规定填写重大手术申请单报医务科审察批准。

九、非急诊的大、中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天完成,会议经过由主治医师记录并整理,经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审签后列入病案和记录本内。

八、查对制度一、手术室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试验结果。

2、查无菌包上无菌指示剂是否达到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3、凡胸腹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所有敷料、缝针、器械数目,若胸腹腔手术,必须于开包时、关腹前、关腹后各核对所有敷料、缝针、器械数目一致。

4、手术取下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二、病房1、转抄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转抄医嘱者,及查对者均签全名或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