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其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政治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演变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来说,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并发展自身的政治文化,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意义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分析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包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国家认同感的重塑等方面。
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等。
本文将提出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政治文化创新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公众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发展概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加速了文化交流和融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在相互影响中逐渐形成共识和认同。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文化冲突和矛盾,各种政治文化在相互竞争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政治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融入世界文化体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中国政治文化带来了挑战,如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国际政治形势的复杂多变等,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填空1、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两条基本主线是党政关系和宪政关系。
2、目前在中国最有实质意义、根本性的规范性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3、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核心。
4、中国共产党最高的领导职位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5、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当代中国政府领导体制的特点之一。
6、中国政府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7、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结构转变为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模式。
名词解释1,市民社会:指在那些源于保护个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反对政治专制的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源于对社会经济的弘扬以及对国家干预活动的应对的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而逐渐产生的相对于国家以外的实体社会。
市民社会是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和自由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成员具有自觉的公民权利意识的社会。
2,政府职能社会化:即政府改变传统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来办理,从而使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有一个合理定位。
3,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其实质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
4,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地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性组织。
5,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简答1.简述中国政府权力关系根据权利关系的作用范围不同,可以将行政权力关系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和行政系统外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A、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它是指行政系统内部的机构和人员之间存在的权力关系,它是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可以支分为三种关系:1)纵向上下行政关系之间的权力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多种形式:领导与监督关系、直接关系、垂直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和指导关系等。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不断发展的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政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以及政治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培养。
同时还分析了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
在展望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前景,并探讨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重要地位,当代中国政治学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中国政治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支持。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研究方法、技术应用、重点、趋势、学科建设、教育培养、国际影响、前景展望、挑战、机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政治学研究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日益崛起,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为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2 研究意义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的特点和规律,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科内涵的丰富和深化,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国家的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术水平、支持政治决策、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一、学科发展动态:近年来,中国政治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治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学科的内容范围上,不仅有传统的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研究领域,也涌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政治、政治沟通、政治参与等。
这些研究方向的涌现丰富了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国家现实和社会需求。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区别是什么?含义:制度包括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则可以界定为具体的政治制度,即具体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
区别:(1)政治制度即国体,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基本性质。
政治体制则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和过程中的具体化,或曰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所以政治体制一般包含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等;(2)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仅包含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臵、实际措施等,而不包含国体;(3)政治制度是广涵的概念。
它不仅包含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体制便是指政治制度中的那些具体政治规范,简而言之,政治体制即是指具体的政治制度;(4)政治制度主要是指政治体制内容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从职能上来说明政治体制的,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
2.什么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含义: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各种政治实体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内容: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各类具体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关于国家本质的规定3.什么是政府?什么是政治?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我们使用狭义的政府概念。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人们以社会公共权力的方式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4.简述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框架?宪法关于中国政治的原则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代中国的选举国家元首制度当代中国政府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的司法体系与制度国家军事制度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5.简述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并总结经验教训.(1)初步确立阶段(1949.9——1954.9)一届政协由此初步确立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大、行政、司法、人民革命军事、民族区域自治、普选、政治协商等,其中当时人大和普选制度还没有实际运行。
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学试卷[修改版]
第一篇: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学试卷河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学》试卷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2、无缝隙政府的特点是什么?3、从战略规划向战略管理演进的特征是什么?4、我国第三部门的功能是什么?5、治理与统治的区别是什么?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结合实际,谈谈公共管理者的动机与激励。
2、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或观点,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政府效能。
第二篇:公共管理学试卷中地大公共管理学试卷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三、公共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四、法理理论、政府管理、公民社会五、论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六、政府间关系七、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八、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政府职能九、政府失败论、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十、公共政策过程十一、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十二、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十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十四、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十五、传统人事管理到当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的发展趋势十六、国家公务员制度十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十八、公共财政管理、定义、总体目标和重要内容十九、公共收入管理二十、政府收费管理、公债管理二十一、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沿革,存在的问题二十二、西方第三部门/概念,作用,面临的问题二十三、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二十四、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基本特征,研究主题,公共部门战略研究的意义二十五、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责任,公共责任二十六、官员问责制二十七、政府工具、概念、特性、框架和主题二十八、政府工具的分类二十九、市场化工具三十、新治理工具与政府管理创新注明:答题要点:1,本专业课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在一起。
2,每个问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首先要答名词解释。
3,问答题要尽量详细一点,考试时,不要留太多看空白!第三篇:公共管理学硕士(MPA)简介公共管理学硕士(MPA)简介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
论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和政治现代化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选择与未来
途径的如何选择都 关乎发展 中国家未来的发展 。 本文 主要 通过探 讨发展 中 国家政 治发展 、 稳定和现代化 的 内容和 关系, 来分析论 证在
现代 化 的 过程 中发 展 中 国 家如 何 对 政 治发 展 、 治 问题 和 政 治 现 代 化 进 行 选 择 。 政 关键 词 :发 展 中 国 家 政 治 稳 定 政 治发 展 政 治 现 代 化
现 代 化 问 题 的研 究 ,不 仅 包 括 了 社 会、 济、 学技术 、 理 等各个 方面 , 经 科 心 同 时也 包 含 了政 治 现 代 化 在 内 。 于 发 展 中 国家 来 说 , 它面 临着 一 系 列现 代 化 的 问 题 : 治现 代化 、 济 现代 化 、 技 现代 政 经 科 化、 军事现代 化等 , 因此 现代化 问题 的研 究对其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政 治 生 活 由 传 统 政 治 体 系 向现 代 政 治体 系转 型 的过 程 。政 治 发展 既 是 社会 进 步 的 重要 标 志 , 是社 会进 步 的重 要 内容 。《 也 政 治发 展 包含 十 分 丰富 的 内容 , 具体 包 括 : 政 治文 化 的世 俗 化 、政 治 结构 的分 化 和政 治 决策 能 力和 贯 彻 政策 能力 的提 高 。④ 政 治 发 展 总是 指 向一 定 的 目标 , 要 主 由 四个 相 互 联 系 的要 素 构 成 : 序 、 率 、 秩 效 公平 、 主 。‘ 于 发 展 中 国家 , 要 有 政 民 既 治秩 序 和 政 治 稳 定 ,又不 能靠 暴力 和 高压 来 维 持秩 序 和稳 定 ; 要追 求 政 治 效 率 , 既 又 要 保证 公正 和平 等 ; 要使 各利 益群 体都 能 既 充 分地 参与 社会 利益 的配 置过 程 , 要完 善 又 参 与 的途径和 方 式 , 止失 控而 导致 秩序 混 防 乱, 就更应 使 四个要 素 协调起 来 。政 治稳 定 是 政治 发展 的必要 条件 , 是政 治发 展 的应 也 然 结果 。所谓 政 治稳 定 , 过是 要把 对立 面 不 的冲突保 持在 “ 序 ” 范 围之 内 。@ 秩 的 政 治 稳 定 是 一 定 社 会 政 治 模 式 的 动 态 平 衡 状态 , 指 社 会 各 阶 级 、 层 、 团 是 阶 集 和 群 体 在 权 力 、 益 、 位 等 重 要 社 会 资 利 地 源 的 分 配 关 系 上 不 存 在 激 烈 冲 突 的 一 种 相 对满 足状 态 。 治 发 展 中包 含 政 治 稳 定 政 的 内涵 ,政 治稳 定 中 同样 包含 政 治 发 展 , 两者 互 为 前提 。换 句 话 说 , 有 建 立 在 只 发展基础上 的政治 稳定才有 可能 实现真 正 的政 治稳 定 , 有 建 立 在 稳 定 基 础 上 的 只 政 治发 展 才 有 可 能顺 利 地 实现 政 治 发展 。 政 治 现 代 化 是 政 治 发 展 的 一 种 存 在 状 态 和 实践 过 程 , 即政 治现 代 化 是 政 治 发 展 的一 个 必 经 阶 段 , 政 治 发 展 在 现 代 社 是 会 的一 种 特 殊 表 现 。第 =次 世界 大 战后 , ⑦ 广 大 深 受 压 迫 、 尝 贫 穷 之 苦 的发 展 中 国 饱 家 全 力 以赴 投 入 了发 展 经 济 、 荣社 会 的 繁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简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善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关系的原则和机制。
具体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具体化为四项具体“制度”:第一,主权在民制度。
这就是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第二,代表选举制度。
它是人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实现宪法规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制度保障。
这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民主集中制度。
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
第四,人大工作制度。
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会议制度、表决制度等。
以上四项具体制度互相贯通、结合,就构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有以下四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任何制度都必须与时俱进。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受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基础还不十分理想,内在的具体制度、运行程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缺陷,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大制度理论上的优越性,导致了原则与实际的背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摘要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至今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的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趋势在九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反省和总结我国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以及领导干部任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国的政治体制已经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持久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在党政体制、法制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基本制度建设中都取得了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就造成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就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有选举、决定和罢免的权利,同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还拥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最终决定权。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强化人民代表大会最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社会法和诉讼法在内的法律体系。
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了公开征集机制、听证会机制等一系列拓宽民主立法渠道的有效机制。
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的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随着多党合作制以及政协工作的不断完善,其在团结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完善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摘要】当代中国研究作为重要的学术领域,始终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等进行探讨,揭示了当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在研究方法方面,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文献资料分析,还包括了社会调查、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手段。
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社会转型、环境变迁等。
当代中国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建议应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结合国际视野,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推动当代中国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当代中国研究、历史、现状、重要性、研究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现状与趋势、意义、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性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的增强,对于当代中国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当代中国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政策变化和未来走向。
当代中国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当代中国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国的了解与尊重,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距,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当代中国研究在今天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背景当代中国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改革的时期,各种思潮和理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试图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当代中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
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在近些年来,中国政治与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
这种变革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转型,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发展、全球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外部压力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的现状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种经济发展为中国带来了政治变革的需求。
民众对政府的期望也随之增加,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和透明度。
政府也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二、全球化与政治变革全球化是另一个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必须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加速了信息传播,增强了人们对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争端和恐怖主义,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政府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回应民众的诉求。
三、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政治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人们对更高质量的生活、更公平的机会和更健康的环境有着更高的期望。
这些社会需求的变化,促使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扶贫政策,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都是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外部压力与政治变革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权状况提出了许多批评和要求。
中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地位,一方面需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外部压力刺激了中国政府的政治变革,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进程。
经济发展、全球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外部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中国的政治演变和社会变革。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在背景介绍指出中国农村政治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是分析当前情况并展望未来发展,意义和价值在于促进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中国农村政治现状,接着探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农村政治的发展趋势及现代化路径。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的特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趋势,为农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农村、政治现状、政治体制改革、农村民主建设、发展趋势、治理体系现代化、特点、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农村政治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自治、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政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趋势,本文将对中国农村政治现状进行概述,探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农村民主建设的现状,分析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趋势,并进一步探讨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
通过对中国农村政治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中国农村政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建设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通过对中国农村政治现状的概述,揭示当前农村政治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背景。
通过对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果,评估其对农村治理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民主建设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寻求促进农村民主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研究中国农村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中国农村政治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一、政府与政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1、我们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却无法远离政治。
政治处理的是人们公共生活的事务。
政治是利益的权威分配形式。
2、每个人的一生都得与政治打交道。
二、政治的缘由:为什么我们需要政治1、人类公共生活的困境(1)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2)人的不确定性与有序性(3)人的竞争性与和平相处的愿望之间的矛盾(4)人的需求的相对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之矛盾2、人类共同生活如何可能?首先,应当建立一个为大家共同承认和接受的公共规范体系,使人的行为能够规则化,有序化,使人能够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其次,要想使这个规范体系有效率,必须建立一个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处理纠纷的机制。
三、政治的逻辑1、政治的目的(1)逐利与求善:人的政治特性(2)有机共同生活下的特定利益结构(3)权力作为权威的利益与资源分配者(4)规则的约制作用与实现良好的共同生活(5)矗立在社会之上的国家共同体2、国家的目的:保障安全,保障秩序,满足基本的社会正义四、与政府相关的基本概念(一)政府的概念1、政府的特征(1)权威的广泛性(2)成员的非自愿性(3)暴力的垄断性(4)权力的合法性。
(二)政府的外延1、广义政府: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机关的总和。
2、狭义政府:指行政机关3、更狭义的政府:中央行政机关的中枢机构。
(三)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包括执政党、人大、政府、政协等组织体系的总和。
五、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基本特点(一)政府面临的基本环境:二元社会与三个世界(二)转型中的社会1、市场体制;2、社会道德;3、政府管理体制:行政权力的双轨制(二元权力政府)与政府超载;4、社会组织与监督体制;5、社会组织方式:后(半)单位社会;6、发展方式。
7、地方发展的不平衡第一章一、当代中国行政区划与政府机构的层级、数量和类型1、中央政府(国务院);2、省级政府;3、地市级政府;4、县级政府;5、乡镇政府二、行政组织体系(一)中央政府行政组织体系1、国务院组成部委2、直属特设机构3、直属机构4、办事机构5、直属事业单位6、部委管理的国家局7、临时协调机构8、中央部委内部层级结构(二)地方政府行政组织体系1、各政府层级对口部门(厅、委、局、科)2、办公机构3、纪检、监察机构4、特设机构5、派出机构三、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1、立法领域权限划分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
中国政府与政治
1、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1949—1956制度建设时期;1957—1977制度的曲折与衰退时期;1978年以来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2、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代表,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地位:事实上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权力:公布权、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3、现代国家的两种结构形式:单一制与复合制4、司法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二者是从属关系,也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并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5、但对国家的三种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6、党章与宪法的地位?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
规定了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纪律等项。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7、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它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学在中国学术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作、政策制定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地位的探讨,展现了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体系,提升研究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等。
展望未来,当代中国政治学有望在政治文化、政府决策、社会治理等领域取得更大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前景展望、重要性、研究意义、特点、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学科建设、国际地位、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前景展望。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
政治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讨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依据。
通过政治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现实,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实践、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政治现实,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2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理解,为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现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脉络和规律,有助于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
对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理论的对话与融合,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
在国际上,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大中国话语权,还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经验和智慧,推动中国政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
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
直到20年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
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短短的20年中,中国政治学就经历了恢复和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其间虽多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成就十分显著: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
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1997)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
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政治学基础》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解读
LOGO
2、中世纪时代: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时间:476年--15世纪。 (1)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2)理论内容:中世纪的主导力量来自罗马教会。期间, 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只能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中世 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3)理论贡献:基督教神学是中世纪时代欧洲的主导思 想。基督教神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圣· 奥古斯丁;后期 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托马斯· 阿奎那。他们作为神学家, 都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至上。他们所阐述的神学政 治观念被认为是当时的正统思想。另外,中世纪也存在 着教派斗争(为争夺正统)和教权与君权的斗争。这种 斗争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经院哲学”与“异端邪 说”的斗争。 (4)时代转变: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
LOGO
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1)行为主义的定义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 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二,注重政治研究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注重定量研究 而不是定性研究; 其三,强调实证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 的; 其四,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客观科学的方法得 出结论; 其五,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 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 等大量边缘学科; 其六,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状态,而 在于政治的“实然”状态。
LOGO
二、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 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 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即所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 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 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 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 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 学”;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 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和优势
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和优势2023年的中国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和优势2023年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均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讨论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并在这个背景下探讨中国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尽管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革,但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单一的、全国性的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选择了单一的、全国性的政党作为其国家治理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拥有国家权力的行使。
2. 分权制衡中国政府在实现各级政府权力分级和行政区域分级管理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国家、省、市和县的行政机构,随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职能部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形成了一个更关注地区需求的多层次治理体系。
3. 中央与地方的统筹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使得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而现在,中央为地方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空间,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职责,地方政府不再只是负责地方发展的责任,而是更加重视为国家贡献力量、推动国家发展而做出贡献。
4. 团结努力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制度更加注重对团结、稳定的强调和重视,这是中国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1. 快速响应能力中国拥有一个快速响应能力优异的政治制度。
在极短的时间内,中国政府便能够采取有效和迅速的行动处理紧急事件,减少损失并防止恶劣后果。
2. 坚定的治理措施中国政府在管理大规模的国家和empire事务时,拥有坚定的治理措施,可以迅速有效地完成所需的事项,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3. 高度透明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政治制度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机构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并有公开的进入渠道。
公众也不局限于受限的媒体和政治发言人,信息公示、信息公开等方式让公众获得更多信息,减少手段不透明性和非合理寻常沟通的弊病。
论文:中国目前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
目录摘要 (2)1 绪论 (3)1.1中国当前国内形势简述 (3)1.2中国当前国际形势简述 (3)2 中国国内形势 (3)2.1政治形势 (3)2.2安全形势 (4)2.3经济形势 (5)3 中美双边关系 (5)3.1中美双边关系发展历程 (5)3.2中美目前双边关系 (6)4 中俄双边关系 (7)4.1中俄双边关系发展历程 (7)4.2中俄目前双边关系 (7)5 中日双边关系 (8)5.1中日双边关系发展历程 (8)5.2中日目前双边关系 (8)6 结论 (9)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它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成长历程上,它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和挫折。
中国曾被拿破仑·波拿巴称为“沉睡的雄狮”。
现在,这只狮子已经苏醒,可是,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苏醒的道路上,它不仅仅经历着来自国家内部的矛盾与问题,并且还经历着国际上的种种压力。
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对中国目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中国、矛盾、压力、国内形势、国外形势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a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ina has experienced many setbacks and tribulations. China has been named “Sleeping Lion” by Napoleon Bonaparte. Now, the lion is awake, but we all know it very clearly, in the process of awakening, China not only experiencing the contradictions from the national, and also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The Eighteen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ill be held, China 's domestic situ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So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about China 's domestic situ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 detail.Keywords: China; contradiction; pressure; domestic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1 绪论1.1中国当前国内形势简述四年前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带动了相关产业,也增加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就相当于一种广告,推销了我们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未来发展谢庆奎中国政府与政治在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学者们认为政治学的研究一般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行政管理、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方面,行政学的研究一般包括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学术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在国外,“本国政治”一般都是政治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些学校甚至设置政府学系或政府学学院,本国政府与政治更加受到重视。
学者们的认识与有些人的认识是不同的。
有人问,为什么要设置中国政治专业,难道各个学科不是以研究中国为重点的吗?政治学就是要以研究中国政治为重点嘛!问题提得似是而非。
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都设置了带中国字头的系科专业,为什么政治学就不能呢?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要不要研究,能不能研究?政治是众人的事情还是少数人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政治学被定义为“伪科学”而遭到取消的厄运。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长期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1949—1990年的40年中,竟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简直不可思议。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领域放松了许多,人们可以在一些夹缝中研究和讨论一些政治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政关系问题等,如李逸舟、王仲田编的《党政分开理论探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但由于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系统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仍然没有出现。
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观念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获得了解放。
学者们开始冲破禁区,研究政府与政治,并撰写大部头的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形成了“三本”与“两套”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此之外,重要著作还有徐勇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年)、芮明春主编《政府学》(1993年)、施九青等著《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1993年)、朱光磊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过程》(1997年)、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年)等)。
三本书是指:谢庆奎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1991年)、高民政同志主编的《中国政府与政治》(1993年)、王敬松社长著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1995年)。
《当代中国政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当代中国政府理论与制度的著作。
著名政治学家赵宝煦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这是继中国政治学名宿钱端升教授所著《中国政府与政治(1912—1949)》之后的一部专著,具有首创性、理论性、实证性等特色。
该书首次对政府理论、宪法原则、党政关系、政府发展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配置进行了论述,代表了90年代初的认识和水平。
正因为如此,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大陆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普遍受到欢迎,被大量引用,并被指定为大学的必读书或参考书,还多次获奖。
第二本书的作者多数是在空军政治学院工作的同志,他们发挥知识领域的优势,详细地论述了国家武装力量的构成、制度与领导体制,以及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这是独树一帜的。
[1]第二个特点是对中国政治的分析,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国体、政体、选举制度、国家结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干部制度、人民武装力量、基层群众自治、社会团体等。
第三个特点是比较系统地叙述了香港、澳门、台湾的政府与政治,符合90年代的发展进程。
第四个特点,即著名政治学者王沪宁教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论及了中国政府与政治在社会动态发展中的态势,把中国政府与政治放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加以透视,展示了趋向,如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析等。
第三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王敬松社长。
他以历史学者严谨求实的笔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的历史事件、政府制度、政治经济进行了准确无误的记述,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权的要求进行了超前性的分析,提出了间接政府、民权政府、限权政府、法治政府、富民政府的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三本书各有特点和优点,但也有不足。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三本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回应均显不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党与市场关系等问题,甚至还没有提出。
其后出版的两套丛书对于这些问题则已经有所研究。
第一套丛书是谢庆奎教授主编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计有《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政府职能的经济分析》、《省政府管理》、《市政府管理》、《行署管理》、《县政府管理》、《乡政府管理》、《镇政府管理》、《特别地区政府管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等10本,自1994年至1998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陆续出版。
这套丛书对政府规范、政府环境、政府结构、政府功能、政府运行、政府发展均有研究,开拓了政府研究的对象、范围和视野。
其中既有系统的理论著作,也有个案研究,既有宏观分析,又有中观和微观分析,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术性和现实应用性有机统一,对于推动政府理论研究和政府改革,对于政府的实际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套丛书为《当代中国政府理论研究》丛书,计有王沪宁、曹沛霖、林尚立等人分别撰写的专著《革命后社会的政府》(待出)、《政府与市场》、《国内政府间关系》、《政党与政府》、《政府过程》、《政府权能理论》、《中国行政改革》、《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等8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学术界对这套丛书有较高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同志认为,“该丛书是值得已在政治家岗位和立志当政治家的同志们认真一读的。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吴大英教授指出,“该丛书切合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需要,作者认识问题的角度新颖、独特。
”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李景鹏说:“这是一套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丛书。
[2]这两套丛书综合运用当代政治分析方法,以当代中国政府的某一基本要素如政府体制、政府管理、政府过程、政府权能、政府间关系以及政府与政党、市场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深入具体地阐述了某一方面的政府理论与实践,可以说它们代表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这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并且正在把这个领域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但不无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一些方面甚至是重要的方面仍然没有涉及,如政府运行机制、政府公共政策、政府与社会、政党与市场等问题,以及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的诸多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学界共同努力,深入研究。
这就是说,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领域,由于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就研究领域来说,还需要拓展和深入;在研究课题上,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增添一些更接近实际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迫切需要更新,在坚持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等传统方法的同时,要尽快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新方法,诸如新制度主义、定量分析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领域,要确定一个研究方向,确定一个研究目标。
有了方向和目标,学者们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王沪宁教授在1993年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出版作序时正确地指出,在世纪之交,中国正处在新战略态势下。
这种新战略态势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一是现代化被确定为中国的总战略目标;二是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战略转变;三是国际战略格局正处于剧烈演变之中;四是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略重点。
[3]这种新战略态势向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决定了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任务、方向和目标。
任务有五个方面:1超大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2一党执政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3公有制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4社会资源总量有限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5伦理民主与法理民主之间的关系。
[4]方向和目标是构筑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模式。
并且指出,“构筑政治体系模式,往往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价值层次的理论,一是操作层次的理论。
”[5]在《当代中国政府理论研究》丛书的总序中,王沪宁教授根据变化了的政治与经济形势,提出了新的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任务、方向和目标。
方向和目标是优化政府体系。
任务有10个方面:1加强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2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3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4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5加强基层群众自治;6不断调整政府职能、权力范围和行政关系;7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干部队伍,健全干部体制;8建立富有活力的政府机构;9完善政府运作的动态过程;10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7]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以及自身政治地位的变化,王沪宁教授在前后相隔5年的两个序言中所提出的问题尽管有些不同,前者更具有挑战性,后者则更具体,但却都是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所提出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前后也有差异,但通过优化政府体系,最终构筑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模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总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内涵丰富,范围宽广,目标远大,前景辉煌。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在这方面仅仅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甚至只是准备工作,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认识,去研究,去开拓,去发展。
在这里,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大展宏图。
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综合学术界各方面的意见,我提出如下研究课题,作为近期和中期的研究方向:第一,政府理论。
关于政府起源、性质、目的等问题,应该有深刻的阐释;对政府规范、政府环境、政府结构、政府功能等问题,应该有全面的解说;对政府发展问题,要做深入的研究和发挥。
第二,政府运行机制。
这是一个薄弱环节。
从静态描述出发,曾有过对决策和执行体制的论述,出版过著作和文章。
但从动态研究角度上看,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本著作或一篇文章。
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第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共政策。
这是急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制订公共政策,以及维护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政策。
我们对此缺乏研究,以至于有些方面的公共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已经出台的公共政策效益也不高。
第四,优化政府体系。
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范围涉及以上提到的10个方面,关键是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权力、政企、府际等各种关系。
第五,民主政治。
这不仅是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课题,也是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
王沪宁所提出的与民主政治相关的五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与政治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第六,法制建设。
这是中国政府与政治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加强建设,以便依法行政,最终实现依法治国。
需要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立法、执法问题,而且还有人治、法治的问题。
如何加强法制观念,以法治代替人治,在中国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