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14个误区

合集下载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那么,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往存在哪些误解和错误认识呢?下面我们就列出几点,供大家检视一下自身。

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第一种误解在企业中是最常见的,也是影响多企业最终绩效管理效果的关键。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

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绩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

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对绩效考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

那么这种认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关。

首先,业务人员不重视。

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位上,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

其次,简单粗放的管理式。

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厌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

第三,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足。

业务部门常常喜欢自己亲力亲为,实则,这是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到位。

从本质讲,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更好的激励辅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企业绩效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测评和激励,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制约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

本文将就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误区一:以绩效管理为目的而非手段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往往将绩效管理本身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应该是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手段。

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往往会成为一项繁琐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员工对绩效管理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绩效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应对策: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目的,将其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手段。

企业应该站在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将绩效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确立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员工的工作和提高整体绩效。

二、误区二: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过分强调绩效管理的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员工的软性能力和潜在能力。

这样一来,员工的最终评价往往只取决于数字上的绩效表现,而忽视了员工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领导潜力等方面的表现。

应对策: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企业应该兼顾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综合考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工作态度。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为员工提供发挥个人潜力的空间,不仅仅是关注数字上的绩效表现。

三、误区三:将绩效管理过度与薪酬挂钩很多企业将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抱有功利性的心态,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应该是对员工工作质量的认可和帮助。

这样一来,员工工作的动力可能会被片面的薪酬激励所取代,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失去了信任和热情。

应对策: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将薪酬激励与绩效管理相分离,将绩效管理看作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提高,而不是一种奖赏和惩罚。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四、误区四:缺乏员工参与和反馈机制应对策: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反馈机制,建立起一个开放、公平和透明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存在着对绩效管理的误解和误用,导致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绩效管理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的误区1.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往往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导致绩效指标无法真正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绩效考核不公平、不公正: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过程不透明、考核结果不公正等问题,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和不信任。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后,没有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支持,导致员工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匹配: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分强调业绩和奖励,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导致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二、改进措施1.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

同时,应该注重指标的量化和管理性,确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

2.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标准明确、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正。

同时,应该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考核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支持。

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4.注重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融合,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员工发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绩效管理的误区问题分析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走入绩效管理的误区,员工与主管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在绩效管理方向性上产生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首先介绍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误区,然后通过两家企业的绩效管理案例比照分析点评误区所在。

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误区一: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到绩效反馈的循环过程,绩效管理是贯穿经营全过程。

微观的绩效管理则为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评价即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技术实现部分。

误区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随着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当然由人力资源部来做。

公司要提高绩效需要将经营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为公司建立一个提高绩效的共享的制度平台,公司各部门应在绩效制度的平台上做好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

但各部门的主管是所在部门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绩效管理实施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企业的高层。

误区三:绩效管理主要是经理针对员工绩效管理的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进行对个人绩效的评估而设计的,它更深层的目的可是为了有效地推动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企业全体员工从个人开始,促使所有部门共同朝着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迈进。

实施绩效管理时应让员工与经理明白其目的所在,在正式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就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问题对经理和员工进行认真培训。

否则,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误区四:只有绩效评估没有绩效反馈绩效反馈的目的是沟通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有效地应用绩效评价的结果;通过绩效反馈,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双方有待改进的地方;共同确定下一期的绩效计划和改进点。

这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循环回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点,也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阶段。

绩效反馈是为最终的绩效改善提供支持,其作用可以反映出绩效管理体系的动态性和成长性。

反馈面谈不仅是主管和下属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而且要分析绩效目标未达成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绩效的方向和措施。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

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

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

绩效管理中十四个误区[4]

绩效管理中十四个误区[4]

误区之九:追求⽬标设定的魔⽅ 绩效⽬标的设定是绩效管理流程的第⼀道步骤。

⼀个好的绩效⽬标要满⾜具体、可衡量、可实现、与⼯作相关、时间性的要求。

为了使绩效⽬标成为员⼯本⼈的努⼒⽬标⽽⾮企业或主管强加于其的⽬标,在设定⽬标的过程中,管理⼈员和员⼯应充分沟通,就⽬标达成共识。

然⽽,在本⼟企业中,许多管理⼈员把⽬标设定看成是头痛的事情。

所以,他们期望咨询公司能提供⼀种绩效设定的魔幻秘⽅,不⽤直接⾯对员⼯,省略沟通、讨论(甚⾄争论或争吵),即可设定科学、客观的绩效⽬标。

某⼤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员在同下属企业的经营者设定绩效⽬标时深感头痛。

坐在集团公司总部的管理⼈员⾃知对企业和经济环境的了解不如⼦公司经营者“门⼉清”,由于⾃⾝的利益关系,委托⼈(其实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委托⼈)和代理⼈对于⼦公司经营⽬标设定的过程充满博弈。

该企业的管理⼈员希望咨询公司能帮助其制定能⾃动设定经营绩效⽬标的公式,这样,企业管理⼈员不必每年同下属企业经营者玩“猫捉⽼⿏”的游戏。

诚然,这样的想法是天真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了解企业的外部运⾏环境和内部运作特点、了解下属的⼯作、把企业的⽬标分解成员⼯的⼯作⽬标是管理⼈员的天职,不可推卸的责任。

误区之⼗:追求考核指标的穷尽 ⼀些企业管理者希望考核⾯⾯俱到,不管细枝末节,凡是员⼯做的⼯作,都要考核,否则员⼯就会偷懒,不愿从事不被考核的⼯作。

实际上,考核指标的选取⼀定要特别慎重。

企业进⾏绩效考核要着眼于正确的绩效衡量指标。

可以⽤来考核的指标⾮常多,企业要找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绩效⽬标,判断其对企业的影响。

绩效管理的⽬标是确保员⼯做正确的事情。

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的关注重点,使得员⼯不得不“眉⽑胡⼦⼀把抓”。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需付出成本。

⾯⾯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管理成本、分散管理⼈员和员⼯的注意⼒。

此外,指标要简单易懂,复杂的考核指标只会困惑员⼯。

误区之⼗⼀:⼯具⼒求最新颖 不少企业在引⼊绩效管理时对于绩效管理和衡量的⼯具求新、求全,⽚⾯地以为新颖的、被⼤多数⾼绩效企业采⽤的绩效管理和衡量⽅法⼀定能够帮助⾃⼰的企业提⾼绩效,完全忽视绩效衡量⽅法所要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

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

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绩效考核就像发展的企业一样,每一天都在优化,每一天都在进步。

但是不要忽视了绩效管理的误区哦,下面给大家介绍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欢迎阅读!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误区一: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很多人都会回答:同样重要。

考核以结果为导向,但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会产生好的结果。

我常常听老板们说:我不看过程,我只要结果。

给我结果,具体怎么做,你们决定。

误区二:与驱动力脱节经典小故事:从前有只羊,每天干8个小时的活。

一天,主人告诉它,多干活有奖励,于是它每天干10个小时。

然后,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三分之一。

年底到了,主人给它织了件毛衣,告诉它:“诺,这是你的奖励,明年继续努力吧!”羊很生气,把它的故事写成童话,起名叫绩效工资!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还是对增量价值的再分配?这是传统绩效与现代绩效的最大差别。

考核的价值与其驱动力成正比。

误区三:为求全面错误拼盘因为以结果、量化为鲜明特征的KPI考核,具有不能全面反映员工工作表现的局限性,加上在客观操作上,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无法实现真正的`量化管理,因此,为了追求评价衡量的全面性、整体性,将一些行为能力指标(如责任感、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等)与KPI指标进行搭配,形成一个看似全面的拼盘,但实际上,他们是不可能在同一周期使用同一评价模式进行考核的。

误区四: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专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绩效考核绝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有职责。

人力资源部只是绩效考核的战略性推动者与设计者,并不是具体层面的执行者、设计者。

我更倾向于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个高端决策问题,应该由CEO亲自主导的一项工作,而企业所有的岗位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绩效管理的四大角色分工:企业老总:绩效管理的支持者和推动者;HR经理: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咨询专家;直线经理:绩效管理执行者和反馈者,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员工: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并产生绩效。

绩效管理误区有哪些

绩效管理误区有哪些

绩效管理误区有哪些绩效管理误区有哪些我国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工具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很多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没有掌握其关键和精髓,只是学到了表面内容,比如表格,员工签名等,结果只是走了形式,没有领悟实质,存在很多误区,那么绩效管理误区有哪些呢?1误区一:绩效管理就是考核很多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每月、每季、每年的例行的考评打分、优劣排序、评选先进等艰难的抉择,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这些仅仅是绩效考核的具体流程,而非绩效管理的本质。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

而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四个部分,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计划,历经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总结、终于绩效开发,而绩效开发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始点。

因而,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闭环。

此外,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经理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是考核一个手段。

2误区二:绩效管理沟通不彻底、不连续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期间绩效表现并为员工绩效目标的完成适时提供合理的资源支持与业务指导、期终绩效考评与反馈沟通、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一、认为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是同一概念这种认识是对绩效管理概念和定位的误解。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不应该是等价的。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面谈四个环节。

另外,在整个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之前,要根据职位描述的内容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制定详尽的绩效标准。

在绩效管理工作结束后,还应将评估结果作为员工培训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依据。

可见,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成功的绩效评估不仅取决于评估本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评估相关联的其他绩效管理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职位描述等。

因此,我们不可以孤立或偏废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二、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轻实质许多企业只看重绩效管理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实质内涵。

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只把它挂在嘴上作为口号,而对如何具体实施轻描淡写,到了年度考核时更是草率得出结论。

可想而知,这样的管理方式,谈何“绩效”?提起绩效评估,人们往往联想到年终评估时的一堆表格,大家匆匆填写后就不知去向了。

因此,这项工作往往与“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等评价联系在一起。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组织对绩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没有赋予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有效地推进该项工作的职责。

在这种状况下开展的所谓绩效管理工作肯定是无效的。

实际上,绩效管理工作对组织、管理者和员工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就是将组织的目标有效地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和个人。

通过团队和个人绩效目标的监控过程以及对绩效结果的评估,组织可以有效地了解到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发现阻碍目标达成的原因。

对管理者来讲,管理者承担着组织赋予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管理者都是通过自己的业务单元或者团队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误区与改进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陷入了绩效管理的误区,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绩效管理的误区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的误区1.目标设定不合理很多企业在设定绩效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导致目标过高或过低。

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还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

2.考核标准不明确一些企业在制定考核标准时,没有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也没有对考核标准进行充分的说明和解释。

这会导致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和不理解,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3.考核结果不公正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不公正的现象,如领导主观评价、人情关系等。

这会导致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质疑和不信任,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甚至会导致员工流失。

4.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导致员工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不足之处,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二、改进措施1.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企业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保目标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同时,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目标符合员工的期望和需求。

此外,还应该对目标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明确考核标准企业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该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确保考核标准公平、公正、合理。

同时,应该对考核标准进行充分的说明和解释,以确保员工能够理解并接受考核标准。

此外,还应该对考核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建立公正的考核机制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应该确保考核机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应该避免领导主观评价和人情关系等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

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和激励,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然而,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绩效管理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过于依赖绩效评估工具在绩效管理中,评估工具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但过于依赖评估工具会导致绩效评估过程过于机械化,忽略了员工的实际表现和潜力。

此外,评估工具往往只能提供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员工的绩效情况。

解决方案:在绩效管理中,评估工具只是辅助手段,应该与其他评估方法相结合,如360度评估、目标管理等。

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实际表现和潜力,不仅仅局限于评估工具的结果。

二、只关注绩效评估结果,忽视过程管理有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只关注评估结果,忽视了过程管理。

他们认为只要员工的绩效达到预期目标即可,忽略了员工在过程中的努力和表现。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影响整体绩效的提升。

解决方案:在绩效管理中,要注重过程管理,关注员工在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绩效水平。

三、过于依赖绩效奖励,忽视非经济激励有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于依赖经济激励,忽视了非经济激励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要给予员工足够的奖励,就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然而,研究表明,非经济激励如工作满意度、发展机会等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更为重要。

解决方案:在绩效管理中,要注重非经济激励的重要性,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要及时给予员工肯定和赞赏,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过度竞争导致团队合作受损有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过度强调个人绩效,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团队合作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个人目标,而忽视了团队的整体目标。

解决方案:在绩效管理中,要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企业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的一种管理方式。

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在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有些企业会存在一些误区,导致绩效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

一、误区一:过度依赖绩效考核指标在一些企业中,绩效考核往往以指标为主导,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态度。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员工对指标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贡献。

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过度依赖绩效考核指标,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度。

对策一: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员工工作成果、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激励。

误区二:绩效管理过于功利化有些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将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员工的情感需求和职业发展。

这样很容易让员工感到压力过大,以至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职业发展,以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对策二: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和职业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沟通会议、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职业发展,给予员工更多的成长空间和自由度。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引入员工参与评价的环节,让员工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误区三: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过紧在一些企业中,绩效管理与薪酬挂钩过紧,员工的薪酬水平几乎完全取决于绩效考核结果。

这样容易让员工对绩效管理过程产生怀疑,认为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存在问题。

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需要合理地设置薪酬激励机制,同时也要让员工明确薪酬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整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个误区

整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个误区

整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个误区引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整理绩效管理中的几个误区,帮助读者避免这些错误,提升绩效管理的效果。

误区一:单一评价指标导致偏见在绩效管理中,往往会使用一些指标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比如销售额、完成任务的数量等。

然而,过于依赖单一指标容易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导致评价偏见。

这种偏见可能会使得一些员工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某个指标不达标而被评价为低绩效。

要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可以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员工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比如,可以评价员工的销售额、客户满意度、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指标,以全面了解员工的绩效情况。

误区二: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奖惩挂钩。

虽然奖惩可以激励员工,但将其与绩效评价挂钩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

一方面,员工可能会出于赚取奖金或避免处罚的考虑,而不愿意展示真实情况,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奖惩体系,容易让员工感觉到绩效管理是一种压迫,缺乏公正性和正当性。

因此,我们应该将绩效评价从奖惩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一种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通过给予员工明确的目标和反馈,让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误区三:缺乏及时反馈和辅导一些组织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误区是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辅导。

绩效评价不仅仅是评判员工的工作表现,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成长和改进。

如果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辅导,员工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感到迷茫和困惑,难以取得进步。

为了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应该及时反馈和辅导员工。

在评价过程中,及时指出员工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发展建议和培训机会。

通过与员工的深入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成长。

误区四:忽视员工的反馈和参与绩效管理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评价过程,而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反馈。

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很多的企业都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大部分的管理者人员都不知道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的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管理的误区1、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

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

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然而,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2、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现实中不少企业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的时候,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审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

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就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

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

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

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绩效考核的作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的参考点是未来。

我们不是为了解释过去如何,而是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一种资源去规划某项工作或某个职工未来的新可能性,这就是对职工及工作的开发。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分析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获得更高的业绩水平而使用的手段。

考核者往往背离绩效考核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只是用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状况,人为地拉开距离,抓住那些绩效低下的员工,甚至把他们淘汰掉。

而被考核者对考核标准的不认同,导致有抵触情绪。

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被监视、被责备的对象,不被尊重,没有平安感。

所以往往出现抵触、防御心理的局面。

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考核标准有关,另一类与主考人有关。

1.与考核标准有关的问题。

首先,考核标准不严谨。

考核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能而不是职位设定。

考核工程设置不严谨、考核标准说明模糊不清,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

考核标准大而笼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中有过多难以衡量的因素,难以使员工信服;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能偏差较大。

这些都使考核者打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操纵可能性强,考核结果争议性大,很难令员工信服,结果使考核流于形式。

其次,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尤其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或以偏概全。

许多企业的考核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异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多数企业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德、能、勤、绩,另一方面是员工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

这两方面内容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包括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

另外,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根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防止会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2.与主考人有关的问题。

由于考核者的主观随意性及过严、过宽、趋中的心理倾向,使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1)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考察员工业绩时,由于一些特别的或突出的特征,而掩盖了被考核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品质。

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一优点扩大化,以偏概全,通常表现为一好百好,或一无是处,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认,因而影响考核结果。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与方法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与方法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与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考核,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企业绩效。

然而,在进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误区一:过于关注个人绩效而忽略团队协作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工作表现,而忽视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的竞争和斗争,丧失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解决方法:1. 设立团队绩效目标:在设定绩效目标时,除了考虑个人绩效外,还要考虑团队的整体表现。

可以设立一些反映团队协作和绩效的指标,如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数量、团队内部合作评价等。

2. 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在绩效考核中,加强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强调。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定期开展团队合作培训等方式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二、误区二:只重视工作结果而忽略工作过程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只注重员工的工作结果,而忽略了员工的工作过程。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员工为了追求绩效而忽视工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方法,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解决方法:1. 定期进行工作过程评估:除了对结果进行评估外,还应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估,关注员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情况。

可以利用360度评估等方式,收集更全面的工作反馈。

2. 增加员工发展计划: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资源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技能和方法。

从而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绩效。

三、误区三:只注重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发展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分注重短期绩效,而忽视了员工的长期发展。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员工只注重眼前的绩效目标,而忽视个人的长期职业规划和成长。

解决方法:1. 设置长期绩效目标:在设定绩效目标时,要既关注短期绩效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员工的长期发展和职业规划。

可以设立一些与个人职业发展相关的目标,如参与培训、提升技能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网】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绩效考核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网】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绩效考核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网】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绩效考核误区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绩效考核误区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绩效考核误区如下:绩效考核已是众多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存在两个误区和4个干扰因素,需要引起企业经营者特别注意。

误区一:考核标准模糊化许多企业在定义绩效考核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上,如团队精神、工作创新等,似乎绩效考核指标越模糊就越全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由于考核指标得不到有效地量化和细化,员工不知道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高分。

如果员工对这些是一头雾水的话,那么员工完全有理由认为考核结果是由考核者主观臆断作出的判定,无任何客观标准和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形式上“走过场”而已。

这种考核,肯定无法达到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这一最终目的。

制订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orindex,简称KPi),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

科学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SmaRT原则。

S代表的是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绩效指标要清晰明确,考核项目要具体、全面,适度细化,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m代表的是measurable(可衡量的)绩效指标能够量化则必须定量化,如果难以定量化,那也必须是行为化的,而且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行为化的指标要以行为导向为原则,有清晰的方向性,明确地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a代表的是attainable(可实现的、可达到的),绩效指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挑战性、可完成性,员工付出努力可以达到;R代表的是Relevant(相关的),绩效指标要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一致,个人的绩效指标要与部门、公司的绩效指标形成层层支持的指标体系;T代表的是Time-Table(有时限的),绩效指标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设定完成绩效指标的期限。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误区在“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十大困扰”中,“绩效考核”排在第一位。

美国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对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本组织的绩效考核感到不满的接近60%。

我们下面给出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建议,希望能给企业的管理者们一些帮助:误区一:只考评基层岗位,不考评(高层)管理岗位。

出于种种考虑,一些企业主和人力资源经理错误地认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宜考核、不易考核、不能考核。

其实,在企业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资源,他/她的绩效表现,对企业的整体绩效影响更大,所以企业应该重点考核高层管理岗位。

误区二:钟情于多角度(360度)考评。

360度考评听起来让人感觉似乎很全面、客观。

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企业管理来说有很多问题:1、自下而上的考评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产生不信任、不安全感,并且处理不好会削弱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

2、多角度的考评,看似全面,但是由于考评者自身的信息有限、考评能力不高、沟通不利等原因往往导致考评结果混乱,更加不客观。

3、多角度考评本身复杂、工作量大,往往半途而废。

即使企业坚持搞下去也可能怨声载道,影响了管理效果。

其实,管理是手段,要发挥较好的作用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简单。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最好不用360度考评。

误区三:迷信名牌企业,喜欢照搬名牌企业的考评指标体系。

企业管理有极强的环境依赖性,就是说企业如何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的内部、外部的各个方面的条件、环境而定,没有企业是相同的,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只可参考不能盲目照搬名牌企业的模式。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一定要反映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被考评岗位的具体职责。

使用bsc企业可以较好地确立本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误区四:考评指标体系越全越细越好。

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当遵守20/80原则:抓住体现企业80%的目标的20%的指标。

否则,有可能就会因小失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之绩效管理中的14个误区在竞争中,只有专注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锻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的期望、投资者的回报要求、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种种关心。

这一切都迫使全球企业越来越关注绩效,“有衡量才能有管理”的理念越来越深入管理者的心灵。

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那些专注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锻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中获得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以上的压力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咄咄攻势和近年来欧美等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是卷入竞争的暴风眼中。

绩效管理如今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显词”。

跨国公司一直重视绩效管理,自然不必多言。

中国本土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其领导人至少在理论上已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还在被“上(绩效),还是不上”的哈姆雷特式问题所困惑,不少早起的鸟儿已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中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和衡量,把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管理体系联系起来。

部分企业已经收获到绩效管理的果实。

然而,绩效管理在中国毕竟是一个较新的理念。

传统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任何一名员工。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影响、对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不完整的理解、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者的经验和技能的局限等原因,种种误区充斥于绩效管理实践中。

笔者根据多年的绩效管理实践、绩效管理咨询和绩效管理教育的丰富经验,在众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绩效管理实践乱像中总结出绩效管理的十四个认识和执行误区以示众人,希望能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避免绩效管理的陷阱,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

误区之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为什么要管理企业及企业内员工的绩效?目的显而易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系统同企业的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时仅着眼于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忽视甚至割裂绩效管理同企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

陷于该陷阱的企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有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所有员工发出完整的、正确的信息: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该战略目标?企业关注、注重的是什么?企业重视并奖励员工的何种行为?如何创造价值?……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是最适合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目标,给员工描绘企业大的“图画”,激励全体员工为达成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而努力。

误区之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

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

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可能帮助该企业创造价值,但却不一定能帮助另一个企业创造价值。

即使两家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或提供同一服务、处于同一区域内、员工说同一语言或方言,两家企业肯定会存在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义”,如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造搬,即在本企业推行。

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入手的管理者们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践。

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误区之三: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乃一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和发展等四个阶段。

然而,不幸的现实是不少本土企业多关注绩效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尤其是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流程的一环。

仅关注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作法如同一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

绩效管理乃一动态过程,它通过绩效计划而设定绩效目标,并明确达成目标时的激励。

通过目标管理界定员工的行为,清楚的目标和透明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清楚知道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即会获得何种结果和收获。

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是否能达成还取决于许多因素。

员工自身的努力和投入、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工作环境、组织中的障碍、资源的缺乏等都将制约绩效目标的达成。

从企业的角度,应该持续跟踪和关注员工在绩效周期内的绩效,通过反馈、指导、培训、清楚组织内影响绩效的障碍、提供支持等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在制定目标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而是要作咨询师、教练、后勤主管。

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发放奖金)工作完成还不是绩效管理周期的终点。

为了未来绩效的达成和提高,管理者还应该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在职指导和培训、岗位调动、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以便在新的一个绩效周期中在绩效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误区之四:重员工个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

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

其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

某饮料企业原仅考核员工的个人业绩,没有从企业整体业绩方面入手,结果显而易见:员工绩效好不能带来企业绩效优异。

高绩效的企业往往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亲自领导,其成员包括企划、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层层分解到员工个人,使员工的工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不仅管理员工的绩效,而且使团队、部门、企业整体的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很好地管理。

误区之五:把绩效考核简单化不少企业把绩效考核的目标和用途简单化。

对于他们来说,考核=打分=发奖金,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机械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

把考核结果同薪酬直接联系没有错,而且在中国企业中还应该加强、普及。

但是,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多重的,考核的结果更要广泛地运用在员工招聘、培训和发展、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通过绩效考核,发现企业招聘的员工是否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同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绩效考核,不仅通过财务方式进行激励,奖勤罚懒,还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开表扬、晋升,对绩优员工进行激励。

误区之六:片面追求考核指标量化绩效衡量的指标最好要可量化,避免评估者主观的偏差,本来是好事。

然而,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不走极端。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去,对于企业和员工的绩效没有评估,或即使有评估,也是依据主观判断为主,人为因素占很大份量。

在西方管理理念引入中国后,企业管理者们认识到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的弊端,转而追求一切衡量指标皆可量化。

实际上,并非一切绩效衡量指标都需量化,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切皆要可衡量的想法最多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想法。

一味追求衡量指标量化暴露了中国企业中管理人员因为文化的因素不愿直面员工,尤其是绩差员工,不愿提供负面反馈意见的思想。

同时,一味追求所有指标可量化还反映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对中层管理人员执行绩效考核的能力的不信任的心态。

不少民营企业老总对下属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怀疑主管人员的判断能力。

所以,他们希望所有衡量指标都能量化,最好通过系统软件即可生成考核结果。

误区之七:绩效系统建立后一劳永逸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僵化的体系。

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不等于管理工作一劳永逸。

除了管理体系,尤其是绩效管理工具自身内在的缺点,外部变化的经济、政治、技术、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

纵观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演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的理论不断在创新,绩效管理的实践不断在演化。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商试验,一直到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和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西方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的实践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绩效管理的探索和改进。

何况,一种绩效管理实践是否适合一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针对本企业特殊的文化作出何种修订,如何博采各种绩效管理工具之长为本企业所用,都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已经对“做,还是不做”这一绩效管理中哈姆雷特式经典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导入并建立了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之后,还要不断就其他诸如“改,还是不改”,“弃,还是不弃”等更多哈姆雷特式的绩效管理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尝试。

误区之八:忽略绩效反馈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因此,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绩效反馈相对是一更重要的一环。

忽略绩效反馈环节,把绩效管理静止化地对待的思维和实践对企业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杀伤力极大。

员工个人绩效好坏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

并非在员工绩效出现问题时才需要绩效反馈。

员工有清楚的绩效目标并经常收到反馈时才能做得最好。

只有持续地提高和改进员工的个人绩效,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按造既定的工作目标和标准执行日常工作,有无偏离预订轨道?管理人员有责任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对此进行跟踪,发现绩效问题应立即向员工提出,同员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为改进员工的绩效水平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及时、具体、频繁的反馈能帮助员工保持良好的绩效水准并改进绩效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如改善影响员工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提供培训和辅导、提供工作设备支持等,以协助员工克服绩效障碍、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工作信心,从而最终达成或超越既定工作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