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时序NDVI的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特征分析_李晶

合集下载

矿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剖面变化特征研究——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

矿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剖面变化特征研究——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
秦俊 梅 白中科 ,李俊杰 , 贺斌 , 吕春 娟 ,崔艳 ,韩 丽君
( 山西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环境 学 院 , 山 西 太 谷 0 0 0 ) 3 8 1

要 : 为揭 示矿 区 复 垦基 质 的 主要 污 染 元 素 剖 面 变化 特 征 ,给 矿 区土 地 复 垦 与 生 态 重 建提 供 科 学依 据 , 以 山 西 平 朔露
ma n p l t n e e n fd fe e tr ca me o l h e u ti d c t : ( )I h 0 t p c l e t n , 6 a l g s a e , i l i lme to if r n e li d s i o uo ,t e r s l n ia e 1 n t e 1 y ia c i s s o 1 s mp i p c s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矿 区 为 例 , 采 用 野 外 试验 与 室 内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依 据 中 国绿 色食 品 发 展 中心 发 布 的 《 色食 品 产 地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绿
评 价技 术 导 则 》 (0 1 2 1 2 0 —0 — 0实 施 ) 采 用 单 项 污 染 指 数 和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法 , 对 矿 区 不 同 复 墨 基 质 的 主 要 污 染 元 素 , ( d Hg C、 、As b r u 剖 面 变 化 进 行 了分 析 与 评 价 ,结 果 表 明 :( ) 在 所 选 的 1 、P 、C 、C ) 1 O个典 型地 段 6 1个样 点 中,C 、 d Hg 、As P 、C 、 b u的 单 项 污 染指 数 和 综 合 污 染指 数 均 未超 过绿 色食 品 产 地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C r的 单 项 污 染 指 数 超 标 的 有 6个 样 品 ;( ) 同 一 污 染 元 素 在 不 同剖 面 中 变化 特 征 都 不 同 , 整 体 来 看 ,c 、 P 2 r b含 量 在 复 墨 土壤 剖 面 变化 较 大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

青海省海东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017年7月20日青海省海东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申报单位:法人代表:总工程师:编制单位:法人或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编写人员:制图人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目录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3)五、编制工作概况 (3)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5)第一节矿山简介 (5)第二节矿山范围及拐点坐标 (6)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7)第四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3)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15)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 (15)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6)第三节矿区社会经济情况 (18)第四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19)第五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20)第六节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列分析 (20)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20)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20)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2)第三节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33)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38)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43)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43)第二节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46)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54)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54)第二节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56)第三节矿区土地复垦 (58)第四节含水层破坏修复 (62)第五节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63)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63)第七节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65)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67)第一节总体部署 (67)第二节阶段实施计划 (67)第三节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68)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68)第一节经费估算依据 (68)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69)第三节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71)第四节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74)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75)第一节组织保障 (75)第二节技术保障 (76)第三节资金保障 (77)第四节监管保障 (77)第五节效益分析 (77)第六节公众参与 (78)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79)第一节结论 (79)第二节建议 (81)附件:一、附图(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二)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四)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五)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二、附表(一)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单位工程概(预)算表(二)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三)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四)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预算表(五)主要单价汇总表(六)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三、其他附件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表附件三:承诺函附件四;企业营业执照附件五:储量简测报告评审意见书附件六: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前言一、任务的由来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3月发布)、《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8号文)、《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通知》(青国土资矿[2007]256号)等文件规定,***********于2012年7月取得***********专用粘土矿采矿证,2015年7月采矿证到期后,为延续***********粘土矿采矿权,按照相关规定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露天矿山采矿损失贫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露天矿山采矿损失贫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34 采 矿 工 程
黄 金 GOLD
2019年第 1期 /第 40卷
露天矿山采矿损失贫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康春德,张海涛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摘要:采矿损失贫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是衡量矿山开
采技术的重要质量指标。以乌山铜钼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系列露天开采过程中控制采矿损失
关键词:露天开采;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地质技术;分穿分爆;爆堆松散规律;测量放线;智
能化
中图分类号:TD854
文章编号:1001-1277(2019)01-0034-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792/hj20190108
引 言
3)开展掌子面地质编录工作。通过现场地质编 录,控制破碎带、安山玢岩及霏细岩脉夹石的赋存状 态,以地勘单位提交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地质取 样、生产探矿、地质编录等数据,及时对矿体进行进一 步的修改和补充,应用到生产矿山各项工作中去。着 重加强端部、边界部位的控制,修正矿体的边界线,使 之更接近于实际,为矿石质量管理、控制采矿损失贫 化提供地质依据。
近年来,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越来越 少,如何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引起了矿山 企业的高度重视。降低采矿损失贫化成为了矿山降 本增效的重要议题[2-3]。因此,乌山铜钼矿通过多年 的理论研究与现场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实际应用 价值的控制采矿损失贫化的技术和措施,这些技术和 措施的应用降低了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提高了 资源利用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021400;Email:kangchunde@163.co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草原矿区土地退化特征

内蒙古草原矿区土地退化特征

内蒙古草原矿区土地退化特征白淑英;吴奇;沈渭寿;李海东;朱倩文【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摘要】随着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强,生态脆弱的草原地区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选择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准格尔煤矿、达茂旗萤石矿和苏莫查干萤石矿4个矿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选择土地毁损、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等方面的指标,研究内蒙古矿区20多年来的土地退化特征。

结果表明,矿区开发过程中道路建设对植被的破坏比较明显;被毁损的土地类型主要来源于草地;NDVI、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和生物丰度等指标在矿区500 m范围内的值远小于其他范围;土壤侵蚀呈由轻度向中度发展的趋势;所有指标都反映出距矿区越近土地退化越严重的特征。

【总页数】9页(P178-186)【作者】白淑英;吴奇;沈渭寿;李海东;朱倩文【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相关文献】1.基于时间序列的准格尔典型矿区土地退化特征分析 [J], 李心慧;雷少刚;田雨;刘峰;王维忠2.西部重点煤矿区土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J], 卞正富; 于昊辰; 侯竟; 牟守国3.西部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评价与分析 [J], 王隽雄;金美君;刘琼海;王宇菲;渊伟4.中国西部煤矿区土地退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侯竟;于昊辰;牟守国;卞正富5.草原矿区土壤环境损害基线评估判定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草原矿区为例 [J], 张轶群;吴迪;李嘉珣;付晓;吴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区土地复垦与技术

矿区土地复垦与技术

矿区土地复垦与技术
郝华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地复垦的概念、分类以及技术要求,重点介绍了矸石充填沉陷区的复垦技术及要求.
【总页数】3页(P122-124)
【作者】郝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8
【相关文献】
1.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以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 [J], 徐鹏洲;史伟;赵慧;王红艳
2.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J], 赵斌;宋莉
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J], 周斌
4.无人机测绘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J], 宋志鹏;李春梅;赵长胜;金威;王奇;李赋吟;耿誉峰
5.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评估 [J], 朱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以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探究——以大冶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

4结论性评述
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 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充分的应用于实际案例当中,取得 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 全,理论体系不够成熟,地方政府以及矿主不重视,我们矿 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仍然有待研究和完备,模式 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矿区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式的研究需要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人 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l矿区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
矿区土地复垦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即矿区土地再 利用、整体景观规划以及矿区的绿化和整复。一般来说,在 对矿区进行复垦之前,我们必须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进而 确定土地复垦的一般模式,从而达到更好的进行土地复垦 的目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土地复垦的效果最优化 的目标。 矿区在进行土地复垦的规划过程中,根据矿区土地最 终利用的目的不同,我们通常把矿区土地复垦分为“柔性最 终利用”与“刚性最终利用”两种类型。 1.1柔性最终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态工法与生态系统 重建的方法,它包括以生产性和以游憩为主的两种类型。 生产性:耕种农业、牧草地农业、林业、栽培业、温室作 物与园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是从恢复生产的角度出发 的,主要针对那些破坏不是特别严重的矿区或者在进行恢 复后即可进行农业生产的矿区而言的,通过土地复垦与生 态重建,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地资源。 游憩为主:自然(文化)遗产、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乡村 公园、高尔夫球场,以及属于硬性最终利用发展的景观地 区。这种类型的土地复垦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主要针对那
3大冶地区不同类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模 式探究
大冶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性的特点,矿产资源 开发模式和开采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该地区,针对不 同矿区所进行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模式也具有各自的特 点,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地原则。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露天矿是一种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较高的采矿方式,其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对露天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家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围绕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探寻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问题1.露天矿区的土地破坏严重露天矿的开采方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土地表面被破坏,土地被挖掘、翻动,植被被破坏殆尽,土壤被大量剥离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土地被严重压实,地貌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露天矿区的土地资源无法进行农业、工业或者居住等其他用途,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再利用。

2.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露天矿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水土资源的流失加速,使得土地的再次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3.土地复垦存在技术和资金难题由于露天矿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对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土地复垦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程,需要进行土地的改良、栽植植被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

而当前我国在土地复垦领域还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与实践为了解决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许多研究。

他们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土地复垦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复垦与重建方案。

国内外学者从生态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方案,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恢复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恢复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恢复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卞晶;刘晓艳;戴春雷;李英丽;孙景欣;杨晓辉【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年(卷),期】2007(021)005【摘要】为了恢复因石油的开采、运输等造成的植被破坏,对不同类型土壤上植被的恢复演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容重、含水量、全氮和全磷)与植物群落演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与演替发生有正相关关系,氮、磷不是抑制演替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人为方法改变土壤的疏松度,同时减少对恢复阶段脆弱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来提高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总页数】4页(P24-27)【作者】卞晶;刘晓艳;戴春雷;李英丽;孙景欣;杨晓辉【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相关文献】1.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 [J], 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杨洁;徐永年;秦伟;张京凤2.洪雅林场3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 [J], 董田建;程力;张学强3.荒漠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菌落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J], 卞莹莹;张志敏;付镇;刘文娟4.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J], 司彬;姚小华;任华东;李生;何丙辉5.植被恢复方式对红壤丘陵区弃土场植被生长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董焕焕;赵红;邓俊双;余小晴;谢劲松;廖原;孙滨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露天采场周边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特征

露天采场周边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特征

露天采场周边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特征杨超元; 杨震; 李晶【期刊名称】《《矿山测量》》【年(卷),期】2019(047)005【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露天开采; 植被覆盖度; 变化特征; 宝日希勒一号露天矿【作者】杨超元; 杨震; 李晶【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煤炭开采导致土地破坏,是我国东部草原区土地生态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1]。

在植被长势较差、水源不足、土地质量差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分布着我国的许多大型露天煤矿,这些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加速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部门非常重视。

露天煤矿开采向周边扩散的煤粉尘等在植物叶片上边会通过各种途径阻碍植物新陈代谢,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可以不断地通过感应周边环境来控制自身气孔导度以维持水分散失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平衡[2]。

露天煤矿粉尘落在植物叶片表面后导致叶片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交换量也随之减少,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因此,为明确露天开采对采场周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规律,本文以宝日希勒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OLI数据反演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采场周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1 研究区域宝日希勒一号露天矿地处呼伦贝尔草原,如图1所示。

区内地形平坦,无大的沟谷,没有耕地。

一号露天矿的建设,将占用部分草地,当地政府对矿区开发极为支持,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一号露天矿田开发后,将对内、外排土场进行修复,排土场经植被涵养,数年后可成为良田或草场,从而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进而减少露天矿开发对草原的负面影响。

图1 宝日希勒矿区及一号露天矿截至到2010年,宝日希勒一号露天煤矿主要设施采掘场、外排土场、工业场地挖损、压占和占用了草牧场,破坏土地面积分别为180 ha、112 ha、7 ha,共297 ha。

研究土地复垦在煤矿的实施与治理

研究土地复垦在煤矿的实施与治理

研究土地复垦在煤矿的实施与治理摘要: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煤矿区土地复垦既关系到土地指标的均衡,又是保护耕地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合理利用的科学布局,既在资源利用层面建设节约型导向,也在发展模式角度有力地实施有序和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复垦;实施;适宜性评价;效益估算作为生活的空间和劳动力的承载,它不仅作为自然资源支持着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工业的发展目标。

自1995年国际地圈计划、生物圈计划、人类社会发展计划三大计划共同发起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迁(LUCC)以来,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迁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造成土地资源短缺和人地矛盾的突出。

一、研究区概况抚顺市西露天矿经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井,它在424公尺的纵向上是亚洲最大的矿井;龙凤矿竖井共分东、西两个竖井。

竖井始建于1934年,并于1936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其中,东竖井采用“戈培式”绞车,主要负责升降人员、下材料、提运矸石及部分煤炭,并兼做通风使用,井架高63.1米。

西竖井装备有两台分列式绞车,专门提升煤炭使用,井架高度为37.5米。

东、西竖井相距60米。

据知,同样的架构、同样的设备,目前世界上仅此一套。

(一)土地利用现状查阅当地国土资源管理局的国土规划图,根据遥感图像、现场调查、查阅江苏省的地理信息和工作需要,参照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耕地、林地、园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其他用地等9类,其中耕地和商服用地构成该地区主要的利用类型,面积分别为89.57hm2和96.2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6.42%、28.39%。

基于NDVI-DFI分析新疆戈壁区植被的时空变化

基于NDVI-DFI分析新疆戈壁区植被的时空变化

基于NDVI-DFI分析新疆戈壁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宋吉梅;夏楠;海文月;唐梦迎【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22(35)12【摘要】【目的】验证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在新疆荒漠绿洲交错区提取植被信息的区域适用性,并应用该模型分析新疆某戈壁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

【方法】选取新疆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东缘荒漠绿洲交错带2008年和2017年两期Landsat8影像,基于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反演研究区绿色光合植被(PV)、非绿色光合植被(NPV)和裸地(BS)的覆盖度(f_(PV)、f_(NPV)和f_(BS)),用回归分析验证反演精度。

【结果】(1)研究区NDVI-DFI指数结构特征表现为三角形,满足像元三分模型的应用条件,但散点分布存在差异,说明某些地表要素发生了改变。

(2)f_(PV)主要分布在南部绿洲农田,fNPV主要分布在绿洲和戈壁交错区域以及大片荒漠地区,f_(BS)主要分布在北部戈壁平原和荒山。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像元三分模型反演结果与高分2号影像重采样计算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1)像元三分模型能反演出研究区PV、NPV和BS的覆盖度,且符合精度要求,对新疆荒漠绿洲交错区域植被信息的提取具有区域适用性。

(2)研究区2008—2017年间Ⅰ、Ⅲ和Ⅳ级植被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Ⅱ和Ⅴ级植被覆盖度均是增大的,植被覆盖由低级向高级转变,高等级植被面积有所增加,研究区总体植被恢复面积>退化面积。

【总页数】9页(P2867-2875)【作者】宋吉梅;夏楠;海文月;唐梦迎【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疆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相关文献】1.1990-2014年新疆卡山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2.基于Landsat的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3.基于NDVI的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4.基于MODIS-NDVI的天津市蓟州区植被特征时空变化分析5.基于GIMMS-NDVI的新疆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附图1新疆1982—2006年植被NDVI平均值分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塔县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状况评价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塔县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状况评价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塔县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状况评价郭佳昊;李纯斌;吴静
【期刊名称】《草原与草坪》
【年(卷),期】2022(42)5
【摘要】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价了2019年金塔县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量,分析了金塔县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对土壤侵蚀以及土壤保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塔县2019年土壤侵蚀总量和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1.91×107t和2.70×106t,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鼎新镇以及航天镇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沙化较严重区域,土壤保持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鼎新镇西部草地覆盖面积较大的区域,且土壤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好,以裸岩石砾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土壤侵蚀量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总页数】8页(P106-113)
【作者】郭佳昊;李纯斌;吴静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7
【相关文献】
1.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
2.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
3.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估及威胁分析
4.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拟
5.基于InVEST模型的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基本原则 (2)1.2.1 科学性 (2)1.2.2 合理性 (3)1.2.3 可操作性 (3)1.3编制依据 (3)1.4目标任务 (4)1.5服务年限 (5)1.6计量单位 (5)2 项目概况 (6)2.1项目简介 (6)2.2资源赋存形式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6)2.2.1 资源赋存形式及分布情况 (6)2.2.2 工作制度 (7)2.3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2.3.1 自然环境概况 (7)2.3.2 社会经济现状 (9)2.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0)3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11)3.1生产工艺过程与土地破坏预测分析 (11)3.1.1 采掘场降深方式 (11)3.1.2 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 (11)3.1.3 复垦区开采面积及开采坑的确定 (13)3.1.4 复垦区面积的确定 (15)3.1.5 采矿破坏土地预测分析 (15)3.1.6减少土地破坏的对策 (15)3.3土地适应性评价 (16)3.4土地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3.5土地权属状况与公众参与调查评价 (20)3.5.1 土地权属现状与征地补偿方案 (20)3.5.2 土地复垦公众参与调查评价 (21)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22)4.1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目标 (22)4.1.1 指导思想 (22)4.1.2 目标 (22)4.2土地复垦标准 (22)4.3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23)4.3.1 分年度复垦计划方案 (23)4.3.2土地复垦方案比选 (23)4.3.3 排土场复垦方案 (25)4.3.4 开采区复垦方案 (25)4.4复垦后土地利用规划 (25)4.4.1 土地利用布局 (25)4.4.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6)4.5土地复垦措施规划 (26)5 土地复垦工程规划与工程量汇总 (28)5.1土地复垦工艺流程规划 (28)5.2土地复垦工程规划 (30)5.2.1 土石方工程规划 (30)5.2.2 水利工程 (31)5.2.3 林草植被工程 (34)5.2.4 土壤改良的化学物理工程 (37)5.3土地复垦工程量汇总 (38)6 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 (39)6.1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39)6.2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39)6.3估算费用构成 (39)6.3.1 说明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39)6.3.2 投资估算 (42)6.4资金筹措 (42)6.5投资进度计划 (42)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43)8 保障措施 (44)8.1组织领导措施 (44)8.2技术保证措施 (44)8.3其他措施 (44)8.4资金来源 (45)8.5项目评估验收 (45)9 结论和建议 (46)9.1结论 (46)9.2建议 (46)10 附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预算表11 附图:1、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现状图;2、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图;3、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纬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黄田棉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总体规划图。

重点区域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重点区域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3): 164-175 http://zgnydxxb. ijournals. cn Journal of C h i n 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 O I:10. 11841/j. issn. 1007-4333. 2021. 03. 17重点区域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崔绿园U2李晶〃邓晓娟1王媛1楚晶晶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丁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摘要针对林地的保护与建设问题,选取我国3大林区中林地面积占辖区比最高的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结合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聚类分析、核密度估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像元尺度的长时序林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黑龙江、广西和云南的林地面积均为净减少,黑龙江省的净减少面积最大;2)该3省(自治区)的林地转化集中在林地和耕地、草地之间,在林地二级类型转化中.有林地的变化最为明显;3)该3省(自治区)林地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35年来均未发生较大波动.林地退化区域集中且范围较小;4)城镇化率和交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林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本研究为林地资源的监测、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地;时空变化;核密度估计;驱动力中图分类号S771.8文章编号1007-4333(2021)03-0164-12 文献标志码A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forest land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key areasCUI Lvyuan1,2,LI Jing1*,DENG Xiaojuan1,WANG Yuan1,CHU Jingjing1(1. 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 eijing),巳eijing 100083,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Land Use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35, China)Abstract Forest l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view of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orest l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Yunnan Province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forest land area in the three major forest regions of China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ata of land use and socio-economic data,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analysis a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of forest land with long time series at pixel scale were studied by using land use change dynamics, cluster analysis,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From 1980 to 2015,the forest land area of Heilongjiang, Guangxi and Yunnan all decreased,and the area ofHeilongjiang Province decreased the most. 2)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land in three provinces was concentrated between forest 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 land. Among the conversion of second classification, the change of forest land was the most obvious.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fluctuation in the degre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 in three provinces over the past 35 years, and the forest land degradation area was concentrated and small in scope. 4) The urbanization rat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forest. This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monitoring,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Keywords forest land;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driving force收稿日期:2020-07-28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 F C0501101-4);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20191511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64)第一作者:崔绿园,硕士研究生,E-m a i l:8426**********o m通讯作者:李晶,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复垦、生态遥感及3S集成应用等研究,E-m a il:******************.cn第3期崔绿园等:重点区域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165林地在区域和全球的生态系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合理开发和利用林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露天矿区地表变化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露天矿区地表变化研究
现采用该矿区 2004 年、2005 年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设计 流程图(见图 1),以提取两期影像间的变化信息。
矿坑 边端带
多时相高分辨率 遥感影像
裁切
剥离区
数据预处理
直方图拉伸
排土场 排土场边坡 工业建筑区
矿区实体单元划分
几何校正、配准
变化区域提取
专题图
道路
变化结果分析
图 1 研究方案流程图
对于已经完成裁切的影像使用 ERDAS 软件进行几何校正 与图像的配准,由于遥感图像本身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其必然存 在几何形变,要准确地获得遥感影像上的信息就必须进行几何 校正;同时仍需对遥感影像进行配准,以使其具有与实际地物一
1 研究区概况
该露天煤矿区地处黄土高原,属强烈侵蚀的黄土丘陵生态 脆弱区,是一个对环境改变反应敏感、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 小的生态环境系统。
矿区目前采用的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主要 应用条带剥离、强化采矿、条带复垦及循环道路等先进技术。即 首先将矿区划分为若干区段,在每个区段中划分剥离条带,每年 根据剥离量具体确定剥离位置及条带数量;同时,采矿作业采取 条带开采,采场外部进行配矿及强化采矿等先进技术;然后,利 用大型铲运机将剥离的条带岩石和表土剥皮式分开铲装,沿着
则:Q 供=V 供·S=10.835×2.983×10-3=32.321×10-(3 m3/s)
3.3.3 求解下导轴承技术供水进出水断面压力差 hc
由于 r=0,故可查得 φ=1,且知:V 供=10.835 m/s,λ=0.04,L= 275 mm,b=5 mm,将参数代入式(10)可得:
10.835=
────────────────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刚,男,1966 年 5 月生,1989 年毕业于

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张继栋;崔艳;白中科【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平朔矿区2005年生态承载力状况;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模拟出3种不同条件下的生产性土地配置情景:①破坏土地无复垦措施情景,②破坏土地采取生态效益优先情景,③破坏土地实行耕地优先情景,计算得出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和人为干预下生态承载力的恢复程度.通过设置4种模式:土地适宜模式、提高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模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模式、不同程度的资金投入模式,计算矿区生态承载力,为矿区土地复垦和复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4页(P144-147)【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作者】张继栋;崔艳;白中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同时也是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1-3]。

由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可知,生态承载力与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土地利用变化上。

其间,土地复垦扮演什么角色?这个角色的作用又有多大呢?本文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演替理论,根据平朔露天矿区的开发强度及范围,通过对矿区开发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设置 3种情景,以及矿区开发后土地复垦的相关措施设置 4种模式,以此来分析土地复垦对矿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明确采取哪种复垦措施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区域生态承载力。

1.1 平朔矿区概况平朔露天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西省北部的朔州市平鲁区境内,是我国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之一。

矿区总面积 380 km2,矿区保有地质储量112.21亿 t,规划建设总规模为 9 350万 t/a,是一个对环境改变反应敏感、维持自身稳定可塑性较小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属黄土丘陵—强烈侵蚀生态脆弱系统。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王立艳;陈淳;赵艳辉【摘要】灵泉露天煤矿即将关闭转入斜井开采,该矿位于高寒地区草原植被带,植被生长期短.露天矿坑边坡及外排土场土壤贫瘠,综合考虑露天矿闭坑后的防灭火及边坡稳定,以及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对灵泉露天煤矿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恢复规划.其中,将生态恢复区分为植被自然恢复区与人工生态植被恢复区.在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适当配种景观植物.同时,本文利用价值量估算法,对规划区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灵泉露天矿每年的生态价值为873.53万元,生态恢复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对实现露天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生态恢复规划;植被筛选;生态价值测算;关闭露天矿【作者】王立艳;陈淳;赵艳辉【作者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满洲里021400;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灵泉露天煤矿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煤田中北部,经过50多年的开采,浅部煤炭资源即将开采完毕,深部煤炭资源采用斜井开采,原来的露天采坑即将关闭,关闭后露天矿的生态恢复成为迫切的问题。

由于露天矿位于高寒草原植被地区,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很大的挑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复垦条例》以及《煤炭安全生产规程》等有关要求,应对灵泉露天矿进行生态恢复规划,通过自然及人工生态恢复措施,使受损生态系统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这对改善矿区环境、构建生态矿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规划原则与目标根据区域地理、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 T 1036-20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等为依据,遵循"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编制灵泉露天矿生态恢复规划,促进区域植被快速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近期和中期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主要生态建设指标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露天条带开采复垦法

露天条带开采复垦法

露天条带开采复垦法
于广明;杨伦
【期刊名称】《煤矿环境保护》
【年(卷),期】1993(007)003
【摘要】1 问题的提出在煤炭生产中,露天开采占有一定的比重。

露天开采使矿区
自然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等,造成矿
山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大量农田破坏,在土地耕种面积不足的我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于广明;杨伦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
【相关文献】
1.大型深凹露天金属矿倾斜条带式短分期开采工艺及应用 [J], 任红岗;张长锁;赵旭林
2.美国露天开采控制与复垦法及其启示 [J], 李闽
3.关于条带开采法和刀柱开采法的正确认识 [J], 张勤春;涂敏
4.新的露天开采方法——长壁条带开采法 [J], 赵玉珍
5.露天开采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 [J], 刘小翠;白中科;马萧;温靓靓;孟凡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

中国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

中国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李树志(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河北唐山 063012)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煤炭开采对土地破坏的特点、煤炭开采破坏对土地的复垦利用现状及主要复垦利用技术。

关键词:土地破坏;土地复垦;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F321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399(2000)07-0008-031 前言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4%,中国原煤产量已达13亿t,居世界第一位。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土地挖损和压占,使矿区大量耕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影响。

煤炭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2 中国煤炭开采土地破坏特点煤炭开采方式分为井工和露天两大类,它们对土地破坏的程度、途径和形式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井工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以开采沉陷和矸石压占为主,而露天开采则以采场挖掘和外排土场压占为主。

211 开采沉陷破坏土地由于各矿区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及地质、采矿等条件的不同,开采沉陷对土地的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1)山地丘陵地区。

开采沉陷后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基本不积水,对土地影响较小,只在局部出现裂缝或漏斗沉陷坑,个别区域可因开采沉陷而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中国的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山地、丘陵矿区属于此类。

(2)低潜水位平原地区。

因地下水位较深,开采沉陷后地面只有小部分常年积水,积水区周围部分缓坡地易发生季节性积水,造成水土流失和盐浸化,对土地破坏较为严重,中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平原矿区属于此类。

(3)高潜水位平原地区。

由于地表潜水位高,开采沉陷后地表大部分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产,积水区周围沉陷斜坡地大部分发生季节性积水,并使原地面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开采沉陷对土地影响严重,位于中国黄淮海平原的中东部矿区均属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6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1 No.162015年8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ug. 2015 251 基于时序NDVI的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特征分析李 晶1,Zipper Carl E.2,李松2,Donovan Patricia F.2,Wynne Randolph H.3,Oliphant Adam J.3,夏 清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美国 24061;3.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美国 24061)摘要:露天煤矿区是人类活动强扰动地区之一。

该文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韦恩县为研究区域,应用遥感时序分析法分析了像元尺度的土地损毁和复垦过程特征。

得出结论:1984-2010年间,韦兹县露天开采扰动区域占采矿权范围的45.80%,其中植被恢复区域占开采范围的66.45%,开采时间越早,植被恢复像元比例越高;开采造成的地表无植被覆盖期时长中位数为6 a,均值为7 a;已充分复垦的区域,NDVI值恢复至采前水平的加权平均时长为12 a。

基于像元变化轨迹的研究,除揭示土地损毁-复垦过程特征外,能较好地反映空间异质性,可以为土地复垦管理和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地复垦;煤矿;遥感;露天煤矿;归一化植被指数;时序分析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6.033中图分类号:F205;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5)-16-0251-06李晶,Zipper Carl E.,李松,Donovan Patricia F.,Wynne Randolph H.,Oliphant Adam J.,夏清. 基于时序NDVI 的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6):251-257.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6.033 Li Jing, Zipper Carl E., Li Song, Donovan Patricia F., Wynne Randolph H. , Oliphant Adam J., Xia Qing. Character analysis of mining disturbance and reclamation trajectory in surface coal-mine area by time-series NDVI[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5, 31(16): 251-25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6.033 0 引 言尽管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新能源发展迅速,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煤炭在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挖损和塌陷、土壤破坏、植被和水体受损、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等问题[1],在矿产资源富集的国家或地区,土地生态损毁与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在1977年颁布的《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SMCRA, surface mining control and reclamation act)中规定,所有的煤矿山都要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复垦,复垦土地的生产能力要达到或高于开采前水平[2-3]。

相似的,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等煤炭资源富集国家也制定了类似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

2011年,中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复垦条例》中还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损毁和土地复垦效果等情况;应当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进行调查与评价[4]。

对中国、美国及其他煤炭富集国家和地区,及时掌握矿区收稿日期:2015-04-17 修订日期:2015-07-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4B03);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6435013)作者简介:李晶,女(汉族),吉林农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复垦与土地利用、3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100083。

Email:lijing@土地损毁数量、损毁时间、是否复垦、复垦过程和复垦后状态,是土地管理部门实施土地复垦全程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

传统的土地损毁及复垦信息获取,主要依据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5-6]。

近年来遥感在矿区土地与生态变化检测中的应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研究多采用单时相分类后比较法 [7-13],受技术方法与经费所限,研究多基于较长时间间隔的稀少几期无云影像[14]。

两两影像比较,得出土地利用类型等有无变化、地类转入转出方向及其空间分布等,描述“过程”至关重要的时间维度被过度“概化”,且面临效率低等问题。

Landsat等卫星影像数据的积累和免费开放以及遥感时序分析法的发展,为改进对更广的时空范围生态过程的理解提供了重大机遇[15]。

与分类后比较等传统遥感变化检测方法不同,时序分析法是以单波段量化参数代替历年同时相、月份或季节的多光谱时序影像作为输入数据,通过量化分析地物在时序上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来获取地物的变化情况,它对变化的判断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算法效率相对较高[16]。

对研究者而言,时序影像是连续时态记录的完整档案,而不是一系列独立的影像,不只是检测系统状态,同时还有它们的动态过程[17-18],目前在植被物候周期[18-19]研究中应用最多,此外,在森林扰动与恢复[20]、近岸水域生态系统[21]变化等研究中已有应用。

本文将遥感时序分析法应用于矿区土地变化监测农业工程学报() 2015年252中,以阿巴拉契亚煤田区的韦兹(Wise)县为例,结合露天开采与复垦过程中植被清除、表土剥离、煤炭开采、表土回填、植被恢复过程中地表及覆被的变化特点,利用1984—2010年Landsat TM/ETM 影像数据,揭示27a 间韦兹县露天矿区土地损毁和植被修复的过程特征,研究成果可以为煤炭开发影响评估、土地复垦管理和相关政策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韦兹县(Wise county)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见图1,是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地处西南弗吉尼亚煤田的中西部。

研究区具有明显的山地地区特征,植被以落叶林为主,此外有少量的农田和草地分布,水域面积比例约为0.5%。

区域面积为1 050 km2,2010年人口数量为45 410人。

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根据美国《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SMCRA),煤矿开采活动应依法在获批的采矿许可权范围内进行。

与中国采矿权范围不同,美国煤炭采矿权边界与拟开采范围、复垦责任范围相同,开采前用地类型相对简单,无建设用地分布。

本文重点对采矿权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研究,面积为327.81 km2。

研究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2010年煤炭产量为921万t,约占弗吉尼亚州煤炭产量的2/5。

其中,露天采煤364万t,开采方法包括山顶剥离法、等高线开采法、区域开采法、跨山脉开采、开槽式开采和高陡边坡开采等。

2 数据获取与处理2.1 数据获取1984年以来的Landsat TM/ETM 地表反射率影像数据,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资源探测卫星数据集(/),数据产品级别为1T。

所需影像列号为018,行号为034,数据采集时间多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

1990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6年、2006年及2009年植物生长季采集的影像均为大范围云层覆盖,27a间共选用20期影像,影像类型及影像编号见表1,其中2期ETM+影像获取日期分别为2001年09月08日和2002年05月22日,其余18期均为TM影像。

研究中应用的采矿权边界矢量文件来自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矿业和能源部(DMME, Department of Mines Minerals and Energy),该文件包括了自1966年以来颁发的绝大部分煤炭采矿权边界。

此外,2003-2011年期间,用于辅助训练数据识别的6期影像为美国国家农业影像计划(NAIP, National Agricultural Imagery Program)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空间分辨率为1 m。

表1 影像获取日期、类型及标识符Table 1 List of landsat image dates and their sensor types获取日期Acquisition date传感器类型Sensor type影像标识符Scene identifier 1984-09-17 TM LT50180341984261XXX011985-09-20 TM LT50180341985263XXX041986-06-19 TM LT50180341986170XXX051986-06-06 TM LT50180341987157XXX021988-08-27 TM LT50180341988240XXX031989-06-17 TM LT50180341989162XXX021993-06-06 TM LT50180341993157XXX021995-08-31 TM LT50180341995243AAA021997-09-05 TM LT50180341997248AAA021998-08-23 TM LT50180341998235XXX011999-09-03 TM LE70180341999246EDC002000-06-09 TM LT50180342000161AAA022001-09-08 ETM+ LE70180342001251EDC002002-05-22 ETM+ LE70180342002142EDC002003-06-02 TM LT50180342003153LGS012004-09-24 TM LT50180342004268GNC012005-05-22 TM LT50180342005142GNC012007-09-17 TM LT50180342007260GNC022008-10-05 TM LT50180342008279GNC012010-05-20 TM LT50180342010140GNC00 2.2 训练数据集建立应用ArcGIS软件在煤炭采矿权范围内,随机生成379个训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