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9届高三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 Ⅱ卷必考题型专练4 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全国II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最新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1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Mn 55 Fe 56
一、非选择题:共39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8分)
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
因是________。
30.(8分)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______________。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
(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完整版)2019年新课标2卷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B.g si nt he i rb ei n 分组乙琼脂块甲左右α角/度20.49.09.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课堂新坐标】2019届高三生物(通用版)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板块4 阶段复习课 生态 Word版含答案
阶段复习课生态生态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历年高考生物1.考查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规律及应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呈现形式多为曲线图题。
2.与群落相关的题目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的概念、演替类型的判断依据,对种间关系的考查常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
3.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题目常综合考查,以食物和能量流动图解为依托或以简洁的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食物的条数、食物的绘制、种间关系、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等。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常以填空题形式呈现,考查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关知识。
1.在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
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种群迁入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2)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
(3)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_______ kg。
【解析】(1)由图甲可看出: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3~7月。
由于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数量增加,故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
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和食物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种群的数量会因食物链条数的减少而增加”,因营养级减少,能量损失减少,导致猫头鹰种群获得的能量增多而数量增加。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生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B.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C.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D.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2.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C.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3.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5.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四)含答案及解析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试题(四) 总分:90分,时间: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酒精和CO 2出细胞时都需要消耗ATP B .细胞吸收K +的速率与细胞外K +浓度成正比 C .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 D .分泌蛋白出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一般不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 .被激活的B 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 .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D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 3.某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
基因A 1(黄色)、A 2(白色)、A 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A 1对A 2、A 3为显性,A 2对A 3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
据此判断,下列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D.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的概率为2/34.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6.下列是几个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的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B.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2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C18O2二、非选择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生物卷(全解全析)
123456C B C C C C1.C 【解析】核糖体中的核酸是RNA,RNA 在细胞中不属于遗传物质,A 错误。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不发挥作用,B 错误。
细胞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C 正确。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与遗传物质无关,D 错误。
3.C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 正确。
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正确。
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 错误。
神经细胞兴奋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两侧Na+的浓度差变小,D 正确。
4.C【解析】图中①、②过程均为RNA 复制过程,需要RNA 复制酶和核糖核苷酸参与,A 错误。
图中③ 过程需要宿主核糖体参与,此过程有A—U 和G—C 两种碱基配对方式,B 错误。
+RNA 复制产生子代+RNA 的过程,先复制产生﹣RNA,然后再复制产生+RNA,所以消耗的原料用于合成互补的两条RNA,因此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C 正确。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 细胞会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D 错误。
5.C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这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正确;顺-3-己烯醇通过吸引害虫天敌、传达信号给周围茶树两方面的作用来防御害虫,所以人为喷施一定量的理科综合生物第1 页(共5 页)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B 正确;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C 错误;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 正确。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A. 发酵工程B. 酶工程C. 基因工程D. 细胞工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基因工程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在农业、医学、环境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明确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如图为某二肽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虚框①~④表示其中的部分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是氨基,④是羧基B. 肽键②是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C. 形成②时脱去的水中,氢只来自氨基D. R基③决定氨基酸的种类【答案】C【解析】【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参与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氨基是氨基酸中与羧基连接在同一个中心碳原子上的氨基,氨基酸的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氨基,②是肽键,③是R基,④是羧基,该化合物为二肽。
【详解】图中①是氨基,④是羧基,A正确;肽键②是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正确;形成②时脱去的水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错误; R基③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二肽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要求考生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及肽键形成的实质,特别是掌握肽键形成过程中氢的来源,这是该题的重点。
3.如图是低倍镜下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换高倍镜可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B. 换高倍镜后应调节粗调节器使物像清晰C. 换高倍镜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增加D. 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仿真卷 4 Word版含解析_00002精品教育.doc
仿真卷46+4+2选1(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2.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
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
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实线所示。
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B.若将纵坐标改为“细胞内24Na的量”,则对应图中虚线所示曲线(注入神经纤维中的总量为2.2)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D.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加入ATP 后,细胞中24Na的量增加3.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 h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本实验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4.[2019·四川成都七中联考]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 必考题(4题,共39分)29.(7分)图甲是光合作用的图解,图乙是在完全培养液和缺Mg“完全”培养液中分别培养水稻幼苗,测得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二.doc
师说 2021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练二非选择题1.两同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拥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请解析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单独观察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其连续自交两代后,子代中 AA、 Aa、 aa 的比率为 ________。
(2)同时观察解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吻合基因的 ________定律。
假设两同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那么 F2中双显性个体中纯合体占 ________;假设采用 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假设两同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那么 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率为________;假设只有基因 A、B 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那么 F1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率为________。
(4)假设两同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着植株的高度,且拥有累加效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
纯合子AABB高 50 cm, aabb 高 30 cm,它们之间杂交获得F1后,再自交获得F2,若是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F2中表现为 40 cm 高度的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
2解析: (1)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连续自交两代,子代中Aa占(1/2)=1/4,AA、aa各占(1-1/4) ×1/2 = 3/8 ,因此,子代中 AA∶Aa∶aa=3∶2∶3。
(2) 由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依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那么F2中双显性个体(A_B_) 占 9/16 ,其中纯合子AABB占 1/9 。
F2中杂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只有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卷必考题型专练4 生物与环境
(限时:25分钟)
1.(2018·淄博一模)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
【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2)影响动物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据图,甲从繁殖前期到繁殖后期,种群数量递减,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最适应当前环境;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与之相似的是丙;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既可捕食甲,为竞争关系,乙、丙也可能为捕食关系。
(4)田鼠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相对稳定,但在一年内田鼠的食物(植物)呈季节性变化,所以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5)人类活动导致森林破坏,大型肉食性动物(虎)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锐减而濒临灭绝。
【答案】(1)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甲丙竞争、捕食
(4)食物的多少(5)栖息地丧失
2.(2018·海淀区期末)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
结果如上图所示。
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_演替。
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_逐渐增加。
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_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_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解析】(1)选取样地要做到随机取样。
根据柱形图,横坐标为植被类型,因此对植物据类型进行分类。
山体滑坡造成植被被严重破坏,因此体现恢复群落的为S2。
(2)山体滑坡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加。
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为10.9+6.5+1.6,原始林群落总生物量为55.0+36.2+3.8,前者是后者的20%。
群落恢复原状的能力为恢复力稳定性。
(4)本小题是矿区生态工程恢复的延伸应用。
群落恢复的关键因子是土壤,需要有土壤条件,可人工重建土壤微生物条件,帮助群落迅速恢复。
【答案】(1)随机植被类型S2
(2)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光能
(3)20 恢复力
(4)土壤土壤微生物
3.(2018·泰安一模)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如图所示,请回答:
【导学号:15482099】
(1)黑鸢和乌梢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乌梢蛇每获取10千焦的能量,需消耗水稻固定的太阳能____________千焦(假设乌梢蛇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取能量的比例相同,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2)常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黑线姬鼠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若发现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____________(填“明显变大”或“基本不变”)。
(3)为避免水稻植株之间争夺CO2、光照等环境条件,稻田要做到__________;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需不断施加氮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食物可知黑鸢和乌梢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乌梢蛇每获取10千焦的能量,需消耗黑线姬鼠10×0.5×10=50千焦能量,消耗水稻50×10=500千焦;乌梢蛇每获取10千焦的能量,需消耗黑斑蛙10×0.5×10=50千焦能量,消耗三化螟50×10=500千焦,消耗水稻500×10=5 000千焦,所以共消耗水稻5 500千焦能量。
(2)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若发现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为稳定型。
(3)为避免水稻植株之间争夺CO2、光照等环境条件,稻田要做到合理密植;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需不断施加氮肥的原因是水稻生产需要大量氮元素,收获水稻不断输出氮元素。
【答案】(1)捕食和竞争 5 500 (2)标志重捕基本不变(3)合理密植水稻生产需要大量氮元素,收获水稻不断输出氮元素
4.(2018·潍坊检测)生态学家在某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关系。
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他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其他动物拒食。
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
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适宜条件下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
②取一定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丰富度减小已经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
(2)竞争种间关系
(3)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备选试题]
(2018·东北三校联考)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图是同一地区两块使用不同肥料的农田中每平方米土壤中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调查数据。
(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中,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土壤动物的数量与__________________正相关,据此推测,土壤小动物大多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两种田地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和数量可以评价农田生态环境,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土壤动物数量的多少体现为密度的大小,分析密度柱形图,有机肥田中各类土壤动物数量高于无机肥田,因此,土壤动物的数量与有机肥的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中的小动物大多数属于分解有机物的分解者。
分析物种数柱形图,有机肥田中各类小动物的物种数高于无机肥田,物种丰富度高,因此有机肥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3)土壤动物大多是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活动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能促进物质循环,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改良了土壤。
【答案】(1)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法
(2)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分解者有机肥田物种丰富度较高
(3)土壤动物的存在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