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问题与历史(易中天)笔记

合集下载

美学概述

美学概述

导言

一、审美与美学

1、审美

(1)追求美是人的天性

爱美、求美可谓人的天性,出于人的本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所有的人都是爱美的。动物的求偶即以美为基础,有实验表明,刚出生的婴儿也能辨别美丑。正因为美根基于人的天性、本能,所以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如音乐、舞蹈、绘画在早期原始文化中的普遍性。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没有美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梁启超曾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

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美术与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超越性需要”,其中包括人对审美的需要。

(2)美感经验的普遍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美感经验(美感即对美的感受),这是普遍的。大家来到春天的扬州,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美的感受,赞叹美的景色,心中有愉悦之感。

看到美景、美人,人自然会有美感。进而,人们自动地去寻求美,欣赏美。我们可以把人们美的经验与欣赏称作审美。

2、美学

(1)作为一般意义的美学

常人的审美是自发的,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如一般人对音乐,只觉悦耳愉心,但问他美在何处,便说不出来。美学作为一门学问,便要探讨美之所以然,能够自觉地欣赏美。故一般意义的美学,是将美和审美作为学问而探讨(什么是美,为什么美,怎样才美)。从此角度来看,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人类有文明、文化,对于美的探讨也就开始了。

约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专论美的问题,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写出了西方历史上最早的具有逻辑体系的审美学专著《诗学》。我国的孔子以“尽善尽美”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而荀子写出《乐论》,可看做是我国较早的审美学专论。

美的历程感受美学的诗意精神200字

美的历程感受美学的诗意精神200字

美的历程感受美学的诗意精神200字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介绍,《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由此,阅读了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美的历程》,全书对中国古典文艺数千年历史的巡礼,拿作者的话来说是“跑得如此之快速,也就很难欣赏任何细部的丰富价值。但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不模糊的印象否?”读了又读,一种感受久久萦绕——美,在心间。

----内容之美。本书内容从原始社会到清朝前期,涉及范围广,诗歌,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包罗万象,博采众长。著者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优美的散文般的文字表现形式,清晰而深刻的阐述了“美的历程”,让人感叹中国古代的美是如斯的壮美和精巧。翻开本书,读一读目录,“龙飞凤舞、青铜饕餮、狞厉的美、儒道互补、佛陀世容、气势与古拙、音乐性的美、韵外之致”等等,仅是看这样的标题,就是优美文字的享受。在盛唐之音这个章节,作者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讲起,到以王勃为代表的“四杰”,到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李白,再到“杜诗颜字韩文”,看看这个章节,就能感受到“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

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品味、理解这个时期美学本质,让人感受这厚重与意韵。正如易中天先生说,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师不能为也。

第一讲美学概论美学

第一讲美学概论美学

• chemical----chemistry
• beauty----

aesthetic
3
• 2、Aesthetic和美学(狭义) • Aesthetic:感性学 • 西方:(德)美学之父,Baumgarter
鲍姆嘉登,1750年《Aesthetic》 • 关于感性认识完善的学科。 • 知 ----- 逻辑学 ----- 真 • 哲学 情 ----- 感性学 ----- 美 • 意 ----- 伦理学 ----- 善 • 中国:20世纪初,由王国维等由日本传入
• 1)学科属性:感性与 理性、形上和形下的 结合
• 2)学习目的:体验美 与思考美、学知识与 学智慧
文 艺
美 学




12
13
• 3.一个立足点(基本性质):“人是世界的 美”
• 美的基本定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审美是审人,美是人的存在的感性 显现。
•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和不断生成性决定了对 美的认识必然是一个历史的、开放的、发 展的过程。
• 美学是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14
三、为什么要学美学 • 1、“审美是人生的节日” • 1)日常性 • 2)理想性 • 2、“在世的救赎”:超越性 • 1)生理的超越 • 2)精神的超越 • 宗教的:彼岸的救赎 • 审美的:此岸的救赎 • 3)审美人生: • 朱光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宗白华: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

《百家讲坛》人物 易中天的成长经历

《百家讲坛》人物 易中天的成长经历

《百家讲坛》人物易中天的成长经历

生活非诗;年轻时的易中天1965年,易中天高中毕业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他一呆就是13年。他的学生说,易中天对于他在新疆的生活曾说过一句话:“在那个曾经被诗意描述过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诗。”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一个军垦农场,年轻的易中天在那里当“军垦战士”。之后,很幸运他碰上了一次招工的机会,

进入乌鲁木齐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弟学校任中学老师。这段经历中各种情节,被易中天称为完全可以写一篇《胜利大逃亡》的小说。在那个不可以随便“跳槽”的年代,他从农场到工厂,几乎是用“逃”才离开的。艰苦也很能锻炼人,易中天用这句话概括了那段时光。

超越自我;易中天当语文老师时,老师和学生都公认他是教得最好的,可他的工资却是最少的,为什么?他没读过大学。他想到了去考研究生。为什么不考本科呢?不行,

因为他带的是高中毕业班,不能和学生一起考大学呀。他想,直接考研吧,考不上还有个说头。于是,易中天成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

人生转折;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学历考取了武汉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武大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易中天人生的转折。易中天不属于那种埋头苦读的学生,课堂上也是一个好动分子,下课后更不闲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理科(当时武大还没有工科),几乎听遍了所有的讲座。

广交朋友,也多长见识。易中天就是在那样的氛围里一步步让思想趋于开阔、理性和成熟的。

毕业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说:“人才难得”,坚持要把易中天留下来。为此还惊动了当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最后,教育部专门为易中天的毕业分配下了一个文件。于是,易中天留校任教,直到1992年赴厦门大学中文系。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人类学全面解析 历年真题及题型、考试范围、参考书目 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内容去全面解析
参考资料:《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西方美学史重点笔记》 这本资料是集合了很多老师的精华部分关于西方美术史的内容, 这些重点笔记同学们可以好好的去利用学习。
背景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2月,所长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 人类学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方李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共九名,除方李莉研究员外,还有李宏复 副研究员、杨秀副研究员、李修建副研究员、安丽哲副研究员、汪欣助理研究员、侯百川助理研究员、 关祎助理研究员。本所的宗旨是,整合艺术学与人类学学科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方法,推动艺术人类学 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及时把握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学术动向;注重田野考察和理论结合,重 点关注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现象,开展艺术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深入研讨,努力使我国艺术人类 学的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积极参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相关工作,以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 优势,为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作提供可靠资料与必要的理论支持。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艺术人类学-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对比
复试要求及步骤
一、具体安排 第一天:上午10:00远程面试系统测试 第二天:专业技能测试(戏剧、戏曲领域) 第三天:上午9:00资格审核、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第四天:上午8:30专业面试 二、复试内容 (一)复试考核内容 1.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不超过5分钟; 2.专业论文写作:考试形式为在线笔试,考试时间2小时; 3.综合素质测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由考生回答考核老师的提问; 4.专业面试: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由考生抽取题目进行回答,同时回答面试导师的提问; 5.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文化艺术通识”、“阅读与写作”。考试形式为在线笔试,每门考试时间均为1小时,满分 100分。

美学欣赏

美学欣赏

何为美学

且忽略那些繁琐而枯燥的概念和定义,美学其实无处不在: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了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绯测之间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和风细雨,草长莺飞,这一点一滴不能不说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显然,这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美学了。事实上,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马克思曾提出过,人和动物不同,因为“人也是按照没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不同正是因为它是具有超越性的,可以摆脱直接肉体需要来生产。于是,美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求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美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当然美与美学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呢?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一、人文综合

1.《思想的盛宴——西方思想史中之哲学、历史、宗教、科学及其他》,[英]汉默顿,九州出版社,2005.10,100万字。

正如书名所示,乃思想的盛宴,集西方很多经典的人文学者的精彩文章段落于一书,内容广泛,深浅不一,唯一的共同点是经典。

2.《20世纪思想史》,[英]彼得〃沃森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6.1,110.1万字

这本书精彩纷呈,语言幽默,通俗易懂,涉及人文、宗教、科学和艺术。最有趣的是书中说到,美国的知识界之所以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要归功于希特勒拱手相让的数以万计的犹太学者和艺术家。

3.《希腊精神》,依迪丝〃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3,19万字

本书对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腊文明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4.《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法]弗朗索瓦〃多斯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5,上下卷,总共112万字

这本书的思维跳跃性很大,专业性较强,如果不是具备一定人文学科

基础的朋友最好还是不要看,该书的知识面广,以20世纪语言学发展为主线将所有的人文学科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线索串联起来。

5.《后现代精神》,[美]大卫〃雷〃格里芬著,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18.8万字

对于曾经时髦一时的后现代一词,格里芬做了一番梳理,不过如果没有关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知识,最好还是不要看。格里芬更为关注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这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有些区别。

6.《后现代论》,高宣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54.8万字

美学读书报告——我读《破门而入》

美学读书报告——我读《破门而入》

《破门而入》的读书报告

——我的美的历程

08中文一班王萍

引言:

“这是一本讲美学的书。美学可以用各种方法讲。本书所用,为“破门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这就要围绕问题讲历史,或者历史的讲问题,故本书又名《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历史讲完了,问题搞清了,结论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了出来。这就叫“破字当头,立在其中”。”(0)这是易中天在书前写的自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待美学的历史批判精神。

我读的易中天的《破门而入》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编辑出版的。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一:内容概述:

(一)写作缘由:

虽然本书的序言中并没有交代作者写作本书的缘由,但是,通过仔细阅读此书,还是不难发现其原因的。这就是:普通大众对美学的误解。

易老师在本书的第一节就讲到这一点。在他模拟的美学课堂上,同学们并不是下定决心要跟易老师学美学,而是抱着“学以致用”的心态听课。他们认为学了美学就可以学会买衣服、挑女朋友。然而,这就是对美学最大的误解。正如易老师所说的:“美学并不管这些具体问题。……它不管这些琐碎事,只管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艺术标准是否可能和怎样可能。”(1)美学是上层建筑,是宏观的抽象的东西。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自负的希庇阿斯被柏拉图问到什么是美时?只是列举生活中美的东西,但并不能回答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不错,漂亮的衣服和女朋友都是美的,但是,却并不是美啊?一般人并不知道美与美的东西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所以,同学们认为学习美学可以学会买衣服就是可以原谅的了。但是,这个误解毕竟存在,这就需要易老师这样的人去写作一本普及美学的读物,来引导大众了。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谢谢观看
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所有这些加起来,也许便是魏晋风度。
器量,也是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在东汉末年开始流行的新词。它甚至比纯洁更重要。一个人,如果 器量不足,再纯洁也只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污浊一点,也是汪洋大海。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则是清谈或玄谈。顾名思义,其特征并不难想见:远 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只关心高深玄远的理论问题,向往超凡脱俗的高雅生活。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看来追求真实的魏晋,也同时弥漫着虚伪。或者准确地说,魏晋的时代特征就是充满矛盾:漂亮又丑陋,清 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就像西方人看不懂的日本人:好斗又温和,喜新又守旧, 崇尚武力又极其爱美,倨傲自尊又彬彬有礼。
目录分析
1
魏之亡
2
晋之乱
3
五胡入中华
精彩摘录
也许,这就是“魏晋风度”了:道德评判退隐,个人价值彰显。吸引眼球颠倒众生的,不再是功业、节操、 学问,而是气质、才情、风神。或者说,正因为怀疑和否定了外在权威,才有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地说都会出现两次,这是黑格尔告诉我们的。而且,正如后来马克思 之所补充:第一次是作为悲剧,第二次是作为笑剧。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读书笔记模板

最新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最新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笔记

第一讲绪论

w 一、美学学科的定位——什么是美学?

w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w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武器

w 四、为什么学习美学——意义

w 五、基本学习参考用书

w 六、美学的发展简史——脉络

一、美学学科的定位——什么是美学?

w 1、美学是否属于自然科学学科?

w 2、美学是否属于社会科学学科?

w 3、美学是否属于人文科学学科?

w 4、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w 5、美学独特的理论品格是什么?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w 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w 1、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柏拉图、陈望道、蔡仪等;

w 2、美学是艺术哲学:黑格尔、丹纳、朱光潜

w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博克、休谟、康德;

w 4、美学的研究对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武器

w 三大类:

w 1、自上而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演绎法;

w 2、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后——归纳法;

w 3、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为什么学习美学——意义

w 1、可以使人认识到人的本性就是自由

w 2、可以使人完善,建立超功利主义的人生观

w 3、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w 4、可以帮助人进行反思,并进行思维训练

五、基本参考书

w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w 2、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班。

w 3、陈望衡著《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设计研究生阅读书目

设计研究生阅读书目

设计研究生阅读书目:

著作:

1、《艺术与视知觉》 L·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视觉思维》 L·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4、《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5、《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山东教育出版社

6、《美的历程》李泽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视觉形态设计基础》(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8、《艺术问题》 S·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情感与形式》 S·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色彩艺术》 Y·伊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1、《造型与形式构成》 Y·伊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2、《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易中天复旦大学出版社

13、《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特伦斯·霍克斯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4、《西方现代艺术史》 H·H·阿纳森,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5、《设计语义学》舒湘鄂湖北美术出版社

16、《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航间何洁靳埭强山东画报出版社

17、《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芦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奚传绩东南大学出版社

19、《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董占军山东教育出版社

20、《设计艺术美学》章利国山东教育出版社

21、《设计艺术原理》荆雷山东教育出版社

22、《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23、《艺术哲学》丹纳著傅雷译上海书店

24、《广告学原理》傅根清山东教育出版社

25、《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日)山东人民出版社

26、《书艺问道》吕敬人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十余万字薄薄的一册,却让无数青年夜不能寐,当年的许多青年学生奉李泽厚为“精神导师”。的确,李先生用短短十余万字,将数千年的中国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读来确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令人“怦然心动”。它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典文艺做一次匆匆的“美的巡礼”,能在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通过时间顺序的变化从远古社会介绍到近代中国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他建立这样一种时间的线索,用概括的方式去寻找在艺术与政治经济和艺术内部的各种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艺术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文艺发展的共通性的普遍性的规律。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按照时代的发展,以一种主流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按此,《美的历程》共分为十章。

“佛陀世容”这章讲述了佛教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的演变流进。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是在战乱频繁的南北朝。北魏和南梁先后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教派后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一堂迟上了很多年的美育课。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在我脑内掀起巨浪。

早期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

早期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

目 录

2 早期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 (1)

2.1问题的提出 (1)

2.2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一种数理形式 (3)

2.3苏格拉底:美就是善——美就是合适,美就是有用 (5)

2.4柏拉图:美是理念 (6)

2.5美的客观性 (7)

2.6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7)

2.7国内美学家的典型观点 (9)

2.8从客观美学到主观美学 (10)

2.9从客观美学到神学目的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2)

思考题 (15)

2 早期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

2.1 问题的提出

关于美学的基本问题,另外一种说法是“美的本质问题”。假如你跟人大谈某个东西多么多么过瘾,多么多么有意思,听者多半会问你:“你说的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人在注意到事物之美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美究竟是什么东西?”所以美学的这个基本问题必然会在美学史的第一个阶段被提出来。按照通行的说法,人类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是在古希腊时期,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提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即“美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纠缠了一阵子后,大家似乎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而且好像也不太可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在康德之后,人们便基本不再下功夫去解答这个难题。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无法完全回避的,它总是时不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先了解一下柏拉图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吧。

柏拉图认为,“美是什么”之中的这个“美”,不是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换句话说,任何事物,只要拥有了“美”这个“东西”,或者这种“属性”,它就肯定是美的。所谓“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柏拉图的这个观点、从逻辑上讲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他实际上还是没有说美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历史上很多大哲学家,比如毕达哥拉斯、康德等等,都试图找出这个东西是什么,但最后都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所以后来就干脆不找了。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2006年8月,我曾经写了一篇博文《推荐哲学书籍》,介绍了13本我喜爱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入门书,当时我还未进入人大哲学院读研究生,如今回首,那已经是两年半前的事情,现在博士阶段快过去1/ 3了。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有很多同学,有的准备考哲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有的只是对哲学和人文学科感兴趣,希望我能给他们推荐一些入门书,带领他们走进思想的殿堂。每次我都很高兴,并仔细整理出一份书目给对方,当然,每次的书目都不尽相同。

推荐的书都是我“趸读”(从保险的“趸交”一词借用过来)过的,也即从头到尾仔细读过的,所以可以很负责任地推荐给对方,虽然具体的细节不一定还记得,只能记住那些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赵汀阳先生的说法,书是一种生产工具,如果我们能从读书过程中激起自己的思考,产出自己的思想,那么即使书中具体内容忘了,也不是太要紧的事儿,因为有时候灵感、方法比内容更重要。(参见赵汀阳,2007:“在读书中思考——赵汀阳谈读书”,《学术界》,127(6),219-222,另见我的博文:《书是一种生产工具——赵汀阳悟书》)对于喜欢建构知识的人而言,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很值得提倡的,但难在大脑需要坚持做长途奔袭,时刻运营。

书没有读完的时候,大脑也没有放松的一天,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我想,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同学、朋友会向我问同

样的问题,不如制作一份与时俱进的大书单,与大家分享。本书单主要涉及的是哲学的入门书,以及围绕着哲学相关的人文学科的一些入门书,由于本人的专业是外国哲学,因而书单也主要是西学的汉译本。

《易中天中华史》的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的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的读后感《易中天中华史》的读后感「篇一」

自秦变法改分封为郡县制,使得秦汉国力强盛,国家机器效率大增,晋武帝司马炎上台后分封诸王,后来造成了历时十五年的八王之乱,使得外族有机会入侵中原。

现实种种打破了秦汉以来铸就的儒家济世的精神追求,政治的动荡看似给了士族们独揽九鼎的机会,但也造成了国破家亡,衣冠南渡,五胡乱华。政治黑暗压抑了人性,同时也导致魏晋人对心灵美、自然美的无限向往;这也为隋唐盛世的开放包容埋下了种子。

士族偏安,好清谈,讲风度!文人更是以虚无缥缈之境界为最!玄学大行其道,儒学空有其名,礼仪废弛;于此同时,飘然洒脱,真性情为时人所称赞;男子以白净漂亮为美,磕药酗酒甚多;更有此类人带兵,奇哉!怪哉!

清谈大家虽博学,但脱离实际,不事俗世,风评人物,空谈误国。体质破坏后又没有形成更好的体制,礼法、道德被少数阴谋家变为利用工具,从而导致魏晋人精神信仰崩塌,追求自由,男扮女装;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就是那个时代!听完感慨良多呀!

《易中天中华史》的读后感「篇二」

几乎所有被后世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一般都会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历史形象是正史记载或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文学形象是小说或戏剧创造的,民间形象则是一般民众心目中的。

历史的读法、理解和评判也有三种: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站在古人立场的是历史意见,站在今人立场的是时代意见,站在自己立场的是个人意见。

三国,便是三种形象和三种意见集中的地方。

魏、蜀、吴在本质上都是“非士族政权”,三家之主也均非士族,因此与士族阶级都有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坚持,所以蜀汉先亡。正因为放弃,所以曹魏也亡。正因为妥协,所以孙吴尚能苟延残喘,却也不得不亡。因为只有晋,才是完全彻底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这就是“三国纪”。

高三读后感《破门而入谈美学》读后感

高三读后感《破门而入谈美学》读后感

《破门而入谈美学》读后感

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在看易中天的《破门而入谈美学》,至今仍未看完。个人认为这本书很值得一读,所以尽管班上高手如云,我还是前来班门弄斧一番。

这本书严格说来只是一本启蒙读物,因此该书只是对美学理论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也难怪,除去附录后全书厚度不到《西方美学史》的1/4,就算字字珠玑,很多问题也只能一笔带过。然而,内容虽少,倒也全面,基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该书首先对美学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先告诉读者美学是一门“没用”(文艺点,说叫“超功利”)的,用来研究并指导艺术发展的学科,同时阐明学习美学应重点学习美学史。然后,作者花了五个章节介绍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西方美学,并穿插着谈论了一点中国现代美学。最后,作者对全书的美学体系作了总结,提出了“艺术是人的确证,美是主观而具有普遍性与传递性的”的观点。正文之后还有三个附录:《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西方现代美学史纲》。这三个附录采用“名片”的形式,列举美学史中重要人物的简介、主要思想及著作,对前文的知识进行了补充。

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书。所谓“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我以前读的书基本集中在比“器”更低的层次上,对于众多领域的基础问题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对这本书的阅读标志着我在“道”的层次上迈出了第一步。

更值得庆幸的是,作者“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采用课堂记录的形式行文,用“不正经”的语言来谈正经事,使美学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轻松易懂”的形象,避免了我的望而却步。书中关于一些人物的歪评也很有意思,像“娶了一个贤淑的妻子,你就会有幸福的一生;娶了一个泼妇,你就会成为一个哲学家”(评苏格拉底),还有“做人不要怕挨骂。挨骂越多,名气越响。黑格尔之后的美学流派,基本都是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的某一方面发展起来的。”通过这些非主流的观点,我看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一本书起了这么多作用,在我看来它不得不说是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看完周宪的《美学是什么》以后,寒假在家细读了《破门而入----易中天谈美学》一书。此前原不知把三国故事讲得活色生香的易中天对美学居然也颇有研究,在导师列出的书单上,赫然看见易中天的名字,多少有些亲切。此公向来争议不断,于我内心,是颇为赞同他的讲述方法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将散发着霉味的历史事件一件件铺陈开来,用一种饶有兴味又悬念迭起的讲述方法在你面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历史事件。至于讲述方法,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本书里,易中天一如既往地用他生动诙谐的语言,将艰深晦涩的美学稀释成了人人可吃的“大锅饭”,调侃嬉笑之余,不觉拉近了受者与美学的距离。用低姿态和大众语言,将严肃的学术底盘放低,让更多的人能够登上美学之舟,领略美学,我认为这是易中天的一大贡献。

第一讲开宗明义,指明美学作为一门元艺术学,并不提供通用门票,而它虽“通而不用”,却又是无用之用,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他引言道:哲学的本义在于“爱智慧”,对于哲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一颗爱心,一腔对世界,对人生,对真理,对智慧的爱。他进而说道:“那些既没有智慧也不爱智慧的人,是不够资格讲哲学的。”对此我颇为赞同,常常看见一些学者动辄长篇大论却又不知言何,看了半天教人云里雾里,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具备哲学所需要的智慧,又是否真的爱智慧。《西方哲学十五讲》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志伟曾说过:“把哲学弄得人人谈虎色变,是哲学研究者的责任。当然,哲学本身有其学科的复杂性。”我想,这样的复杂性应该就是易文接下来所阐述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别。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的美学由一系列的提问和解答来构成,这等于说美学就是美学史,是思想的思想,它所要研究的,是“问题的问题”,“标准的标准”。易中天进而提出“顺藤摸瓜”和“反攻倒算”两种不同路径的美学研究方法,并运用了“呆气和灵气”这一颇为精到的描述,认为美学研究须讲究“得法”,须“下苯工夫而不做死学问”。对于美学研究的初学者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恰到好处的点拨。

第二讲以美的研究为题,分别介绍了三位在美学观点上具有共同基调(即:美是客观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并指出:由苏格拉底起古希腊美学渐渐发生微妙转变,即:把美由事物的属性变成了人与事物的关系,开始对“人”产生关注,预示了客观美学向主观美学转变的趋势。至18世纪英国经验派博克提出“美就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及其同时期美学家休莫提出“美只存在于欣赏者心里”,那些心灵最为美好的人的一致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时,主观美学逐渐站稳脚跟。而苏格拉底的“超越一切相对合适之上的绝对合适”和亚里士多德的“最高绝对形式”则暗含了走向神学目的论的趋势,最终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在论及客观美学的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实验美学时,书中出现了一句颇具易氏风格的精彩调侃:“我丝毫都不怀疑这些美学家(指实验美学家)是认真的,但我以为他们是在认真地扯淡”。

第三讲以美学史上具有“哥白尼革命”意义的康德为主题,此人把美学研究从“美是什么”转变成“审美是什么”,使近代美学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和光明坦途。易中天由此不无风趣地说道:鲍姆加登这个“美学之父”认真说来只好算个“教父”,康德才是近代美学的真正父亲。进而点明其重要著作《判断力批判》的四个契机:即:1,无利害而生愉快;2,非概念而有普遍性;3,无目的性合目的性;4,共通感。最后总结康德带来的启迪在于:审美判断是对主体的判断而非客体;因此,它表面审物,实际审人;美须由主体的审美感受来确证;美只和对象的形式有关,和实存无关;审美判断不是认识,不是发现,而是期待。

康德以后,西方美学逐渐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由模仿论转向表现论,由美的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第四讲便分别介绍了审美心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学说:克罗齐的直觉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冯特的格式塔说和福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第五讲专门讲述美学史上的重头人物黑格尔,开篇点明西方美学从“美”的研究到康德“审美”的研究再到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研究的重要转变是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层层剖析了他的著名论断:“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句话;对于黑格尔的艺术阶段类型分类法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以三句话总结了黑格尔的美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一个过程;2,世界是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也就是正,反,合)的过程;3,艺术是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它自身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始而追求,继而实现,终于超越)。在盘点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漏洞时,易中天说道:“他的体系,表面上看是运动的,发展的,辨证的,实际上却是封闭的,正因此,他无法正确预见到艺术的未来。”

第六讲分别介绍了一般艺术学中的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和形式说几大代表学说,并以《走出美学的迷惘》为结语,指出:美学就是美的研究,审美的研究和艺术的研究三部分和三方面的总和;而它们其实也是美学的三个历史阶段;分属于古希腊罗马,康德和黑格尔;三者亦暗含了一种正,反,合的逻辑关系。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学科的,但哲学仍然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七讲对一些典型的美学问题作出解答,它们分别是:1,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形式;2,艺术是情感的传达;3,艺术是人的确证;4,美感与审美;5,美与丑。

正文后有相当一部分的附录,分别为:1,《西方古典美学史纲》;2,《中国古典美学史纲》;3,《西方现代美学史纲》。个人认为这三个大纲对于美学初学者颇有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梳理条目,提纲挈领的作用。在附录4中则列出了一些诸如《美学散步》,《悲剧心理学》和《美的历程》等美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且通俗易懂的读物。

综观全书,不同于以往美学读物往往以人为纲的惯例,《破门而入》一书以问题为纲,将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理论流派按照不同的主题分别加以专门论述,“顺藤摸瓜”与“反攻倒算”并用,既纵横交错又并行不悖,脉络清晰。以其独特的思维角度,举重若轻地使一些费懂的美学问题迎刃而解。加之他独特的平民化语言风格,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插科打诨,不拘一格又收放自如,颇能引起受者的兴趣与共鸣。虽然有时他过于个人色彩的嬉笑怒骂不免有些流于庸俗和肤浅,但这也正是他的讲述方式之特点所字。尽管此书带有显而易见的普及读物性质,但对于美学初学者来说,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深入浅出的参考书。

用易中天自己的话来说:“美学不应该枯燥丑陋。因为美学不但是爱智慧,而且它所爱的,还是关于美和艺术的智慧。”看过《易中天品三国》的人也许知道,他的讲述具有明显的说书特点:讲究布局,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听众往往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情节中。此书多少延续了这样的特点,尽管对于这样的一种讲述方式还存在着争议,但我以为:倘若果有所得,那么,姑且进入他所设定的情境,主动自觉地钻一回他的“圈套”,心领神会地被“忽悠”一把,又有何妨?

学术就不可以有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