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下《回收废品》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回收废品》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转换和组合。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以废品回收为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具有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转换和组合也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图形的转换和组合。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体验和理解图形的转换和组合。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转换和组合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体验和理解图形的转换和组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废品回收的相关材料,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2.准备平面图形的模板,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准备画图工具,如彩笔、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废品回收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废品回收中的平面图形,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平面图形的模板,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向学生解释这些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废品回收中的平面图形的转换和组合,如废纸的折叠、废塑料的拼接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给一些废品和平面图形的模板。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将废品进行转换和组合,形成新的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一、基本信息•使用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名称:《回收废品》•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回收,知道回收的目的和价值,认识到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关系。

–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回收的废品,了解回收的方法。

–学生能够听懂并找到与回收相关的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废品再利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了解过回收?”•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如:“看这些废品,你们知道怎么分类回收吗?”•安排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中的废品有哪些,可以分类回收哪些。

2. 呈现教材(15分钟)教师首先复述教材中的内容,然后进行讲解,了解回收的目的和价值,认识到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关系。

教师逐个讲解除了可以回收的废品,还有哪些污染环境的废品,再补充回收的方法。

3. 练习环节(10分钟)•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游戏,以快速配对的方式进行对话练习,把回收的词汇与图片匹配。

•活动2:小组竞赛,比赛自己能找到更多的废品,并根据分类回收要求,在投放垃圾时注意正确投放。

4. 巩固复习(10分钟)•让学生汇报归纳有哪些废纸收纳方法,做比较,总结出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不太合适。

•回答课堂问题:回收物品有哪些?如何回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回收废品的意义、分类以及回收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配对游戏:让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小组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多媒体呈现:利用图片等再现废品分类与回收过程,提高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

六、反思总结通过教学,学生从教学中收获了理解回收废品的重要性,认识到垃圾分类与回收的关系,了解回收的方法。

北师大数学[2012版]一下《回收废品》Word版教案.doc

北师大数学[2012版]一下《回收废品》Word版教案.doc

废品回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电脑课件出示图: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

二、新课教学1、出示挂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

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

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2、提出问题: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反馈。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23+6=29(个)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

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算式:36-4=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调查、收集、整理废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见的废品以及了解废品的回收意义。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废品的认识较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废品,了解废品的回收意义,学会整理和分类废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废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废品,了解废品的回收意义,学会整理和分类废品。

2.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认识废品,提高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废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德育渗透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收集废品,准备参加实践活动。

3.教学资源:废品图片、视频资料、分类标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废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废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废品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废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同时,讲解废品回收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回收废品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回收废品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回收废品教学目标:一、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结合本课情景图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成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为何能够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能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进程:一、出示情景图一、同窗们明白咱们日常利用的塑料袋,对于地球环境有什么危害吗?(学生发言)老师小结:塑料袋是用地球上最宝贵的能源——石油制成的,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刻,可是石油一旦变成塑料袋,就再也无法还原成石油了。

所以,多用一个塑料袋,就等于多消耗了一点石油,多制造了一些垃圾,同时,对地球和人类的污染也增加了许多。

因为废弃的塑料袋,若是随意在露天底下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其它的酸性气体。

人们生活在这种空气中,会有皮肤过敏、神经失去控制、和癌症等疾病。

而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破坏臭氧层等。

塑料袋的危害如此之大,咱们最好自觉舍弃利用塑料袋,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

二、看,咱们的朋友小林、小红、小青也在为环保出一分力,他们正在回收塑料袋和塑料瓶呢!3、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

一、小红搜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看情景图,小红是如何说的?(我搜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2)你能用积木表示小红塑料瓶的数量吗?(学生试摆)(3)老师示范摆一摆,引导得出也就是在23个上再增加6个,即求比23多6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3+6=29二、小青搜集了多少个塑料袋?(1)看情景图,小青是如何说的?(我搜集的塑袋比小林少4个)(2)也就是求什么?(就是比26少4是多少)(3)你能用积木表示小青塑料袋的数量吗?(学生试摆)(4)如何列式计算?求比26少4即从26里去掉4是多少。

列式为:26-4=223、小结:象这一类比多比少的问题能够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若是是求一个数增加一部份后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回收废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收废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收废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废品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运用数学计算技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回收废品的重要性,掌握废品分类的方法,并学会如何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难点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计算废品回收量,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2.班级准备废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类和计量;3.准备计算器、白板等教学工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意识。

2. 废品分类(10分钟)让学生了解废品分类的方法,通过组织废品分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废品分类的重要性。

3. 废品回收量计算(30分钟)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计算废品回收量。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各种方法,如:数量统计法、重量统计法等。

4. 统计结果分析(15分钟)通过对废品回收量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量的影响因素,对环保工作进行思考。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体会,提醒学生继续保持环保的意识,积极参与废品回收活动。

五、课堂作业1.练习使用计算器计算废品回收量;2.编写一篇关于废品回收的小文章,发表在班级论坛上,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成功地掌握废品分类和计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未来的环保教育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地球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59-60页《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废塑料的危害,做到不乱丢弃塑料制品。

教学重点: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解决,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像甲比乙多几个和甲比乙少几个这样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前两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反馈: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教师一边和学生分析题意一边摆小棒。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

(板书)2、活动二画面出示第三个小朋友,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收废品的概念及其作用。

2.认识环保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3.能够按照分类准则将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类。

4.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回收废品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环保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情况,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垃圾。

2.学习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出示一些回收废品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废品来源、用途以及回收后的作用。

同时介绍环保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3.分类游戏(15分钟)教师将课堂分为两组,每组会分配一些实物垃圾,在时间规定内,让他们尽可能地将垃圾按分类准则归类,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让学生加深对分类规则的理解。

4.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归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解答,讲解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再次强调回收废品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5.作业(5分钟)请学生在课后将家里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做出一些小小的环保行动,例如垃圾分类收集,水电不浪费等。

四、教学评估1.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对回收废品的了解。

2.学生的分类准则正确度、分类效率以及环保小行动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1.整合资源。

环保知识面广而且不太容易触及到,我在本章的讲解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通过一个分类游戏来学习,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环保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2.小组合作。

在游戏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分类,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等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压力。

3.性别差异。

在一些情况下,男生更愿意参与到实物分类中来,而女生则更愿意在环保小行动中来表现自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收废品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回收废品的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回收废品对环境保护的作用;3.知道哪些废品可以回收以及如何正确分类处理废品;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废品的概念和分类;2.废品的来源和危害;3.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理方式;4.如何正确分类、处理和储存废品。

教学重点1.理解回收废品对环保的重要性;2.掌握如何正确分类处理废品。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特殊的废品;2.让学生了解废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废品如何正确分类、处理和储存;2.实验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废品分类和储存的实验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活动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废品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废品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2:教学1.分类:教师讲解废品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2.来源:教师讲解废品的来源和危害;3.回收、再利用和处理方式:教师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废品如何正确分类、处理和储存;4.安全:教师讲解如何在家庭和学校安全储存和处理废品。

活动3:巩固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废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处理,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经验。

第二课时活动1:引入教师介绍如何正确处理特殊的废品,如电池、荧光灯管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废品的危害。

活动2:教学1.废电池的处理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废电池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废电池;2.废荧光灯管的处理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废荧光灯管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废荧光灯管;3.其他特殊废品的处理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特殊废品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活动3:巩固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特殊废品,让学生进行处理,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经验。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学生作业:学生完成废品分类图和处理废品的小作业;2.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废品分类和处理实验中的表现;3.知识测试:通过测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本次数学课将以回收废品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废品回收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2.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3.学习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相关内容:小数的加减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废品回收的重要性;2.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小数的加减;2.同时涉及到面积单位的换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课堂上提出一些对环保有关的问题,引出回收废品这个话题。

同时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2. 学习环节(30分钟)2.1 学习小数的加减老师出示如下题目:2.4 +3.7 – 1.9 = ?鼓励学生们自己计算答案,并相互交流,找出最佳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讲解计算过程中小数点位置的配合。

2.2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由于环保与废品回收的紧密联系,教师介绍废品回收的相关知识,引出面积单位的换算问题,如:怎样计算一个废旧书包的面积?学生进行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种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拓展应用环节(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到课室外观察现实中的环保可回收物品(如:废旧纸箱、瓶子等),并测量它们的面积,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计算。

4. 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针对小数加减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学生们能够初步认知废品回收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学习小数加减和面积单位的换算,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学生们缺乏充分的时间进行拓展应用,需要在未来的课程中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优质完整)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优质完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教学设计回收废品。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甲比乙多几个,甲比乙少几个”的意思。

课件、图片、小棒、答题卡。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问:这是什么?你们用过吗?用过的塑料袋你是怎么处理的?(让学生简短地说说)师小结:塑料袋是用地球上最宝贵的能源——石油制成的,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石油一旦变成塑料袋,就再也无法还原成石油了。

所以,多用一个塑料袋,就等于多消耗了一点石油,多制造了一些垃圾,同时,对地球和人类又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因为废弃的塑料袋,如果随意在露天底下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其他酸性气体。

人们生活在这种空气中,易出现皮肤过敏、神经失去控制、癌症等疾病。

而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破坏臭氧层等。

塑料袋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最好自觉放弃使用塑料袋,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

那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废品。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回收废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就很容易进入到情境中。

】1.用课件出示情境图。

2.师: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你能读出他们说的话吗?(学生读信息)3.师:从信息当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题)重点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小棒表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小组合作,小声讨论。

(2)问: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再把你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说,列出算式,教师同步板书,演示过程,得出得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9—60页《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教师今天去公园看到了一些画面,就把它们拍摄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电脑课件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乱扔垃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垃圾废品。

这时候环保博士爷爷过来了,夸他们是环保小卫士呢。

是啊,这几个小朋友回收塑料瓶,为保护环境出了力,同学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哦!那我们就一起坐着“回收废品”的车子去看看他们好吗?(板书课题)车子来了,出发吧!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小林:我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只有小林直接告诉了我们他收集的个数,小红和小青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个数。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与学生互动。

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3、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4、学生读题,要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必须看哪两个数学信息?板书:比26多3 。

5、你能列出算式算出小红收集的个数吗?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26+3=29(个),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把26加3。

6、小红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知道了她收集的塑料瓶个数,可高兴了,夸大家真爱动脑筋,小青却着急了,在催大家快点解决下一个问题呢。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6回收废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回收废品的意义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回收废品的方法和意义。

2.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包括废纸、废塑料瓶等回收废品。

2.包括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3.PPT或其他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回收废品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回收废品的分类,例如废纸、废塑料瓶等。

2.引导学生观察回收废品的特点和材料,了解回收废品的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

3. 讲解(15分钟)1.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回收废品的意义和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回收废品?回收废品有哪些好处?4. 操练(30分钟)1.学生小组分角色开展回收废品的仿真活动:分为回收员和居民两个角色,回收员向居民宣传回收废品的意义和方法,居民则将废品交给回收员。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回收废品的分类方法、废纸的再生利用等。

5. 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在回收废品活动中获得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6. 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并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回收废品的行动。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回收废品的作文,包括回收废品的方法和意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和行动计划。

七、板书设计回收废品的方法和意义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回收废品的意义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仿真活动,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认识废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废品的概念,知道废品是指生活中不再需要或者暂时不需要的物品。

让学生认识到废品回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废品的定义,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废品的概念。

讲解废品回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回收废品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废品的特点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废品回收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回收废品的好处。

第二章:废品的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废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废品有不同的回收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废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准,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废品进行分类。

讲解不同类型废品的回收方法和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废品的回收过程。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废品,引导他们将废品进行分类。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废品的回收方法和处理方式。

第三章:废品的回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回收废品,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相关设施和机构,知道如何进行废品回收。

3.2 教学内容介绍废品回收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回收废品。

讲解废品回收的相关设施和机构,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渠道。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废品回收的实际操作,引导他们正确回收废品。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废品回收的相关设施和机构。

第四章:废品的重组与创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品进行重组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认识到废品的重组和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价值和用途。

4.2 教学内容介绍废品重组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废品进行重组和创新。

讲解废品重组和创新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废品重组和创新的意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废品重组和创新的实际操作,引导他们利用废品进行创作。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下册
课题:回收废品
一、教课目的:
1.擅长联系生活实质提出数学识题,并能正确解答。

2.倡议回收废品的环保意识。

二、教课重难点:学会提数学识题,解决问题。

三、教课准备: 1.(学生)
2.(老师) PPT
四、教课过程
教课环节学生活动
创建情境探究新知练习稳固为了保护我们地球
这美好的家园,一年
级小朋友展开了收
废品的活动。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由察看,
并提出有关的数
学识题。

3.小组报告沟通
4.指名报告
5.你还可以提出什么
数学识题?
小组间进行交
流。

1.出示主题图
2.指引学生认真观
察,提出问题
3.小组议论
4.报告沟通
5.你还可以提出什么
数学识题?
设计企图
惹起兴趣
回首旧知
探究新知
总结再练习
板书设计教师
活动
课前调整(手写)。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回收废品-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收废品的意义和价值。

2.能够辨别废弃物品的种类。

3.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分类垃圾。

4.能够简单计算一定量的废品的重量和数目。

二、教学内容1.废品分类的意义和价值2.废品的种类辨识和分类方法3.废品重量和数目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回收废品的意义和价值。

(1)教师拿出一个废弃可乐罐,问学生它应该放在哪里才能让它更好地产生价值。

这时候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贯穿废品回收利用的流程图。

解释回收废品对环境和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学会了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会对我们的城市和整个地球带来哪些好处。

(3)展示一些从回收废品中制成的产品,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2.废品种类的辨识和分类方法(1)出示不同种类的废品展示板,让学生模仿分类。

(2)由教师出示一张废品分类的张贴画,让学生帮助教师将废品拼好,体现分类的重要性。

(3)将废品分类的手势和动作配合一起,拟出动作短语,让学生记住各种废品的分类方法。

(4)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类,识别不同的垃圾箱,并模仿自己将垃圾分别放入合适的垃圾桶内。

3.废品的重量和数目的计算。

(1)出示一些废品,让学生估计和猜测各种废品的数量和重量。

(2)教师领读口算公式和例题,然后让学生模仿口算公式,练习解题和拓展。

(3)通过计算废品的重量和数量,组成多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计算。

4.课堂练习和小结(1)安排废品分类小游戏,让学生巩固分类的知识和方法,迅速找到分类的标准。

(2)在黑板上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组织学生检查归纳,小结课堂。

四、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主要在教授废品分类的基础课上,增加了生动的讲解和实际操作。

通过废品的分类、重量和数量的计算,学生可以学会简单的计算,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废品回收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电脑课件。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电脑课件出示图: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挂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

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

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反馈。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23+6=29(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

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出算式:36-4=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

投影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

(2)学生同桌摆小棒。

(3)独立列式。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42+6=48(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
2、练一练第2题。

(1)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

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

(2)独立列式计算。

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看图提教学问题。

投影出示图。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组交流。

(2)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