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
开化县区域分析报告
47.2
45.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产业
茶叶、水稻、山茶油、花 卉、金针菇、等农副产 品、家禽家畜、水产养殖 等
第二产业
两硅(单晶硅、有机 硅)、电光源、精细化 工、机械电子、轻纺织 业、竹木制品加工等
第三产业
组成
文化创意、商业、旅游 业、根雕园
2013年 第三产业
2014年
2011年三产比重结构
2012年三产比重结构
0 13.0 38.4
产业比重
0 13.7 36.6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逐 年 增 长
49.7
48.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三产比重结构
0 12.6 40.2
2014年三产比重结构
12.2 42.0
挑战
• 资源与周边雷同,各城市“十一五”发展 战略也很雷同 • 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 • 体制不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 严重的问题
总结
• 农业经济基本稳定,粮食生产保持增长
•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效益降幅收窄
•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改善
• 旅游业加快发展,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
城市化率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31万 人,占37.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2万人,占62.04%。与2000年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5.58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5个百分点。开化县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
开化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互促共赢
开化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互促共赢江涌【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5页(P56-60)【作者】江涌【作者单位】开化县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从“生态立县”到国家公园建设,开化县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开化县情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
开化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林业县,林业是我县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互促共赢,为“诗画山水、国家公园、幸福开化”夯实基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如何破解当下林业改革难题,厚植今后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如何将“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在林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这是关系我县下一步林业工作能否取得理想成效,能否更好地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
以建设“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健全完善森林生态建设与保护机制,创新生态补偿与奖惩制度,加速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
积极实施科技引领新战略,创新林业人才培育新机制,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引擎。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
根据开化“三生空间”的区划定位,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空间布局,实行差异化管理,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做强林业产业,发挥林业综合效益。
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发展杉木大径材、林下经济,积极培育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
大力推行林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补齐林业发展短板。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
以增加生态空间,保障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为目标,以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大规模开展绿化造林扩“绿量”,深入实施国家公园锦绣行动,推进珍贵彩色建康森林示范县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开化环境建设规划方案-最新版
开化环境建设规划方案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开化环境建设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对现有开化市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分析,确定问题和挑战,制定一系列对策,提出实施方案,并确立成果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市区环境的绿色、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目标和原则建设目标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水、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控措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2.加快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城市植绿、绿化带、城市森林、湿地公园等项目,提高城市生态覆盖率。
3.优化城市交通体系,促进公共交通与智能交通相结合,推进城市交通绿色化、智能化、便捷化,规划实施多条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道等公共交通设施。
4.加强固体废弃物等生活垃圾治理,提高垃圾收运和处理能力,促进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实现零废弃目标。
建设原则1.绿色可持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城市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绿色化、环保化。
2.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减少城市矛盾,增强城市竞争力、优化城市品质。
3.统筹规划:开展城市建设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重点方面。
4.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建设规划,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充分尊重公众利益,实现市民共享、市民参与。
建设方案水、气环境的改善1.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在加强提标排放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污水、利用生活垃圾发电等新型处理方式的应用。
2.大力推行清洁空气行动,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道路扬尘管控系统,加大重点工业企业尾气治理力度。
3.稳步实施全市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加大土壤修复力度,促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发展,全方位推进城市土壤健康检测,及时消除污染隐患。
关于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的调研报告
山水开化、天然氧吧——关于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的调研报告严倩科技学院 09数学与应用数学开化县隶属于衢州地区,它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有浙江“西大门”、“浙西重要生态屏障”之称。
1999年,开化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的初步设想,是我国首个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县域。
至今,开化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构筑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五大框架,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快。
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发展。
成效主要体现在:“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山区农民谋生致富的观念和发展经济的思路发生深刻变化;生态资源等优势更好地得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 该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生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走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Ⅰ.开化实施“生态立县”及成效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开化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发展[2]。
一、四大工程推进“生态立县”(一)以“治山工程”为重点, 巩固生态基础一是加速绿化造林。
到2004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62.1亩,相比1970年的157.5万亩,增长66.4%:森林蓄积量达到615万立方米, 相比1970年的462万立方米,增长33.1%。
二是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
全县共划定生态公益林建设17个小区、158.1万亩,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28.3万亩, 省级公益林29.8万亩。
到目前为止, 已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90.2万亩。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划出17个自然保护小区,重点保护区域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和钱江源国家级森林公园, 其现有面积分别为12.16万亩和6.75万亩, 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两地是国家164种昆虫模式标本的生产基地。
从城市“第六立面”谈开化县城市风貌规划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50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城市“第六立面”,指的是人们在可达的较高视点俯瞰城市时可感知的城市风貌,包括建筑屋顶(建筑第五立面)及建筑立面、街道、空中连廊、开放空间等城市空间元素。
聚焦城市蝶变,城市“第六立面”概念为开化县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了新的启发。
一、城市“第六立面”对开化县城市风貌规划的意义开化县有着独特的山水格局:中心城区沿马金溪为主轴,呈条带状发展20余公里,纵深极长;老城区呈“风水四山,依江通渠”的历史格局,卧佛山(花山)、钟山、凤凰山等皆可登、可游、可望。
从山间远眺城市的图景在开化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因此,从城市“第六立面”考虑开化县城市风貌规划,有助于提高对开化山水格局的空间感知体验,营造可供人们眺望俯瞰山川形胜、品味山水意境、凝思山城人文的登临感悟空间,提升开化城市格局的境界。
同时,在城市蝶变建设过程中,能进一步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开化这座城市挖掘更多立体复合空间、补充公共交往场所、拓展文体活动空间,协同推进国家公园城市、文体旅游、老旧小区改造等各重点专项规划建设实施。
二、开化县“第六立面”城市风貌规划现状在部分重点区域,开化县现状城市“第六立面”规划较好。
根宫佛国景区整体风貌,“第六立面”与自然山水充分融合,建筑群体风格统一,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岙滩片区部分滨水建筑在项目前期就进行了风貌控制,城市界面和马金溪沿岸风光结合较好,整体轮廓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根宫佛国景区和岙滩片区,分别在以自然环境为主导和以建设环境为主导的两种不同情形下对城市“第六立面”风貌进行规划,为其他区域的风貌整治提供了良好的样板。
在“高度”与“深度”两个维度上,开化县城市风貌规划仍需提高。
现状城市中心区域的局部住宅部分偏高,与周边较低的公共建筑之间缺少过渡。
近水区域建筑近高远低,建筑整体形象缺乏层层递进的层次感,未能很好地展示开化山水格局特色。
开化县新型城市化纲要(征求意见)
开化县新型城市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草稿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以新型城市化促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依据浙委[2012]96号文件,特制订本本发展纲要。
一、走新型城市化背景(一)开化现状和形势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之地,是浙西进入皖南、赣东北的交通要冲,历来有“歙饶屏障”之称。
全县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
是全国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生态县。
2010年全县地区GDP为70.98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占GDP 总值达51%(十二五)48%(县总规),城市化率达到38%,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30%-70%)。
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经济总量少,城市化水平低,中心城市集聚与辐射功能不强,设施水平低等问题。
随着省山区经济发展和“两硅两药”产业优化转型的要求;源头生态效应初显,发展文化旅游的要求;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衢景九铁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促使“山海”城市群联动、合作发展的要求。
开化县就必须紧紧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全县城市化进程。
(二)新型城市化本质要求(定义)本节可以不要走新型城市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
新型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
具体要求: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坚持把城市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源自2006 年8 月,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三)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目前发展需求且不牺牲今后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发展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原则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发展原则,3、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突出区域特点,促进差异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生态、文化和人居环境,塑造独具一格的城乡风貌。
改善农民生存质量 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开化县创建生态示范村的调查
改善农民生存质量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开化县创建生态示
范村的调查
徐鸣华
【期刊名称】《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浙西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全县449个行政村,30.21万农业人口,辖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999年以来,我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大力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极大地改善了示范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环境意识.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徐鸣华
【作者单位】开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外出农民返乡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基于安徽省示范村镇和非示范村镇的调查 [J], 叶长德
2.创建国家级“四川西北国家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研究——基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及四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的调研分析 [J], 雷林;
3.创建国家级“四川西北国家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研究——基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及四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的调研分析 [J], 雷林
4.后来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鄞州区洞桥镇树桥村创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纪实 [J], 张忠汉
5.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陈婆渡村创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纪实 [J], 张忠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本(最终)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开化县项目投资计划书(规划设计)
开化县xxx生产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摘要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西北部,钱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8°54’30″至29°29’59″、东经118°01’15″至118°37’50″之间。
东和东北与杭州市的淳安县接壤,东、南和本市的常山县相连,西南同江西省的玉山县、德兴市毗邻,西和西北与江西省的婺源县相交,北和安徽省休宁县相依,素有“歙饶屏障”之称。
县境周长297.73公里,东西宽59.2公里,南北长66公里,总面积2236.61平方公里。
开化县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县域内钱江源国家公园是全国十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主要景点有国家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彩长虹、花牵谷景区、九溪龙门及金星、下淤等美丽乡村。
2016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发布通知,同意将开化县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2018年11月,开化县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6月14日,荣获“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优胜奖。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5150.4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72.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19%;流动资金1277.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81%。
达产年营业收入12130.00万元,总成本费用9495.77万元,税金及附加99.98万元,利润总额2634.23万元,利税总额3097.55万元,税后净利润1975.6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21.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15%,投资利税率60.14%,投资回报率38.36%,全部投资回收期4.11年,提供就业职位208个。
【国土规划】开化县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
【国土规划】开化县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开化县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我县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提高基础测绘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新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 年)》、《浙江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和《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开化县全境,规划期限为2016—2020 年。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基础测绘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开化县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重大基础测绘项目逐步落实,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初步建立,基础地形图数据覆盖面不断加大,“数字开化”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地理国情普查有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
1.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2年,开化县住房与规划建设局增挂开化县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牌子,设立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名,政府管理职能得到强化。
测绘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了测绘市场整顿、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等系列行动,保障了测绘产品成果质量,规范了测绘市场秩序。
基础测绘财政保障进一步加强。
2013年起,全县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和经费列入县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
2013年和2014年,经费投入分别为143万元和320万元,为基础测绘项目实施和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支撑。
2.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立根据国家和省级、市级要求,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完成转换工作。
转换工程主要包括市、县D、E级(四等、一级)GPS控制网或其它相关GPS控制网成果的转换,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测,转换工程于2013年全面完成。
生态开化
生态开化开化县位于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浙江的“西大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建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距今有1026年历史。
县域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建制镇9个)、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
开化是一个融山水为一体的城市,处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开化的山,开化的水,开化的野生动物,无不体现出开化是一个生态县。
开化人民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
南宋绍兴三年(1133),本县摩尼教徒余五婆率领农民起义。
元代红巾军和清代太平军都在开化进行过活动。
二战时期,开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开婺休中心县委、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所在地。
1935年7月至12月,闽浙赣省委机关也转到开化库坑一带活动。
1938年春,一支红军游击队在陈毅率领下,在开化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
第二第三支队也先后途经本县并进行扩军。
在革命历程中,红军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革命文化史料。
开化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山多林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皖赣根据地浙西的中心。
以开化为中心先后发展到江山、常山、遂安、淳安、衢县、寿昌、昌化、于潜、孝丰等毗邻地区,革命活动坚持长达七年之久。
这期间,开化共建立了党支部110个,发展党员513人,建立团支部31个,发展团员276人。
全县英勇牺牲367人,其中党员58人,红军257人,地下工作者52人。
1988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化被确定为“二战”时期革命老根据地县。
开化以发展生态旅游为目标,依托钱江源头和境内生态环境良好优势,着力推进钱江源、古田山、南华山、圣潭沟、休闲生态坞等景点联网建设,带动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
建设中国根雕博览园,强化特色文化对生态旅游业的支撑。
开化民间早年就有练石担、举石锁、习拳弄棍的风习,有着广泛的群众举重运动基础。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衢政发[2007]28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正文:----------------------------------------------------------------------------------------------------------------------------------------------------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衢政发〔2007〕28号)开化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要求审批〈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开政〔2006〕16号)悉。
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开化县城是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浙皖赣三省交界山水园林城市。
开化县要坚持科学发展,贯彻“生态立县”战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布局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
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培育城市个性和特色,争取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按近期(2010年)9.3万人、远期(2020年)14万人进行规划,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15平方公里进行控制。
城市发展应体现紧凑型、节约型原则,尽量利用非耕地。
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开化县城包含城关、工业园区、华埠三个组团,要加强三个组团特别是城华(县城与华埠)对接与协调,实行组团间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要加强规划管理,尽快实行城华“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枝笔”。
五、加强规划衔接。
要做好与省、市、县“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环境、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六、强化空间管制。
要明确功能区划分和源头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的管制要求,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强化规划空间管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开化县-山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开化县-山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土地和矿产资源部份)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钱塘江源头,北接安徽休宁县,东邻淳安县,东南连常山县,西与西北分别相依江西的玉山、德兴、婺源。
全境东西宽59.2公里,南北长66公里,总面积2227.82平方公里, 下辖18个乡镇,境内山地多平地少,林业用地比重大,土地利用受限制。
全县耕地20969.57公顷;园地12408.56公顷;林地172820.42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08.61公顷;交通用地946.19公顷;水域4265.93公顷;未利用地7945.17公顷。
我县的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山区利用特点,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88.66%,谷地平坂平地只占11.34%,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区域土地面积大,但潜在可利用资源不足,耕地比重低,分布不平衡,耕地后备资源贫乏是我县土地利用的特点。
矿产资源基本特点是:境内发现矿产较多有30多种,但可开采利用价值低。
石煤资源丰富,总储量占全省石煤的49%,并伴生v2o5,但其含硫量高,开采过程中会污染破坏环境,为限禁采矿种。
金属矿产只1处开发利用外,其它的矿种或因资源不清,或因规模过小,或因品位过低暂难以开发利用。
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萤石,建筑石料(建筑用页岩、砂岩)、砖瓦用粘土等,石灰石矿产因全县小水泥厂的政策性关停而停采,萤石矿产正在普查勘探阶段,但已呈现较好前景。
一、我县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一)土地资源保护开发方面1、广泛宣传,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措施。
我县将宣传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会议、广告等形式,全方位宣传耕地保护工作意义、措施、动态。
县政府始终将保护耕地作为事关开化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来抓。
历年来我县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的用地选址过程中,根据我县的自然立地条件充分利用林地、园地,自觉地把少占或不占耕地作为重要原则。
开化县高标规划 高位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国土资源GUANLIYUANDILAND&RESOURCES35管理园地自2018年11月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后,开化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重点围绕“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系统设计、自复为主、人工为辅”的方针,高标规划、高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保护修复试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县域山水林田湖草形态齐全,是习总书记点赞的“好地方”、浙江省十个“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县之一,也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生态屏障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开化县被划定为全国20个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之一,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钱塘江上游森林与湿地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营养物质保持等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对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8年11月,开化县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后,及时组织专家组编制试点规划方案,以生态功能和问题为导向,紧扣“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关键,构建以马金溪—常山港干流及主要支流为主体,围绕保障钱塘江南源战略水源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等目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水土流失敏感区、江河湖库、废弃矿山等区域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实施架构,重点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治、森林质量改善、土壤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六大类30个项目,总投资额300875万元。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管理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机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等,创新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联动的开化模式、开化样板。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开化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成立富阳市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政府各部门一把手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清理部门职责组、规范权力运行组、审改工作组和权力监督组五个工作小组,抽调专门人员力量具体落实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
(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富阳市政府各部门一把手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亲自抓、重点抓,调动本部门本系统各方面人员力量的积极性,确保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保障到位。
各工作小组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要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倒排时间节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三)督查考评,完善长效机制。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
及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告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
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同时强化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权力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开化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经省政府同意,在开化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现将试点方案予以印发。
开化县要认真组织实施试点工作,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衢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支持指导,推动开化县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开化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方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月17日—01—附件开化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目标,以打造国家东部公园为抓手,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的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自觉与制度约束相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1 总则1.1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按照在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的要求,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出发,划定优化准入(优化准入区)、重点准入(重点准入区)、限制准入(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禁止准入区)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准入要求,实现生态功能增强、环境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2 规划目标根据开化县经济发展特征、县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和空间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将全县合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找出制约各功能小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和主要措施、限制性产业与相关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不合理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环保执法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为环保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基本依据。
1.3 规划原则1、保护为本、有序发展。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严把准入关,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统筹发展、重视协调。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眼于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从县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乡镇的环境质量。
4、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县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级、省级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变需要,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区域发展的内部区位结构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变迁,功能区划要分析这种变迁趋势,体现前瞻性。
5、与其它规划相协调、衔接。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注重与上一级规划相协调的同时,做好与其它相关规划尤其是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1.4 规划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4)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6)《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浙政函〔2006〕139号(8)《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34号)(9)《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0)《衢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1)《开化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2)《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13)《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14)《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15)《钱塘江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16)《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17)《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18)《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19)《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1)《钱塘江源头(开化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1.5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开化县全境,总面积为2236.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与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
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近期:2006年至2010年规划远期:2011年至2020年2 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2.1.1地理位置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县域总面积2236.6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º01′15″-118º37′50″,之间北纬28º54′30″-29º29′59″,南北长66km,东西宽59.2km。
北邻安徽省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的淳安县、常山县接壤,主要穿境公路有205国道(县境内段83.4 km),17省道华白线(县境内段44 km),全长127.14 km;正在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衢景九”铁路,将构成开化大交通网络格局,成为浙江联接中西部地区的西大门。
2.1.2地形地貌地质开化县属浙西山地丘陵区,山脉属南岭山系的天目山系,其中的三条支脉分布在县境内的四周,西南面为怀玉山脉,北部省界为白际山脉,东部为千里岗。
由于县境内的四周峰岚环列,形成了全县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
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东部为低山区,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过渡。
县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峰为白石尖,海拔为1453.7m,海拔最低处为开化县与常山县交界的华埠镇下界首,海拔为90m,两者极差为1363.7m,开化县地貌受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典型的江南古陆强烈上升的山地特点,地势提升与切割作用明显,山背脉络清晰,谷地多呈“V”字形,山坡坡度陡峻。
2.1.3气象特征开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为西北干冷的极地气团控制,夏季受东南暖湿海洋气团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气温41.3℃,出现在1967年9月,绝对最低气温-11.2℃,出现在1967年1月。
最热月平均气温27.2℃,相对湿度81%,最冷月平均气温4.4℃,相对湿度79%。
年平均降雨量1814mm,最多年份2633.5mm,出现在1998年,最少年份1199.6mm,出现在1964年,3-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50%以上,是浙江省的降雨中心,时有洪水发生。
年平均日照时数1712.5小时,年辐射总量101.98千卡/cm2。
开化县的山区气候具有下列特点:第一,形成明显的四个立体气候层。
暖层:海拔250米以下,开化县蚕桑、水果等经济树种多分布在此层。
温层:海拔250-400米,小气候多样适宜各种亚热带针、阔叶林木生长。
本气候层的逆温层为发展柑桔等亚热带常绿喜温水果的主要优势。
凉层:海拔在400-800之间,为发展茶叶最优区,也是开化县主要用材树种最适宜生长区。
冷层:海拔800米以上,主要分布黄山松、栲类、锥栗等亚热带温性树种。
海拔千米以上多为突出的山峰,气候寒冷多风,只能生长灌丛。
第二,由于全县山脉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和季风环流立面正交或斜交,受台风袭击的危害很小。
第三,昼夜温差平均为10.5℃,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的养份积累。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山体的影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低温冻害、春雨绵绵、夏秋暴雨、秋旱、冬雪等。
2.1.4水文特征开化县境内主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马尪溪、下庄溪,均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洪枯水位变化明显,水量充沛。
马金溪又名金溪,发源于齐溪镇莲花尖,水流经齐溪、霞山、马金、徐塘、底本、音坑、城关、城东、龙山底、华埠等10个乡镇,出境接常山港。
溪长104.17km,河道比降2.3%,流域面积975.04km2。
主要支流有何田溪、村头溪、中村溪。
河流水位主要决定于降水的季节变化,梅雨期、台风期雨量集中,暴雨洪水过程短,风量大,暴涨暴落。
而7-9月间,往往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个别年份出现持续旱情。
2.1.5土壤特征全县土壤分为五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一个土属,四十三个土种,其中衍生土种十四个。
土壤类别因海拔、成土自然条件的不同,特别是水热条件有较大差异,而呈现规律性分布。
一般红壤多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的山丘地带,面积238.4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72.93%;黄壤多分布于650以上的中低山地带,面积32.7万亩,占9.94%;岩性土占9.48%;水稻土占7.49%;潮土占0.16%。
土层厚度薄至中,质地轻壤至重壤,ph值平均7.5,有机质含量2.5-2.49%。
全县土壤肥力情况是有机质、氮含量较高,速效磷中等,速效钾贫乏。
2.2经济社会概况2.2.1人口和行政区划开化县辖9镇9乡1个工业园区,总人口34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3575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0‰,面积2236.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154人/平方公里。
2.2.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90元。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3:44.6:35.1。
近些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的路子,以发展绿色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以有机硅、单晶硅、密胺塑料、电光源、铅笔、绿色食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
目前,我县木糖醇销量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生产产地。
开化是我国单晶硅、有机硅的主产地之一,相继被列为省级有机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单晶硅先进制造业基地。
合成材料公司、万向硅峰电子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具竟争力的有机硅、单晶硅生产企业。
2005年,“两硅”、“两药”企业已达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52.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5%。
生态型效益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建立一批特色绿色农业基地。
以“钱江源”冠名的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开化龙顶名茶成功越过欧盟“绿色壁垒”,俏销海内外市场,先后40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黑木耳、金针菇生产基地。
开化龙顶茶、开化黑木耳、开化金针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
相继被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省首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省茶树良种先进县”。
同时,以标志着钱江源头优越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有机茶、山泉水、食用菌、山茶油、罐头等绿色食品得到较快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生态旅游开始兴起。
建成了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相继建成开化大酒店、南湖山庄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开发南华山生态旅游区、霞山古村落文化区、宋村十八洞名胜古迹区、华埠商贸旅游区等旅游景点。
初步形成了“六区一线一中心”的旅游区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