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选择题提速专练(四)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D.君臣需联姻确立宗法关系【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5.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周的宗法制是基于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实现了家与国的相结合。

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并未维持家国同构观念维系,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并非沿袭西周的宗法制,故B 项错误;三公九卿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并非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和汉初,中央管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而且以政府机构为切入点,考察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汉确立和发展的,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解析(四):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解析(四):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角度解析(四):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高考必考知识点,其命题位置固定,全国卷均为文综28题,即历史学科的第五个选择题。

中国近代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作用显著,但近代化的过程中带有被动性特征,近代化是在外来侵略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命题过程中主要围绕着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五大方面,具体情况如下:一、经济近代化:1.命题特点:本部分内容为高考选择题高考考点,每年几乎都有涉猎,复习备考中需给予足够重视。

2.命题内容:(1)洋务运动:①60年代——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建近代军事工业,军事工业属于封建官办性性质。

主要代表企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②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创建近代民用工业,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主要代表企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空前打击、陷入绝境——获得新生(3)清末新政:3.真题解析:例题1:(2016年全国1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例题2:(2016年全国2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例题3:(2017年全国1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此题命题意图是考察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此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畴,而此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察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根底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开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此题命题意图是考察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此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开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开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此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确实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2016年安徽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专项训练(四)漫画图片【含答案】

2016年安徽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专项训练(四)漫画图片【含答案】

新式五味瓶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四) 漫画、图片1.下列表述最能反映下图漫画主题的是A .金融风险日益加深B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C .两极对峙格局加剧D .全球经济差距扩大2.右上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A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 .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C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3.图3是何剑士先生在1911年创作的革命漫画《小磨香油》。

它表达的主旨是①列强愚弄百姓,排斥工业文明 ②政府榨取百姓,满足列强贪欲③唤醒民众意识,激发革命斗志 ④百姓轻信政府,迎合列强需要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4.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形容某一都城商业繁荣时有这样的描述: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此都城是下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5.图6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6.观察右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B.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C.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D.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7.政治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

下列所示宣传画,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标题比较匹配的是8.上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A .辛亥革命爆发B .国民革命运动开展C .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D .解放战争爆发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一”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 BCDA.英法美B.英美苏C.中苏美D.美中苏10.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11.右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江苏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江苏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

这表明()A.刑法严酷,宗法制瓦解B.宗法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C.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D.法律上出现公开的不平等【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

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郡县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可以看出之前的选官制度具有地方官员选拔官吏徇私舞弊的弊端,为了公平公正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故本题答案选C 项。

A、B项是具有材料中所说的弊端,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选官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3.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与城镇化发展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34题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34题

34题题型训练---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1. 【2017海南.18-1】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 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 可耕地面积缩减, 粮食不断减产, 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 二月革命时期B. 国内战争时期C. 农业集体化时期D. 德军入侵时期2.【2018年海南.20-1】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 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 后随着形势的发展, 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A. 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3.【2014年全国I卷.34-2】1928年,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4.【2014年全国II卷.34-2】20世纪30年代, 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 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5.【2014年海南卷.20-2】1923—1929年, 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B.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6.【2015年海南卷.17-2】1924年, 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审题,明确材料 的要求是“求同”还是“求异”;其次,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 比较还是变化比较;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唯物 史观将相关事件或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进 行比较和分析。
PART THREE
题型专练
1.(2023·福州适应性检测)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流行饕餮纹和夔纹,比较繁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加速了小农经 济破产的速度,进而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故选D项; 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B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项。
6.(2023·南通四模)如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 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
考前增分练 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PART ONE
技法指要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以考查比较能力为主。所谓比较就是类似事物 的对照,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同时期 不 同 地 域 间 相 似 事 件 之 间 进 行 比 较 , 常 用 的 设 问 语 是 “ 相 同 ”“ 相 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二是同类现 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一般通过“但是(但)”“而 且(而)”“然而”或标点符号联系起来。
缛、神秘;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纹样流行窃曲纹和重环纹,这些纹样截取
龙、蛇等动物的鳞甲,使原来完整变化反映了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 C.审美观念的世俗化
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D.人文精神思想发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训练文综选择题提速练(3)(人教新课标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训练文综选择题提速练(3)(人教新课标版)

文综选择题提速练(三)(时间:40分钟满分:140分)[答题栏]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保定调研)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用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比表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

下面的图1为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取自美国两地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2中Ⅰ、Ⅱ两种土壤分别取自图1中的( )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C.丙地、丁地 D.乙地、甲地2.形成Ⅰ、Ⅱ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植被 D.地形(2015·合肥质检)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所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A.1∶500 B.1∶50 000C.1∶500 000 D.4.图示信息反映了(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2015·福州质检)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

下面四幅图是我国东部某乡村太阳房吸收太阳辐射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为60°时,该地冬至日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

读图完成5~7题。

5.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内空气循环的是( )A.图a B.图bC.图c D.图d6.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30° B.60°C.66° D.77°7.下列果树适宜在该地种植的是( )①柑橘树②苹果树③荔枝树④枣树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015·文登二模)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Ⅱ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Ⅱ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名师点睛】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

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

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

秦统一后使用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

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楷书。

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起源于汉代,当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考察标准是孝廉,因此称为察举制。

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品评官来评定人员的优劣,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到了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但是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依旧人数较少。

关陇门阀依旧控制着人才的任用,这也是造成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学习之风,人才选拔也多通过科举制度产生。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1.(2015·安徽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北京卷)“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秉笔直书指写史的人不应该被权力部门所威胁而有所隐晦,应该把事实都写出来,材料与此无关,故①错误;“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意思是,如果没有事迹,就算是圣人,也写不出《春秋》,说明写史要根据事实来写,即言必有据,故②正确;“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么褒扬为什么贬斥,说明观点的得出是从史实出发的,即“论从史出”,故③正确;以小见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5·福建卷)下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Word版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Word版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5. 《荀子·富国》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春秋繁露·奉本》则说:“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两人观点A. 完全相反B. 如出一辙C. 相互攻击D. 彼此欣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贵贱有等,长幼有差”体现了荀子主张要求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说明了董仲舒也主张维护封建等级观念。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荀子、董仲舒26. 清末的主流教科书称鸦片战争为“鸦片烟之战”,认为鸦片战争只不过是欧人东来以后的一个普通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忽视了A. 战争爆发的国内国外背景B. 鸦片战争的西方侵略性质C. 战争带来的革命性质转变D.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巨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多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答案选D。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D.“中体西用冶思想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4分)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3.(4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 B 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这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

2.(2019某某某某模拟)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答案 C 依据材料中“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清朝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

3.(2018某某某某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A 项说法错误,C 项正确。
B 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D 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故选:C。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
第1页(共26页)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6.(4 分)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
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
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7.(4 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
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
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2.(4 分)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
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
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 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古代中国经济考向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及其特点1.讲高考例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例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2.讲典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例1】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趁热打铁】【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例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趁热打铁】【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讲易错【题目1】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5题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5题

25题题型训练---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2015年全国I卷.25-1】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 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2015年全国II卷.25-1】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3.【2016年全国II卷.25-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 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 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2016年全国Ⅲ卷.25-1】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萧何入秦, 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汉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 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5. 【2016年全国I卷.25-2】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 【2017年全国I卷.25-2】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7.【2017年全国II卷.25-2】《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附答案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附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右图中A.①B.②C.③D。

④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6级历史高考专练(四)
一、选择题
1.(2015·青岛质检)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
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
2.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

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化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

这主要是因为( )
A.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 B.资本主义崛起推动西方文化发展
C.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促成了分界线
3.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以“先生梦想中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层次思考国家前途 B.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
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 D.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
4.建立联合政府是中共自七大以来一贯的主张,但是后来周恩来在一次党内干部会议上特别说明:联合政府的方针,是要搞垮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个方针也是定了的,但也因为客观形势与主观力量的对比,我们有时也不得不走些迂回的道路。

这意味着( )
A.中日矛盾开始成为最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民主政策的策略性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D.国民政府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5.(2015·银川模拟)“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这一变化缘于(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6.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是大英帝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1861~1908年)则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两人的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之久,这一期间( )
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霸主
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
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7.(2015·徐州统考)“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

”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
有力措施是( )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8.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欧洲梦”的含义是( ) A.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9.(2015·合肥模拟)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 B.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 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10.“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来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由此可见( )
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问题
11.(2015·泰安检测)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2.(2015·西安模拟)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B.“一超多强”格局形成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各国势均力敌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12分)
历史图示包含丰富信息。

试从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
主题:二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

(2分)
关键词:计算机、航天飞机、互联网。

(3分)
简要阐释:二战后,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航天飞机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深入的发展,使二战后的世界呈现出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

(每点2分,3点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