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作品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7e41103ea5e9856a56126092.png)
我的语文教学观张西成为什么有时语文让学生索然无味?为什么作文时叫学生黯然神伤?为什么既有情感的激荡,又有理性的深邃的语文,在现实境遇中,很大程度上却成了名分尚在、魅力全无的尴尬的角色?“语文天生重要”不是靠语文老师吆喝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的。
而这一切,哪一点离得开语文老师的智慧与思想?语文教师的要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想。
一、语文既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
从语文是情感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真正体会文学的魅力,有尖锐的眼光和鉴赏的品位。
譬如读一首诗,能够分辨得出这诗的好坏,能够透过文字,读出丰富的内涵,而不仅仅记得诗作者的生平逸事或时代背景。
文学要让学生感动、让学生流泪,但流泪之后,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流泪,情感之后还得有理性的观照。
情感教育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没有对文本思路、文章语言的理性分析,可能很难获得阅读教学所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二、语文是习得的,但更是学得的。
这就需要对中小学课程框架中的语文学科与生活语文、社会语文即所谓的大语文作一定的区分。
许多人包括一些作家、学者及其他社会名流可能由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得出语文学习是自我习得而非教学所得的结论。
很大程度上,这种观点模糊了自然状态下的语文学习与学校语文教学的区别。
于是片面地推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削弱甚至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至于在读书门径上给学生以切实管用的指导,如何高效地科学地进行阅读和写作上的指点,那更是朦胧一片。
比如在听说读写的指导中,阅读教学中到底如何去做,概括能力到底有那些层级组成,阅读鉴赏需要什么内容支撑,真是各各以意为之,还美其名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透底地说那是一笔糊涂帐。
又比如说明文教学,不过就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在加上说明语言而已,于是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六年的说明文教学一直在其中折腾。
我的小说教学观
![我的小说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c5ce1011964bcf84b9d57b88.png)
籍 、 同 风 格 、 同 文 体 的 文 章 。 诗 》 再 次 感 受 情 节 和 语 言 的 精 “ 中 语 文 课 程 应 在 义 务 教 育 的 不 不 , 高
试 想 ,如 果 我 们 对 文 体 特 征 还 不 妙 。 二 篇 是 《 黛 玉 进 贾 府 》 只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第 林 , 加 以 重 视 , 么 , 能 保 证 所 有 的 讲 那 谁 学 生 都 能 区分 不 同 文 体 呢 ? “ 花 蝴 蝶 ” 式 的 人 物 出场 描 养 。应 该 继 续 关 注 学 生 的 语 言 积 穿
样 的基本 特征 呢 ?小 说是 一种 侧 延 伸 , 请 学 生 选 读 《 游 记 》 笔 大 再 西 之 法 , 者 大 致 构 想 如 下 : 处 着 重 人 物 刻 画 、叙 述 故 事 情 节 的 文 “ 悟 空 三 打 白 骨 精 ” 小 整 孙 ,体 会 情 节 眼 , 处 人 手 , 体 把 握 。 即 先 学 形 式 。 说 的 基 本 特 征 主 要 是 : 的 迂 回 曲折 。 他 的 小 说 , 让 学 从 小 说 的 文 本 特 色 、 故 事 情 节 、 小 其 则 深 入 细 致 的 人 物 刻 画 、 完 整 复 杂 生 根 据 上 述 经 验 , 自选 角 度 , 自行 篇 章 结 构 着 眼 , 导 学 生 精 读 作 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学 目标 的 只 字 未 提 似 乎 也 难 辞 三 篇 课 文 , 外 勾 连 , 学 生 去 充 要 的 , 这 种 知 识 必 须 成 为 习 惯 。 内 让 但 分 感 受 小 说 的 文 本 魅 力 。第 一 篇 语 言 文 字 的 学 习 , 发 点 在 ‘ ’ 出 知 ,
文学作品与教育价值
![文学作品与教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d3aa1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e.png)
文学作品与教育价值文学作品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镜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够对读者的情感、思维和道德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在教育领域,文学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价值,并从不同角度论述其影响力。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作品是最好的语言表达工具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还能够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例如,在读一本优秀的小说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其中的叙事风格和对话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的丰富多样性,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巧妙运用。
2. 培养审美情趣文学作品是美的集中体现,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从诗歌、散文到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优美的描写、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共鸣。
通过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3. 增强情感交流能力文学作品通常以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为核心。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的情感交流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的理解,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沟通和理解。
4. 培养思维品质文学作品中常常存在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
通过阅读并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往往以诗意和寓意的方式表达,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 塑造道德观念文学作品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命运来传递道德观念。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冲突和人物的选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启示和人物的榜样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境界
![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413ebe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3.png)
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及境界一、方法1.阅读:阅读是文学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
透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学审美体系。
2.讲解:讲解是文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教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阐释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作品内涵,并引导学生运用个人经验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考。
3.写作: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语言实现方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个人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4.评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学生可以更为深刻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途径1.课堂教学:文学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教师授课,将文学知识和思想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写作,积极参加文学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自身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3.课外活动:活动为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提高文学素养提供了广泛的舞台,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
三、境界文学教育的境界是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创造的。
文学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文学史上的名著、名家,而是通过对文学创作中的文化、社会、历史、心理、语言和艺术等多重维度的挖掘和探究,培养学生解读文学的全面视角。
1.培养情感:文学教育是向学生传递情感的过程,学习文学是一种情感投入、情感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育者应建立情感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领略到文学之美。
2.提高素质:文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别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素养。
学生应通过阅读和写作锤炼语言和表达能力,积极参与文学鉴赏和创作,提高综合素质。
3.促进思考:学习文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塑造优秀人才。
教育者应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思辨、参照历史、现实和人性,体验、审视生活,培养对人生的理性和美感的思考。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bc713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0.png)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学生能够获得美的享受,提升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批判思维。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首先,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核心。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读懂文学作品,更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文学鉴赏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投影仪、音频、视频等,来展示文学作品的形象、声音和情感,在视听上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文学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文学鉴赏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献,通过学术性的解读和分析来深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阅读俱乐部和文学比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最后,评价和反馈是文学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提供及时的针对性反馈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文学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bada150bbcd126fff7050b7b.png)
我的语文教学观作者:唐历平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以及怎样教好语文的具体方法。
认为只要拓宽语文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观念;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147-01怎样教语文?怎样教好语文?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的我眼中,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
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
什么是语文?让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端正的汉字,这是语文;让学生讲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是语文;让学生练得一篇飘逸灵动的文章,这是语文;让学生学会沉浸书海讴歌正义,这是语文。
而要真正达成这些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的太多、要学的太多,收获也很多,个中滋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把每一节语文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大环境中来教我们面对的十三、四岁的初中中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而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为年代久远,远离现代化的生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而且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和隔膜,以致排斥心理,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藩篱,把每一节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环境之中,营造一个充满时代精神与现实气息的大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
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电视剧《水浒传》;讲苏轼的词,李白的诗,有大量的唐宋诗词朗诵与演唱,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极好的赞誉,好多学生也有极高的兴趣;讲散文,老一辈的,新一代的,高雅的,通俗的,写景的,抒情的,轻松的,深刻的,比比皆是,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是一生对散文的兴趣。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a8dbbe7627284b73f24250fb.png)
—我的语文教学观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产的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还扭曲的发展了。
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一个人为什么而接受教育?这个问题太大。
但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宣扬什么,却必须明确,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是见仁见智。
从教十年,我时常在思考这个本体性的问题,谈不上什么观点,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如下。
一、关于语文本义的思考《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学”。
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对于这四项基本功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得都很充分,不需我再多言。
我只是想谈一谈语文的另一半——文学。
如果将小学一年级用来集中识字的儿歌童谣也算作文学作品,那么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就都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
那么这个载体到底要盛载些什么给我们的学生呢?当然,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符合语言规则的,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
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其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那么就是对文化的浪费,思想的漠视。
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她表现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理解、对情感的思辨和对真、善、美的感悟;她是思想的宝库、理想的源头,更是现实的写照,未来的指导。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应试教育只重视对现实功利的趋近,从而忽略了对“道”的体悟,从而导致了如今意识形态的混乱,谁之过也?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性,发展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是通过学习,了解自我,发展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之境。
语文教学应当之无愧的扛起这面旗帜——文化的旗帜,以道为本,以人为本,以文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教育之根本在于修道。
何为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是培养人遵天道、守人伦、和谐发展,以求道德的完美。
语文教学,如果不能使人明德,不能使人趋向至善之境,不能使人自新,那便只是寻章摘句的“小学”。
如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如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840a55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1.png)
如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该如何培养训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更能促进其情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以下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一番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和感悟能力:一、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1. 激发泛读兴趣: 采用多样的阅读形式,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电影赏析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2. 创造和谐阅读环境: 成立校园图书角、班级图书漂流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并营造和谐浓厚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乐于阅读。
3. 鼓励自主阅读: 勉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目标进行泛读,最终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1. 把握文本内容: 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并能对文本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理解写作技巧: 帮助学生识别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借喻、拟人、反讽等,并通过这些技巧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3. 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遭遇、思想变化,并思考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4. 领悟作品主题: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写作技巧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并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进阶深度理解和感悟能力1. 多角度解读: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度解读作品,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经历等,并尝试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分析作品,提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 感悟作者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机和目的,并分析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联系生活经验: 帮助和鼓励学生将阅读理解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思考、联想和感悟,切身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4. 注重表达和交流: 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和鼓励学生表达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与他人交流,互相启迪和碰撞思维。
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d06dabe2172ded630b1cb6b6.png)
我的教学观作为一名在校师范生,我们的实践教学机会远远无法满足在校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想要建立一种正确、合理、适合当代中学生的教学观,首先需要抓牢课本的理论知识,其次要从先辈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理论中择取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吸收和采纳,第三则需要我们不断地与同学沟通,与学长学姐们切磋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这学期的教育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树立了如下的教学观:首先,对于课本基础知识,必须教育孩子们牢牢掌握。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必考内容,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内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不可错过的得分好机会。
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反复强调这部分内容,严格要求大家,并不断巩固。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需要死板教条地进行,也不需要刻意花费太多时间,只需要在每堂课上拿出一小部分时间加以复习巩固即可。
并一定要提高同学们的警惕,不断检查学习成果,有奖有罚,以奖为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初高中的语文学习而言,日常积累尤为重要。
对于常用的古诗词、文言文、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等,可以鼓励大家建立自己的积累本加以积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交流,同学们互相看看彼此都积累了怎样的内容并进行交换学习,一个人就可以享受到一群人的学习积累成果,积累量就大了。
但积累起来不是主要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带领同学们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辅导同学们进行背诵学习,真正变成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得以运用。
这类积累的目的是扩展同学们的阅读视野,奠定文学功底,无论在阅读、写作、文言文分析中都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积累本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错题。
第三,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更加需要日常积累的运用。
比如说“草率”和“轻率”这两个词,平常非常常见,可是真正用起来,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其中严格的划分界限。
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同学们翻阅词典,将词义区分开来,加以积累并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去。
同样,对于教学大纲要求到的字词的近义词、反义词的扩充同样是这其中的积累内容。
我的语文教学观心得体会
![我的语文教学观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00807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d.png)
一、引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并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语文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我的语文教学观1. 以学生为中心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视野。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教育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80a66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5.png)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教育
体验论是一种文学观念,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理解和赏析作品。
体验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鸣,让读者通过参与式的阅读体验来获得情感、思考、启示等方面的收获。
在教育中,体验论的观点可以被应用于文学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通过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等,来感悟和理解作品。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化、体验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在体验论的指导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表达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中应该避免将体验论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因为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如历史背景、社会反映、文化表达等,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我的写作观和写作教学观
![我的写作观和写作教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f418ad65b84ae45c3b358c1c.png)
的感受。 把这些 内容写出来 , 当然是 文章 , 如果 是向学界 陈述 , 以专 业 可
化一些 , 奥一点 ; 对普通群 众宜 深 而 写成“ 科普” 的东西。 性
二、 写作 是 生 活 的 写作
这种生命的写作观对 写作实践 真情实感的表达 了。 生活的写作 有两个含义 :一是
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习的需要 , 为了交流思想 、 络感 作 内容 、 , 是 联 情感相关 的境界 中去 ; 没有
是一 身傲骨 的展示 , 李煜的“ 问君能 情 的需要 , 总之是 为了生活 的需要 , 真实的读者对象 , 似乎 只有一个公共
有几 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才 去写作 , , 从这个 意义讲 , 写作 的对象——阅卷老师 , 以尽量揣摩 所 是他生命最大失落 的悲叹 ,就连巴 是 一 种 工 具 。 他的兴趣 , 想方设法搞些华词丽句去
不只是躯体的存在 、 寿命的延续 , 总 不是 ,人 在生命 的过程 中除 了 自身 会产生一个真实的社会效果。 真实的 是有生命力的放射 , 那就是创造 、 活 经验外 ,还 在与外界 的接触中不断 写作情景 ,是指激 发 自己写作 的缘 动与交流。 这种交流表现为 , 自己有 地增长 见闻 、 进知识 、 增 陶冶情操 、 由, 写作时所 面临 的客 观环境 、 自身 种思想 , 需要告诉别人 , 希望得 到 丰 富 生 活 积 累 、 累 人 生 智 慧 , 些 境况。真实的读者对象 , 积 这 广于社会 大 别人 的认 同;当自己产 生了某种情 积 累和长进 ,渐渐地就融入他 的血 众 , 于某个人 , 窄 面对 的读者不 同, 制 感, 需要诉说 给别人 , 希望能得到别 肉, 融入他 的性格 , 内化 而为素质 , 约着同一 内容也就有不 同的写法 。 对
浅析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ada8f7192e45361166f565.png)
浅析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作用文学作品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对学生教育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素养的培育等方面。
这些特殊作用如果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我们在教育上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标签:文学作品;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素养文学作品在思想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特殊作用1.文学作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唤起道德情感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选取素材,又以生活为最终归宿,这说明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文学通过塑造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增强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情操,从而达到教育的功效。
可以说,学生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不仅是欣赏与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受感染受教育的过程。
面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索,唤起心中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
2.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学作品,往往使人在阅读时产生某种共鸣,得到某种启示,对读者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帮助他们纠正缺点,完善个性,提高修养,更好地生活和斗争。
保加利亚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季米特洛夫曾经说过:“我还记得,在我少年时代,是文学中的什么东西给了我特别强烈的印象?是什么榜样影响了我的性格?我必须直接说: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怎么办?》。
我在参加保加利亚工人运动的日子里培养起来的那种坚持力和我在莱比锡法庭上所采取的那种一贯的坚持力、信心和坚定精神——这一切都无疑地同我在少年时期读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作品有关系。
”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學作品,引导季米特洛夫走上革命道路,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养成了坚毅的性格,成为无产阶级勇猛顽强的斗士。
二、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殊作用1.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软化学生心理矛盾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心理产生压抑,发生障碍时,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疏导,而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暂时忘记心中的不愉快,减缓压抑。
我的语文教学观在读书中蜕变 (1)
![我的语文教学观在读书中蜕变 (1)](https://img.taocdn.com/s3/m/53f7e60eb52acfc789ebc93a.png)
我的语文教学观在读书中蜕变邳州市英华实验小学陆学玲“语文”是什么?有人将其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
唯“文”字之含意较“文学”广,故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中有文学作品,亦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语言?文字?文学?一、初始教学时“空中楼阁”开始工作时,凭着些许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一己之见,把字词教学和理解文章内容几乎作为语文教学的全部。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多,繁琐的分析多,篇章结构的理论渗透多。
这样的教学把本来富有儿童情趣的、形象感性的语文教学转向标准化、公式化、概念化,失去了语文教学本应有的价值,也失去了语文的本色。
在语文课上,学生被动地抄词、解词、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加上无的放矢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在知识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学生虽不是“箩筐”,却也形同“箩筐”。
这样,孩子得到的是什么?些许的语文知识罢了。
至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那时,我眼中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我所给予学生的,就是课本上的知识。
二、效仿学习中“雾里看花”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有了更多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我“照葫芦画瓢”般地“效仿”,成效如何不说,可课堂却由“沉闷”而逐渐转向“活泼”。
与此同时,我读到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特别是其中的“教学篇”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看到了别样的风景: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学得主动。
我学习着,实践着,我的语文教学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我这才领悟到:语文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自主活动。
在仰慕大家的同时,自己也开始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教师论坛》)《小学教学设计》等等,也读于永正、王崧舟、薛法根、窦桂梅等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专著,还经常浏览“凤凰语文”“教育在线”等网站。
文学作品欣赏教案
![文学作品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be6e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c.png)
文学作品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定义和分类。
2. 文学作品的要素和特征。
3.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4. 通过具体文学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品味其中的文学之美。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
步骤二:讲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分类1.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文学作品的定义。
2. 教师介绍主要的文学作品分类,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文学作品分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步骤三:探讨文学作品的要素和特征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2. 教师解释文学作品常见的特征,如情感表达、想象力、艺术性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文学作品的要素和特征。
步骤四:介绍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1. 教师讲解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如阅读、品味、解读等。
2. 教师介绍文学作品的欣赏技巧,如注重细节、深入思考、对比分析等。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步骤五:具体文学作品的欣赏1. 教师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
3.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步骤六:总结和作业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
2.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文学作品欣赏的作业。
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音频或视频设备,以便播放相关作品的影音素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我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认识及几点看法
![我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认识及几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d64215a32d7375a517801e.png)
我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认识及几点看法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的,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种文学作品,是审美和教育的结合。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儿童文学作品源于儿童生活,儿童文学具有明显的特点:清晰、明确、温和、美丽。
语言浅显易懂,富有情趣,育人于简短的故事描述中,而且在儿童教育、成长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对于儿童文学体裁作品的教学策略,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我粗浅地谈目前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困境及几点个人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思考,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困境主要如下:一、大家对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不够重视,认识还不到位。
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可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家长、教师、社会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在社会精神文化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部分的人还存在着把儿童文学作品当作是“小儿科|”“没有用处”的观点。
他们所说的“有用处”就是在学习考试中取得高分。
从实际教学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大多能对这类作品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他欣赏到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往往把重点聚焦在文本内容上,而轻视了语言文字的欣赏与训练,加上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量极少,综合起来导致农村孩子语言欣赏与文字表达能力的欠缺。
二、在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中方法比较简单,同时受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影响,故使孩子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不浓。
我们在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过分地重视字词句段的学习,把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割裂开,完全丢失了该作品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改变带来的冲击,影视网络传媒的发达分化了对儿童文学文本的阅读,宣传的力度不够强劲;内部原因在于主观的偏见阻碍儿童文学的发展。
儿童文学遭遇电子媒体的挤压,传统读物的空间被挤压。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儿童同样热衷于图像阅读,而放弃了文学文字阅读。
语文教学观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观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ebd09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d.png)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语文教学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语文教学应以素养为导向语文教学应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审美素养、表达素养等。
1. 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2. 培养审美素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分析艺术手法等途径,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3. 培养表达素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语文教学应以能力为重语文教学应以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1. 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文学作品教学观
发表时间:2014-10-17T16:11:02.0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8期(上)作者:黄雅丽[导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
黄雅丽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宣汉636150)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配合。
本文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而在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而学生对于作品理解上难免会有困难。
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
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汉语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还有多种词义和用法。
在这方面,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对词句分析透彻,找出一些规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掌握精确,才能运用的熟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就会使得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
多次对文章进行朗读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从而也能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会。
这样,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语言感受力,还会因为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慢慢的提高鉴赏能力。
然而,读文章也不能马马虎虎的去阅读,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语音准确、语句清晰,还要做到声情并茂。
只有在朗读时读出文章的情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因为,在朗读出文章中的情感时必定是对文中的词句进行了揣摩。
而在揣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层。
朗读与理解文章是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最基本得一步,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对文学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不断的拓宽。
二、学习文学作品知识
文学作品的鉴赏除了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外,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因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包括对主题、材料、语言、等进行鉴赏。
在这方面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深入生活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另外,还可以计划一些系统的学习计划和训练,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才能将那些知识记住并进行运用。
学生除了要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文学知识外,还要自己在课后积累其他的知识。
只有多积累知识和材料,才能提高感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一些其他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可以再课后去扩展阅读量,阅读量增大也能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加强。
三、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对文学作品的作者的了解应该算是积累文学知识的一部分,因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必须要掌握一些着名作者的基本情况,那样在要对这些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鉴赏时才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文章。
但是,在对一篇文章进行鉴赏之前,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对作者当时的思想和心境进行了解,那样才能更容易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意见态度。
因此,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与情调;而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其文学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情。
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必备的功课。
四、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1、着眼整体,鉴赏局部。
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都是先确定其中心,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完整地作品。
作品的某一个局部既有它独特的感情,又和其他局部相联系,共同表达主题。
因此,在鉴赏局部时不能将其分开来理解,而应该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对局部进行理解,再融入到整体的文章中。
这样能更全面地体会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根据文章的体裁进行鉴赏。
文章有很多不同的体裁,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在鉴赏时也要抓住不同的重点进行鉴赏。
虽然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表达主题的方式不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手法却大多相同。
所以,在鉴赏文章时,只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抓住表达主题的方式,然后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与鉴赏。
下面以小说为例,根据其体裁特征进行鉴赏。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之前,要先对小说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对小说所描述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去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环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环境的关系。
在了解了文章中的环境描述后,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中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更加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对文学作品的环境了解和分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特点。
在小说的鉴赏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
在分析了任务的性格以后,要对文中每一篇文章中的人物的关系进行分析。
小说中人物的关系也能体现故事的曲折与生动,还能更好的塑造人物的形象,体现小说中尖锐的矛盾斗争。
总之,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应该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抓住文章的要点与中心思想,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只有对各种体裁都了解了才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当一切都需要积累的知识都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就需要将文章的体裁与作者的相关信息、文章的背景等其他方面相结合对文章进行鉴赏。
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这一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在语文的学习时也能更加轻松,还能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与领悟能力。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