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置管及动脉压测定
桡动脉穿刺
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 • • • • 1、动脉留置不当或堵塞 2、压力传递和转换系统 3、传感器和仪器故障 4、动脉传感器的校零 5、导管内气泡 0.1ml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 压增加,0.5ml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 6、传感器的位置 坐位:可置于耳后,以 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 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 幕中央位置。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 45°~60°角插入留置针。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 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针尖向动脉推 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每 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动脉血管上 方。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 液回流,确定针尖位置正确。调整留置针至水平, 以再次确定针尖位于血管内。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 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 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禁忌症
• • • • • • 1、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 2、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 3、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 4、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 5、合并血管疾患如脉管炎等的患者。 6、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操作(准备工作)
• 1、成人18G~20G(小儿22G,婴儿24G)。
注意事项
• 1、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 2、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健,末稍循环不良时, 应该更换穿刺部位。 • 3、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 伤,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或用肝素盐水加压至 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 4、测量取血时尽量不让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 有少许空气进入,在拨针后要立即排尽。 •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 并发症,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 即拨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 肢体。
动脉穿刺测压
3.该项操作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在实施过程中/后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和风险,但不仅限于:
1.心脑血管意外(心跳呼吸骤停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局部出血。
3.损伤局部动静脉,形成栓塞、血肿等。
4.感染。
5.动静脉闭塞,造成肢端坏死等。
6.穿刺失败,更换位置或者择期进行操作。
5.其它目前无法预计的风险和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XXXX医 院
知情同意书
姓名:住院号:
患者姓名:
性别:男
年龄:46岁
病历号:
目前病情:XXXX。
拟进行的操作:动脉穿刺置管测压
存在的风险:患者病情重,血压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动脉压力变化,故需要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该项治疗操作有一定的风险,在此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
1.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进行的操作方式,可能的风险、并发症,我对本项操作充分的了解,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可能的风险。 进行本项操作。
患方签字:
谈话医生: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
并发症
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出血血肿形成: 拔除穿刺针局部加压止血3-5min 感染: 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发现局部有炎症及时拔除。
影响动脉压测定正确性的因素
动脉留置针的位置不当或堵塞 压力传递和换能装置 传感器和仪器故障 动脉传感器的校零 导管内气泡 传感器的位置
动脉压波形的变化及意义
1、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小动脉的情况 2、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平均动脉压也逐渐降低 3.通过动脉波形可以粗略估计循环状态: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形成动脉波形的上升支。心排血速度 快,输出量大则上升支的斜率和幅度大。心室舒张,动脉血压继续下降形成下降支。在舒张期开始, 由于主动脉瓣的关闭在下降支中形成的一个切迹。外周阻力大时,下降支下降速度较慢,切迹位置 较高,反之亦然。
禁忌症
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 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 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 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 合并血管疾病患者如脉管炎等的患者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穿刺操作
用物准备: 1、动、静脉留置针 2、皮肤消毒剂、无菌洞巾 3、测压装置及测量工具 4、1U~2U/ml肝素盐水 5.利多卡因等
穿刺方法-直接穿刺法
确定进针点, 局麻或全麻诱导后进行桡动脉穿刺 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针体与皮肤夹角一般为30°~45°角 缓慢进针, 发现针芯有回血时 压低穿刺针并再向前推进2mm~3mm 枕芯仍有回血, 略退针芯, 仍见持续回血, 向前推送外套管 撤出针芯, 此时套管尾部应向外搏动性喷血, 穿刺置管成功。
穿刺操作
穿刺者位于穿刺侧 患者仰卧位,手臂平伸外展20°~30°角,手掌朝上,手指指向穿刺者 将纱布卷放置患者腕部下方,使腕关节抬高5cm~8cm,保持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状态 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 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 穿刺点: 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腕横纹处。
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知情同意书
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诊断:上述情况需如下:1.手术2.操作3.特殊治疗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风险:动脉穿刺置管术属于有创性操作,可能发生以下的风险:1.局麻药物过敏,药物毒性反应、休克。
2.局部感染:局部穿刺点皮肤发生发红、肿胀、发热、疼痛。
3.全身感染:如发热、寒战等,严重者出现脓毒血症。
4.穿刺置管失败或误入静脉。
5.导丝折断,滞留血管中,导管打折、折断。
6.损伤周围临近组织致出血、血肿等。
7.穿刺期间可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8.血栓形成,肢体坏死。
9.术中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死亡。
10.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的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相关替代治疗方案:无创血压监测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无创血压监测较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创伤小,但有如下弊端:1.不能连续动态监测血压。
2.在血压低时无创血压监测获得的数值准确性差,血压波动大时不能及时发现,影响治疗。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7.医生已解释替代治疗方案利弊及其风险。
8.医生已解释患者预后及不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所面临的风险。
9.我了解医生无法保证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10.医生已向我充分解释患者病情及动脉穿刺置管及有创血压监测的具体方案。
我已了解相关风险及后果,包括本患者最易出现的风险。
11.我了解术中可能留取影像资料,资料可能被用于教学(影像资料将被处理,无法从中识别患者)。
动脉穿刺置管与血压测定
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步骤1~3不变 2.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呈20°~30°进针 3.穿刺针刺透过动脉 4.拔除穿刺针芯 5.慢慢回退穿刺针套管,至有回血处,向前送入穿刺针
套管,如果不能进入血管,那么重复步骤5,直至成功 为止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穿刺部位
桡动脉 需做Allen’s实验
直接测压和间接测压比较,一般直接压力高 5 ~ 20mmhg。
第四页,共十九页。
第五页,共十九页。
反射波
第六页,共十九页。
第七页,共十九页。
适应症
1.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病人 2.体外循环、大血管手术病人 3.控制性降压病人 4.休克病人 5.手术时间长、范围大、预期失血多的病人 6.严重肥胖、烧伤或其他血压难以检测的病人 7.术中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气、血生化、凝血功能标本
2、股动脉 腹膜后出血 3、腋动脉 永久缺血,假性动脉瘤,脓毒血症,手部感
觉异常。 4、其他 缺血导致截肢,颞浅动脉穿刺有脑栓塞风险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并发症防治
1.动脉穿刺置管,先确定有无禁忌症 2.穿刺后如有动脉缺血尽早拔除 3.如果必要考虑停止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4.如果仍缺血,应使用超声检查、血管造影确定问题
直接穿刺法
1.消毒 2.使用粗头皮针破皮,要防止伤及动脉 3.穿刺针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下针 4.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呈20°~30°进针,见回血后放平穿
刺针至10°~20°,此时仍应有回血涌出。如果放平穿 刺针后没有回血,那么将穿刺针尾抬高至有回血为止 5.继续进针2~3mm,在破皮后局部病人会有突破感,提 示动脉针套管进入血管腔。〔如果见血后没有继续进针 2~3mm而是直接置管,那么穿刺针套管会将动脉壁顶开, 置管失败。典型的表现为套管尖端正常的圆形变成不规 那么形,出现毛刺。)
动脉穿刺置管及动脉压测定
动脉穿刺置管及动脉压测定血压是临床最先和最经常使用的监测指标。
当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袖带听诊血压属间接测压方式,对重危和休克患者和在低温和体外循环情形下,那么不能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血压转变。
直接测压法即有创血压(IBP)能够追溯到18世纪,那时有一名叫Stephen Hales 的,用导管插入马的股动脉,测定血柱的平均高度为2.8m(9英尺)。
20世纪80年代,由于急救医学、心血管外科及ICU进展的需要,IBP成为重危患者和重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要紧手腕。
这些领域,都离不开麻醉医师的参与,都需要麻醉医师通过准确、及时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参与乃至指导医治,保障患者或手术患者平安,对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转变所引发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IBP系通过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将周围动脉内的压力通过换能器(压力传感器)与监测仪连接,直接显示出压力波形和参数。
最简易的方式是通过管道与弹簧血压表连接来反映血压数据。
IBP一样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和左房压(LAP)。
其测量原理是:第一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外端直接与换能器相连接。
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换能器上,从而可取得血管内实时压力转变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计算方式,取得被测部位血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
IBP目前已成为重危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要紧手腕,它能够及时和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转变,且可显示波形。
一样来讲,IBP测压值比无创测压值高出5~20mmHg。
(一)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周围浅表动脉只要内径足够,可摸到搏动,结合手术部位和患者体位和局部动脉通畅情形等综合考虑,都可采纳。
总的选择原那么是:局部动脉侧枝循环丰硕,即便发生局部动脉阻塞亦可不能造成远端组织缺血性损伤。
临床上以桡动脉为首选,腋、肱、尺、股和足背动脉等都可采纳。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参考幻灯片
• 会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拔除穿刺针,局部加压止血3• 感5mi染n。 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
炎症时,应及时拔除。
13
动脉压波形及影响因素
动脉压波形
• 患者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小动脉, 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平均动脉压也逐渐降低。
4
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忌 1. 症改良Allen试验阴性;
2. 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 3. 凝血功能障碍,机体高凝状态; 4. 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 5. 有血管疾病; 6.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
改良Allen试验
Allen试验
利用监护仪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 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 脉,波形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 尺动脉,屏幕上出现波形和数字,即 为正常。表明尺动脉供血良好。
冲洗动脉,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
入,拔针后立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
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手 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12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 其他穿刺部位:尺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 解剖学位置:桡侧腕屈肌腱和桡 骨下端之间纵沟中,第二掌纹处 可扪及动脉搏动。
• 随着与心脏距离的增加,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平均动脉压 逐渐降低。
前臂前部肌肉、血管和神经解剖
3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 1. 症复杂、重大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动脉穿刺置管术
置穿刺针与患者腕部皮肤呈30-45度角,对准左 手中指触及动脉的部位穿刺进针,如见到鲜红 动脉血迅速喷出时,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头,右 手从穿刺针尾端撤除金属针芯,将针头套管留 置桡动脉内。 5.经动脉采血化验的抽血完毕,迅速拔针,无菌 纱布压迫针眼至少10min。
(三)、动脉穿刺及置管术用物
• 动脉穿刺插管包、注射盘、注射器、肝素 注射液、三通开关及导管、无菌手套、1% 普鲁卡因、动脉压监测仪。
(四)、操作方法
1.确定穿刺部位常用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穿 刺以右手桡动脉为首选。
2.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 3.触到动脉搏动明显部位作为穿刺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严格掌握适应症。 3、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试穿,以免形成
血肿或损伤血管。 4、准确判断穿刺点。 5、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4天。 6、为保证管道通畅,可持续用肝素液冲洗。
(一)、适应症
1、严重创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的患者。
2、心脏大血管手术及其它大手术患者的术中和 术后监护。
3、需经动脉采血化验如血气分析。 4、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5、用于某些特殊检查,如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左
心室造影等。
(二)、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局部有感染。 3、侧枝循环差者。 4、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溶栓治疗期间。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要点
护理常规
1. 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 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者血栓堵塞的现象。 处理方法: 可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打折进行调整,若有 堵塞先抽回血再进行冲洗,防止血凝块冲入动 脉内。
护理要点
护理常规
2. 防止动脉内血栓形成,除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测压管道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保证加压气袋的压力在300mmHg。 • 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防凝血。 • 管道内如果有血栓堵塞应及时抽出,勿将血块推入,防止发生动脉栓塞。 • 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也与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在患者循环稳定后,应及早拔出,拔
优缺点比较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无创血压( NIBP )存在以下限制: -不能动态监测 -不能提供压力波形 -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
优缺点比较
A 持续、准确的评价动
脉收缩压、舒张压和
平均动脉压
临床 意义
动脉压力波形的分析
B
,它可判断病人血容
量、心功能与 血管张
力的综合情况
C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技术
目录
概述
应用指征 优缺点比较
波形分析
护理要点
01
概述
概述
血 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概述
无创 血压
血压测 量方式
有创 血压
概述
定 义: 通过穿刺在血管内放置导管,通过导管来检 测出实时的压力变化, 这种直接测量血压的 方法叫做有创血压(IBP)监测
(衰减过度)
放大波形的因素
• 管路过长 • 三通过多
(衰减不足)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压力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压力监测设备选择
01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临 床验证的品牌。
02
确保设备具有高精度、 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 的监测范围和分辨率。
04
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和易 用性,以便于在紧急情 况下快速部署。
压力传感器校准与调零
在进行压力监测前,必须对压 力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穿 刺桡动脉并置入导管,以进行血 液动力学监测或治疗的技术。
目的
该技术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动脉血 压、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连续有 创血压监测等,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各类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需实时监测动脉血压的病人等。此外,对于 难以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如休克、严重低血压等,也可考虑采用该技术 。
禁忌症
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脉管炎、雷诺现象等。对于存在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应谨慎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采用该技术 。
操作前准备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 风险,取得患者配合。对于紧张、焦 虑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的操作环 境。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具有抢救设 备的监护室内进行。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 重要性
学员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1
学员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员在压力监测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
3
学员对并发症处理与患者教育方面的认识与提高
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和趋势
01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与 优化
动脉穿刺操作标准
动脉穿刺操作标准
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通常用于获取动脉血样或进行动脉压监测,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动脉导管插管等治疗操作。
进行动脉穿刺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准确性。
以下是动脉穿刺的一般操作标准: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佩戴洁净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包括消毒剂、穿刺针、生理盐水、止血带等。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 定位和消毒:
-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
- 用消毒剂彻底清洁穿刺部位,保持无菌状态。
3. 穿刺操作:
- 将消毒过的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逐渐向前推进至动脉腔内。
- 观察是否有鲜红色的搏动血液返回,确认已成功穿刺到动脉。
4. 固定和处理:
- 确认成功穿刺后,固定穿刺处的针头,连接采血器或监测装置,进行采血或动脉压监测。
- 操作完成后,妥善处理穿刺部位,如覆盖干净敷料进行包扎固定。
5. 监测和护理:
- 进行动脉压监测时,需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记录监测数据。
- 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检查是否出现感染迹象或血肿等并发症。
在进行动脉穿刺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并在操作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和记录工作。
如果您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及压力监测专家共识
入,拔针后立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
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手 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并发症与处理
• 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 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形方向,食指所指部 位即穿刺的“靶点”,穿刺点在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掌横纹 处,感觉动脉搏动。三指所指路线即进针方向。
三点定位法
穿刺操作
具体操作
直接穿刺法
选好进针点,局麻或全麻 诱导后穿刺。针尖指向与 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 肤 夹 角 一 般 为 30°-45° , 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 回 血 时 , 再 向 前 推 进 12mm 固 定 针 芯 , 这 时 套 管尾部仍有向外搏动性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如严重创伤、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要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5. 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的监测; 6. 需反复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 7. 在采血困难时,用此方法获得大量血标本; 8. 通过动脉压力波形提供诊断信息; 9. 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的反应。
• 其他穿刺部位:尺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 解剖学位置:桡侧腕屈肌腱和桡 骨下端之间纵沟中,第二掌纹处 可扪及动脉搏动。
• 随着与心脏距离的增加,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平均动脉压 逐渐降低。
前臂前部肌肉、血管和神经解剖
桡动脉穿刺置管直接测压操作规范
桡动脉穿刺置管直接测压操作规范
1.适应症
⑴严重低血压、休克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其他需要反复测量血压的病人。
⑵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⑶需反复行动脉血气分析的病人。
2.禁忌症
⑴局部感染。
⑵尺动脉平行循环和掌浅弓不良者。
3.操作方法
⑴病人体位: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板上,腕部垫高,使手腕背伸,拇指维持外展,胶布固定其余四指。
⑵穿刺点: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⑶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
⑷左手食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点,右手持套管针(成人用20G,长约
4.5cm),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缓慢进针,见有鲜红血液涌入套管针内,表示内针已经进入动脉内,将套管针稍放平,再向前推进约2mm,使外套管也进入动脉内。
此时,右手固定内针,左手捻转外套管入动脉内。
拔出内针,有搏动性血液自套管喷出,证实套管位置良好。
⑸连接测压装置,妥善固定导管。
动脉穿刺及监测
二、穿刺方法
桡动脉 肱动脉 足背动脉 股动脉
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差
仰卧位时,从主动脉到远心端的周围动脉,收缩压不断增高,而舒张压逐 渐降低;
原因:越是远端的动脉,压力脉冲到达越迟,上升支越陡,收缩压越高;舒 张压越低,但重搏切迹变得滞后和平滑。
比如足背动脉较桡动脉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约10mmHg。
心肺复苏以后
适应症与禁忌症
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禁忌症 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脉管炎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ALLEN试验阳性者
神志不清,或者重症不合作的患 者怎么办
ALLEN试验改良法
--------- 血氧饱和度检查
0-6S表示侧支循环良好,7-14s属于可疑,大于15S表示尺动脉侧肢循环不良, 一般认为大于7S为阳性
有创动脉穿刺及监测 的基本常识
动脉置管的优点
持续实时血压监测
重复采血
01
02
03
间接测压失败
准备进行药理或机械 的心血管处理
04 05
从动脉波形获得用 于诊断的辅助信息
主要 内 容
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02
穿刺方法
03
04
动脉波形解读
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重危病人和复杂大手术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 低温和控制性降压 严重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各种重症休克
桡动脉波形
足背动脉波形
还能了解哪些信息?
动脉波形的解读
收缩期:主要反映左心室收缩产 生的脉压
升支肩部:波形峰值即为收缩压
重脉波(重博切迹):由于主动脉 瓣的关闭和主动脉回弹使倒流的血 液继续前进,并在切迹之后又出现 上升的小波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
的患者。
9. 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三、操作
1. 直接穿刺法
2. 穿透法
3.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四、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
液需要。 7. 术后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8. 需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 9. 需暂时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0. 其他 如预计术中出现空气栓塞发生率较高或需要抽吸气栓等。
压监测都没有区别。
(3)坐位:可置于耳后,以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5.导管内气泡 监测系统中加入0.1ml的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 0.5ml的 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6. 传感器的位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压力传感器应平齐第四肋间 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有 研 究表明,当压力传感器低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当心脏跳动频率一定时,血压的升高与高度差成正比;当压力传 感器高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 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 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 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二、监测前评估
(一)适应证 1. 术前存在严重创伤、脱水、休克、失血量较大、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 2. 行较大手术、手术复杂或时间长、预计术中有体液或血液丢失。 3. 手术本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 4. 术中需施行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 5. 在难以评估尿量的情况下(如肾衰竭患者),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容量评估。 6.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困难或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而外周静脉通路不能满足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是临床最早和最常用的监测指标。
当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袖带听诊血压属间接测压方法,对重危和休克患者以及在低温和体外循环情况下,则不能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血压变化。
直接测压法即有创血压(IBP)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有一位叫Stephen?Hales 的,用导管插入马的股动脉,测定血柱的平均高度为(9英尺)。
20世纪80年代,由于急救医学、心血管外科及ICU发展的需要,IBP成为重危患者和重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
这些领域,都离不开麻醉医师的参与,都需要麻醉医师通过准确、及时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参与甚至指导治疗,保障患者或者手术患者安全,对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IBP系通过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将周围动脉内的压力通过换能器(压力传感器)与监测仪连接,直接显示出压力波形和参数。
最简易的方法是通过管道与弹簧血压表连接来反映血压数据。
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和左房压(LAP)。
其测量原理是:首先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外端直接与换能器相连接。
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换能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计算方法,获得被测部位血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
IBP目前已成为重危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和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且可显示波形。
一般来说,IBP测压值比无创测压值高出5~20mmHg。
(一)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周围浅表动脉只要内径足够,可摸到搏动,结合手术部位和患者体位以及局部动脉通畅情况等综合考虑,均可采用。
总的选择原则是:局部动脉侧枝循环丰富,即使发生局部动脉阻塞亦不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性损伤。
临床上以桡动脉为首选,腋、肱、尺、股和足背动脉等均可采用。
1.桡动脉(radial?artery)??常采用左侧(如左手功能占优势,则采用右手)。
在腕部桡侧腕屈肌腱外侧可清楚摸到桡动脉搏动。
由于其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穿刺置管较易成功。
它与尺动脉在掌部组成掌深、浅动脉弓(侧枝循环丰富),即使因穿刺置管导致桡动脉阻塞或栓塞也不致影响手部血供。
桡动脉穿刺前必须测试尺动脉血流是否通畅,可用改良式Allen’s试验法测试(经典的Allen’s法需压迫尺动脉,改良法不需压迫尺动脉,可以避免在尺动脉减压后引起短暂的反射性扩张所造成的假阴性)。
具体方法:1)测试者以手指压迫患者桡动脉以阻断桡动脉血流,让患者将手举过头顶并连做握拳动作数次,然后紧紧握拳。
2)测试者继续压迫桡动脉让患者将手下垂,并自然伸开手。
3)观察手掌部颜色由白转红的时间。
若尺动脉畅通和掌弓循环良好,转红的时间多在3秒左右;在6秒以内转红Allen’s试验阴性;若在7~15秒转红,说明尺动脉血供延迟,称为Allen’s试验可疑;如果15秒以上仍不转红说明尺动脉血供有障碍,即Allen’s试验阳性,桡动脉不宜采用。
4)测试桡动脉血供情况时,压迫尺动脉而后重复上述动作。
5)对全麻患者或不合作小儿可用被动的方法将其手抬高,测试者以手掌压迫患者手掌使其手掌变白,而后压迫桡(或尺)动脉,将患者手放下观察其手掌由白转红的时间。
6)也可以借助于仪器测定桡、尺动脉的血流情况。
2.尺动脉(ulnar?artery)??位于腕部尺侧(尺侧腕屈肌腱内侧)可清楚触及。
当桡动脉穿刺失败可改用尺动脉,往往可以成功。
但在桡动脉被反复穿刺而损伤后局部已形成血肿时,不可再穿同侧尺动脉。
3.肱动脉(brachial?artery)??位于肘窝部较易触及,它在肱二头肌肌腱与正中神经之间,可在此处穿刺置管。
由于肱动脉较粗,对局部血流影响不大,而且对内膜的损伤轻微不易形成血栓。
如果用持续冲洗装置可大大减少远端栓塞并发症。
4.腋动脉(axillary?artery)??在腋窝顶部可以触及,局部侧枝循环较丰富,即使发生栓塞,也不会影响远端肢体的血供。
但由于位置不便管理,而套管针处于弯曲甚至呈锐角折曲而影响压力波形,故很少采用。
5.股动脉(femoral?artery)??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外侧是股神经,内侧是股静脉,股动脉较粗大,搏动明显较易穿中,它是第二位选择穿刺置管的周围动脉。
但它距离会阴部近,污染机会较多,故不宜长时间保留。
在股动脉穿刺时应在腹股沟韧带以下2cm,不可过高以免进针过深误伤髂外动脉而引起腹膜后大出血,尤其是肝素化以后出血更加严重。
6.足背动脉(dorsal?pedal?artery)??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姆长肌腱外侧下行至足背皮下,表浅易摸到。
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在足部形成动脉弓建立侧枝循环。
足背动脉穿刺之前应了解胫后动脉血运情况,即以一手指压迫足背动脉(阻断足背动脉血流),另一手指压迫其拇趾甲数秒钟,待拇趾甲变为苍白而后放松趾甲,观察拇趾甲由白转红的情况。
如迅速转红,说明侧枝循环良好。
足背动脉与桡动脉一样除丰富的侧枝循环外,位置表浅且较固定,穿刺易于成功,而且血栓发生率低于桡动脉。
(二)穿刺置管技术1、套管针直接穿刺法??患者穿刺侧手位见图1?A。
左手食指和中指在桡骨茎突平面桡侧腕屈肌腱外侧摸准动脉搏动位置和走向,局部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皮内皮下浸润(不要影响触摸动脉搏动为宜)。
右手持20G(小儿用22G)聚四氟乙烯套管针在搏动点最明显部位经皮肤送入皮下(图1?B),这时左手食指和中指既摸到搏动又可摸到套管针的位置,针头对准搏动迎向血流的方向推进(图1?C),针轴与皮肤角度视患者胖瘦和动脉深浅而定,一般是越瘦越表浅其角度越小(约10°左右)。
在进针过程中见到有鲜红动脉血涌出时,压低针轴,再向前推进~25px(图1?D),再撤出针蕊。
轻轻转动套管针向前推进(图1?E),若无阻力并仍有红血涌出说明套管针仍在动脉腔内。
当套管送入后,压迫套管针尖端(图1?F),接测压管道。
也有人喜欢用穿透法,见血后再缓慢退针之血管腔内。
此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2、钢丝导入法??系专为动脉穿刺特制的用具,其中包括一根20G(小儿用22G)聚四氟乙烯套管穿刺针,一根长约5~150px的贯通穿刺针的钢丝。
穿刺方法同上,先用套管穿刺针穿刺动脉,当穿入动脉后可见红血由针腔内涌出,这时将钢丝由针腔内送入动脉,然后退出金属穿刺针,并将钢丝留置在动脉内,然后将套管沿钢丝送入动脉内,再将钢丝撤出,可见由套管针腔内喷射出动脉血(为不使血流涌出过多,可压迫套管尖端),与测压管道连接。
上述步骤完成后,将穿刺针固定包扎。
图1????桡动脉穿刺示意图?图解:A手腕摆放的位置,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确定动脉搏动。
B?超出套管的针连同套管通过皮肤刺向动脉。
C针头对准搏动迎向血流的方向推进,针轴与皮肤角度视患者胖瘦和动脉深浅而定,针尖突破动脉,鲜红动脉血涌至针柄,证实穿刺针进入动脉内。
D压低针轴的角度,再向前推进~25px。
E?如果血流通畅,则后撤出针蕊,边轻轻转动边继续推进套管。
F当套管送入后,压迫套管针尖端,接测压管道。
(三)测压装置1、电测压装置??血压可通过换能器使其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可在监测仪的屏幕上显示出来,可同时测出SBP、DBP和MAP,见图2。
(1)换能器:典型的换能器是由隔膜和感应两部分组成。
当隔膜随压力波动后带动感应成份,发生相应的电信号传至监测仪经过放大由屏幕显示出来。
一般供临床使用的换能器压力监测范围为-50~300mmHg,有些换能器可耐受1000mmHg的压力而不受损坏。
(2)连接管道:要求硬质塑料管,口径~,,一般1500px长,最长不超过3000px,如管道过长由于共振作用使测得的SBP偏高,DBP偏低。
整个管道内不能有气,否则测得的SBP偏低,DBP偏高,压力波形变小甚至完全消失。
(3)连续冲洗:为防止导管堵塞,要不断注入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以确保测压管道通畅和防止发生血凝块。
连续冲洗器前端连一三通与测压管相接,其后端与换能器相接,连续冲洗器的侧管与高压(加压袋,300mmHg)的肝素盐水连接。
高压肝素盐水以2~4ml/h速度向测压管道内持续输注,这样缓慢输注与所测得的动脉血流量之比不到1‰,因此对所测压力值影响甚微。
2、弹簧表测压法??此法设备简单易行,但测出之数据只是动脉平均压(MAP),不能测出收缩压和舒张压。
并且此法所测之压力随着血压的升降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因为测压管往往是垂吊在手术床头支架上,而只有测压管内的液平面与心脏在一个水平面时测出的压力才是真正的MAP。
当血压下降时其液面亦随之下降。
这时所测得的MAP要比患者实际MAP为高,因此只在运送患者途中使用。
(四)具体装置如下:(1)用两个串连三通,三通尾端接一5ml注射器作为冲洗管道用,侧孔与肝素盐水相连(成人用生理盐水250ml+肝素250U),前面三通侧孔用50~2000px长细塑料管与弹簧表连接,管内1/3充入肝素盐水,并将弹簧表指针从零升到120mmHg,三通的前端连测压管,其内充满肝素盐水并排净空气,与动脉的套管针座相连。
(2)以上装置连好后,使动脉管与弹簧表相通,即可直接测出患者的MAP。
(3)为防止测压管道与套管针内血凝块形成,肝素盐水每5~10分钟冲洗一次,以保持测压管道的通畅。
3、压力调零??无论是用弹簧表或是用换能器,在测压前都必须首先对换能器进行校零,调试零点,否则测得的血压值不准确。
(1)换能器装置:测压前必须先使换能器接通大气,调整仪器的零点,将换能器置于心脏水平的支架上固定,并要随时保持换能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同时要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位置移动或脱出,影响IBP的测量。
(2)弹簧表装置:测得的血压值与弹簧表悬吊位置的高低无关,而与测压管内液平面是否在心脏水平有关。
测压管最好水平放置不要与地面呈垂直位,以确保测得血压的准确性。
4、测压计校正??无论是电测压装置还是弹簧表,在使用以前都应该校正,以使所测的压力值准确。
其方法是用一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将三通与水银柱血压计与监测仪换能器(或弹簧表)连接,开放三通,用20ml注射器通过三通注气加压,使水银柱压力从零逐渐上升到100、150、200mmHg等,此时观察监测仪或弹簧表的压力是否与其一致;如不一致,应予以调整。
图2??桡动脉电子测压系统示意图(五)注意事项1、穿刺时针轴与皮肤夹角尽可能小,这样穿入动脉后套管在动脉腔内的长度相对较长,在调整套管位置时不易退出动脉腔外,并且送套管时不易顶到动脉后壁,成功率较高。
2、用穿透法时,因动脉后壁已被穿破,故穿刺成功后局部应压迫3~5分钟,以免局部形成血肿。
(六)并发症1、血栓?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