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寺庙陈列物排查情况汇报

寺庙陈列物排查情况汇报

寺庙陈列物排查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寺庙陈列物进行了排查情况汇报。

经过认真调查和整理,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寺庙陈列物概况。

寺庙陈列物是寺庙的重要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我们的寺庙共有陈列物品种多样,包括佛像、经文、器物等,数量
众多,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陈列物的保存情况。

经过排查,我们发现寺庙陈列物的保存情况总体较好。

大部分
陈列物得到了妥善保存和保护,没有出现明显的损坏和丢失。

但是
也有少部分陈列物存在一些老化、腐蚀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和保养。

三、陈列物的陈列情况。

寺庙陈列物的陈列情况较为合理,按照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
分类和陈列。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陈列物的陈列方式和环境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展现陈列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陈列物的管理情况。

寺庙陈列物的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但是也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确保寺庙陈列物的安全和完整。

五、陈列物的利用情况。

寺庙陈列物的利用情况较为单一,大部分陈列物只是作为静态展示,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寺庙陈列物,开展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陈列物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寺庙陈列物的排查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结合上级领导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寺庙陈列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确保寺庙陈列物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寺庙调研报告

寺庙调研报告

寺庙调研报告寺庙调研报告我对寺庙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寺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信仰宗教和寻求内心平静的地方。

寺庙通常由多个建筑组成,包括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等。

我选择进行调研的寺庙是位于本地的XXX 寺。

XXX寺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古老寺庙,它位于山脚下,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木。

寺庙的规模较大,共有七个建筑物。

山门高耸入云,镶有金边,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进入山门后,我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钟楼和一座鼓楼。

钟楼内的大钟每天清晨和黄昏会敲响,为人们报时。

鼓楼则击鼓三次,象征着人们拜拜。

广场是人们燃香、拜神的地方,我看到很多人在这里专心祈福。

在广场尽头,是一座庄严雄伟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佛祖和几位菩萨,香烟弥漫,道士正在念经。

我能感觉到大殿内的庄严肃穆,伴随着经文的诵读,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寺庙还有一些次要的建筑,如藏经阁、角楼等。

藏经阁是寺庙内保存经书的地方,里面陈列着古代的经书和经文,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而角楼则是寺庙的守护角落,由两只石狮子镇守。

在寺庙的调研过程中,我注意到寺庙对社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不论是寺庙的建筑还是信仰活动,都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和参与。

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燃香拜神,表达自己的心愿和祈福。

此外,寺庙还组织佛教讲座和禅修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参与,提高了社区居民对佛教文化的认知。

调研报告中的信息来源包括对寺庙的观察和与寺庙相关人员的交流。

调研所得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并能反映寺庙的现状和功能。

总而言之,寺庙是人们寻求信仰和内心平静的重要场所。

通过调研,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寺庙的建筑和功能,并感受到了寺庙的庄严肃穆氛围。

寺庙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不仅是信仰场所,还丰富了社区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学院(系):园林学院专业:xxxx风景园林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评阅教师: xxx完成日期: xxxxxxxxxxxx摘要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长卷中,华林寺如同一枚古朴雄茂的巨玺,钤印在闽越古城的发端处,星移斗转,不朽不腐.华林寺大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8号。

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郡守鲍修让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寺,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改名华林寺,沿用至今。

原有建筑布局大部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高十五点五米,面积五百七十四平方米。

构件古朴硕大;作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空间设计、造型、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为国内所罕见。

华林寺大殿是千年以前原构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经历沧桑,重修之后千年古殿再展昔日雄姿。

关键词:华林寺大殿构造调查斗栱木构建筑重修目录摘要......................................................................................................................................1 华林寺大殿背景............................................................................................................... - 0 -1。

1 华林寺大殿历史沿革......................................................................................... - 0 -1.2 华林寺大殿结构概况............................................................................................ - 0 -1.2.1 平立剖面 (2)1。

寺庙调研报告现状修复

寺庙调研报告现状修复

寺庙调研报告现状修复1. 研究目的和背景该调研报告旨在调查目前寺庙的现状和修复需求,以便提出合理的修复计划和措施。

寺庙作为宗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宗教信仰者和文化爱好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许多寺庙面临破损和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2. 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我们对多个寺庙进行了实地考察,记录了其建筑结构、装饰艺术、文物珍藏等方面的情况。

- 参访问卷:我们设计了问卷并向寺庙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参访,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 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以便了解寺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主要调研结果:- 多数寺庙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现象,尤其是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方面。

- 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维护,一些寺庙的文物珍藏存在被破坏和流失的风险。

- 寺庙内部的功能性设施和服务也需要改善,例如供奉设施、接待中心、游客导览等。

4. 修复需求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修复需求和建议:- 修复建筑:对于破损严重的建筑部分,应进行修补和加固,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美观。

- 文物保护:加强对文物珍藏的保护,包括修复受损的文物、建立文物库房和加强对文物的监管等。

- 功能设施改善:提升寺庙内部的功能性设施和服务,以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包括改善供奉设施、搭建接待中心、提供导览服务等。

- 国际合作:寻求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获取专业技术和经验支持,共同推动寺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5. 结论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识到目前寺庙修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建议相关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寺庙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寺庙的宗教和文化价值。

修复寺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对历史、文化和信仰的承载和传承。

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调查报告华林寺位于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负盛名,在本周六,我来到华林寺参观这座经过历史沧桑洗礼的古寺。

今日天气胜佳,在阳光的普照下,这座宝殿仍显得精气十足。

尽管经历了几世春秋,风吹雨打,墙柱的漆已斑驳,然而它屹立在那,却像是一位饱含风霜的老者,令人心生敬意。

华林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为“越山吉祥禅院”。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闽国灭亡后,北宋建立的第五年,吴越国国王钱镠尚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宁,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华林寺前身“越山吉祥禅院”,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

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都以屏山为靠背。

此后,又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

宋代福州宗教盛行,越山吉祥禅院在众多的寺院中素负盛名,有诗称“城里三山于簇寺,夜来七塔万枝灯”。

南宋名臣张浚曾读书于此,并将读书处命名为“绝学寮”。

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至今篆书残碑犹存。

明宣德六年(1431年)华林寺重建,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并入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华林寺规模增大。

清朝顺治初年(1644年)华林寺有过修缮,康熙七年(1668年)再次修缮。

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原大殿的面阔三间被扩建成面阔七间,单檐改为副阶重檐。

林则徐曾为它写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并撰《重建越山华林寺碑记》一文,刻于碑上。

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华林寺大殿被鉴定为宋代建筑,取代宁波的保国寺大殿为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省委第一书记韩先楚将福建省委、省政府大院从省府路迁来,占用华林寺极其附近地区,原有殿堂楼阁等悉被拆废,仅大殿因储存重要物资而幸免于难。

福州华林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山南麓华林路78号华林寺内,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

华林寺原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

北宋始建以来几经兴废,原有殿堂、亭阁等建筑均已塌毁或被破坏,现仅存大雄宝殿。

华林寺大殿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虽经后代屡屡修葺,仍保持五代到北宋始建时的特征,其中很多做法为孤例,甚至可以上窥唐代乃至南北朝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堪称“国宝”。

1982年华林寺大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大殿华林寺俯瞰国保标识华林寺大殿的始建年代无考,但据南宋梁克家著《三山志》载华林寺为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建寺,即闽国灭亡后,北宋建立的第五年,此时福建仍在吴越国国王钱锷的统治下(吴越国未称帝,使用中原王朝年号)。

吴越国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安宁,加强对榕统治,拆卸闽王宫殿,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越山吉祥禅院(华林寺前身),彼时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都以屏山为靠背。

十四年后吴越国向宋纳土,福州才并入北宋版图。

由于华林寺大殿实际是在吴越国的治下建造的,所用闽王宫殿材料则更早,故大殿亦可视为五代十国末期建筑。

据部分构件碳14测定的结论,大殿的时代可能要提早到4-5世纪之间,约为西晋到东晋之间,距今约1500-1600年,这座千年木构遗珍能在较为潮湿的福州完好的保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

华林寺大殿远(上)、近(下)景华林寺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平面略呈方形,高15.5米,占地面积574平方米。

大殿由前廊和殿身二部分构成,主体构架为抬梁式,彻上露明造。

整个大殿共用柱18根,柱上多施用材硕大的斗栱,支撑起出檐深远的屋顶。

屋顶为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正脊两端设鸱尾。

华林寺大殿正俯视,平面近似方形华林寺大殿单檐歇山顶大殿正脊的鸱尾(西侧)近观华林寺大殿,其建筑矗立在石砌的方形高台上,起到了平整、硬化基础和防潮的作用。

福州华林寺的建筑审美与文化影响

福州华林寺的建筑审美与文化影响

福州华林寺的建筑审美与文化影响
陈欣怡
【期刊名称】《武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3)2
【摘要】在中国南方各地建筑中,福建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形制别具特色。

福州的华林寺在1958年就被鉴定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物,后虽经历代重修,大殿主要构架还是初建时原物,是研究我国南方木构建筑体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从华林寺的平面布局、历史脉络、建筑装饰、形制特点入手,寻找华林寺相较于同时期中国木构建筑的异同,分析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对比典型建筑实例反映出华林寺在南北、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建筑与地缘文化的关联。

【总页数】7页(P53-59)
【作者】陈欣怡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论华林寺对日本寺庙建筑的影响
2.福州华林寺大雄宝殿调查简报
3.福州华林寺大殿
4.福州华林寺大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华林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

作者: 杨秉纶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83-83页
主题词: 宗教;北宋;公元;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华林;木构建筑;大殿;长江以南;吴越
摘要: <正> 华林寺大殿,在福州市屏山(越山、越王山)南麓,始建于公元964年,是长江以南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据宋淳熙梁克家《三山志》载,赵宋政权建立的第五年,吴越尚割据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国境安宁兴建了禅院.十四年后吴越向宋纳土,福州才列入北宋版图.宋代福州宗教盛行,'城里三山千簇寺,夜来七塔万枝灯',越山吉祥禅院在众多的寺院中素负盛名.。

去寺庙实践报告活动调查内容与分析

去寺庙实践报告活动调查内容与分析

去寺庙实践报告活动调查内容与分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调查目的1.1 调查动机。

为了解寺庙实践报告活动对参与者的影响及活动效果,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

寺庙总结报告范文(3篇)

寺庙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寺庙,作为我国佛教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寺庙文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某寺庙近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寺庙在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二、寺庙概况某寺庙位于我国某市,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观音阁等众多古建筑。

寺庙曾经历过多次修缮,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佛教圣地。

三、寺庙工作总结(一)文化传承1. 举办各类佛教文化活动近一年,寺庙共举办佛教文化活动20余场,包括法会、讲座、禅修班等,吸引了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与。

通过这些活动,寺庙弘扬了佛教文化,传播了正能量。

2. 加强佛教文化研究寺庙成立佛教文化研究小组,对佛教经典、历史、艺术等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小组出版了《某寺庙佛教文化研究》一书,为佛教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寺庙对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确保了寺庙的历史风貌。

同时,寺庙还注重保护古建筑周边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旅游发展1. 优化旅游环境寺庙对景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增设了游览路线,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同时,寺庙还开展了免费讲解服务,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寺庙文化。

2. 拓展旅游项目寺庙开发了禅修、素食、住宿等旅游项目,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寺庙还与周边景区合作,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3.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寺庙加强了对导游、讲解员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同时,寺庙还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导览等服务。

(三)社会服务1.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寺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近一年,寺庙共开展公益活动10余次,捐款捐物价值约5万元。

2. 举办慈善晚会寺庙举办了慈善晚会,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助力脱贫攻坚。

寺庙的调研报告

寺庙的调研报告

寺庙的调研报告寺庙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寺庙是一种宗教场所,由于其在宗教信仰、文化传承和旅游景点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对其进行深入调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介绍寺庙的历史、建筑特点、宗教功能以及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寺庙文化做出贡献。

二、背景寺庙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中国的寺庙通常建在郊外或山区,环境清幽,被视为修身养性的修行场所。

同时,寺庙也成为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三、历史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唐代佛教的繁荣使得寺庙兴建达到了巅峰。

宋、元、明、清等朝代也出现了许多著名寺庙。

寺庙的建筑风格多样,有的体现了佛教建筑的庄严肃穆,有的则体现了道教建筑的飘逸灵动。

寺庙也是文人雅士的借景之地,许多古代文人都在寺庙中寻找灵感和修身养性的机会。

四、建筑特点寺庙建筑主要以殿堂和塔为主体,通常按照佛殿、经堂、山门、钟楼、鼓楼等部分来划分。

佛殿是寺庙的核心部分,供奉佛像和展示佛教文化。

经堂一般用于存放佛经和教义,供僧人及信徒阅读,并进行经文讲解。

山门是寺庙的门楼,是信徒进入寺庙的门户。

钟楼、鼓楼常用于宣扬佛教教义,具有声音传播的功能。

在建筑材料方面,寺庙采用的大多是木材、石材和瓦片,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五、宗教功能除了作为信仰场所外,寺庙还承担着重要的宗教功能。

佛教寺庙通常由一位方丈或主持负责,负责组织和主持宗教仪式。

寺庙还为信徒提供了许多修行的机会,如静坐、念经、礼佛、供养等。

寺庙还是僧人修行和学习的地方,许多年青人会选择进入寺庙出家修行。

六、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寺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寺庙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寺庙周边的商业区也得到了发展,如酒店、餐馆、纪念品店等。

同时,寺庙作为宗教场所,也为信徒提供了工作机会,如寺庙内的清洁工、保安人员等。

七、保护和传承寺庙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华林寺

华林寺

华林寺[西来庵与禅宗初祖达摩]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在哪里?在西来庵,也就是华林禅寺。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的北边有个地方叫西来初地,里面坐落着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它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史迹。

话说当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到中国传教,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终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来到广州。

后人尊崇他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

一千多年过去了,昔日还是珠江边的“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

达摩到达广州后建筑的寺庙叫西来庵,这是他在我国最先传扬佛教教义的圣地。

后来达摩还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二至六祖是谁呢?是惠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

现在人们依然十分敬仰禅宗初祖达摩,除称达摩登岸之处为西来初地,称其初建草庵为西来庵之外,今下九路一带的西来正街、西来后街及西来西、西来东、西东新等街巷均由此而得名。

华林寺建造经历了由兴到衰,再由衰到兴的历史过程。

西来庵建成后,历隋、唐、宋、元、明、清诸代多次修葺,并经多次改建为砖木结构,“传灯不绝”,长盛不衰。

该庵始建1100多年后,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庵的住持宗符禅师募资扩建,增设了禅房、僧房、大雄宝殿,又开拓庭院,广植树木、引入流水,营造起一座更清新、典雅、幽静的颇具规模的佛教丛林,面积达3万平方米,并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

继宗符禅师之后,其弟子离心和尚又继续修建,苦心经营近十年,致使华林寺僧侣云集,香火鼎盛,成为当时广州佛教的著名丛林之一。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该寺建舍利殿,内有七级的石舍利塔。

塔的位置是在今华林寺前的街道中,高约7米,六面七层,每面有门,刻有花纹,玲珑精致。

塔墓内藏有佛祖舍利22颗,从外到内用石、木、铜、银四重套贮放。

清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845——1849年),华林寺住持祗园法师奉诏命由杭州净慧寺摹祥(描罗汉图),回来修建了五百罗汉堂。

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初年的五百罗汉堂规模非常宏大和雄伟:堂呈田字形,大门左右分立高达丈余的金刚,从门直入,北边神龛供奉有三宝佛,中央两面均有天井,回廊供奉五百罗汉神座,众罗汉像体如真人大小,喜怒哀乐表情及姿态各异,其中一尊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原型塑像。

庙调研报告

庙调研报告

庙调研报告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核心场所。

为了深入了解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实地调研并撰写庙调研报告,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意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研究论文以及相关统计数据。

(2)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参观庙宇、与庙宇管理者、宗教人士、当地居民进行访谈等。

2. 调研过程:(1)收集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庙的历史背景、传统地位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选择多个庙宇进行实地考察。

对于每个庙宇,了解其规模、建筑风格、文物保护情况等。

(3)与庙宇管理者、宗教人士、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庙的看法、期望以及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庙的传统地位依然重要。

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和道德伦理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许多庙宇依然是香火鼎盛的场所,吸引大量信众前来参拜。

2. 庙的建筑和文物保护面临挑战。

许多庙宇的建筑和文物受到时间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建筑结构出现问题,文物保护不力。

这需要加大对庙宇的保护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3. 庙宇管理面临困难。

许多庙宇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但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管理工作面临困难。

庙宇的修复、活动的组织等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4. 庙宇的发展趋势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庙的功能也在多元化。

有些庙宇开设茶馆、书店等文化创意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社区居民。

四、调研建议1. 加大对庙宇的保护力度。

加强庙宇的修缮和文物的保护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和资金支持,确保庙宇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维修。

2. 支持庙宇的多元化发展。

庙可以将自身文化与当地社区结合起来,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文化交流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社区居民。

3. 加强庙宇管理的专业化和组织化。

应该加强庙宇管理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庙宇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同时建立组织化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庙宇的健康发展。

景观寺庙调研报告

景观寺庙调研报告

景观寺庙调研报告景观寺庙是指以寺庙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通常通过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和文化内涵来吸引游客。

调研报告将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调研了多个景观寺庙,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寺庙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游客规模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景观寺庙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帮助相关部门做好寺庙景区的规划和管理。

二、调研结果1.建筑风格调研的寺庙中,有部分保持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例如琉璃瓦、彩绘壁画等,这些传统元素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也有一些寺庙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结合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传统元素的融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文化内涵寺庙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区,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调研中,我们发现寺庙在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方面做得较好,吸引了很多游客。

此外,一些寺庙还开办佛学讲座和修行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

3.游客规模和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大部分寺庙景区的游客规模较大,尤其是在传统佳节和周末,游客数量更是众多。

总体上,游客对寺庙景区的满意度较高,他们认为景区的环境整洁、服务周到、文化氛围浓厚。

但也有少部分游客认为寺庙景区的设施和管理还有待提升。

三、调研分析1.人口流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调查发现,大部分游客是来自外地的旅游者,其中不乏一些国外游客。

这对景观寺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因为外来游客对于文化的接纳和认同程度较高。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人流过多可能导致寺庙景区的环境破坏和管理难题。

2.寺庙与当地经济的关系寺庙既是宗教场所,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寺庙景区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吸引了大量游客消费。

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有些寺庙在商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警惕。

四、建议1.加强宣传和推广寺庙景区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可以加大力度,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将寺庙文化和特色推向公众。

庙调研报告

庙调研报告

庙调研报告庙调研报告为了解中国传统庙宇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小组对多个庙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1. 了解中国庙宇的类型和功能,探究庙宇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考察庙宇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庙宇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城市中的古庙、农村庙会及方特等主题公园中的庙宇景点;2.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庙宇工作人员和参观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他们对庙宇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1. 庙宇类型和功能:我们发现中国庙宇的类型多样,包括祭祀庙宇、文化庙宇、民间庙宇等。

这些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社区活动的重要场所;2. 庙宇地位和作用:庙宇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们承载了历史文化的记忆,是民众信仰的寄托,也是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平台;3. 庙宇现状和问题:尽管庙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一些庙宇面临着减少信徒和参观者的问题。

此外,一些庙宇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问题,导致庙宇的功能和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提高庙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加庙宇的参观者和信徒;2. 加强庙宇的社会功能:庙宇可以承担更多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角色,例如举办庙会、文化讲座等;3. 提高庙宇管理和维护水平:加强庙宇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培养,提升庙宇的管理和维护水平。

五、结论庙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庙宇的社会功能、提高庙宇管理和维护水平等措施,可以促进庙宇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卷2~11-22

卷2~11-22
·两山及前后檐柱,与内柱之间用乳伏等联系,伏尾插入内柱,内柱比檐柱显著生
起。
南方现存的几座宋代,乃至元代的三开间方形殿,平面与枸架都有上述这几个特
点,实例如宁波保国寺大殿,角直保圣寺大殿(已毁),金华天宁寺大殿等。
北方唐辽建筑中深广各三间的方形殿,平面与构架的特点是,殿内仅用两微内柱,
里建眺是
·辽四显
唐出明
方所已·
·昂形要头 华林寺大毁外檐铺作第三层昂与外跳令拱相交,按其位置,应为昂形
耍头,但有尾部,却同下两昂一样,起真昂的结构作用。北方现存唐辽建筑中,多已出
现要头,如佛光寺大殿、镇国寺大殿等。现存几个使用昂形耍头的实例,如【l】两朔县崇
福寺弥陀殿,山西平顺龙门寺正殿,虽然保留了昂的形式,但昂的结构作用已不很大。
“相对材高"。
从中唐至元代,相对材高的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五代及辽宋初
年,相对材高在22厘米至24厘米左右。这一阶段虽然实例较少,都显出较大的波动和变
华林寺大殿的月梁作法,在莆田元妙观三清殿与长乐三峰寺塔顶层可以见f。
团棠雕饰在福建唐术建筑申较为多见。
四、大殿遗构的年代判断
自五十年代初期,华林寺大殿被福建省文管部门林钊等同志发现以来,学术抖的一
些先辈曾作过系统的考察分析,但这座建筑曾一度被认为是南宋时期的遗构。只是近些年
拱崇方,重复叠置的扶壁拱形式,在曰本早建筑中多可见到,如唐招提寺金堂等。
为了加强柱头缝的结构强度,扶壁拱渐次变为在泥道拱上,用多层素方重叠,方间
垫以敷斗,方上隐出瓜子拱,慢拱的作法。现存北方建筑中,中唐的南禅寺大殷,晚唐
的佛光寺大殿,已是这种形式。而华林寺大殿扶壁拱,却仍然保留着初店的单拱2-方,

寺调研报告

寺调研报告

寺调研报告寺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寺庙的历史文化背景、信仰活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相关的管理运营情况和问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寺庙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寺庙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寺庙的问卷,通过对志愿者和寺庙信众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调研结果:1. 寺庙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寺庙的历史悠久,有些寺庙建立于几百年前,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寺庙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民众学习传统文化和崇尚精神文明的地方。

2. 信仰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寺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民众参加各种仪式和活动的地方。

例如庙会、法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对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寺庙作为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对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庙会,传承了许多历史传统和技艺,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传承文化的机会。

4. 管理运营情况和问题:在与寺庙管理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寺庙的管理运营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人力资源不充足、资金问题、宣传推广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寺庙的发展和文化传承,需要加以解决。

调研建议:基于对寺庙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寺庙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2. 加大对寺庙的宣传力度,提升寺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解决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4. 组织更多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庙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推动文化传承。

结论:寺庙作为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寺庙管理和运营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寺庙自身共同努力来解决。

花林寺考察报告

花林寺考察报告

花林寺考察报告序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南方的一座古老寺庙——花林寺。

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更别提它的美丽和神秘了。

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花林寺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对花林寺的考察报告。

一、花林寺的历史花林寺建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四周绿树成荫,花香弥漫。

据史书记载,花林寺最初是由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创建的,他希望通过建寺庙来传播佛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林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重要的佛教圣地。

二、花林寺的建筑花林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艺术的精华。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山门高大宏伟,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大雄宝殿是花林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内部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金光闪闪,令人肃然起敬。

而藏经阁则是寺庙内保存经书的地方,保存着珍贵的佛经和历史文献。

三、花林寺的文化花林寺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寺内举办着各种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同时,花林寺还传承了许多佛教文化的传统,如诵经、禅修等。

在花林寺,你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这里的僧侣们以他们朴素的生活和智慧的言行,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四、花林寺的自然环境花林寺位于山林之间,四季如画。

春天,山间的花朵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夏天,树木郁郁葱葱,清凉宜人;秋天,红叶满山,美不胜收;冬天,白雪皑皑,宛如仙境。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五、对花林寺的感受在花林寺的考察中,我深深被它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会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和纷扰。

这是一个让人舒心和放松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思考和启迪的地方。

六、结束语通过对花林寺的考察,我对这座寺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更是一个传递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学院(系):园林学院专业:xxxx风景园林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评阅教师:xxx完成日期:xxxxxxxxxxxx摘要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长卷中,华林寺如同一枚古朴雄茂的巨玺,钤印在闽越古城的发端处,星移斗转,不朽不腐。

华林寺大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8号。

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郡守鲍修让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寺,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改名华林寺,沿用至今。

原有建筑布局大部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高十五点五米,面积五百七十四平方米。

构件古朴硕大;作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空间设计、造型、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为国内所罕见。

华林寺大殿是千年以前原构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经历沧桑,重修之后千年古殿再展昔日雄姿。

关键词:华林寺大殿构造调查斗栱木构建筑重修I目录摘要 (I)1 华林寺大殿背景............................................................................................................... - 1 -1.1 华林寺大殿历史沿革............................................................................................ - 1 -1.2 华林寺大殿结构概况............................................................................................ - 1 -1.2.1 平立剖面 (2)1.2.2 构架 (5)2 华林寺大殿细部 (6)2.1 屋顶 (6)2.2 屋身 (6)2.2.1 柱子 (6)2.2.2 斗栱 (8)2.2.3 梁架 (9)2.3 台基 (10)2.4 其他 (11)2.4.1 一斗三升 (11)2.4.2 檐廊 (11)2.4.3 门窗 (11)3 后世的保护与修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华林寺大殿背景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

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1.1 华林寺大殿历史沿革福州是一座秀丽多姿的文化古城,有没得自然山水与丰富的历史遗迹荟萃一处,宋代人曾用“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

”的佳句赞叹福州。

诗中的“三山”是指城中鼎足而立的三座山峰,宋代时,“三山”已成为福州的别称。

屏山十三山之一,位于城的北部,又名越王山。

越王山是福州城的重要历史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被封为闽越王,曾在这座山下建设都城,史称“治城”。

汉晋间,无诸旧城渐渐废弃,公元282年,太守严高另建城池,同年,无诸旧城处建立了福州历史上第一座佛寺——绍因寺。

唐乾元年间,绍因寺改名为乾元寺。

华林寺位于乾元寺的东北,沿越王山的南麓偏东,依山而建。

明代时,乾元寺被卫卒侵没,华林寺便成为越王山麓无诸旧城处的主要佛寺。

关于寺的创建年代,清明两代的诸多文献都有记载,考其源流,盖出于宋代的《三山志》。

据《三山志》卷三十三记载:“怀安越山吉祥禅院,乾元寺之东北,无诸旧城处也,晋太康三年,既迁新城,其地遂虚,隋唐间以越王故禁樵採。

钱氏十八年,其臣鲍修让为郡守,遂诛秽夷峨为佛庙,乾德二年也。

”由此可知,华林寺创建于五代末吴越国主钱俶十八年,时北宋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

1.2 华林寺大殿结构概况- 1 -华林寺历经几多春秋,仅存大殿,后增建山门、左右配殿和廊庑。

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单檐九脊顶,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

大殿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

其建造手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大佛样”、“天竺样”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其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寺内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

华林寺寺内原有御书刻石、大雄宝殿、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历经几多春秋,早已毁废,至今仅存山门、左右配殿、廊庑和大殿。

大殿虽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大殿的主要构件(梁架、斗拱等)仍为初建时的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华林寺创建于宋朝初年,它的构架形式,不但可以看出北宋的建筑特点,而且还可以上窥前代的建筑风格。

由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多雨、潮湿,古代木构建筑很难保留下来,在宋代木构建筑本来就保存很少的南方地区,此殿尤显珍贵,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1.2.1 平立剖面平面: 殿南向, 面阔三间, 进深八架橡, 用中柱, 经后代在殿四周加了两层柱子, 所以成为现在面宽七间进深八间的形式。

明间金柱正中石砌十字形大佛擅, 上塑释迦如来,两旁阿难、迦叶。

佛擅背后有大背光遮掩,紧接一木座, 上塑三座佛。

佛遭前面正中左右共砌五个石台, 作两行排列,上塑金刚八尊, 护法二尊, 八臂观音一尊。

雨山稍间及后檐砌砖擅, 上置十八罗汉, 二十诸天及金刚菩萨。

殿内漫方砖, 迥廊泥土地面, 殿前有一月台,长16.10 米, 宽7米, 比大殿- 2 -台面低2.5厘米, 月台下叠砌石级二道。

华林寺大殿平面图- 3 -立面:- 4 -剖面:- 5 -1.2.2 构架殿内构架主要由两缝横架与两缝纵架组成,纵横相交呈“井”字形。

两横架之外,各加出际梁架一缝,承两山出际。

(1)横架前后两内柱柱头上栌斗口,各向内出单材偷心华栱三跳承四椽伏。

伏上两端用栱一层承中平椽,伏背上用驼峰承重栱,上承平梁。

平梁两端承上平椽。

平梁背上置散斗三个,斗口内用驼峰承背椽。

后檐乳状,伏尾插入内柱柱身,下用丁头栱两跳承托,扶首伸入外檐铺作。

前檐乳伏两端,与内外柱上承前廊平齐的斗栱相交,伏尾也插入内柱,伏中部卷杀作月梁。

华林寺大殿梁架(2)前纵架两根前内柱柱头上用内额二层,各广30厘米,厚16厘米,两层内额间隙为14厘米。

内额下用门额一根,广45厘米,下皮距地面493厘米。

内柱柱头栌斗上,用单材三层,素方两道,上承中椽。

两内柱与两山檐柱间,各用内额一层,广42厘米,厚17厘米。

外檐柱头铺作乳伏分位处,出素方两道,广厚如栱,方尾插入内柱柱身,方间缝隙为一祈,下层方入内柱处,用丁头栱两跳承托。

上层方上所置驼峰,为后世所换。

殿内丁子栱及驼峰(3)后纵架两根后内柱柱头间用内额一根,广34厘米,厚17厘米。

柱头栌斗上所用单栱素方同前纵架,不同之处在于,柱间施补间斗栱,在内额上皮正中置一方形驼峰,上用令栱素方重复叠置,至中平椽下。

- 6 -(4)出际梁架屋顶作厦两头造,两山自中平椽缝向外出际。

承出际的梁架缝与山面中平椽缝重合,故又可称作山面中平椽缝梁架。

但缝上并无椽,仅在前后纵架柱头上横置素方两道,下层方广40厘米,厚17厘米,上层方广34厘米,厚17厘米,两方间隙11厘米,中间用散斗一个。

2 华林寺大殿细部2.1 屋顶殿重檐歇山造,四屋角反翘,梁头上用山花蕉叶,中脊正中置一小塔。

顶装一葫芦,两旁鸱吻作双龙戏珠,龙尾上翘。

四斜脊翘头作鱼尾反钩状,这种形式都是后代重修时造成,近代福建一带建筑物上的作法和这是一个样式。

瓦檐不用飞椽,椽尾施望板,山花被重修时的砖墙堵塞,外敷白灰。

屋顶坡度不甚斜急,与福州清代所建文庙屋顶坡度相比,则觉平缓很多。

前檐当心间,次间,后檐当心间以及两山面第一间都用隔扇门,其余为墙壁,近代福建木构民房仍有此做法。

2.2 屋身2.2.1 柱子殿内有柱18根。

四根内,柱7.20m;前后檐平柱与两山次角柱,中柱均高4.78m;四根脚柱高4.86m;各柱高度包括柱高0.20m。

至角有8cm的生起,但柱身无侧脚。

内外柱均为梭柱,柱径因柱所在位置而异,内柱、脚柱、前檐平柱与两山前次角柱,底径64cm;后檐平柱,两山后次角柱与两山中柱,底径60cm。

- 7 -柱础为石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方形,长宽各108cm,顶面与室内地面平,上层高20cm。

檐柱柱头间均用阑额连接.后檐与两山阅额广42cm,厚17cm。

前檐阐额为月梁造,阑额至角均出头约20cm,垂直斫截,额上无普柏方。

前檐补间铺作栌斗,直接坐于阑额上。

大殿内柱子采用减柱法,四根内柱高7.2米,古朴挺拔。

檐柱肥而短。

前后檐平柱(平柱即明间左右的檐柱。

明间,即建筑物里居中的那间)与两山次角柱(即山墙两端角上的柱子)、中柱(即处在建筑物之纵中线上,并顶着屋脊,而不在山墙内的柱子)皆高1.78米,四根角柱高4.86米;内柱、角柱、前檐平柱及两山前次角柱之底径0.64米,后檐平柱、两山后次角柱、两山中柱之底径0.6米。

内柱、檐柱及柱头由间额、额枋纵横联结,形成外层大方形框架结构。

各柱最大直径在下部三分之一处,向两端逐渐卷杀,至柱顶紧杀如覆盆状;这种两头卷杀之做法,曾在南北朝盛行,隋唐后在中国极为少见。

内柱高过檐柱2.6米,这原是为了容下内槽佛像。

四根内柱前后中距7米,内柱头虽有升起,惟与缝上之中平槫有2~3米高差距,在这段距离里,斗栱与枋层层叠置,使斗栱与梁架交融,柱以上几乎全用斗栱支撑,- 8 -2.2.2 斗栱大殿有柱头、补间、转角等三种斗栱。

斗栱系双抄三下昂重栱偷心造七铺作。

材高35厘米,宽1 7厘米,补间铺作明间二朵,东西次间各一朵,山面及后瞻不施补间铺作。

柱头栌斗总高37厘米,边宽62厘米,斗底宽55匣米,耳高9厘米,平高8 厘米,欹高20厘米,欹内3.5厘米。

补间栌斗此柱头栌斗小,每边宽45厘米,斗底宽40厘米,耳高6.5厘米,平高5 厘米,欹高12.5厘米,欹内3.2厘米。

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一样大,都是总高1 8厘米,宽3名厘米,斗底宽26厘术,耳高4厘米,平高4厘米,欹高10厘长,内收3 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