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基于主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学习主题为核心,致力于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客观社会条件和个人学习经验,从而控制和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最终实现学习成果有效提高的目标。
它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背景,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特点,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形成有意义的知识构建,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成果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在于选择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主题,按照这个主题构建出一系列联系式的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首先要审慎筛选出一系列学习任务,以明确的主题和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任务的内容、顺序与时间安排,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再以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与发展学习者的能力为着力点,把相关的学习任务纳入到主题教学的结构中,形成学习有机结构,保证任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核心素质。
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知识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效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的融入,形成自我的由内而外的学习品质。
另外,主题式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形成团队精神,可以将学习任务拆分成群体任务和个体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小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让学习充满乐趣,提高学习者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洞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通过互助和激励来实现共同目标。
总之,主题式教学模式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的协调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更好的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利用主题引导学习者逐步深入理解,不断建构知识结构,为学习者带来更多有效的学习内容和经验,从而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主题式教学设计小古文
主题式教学设计小古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和欣赏小古文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学习小古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语感。
3. 感受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小古文是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义深刻的古代散文。
其特点包括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富有哲理等。
2. 小古文的阅读方法:学生在学习小古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多次阅读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的内容和思想。
3. 小古文的欣赏要点:欣赏小古文需要关注其语言、意境、哲理等方面。
学生需要从语言入手,通过分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小古文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同时,也需要关注小古文的哲理意义,深入思考其思想启示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小古文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哲理,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通过讲解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意境和哲理意义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
3. 阅读和欣赏小古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古文篇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在阅读过程中,强调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的重要性。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小古文的意境和哲理意义,深入思考其思想启示和人生智慧。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小古文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小古文的深刻内涵和思想启示。
5. 布置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小古文阅读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语感。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深入了解小古文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作业8-9答案
作业:模块8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它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重要环节。
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2.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
说课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二、简答题。
1.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优化学习的方案,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要促进学习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应该包含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评价设计,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对象还应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材料和支持工具等设计成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方向进展。
2.好的说课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突出教学理念。
(2)诠释教学思想。
(3)体现教学能力。
(4)展现教学境界。
(5)展示演讲才华。
3.好的说课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突出教学理念。
(2)诠释教学思想。
(3)体现教学能力。
(4)展现教学境界。
(5)展示演讲才华。
4. 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前者主要描述教学的过程性状态,后者则描述教学的结果,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加工知识的主体,这需要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主题式教学案例
主题式教学案例---导语: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基于主题和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将知识点和技能嵌入到具有相关性和实际场景的主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主题式教学案例,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案例背景:主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班级:初中七年级人数:40人时间:4周---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掌握相关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5.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2课时)1. 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步骤二:主题介绍(2课时)1. 设计一个简短的主题故事,讲述一个失去美丽环境的城市,引发学生对环保行动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环保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步骤三:知识探究(6课时)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环保知识,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保护野生动物等。
2. 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索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步骤四:团队合作(4课时)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个具体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合作,制定行动计划,并组织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社区环保宣传等。
步骤五:成果展示(2课时)1. 鼓励学生将环保实践的成果以多种形式展示,如海报、报告、公开演讲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评选出优秀作品,激励学生更深入参与环保活动。
---案例总结:通过本次主题式教学案例,学生不仅学习了环保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深入参与到环保实践中,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基于主题和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以主题为线索,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是基于学科教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原理建立起来的。
学科教学理论指出,学科教学应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等特点,而主题式情境教学正是贯彻这些特点的具体实践。
此外,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情境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很大。
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创设情境和激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贴近生活、启发思考、举一反三。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逐步提高教学难度;贴近生活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启发思考要求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要求通过一个具体问题去引发学生对其他类似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扩展思维。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导向、情境创设和团队合作。
问题导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数学知识;情境创设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动机、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来评价,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来评价,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来评价。
什么是主题式教学
什么是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基于主题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一个跨学科的中心主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将学习内容组织为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中心主题,帮助学生将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和应用。
主题式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跨学科整合:主题式教学不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而是以一个主题为基础,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学科间的综合应用。
2. 现实生活应用:主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为导向,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学生主动探究:主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启发式、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联系知识与技能:主题式教学追求知识与技能融合,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二、主题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主题确定: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学习潜力的中心主题。
2. 学习资源收集: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资料、视频、实地考察等,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3. 学习计划设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方式等。
4. 学习活动展开:根据学习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实验、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5. 学习评价与反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
三、主题式教学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
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级口语课的教学设计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
二、主题选择在中级口语课教学中,主题的选择应当偏向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融入实践中去,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常见的主题选择可以包括旅游、购物、饮食文化、社交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设计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在中级口语课中,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语言交际能力目标和语言运用策略目标两个方面。
语言交际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用流利且准确的汉语进行交际。
这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能力等多个方面。
语言运用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语言信息并进行运用。
四、教学内容安排基于主题式教学法,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
在每个单元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 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心。
2. 关键词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汇,帮助他们建立起基础的词汇量。
3. 对话模型学习: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学习主题相关的对话模型,包括日常交往中的问候、介绍、询问、邀请等。
4. 情景对话练习:将学生组成小组,模拟实际情景进行对话练习,如在旅游中询问路线、在饭店点菜等。
5.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6. 主题相关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短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中级口语课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任务型教学: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实际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主题式教学设计五篇[修改版]
主题式教学设计五篇[修改版]第一篇:主题式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研究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主题式教学设计从理论层面表现为静态维度与动态维度两个方面:从静态维度看,一方面表征为教学系统各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
换言之,就是从共时性角度,把教学看作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注重了解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系统整体出发处理问题。
从动态维度看,表征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
换言之,就是从历时性角度,将教学问题看作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小阶段、步骤等组成的过程,注重把握全过程,从全过程出发关照好各阶段的衔接。
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从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来看,一个教学主题包括主题内容、主题目标、主题形式、主题方法、主题评价、主题行为。
(见图1)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联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辟的结果;主题目标也源于课程目标且高于课程目标,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学目标与特定教学对象(学生)的研究需要相整合的结果;主题形式是研究特定主题内容达成主题目标的教学构造形式,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灵活决定,它可以是班级授课式、小组合作式或个体辅导式几种教学构造形式的组合;主题方法是完成特定主题内容的研究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研究风格)来灵活决定,它可以是讲授法、发现法或自学法,总之,要在以讲授法和自学法为两极的教学方法序列中合理决策;主题评价是环绕主题内容的基本特点及主题目标开辟的评价系统,具体运用哪一种评价手段、评价形式或评价方法均要随当前主题的内容及目标而定;主题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研究行为。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
基于“一境到底”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
基于“一境到底”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摘要:“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
本文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同时结合地理记录片《再说长江》等片段创设“一境到底”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一境到底;地理纪录片;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基于“一境到底”的教学设计策略(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材料选择本课内容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视频,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外力(河流)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本课程内容多且复杂,因此选择“一镜到底”作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相比其他情境教学方法,“一境到底”的教学策略教学线索清晰、学生兴趣度高、课堂教学高效。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不同河段的图像,识别不同河段的地貌,描述其特点(区域认知);结合地理要素空间差异和时间演变规律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3]。
针对该教学目标选择纪录片《再说长江》作为情境素材,帮助学生串联教学内容,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二)“一境到底”的教学设计(90min)教学活动:(导入)老师播放记录片《再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形式导⼊课程,⼊来吸引学⼊的学习兴趣,⼊便学习;⼊来加深学⼊对⼊江的认识,达到敬畏⼊命的效果。
情境一:河流侵蚀地貌(25min)(一)上游峡谷材料1:纪录片《再说长江之一江东去》中这样描述虎跳峡:这里是长江水流速度最快的地方,30米左右的宽度,16公里的长度,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金沙江纵身跳下了213米,从江面到两岸的山顶之间,3900多米的高差也形成了世界上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主题式阅读教学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阅读教学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定义、特点、教学设计和教学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定义主题式阅读教学是指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教学中心,选取与主题相关的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教学。
主题可以是季节、节日、文化、人物、动植物等。
通过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习兴趣。
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特点1. 强调情境性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生活、融入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融合性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在阅读中不仅能学到语文知识,还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3. 强调系统性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深入理解一个主题,并对其形成完整的认知。
三、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1. 确定主题。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丰收、动物世界等。
2. 选择课文。
根据主题选择一些和主题相关的课文或文章,保证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构建教学情境。
针对所选主题和课文,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生活、融入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4. 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水平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游戏、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感受、体验,培养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同教学,促进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和融合。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教学分析,可以更好地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 stem教育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stem教育模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及STEM教育模式,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教学模式,并探讨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问题为驱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路径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主题式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主题为线索,整合跨学科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在主题式教学中,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学生通过围绕主题的学习,将知识整合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中。
主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接下来是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是STEM教育模式。
STEM教育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STEM教育通过项目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合作共赢的精神。
英语教学案例:基于主题式教学,优化学习活动
英语教学案例:基于主题式教学,优化学习活动作者:林美玉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理念正逐步进行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如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分析了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并分析了主题式教学意义,最后完整的重现整堂初三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并总结.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教学案例1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1.1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主题式教学(Thematicteaching),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
它的中心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的、具有高动机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
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可以加速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
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
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
1.2主題式教学意义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第四,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第五,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六,主题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1.3主题式教学在复习课上的必要性诸上所述,无疑主题式教学能够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目标由单一走向语言积累和能力立意的整合。
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浅探——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题式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生需求,灵活地选择策略,
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
从而更好地发挥主题式教学的优势。
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初中生历史思维发
展的特点,合理选择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
拿破仑背叛了资产阶级。根据他称帝后的一系列所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作所为,如颁布《民法典》把大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
家和革命家时。阶级分析法是从社会阶级的产生、发
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创立法兰西银行扶植
展及其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内在联系的一种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镇压王党分子的复辟以及与欧洲
科学方法。马克思认为,
在阶级社会,
历史人物是生活
主要封建国家的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等,
在某一阶级之中的,
因此,
对历史人物应进行严格的阶
都可以看出他这些作为巩固和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
级性分析。这就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
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因此,他的阶级属性仍然是新兴
人物的出身,
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历史·学科视点
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浅探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广东阳春市实验中学(529600) 张艺超
[摘 要]以主题为统领,促进历史关联性知识融合,建立起与主题式教学相一致的教学活动体系是改变传统碎片化学习状
况,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与方法。文章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了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进行评价。例如在《一代雄狮拿破
仑》一课中,拿破仑在夺取政权后于 1804 年加冕称
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称帝,在一定程
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的特点
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的特点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是一种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特点,以主题为纽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整体设计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以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阅读材料、问题、活动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体系。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识背景,挑选适合的主题,然后从同类或相似的阅读材料中筛选出内容相关、立意深刻的文章。
通过精心的整合和设计,将这些材料组织成一系列有关主题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整体上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因材施教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级、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调整阅读材料。
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较短、容易理解的文章,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长、较难理解的文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阅读任务中得到发展,并取得实际的进步。
三、多元感知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例如,对于一篇论述环保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环保的定义、原因、对策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的认识。
同时,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实地考察、课外阅读、团队合作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认知和分析能力。
四、自主学习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自主决策权。
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阅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基于主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第四,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第五,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六,主题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诸上所述,无疑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