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寨卡病毒预案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寨卡病毒病(Zika)应急处理预案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处理预案。
一、成立医院寨卡病毒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友平副组长:黄效忠、张悦、胡晓宇、唐清美、舒秉俊、徐余波、王茜成员:陈建建、杨继敏、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熊跃、徐小平、张黎明、钟标、桂宇芳、吴敏、罗光渠、姚启文、徐迅、陈华、应为峰、孙宁、马跃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院范围中寨卡病毒病的疫情监控,疫情处理病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防控管理组、医疗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和秘书组。
(一)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组长:张悦副组长:万水珍、段淑云、芦盛贞组员:陈智华、张黎明、谢红、彭群、宋小兰、陈敏、王超、詹军华防疫组职责为:负责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提出控制疫情的意见建议、措施及效果评估、消毒隔离工作,负责寨卡病毒病的疫情报告,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二)医疗专家组组长:唐清美副组长:杨继敏、芦盛贞成员:陈建建、章永南、熊江琴、樊萍、张太阳、李宇丹、胡苏平、龚水萍、万锦华、冯志、何青云、徐小平、张黎明、刘冬香、郭艳、付莲英、熊年秀、涂长英、胡江敏、陈淑玲、徐爱玉、杨海兰、熊继华、李桂芳、熊琼、邝梨花、陈萍医疗专家组职责为:负责寨卡病毒病例诊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参与疑难病的会诊,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
(三)后勤保障组组长:舒秉俊副组长:罗光渠组员:熊跃、孙宁、陈华、姚启文、徐迅、马跃东后勤保障组职责为:负责后勤保障体系的系列化服务,做好媒介监测与控制,参与协调组织。
(四)信息管理组组长:唐清美副组长:吴敏、桂宇芳成员:欧阳龙明、芦盛贞、付莲英、应为峰、闵宇燕、郭小梅秘书组职责为: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寨卡病毒病的防控详解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毒 直径20nm 有包膜 包含10794个核苷酸 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 非洲型 亚洲型 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主要特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
2016年1月29日在乌干达拍摄的寨卡森林。新华/法新
1947年在乌干达Zika森林的恒河猴血清中分离 1948年在同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 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感染病例,随后传播至东南亚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 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 备传染性。大多为隐性感染,约20%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较轻。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 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
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
(第一版)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02月04日
内 容
疾病概述 诊断、报告和治疗 实验室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与控制措施
疾 病 概 述
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黄病毒”。
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
单股正链RNA病毒,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美洲地 区流行的为亚洲型,与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亚洲 型病毒相似度最高。 同属的病毒: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存在较强 的血清交叉反应。 抵抗力:不详。但黄热病毒属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分钟 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及紫外线均可灭活。
巴巴多斯 3例 波多黎各 1例 海地 1例 马提尼克 1例 法属圣马丁 1例 多米尼加共和国 10例 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德罗 普、美属维尔京群岛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大利、 丹麦、芬兰、德国、葡萄牙、 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 瑞士、奥地利
墨西哥 萨尔瓦9例 1例 2例
最新疫情概况
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
– 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 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 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 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 美属维京群岛 –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 济、瓦努阿图
– 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 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 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采 取对症治疗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26
我国输入病例情况
第2例输入病例:广东省
患者,男,28岁,未婚,江门市开平市人。长期在委内瑞 拉从事文具销售等工作。2月9日自委内瑞拉启程返中国,2 月12日10:32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体温38.5℃,头面 部及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检验检疫局采血筛查寨卡病毒 ,并报送至市八医院隔离救治。2016年2月12-13日广东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我中心检测为血样阴性,尿样阳性。15 日国家疾控复核确认为我国第2例输入病例,也为广东省和 广州市首例。
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上的一个病例报告:在小头畸形胎 儿中找到病毒。
因果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
整理课件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 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 合征的上升
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 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26/42 )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病毒抵抗力尚不完全明确,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 、不耐热。
整理课件
4
疾病概述: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
1951年到1981年,人类感染该病毒的个案陆续在非洲的 埃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和亚洲的印 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散发报 告出现。 寨卡病毒也相应的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 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均已被人类测定,近期美洲寨卡疫 情的基因分析提示流行毒株倾向于亚洲型。新毒株所编 码的非结构蛋白可能使得病毒在人体中具备更强的复制 能力,但具体的毒株基因分析仍在进行中。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
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引言: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发的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
寨卡病毒最初在非洲和亚洲流行,但近年来已扩散至全球范围,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特点和应急处理措施,提供一套全面有效的预案。
一、灾害背景1.1 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伊蚊(Aedes aegypti)和埃及斑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最为常见。
此外,寨卡病毒也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
1.2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及危害寨卡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
寨卡病毒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性较大,容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和神经系统损伤。
此外,寨卡病毒还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特发性脑炎等疾病有关。
二、应急处理措施2.1 公众教育和宣传针对寨卡病毒病的应急处理,公众教育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
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普及寨卡病毒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2.2 蚊虫防控措施蚊虫是寨卡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加强对蚊虫的防控是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蚊虫防控:- 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如清理废弃物和积水等。
- 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 加强蚊虫监测和宣传,提醒公众注意蚊虫防控工作。
2.3 医疗救治和监测在应急处理寨卡病毒病时,医疗救治和监测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 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 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相关机构的职责和协调为了保障寨卡病毒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相关机构合作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
因此,预防寨卡病毒要以自我保护为主。
如何才能自我保护呢?自然是要避免被蚊子叮咬,因为蚊子可能携带来自其他个体或动物的病毒,其中包括寨卡病毒。
因此,家中和周边环境应尽量保持清洁,不给蚊虫的滋生创造环境。
特别是夏天,小区或公共场所需要用药物灭蚊。
我们还要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避免蚊子飞进自己的家里。
床上要挂蚊帐,避免睡觉时被蚊子“暗算”。
如果出门在外,可尽量穿长袖长裤以减少身体裸露的部位。
但是,就算我们再小心,如果周围蚊子很多,那也很难避免手部和脸部这些不得不裸露的部位被蚊子“偷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尽量克制自己的出行愿望,尤其是不要到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去旅行。
由于我国并非寨卡病毒的“原产地”和“流行地”,因此我国出现的寨卡病毒只可能是来自国外。
国外的伊蚊有可能乘坐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漂洋过海来“拜访”我们。
但是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通过游客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则较大。
如果从寨卡病毒病暴发的疫区回来后出现相关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初步估计为3~12天。
所以,如果从疫区回来后两个星期内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一般就不大可能发病了。
寨卡病毒病防控相关知识
寨卡病毒病防控相关知识
1.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的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被发现。
直至2013年前,仅在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有散发病例报告。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我国目前已发现多例输入性病例。
2.寨卡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
3.目前针对寨卡病毒病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
4.感染寨卡病毒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感染后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
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
5.公众赴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须知
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解读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解读一、病毒介绍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其主要传播媒介是黄蚊子。
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
寨卡病毒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易导致胎儿小头畸形,因此对于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女性要尤为重视。
二、诊断目前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测。
建议在出现呈现传染病症状后3-5天就进行血、尿样检测,确诊后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三、治疗寨卡病毒属于一次感染性疾病,症状一般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感染者应该休息以增加免疫力,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对于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一般采取滴眼液进行治疗,疼痛程度较重者可给予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不过,对于临床表现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侵犯者需予以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疗。
四、防控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传播媒介——黄蚊子的繁殖和传播渠道。
以下是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1.消灭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
在个人住所或工作场所内,使用电子蚊香、纱窗等物品减少蚊子的进出,注意卫生环境,每周清理周边庭院和花园中多余的盆植物水、废品等垃圾,减少蚊子的栖息地;2.注意个人卫生,穿着长袖衣裤、袜子遮盖皮肤,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物,使用涂抹安全高效的驱蚊剂、避免外出在容易受到蚊虫叮咬的环境,特别是黄昏和黎明时刻;3.加强对于地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力度,增强全民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感染风险意识,尤其是对于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女性,需要格外注意防护与保护。
五、寨卡病毒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主要症状,可引起孕妇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危害。
治疗上无特殊疗法,只能提供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感染,除了积极清除传播蚊子外,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对健康教育宣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 听力等改变。 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 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 明确。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报告国家或地区 巴西 哥伦比亚 美国 马提尼克 佛得角 法属玻里尼西亚 巴拿马 萨尔瓦多 波属圭亚那 巴拉圭 西班牙 马绍尔群岛 波多黎各 斯洛文尼亚 加拿大* 哥斯达黎加* 多米尼加* 海地* 洪都拉斯* 苏里南*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mpany Logo
四 川 省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地区分布
寨卡病毒病目前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 、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1947年病毒发现 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2007年在 太平洋岛国出现暴发疫情。2013-2014年在南太平洋的法 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2015 年开始蔓延至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多个国家。北美洲的美国 、加拿大,亚洲及欧洲部分国家有输入病例报告。我国目 前有输入病例报道,随着蚊媒活跃季节的到来,有伊蚊分 布的地区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
寨卡病毒病资料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疫情主要分布在美洲国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等病症。
人、畜都有可能传播寨卡病毒,蚊虫叮咬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具有免疫力,其它人群普遍容易感染该病毒。
寨卡病毒病的危害有哪些?小儿感染寨卡病毒后会发生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多休息、多喝水。
必要时可吃止痛药。
关于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
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环境。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简介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由寨卡病毒属(Zikavirus)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可以引发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
寨卡病毒的传播范围广泛,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爆发。
为了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寨卡病毒的综合防控方案,包括个人防护措施、蚊虫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个人防护措施的建议:1.增强室内通风,并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2.在蚊虫密集的区域或活动场所,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皮肤的机会;3.使用有效的防蚊喷雾或涂抹防蚊霜,特别是在日落和黄昏时段,因为这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4.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确保蚊帐完整无虚,以防蚊虫叮咬;5.减少晚间户外活动,以避免蚊虫叮咬的可能性;6.定期检查住所中存在的蚊虫滋生源,及时清除积水、修补门窗缝隙等,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蚊虫防控蚊虫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蚊虫防控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蚊虫防控的建议:1.清除蚊虫滋生源:定期巡视周围环境,清除积水,避免形成蚊虫滋生的条件。
2.使用蚊香、灭蚊液等蚊虫驱避剂:在室内及周围空旷的场所使用蚊香或灭蚊液,以减少蚊虫的数量。
3.蚊帐使用及维护:使用符合标准的蚊帐,并保持其完整无损,确保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
4.室内蚊虫防护:使用窗纱、蚊窗等物品,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5.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如使用杀虫剂应遵循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寨卡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议:1.定期清理和清除废弃物和垃圾,以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2.进行定期的室内和室外消毒,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3.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包括清洁消毒、修补门窗、清理积水等。
4.提醒民众注意卫生习惯的养成,如勤洗手、合理咳嗽措施等。
寨卡病毒病基础知识与防控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解析
病例监测与管理 1.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的患者, 应注意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旅行史〕,考虑本 病的可能,并及时采样送检。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 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 可能。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1.我国首例诊断病例和口岸首例诊断病例 〔1〕2月14日,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 出院,此患者34岁,有委内瑞拉旅行史,2月2日从委内瑞拉 出发,途径中国香港,深圳入境,6日承受隔离治疗。 〔2〕质检总局消息,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2月12 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现场检出的发热人员确诊为我国第二 例输入性病例,为口岸首例检出病例。 〔3〕2月16日,深圳皇岗口岸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萨摩亚 归国发热人员,其诊断为我国第三例输入性病例。
应启动应急监测。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区域、方法及频次要求 同登革热,可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的应急监测进 展。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且以疫点为圆心200米半径范围 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戒备区〔核心区外展200 米半径范围〕≥10时,或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 20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
世卫称寨卡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目前还很难预测寨卡病毒将来的走势,但这种病毒可能在 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更为广泛的传播。考虑蚊子生存和繁殖环 境扩张,随着北半球气候逐渐转暖,其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 市流行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寨卡病毒病热点解读
5.寨卡病毒病会像埃博拉出血热威胁全世界吗? 这两种病毒在传播方式与安康影响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埃
恙虫病防治浅说
恙虫病防治浅说恙虫病也称寨卡病毒病,是由感染寨卡病毒的Aedes属蚊子传播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病。
目前,恙虫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尤其是在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东南亚非常普遍。
它通常引起轻微的症状,例如头疼、皮疹、发热和肌肉酸痛。
然而,在妊娠期间得此病时,它会导致胎儿出现异常并可能导致小头畸形(微狐臭)的出现。
因此,恙虫病防治至关重要。
以下是恙虫病防治的一些措施:消灭繁殖地Aedes属蚊子不会繁殖在自来水管和小沟里。
相反,它们喜欢在浅水坑、空罐子、轮胎和花瓶等垃圾堆里繁殖。
在家庭住宅周围,定期清理这些“繁殖场”或放置草叶等物品覆盖,这会减少蚊子的栖息和繁殖地。
使用长效除蚊剂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使用长效除蚊剂,如氯丙嗪和氯氟沙星杀虫剂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杀虫剂不会仅仅只是驱赶蚊子,而是具有杀死蚊子的能力,从而减少蚊子的数量。
在使用长效除蚊剂时,要按照说明使用,并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穿戴适宜衣服穿戴适宜的衣服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恙虫病的方式。
长袖、长裤、鞋和袜子可以帮助防止蚊子叮咬,特别是在黄昏和夜晚。
浅色的衣服对蚊子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避免外出当恙虫病在小区内传播时,尽可能地避免外出。
如果出门,应用长袖、长裤、鞋和袜子等穿着适宜的衣服,配合使用蚊香片或蚊帐等防蚊设施,这些措施一起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
及时察觉症状由于恙虫病的症状与流感非常相似,就算被蚊子叮咬后出现这些症状,也不能确诊。
当你出现发热、头晕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如果您在临床治疗之前,已确定您是患有恙虫病,您应该待在家里,避免向他人传染该病毒。
以上措施并不是做到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只要能做到一些,就可以加入到恙虫病的防治中。
在疫情期间,让我们一起做好防护措施,有助于控制恙虫病的传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奉献自己的力量。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 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 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1、病毒呈球状,直径约为40~70nm,核衣壳20面体对称,外层脂质包膜; 2、病 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3、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4、基因组RNA具 有mRNA,复制模板RNA和遗传物质RNA三种作用;5、病毒蛋白由一个单一的多蛋白 前体,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切而成;6、病毒RNA复制完全在细胞质内进行, 合成全长负链RNA,形成中间体;7、子代病毒在内质网出芽,通过宿主细胞分泌通 路,转运至包膜,成熟释放。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疫情概况和分布特点 防控策略和措施
防控策略和措施 实验室检测 病例确诊程序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第一部分 概述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自限性
寨卡Zika病毒病概况和防控策略
寨卡病毒的发现
寨卡病毒的发现
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 现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等
关于寨卡病毒病,你应该知道这些!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本文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第4期)、《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推荐。
对于寨卡病毒病,下面是你想知道的!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
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
3、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2月9日,已有26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牙买加、哥斯达黎加。
4、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的须知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该病毒可被60℃以上温度、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寨卡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为最重要的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及诊疗方案解读
监测与报告
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寨卡 病毒感染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与检疫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对接触者进行 检疫,以控制病毒传播。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寨卡病毒的 认知和预防意识。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防控经验和资源, 共同应对寨卡病毒威胁。
国际上寨卡病毒感染的治疗案例
和头痛后出现。
皮疹
感染寨卡病毒后,患者可能会 出现皮疹,通常在发热后出现 ,可能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
寨卡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病毒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唾液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分离培养,以确诊寨卡病毒感染。
抗体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寨卡病毒抗体,以确定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
休息与护理
01
对于轻微症状的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应以休息为主,适当护理,
如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
对症治疗
02
对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可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解
热镇痛药、消炎药等。
抗病毒治疗
03
对于严重的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寨卡病毒的疫苗研究进展
资源调配
国际合作有助于协调资源,确保防 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03
02
技术交流
国际合作促进防控技术的交流与合 作,提高各国应对能力。
政策协调
国际合作有助于协调各国政策,形 成统一的防控策略。
04
05
我国寨卡病毒防控现状与 展望
我国寨卡病毒防控工作的现状
监测与报告系统
我国已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系统, 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
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
–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 传染期
– 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 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 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 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 – 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
寨卡病毒病性传播预防指南(CDC)
• 男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6个月 • 女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8周 • 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成年男女,在离开疫
区后至少8周以上才可准备生育
Petersen EE, et al. MMWR : 25 March 2016.
2016年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周分布
8
6 病 例4 数 2
• 病例主要发生在东北和东南部
– 东北:75%的疑似,93%的确诊 – 东南:14%的疑似,2.5%的确诊
东南亚疫情概况
• 2007-2015: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 曾有旅行者中发生病例的零星报告 • 2016:
– 越南(4月5日)报告2例病例(未通报旅行史) – 我国台湾报告1例从泰国旅行归国的病例 – 美国报告1例从菲律宾旅行归国的病例 – 芬兰报告1例从马尔代夫旅行归国的病例 – 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从既往登革热疑似病例标本检出寨 卡病毒感染证据
来源: 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operations plan
2015年有病例报告国家蔓延至 南美和中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风险评估
30
我国风险研判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 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亚 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省 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
我国风险研判
目前我国正处冬季,冬春季节不是相关蚊媒繁殖 的季节,即使病毒传入我国,其进一步传播的风 险较低。 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时间(如夏秋季),南方重点 省份可能存在疫情输入并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2000年,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5.5例/10万活产婴儿 ,在2010年时为5.7例/10万活产婴儿 目前的发病率为前几年的将近二十倍
22 巴西七城市2010-2015年每年小头畸形异常增加病例数(ECDC,2015-11-24)
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 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 ,其中270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 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月 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
17
疫情概况
2015年至今:
疫情在美洲地区持续暴发流行,波及多个 国家,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开始发现该病毒与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畸形 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18
寨卡病毒病发展时间图
19
当前疫情
2015年至今,寨卡病毒影响区域迅速扩大,全球已有34个国 家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 目前美洲有26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
38
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 痛或结膜炎等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 之一者: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寨卡病毒。 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 4倍 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 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
重点提示
对于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孕妇,应 加强监测:考虑进行寨卡病毒检测排查, 同时加强胎儿B超监测和随访。 对于新生儿为小头畸形的孕妇:应考虑排 除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
41
可疑病例的采样送检
当前的监测与报告要求 寨卡和登革热的防控相结合
3
一、疾病概述
4
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在系统发生树上和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热病毒、 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等相近。 全长为11kb的单股正链RNA,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的 3419个氨基酸。 该病毒1947年在乌干达一片名为寨卡的热带雨林内的恒 河猴中首次被人类发现。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病毒抵抗力尚不完全明确,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 、不耐热。
8
传播媒介
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 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 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 区域。 广州市主要媒介为白纹伊蚊。
9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 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 他人——与登革热传播方式一致。
标本采集:急性期非抗凝全血标本5ml*2管, 并采集尿液50ml,可增加唾液标本。 标本运输: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 运输应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 安全规定。 送检:工作时间可送广州市cdc收样大厅,非 工作时间请送广州市cdc中层值班室。 重要提醒:送检时请附带一份患者简单情况 介绍。 42
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上的一个病例报告:在小 头畸形胎儿中找到病毒。 因果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
27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上升 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
下一步工作建议
目前我市疫情风险来自疫区输入,关键在于: 口岸严防病例输入 医疗机构加强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同时: 加强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做好疫情应对准备 加强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及时跟踪国际疫情动态,适时开展风险评估 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四、监测与报告
37
医疗机构该怎么做?
开展培训,让一线临床医生了解寨卡疫情及 其危害性,掌握寨卡病毒病病例定义。 着重强调:一线临床医生应了解寨卡病毒病 的疫区范围,加强流行病学史的询问。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知道如何采样送检。 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和院感控制。
11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 有免疫力。
12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 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 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 性。 患者的尿液-血液-精液等分泌物都可以检出 病毒核酸。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感染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
,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重症、死亡病例少见。
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 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 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 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风险评估
广州同美洲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与非洲和东南 亚等疫情国家有直航航班,人员通过商贸旅游往 来频繁,是寨卡病毒病病例输入风险较高的前沿 阵地。 省疾控对我市的风险评估等级为“重点关注”。 目前我市已出现输入病例。 我市常年报告登革热疫情,蚊媒密度较高。由于 近期气温较低,蚊媒较少,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 情的风险较低,但随着气温的回升,输入病例导 致本地扩散的风险将升高。
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 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
2014-2015有本土传播国家和地区,巴西20102014及2015小头畸形发生情况
A baby with microcephaly (left) compared to a baby with a typical head size
来源: Zika virus outbreak Brazil 2015, F. Bozza Oswaldo Cruz Foundation
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
11月17日巴西Osvaldo Cruz研究所黄病毒实验室 发现小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 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 他先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 寨卡病毒基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 天性异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 月)感染寨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 ,且其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 病例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
20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 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本地病例。 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 万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 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序列分析提示,美洲疫情毒株为亚洲型。
21
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
13
流行季节
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 ,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 季均可发病。
14
二、疫情概况
15
疫情概况
2007年以前: 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散发分 布于非洲(如埃及、中非共 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 塞拉利昂)和亚洲(如泰国 、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 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 确诊病例仅 14例。
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26/42
)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寨卡病毒病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关注
加强合作,共同防控该病。 加强对该病的研究。 加强检疫和通报能力,帮助各国履行《国 际卫生条例》承诺 呼吁各国加强针对该病的技术物资储备 加强蚊媒控制 针对旅行者和往来疫区人员的建议
10
传播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当前关注的重点—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病毒可 通过胎盘有孕妇传播给胎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 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 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数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 接触传播的病例。
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
1951年到1981年,人类感染该病毒的个案陆续在非洲的 埃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和亚洲的印 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散发报 告出现。
寨卡病毒也相应的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
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均已被人类测定,近期美洲寨卡疫 情的基因分析提示流行毒株倾向于亚洲型。新毒株所编 码的非结构蛋白可能使得病毒在人体中具备更强的复制 能力,但具体的毒株基因分析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