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专科护理

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专科护理

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专科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专科护理。

方法:2009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做好皮瓣术前专科护理相关知识,术后做好病房环境患者伤肢及皮瓣血清观察,术后体位,康复训练等专科护理。

结果:本组34例皮瓣完全成活,0例皮瓣边缘2cm表皮坏死。

所有大都均获随访6-17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厚薄适中,优良耐磨,色泽与周缘皮肤相似,皮瓣无溃疡和磨破现象。

结论:此专科护理方法,对保证皮瓣的成活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创面修复;皮瓣;护理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由于足踝部缺少丰富的肌肉和软组织覆盖,临床上常用皮瓣修复,因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的诸多优点,2009年—2014年10月,我们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小退内侧带蒂筋膜皮瓣经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30例女4例。

年龄:21-63岁。

平均:37.5岁,右侧20例,左侧14例,致伤原因:压砸伤5例,车轧伤:12例,机器绞伤17例。

缺损面积为5*7cm-9cm。

1.2手术方法:34例患者均行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专科护理2.1 心理护理: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手术充满信心,自愿接受手术,在术中及术后能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

2.2 术前护理准备2.2.1 全身准备:戒烟、酒,预防感染,注意各个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状况,加强营养,纠正贫血。

2.2.2 局部准备:新鲜创面必须彻底清创,固定骨折,防止操作血管并修复无断裂的神经血管、肌肉、肌健等组织。

慢性创面术前三天应用有效抗生素,局部创面清创,换药或行VSD负压引流,达到清洁创面的目的。

2.2.3 皮瓣供区准备:①询问病史或检查受区是否有受伤,炎症等病史,外伤和炎症可致受区血管外膜形成瘢痕,管壁增厚失去正常弹性。

内踝上皮支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内踝上皮支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李‘56 骨骨r中 ,2 )疗 颈折 ・ 2 :. 0 (洽 锋9 4股 0姻 3 ,
收稿 日 : 0—40 期 2 70—3 0
[] 寿志强. 3 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E3 实用骨科 J.
杂志,05 1()19 20 ,12 :6.
维普资讯
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的成熟为这些部位损伤的修复提供了

种先进的治疗方法, 但其技术要求较高, 在基层单位难以
121 .. 伤 口局部处理 术中切除坏死骨或感染的骨、 软组 织及创口附近瘢痕组织, 根据缺损面积设计皮瓣。
推广应用, 使很多病例不得不留待后期处理, 增加患者住院 时间, 加大了医疗开支。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治疗小腿部组 织缺损具有易于设计、 切取方便的特点, 适合于在基层医院 推广。 内踝上皮支皮瓣采用胫后动脉发出的皮支动脉供血营

形等发的生低 一有、 的创疗 _ 成并症发率, 种效 行微治方 2 是 可 蓍
法, 适宜在有一定设备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 发 平 ( 9 0 ) 男 , 治 医师 , 川 省 富 顺 县人 民 医院 外 三 科 ,4 2 0 张 17一 , 主 四 630 。
养皮瓣, 不破坏胫后动脉, 保留了下肢的主要供血动脉。 皮支
122 皮瓣的设计 皮瓣的轴线是以内踝和跟腱中点与胫 .. 骨内侧髁连线为皮瓣的中心线, 内踝上 5 m为皮瓣旋转点 c ( 或用多普乐探测皮支穿出点) 皮瓣设计范围前界可达胫骨 。 前嵴, 后侧达后正中线。 根据创面设计皮瓣面积比创面扩大 1
地 柔 软 , 复 部 分 感 觉 及 功 能 。 结论 内踝 上 皮 及 皮 瓣 可 能 成 为 修 复 小腿 下段 及 足部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最 佳 选 择 。 恢 关键 词 : 内踝 皮 支 皮瓣 ; 织 缺 损 ; 腿 组 小

交腿皮瓣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临床分析

交腿皮瓣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临床分析

1 2 1 受区伤 口处理 : .. 新鲜 创面 给予彻底 清创 , 同时 吻合 肌
腱、 神经等重要组织 , 行骨折 内固定 , 如一次不 能彻底 清创者 , 可 2期清创 , 直到创面干净 , 性感 染缺损区应用敏感抗生素 慢 进行抗 感染 , 切除坏死 失活组织及 死骨 、 瘘道 , 面清 洁后 再 创
织缺损创 面 , 整个小腿毁损 伤严重 , 有疤痕形成 , 肉芽 组织生 长差 , 胫骨外露 、 缺损 ( 1 。切取右小腿 内侧皮瓣 3 m X 图 ) 0c 1 m大小 ( 2 交腿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完 全成 活( 3 , 2c 图 ) 图 ) 术后 1个月随访 见交腿皮瓣血运及 柔韧性好 , 明显臃肿 , 无 外
(3e 3 m×1 m) 2e 。合并伤 : 本组 患者均合 并皮 肤缺损 上下端 的软组织挫伤 , 足部损伤者均合并 足背动脉断裂 , 踝部损伤者
13 典 型病例 : . 患者 , ,4岁。 因左小腿毁 损伤术后疼 痛 、 男 5
渗 液 2年 入 院 。左 小 腿 中上 段前 侧 约 2 m X1 m大 小 软 组 5c 0c
要 ] 目的 : 分析应用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复杂小腿 、 足踝部 软组 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 应用 以胫后血管为蒂 的小 腿
内侧皮瓣桥式连接 , 修复复杂小腿 、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2 , 9例 切取面积( 5c 1 m×1 m)~( 5c 0c 3 m×1 m) 5c 。结果 : 小腿 内侧交腿 皮瓣全部成活 , 皮瓣及供肢血运及患肢外观 、 功能恢 复均 良好 。结论 : 小腿 内侧 交腿皮瓣 可切取 面积大且血运好 , 是修复 复杂小 腿、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 全、 有效的理想方法 , 疗效确切 。 [ 关键词 ] 交腿皮瓣 ; 桥式移植 ; 小腿 ; 足踝 小腿及足踝 的严 重创 伤常导致大面 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足根部;软组织缺损因交通事故或意外造成的足部及足跟部损伤,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软组织间接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肌腱、跟腱以及骨骼等深层组织暴露,皮肤供血不良,甚至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

因此,对足根部组织缺损患者及时进行软组织修复治疗,对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6年,葡萄牙学者最早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根部软组织缺损,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

之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修复足跟部、手背部、足背部等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4,5]。

我院自3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7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各种缘由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共72例,其中因交通事故导致足跟部软组织损伤47例,因重物压迫导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1例,其他原因导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

方法首先对伤口处进行处理,彻底把残留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掉,保证创面周围组织的鲜活,手术前治疗应用抗感染预防感染,同时对小腿胫前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根据胫前血管受损的具体情况,判断选择皮瓣的位置。

结果30例患者中,达到Ⅰ期痊愈的25例患者,Ⅱ期痊愈的3例患者,2例Ⅲ期愈合。

对患者进行术后平均为期2年的随访,创面处愈合好,皮肤感觉基本正常,达到了临床愈合的标准,患肢功能恢复的都较好。

结论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治疗,使得愈合创面外观上好看、皮肤感觉接近正常、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小腿内侧皮瓣;软组织缺损;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用的患者全部是在本科室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住院治疗的患者30例,年龄15~61岁,年龄中位数为35岁,男性19例,女性16例,皮肤缺损面积介于60 cm×35 cm与130 cm×65 cm之间。

受伤原因:物体砸伤5例,车祸伤20例,作业时机器绞伤5例均均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治疗。

12 手术方法无论以上哪种原因引起的足跟及踝部创伤,首先都应该对伤口处进行处理,彻底把残留物及坏死组织清除掉,保证了创面周围组织的鲜活,手术前治疗还应应用抗感染预防感染,同时对小腿胫前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根据胫前血管受损的具体情况,判断选择皮瓣的位置。

小腿的中下部为皮瓣的位置,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的面积,因此由创面的大小来定所需皮瓣的大小。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首先切开皮肤的位置在皮瓣处,把全部胫后血管束暴露在手术视野内,游离皮瓣要充分,结扎大隐静脉的近端和远端[1]。

皮瓣血管蒂为血流情况较好的皮支动脉,其他全部皮支动脉临时阻断,观察其皮瓣的血流情况,如皮瓣血运良好,就保留把它作为皮瓣血管蒂[2],把其余全部皮支动脉结扎,然后把皮瓣转移至足跟及踝部创面进行创面修复;如果皮瓣血运不好,那么就表明皮支动脉作皮瓣血管蒂不适合,就应该把皮瓣近侧胫后动脉阻断,然后把皮瓣逆行转位到足跟及踝部创面进行创面修复[3]。

运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运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运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刘建;葛祥贞
【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19)003
【摘要】小腿内侧皮瓣(本文指胫后动脉支配血供区,即小腿内侧中下2/3区)虽然牺牲一条主要血管,但在其它血管血供正常的情况下,把它用来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不仅简单、方便、成活率高,而且覆盖面积大、功能好。

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8年2月共进行13例...
【总页数】2页(P199-200)
【作者】刘建;葛祥贞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305
【相关文献】
1.胸脐皮瓣串连对侧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J], 戴
清辉
2.胸脐皮瓣串连对侧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例报告 [J], 许庆家;刘志波;王增涛;朱小雷;孙文海
3.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J], 朱玉花
4.应用携带肌肉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J], 丁超;郭延章;李耀胜;张
业祥
5.逆行小腿内侧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11例 [J], 刘春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小腿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

应用小腿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

应用小腿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多种不同部位的小腿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的对比。

方法:自2007年以来,应用三不同部位的小腿皮瓣(包括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15例患者足靴区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自18岁~54岁,皮瓣面积6cm×5cm~20cm×8cm。

结果:15例中9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5例术后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术后皮瓣远端形成直径2cm坏死并骨外露,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根据不同部位及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选择合适的小腿皮瓣,可一次性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避免骨、肌腱、神经血管外露。

【关键词】皮瓣移植小腿足靴区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38-02足靴区的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骨外露感染、继发慢性骨髓炎、肌腱神经外露坏死,久之出现疤痕、窦道、死骨及脓腔等,到了此阶段处理就非常困难。

自2007年以来,使用小腿不同部位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均成活,皮瓣面积6cm×5cm~20cm×8cm,术后随访一年~两年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

18岁~54岁,平均年龄36岁。

外伤原因及缺部位:车祸伤12例,碾压伤2例,电烧伤1例,小腿远端内侧软组织缺损6例,踝部内侧软组织缺损3例,踝部外侧软组织缺损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3例。

1.2.1 麻醉:腰硬联合麻醉1.2.2 供区来源及修复部位的选择: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内侧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3。

②胫后动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内外侧损各2例、修复足部内侧软组织缺损2例。

③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

1.3 皮瓣设计: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以腘窝中点至外踝内侧连线为轴,在小腿后中部设计皮瓣,皮瓣的上界不超过小腿上、中1/3交界面,内、外侧不超过小腿三头肌肌腹平面,旋转轴点在外踝上6cm左右。

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报告

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报告

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报告许庆家;刘志波;王增涛;胡勇;朱小雷【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06(6)9【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应用小腿内侧皮支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以胫骨内侧缘为纵轴,在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寻找胫后动脉皮支,根据皮支位置及长度,确定切取皮瓣的范围和位置,将皮支皮瓣转移至皮肤软组织缺损区,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手术时间3~5 h,平均4.2 h.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8个月, 平均10个月,基本保持足部外形和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自理的需要.结论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总页数】2页(P710-711)【作者】许庆家;刘志波;王增涛;胡勇;朱小雷【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济南,250021;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济南,2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R658.3【相关文献】1.桥式交叉小腿内侧皮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J], 袁晓东;梅远东;祝伟;曹群华2.胫后动脉皮支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交腿移植修复足踝部缺损 [J], 季卫平;兰俊;沈永辉;黄自强;赵鹏飞;李浩3.小腿皮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J], 朱毅;赵永健;冯世海;刘群4.腓动脉及皮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J], 卜加展;黄宏岖5.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交腿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J], 蒋纯志;张作勇;滕海军;张家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逆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5例临床体会

逆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5例临床体会

逆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5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逆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自2005年~2008年,我们对45例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

结果 45例皮瓣全部成活。

经过1~5年随访,皮瓣愈合良好,质地优良耐用,外观满意。

结论小腿内侧皮瓣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在修复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方面,提供了一个理想供区。

【关键词】外科皮瓣岛状移植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5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18~56岁。

病因:车祸碾轧23例,冲压伤17例,烧伤5例。

部位:足踝部34例,踝部11例。

创面最大面积25cm×15cm,最小面积10cm足踝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软组织移动差,血运欠佳,外伤后容易引起软组织缺损,且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使修复困难。

虽然有多种方法,如游离皮瓣等可以修复该区缺损,但操作复杂,需要吻合血管等,因而并非理想的方法。

我科自2005年以来应用以胫后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小腿内侧岛状×7cm。

31例较新鲜,创面清创后一期手术;9例手术后皮肤坏死二期皮瓣修复,烧伤5例经换药创面条件改善后二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沿胫后动脉的体表投影(胫骨内侧髁后缘至内踝与跟腱中点的连线)标出皮瓣的轴线,该皮瓣的旋转点位于内踝上5cm,测量出旋转点至创面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根据创面的大小沿皮瓣轴线设计皮瓣(长宽各大于创面1cm)。

根据胫后动脉穿支及伴行血管从深筋膜深面穿出部位的确切位置,以此点为蒂做旋转点,适当调整已设计好的皮瓣。

该皮瓣内含隐神经及大隐静脉,游离皮瓣时应注意不要让神经和皮瓣分离,在隐神经深面连同肌袖和周围的深筋膜,将整个皮瓣切下来, 蒂部筋膜宽度为2~3cm,将皮瓣反转180°,经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至受区,供区均需植皮修复。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交腿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交腿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皮瓣 全部
该皮 瓣切取 面积大 , 血
供可靠 , 操作简单 , 不损伤主干血管 , 是修复小腿 中下段及足踝部较大 面积 软组 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 。
Re r e t a s sto ft e i lc u a a co ut ne s fa f r r pa r o owe xt e t ve s r n po ii n o he m d a r r lf s i c a ou p o e i fl l r e r miy
D p r o adc, e et f Ot p ei t o h sh
1 5hH si lfP ,ru ai Otoe i et ,f l t at ot o i l X a e nvr t o t Ta m t r pdc C ne A i e E s S u H s t im nU i — 7 pao c h s r i ad - h p ao f e
c mp eey P dc e a u ai n o b d f p w sd n n 3 we k o t p rto .T e f l w u i a g d fo o o lt l . e il mp tt ft e a a o e i e sp so e ain o u l h ol p t o me r n e r m 6 t
摘要 : 的 目
斌, 沙

应 用 健 侧 小 腿
探 讨 小 腿 内侧 逆 行 筋 膜 蒂 皮 瓣 交 腿 修 复 下 肢 软 组 织 缺损 的 临 床 应 用 疗 效 。方 法
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交腿修复小腿 中下段及 足踝 部皮肤缺损创面 2 例 , 1 缺损面积为 8c 5c m x m~1 n ×1 4cl 0 e 皮瓣 切取面积为 1 m× m~1 m×1 m, m, 2c 6e 7c 2c 双小腿用外 固定支架 固定 于皮管 松弛位。结果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照组则分别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以及交腿皮瓣修复,比较三组手术方法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本研究观察组的33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32例,皮瓣坏死1例,治愈率为96.97%;对照组1的33例患者中,治愈20例,皮瓣坏死13例,治愈率为60.61%;对照组2的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皮瓣坏死11例,治愈率为67.65%。

可见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①皮瓣设计:根据受区创面的大小与形状设计皮瓣(一般比创面直径增加1cm),用龙胆紫标明内踝前缘延续线与足底内侧缘交点为旋转点,接至第1~2跖骨头间引直线,该直线作为皮瓣的轴心线。

并在其两侧足底非负重区设计出足底内侧皮瓣。

②手术:将下肢外旋于手术台上,清理缺损皮肤创面或切除病变组织。

按设计切取皮瓣,并将皮瓣转移至受区,创缘间断缝合,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管,供区创面用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移植修复。

术后常规抗感染、活血及扩容治疗,负压引流管放置3~5d,无明显渗出后拔除。

对照组1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而对照组2则采用交腿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的33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32例,皮瓣坏死1例,治愈率为96.97%;对照组1的33例患者中,治愈20例,皮瓣坏死13例,治愈率为60.61%;对照组2的34例患者中,治愈23例,皮瓣坏死11例,治愈率为67.65%。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行研究分析本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对15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随访时间5~30个月。

结果15例患者均在我科拆除术后缝线后出院,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皮瓣均存活。

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能够较好的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腿内侧足跟部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开放性损伤较为常见,且足踝部皮肤较薄,骨质表浅,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坏死、骨及肌腱组织等软组织外露,多需要行皮瓣移植处修复软组织缺损。

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对15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8岁。

交通伤8例,压砸伤4例,其他3例。

足跟、踝部缺损面积最大15cm×8cm,最小为一6岁儿童,面积为5cm×3cm,其中大部分有骨外露。

术前对患者常规行患肢多普勒超声血管仪检查,如为急诊处理须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排外胫前动静脉损伤。

2手术方法2.1皮瓣设计皮瓣上界可至小腿上中1/3交界处,下界至内踝处,前后界可达前后正中线。

根据缺损范围以胫骨内髁和内踝连线为轴设计皮瓣,皮瓣旋转轴位于上缘胫后动脉处。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5cm处,分别有2支较大的皮动脉,若为胫后动脉踝上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皮瓣旋转轴位于内踝上8cm,根据受区创面的大小略加放大画出皮瓣的轮廓[1]。

2.2手术步骤彻底清创,修剪皮缘后,根据受区创面设计皮瓣,先从皮瓣后缘做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向前游离,将深筋膜与皮肤固定数针,游离至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见到皮动脉进入皮瓣后为止。

再做皮瓣前缘切开,向后游离。

前后切口在小腿内侧肌间隙相遇,游离出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保护好分向皮瓣的皮动脉,先试将胫后动脉近端血运阻断5min,如皮瓣血运良好则切断胫后动、静脉近端。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能量伤导致的成人的足跟和踝关节外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在临床上很常见,特别是在工地及农村被机动车或重物轧伤足踝部,导致局部软组织缺损和跟腱、骨外露较为常见。

关于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修复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医师的认可,虽然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修复仍有较大的争议。

2009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3例,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足跟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2岁。

患者均为外伤后急诊入院。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耕田机伤5例,矿石压砸伤3例。

伤情足跟底部负区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均合并跟后区软组织缺损。

均急诊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皮瓣切取面积15cm×10cm~26cm×15cm。

手术方法:①皮瓣的解剖:股前外侧皮瓣位于股前外侧区,体表定位为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

手术前患者取平卧位,在对侧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附近用多普勒测听肌皮动脉浅出点位置,并标记[1],同时尽量测听标记点上下和附近是否有穿出点,再根据缺损部位的需要,以髂-髌外上缘连线为轴线设计并画出皮瓣,上界可自阔筋膜张肌的远端,下界至髌上7cm左右,内侧至股直肌内侧缘,外侧至股外侧间隔[1]。

②皮瓣的切取:于患肢对侧设计皮瓣,取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中点为旋骨外侧动脉肌皮动脉穿出点,将该点与腹股沟韧帯中点相连,为旋骨外侧动脉体表投影。

依据足底软组织缺损大小设计球拍样皮瓣,先取蒂部切口线,沿血管走行做切口,牵开股直肌与股外侧肌,显露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寻找第一支肌皮动脉,按设计切开皮瓣四周,在浅筋膜下分离,达距离皮支动脉3~4cm时,在阔筋膜下分离,保留部分阔筋膜,保护皮支血管2~3支,留蒂部供血备用。

外科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 外科皮瓣; 小腿; 软组织缺损 足;
中 图分 类号 : 2 . R6 +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9820) — 47 0 1 7 64( 80 07 — 2 0 0 5
小 腿下段 及足踝 部创 伤常造 成软组 织缺损 或外 伤术后 皮肤坏 死 、 与 内固定物 外露 , 骨 随着显微 外科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用 皮 瓣修 复 此 类创 面 能 获得 较 应 好临 床 效果 。我 们 于 19 9 8年 5月 一20 07年 1 月 , 1 应用不 同皮 瓣 修 复 小 腿 下 段 及 足踝 部 软 组 织 缺 损
的作 用 。
参考文献 :
[] 1刘帅明 , 李建军 , 丁宝财 , . 等 肩胛游离皮 瓣修复足部 电烧伤 创面
5例 [] 中华 烧 伤 杂志 ,0 3 1( )30. J. 20 ,96 :8 [] 2赵 晖, 历建 华 , 肖伯 春 , . 踝 上 逆 行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足踝 部 皮 等 外
物质, 能使 单核 一巨噬细胞 活化 , 皮细胞 和成纤 维 上 细胞 等修 复细胞 功能 活跃 , 而启 动再生 程序 , 从 为煨 脓再 生理论 提供 现代微 观基 础 。 煨 脓 生 肌疗 法 治疗 足跟 部 软组 织 损 伤 , 足跟 组 织愈后 外 形饱 满 平 整 , 痕 面 积 缩 小 , 肤 光 滑 柔 瘢 皮 软, 感觉 正常 , 有耐压 耐磨生 物学性 能L 。全层 皮 具 6 J 肤损 伤及 伴有跟腱 、 跟骨 、 脂肪 垫暴露 者外 形和功 能 均正 常 ; 腱 完 全 坏 死 者 , 形 与 功 能 受 到轻 度 影 跟 外 响 ; 骨部 分 坏 死 者 外 形 凹陷 , 走 和 负重 功 能 正 跟 行 常 , 肪垫完 全坏死 者跟 底变薄 , 脂 行走 和负重 功能 受

皮瓣在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皮瓣在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浅血管丛除互相吻合 构成 循环外 , 它们 与其 上面皮 肤的 营养 血管 、 真皮下血管 肉、 下血管 网之间亦互 相沟通 , 皮 吻合丰富 。 筋膜皮瓣 的蒂可以是深筋膜 和皮 肤 , 可以仅 为深 筋膜 , 蒂 亦 其 可宽可窄 , 但至少应包含一支 直接皮动 脉或肌皮 动脉的分支 ,
根据 足部生 物力学 分析 , 足跟部 是足部最 重要 的支撑 区 域 。足跟部软组织缺 损若未 能及时进行 修复 , 将严 重影 响 足部功能 。现将修复足跟软组 织的各种皮瓣综述如下。
瓣( 升支 ) 和足外侧 皮瓣 ( 降支 ) 以胫后 动脉踝上 皮支为蒂 的 、
内踝上皮支 岛状皮瓣 、 以胫 前动 脉皮穿 支为蒂 的小腿 内侧皮
瓣修复足跟部缺损 1例获得成功。李幼德等 报告联合运用
足底 内侧皮瓣 和足外侧皮瓣 修复足跟底伴跟腱部 大面积皮肤 软组织缺损 9例 , 获得满 意效果 。孟 庆延等 报 告应用 胫后
便, 不牺 牲小腿主要血 管 , 皮瓣 成 活率 高 , 术后 不易发 生血管 痉挛及栓塞且外 形美观 , 著提 高了皮瓣 的成 活率 。但 该皮 显 瓣无伴行神经支 配, 不能 成为感 觉皮 瓣 , 缺乏 足够 的保护 性。 曹卫 刚等 认为 小腿后 外侧 逆行 筋膜 蒂皮瓣 供瓣 面积较 腓 肠神经血 管轴岛状 瓣明显扩 大, 方法操作简单 , 此 血运 安全 可 靠, 不需牺牲 主要血管 , 于小腿 中下部 、 对 足跟 、 内外踩 及远至 足背远端等处较 大软组 织缺损 的修 复 , 尤其 是在幼 儿或某 些
1 非足 跟邻近 部位 皮瓣
常见的有游离背 阔肌皮瓣 、 游离肩胛皮瓣 、 桥式携 带背阔 肌或肩胛皮瓣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以及 臀股部轴型皮瓣 。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观察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观察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应用于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过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治疗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皮瓣均存活,平均随访12个月,供区植皮愈合佳,供侧下肢动脉无障碍,受区下肢负重活动功能良好,外观满意。

结论对于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腿内侧皮瓣;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由于足踝部皮肤相对较薄,骨质表浅,容易出现足跟及踝部的软组织挫伤,所以,足踝部开放性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科创伤。

当足跟及踝部出现骨、肌腱组织、软组织的外露、坏死情况时,需要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术,对软组织缺损处进行修复[1]。

本研究中,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0例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20例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0~560岁,平均年龄(370±60)岁,其中交通伤10例、压砸伤6例、其他外伤4例。

12手术方法①皮瓣设计:于小腿中上1/3交界处,直至内踝部,前后界可达前后正中线,进行皮瓣选择。

根据缺损范围,以胫骨内髁、内踝连线为轴,设计皮瓣。

胫后动脉于内踝上方出现2个较大分支皮动脉,小腿内侧皮瓣以胫后动脉踝上皮支动脉为蒂,旋转轴位于内踝上8 cm处,根据受区创面大小,适当放大皮瓣。

②手术步骤:从皮瓣后缘切开皮肤及深筋膜,游离皮肤及筋膜,直至发现位于比目鱼肌与屈肌间隙的皮瓣蒂,再切开皮瓣前缘,向后游离,前后切口在小腿内侧肌间隙重合,游离胫后动脉及胫后静脉,保护好皮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运用
作者:刘宁陈荣春钟红发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01期
【摘要】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行研究分析本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对15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随访时间5~30个月。

结果15例患者均在我科拆除术后缝线后出院,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皮瓣均存活。

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能够较好的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腿内侧足跟部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转移修复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1(a)-0074-01
足踝部开放性损伤较为常见,且足踝部皮肤较薄,骨质表浅,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坏死、骨及肌腱组织等软组织外露,多需要行皮瓣移植处修复软组织缺损。

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对15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8岁。

交通伤8例,压砸伤4例,其他3例。

足跟、踝部缺损面积最大15cm×8cm,最小为一6岁儿童,面积为5cm×3cm,其中大部分有骨外露。

术前对患者常规行患肢多普勒超声血管仪检查,如为急诊处理须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排外胫前动静脉损伤。

2手术方法
2.1皮瓣设计
皮瓣上界可至小腿上中1/3交界处,下界至内踝处,前后界可达前后正中线。

根据缺损范围以胫骨内髁和内踝连线为轴设计皮瓣,皮瓣旋转轴位于上缘胫后动脉处。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5cm处,分别有2支较大的皮动脉,若为胫后动脉踝上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皮瓣旋转轴位于内踝上8cm,根据受区创面的大小略加放大画出皮瓣的轮廓[1]。

2.2手术步骤
彻底清创,修剪皮缘后,根据受区创面设计皮瓣,先从皮瓣后缘做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向
前游离,将深筋膜与皮肤固定数针,游离至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见到皮动脉进入皮瓣后为止。

再做皮瓣前缘切开,向后游离。

前后切口在小腿内侧肌间隙相遇,游离出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保护好分向皮瓣的皮动脉,先试将胫后动脉近端血运阻断5min,如皮瓣血运良好则切断胫后动、静脉近端。

将皮瓣经过切开皮肤筋膜开放的隧道,逆行转移修复足跟、踝部创面。

皮瓣直接与创面边缘皮肤缝合,供区创面使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打包加压包扎。

2.3术后处理
皮缘橡皮条引流24h,术后抬高患肢,皮瓣局部以红外想灯间断照射1周,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结果
15例患者均在我科拆除术后缝线后出院,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皮瓣均存活。

15例患者均获远期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5.3个月,供侧下肢动脉无障碍,供区植皮愈合佳,功能和外观无明显影响。

受区皮瓣厚度适中,下肢负重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

皮瓣均无磨破及溃疡等。

4讨论
4.1小腿内侧皮瓣解剖学特点
小腿内侧皮瓣以胫后动脉为蒂,位置固定,存在率为98%,且分支血管管径较粗大,动脉1.5~2.0mm,深静脉2.0~2.5mm,浅静脉直径更大,在踝关节处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有许多交通支,血运丰富,这是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5cm处,分别有2支较大的皮动脉,亦可以皮支血管为蒂,形成岛状皮瓣,用以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的软组织缺损[2]。

并可以根据受区需要小腿内侧皮瓣可游离移植,可带蒂顺行、逆行或桥式交叉转移。

如带蒂修复,小腿内侧皮瓣蒂较长,修复的组织可较远离蒂部。

且切取面积较大,皮瓣上界可至小腿上中1/3交界处,下界至内踝处,前后界可达前后正中线。

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
损中,足部有丰富的动脉吻合支,胫前动脉的终末支之一足底深支与胫后动脉的主要终末支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另外在后部、内踝网、外踝网、跟网亦将胫前后及腓动脉互相
联系起来,够成丰富的侧循环,因此如果如果胫前动脉存在,对下肢血运影响较小,且皮瓣容易存活,本组15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未出现坏死、溃疡、磨损等现象。

4.2小腿内侧皮瓣注意事项
术前需彻底清创,在切取该皮瓣时先在远侧显露血管蒂,辨别血管走向及位置,然后从皮瓣后缘在深筋膜下向前翻转皮瓣至肌肉问隙处,沿肌间隙解剖时,应在肌膜下进行,这样较容易显露和保护动脉。

血管蒂分离至内踝上缘止,以免伤及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

如患肢有严重挤压伤,
应充发估计血管缺损长度。

转移时,皮瓣旋转角度不能超过180°,血管蒂部隧道皮肤应尽量切开行成明道,减少血管蒂卡压。

并行无张力缝合切口,术口充分引流。

4.3小腿内侧皮瓣缺点
皮瓣缺点为术中破坏下肢一重要血管,少部分人有患肢体温较低的感觉,但本组患者无此现象发生。

部分患者出现隐神经分配区感觉障碍,已有报道将小腿内侧皮瓣携带的隐神经与腓肠神经或足背外侧皮神经吻合以恢复其感觉。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1.
[2] Schaverien MV, Hamilton SA.Lower limb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islande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5(6):1735~1743.
【收稿日期】 2010-07-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