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_邓丹雯 (1)

合集下载

第8届泛太平洋地区木材解剖国际研讨会暨国际木材科学院2013年学术年会将在南京举办

第8届泛太平洋地区木材解剖国际研讨会暨国际木材科学院2013年学术年会将在南京举办
技 7 I 【开 发
理 液 中加 2 % 一3 %的 P V P及 2 % 的 B一 巯基 乙醇 ,
参 考 文献
[ 1 ] 姚小华 , 任华 东 , 孙银祥, 等. 樟树 种源/ 家 系苗 期性 状变 异分 析 [ J ]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 9, 1 2 ( 3) : 2 8 3 - 2 9 0 . [ 2 ] 邓丹雯 , 张彬 , 周武. 超l 临界 C O 2萃取樟树 籽油脂 的实 验研究 [ J ] . 食品科 学 , 2 0 0 3 , 2 4 ( 9 ) : 1 0 8 — 1 1 0 . [ 3 ] 张国防 , 陈存及 , 刑建宏 , 等. 芳樟 工业 原料林 营建 中的若干 问题 [ J ] . 林业科技开发 , 2 0 0 4, 1 8 ( 3) : 7 — 1 0 . [ 4] 胡 国斌 , 梅 兴 国, 刘怡. 改 良异硫氰 酸 胍一 步法 提取 红豆 杉细胞 R N A[ J ] . 生物技 术 , 2 0 0 1 , 1 1 ( 5 ) : 3 1 - 3 3 . [ 5] 王友华 , 卢孟 柱 , 段 留生. 棉花 幼苗根 总 R N A提取 的改进 热酚 法 [ J ] . 西北植物学报 , 2 0 0 5 , 5 ( 4 ): 7 2 3 _ 7 2 6 . [ 6] 王曼玲 , 朱虹 琳 , 周 明 全, 等. 莲藕 组织 总 R N A 的快 速提 取方 法 [ J ]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 0 0 5 , 2 3 ( 5 ) : 4 7 5 _ 4 7 7 . [ 7 ] x u M, Z a n g B, Ya o H S , e t a 1 .I s o l a t i o n o f h i g h q u a l i t y R N A a n d n o — l e e u l a r ma n i p u l a t i o n s w i t h V a l " i O U S t i s s u e s o f P o p u l u * [ J ] .R u s s i a n

超临界CO_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超临界CO_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r s e t ey h ee ta t n r t fte oli 91 1 % u d rt i p i m o d t n Mo o e ,t e r s t fg h o tg a h e p ci l .T x rci ae o i s . 7 v o h n e h so t mu c n i o . i e r v r h e u s o a c r mao p y l s r
卢泽湘 范立维 郑德勇 , , , 廖益强 黄 彪 陈礼辉 , , ( . 建农林 大学材料 工程 学院 , 建 福 州 300 ;. 建农林 大 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 建 福 州 300 ) 1福 福 50 22福 福 502
摘要 : 采用超临界 C O 萃取技术对油茶 籽进行萃取 , 提取油茶籽油。考察 了油茶籽平均粒径 、 萃取压 力、 萃取 温度 、O 流 C 量和萃取 时间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 响, 在单 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 了 3因素 3水平的正交试验 , 并对试 验得到的油茶籽油 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 。超l界 C 萃取油茶籽油 的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为 : } 缶 O 油茶籽平均粒径 06 5mn 萃取压力 3 P 、 . l、 0 0M a 萃 取温度 5 、O 流量 3 h 0℃ C 0L・ 和萃取时间 9 i, 0mn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下油茶籽 油萃取率 为 9. % 。气相色谱分 析表 11 7 明, 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 由 5种脂肪 酸组成 , 其中不饱 和脂肪酸 占脂肪酸总量的 8 .8 。 82 % 关键词:超临界 C 萃取 ; O; 油茶籽油 ; 脂肪酸
中图 分类 号 : S 2 T2 A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0 1— 8X(00 0 10 39 2 1 )4—04 — 5 3 0

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2007.04粮油加工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罗登林聂英罗磊向进乐(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摘要】利用超临界CO2对樟树籽仁油进行了萃取试验,主要考察了原料粒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影响,并对萃取出的油的组成及物性参数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粒径80~100目、萃取时间3.0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和CO2流量为4L/h的条件下,樟树籽仁油的萃取率达57.2%,并且油的色泽淡,酸值低,质量好。

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中碳链脂肪酸中图分类号:TS2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99(2007)04-0052-03樟树(Camphor)是我国特产珍贵木材和经济林树种,遍布我国14个省,可从其根、茎和叶中提取天然樟脑和芳香油等药用物质。

近年来发现其果实也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樟树每年结果一次,一棵5年树龄的樟树可产2~5kg樟树籽,可利用樟树籽仁油合成功能性油脂———中碳链甘油三酯,还可用于医药行业合成鱼腥草素等消炎药。

这主要是因为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同于一般的植物油,主要是由中碳脂肪酸(癸酸和月桂酸)组成。

目前很少人对樟树籽进行收集,任其掉落,不仅增加了清扫工作量,而且对资源的利用遭成了极大浪费。

本文主要探讨了超临界CO2(SC)萃取樟树籽仁油的工艺,并对最终产品进行了分析检测,为樟树籽仁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

1材料与方法1.1原料不同采摘期的樟树籽,由中国农科院提供;CO2,河南天冠集团生产,体积分数>99.6%;正己烷、甲醇、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1.2主要仪器1LSC萃取设备,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GC-7AG型气相色谱仪,带FID检测器,日本岛津事物所。

1.3樟树籽仁油提取工艺流程樟树果→去杂→烘干(水分含量为4.2%)→去皮壳→樟树籽仁→粉碎→过筛→粉碎→SC萃取1.4樟树籽仁含油率的测定正己烷作溶剂,索氏抽提8h,测得樟树籽仁含油率为62.3%。

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工艺的研究

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工艺的研究

Study on supercritical CO2 f luid extraction of Com us officinalis seeds 0il
ZH OU Li ,GUO Xiong ,HE Dong—ping 1,2,Hu Chuan—rong ,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 n 430023,Hubei,China;
茱萸籽油 中含有 多种不饱 和脂肪酸 ,其 中油 酸 的含 量 高达 35.8%,亚 油酸 的含 量 高达 34,6%。不饱 和脂 肪 酸对人体 的健康 具有特别 重要 的作 用 ,其中亚油 酸是 人体 自身 不能 合成 的必需 脂肪 酸 。油 酸有 助 于软 化 血管 ,在人的新 陈代谢过 程 中起 着重 要作用 。亚 油酸 具有 降低 血液胆 固醇 、降血脂 、降血压 、预 防动脉 粥样 硬 化和心脑 血管疾病 等功效 ∞ ,有 益身体健 康。刘 瑞林等 ¨ 采 用 RSM 法优 化实验方案 ,利用微波 辅助 提取 山茱萸籽 (未脱壳 )油,其最优 工艺方案为微 波功 率 640 W 、浸提 时间 13 r ain、液料 比 12:1(mL/g),他 们的工 艺方 案能 够实现 油脂提 取率达 到 10.18%。冯 自立 等 ¨ 以超 声波辅 助石 油醚 提 取 山茱萸 籽 (未 脱 壳 )油 ,并 且优 化其工艺 ,操作方法是 将烘干后 的山茱 萸 籽 粉末 ,放入 合适 比例 的石油 醚 中,置 于超声 循 环 提取器 中进行萃 取,然后过 滤并 收集提取液 进行减 压
getting Com us oflicinalis seeds oil were that extraction pressure was 41.5 M Pa,extraction tem perature was 37 oC ,and extraction tim e w as 2.5 h.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yield of oil was 39.85 % . The technolog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percritical C 0 2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om us oficinalis seeds oil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tilization of com us of i cinalis by—· product in industry. Key words:Cornus o cinalis seeds;supercritical CO2 f luid;response surface method;condition

樟树籽油的提取

樟树籽油的提取

樟树籽油的提取
邓丹雯
【期刊名称】《江西食品工业》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樟树是我国特产珍贵木材和经济林树种,南方城市绿化多有采用樟树,1986年江西省政府将樟树定为省树,为樟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邓丹雯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3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樟树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J], 邱雅杰;王成禹;刘欢;张宇;胡小泓
2.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 [J], 熊建华;吴琴;林丽萍;李世传;汤凯洁
3.石油醚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研究 [J], 史亚亚;陶武辉;曾哲灵
4.香樟树籽油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J], 赵晓霞;董振浩;刘光斌;黄忠;熊春兰
5.樟树籽及樟树籽核油的开发 [J], 李建华[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 ) ’%+(,- 樟树籽油的提取

!# $%&’(%’ ) ’%+(,- 樟树籽油的提取

食品科技
!""# $%&’(%’ ) *’%+(","-.
的品质在加工中受到一定的 影 响 。 超 临 界 !"# 提 取 技 术 的 发 展 为 油脂加工提供了新的工艺。近三十年来, 植物油脂的超临界 !"#萃 取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较多的文 章发表, 对樟树籽油的超临界 !"# 萃 取 研 究 还 未 见 报 导 。 因 此 , 在 制定本工艺路线时, 考虑到樟树籽物料的特性, 即果仁含油较高, 粉碎后颗粒表面油脂较多, 萃取时, 初期表层油脂迅速萃取出, 随 萃取时间延长,樟树籽油的得率取决于颗粒内部油脂向表面扩散 速率, 参考检索文献, 根据经验确定方案, 再通过实验论证。 图 $: 实验安排与结果见表 $ 、 表$ 实验安排和结果 萃取压力 ( 原料 $%%& , 萃取时间 $%%’()) 萃取温度 / 含量 ( 7) 萃取物得量 下: 表# 脂肪 名称 碳链: 双 链数 樟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 7) 癸酸 十二 碳酸 十四 碳酸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
樟 树 籽 ! 烘 干 ! 破 碎 ! 去 壳 ! 筛 分 ! 称 量 ! 超 临 界 ./ ’ 萃 取 ! 分离 ! 精制樟树籽油 采摘成熟的樟树籽, 将收得的 樟 树 籽 热 风 干 燥 , 干燥后用密封

植物油脂传统上 一 般 是 通 过 压 榨 取 油 , 也 有 用 溶 剂 浸 提 法 和 水蒸气蒸馏法, 传统的溶剂提取工 艺 流 程 长 , 设备多, 操作繁杂, 油
食品科技
!""# $%&’(%’ ) *’%+(","-.
樟树籽油的提取

萃取方式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影响

萃取方式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影响

萃取方式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影响罗登林;曾小宇;袁海丽;刘建学;徐宝成【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09(024)009【摘要】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由于萃取釜中固体物料的堆积和植物致密的外层细胞壁结构,导致其萃取效率的下降.传统的超临界CO2萃取方式通常是采用动态循环萃取(DCE),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萃取,能够保证较高的萃取产率,但萃取时间长,能耗高.论文根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特点,在通常动态循环萃取前引入一个预膨胀工艺,考察了这两种萃取方式对樟树籽仁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预膨胀-动态循环萃取法(PE-DCE)与单一动态循环萃取法相比,在相同的萃取率下,PE-DCE法可缩短萃取时间一半以上;在相同的萃取时间下,PE-DCE法所得油的产率是DCE法的1.19倍;在相同的原料粒径下,PE-DCE法所得油的产率是DCE法的1.58倍以上.【总页数】4页(P57-60)【作者】罗登林;曾小宇;袁海丽;刘建学;徐宝成【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8【相关文献】1.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J], 罗登林;聂英;罗磊;向进乐2.花椒籽仁油的超临界CO2萃取 [J], 刘通;殷钟意;郑旭煦;姚世勇;刘荣;王斐;史闯3.牡丹籽脱皮及其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J], 史闯;王斐;殷钟意;郑旭煦4.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 [J], 邓丹雯;张彬;周武5.葡萄籽预处理方式对葡萄籽油SCF-CO2萃取率的影响 [J], 丁燕;孙玉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

《香樟精油的提取》的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香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和被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

植物性天然香料也称植物性精油(essential oil),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物。

香料的发展历史悠久,从黄帝神农氏时代人们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开始,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起初人们把这些有香味的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

大约在8-10世纪,人们已经知道用蒸馏法分离香料。

1370年第一种用乙醇提取的香水—匈牙利水(Eaudela Reimed Hongarie)出现了,开始只是从迷迭香中蒸馏制得,其后才逐渐从薰衣草等植物中制得。

自1420年,人们开始在蒸馏中采用蛇形冷凝器后,精油提取发展迅速,法国的格拉斯(Grasse)因生产花油和香水,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香料(特别是香花)的生产基地。

此后各地逐步采用蒸馏提取精油,同时从柑桔树的花、果实及叶中提取精油,这样就从香料植物固体转变成液体,提取了植物中的精油,这是划时代的进展。

18世纪后,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也随着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当时除了水蒸气蒸馏法外,天然香料还可以通过减压分馏和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而得到提纯和单离,然后单离物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新香料,这样单离合成香料就在19世纪下半时期诞生了。

那时,挥发性溶剂浸提法也开始应用。

其后,天然香料制造者开始用手工压榨提取精油,进而再发展到用机器进行冷榨、冷磨方法来提取一些精油,使得许多精油的品质得到大大改善,这为饮料、食品的加香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随着天然香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香料工业急剧发展,天然香料提取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

如今,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从香樟中提取芳香油。

青果脂肪酸成分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测定

青果脂肪酸成分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测定

青果脂肪酸成分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测定
超临界CO_2萃取是一种在农业加工领域中应用较广泛的新兴技术,它能够从农产品中有效提取活性物质。

研究表明,CO_2萃取可以有效提取出青果脂肪酸中的特性成分,并准确测定其浓度。

首先,在实验中,将青果脂肪酸以溶剂萃取的方式从青果中分离出来。

然后,将得到的组分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进行萃取。

超临界CO_2萃取的原理是利用CO_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与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CO_2迅速进入植物油中,并将油中的特性成分萃取出来,从而准确测定青果脂肪酸中的特性成分。

此外,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提取出活性成分,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

超临界CO_2萃取不需要大量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而且没有危险的有毒物质残留,因此它是一种高度可操作的萃取技术。

因此,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和测定青果脂肪酸中的特性成分,这项技术具有准确度高、选择性好、操作安全、污染小等优点,可以在农业园艺产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临界CO_2沉香萃取及高级精油精制工艺

超临界CO_2沉香萃取及高级精油精制工艺

超临界CO_2沉香萃取及高级精油精制工艺
沈汝青;陆麒;朱宝璋
【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
【年(卷),期】2018(44)1
【摘要】首先采用超临界CO_2对沉香原料进行萃取,并利用分子蒸馏对沉香提取物加工精制以获得高档沉香精油,最后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分沉香精油组分作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时,萃取得率为2.3%,随后利用分子蒸馏技术进一步精制所得高级沉香精油收率为
1.2%。

【总页数】2页(P126-126)
【关键词】沉香;超临界CO2萃取;分子蒸馏;精油
【作者】沈汝青;陆麒;朱宝璋
【作者单位】海南香岛休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4
【相关文献】
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优化 [J], 李响;王卫飞;周瑢;杨博;王永华
2.超临界CO2沉香萃取及高级精油精制工艺 [J], 沈汝青;陆麒;朱宝璋
3.亚临界流体萃取沉香挥发油工艺的优化及精制精油测定 [J], 沈汝青;朱力;冯志豪;朱宝璋;谭亮;丁恺;陆麒;丁志刚;丁俊
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J], 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5.沉香中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GC-MS分析 [J], 邓红梅;童汉清;周如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

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3-06-20;修回日期:2003-11-26作者简介:周 武(195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4)02-0030-02 中图分类号:TS22511+9 文献标识码:A樟树籽油提取的研究周 武,张 彬,邓丹雯(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330047南昌市) 摘要: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

研究了超临界C O 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确定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 、C O 2流量35kg/h 、萃取时间100~120min 。

关键词:樟树籽油;提取;超临界C O 2 樟树属樟科(Lauraceae )植物,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四季常青的树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省有大量种植。

樟树籽,又名樟犁、香樟子、大木姜子、樟子等。

樟树籽核仁含有40%左右的油脂,樟树籽油富含癸酸(59107%)、月桂酸(37122%)等中碳链的脂肪酸[1],含量高达90%以上。

樟树籽油这种特殊的脂肪酸组成,使其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癸酸已应用于医药行业合成鱼腥草素等消炎药。

樟树籽油已被试制成癸酸甘油酯,用于治疗脂肪代谢紊乱病症,并有降血脂及降胆固醇作用。

目前,樟树籽除极少量被采摘入药外,大部分均自生自灭,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本文以超临界C O 2为溶剂,从樟树籽中提取富含癸酸的油脂,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樟树籽,11月采摘的成熟的樟树籽;二氧化碳(C O 2),食品级。

1.2 设备与仪器超临界萃取设备,萃取釜容积1000m L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产品;T yp5890∏型气相色谱(G C/FI D ),Hewlett Packard 公司产品;小型粉碎机;R114/A 旋转蒸发器。

1.3 实验方法经粉碎过筛的100g 樟树籽(平均粒径<230μm )装入萃取釜中,开冷冻机和加热器,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启C O 2气瓶,C O 2经净化器进入液化槽液化(液化温度一般在0~5℃),然后由高压柱塞泵经预热器、净化器打入萃取釜中,升压到预定值,使之成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
陈升荣;张彬;罗家星;邓丹雯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12(038)007
【摘要】采用微波加热茶叶籽仁粉,用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适宜工艺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00min,CO2流量45~55kg/h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94.1%,并测定了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陈升荣;张彬;罗家星;邓丹雯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6
【相关文献】
1.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J], 赖锡湖;黄卓;李坚;罗巍;刘东波
2.超临界CO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 [J], 麻成金;黄群;吴道宏;陈功锡;朱杜鹃;黄昌松;向勇平
3.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及其分子蒸馏馏出物抗氧化成分分析 [J], 董海胜;臧鹏;陈斌;朱德兵;张淑静
4.茶叶籽油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试验 [J], 谢明;梁世康
5.超临界CO2茶叶籽油和压榨茶叶籽油抗氧化比较试验 [J], 金德国;梁世康;陈玉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油脂超临界CO_2萃取脱酸的研究

植物油脂超临界CO_2萃取脱酸的研究

植物油脂超临界CO_2萃取脱酸的研究
陈迎春;何寿林;程健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年(卷),期】2007(4)1
【摘要】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

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

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45-47)
【关键词】植物油脂;油脂精炼;超临界;CO2萃取;脱酸
【作者】陈迎春;何寿林;程健
【作者单位】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5.6
【相关文献】
1.植物油脂超临界CO2萃取脱酸的研究 [J], 陈迎春;何寿林;程健
2.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天然植物香精研究进展 [J], 李卓;郭玉蓉;邓红
3.超临界CO_2萃取被孢霉菌体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的研究 [J], 陈文利;朱敏;余龙江;
陈中
4.超临界CO_2萃取昆虫水虻油脂的实验研究 [J], 林启训;臧志清;傅坤仁;陈云平
5.超临界CO_2萃取珊瑚姜挥发油抗部分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J], 高玉琼;杨迺嘉;刘建华;赵德刚;宋宝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博落回种子油工艺及其主要成分研究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博落回种子油工艺及其主要成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 验 材 料 .
质谱条件 : 离子源温度 20 G / 接 口温度 o ℃; CMS 20 电离 方 式 E 源 ; 2 %; I 电离 电压 :0e ; 集 方 式 7 v采
全 扫描 ; 核 比扫描 范 围 5~ 0 /。 质 0 60mz
博落 回种子由湖南美可达生物资源有限公司提
 ̄ 0 % 10
式 中 M 为博 落 回种 子油 重量 , 为 博 落 回种 M: 子原 料重量 ,为种 子油 得率 。 13 甲酯化 方法及 GC MS分 析 _. 2 — 准确量 取 2 0 0 L种 子 油 ,加 入 2mL06moL氢 氧化 钾 甲醇 溶 . l / 液振 荡 充分 混 合 1mn静 置 1 n 取 2m i, 0mi, L正 己 烷 混 匀 1mn i,静 置 取 上 清 液 正 己烷 相 1mL 于 ,
摘 要: 研究 考察了萃取温度 、 萃取时间 、 萃取压力 、 物料颗粒度对 超临界 C O 流体萃 取博落 回种子 油得率的影响 , 采用气相 并
色谱一 质谱联用仪 ( c M ) e — S 对萃取 的种子油进行 了成分分析 。结 果确定最佳工艺为 : 萃取压力 3 P 、 5M a 萃取温度 4 ℃、 O 流量 0 C: 2 h 粒径 2 OL 、 / 4目、 萃取时间 6 i , 0m n 此条件下种子油得率达 3 . %。 51 9 首次利用 G — S C M 分析 出博落 回种子油的 8 种成分 , 中亚 其
收 稿 日期 :02 0—9 2 1—22 基金项 目: 中比药用植物资 源利用与作物病虫 害防控新技术
合作 研究(O O F 3 8 O ; 2 1D A 2 1 )科技部 国际合作研究 (叭O F 3 8 0 2 D A 2 1)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的研究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的研究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的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萃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提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并对其进行研究。

## 1. 引言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应用潜力。

然而,菜籽油中芥子酸含量较高,给其口感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包括温和操作条件、无毒、环保等。

因此,本研究选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来制备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

##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菜籽油:选用新鲜、无污染的菜籽油作为研究对象。

- 超临界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9%以上的二氧化碳。

- 萃取器:具备承受高压的不锈钢材质的超临界萃取装置。

- 萃取温度、压力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温度和压力。

- 萃取时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与菜籽油的接触时间。

### 2.2 实验步骤1. 准备菜籽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

2. 将菜籽油放入萃取器中,并将其密封。

3. 启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加热和压力增加装置,调节温度和压力至设定值。

4. 控制萃取时间,使超临界二氧化碳与菜籽油充分接触。

5. 停止加热和压力增加装置,降低压力,使超临界二氧化碳恢复正常状态。

6. 打开萃取器,取出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

### 2.3 分析方法1. 芥子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菜籽油中芥子酸的含量。

2. 酸价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的酸价。

3. 颜色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的颜色。

## 3. 结果与讨论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的低芥子酸菜籽油分离品,在芥子酸含量、酸价和颜色等指标上与原始菜籽油相比有所降低和改善。

实验8 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实验

实验8 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实验

实验8 超临界CO2萃取茶籽油实验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

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

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

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

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系统密闭,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超临界CO2萃取的原理和特点;2.熟悉超临界萃取设备的构造,掌握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操作方法。

3. 掌握用正交实验来设计实验方案。

二、实验原理1、超临界流体定义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

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

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

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术中的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临界点的流体,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

超临界CO 2萃取技术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3牟德华,李 艳,赵玉华,朱艳丽(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 要 利用超临界CO 2流体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植物甾醇。

主要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CO 2流量对提取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0MPa ,温度45℃,CO 2流量20kg/h ,萃取4h 。

在此条件下植物甾醇的收率为65%以上,纯度80%~85%。

关键词 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油、坚果和植物种子中,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功效,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1]。

植物甾醇(phytosterol )主要包括β2谷甾醇(β2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和菜籽甾醇(brassicasterol )[2~5]。

其中β2谷甾醇及豆甾醇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 β2谷甾醇和豆甾醇结构式第一作者:学士,教授。

 3河北省农副产品深加工重大专项课题之一“超临界萃取在葡萄、苹果、大豆等农产品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No 103220174D )收稿日期:2006-10-24,改回日期:2006-11-21 目前甾醇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有溶剂结晶法、干式皂化法、络合法、分子蒸馏法、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6~9]。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技术具有许多分子蒸馏技术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如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

因此,利用SFE 技术提取植物甾醇的工业化研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0]。

而用超临界CO 2萃取技术从脱臭馏出物中提取植物甾醇的相关报道较少,文中对超临界CO 2萃取技术提取植物甾醇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1 仪器、样品和试剂HA121250201型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江苏南通华安公司;SP5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Varian 公司;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工业品,河北三河汇福粮油公司;CO 2,纯度9919%,石家庄大明气体厂。

超声强化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叶精油的研究

超声强化超临界CO_2萃取樟树叶精油的研究

衡 阳 4 10 ) 2 02
摘要 : 采用 超声波 强化超 临界 C :萃取 樟树 叶精 油 , 采用 正交实 验对萃 取工 艺进行 了优 化。研究、 6 a温度 为 5  ̄ 时间为 8 m n C 2 0C、 0 i、 O 流量为 1k/ 、 6 gh 超声 波功率为 2 0 超声波频率为 4 W、
dc td ta h o tn fc mp o n [-n lo a h ag s n tee sni i,twa 3 9 % ;u ay o n s tr io s iae h ttec ne to a h ra d3l ao lw stelre ti h se t ol i s2 . 9 e elp ta d .epn lWa i l a
关键词 : 樟树 叶精 油 ; 临界 C : 超 O 萃取 ; 超声波强化 ; 工艺 优化
中图分类号 :68 0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St y o x r c in fe s n ilolo a p r r e la e t ta o i ud n e ta to o s e ta i fc m ho t e e v s wih ulr s n c e nha e e fs nc m nto upe c iia r rtc lCO 2
2 Col g f tra n gn e n C n r lS u h Unv r i fF r sr n c n lg C a g h 0 0 C i a . l eo e Ma e la d En ie r g, e t o t i est o o e t a d Te h o o y, h n s a41 0 4, h n ; i i a y y
a lr s n c  ̄e ue c s2 nd u ta o i q n ywa 0KHz,h v r g il fe s n ilolo a p rr el a e s 1 92% . t e a e a e ye d o s e ta i fc m ho te e v swa . Thea alsso n y i fGC- S i — M n

樟树精油提取及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樟树精油提取及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樟树精油提取及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张欣宇;陈尚钘;熊万明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045)012
【摘要】概述了樟树精油的辅助萃取、同时蒸馏萃取法、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通过对每一种提取方法的介绍,比较了其优缺点.介绍了油樟、芳樟、脑樟、异樟、龙脑樟这五种樟树精油成分,对比分析了其桉叶油素、樟脑、芳樟醇、石竹烯、α-蒎烯等含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樟树精油提取方法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樟树精油提取方法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张欣宇;陈尚钘;熊万明
【作者单位】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江西特色林木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88
【相关文献】
1.高含量邻伞花烃樟树精油成分分析 [J], 杨素华;陆顺忠;邱米;罗玉芬;
2.樟树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郭丹;曾解放;范国荣;王鹏;陈尚钘
3.油樟型樟树精油的成分分析 [J], 杨素华;安家成;陆顺忠;邱米;苏骊华;党中广
4.高含量邻伞花烃樟树精油成分分析 [J], 杨素华;陆顺忠;邱米;罗玉芬
5.樟树叶精油组成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嘉欣; 孟斌斌; 朱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V ol. 24, No. 9食品科学※工艺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邓丹雯,张 彬,周 武(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南昌 330047)摘 要: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35kg/h条件下,萃取2h,樟树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4.3%。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樟树籽;油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echnology of the CO2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the oil from camphor tree seed were studiedin the lab. The effects of the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flowing rat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the process of the extraction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extraction were 40℃, 20MPa, 120min and the flow rate35kg/h. The yield of oil extracted from camphor tree seed was over 94.3%Key words: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camphor tree seed;oil中图分类号:TS2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3)09-0108-03收稿日期:2003-06-13作者简介:邓丹雯(1957-),女,研究员,从事食品工程研究。

樟树(Cinnamomum campbom (Linn) Presi),常绿乔木[1],果期8~11月。

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樟属植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之一,是天然樟脑、芳香油、油脂的重要资源,其木材、根、叶、果实皆含精油。

以往主要是对根、茎、叶进行利用和加工。

近年来对樟树籽的利用研究增多,发现其核仁中含有较高的油脂[2],油脂含量在40%左右,且油脂中以癸酸、月桂酸等中碳链的脂肪酸为主,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3]。

我国樟树籽年产量约15,000吨,可生产5,000吨左右的樟树籽油。

传统上一般通过压榨取油,也有用溶剂浸提法和水蒸气蒸馏法[4],还未见用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报导。

本文就樟树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一些实验探讨,以期能为樟树籽油萃取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樟树籽 自己采摘的成熟的樟树籽。

将收得的樟树籽热风干燥后用密封袋贮藏备用,实验前进行粉碎。

经测定油脂含量37.1%。

液态二氧化碳 市购,CO2含量大于99%。

要浅。

活性炭对酶液纯化的原因可能是活性炭吸附一部分色素的同时,也可不同程度地吸附对酶有阻碍作用的金属离子[5],同时活性炭可脱去一部分杂蛋白,这样大大提高了酶的比活。

3结 论在活性炭处理β-甘露聚糖酶液的过程中,温度、时间和炭量均对其吸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在温度50℃、炭量3%、处理2h的条件下,可使酶液脱色,同时提纯3.77倍,收率达到86.19%。

因此利用活性炭处理酶液,既有脱色作用,又可达到纯化酶的目的。

参考文献:[1]Kaobayashi Y,Echizen R,Mada M et al.Intestinal floca anddietary factors. In:Mitsuoka T,ed. Proceedings of the 4th KikenSymposium on intestinal flora[M].Tokyo:Japan ScientificSocietiesPress.1984.69-90.[2]马延和,周培瑾.浅谈寡糖的开发和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1:80-82.[3]焦莉莉,周建中,黄顺德.柠檬酸发酵液的活性炭吸附处理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18(1):1-5.[4]余红英,杨幼慧,杨跃生等.枯草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补料发酵及其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2,5:25-29.[5]常瑜,邢金龙,白英彬等.活性炭脱色性能的研究[J].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5,26(2):95-98.109※工艺技术食品科学2003, Vol. 24, No. 91. 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METTLER TOLEDO PB602-N;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01-3型;超临界萃取装置 HA121-50-01;粉碎机。

1.3实验方法1.3.1工艺流程樟树籽称量(每次实验用量100g)—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流程示意图见图1。

1.3.2实验方法简介经粉碎过筛的樟树籽100g装入萃取釜中,开冷冻机和加热器,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启CO2气瓶,启动高压泵,在设定的压力、温度下进行实验。

本实验对樟树籽油萃取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压力(P)、温度(T)及CO2流量(Q)进行探讨。

实验方案如下表。

2结果与分析2.1萃取压力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压力是超临界流体萃取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增加压力不但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密度,还会减少传质距离,增加溶质之间的传质效率,利于樟树籽油萃取。

图2反映了压力对萃取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同一温度、流量下,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10~20MPa),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樟树籽油脂的得率显著增加,但继续提高萃取压力(20~30MPa),萃取得率变化不大,原因在于高压下二氧化碳密度较大,可压缩性小,增加压力很难大幅度提高溶质的溶解度,而且萃取率增加值与设备和动力消耗不成比例,压力越高萃取设备的费用和动力消耗会大大增加,萃取压力增表1 实验安排表实验序号实验参数1T=60℃,Q=35kg/hP=10MPa2T=60℃,Q=35kg/hP=20MPa3T=60℃,Q=35kg/hP=30MPa4P=20 MPa MPa,Q=35kg/hT=40℃5P=20 MPa MPa,Q=35kg/hT=60℃6P=20 MPa MPa,Q=35kg/hT=70℃7P=20 MPa MPa,T=60℃Q=25kg/h8P=20 MPa MPa,T=60℃Q=35kg/h9P=20 MPa MPa,T=60℃Q=50kg/h加,会使极性物质溶出,产物中杂质增加。

为此从实际应用来看选择适中的萃取压力20MPa,即可保证目标产物有较高的萃取率,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2萃取温度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不同压力范围内,温度对樟树籽油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溶解度的影响有所不同,压力大时,超临界CO2的密度大,可压缩性小;升温时超临界CO2密度降低较少,但大大提高了待分离组分的蒸汽压和扩散系数,从而使溶解能力提高;相反,在超临界CO2临界点附近,即压力较低时,超临界CO2的可压缩性大,升温时超临界CO2密度急剧下降,此时,虽可提高分离组分的挥发度和扩散系数,但难以补偿CO2密度降低所造成的溶解能力下降,在一定压力、流量下,萃取温度通过影响有机物分子和CO2分子的结合与解离的难易而影响到萃取率[5]。

萃取温度还影响到萃取过程的总体热效应,一方面萃取温度越高CO2流体的密度越小,其对有机物的溶解能力越差,携带物质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萃取温度越高则流体传质速度越快,前者不利于萃取,后者有利于萃取。

实验选择萃取压力20MPa下,研究萃取温度对2003, V ol. 24, No. 9食品科学※工艺技术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结果见图3。

从图可以看出,萃取温度升高,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萃取物得率下降, 40 ̄60℃为萃取樟树籽油的最适温度。

2.3CO2流量对萃取樟树籽油的影响在同一压力、温度下,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樟树籽油的萃取得率也不同,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加使SCF—CO2通过物料的流速增加,从而增加萃取过程的传质效率,使SCF—CO2较快达到平衡溶解能力,有利于油脂的溶出;但是CO2 流量的增加,会缩短SCF—CO2在萃取釜中的停留时间,不利于萃取,实验结果是:CO2 流量增加萃取速率增加,但萃取物得率随流量增加变化不大,且流量越大,CO2耗量增大、萃取设备的费用和动力消耗会大大增加,考虑到流量大,能耗大这个因素,从而选择25~35kg/h的流量较适宜。

2.4提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提取时间与原料的含油率、提取压力和温度、溶剂的流量有关,从上述实验看出,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提取时间的增长,被提取物的含油率逐渐降低,单位时间出油量减少,曲线趋于平缓,到一定值后,再延长提取时间虽仍可以提高油脂得率,但经济上是否合算 ,要结合产品成本及油脂的经济价值综合考虑。

因此我们认为樟树籽油萃取时间100~120min较适宜。

2.5樟树籽油脂的质量指标本实验所得油脂具有樟树籽油特有的香气、无异味,外观为棕黄色,澄清透亮,经检测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指标见下表。

表2 樟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脂肪名称癸酸十二碳酸十四碳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碳链:双链数10:012:013:016:018:010:118:218:3含量(%)59.0737.220.650.120.032.290.340.10表3 樟树籽油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比重(25℃)0.914碘值1~3.0酸值(mgKOH/g)0.1~0.4皂化值(mg KOH/g)280~285熔点(℃)2.5~3.5脂肪酸冻点(℃)18~233结 论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方法可行,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综合考虑,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35kg/h。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出油率35%,油脂萃取率达94.3%。

所获得的樟树籽油外观为棕黄色,较传统方法提取所得樟树籽油香气更好、无异味、提取时间大为缩短。

超临界CO2萃取温度低,整个提取分离过程在避光密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常规提取过程中发生的油脂氧化、溶剂残留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樟树籽油组分的品质和特性,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J American oil chem. Soc,1972.80.[3]中国科学院集体编写.中国油脂植物[M].科学出版社,1987.130-131.[4]张斌等.樟树籽提取樟油的实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1):5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