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改)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C-输出矩阵 m×n阶常数矩阵 D-直连矩阵 m×r阶常数矩阵
3.一般线性时变系统: X ( t ) A( t ) X ( t ) B( t )u( t ) Y ( t ) C ( t ) X ( t ) D( t )u( t ) 区别在于:上述矩阵是时间t的函数(变系数微分 方程) 4. 非线性定常系统: X (t ) f X (t )
Ra
Ea La
M
J: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f:负载的阻尼摩擦性质 解:由基本规律列写原始方程:
d Ea C e dt
电路方程:
d 2 d Cm ia J 2 f dt dt
运动方程:
选状态变量:
dia d u Ra ia La Ce dt dt x1 ia , x2 , x3
x1 ( t ) a11 a12 x1 b1 a x b u( t ) x2 ( t ) 21 a22 2 2 y( t ) c c x1 1 2 x 2
u(t)
在t=t0时,若已知uc1(t0),uc2(t0),uc3(t0)和u(t), 则由克希霍夫定律,可求得输出y(t),(t≥t0)故可 选uc1(t),uc2(t),uc3(t)作为状态变量。
但因uc1+uc2+uc3=0
显然他们是线性相关的,故只有两个变量是独立的,因 此,最小变量组的个数应是二。 一般的: 状态变量个数=系统含有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 =系统的阶数 对于n阶系统,有n个状态变量:x1(t),x3(t), …xn(t)。 ﹡状态变量是具有非唯一性的:如上例中,最小变量组是2个 独立变量,可在 uc1,uc2,uc3中任选2个,选法不唯一。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所谓的控制是系 统的控制。 系统是由客观世界中实体与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 功能的一个整体。 系统具有不同的属性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生物系统、物理系统、 化学系统和工程系统等。 系统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动态系统 系统的模型可用微分部分或全部描述 系统
将线性系统更细致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线性定常系统 与线性时变系统, 线性定常系统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线性微分 或差分方程中的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t 变化的。而线性时 变系统即系统的线性微分或差分方程的系数有随时间t 变化 的系数,不全是常数。
1.6 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任务
线性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 变这种运动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 参数、行为和性能间的确定的和定量的关系。通常,研究 系统运动规律的问题成为分析问题,研究改变运动规律的 可能性和方法的问题则为综合问题或设计。
(3)快速性与平稳性 系统的被控变量从一个值变到另一个值的过程称 为过渡过程。此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称为动态特 性。过渡过程的快速和平稳是人们所期望达到的又一 目标。控制系统受到外界的作用后,能否从一个平衡 状态迅速地达到另一个平衡状态,这就是系统的快速 性。只有当系统稳定时,才有快速性可言。
1.5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
古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以拉氏变 换为数学工具,主要研究单输入- 单输出一类自动控制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数学 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控制理论在大系统理论和智 能控制理论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有人称之为第三代 控制理论。
前者属于认知系统,后者为改造系统。 (1)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一章
Element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主讲:董霞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Email:xdong@办公地点:西二楼东207参考教材《现代控制工程》王军平董霞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机械类)何钺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控制工程》(第三版)Katsuhiko Ogata著卢伯英、于海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控制理论。
之所以称其为现代控制理论是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较而言的。
1.1 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控制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这种阶段性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
并且,这三个阶段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它们各有其应用领域,并还在不同程度地继续发展着。
控制理论中反馈的概念代表性人物:瓦特(J.Watt),于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飞球调速器。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动调节系统,由此拉开了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序幕。
控制理论诞生前,人们对于反馈就有了认识。
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J.C.Maxwell 发表《论调速器》论文,解决了蒸汽机调速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问题;1877年,英国科学家E.J. Routh 建立了劳斯稳定性判据;1895年,德国数学家A. Hurwitz 提出了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1892年,俄国数学家A. M.Lyapunov 发表了专著《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1922年,美国的N. Minorsky 研究出用于船舶驾驶的伺服机构并提出PID 控制方法;1932年,美籍瑞典人H. Nyquist 提出了频域内研究系统稳定性的频率判据;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1940年,H. W.Bode引入了对数坐标,使频域稳定性判据更适合工程应用;1942年,H. Harris引入了传递函数概念;1948年,W.R. Evans提出了根轨迹方法;1948年,N. Wiener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标志着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 ppt课件
1889-1976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伯德,Hendrik Wade Bode
美国1905-1982
Bode was an American engineer, researcher, inventor, author and scientist,
of Dutch ancestry.
As a pioneer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he revolutionized both the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of his chosen fields of research.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维纳,Norbert Wienner
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宣告了这门新兴学 科的诞生。这是他长期艰苦努力并与生理学家罗森 勃吕特等人多方面合作的伟大科学成果。
1964年1月,他由于“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并 且勇于深入到工程和生物科学中去的多种令人惊异的 贡献及在这些领域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荣 获美国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维纳,Norbert Wienner
第一章,牛顿时间和柏格森时间 第二章,群和统计力学 第三章,时间序列、信息与通讯 第四章,反馈与振荡 第五章,计算机与神经系统 第六章,完形与普遍观念 第七章,控制论和精神病理学 第八章,信息、语言和社会 第九章,关于学习和自生殖机 第十章,脑电波与自行组织系统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伯德,Hendrik Wade Bode
现代控制理论PPT第一章
13
d 3θ R f d 2θ fR + K e K m dθ K m + + + = u dt 3 L J dt 2 JL dt JL
dθ d 2θ , x3 = 2 dt dt
x1 = θ , x2 =
& 1 x1 0 x = 0 & 0 2 x3 & 0 − fR + K e K m JL
说明:( :(1 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不是唯一的。 说明:(1)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不是唯一的。 状态变量是相互独立的, (2)状态变量是相互独立的,个数等于微分方程的个数 状态变量在初始时刻的值,就是系统的初始状态。 (3)状态变量在初始时刻的值,就是系统的初始状态。
2012年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广东工业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广东工业大学
−
1 1 x1 LC + L u x 0 2 0
7
1 x1 y= 2012年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0 C x2
例2 机电系统(图1-2示) 机电系统(图1 (1)经典法(高阶微分方程)
x1 y = [1 0 0] x2 x3
11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广东工业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广东工业大学
二 状态变量和状态矢量
状态是系统的运动状态, 状态是系统的运动状态,状态变量是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状态的 且个数最少的一组变量。例如n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有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有n 且个数最少的一组变量。例如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有 个独立的状态变量。当求得n个独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 个独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 个独立的状态变量。当求得 个独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 系统状态可完全确定。若变量数目多于n 必有变量不独立; 系统状态可完全确定。若变量数目多于 ,必有变量不独立; 若少于n 又不足以描述系统状态。因此, 若少于 ,又不足以描述系统状态。因此,当系统能用最少的 n个变量完全确定系统状态时, n个变量完全确定系统状态时,则称这 n 个变量为系统的状态 个变量完全确定系统状态时 变量。 变量。(点击观看)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最完整打印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1K s K K p +sK s K p 1+s J 11sK n 22s J K b -++-+-)(s θ)(s U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s U )(s θ---+++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1K pK K 1pK K 1+++pK n K ⎰⎰⎰11J ⎰2J K b ⎰⎰-1x 2x 3x 4x 5x 6x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p p p n p b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阿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p np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R1L1R2L2CU---------Uc---------i1i2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CL L R L L R x x x 。
现代控制理论(1-8讲第1-2章知识点)精品PPT课件
dia dt
Ke
I fD Coபைடு நூலகம்st
n f Const
nDJ , f
其中:Kf 为发电机增益常数;Ke 为电动机反电势常数。
(3).电动机力矩平衡方程:J
d
dt
f
Kmia
(Km
-电动机转矩常数)
以上三式可改写为:
d
dt
f J
Km J
ia
dia dt
Ke Ra
La
La
ia
Kf La
if
试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选择相变量为系统的状态变量,有
•
•
•• •
x1 y x2 y x1 x3 y x2
故
即
•
x1 x2
•
x2 x3
•
x3
a0 a3
x1
a1 a3
x2
a2 a3
x3
1 a3
u
•
0
x 0
a0
a3
1 0 a1 a3
0
0
1 x 0 u
a2
1
a3 a3
a1 y a0 y
bnu (n)
b u (n1) n 1
b0u
(1)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一、输入信号不含有导数项:
此时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
y(n)
a y(n1) n1
a1 y a0 y b u
故选
x1 y
•
x2 y
..
xn1
y(n2)
xn y(n1)
对左边各式求导一次,即有
18
24
2-3 化系统的频域描述为状态空间描述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绪论
三、研究线性系统的基本工具
研究有限维线性系统的基本工具是线性代数 或矩阵论。
用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来处理系统与控制理 论中的问题,往往易于把握住问题的核心而得到 理论上深刻的结果。
一)矩阵的基本概念
1.矩阵 矩阵定义为矩阵阵列,它的元素可以是实数、
复数、函数或算子。一个n行m列的矩阵表示为
a11 a12 A a21 a22
an1 an2
a1m
a2
m
anm
a11 a21
AT
a12
a22
a1m a2m
an1
an2
anm
矩阵转置的规律: 1)(AT )T = A 3)(AB )T = BT AT
2)(A+B )T = AT+ BT 4)(kA )T = kAT
6.奇异矩阵与非奇异矩阵
设方阵A的行列式为|A|,如果|A|=0,则称A为奇 异矩阵;如果|A|≠0,则称A为非奇异矩阵。
七)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独立
设有m个n维向量
11
1
12
,
1n
21
2
22
,
2n
m1
,
m
m2
mn
如果存在一组不全为零的数 c1, c2, , cm,使得
c11 c22 cmm 0
则称向量组 1,2, ,m 是线性相关的。如果只有当 c1 c2 cm 0 时,才能使
课程主要章节的计划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 第五章 系统稳定性分析 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2学时 8学时 4学时 8学时 8学时 10学时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吴忠强版)
吴忠强
目
录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最优控制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 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 述、运动分析与离散化、李亚普诺夫稳 定性分析、能控性与能观性、状态反馈 与状态观测器、最优控制系统设计。每 章配有一定的例题和习题.
b11 b 21 B bn1
b12 b 22 bn 2
b1 r b2 r b nr
y1 y2 y ym
——m维输出矢量;
—— n r 输入(或控制)矩阵;
c 11 c 12 c 21 c 22 C c m1 c m 2
1
式(1-3)就是图1-1系统的输出方程,它的矩阵表示为
y 1
T
0
x1 x2
或
y C x
T
y c x
T
(1-4)
式中
c
1
0
六、状态空间表达式
l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 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指定某个输出量的高阶微分方程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如图1-1所示的系统,在以 uc 作输出时, 从式(1-1)消去中间变量i ,得到二阶微分方程为
回到式(1-5)或式(1-6)的二阶系统,若改选 u C 和 u c 作为 两个状态变量,即令 x 1 u C ,
x2 uc
《现代控制理论》 教案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教案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与意义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1.4 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2.1 数学基础2.1.1 向量与矩阵2.1.2 复数与复矩阵2.1.3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2.2 线性微分方程2.3 线性差分方程2.4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5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2.6 小结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3.2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3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3.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3.5 小结第四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4.1 性能指标4.1.1 稳态性能4.1.2 动态性能4.2 控制器设计方法4.2.1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4.2.2 状态反馈控制器4.2.3 观测器设计4.3 小结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5.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5.2 非线性方程与非线性微分方程5.3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4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5 小结第六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6.1 非线性性能指标6.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2.1 反馈线性化方法6.2.2 滑模控制方法6.2.3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6.3 小结第七章:鲁棒控制理论7.1 鲁棒控制的概念与意义7.2 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7.2.1 定义1-范数方法7.2.2 H∞控制方法7.2.3 μ-综合方法7.3 小结第八章:自适应控制理论8.1 自适应控制的概念与意义8.2 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8.2.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8.2.2 适应律与自适应律8.2.3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步骤8.3 小结第九章: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9.2 控制中的应用9.3 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9.4 小结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成果与贡献10.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控制挑战与机遇10.4 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第二章中向量与矩阵、复数与复矩阵、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的数学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3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一章(讲义)
& x − p1 1 x & 2 0 x 0 & 3 & 0 4 x = • • • • • • & x n 0
Λ
1
x1 x 2 bn − a n bo • bn−1 − a n−1bo u + • Λ • b1 − a1bo xn
(1.5)
y = [0 0 Λ
x1 x 2 • 0 1]• + bou • x n−1 x n
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对角线标准形由下式确定:
& x − p1 1 & x2 • = • • & x n 0
− p2 • • •
(1.8)
x1 x 2 • y = [c1 c2 Λ cn ] + bo u • • xn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 系统描述
1.1 引言
一个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 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或耦合。 为了分析 这样的系统, 必须简化其数学表达式, 转而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大量而乏味的分析与计 算。从这个观点来看,状态空间法对于系统分析是最适宜的。 经典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或传递函数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控制理 论以 n 个一阶微方程来描述系统,这些微分方程又组合成一个一阶向量-矩阵微分方程。应 用向量-矩阵表示方法,可极大地简化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状态变量、输入或输出数目的增 多并不增加方程的复杂性。事实上,分析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仅比分析用一阶纯量 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方法上稍复杂一些。 本文将主要涉及控制系统的基于状态空间的描述、 分析与设计。 本章将首先给出状态空 间方法的描述部分。 将以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为例, 给出包括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或多变量系 统在内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线性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标准形式(相变量、 对角线、Jordan、能控与能观测)、传递函数矩阵,以及利用 MATLAB 进行各种模型之间的 相互转换。 第二章将讨论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将给出几种主要的设计方法。 本章 1.1 节为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引言。1.2 节介绍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并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各种标准形。1.3 节讨论用 MATLAB 进行系统模型的转换(如从 传递函数变换为状态空间模型等) 。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第⼀章线性离散系统第⼀节概述随着微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的发展,采样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得到⼴泛的应⽤。
通常把采样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统称为离散系统。
⼀、举例⾃动测温,控温系统图;加热⽓体图解:1. 当炉温h变化时,测温电阻R变化→R,电桥失去平衡状态,检流计指针发⽣偏转,其偏转⾓度为)e;(t2. 检流计是个⾼灵敏度的元件,为防磨损不允许有摩擦⼒。
当凸轮转动使指针),接触时间为τ秒;与电位器相接触(凸轮每转的时间为T样偏差)(t e 是连续信号,电位器的输出的e *τ(t)是脉冲信号。
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或采样过程。
实现采样的装置成为采样器。
To —采样周期,f s =--To1采样频率,W s =2πf s —采样⾓频率 2.信号复现因接触时间很⼩,τo T ??τ,故可把采样器的输出信号)(t e *近似看成是⼀串强度等于矩形脉冲⾯积的理想脉冲,为了去除采样本⾝带来的⾼额分量,需要把离散信号)(t e *恢复到原信号)(t e 。
实现⽅法:是在采样器之后串联⼀个保持器,及信号复现滤波器。
作⽤:是把)(t e *脉冲信号变成阶梯信号e h (t)3.采样系统结构图r(t),e(t),c(t),y(t)为连续信号,)(t e *为离散信号)(s G h ,)(s G p ,)(s H 分别为保持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t)r4.采样系统⼯作过程由保持器5. 采样控制⽅式采样周期To ??=≠=?相位不同步采样常数常数6. 采样系统的研究⽅法(或称使⽤的数字⼯具)因运算过程中出现s 的超越函数,故不⽤拉式变换法,⼆采⽤z 变换⽅法,状态空间法。
第⼆节信号的采样和复现第⼀节是定性认识与分析,本节是定量研究。
⼀、采样过程从第3个图形可知,采样器输出信号)(t e *是⼀串理想的脉冲信号,k 瞬时)(t e *的脉冲强度等于此时)(T e 的幅值)(0kT e ,即)0(0T e ,)(0T e ,)2(0T e …. )(0nT e ….采样过程可以看成为⼀个幅值调制过程,采样器如同⼀个幅值调制器。
现代控制原理第1章
线性映射T的值域是由基像组张成的空间
R(T)=span{T (ζ1), T (ζ2),…, T (ζn)}
T的秩rank(T) =dim(R(T)) =rank(A) rank(T) +dim(ker(T))=n n n 若对α V1 ,若干有 α xi i , T (α)= yi εi,则
关于多项式初等变换一些重要结论
任何一个单模矩阵都可以化为若干个初等矩阵 的乘积。 对于一个多项式矩阵 ,左乘一个单模矩阵等 效于进行若干次初等行变换。 对于一个多项式矩阵 ,右乘一个单模矩阵等 效于进行若干次初等列变换。 单模变换不改变多项式矩阵奇异性和单模性。
x2 ( x2 )
3
a
x1 ( x1 )
本章内容
系统及其模型 线性空间与坐标变换 多项式矩阵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向量与矩阵范数 线性二次型及矩阵的正定性 有理函数矩阵 矩阵指数函数与计算 一阶常微分方程及其解 线性系统与相关问题说明 动态系统控制的概念及几个基本步骤
i 1 i 1
线性映射在不同基对下的矩阵间是相抵的。
y1 x1 A y x m n
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
线性(坐标)变换:设V是数域P上线性空间 ,V到自身的线性映射称为V上线性变换。 设
ε1 , ε2 , ε3 , , εn 是V上的一组基,则
α R n , α e1
x1 en e1 x n
x1 en e1 x n
x1 en P x n
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控制论之父— 控制论之父 —维纳 维纳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1954年出版了 践,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
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 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 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 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 的发展)。
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优点 闭环 采用了反馈, 采用了反馈,因而使系统的响 应对外部干扰和内部系统的参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控制精度高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或者要测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比如洗衣 机)。 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 将引起误差, 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精度通常较低, 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 纠偏能力。 纠偏能力。 缺点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1.5控制理论中的一些术语
(6)反馈控制 )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力图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且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对于可预测或已知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L(DOC)
第1章绪论1.1 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的普遍机制是控制论的反馈控制原理。
从信息处理和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系统可以看成由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并运行于一定的扰动和环境中,如图1–1所示。
施控系统产生控制作用,控制被控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规定的条件下以期望的或最优的方式运行。
扰动图1–1 控制系统的组成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的划分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定,由所考察的重点确定。
被控系统包括单台机械或设备、生产线、生产过程、以及整个工厂和企业等,它们是接受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对象,也称控制对象。
施控系统应包括传感、控制和执行三部分。
传感是获得被控系统的状态、输出和环境等方面信息的各种手段之总和,包括测量物理变量的传感器,为获得某些不能用测量仪表测量的变量的软测量技术,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
执行是产生施控系统最终输出信息的各种手段之总和,它可能是驱动部件(如调节阀、电动机、继电器等)、信息转换和通信部件(如与下级计算机的接口)、显示、记录以及图、文、声、多媒体输出部件等。
控制则以计算机为主体,完成控制问题的求解,形成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产生控制规律,它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抽象化后的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控制系统结构当着重研究控制策略而不关心信息的获取以及控制输出的实现时,将传感简化为求差器,将控制、执行合称控制器,如图1–3所示。
控制策略(狭义也称控制算法)是控制器的核心,是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
图1–3 简化的控制系统1.2 控制理论发展简况在工业应用和理论研究中,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
这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自动控制的程度、精度、范围及其适应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控制理论发展的结果。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证明了这个真理。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绪论
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巨大技 术成就,控制科学与技术的作 用非常显著。
引言
钱学森曾经从生产力,特别是技术革命 的进程分析了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
他强调: “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从科学理论的 角度来看,20世纪上半叶的三大伟绩是相对 论、量子论和控制论,也许可以称它们为三 项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三大飞 跃。”
1.2 控制理论的分析比较
1.2.1 经典控制理论 1、形成和发展
① 在20世纪30-40年代,初步形成。 ② 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体系。 2、主要研究对象:单机自动化,SISO线性定常系 统 3、主要数学工具:常微分方程、拉氏变换 4、主要研究方法:根轨迹法、频域法和传递函数
1.2.1 经典控制理论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方方 面面:
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宇宙飞船系统和导弹制导系统; 数控机床,工业过程中流量、压力、温度的控制; 机器人控制、城市交通控制、网络拥塞控制; 生物系统、生物医学系统、社会经济系统。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新发展——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 1.1.1 经典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思想及其实践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久远
1892年,俄国李雅普诺夫在《论运动稳定性的一 般问题》中建立了动力学系统的一般稳定性理论。
1932年,美国奈奎斯特Nyquist提出了 根据频率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准则, 奠定了频域法的基础。
1.1.1 经典控制理论
1945年,美国伯德Bode在《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 计》中提出频率响应法-Bode图。
6、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① 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 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第1章
它的模拟结构图示于下图
再以三阶微分方程为例: 将最高阶导数留在等式左边,上式可改写成 它的模拟结构图示于下图
同样,已知状态空间表达式,也可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下图是下列 三阶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试画出下列二输入二输出的二阶系统的模拟结构图。
1.3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一)
(63)
故U—X间的传递函数为:
它是一个
的列阵函数。
间的传递函数为:
它是一个标量。
2.多输入一多输出系统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64)
(66) 式中, 为r×1输入列矢量; 为m×1输出列矢量;B为n×r控制矩阵; C为m×n输出矩阵;D为m×r直接传递阵;X,A为同单变量系统。
同前,对式(66)作拉氏变换并认为初始条件为零,得:
(9)
2021/3/11
11
2021/3/11
12
因而多输入一多输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矢量矩阵形式为: (10)
式中,x和A为同单输入系统,分别为n维状态矢量和n×n系统矩阵;
为r维输入(或控制)矢量;
为m维输出矢量;
为了简便,下面除特别申明,在输出方程中,均不考虑输入矢量的直接 传递,即令D = 0 。注意:矢量是小写字母,矩阵是大写字母。
1.4.2 传递函数中有零点时的实现 此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相应地,系统传递函数为:
设待实现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因为
上式可变换为
(26)
令 则 对上式求拉氏反变换,可得:
2021/3/11
31
每个积分器的输出为一个状态变量,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问表达式: 或表示为: 推广到 阶系统,式(26)的实现可以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 x1 uC
输出方程为:
x1 y 1 0 x2
(3)系统状态变量的数目是唯一的
状态图如下:
一般情况下,n 阶微分方程为:
y ( n ) an1 y ( n 1) a1 y a0 y b0u
选择状态变量如下:
┆ xn 1 xn y ( n 1)
x1 y x1 x2 y x2 x3 y
xn y ( n ) a0 x1 a1 x2 an 1 xn b0u
1.1
状态空间表达式
1.1.1 状态、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 状态——动态系统的状态是一个可以确定该系统行为的信息集合。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系统未来的行为是充分且必要的。
状态变量——确定系统状态的最小一组变量,如果知道这些变量 在任意初始时刻 t 0 的值以及 t ≥ t 0 的系统输入,便能够完整地 确定系统在任意时刻 t 的状态。(状态变量的选择可以不同) 状态空间——以所选择的一组状态变量为坐标轴而构成的正交线 性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系统的状态图如下:
x1 y 1 0 0 xn
1.2.2
微分方程中含有输入信号导数项
(一)待定系数法 首先考察三阶系统,其微分方程为
a2 a1 y a0 y b3 b2u b1u b0u y y u 选择状态变量:
( M m) g Ml
0 x1 1 1 0 x2 M u ; 1 x3 0 1 0 x4 Ml
x1 x y 1 0 0 0 2 x3 x4
例:如下图所示电路, u(t ) 为输入量, uC (t ) 为输出量。
建立方程: L di(t ) Ri(t ) uC (t ) u (t ) dt 初始条件: i (t ) i (t0 ) t t
0 0
duC (t ) iC dt
uC (t ) t t uC (t0 )
a11 a1n A an1 ann nn c11 c1n C cm1 cmn mn
b11 b1r B bn1 anr nr d11 d1r D d m1 d mr mr
可选择电枢电流 i D 和角速度 为状态变量,电动机的电 枢电压 u D为输入量,角速度 为输出量。
状态空间表达式
diD RD dt LD d K m dt J D
Ke 1 LD iD LD u D f 0 JD
于是
x1 x2 1u x2 x3 2u x3 a0 x1 a1 x2 a2 x3 3u
写成矩阵形式
x1 0 x x2 0 x3 a0 1 0 a1
状态图如下:
iD y 0 1
例1-3 建立单极倒立摆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单级倒立摆系统是许多重要的宇宙空间应用的一个简单模型。
d2 y d2 在水平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M 2 m 2 ( y l sin ) u dt dt 在垂直于摆杆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2 d m 2 ( y l sin ) mg sin dt
x1 y 0u x2 y 0u 1u x1 1u
x3 0u 1u 2u x2 2u y
其中,待定系数为: 0 b3 1 b2 a2 0 2 b1 a1 0 a2 1 2 b0 a0 0 a11 a2 2
duC (t ) 1 i(t ) dt C
该方程描述了电路的状态变量 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该 电路的状态方程,这是一个矩 阵微分方程。
i (t ) uC (t ) 0 1 uC (t )
如果将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电路的输出量,则 该方程是联系输出量和状态变量关系的方程, 称为该电路的输出方程或观测方程。这是一 个矩阵代数方程。
而有:
d (sin ) (cos ) dt
d2 (sin ) ( sin ) 2 cos 2 dt
d (cos ) ( sin ) dt
d2 (cos ) ( cos ) 2 ( sin ) dt2
写成矩阵形式:
0 x1 x 0 2 0 xn a 0
1 0 0 a1
0 1 0 a2
0 0 0 a3
0 0 x1 0 0 x2 u 1 0 xn b an 1 0
如果矩阵A, B, C, D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实常数时,则称这样 的系统为线性定常(LTI,即:Linear Time-Invariant)系统。
如果这些元素中有些是时间 t 的函数,则称系统为线性时变 系统。
严格地说,一切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的。可以用下面的状态方程 和输出方程表示。如果不显含 t,则称为非线性定常系统。
x1 y 1 0 x2
该系统的状态图如下
例1-2 建立电枢控制直流他励电动机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电枢回路的电压方程为 diD LD RDiD K e uD dt d 系统运动方程式为
K m i D f J D
dt
(式中, K e 为电动势常数; K m 为转矩常数; J D 为折合到电动 机轴上的转动惯量; f 为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
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一起,称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或称 为系统动态方程,或称系统方程。
设: x1 i (t )
C 0 1
x2 uC (t )
x1 x x2
R - L A 1 C
1 - L 0
1 b L 0
1.2
由微分方程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一个系统,用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其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通过选 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就可以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 这里分两种情况:
1、微分方程中不含输入信号导数项,(即1.2.1 中的内容)
2、微分方程中含有输入信号导数项,(即1.2.2 中的内容)
1.2.1 微分方程中不含有输入信号导数项
1.1.4 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的举例
例1-1 建立右图所示机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注:质量块 m 的重量已经和弹簧 k 的初始拉伸相 抵消)
dy d2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 ky f m 2 dt dt 2 d y dy 即: m 2 f ky F dt dt
选择状态变量 则:
x1 y
x2 y x1
x1 x2
k f dy 1 k f 1 x2 y F x1 x2 F m m dt m m m m
机械系统的系统方程为 1 x 0 x1 0 f 1 1 F k x 2 m m 的任务是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而不论是系统分析还是系统 设计,本课程所研究的内容是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的。因此, 本章首先介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内容为:
1、状态空间表达式
2、由微分方程求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3、传递函数矩阵 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5、线性变换 6、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 7、利用MATLAB进行模型之间的变换
i(t ) 和 uC (t ) 可以表征该电路系统的行为,就是该系统的一组状态 变量
1.1.2 状态空间表达式 前面电路的微分方程组可以改写如下,并且写成矩阵形式:
uC (t ) u (t ) di(t ) R i(t ) dt L L L
di(t ) R dt L du (t ) 1 C dt C 1 i (t ) 1 L L u (t ) 0 uC (t ) 0
x3 a0 x1 a1 x2 a2 x3 b0u
1 0 a1 0 x1 0 1 x2 0 u a2 x3 b0
写成矩阵形式
x1 y 1 0 0 x2 x3
x Ax bu 则可以写成状态空间表达式: y Cx
推广到一般形式:
x Ax Bu y Cx Du
u1 u u 2 u r y1 y y 2 ym
x1 x x 2 xn
线性化:当 和 较小时 ,有 sin 化简后,得
cos 1
2 0
( M m) ml u y m ml mg y
mg 1 u M M ( M m) g 1 u Ml Ml
求解得:
y
x x 选择状态变量 x1 y , 2 x1 y , 3 ,x4 x3
x1 0 x 0 2 x3 0 x 4 0
状态图为
u
为系统输入, y 为系统输出
1 0 0 0
0 mg M 0
x f ( x, u, t ) y g ( x, u, t )
x f ( x, u) y g ( x, u)
1.1.3 状态变量的选取 (1) 状态变量的选取可以视问题的性质和输入特性而定 (2)状态变量选取的非唯一性 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重新选择状态变量 x1 uC 则其状态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