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合集下载

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谭辉;郑文斌;郑鸿毅;张海都;孔令梅【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1【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脑功能活动;探讨ALFF异常脑区DTI的变化。

方法:17例MTBI患者(MTBI组)与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及DTI 扫描。

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估MTBI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静息状态下,MTBI组双侧额叶、小脑后叶ALFF升高,右侧丘脑、海马、脑干、双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放射冠ALFF降低(P<0.005),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小脑的表观弥散系数降低,双侧额叶、脑干及左枕叶的各向异性分数降低(P<0.05)。

两组间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静息状态下,MTBI患者脑功能与微观结构存在异常。

【总页数】4页(P38-40)【关键词】轻度脑外伤;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作者】谭辉;郑文斌;郑鸿毅;张海都;孔令梅【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超急性期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J], 鲁兴启;李洁;张树飞;丁建平2.轻度脑外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进展 [J], 谭辉;郑文斌(审校)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对艾滋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初步研究 [J], 王玲;史大鹏;闫镔;韩雄;王梅云;邱文娟;田捷4.ICU谵妄患者扩散张量成像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J], 宋仁杰; 宋赣军; 谢鹏; 段海真; 张天喜; 陆元兰; 李沫; 傅小云5.ICU谵妄患者扩散张量成像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J], 宋仁杰; 宋赣军; 谢鹏; 段海真; 张天喜; 陆元兰; 李沫; 傅小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评价-文档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评价-文档

62例患者DTI、GCS评分比较
脑外伤患者弥散各向异性改变与GCS评分的关系
内囊和胼胝体压部区域FA值与GCS评分显著 相关。研 究还表明无论在急性期还是亚急性 期,FA值的改变均比ADC值与临床评分相关 性好,FA值测定和白质纤维束示踪图较ADC 值更能体现TB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
本研究62例(40例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不良) 患者均行纤维束成像,DTI显示白质的病理改 变在两组中显著差异,其中预后不良组纤维 束破坏广泛或严重,预后良好组多为移位、 稀疏或部分破坏。
侧与对侧比较,p<O.01 • ▽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 • ▼表示梗塞对侧超急性期与急性期、亚急性期比较p<O.05
图A为测梗塞侧及对侧ADC值 图B测双额部挫伤ADC值
A
B
各个病期梗塞灶ADC 值变化
在超早期,梗塞区脑组织细胞毒性脑水肿, 组织内水含量尚未有明显变化,组织内水 分子弥散强度下降,ADC值降低,在DWI 图像上呈高信号。进一步发展,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间隙水 分聚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水分子弥散 能力进一步下降,ADC值进一步降低 ,并 维持一定时间至亚急性期升高。
• 预后良好组ADC值在额部、内囊、大脑皮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05));桥脑、丘脑、胼胝体无差异(p >0.05);预后不良组各感兴趣区 • ADC值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有差异(p<0.01)。 • 注:*表示p < 0.01;#表示p < 0.05
对照组、预后不同两组各感兴趣区ADC值
ADC值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的 ADC关系
0.8
0.7
0.6
0.5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06-04T15:33:28.960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作者:马赛赛钟海红刘秋娥陈凯(通讯作者)[导读] 【摘要】颅脑磁共振是进行临床病情诊断的一个主要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对于脑部疾病的相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通过颅脑磁共振的诊断,了解相关脑部病变的情况。

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是磁共振诊断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所谓弥散是分子随机不规则的运动,在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当中它也是人体当中的物质运转方式,因此也将其称之为布朗运动。

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能够为颅脑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依(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颅脑磁共振是进行临床病情诊断的一个主要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对于脑部疾病的相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通过颅脑磁共振的诊断,了解相关脑部病变的情况。

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是磁共振诊断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所谓弥散是分子随机不规则的运动,在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当中它也是人体当中的物质运转方式,因此也将其称之为布朗运动。

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能够为颅脑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依据,本文基于此进行探究,希望所得结果可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87-01现如今临床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比较常应用到的是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技术,一般也将其分为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

两种不同的成像技术都能够为临床的相关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联合的应用,能够对于病情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

本文针对于此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弥散加权及弥散张力成像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弥散加权及弥散张力成像研究
1 引言
的区域如 脑脊 液 , 有高 A C值 , A C图上呈 高信 号 ; 具 D 在 D 而
创伤性脑 损 伤 ( am t rnm m ,1 ) 引起 人 类神 t u avba j y 1B 是 r i i I
弥散受 限区域如急性脑缺血则表 现为低信号。
DI T 通过观察随扩散梯度脉 冲方向改变而发生波 动的弥 散值 大小来标记 和 描绘水 分子 弥散 的各 向异 性l 2。在纤 维 2 . 束内 , 着纤 维束 长轴方 向有效 的水 分子弥 散 比与 之垂直方 沿
m dlyf uy g e ehns f cu℃ c ocr T I n ss odyiuy oat o s di cai o ocI necnen i rt n t m h m 1  ̄ B di cnl n r. a t e j
【 wod 】 Df s nw i t maig iui esrm g gTam t r ni r 脚 rs i i e h di g ;Dfs nt o iai ;ru a cb i  ̄uy uo ge n o n n i a
G OY t A m , H ii F NS u eg a lg, A h- , -n f,
o f y Ti o o il Z eagPo/ e U h/ 100 P. C /a , ah uH s t h / r n , na 3 70 , R. hn z pa o ja f vc
浙江 台州
审校
370 ) 100
( 浙江省台州 医院放射科
【 要】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弥散张力成像是基于水分子运动的成像技术, 摘 提供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信息, 为创伤性脑
损伤 , 特别是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 、 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 供一定信 息 , 为传统 影像学 的补充 , 作 弥散加权 成 像 及弥散张力成像越来越成 为 T I B 检查的可供选择的有价值 的方法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陈水斌ꎬ汤奕林ꎬ欧阳林ꎬ罗爱芳ꎬ肖玉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医学影像科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研究所㊀福建㊀漳州㊀3630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ꎮ方法㊀15例有明确颅脑外伤患者为TBI组ꎬ均行头颅CT㊁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㊁T2WI㊁FLAIR像)与DTI检查ꎬ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FA值ꎬ并对患者脑外伤严重程度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ꎬ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FA值与GCS评分ꎬ分析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与DTI㊁GCS评分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ꎬ选取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ꎮ结果TBI组各ROI的FA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均下降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TBI组双侧相同解剖部位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TBI组的FA值与GCS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ꎮDTI异常与患者脑伤后遗症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结论㊀FA值的变化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ꎬDTI检查技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临床依据ꎮʌ关键词ɔ㊀创伤性脑损伤ꎻ磁共振成像ꎻ弥散张量成像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651.1ꎻR44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0 ̄1765 ̄05ThevalueofdiffusiontensorMRimagingintheclinicaldiagnosisandprognosisoftraumaticbraininjuryCHENShuibinꎬTANGYilinꎬOUYANGLinꎬLUOAifangꎬXIAOYuhuiDepartmentofImagingꎬ909thHospitaloftheJointLogisticsSupportForceofPLA(InstituteofMedicalImagingofMedicalCol ̄logeꎬXiamenUniversity)ꎬZhangzhou363000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valueof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intheclinicaldiagnosisandprognosisoftraumaticbraininjury.Methods㊀15patientswithdefinitecraniocerebraltraumawereexaminedbyCTꎬMRI(includingT1WIꎬT2WIꎬFLAIR)andDTI.FAvaluesofdifferentpartsofthebrainweremeasured.GlasgowComaScore(GCS)wasusedtoeval ̄uatetheseverityofthepatients'braininjury.PearsonlinearcorrelationanalysiswasusedtoanalyzeFAandGCSscorestoexploretheoccurrenceofthepatients'sequelaecorrelationwithDTIꎬGCSscoreandlengthofstay.Results㊀TheFAvalueofeachROIinTBI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ꎻ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FAvalueofthesamean ̄atomicalsiteinbothsidesofTBIgroup(P>0.05)ꎻtherewas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FAvalueandGCSinTBIgroup(P<0.05).DTIabnormalitywassignificantlycorrelatedwiththesequelaeofbraininjury(P<0.05).Conclusion㊀ThereisastrongcorrelationbetweenthechangeofFAvalueandtheseverityofTBIpatients.DTIprovidesanimportantclinicalbasisfortheearlydiagnosisandtheassessmentoftheseverityofTBIpatients.ʌKeywordsɔ㊀Traumaticbraininjuryꎻ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ꎻDiffusiontensorimagingꎻClinicalvalue㊀㊀每年大约100/1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mjumyꎬTBI)ꎬ其中轻度脑损伤(mildtraumaticbrainimjumyꎬmTBI)的发生率约80%[1]ꎬ30%或以上患者会留有永久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ꎬ有大约20%的患者不能进行正常工作ꎬTBI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ꎮTBI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基金项目:福建省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ZZ2016J02)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5T81135)ꎻ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编号:ZX20)作者简介:陈水斌(1977 ̄)ꎬ男ꎬ福建漳州人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汤奕林㊀E ̄mail:139****6114@163.com发性损伤ꎮ外力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引起神经元死亡可导致原发性损伤ꎮ继发性损伤是由于创伤后缺血㊁炎症等级联反应引起的神经组织持续性损伤[3]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已较成熟地应用于大多数脑疾病诊断中[4]ꎬMRI能清晰地分辨颅脑解剖和灰白质形态ꎬ可以精确判断病变类型和范围ꎬ在TBI临床诊断上优势明显[5]ꎮDTI是在DWI基础发展起来的新MRI技术ꎬ它可以无创观察人体的微细结构ꎬ特别是对脑白质结构的变化非常敏感[6]ꎮ本文应用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TBI进行早期诊断ꎬ量化受伤部位的损伤情况ꎬ旨在探讨DTI在TBI5671中的应用价值ꎬ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ꎬ有助于精准诊断㊁有效治疗与改善预后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5例为TBI组ꎬ其中男性13例ꎬ女性2例ꎬ年龄20~50岁ꎬ平均年龄(34.7ʃ9.2)岁ꎮ因车祸或外力打击伤所致10例ꎬ坠落伤5例ꎮ患者受伤后出现昏迷13例ꎬ意识丧失2例ꎮ排除标准:1)有危及生命的重症创伤急需处理者:如合并多发骨折㊁内脏出血或休克ꎻ2)既往颅脑损伤史㊁有精神病史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ꎬ头颅CT及T1㊁T2常规MRI扫描有异常信号改变ꎻ3)存在MRI检查禁忌证ꎬ或因病情太重无法检查ꎮ选取15例志愿者为对照组(healthycontrolsꎬH)ꎬ其中男性9例ꎬ女性6例ꎬ年龄25~57岁ꎬ平均年龄(35.3ʃ8.5)岁ꎬ入选者无脑外伤史㊁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ꎮ对照组完成常规MRI以及DTI序列检查ꎬ并签署知情同意书ꎮ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ꎬ年龄㊁学历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入组标准:1)头部外伤病史明确ꎬ符合TBI定义ꎬ经临床确诊为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ꎻ2)既往无其他器质性脑病ꎬ如脑肿瘤或脑梗死ꎻ3)既往无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ꎻ4)无严重全身性疾病ꎬ如严重动脉硬化㊁糖尿病ꎻ5)既往无颅脑手术史ꎻ6)病情允许进行MRI检查ꎮ所有患者均依次完成CT㊁常规MRI以及DTI序列检查ꎬ并签署知情同意书ꎮ本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ꎮ1.2㊀检查方法1.2.1㊀常规MRI检查㊀选用头颅SENSE线圈㊁MagnetomVerio3.0T型MRI扫描仪ꎮ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常规MRI扫描ꎬ一般包括轴位T1WIꎬT2WIꎬFLAIRꎮ层厚/层间距均为6.0mm/1.0mmꎬNEX1ꎬ扫描时间252sꎮ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或脑挫伤ꎮ1.2.2㊀DTI成像㊀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ꎬ其扫描参数重复时间/回波时间(TR/TE)9999/89.2msꎬ矩阵128ˑ128ꎬ视野240mmˑ240mmꎬ采集1次ꎬb=1000s/mm2ꎬ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15个ꎬ层厚5mmꎬ无间隔扫描ꎮ1.2.3㊀CT检查㊀采用东芝640层螺旋CT轴位扫描ꎬ层厚/层间距5mm/10mmꎬ电压140kVꎬ电流180mAꎮ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判断是否存在出血或脑挫伤ꎮ1.3㊀图像处理TBI组和对照组的DTI图像数据采用GE公司的AW4.0工作站上进行数据后处理ꎬ产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ani ̄sotropyꎬ)FA图ꎮ分别测量计算并记录FA值ꎮ选取测量脑半球6个感兴趣区(ROI)[7]:胼胝体压部(SCC)ꎬ胼胝体膝部(GCC)ꎬ半卵圆中心(SC)ꎬ内囊前肢(AIC)ꎬ内囊后肢(PIC)ꎬ外囊(EC)ꎮ每个ROI在显示最清晰的层面进行测量ꎮ由两位高年资主治以上诊断医师共同进行测量ꎮ1.4㊀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ꎬ采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计量资料ꎮTBI组患侧和健侧对称的FA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ꎻ两组FA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TI㊁GCS评分㊁住院天数和后遗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脑损伤一般情况分析TBI组15例患者中2例常规CT和MRI表现正常ꎬ3例颅骨骨折ꎬ脑挫伤㊁出血或血肿形成10例ꎬ其中3例并发脑内单发或多发小血肿ꎻ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ꎻ硬膜下血肿1例ꎻ硬膜外血肿2例ꎻ脑干损伤2例ꎬ包括上脑干内水肿或血肿ꎮ部分DTI上FA图白质纤维结构紊乱ꎬ边缘模糊不清ꎮ患者GCS评分进行评估ꎮ依据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㊁中度㊁重度三组ꎬ其中轻度5例(GCS评分13分2例ꎬ14分1例ꎬ15分2例)ꎬ中度8例(GCS评分13分3例ꎬ14分1例ꎬ15分3例)ꎬ重度2例(GCS评分13分0例ꎬ14分1例ꎬ15分1例)(图1)ꎮ2.2㊀两组的FA值比较TBI组双侧各部位的FA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ꎬ外伤患者双侧相同解剖部位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1ꎬ说明本组患者FA值无明显的半球间差异ꎬ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TBI组与对照组的FA值ꎬTBI组在胼胝体压部(SCC)ꎬ胼胝体膝部(GCC)ꎬ半卵圆中心(SC)ꎬ内囊前肢(AIC)ꎬ内囊后肢(PIC)ꎬ外囊(EC)的FA值相较于对照组均降低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ꎬ见表2ꎮ2.3㊀FA值患者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TBI组各ROI的FA值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ꎬ6671与临床GC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ꎬ见表3ꎮ2.4㊀DTI㊁GCS评分㊁住院时间与患者后遗症的相关性分析患者后遗症发生与DTI㊁GCS评分明显相关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ꎬ其中相关性系数DTI>GCS评分ꎬ见表4ꎮ表1㊀TBI组各部位的FA值比较( xʃs)组别ECAICPICSCGCCSCC左侧0.433ʃ0.0690.547ʃ0.0750.727ʃ0.0180.644ʃ0.0300.770ʃ0.0270.713ʃ0.016右侧0.449ʃ0.0810.493ʃ0.0630.569ʃ0.1040.571ʃ0.0180.703ʃ0.1340.799ʃ0.078P值0.7540.1620.3860.0920.0840.261㊀㊀∗:P<0.05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㊀TBI组和对照组各部位双侧FA值比较( xʃs)组别ECAICPICSCGCCSCC对照组0.763ʃ0.0530.718ʃ0.0930.825ʃ0.0630.757ʃ0.0510.782ʃ0.0520.740ʃ0.045TBI组0.552ʃ0.069∗0.607ʃ0.048∗0.583ʃ0.058∗0.539ʃ0.048∗0.603ʃ0.064∗0.535ʃ0.051∗t值0.1950.2490.1830.9410.7820.846P值0.0270.0340.0180.0340.0450.028㊀㊀注:∗:P<0.05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㊀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组别ECAICPICSCGCCSCCr值0.2350.0810.5260.4150.5570.443P值0.0410.0300.0430.0210.0330.025表4㊀DTI㊁GCS评分㊁住院时间与患者后遗症的相关性分析常量偏回顾系数标准误P值OR值DTI3.1471.4580.03721.499GCS2.1461.0930.0466.430住院天数1.6560.4570.3161.374后遗症1.0310.9540.0290.1023㊀讨论㊀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ꎬ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诊治提供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ꎬ并精确及时地发现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ꎬTBI患者进一步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干预ꎬ有助于改善其预后㊁提高生存指数ꎮ常规MRI在血肿和微出血灶鉴别上更有优势ꎬ但对颅内微神经ꎬ尤其是神经元轴突和上下行交通神经的非出血性损伤仍欠敏感ꎬ当神经细胞出现细胞液大量积聚或明显增多时ꎬ在常规序列中才能被间接反映[8]ꎮ因此传统影像学表现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及预后的相关性并不强[9]ꎮ临床不可忽视传统影像学表现正常的脑区域仍有脑损伤的存在ꎬ而这些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ꎮ及时检出㊁早期预防及尽早控制阻止脑损伤演进在TBI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ꎮ磁共振DTI可以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ꎬ获得脑结构水分子扩散改变的证据ꎬ是目前唯一可靠的并能无创性评价活体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的成像手段[10]ꎮ在应用DTI技术研究脑创伤临床病例方面ꎬLo等[11]在轻度脑损伤中DTI可检测到明显低信号及升高的FA值ꎮFA值是反映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弥散张量的比例ꎮFA值是组织的物理特性ꎬ不随坐标系统旋转方向的改变而改变ꎬ因此使同一对象不同时间㊁不同对象同一时间获得的数值具有可比性[12]ꎮFA值为创脑损伤提供了量化的指标ꎮ本组病例利用对应的定位像选择ROIꎬ使得所测量的FA值较准确ꎬ与对照组比较ꎬTBI组各FA值降低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有回顾性分析20例不同程度脑外伤患者的研究[13]表明DTI表现特点ꎬ发现在胼胝体压部㊁内囊出现FA值的降低ꎬ本组病例中FA值在半卵圆中心区域也出现降低趋势ꎮMRI和CT证实的病灶FA值降低进一步证明DTI能够对创伤病灶作出准确检测ꎮTBI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在临床上依赖于GCS评分及头颅CT检查ꎮ研究[14]发现头颅CT检查㊁常规图像及入院时GCS评分并不能直接预测患者的预后ꎮ头颅CT㊁MRI未能显示患者脑实质7671图1㊀男ꎬ75岁ꎮTBI患者ꎮ图1A双侧颞叶见多发斑点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ꎬ部分脑室及脑沟池见高密度影填充ꎮ图1B~1F双侧颞叶见多发斑片㊁结节状混杂信号ꎬT1WI中央散在高信号ꎬ周围低信号ꎬT2WI中央低信号ꎬ周围高信号环绕ꎻSWI呈低信号ꎬDWI中间低信号ꎬADC呈大部分高信号ꎬ中间低信号ꎮ图1G~1IDTI双侧颞叶及胼胝体膝部病灶所在处神经纤维束走行稀少㊁中断ꎬ模糊不清ꎬ以左侧明显ꎬFA值降低内体积甚小的微出血病灶ꎬ最终可导致患者治疗延误和预后差ꎮ相关研究[15]表明在脑外伤患者常规影像学表现正常的区域如胼胝体㊁内囊等FA值降低ꎬ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ꎮ本组结果表明ꎬFA值的变化与外伤的严重性以及预后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ꎮ通过对患者脑损伤后遗症与DTI㊁GCS评分㊁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ꎮ结果显示TBI患者后遗症发生与DTI㊁GCS评分明显相关ꎬ相关性系数DTI>GCS评分ꎮ本组结果显示在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方面ꎬDTI比GCS评分更可信ꎮGCS评分作为临床常用评分ꎬ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ꎬ其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ꎬ因此结合本组结果发现ꎬ建议临床可结合GCS评分和影像学量化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诊断ꎮ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发展和进步ꎬDTI技术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ꎬFA值的测量会更加准确ꎬ在TBI及其他病变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完善和精准ꎮ本文样本量少ꎬ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数ꎬ进行全脑数据的综合分析ꎬ进一步探究脑损伤机制ꎬ力求更客观地分析TBI患者的病情和预后ꎮ综上所述ꎬMRI的DTI技术能够较敏感地检测出TB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ꎬ优于CT以及常规MRIꎬ尤其是对头颅CT及常规MRI检查阴性的患者ꎬ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ꎮ通过FA值的测定ꎬ可以量化损伤程度ꎬ对TBI患者伤情作出客观评价ꎮDTI检查可以作为评估TBI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情况的有力工具ꎮ8671参考文献:[1]FeiginVLꎬTheadomAꎬBarker ̄ColloSꎬetal.Incidenceoftrau ̄maticbraininjuryinNewZealand:apopulation ̄basedstudy[J].LancetNeurolꎬ2013ꎬ12(1):53 ̄64.[2]CorriganJDꎬSelassieAWꎬOrmanJA.Theepidemiologyoftrau ̄maticbraininjury[J].JournalofHeadTraumaRehabilitationꎬ2013ꎬ12(1):28 ̄29.[3]PortaccioEꎬMorrocchesiAꎬRomoliAMꎬetal.Scoreoncomarecoveryscale ̄revisedatadmissionpredictsoutcomeatdischargeinintensiverehabilitationafterseverebraininjury[J].BrainInjꎬ2018ꎬ32(6):730 ̄734.[4]QinYꎬZhouSKꎬLiuJ.AreviewoftheapplicationofmultipleMRItechniquesinmildtraumaticbraininjury[J].ChineseJournal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ꎬ2015ꎬ6(3):235 ̄240. [5]BergerCꎬFiorelliMꎬSteinerTꎬetal.Hemorrhagictransforma ̄tionofischemicbraintissueꎬasymptomaticorsymatomatic[J].Strokeꎬ2001ꎬ32(9):1330 ̄1335.[6]SehgalVꎬDelpropostoZꎬHaackeEMꎬetal.Clinicalapplica ̄tionsofneuroimagingwith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J].MagnResonImagingꎬ2005ꎬ22(4):439 ̄450. [7]刘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外伤性脑损伤手术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ꎬ2019ꎬ26(5):548 ̄550.[8]GreenRꎬKoshimoriYꎬTurnerG.Researchdigest.Understand ̄ingtheorganicbasisofpersistentcomplaintsinmTBI:findingsfromfunctionalandstructuralneuroimaging[J].NeuropsycholRehabilꎬ2010ꎬ20(3):471 ̄478.[9]GiugniEꎬSabatiniUꎬHagbergGEꎬetal.Fastdetectionofdif ̄fuseaxonaldamagein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comparisonofgradient ̄recalledechoandturboprotonecho ̄planarspectro ̄scopicimagingMRIsequences[J].AJNRꎬ2005ꎬ26(5):1140 ̄1148.[10]GasparovicCꎬYeoRꎬMannellMꎬetal.Neurometabolitecon ̄centrationsingrayandwhitematterinmildtraumaticbraininju ̄ry:an1H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study[J].JNeuro ̄traumaꎬ2009ꎬ26(10):1635 ̄1643.[11]LoCꎬShiftehKꎬGoldTꎬetal.Diffusiontensorimagingabnor ̄malitiesinpatientswithmildtraumaticbraininjuryandneurocog ̄nitiveimpairment[J].JComputerAssistedTomographyꎬ2009ꎬ33(2):293 ̄297.[12]FriessSHꎬIchordRNꎬOwensKꎬetal.Neurobehavioralfunc ̄tionaldeficitsfollowingclosedheadinjuryintheneonatalpig[J].ExpNeurolꎬ2007ꎬ204(1):234 ̄243.[13]张伟ꎬ王娟ꎬ李婷ꎬ等.大脑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8ꎬ28(5):703 ̄705.[14]IngleseMꎬMakaniSꎬJohnsonGꎬetal.Diffuseaxonalinjuryinmildtraumaticbraininjury:adiffusiontensorimagingstudy[J].JNeurosurgꎬ2005ꎬ103(2):298 ̄303.[15]SchaeferPWꎬHuismanTAꎬSorensenAGꎬetal.Diffusion ̄weightedMRimaginginclosedheadinjury:highcorrelationwithinitialglasgowcomascalescoreandscoreonmodifiedrankinscaleatdischarge[J].RSNARadiologyꎬ2004ꎬ233(1):58 ̄66.(收稿日期:2019 ̄11 ̄11)腰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Hemangiopericytoma:onecasereport王海利1ꎬ乔远罡2ꎬ蔡㊀馨3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门诊部㊀北京㊀100091ꎻ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放射科㊀北京㊀100091ꎻ3.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㊀北京㊀100080㊀㊀通信作者:乔远罡㊀主治医师㊀E ̄mail:820446435@qq.com㊀㊀ʌ关键词ɔ㊀骨肿瘤ꎻ血管周细胞瘤ꎻ影像学诊断㊀㊀中图分类号:R738.6ꎻR44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10 ̄1769 ̄01㊀㊀患者㊀男ꎬ8岁ꎮ左下肢跛行1年余ꎬ加重伴腰痛10日余ꎬ大小便失禁4日入院ꎮ1年前不慎自单杠上摔下ꎬ当即左髋部疼痛ꎬ行X线摄影检查未见异常ꎬ经休息后好转ꎮ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跛行ꎮ入院10日前左下肢跛行明显加重ꎬ并伴有腰部疼痛ꎬ经休息后上述症状加重ꎬ并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ꎮ查体:因疼痛无法下床站立ꎮ腰4 ̄骶1棘突轻微压痛ꎬ棘突间㊁棘突旁叩痛明显ꎮ双小腿皮肤感觉略激惹ꎮ左下肢肌力约Ⅳ ̄级ꎬ右下肢肌力约Ⅳ+级ꎬ脊柱过伸试验阳性ꎮ实验室检查:血沉25mmoL/hꎬWBC8.97ˑ109/LꎬRBC4 97ˑ1012/Lꎮ腰椎侧位片显示腰4椎体后缘密度不均ꎬ骨质破坏(图1)ꎮMRIT2WI显示椎管内卵圆形等T2肿块ꎬ硬膜囊受压(图2)ꎮT1WI和T1WI增强显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ꎬ等T1信号ꎬ腰4椎体后缘骨质破坏ꎬ增强肿块较均匀(下转1774页)967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价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价
c reae t h o l td wi t e GCS s o e e p ci ey h i e e c s o h c r s r s e t l .T e d f r n e f MRI d t ewe n df rn u c me g o p r l n lz d v f a a b t e i e e t o t o r u s we e as a a y e . f o
s v r y a d p o n s r o s s n i v n c u ae a A. e e t n r g o i a e n t a e s i e a d a c r t s F i s t
Ke r s ri nu e;Mant eo ac maig y wod :Ban i r s ji g ec rsn ne i g i n
(.大 连 医 科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放 射科 , 宁 大 连 16 1 ;.大 连 医 科 大 学 影 像 系 , 宁 大 连 1 辽 10 12 辽 16 4 : 1 04
3 .大 连大 学 附属 中 山 医 院放 射 科 , 宁 大 连 16 0 ) 辽 10 1
【 要 】 目的 : 研 究 通 过 分 析 不 同损 伤 程 度 的创 伤性 脑 损 伤 ( B ) 者 弥散 张 量 成 像 ( T ) 态 变 化 的 规 律 评 价 其 与 临 摘 本 T I患 D I动 床 资 料 的相 关 性 , 讨 其 在 反 映 T I 损 伤 程 度 及 预 后 方 面 的 价 值 。 法 : 5 探 B的 方 对 9例共 计 8 次 的 T I 9人 B 患者 和 6 0例 对 照 者 行 常
反 映 出 白 质纤 维 束 的损 伤 。A C值 与 损 伤 程 度 、 后 之 间 的相 关 性 不 及 F D 预 A值 敏 感 、 确 。 准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综述(转)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是⽬前在活体上测量⽔分⼦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法,最常⽤的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橡(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DTI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质和灰质的区别以及⽩质纤维的⾛⾏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可了解病变造成的⽩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术⽅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DTI对于神经科学是⼀个新的突破,使得研究者得以了解活体的神经纤维⾛⾏,这不仅有助于深⼊了解⼈脑纤维的结构,⽽且在临床上有很⼤的价值,成为近期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最新热点之⼀。

⼀、概念 1. Diffusion 是指分⼦的随机移动,即布朗运动。

2. DWI 利⽤组织中⽔分⼦弥散运动的特性进⾏成像。

通过对成像脉冲序列的设计,将弥散对MRI信号的作⽤放⼤化的⼀种新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序列。

DWI使MRI对⼈体的研究深⼊到细胞⽔平的微观世界。

特点:是⼀种对急性组织变化⽐较敏感的磁成像模式;图像的信号强度随着组织的病理变化⽽变化;但它只是⼀种⽤来观察组织情况的定性⼯具。

3. DTI 利⽤组织中⽔分⼦弥散的各向异性(anisotropy)来探测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法。

脑⽩质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平⾏⾛⾏的髓鞘轴索纤维所致,脑⽩质的弥散在平⾏神经纤维⽅向最⼤,即弥散各向异性FA最⼤,接近于1。

这⼀特性⽤彩⾊标记可反映出脑⽩质的空间⽅向性,即弥散最快的⽅向指⽰纤维⾛⾏的⽅向。

DTI是⼀种⽤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神经束弥散各向异性和显⽰⽩质纤维解剖的磁共振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反映体内⽔分⼦向各个⽅向弥散的平均值,⽔分⼦弥散运动越明显,ADC值增⾼。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5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行磁共振DTI检测,对比颞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内囊四个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

结果观察组各感兴趣区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5、4.530、5.732、4.886、2.302、3.664、4.330、3.886,P<0.05)。

结论磁共振DTI可为轻型颅脑损伤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微结构脑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扩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诊断价值轻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类型,患者颅脑损伤后多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可逆性遗忘等症状,被称为脑震荡后综合征,易对患者生活及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而以往临床缺乏对轻型颅脑损伤诊治的重视与相关经验,以致部分患者长期受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困扰[1]。

近年来,随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临床医学对轻型颅脑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化,使该病诊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5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探讨磁共振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57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33±8.68)岁,其中车祸致伤31例、高处坠落17例、钝器击伤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61±8.63)岁。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自愿加入。

1. 2 方法两组均行磁共振DTI检测。

采用Siemens MAGNETOM Anvato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测。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

举例来说,如果说磁共振成像是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便是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

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

它还可以揭示同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精神分裂症、阅读障碍有关的细微反常变化。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是弥散加权成像 (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发展和深化, 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到2015年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追踪, 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 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衡量弥散大小的数值称为弥散系数,用D表示,即一个水分子单位时间内自由随机弥散运动的平均范围,单位是mm2/s。

D值越大,水分子弥散运动越强。

表观弥散系数ADC只代表弥散梯度磁场施加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特点.而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不同组织各向异性的特点。

DTI是弥散成像的高级形式, 可以定量地评价脑白质的各向异性主要参数【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MD反映分子整体的弥散水平(平均椭球的大小)和弥散阻力的整体情况。

MD只表示弥散的大小,而与弥散的方向无关。

MD 越大,组织内所含自由水分子则越多。

【各向异性程度】反映分子在空间位移的程度,且与组织的方向有关。

用来定量分析各向异性的参数很多,有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 ,RA)、容积比指数(volume ratio ,VR)等。

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价研究

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价研究

( G C S ) , 评估 患 者病 情严 重 性 , 伤情 稳定 后 对 两组 进 行 高场 强 D T I 检查 , 分 析并 比较 两 组各 向异性 分 数 ( F A ) 值。
治疗后统计 S T B I 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C O S ) , 并分析 D T I 检查结果与 G O S 评分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S T B I
【 关键 词】高场 强磁 共 振 弥散 张量成 像检 查 ; 重型 颅脑 损伤 ; 预 后
【 中图分 类号】 R 6 5 1 . 1 5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1 6 7 3 — 7 2 1 0 ( 2 0 1 4 ) 0 3 ( b ) 一 0 0 0 9 4 — 0 4
法 选择 2 0 1 0年 3月~ 2 0 1 2年 9月 内蒙古 林业 总 医院 ( 内蒙 古 民族大 学第 二 临床 医学 院) 神 经外 科 治疗 的 S T B I 患 者4 2例 ( S T B I 组) ,选 取 同期 正 常成年 人 2 0例作 为正 常对 照 组 。入 院后 对 s T B I 组 患者 行 格拉 斯 哥 昏迷评 分
LI Yu Du Ya n l i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s u r g e r y ,t h e S e c o n d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a t i o n li a t i e s Un i v e r s i t y ,I n n e r
【 摘 要】目的 研 究 重 型创 伤性 脑 损 伤 ( s e v e r e t r a u m a t i c b r a i n i n i u r y , S T B I ) 的 高场 强 磁共 振 弥 散 张量 成 像 ( d i f f u s i o n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研究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研究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研究目的评价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伤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统计2010年3月~2012年9月42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急性期行GC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并进行常规MR检查,同时进行高场强DTI检查。

结果42例STBI患者中,常规MR检查共检出98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119个病灶;小于2 mm的微小病灶组中,常规MR 检查共检出7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22个病灶。

结论高场强DTI检查较常规MR检查对微小病灶检出率较常规MR高,其结果可以作为评估STBI 患者病情严重性的有力工具。

标签: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引起人类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即GCS评分在8分以下的颅脑损伤更是造成病人植物生存以及严重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及时、准确地评估其损伤程度及预后对其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TBI患者的CT以及常规MRI检查往往仅能发现STBI伴发的2 mm以上的出血灶,而往往STBI的微小病变部位分散,很难获得特征性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依据。

从而导致往往有很多微小出血点以及近脑干区甚至脑干区的损伤被忽略掉或没有被检出,影响了通过影像学检查对病情的评估以及对预后的判断。

本研究通过研究STBI患者MR及高场强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对比研究STBI患者的高场强DTI检查表现,对比评价MRI和高场强DTI检查对微小病灶的检出价值,从而研究高场强DTI检查在STB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对STBI患者损伤部位、程度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9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共收治42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41.1±1.2)岁。

轻度颅脑外伤、神经症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

轻度颅脑外伤、神经症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

轻度颅脑外伤、神经症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朱弘子;朱少毅【摘要】目的:了解轻度颅脑外伤(MTBI)患者、神经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完整性状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1例轻度颅脑外伤患者为轻度颅脑外伤组;20例神经症患者为神经症组;21例条件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采用1.5 Tesla MRI扫描,收集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感兴趣区(ROI)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神经症组患者的右侧放射冠的FA 值(0.44±0.02)低于轻度颅脑外伤组(0.47±0.03),左侧内囊前肢FA值(0.49±0.08)高于轻度颅脑外伤组(0.42±0.06),右侧前扣带回的ADC值(8.64±0.45)高于轻度颅脑外伤组(7.94±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症组患者的右侧放射冠的FA值(0.44±0.02)低于正常对照组(0.47±0.02),左侧内囊前肢FA值(0.49±0.08)高于正常对照组(0.46±0.04),右侧前扣带回的ADC值(8.64±0.45)高于对照组(8.03±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颅脑外伤组患者的上述各脑区的FA值和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颅脑外伤和神经症患者均存在脑白质完整性的损害,其临床症状产生存在脑器质性损害的基础;测量、观察DTI的FA值和ADC值有利于量化轻度颅脑外伤和神经症患者的大脑损害程度和客观评价伤情.【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21【总页数】4页(P1-3,6)【关键词】轻度颅脑外伤;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症;脑震荡后综合征【作者】朱弘子;朱少毅【作者单位】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22;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轻度颅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患者在司法诉讼中常以持久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yndrome, PCS)导致精神残疾为由要求对方赔偿。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R I ) 为 兴 趣 区( g no trs, O)并 选 取 l 患 者 健 侧 pC 定 r i f neetR I, eo i 0例
对 称 部 位 及 白质 区损 伤 病 灶 作 为 R I R I1~ 0c , 同一 O 。 O (5 2 m )取
地 方 3处 平 均值 。 1 . 计 学 分 析 4统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
视 野 (O 3 0m 5 F V)5 mx3 0mm; 集 矩 阵 18 18 采 2 x2 。
13 评 价 指 标 .
利 用 G 3O E. T工 作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后 处 理 , 到 各 向异 性 分 数 得
(at n l n—o oy F ) 图 。 将 F 图 上 对 两 组 胼 胝 体 压 部 f ci a a ist p ,A r o r A ( ln m o o u a ou ,C ) 胼 胝 体 膝 部 (eu o o u s ei fcr sel sm s C 、 p u p l gn fcr s p cl sm,C )双 侧 内 囊 后 肢 (gC、 gC 、 侧 内 囊 膝 (pC、 al u g C 、 o LI RI) 双 LI
取 0和 1O 0 T / E 1 3 0 m / 6 m , 厚 3 mm; 数 9 0 ,R T :0 0 s 7 s 层 层 0层 ;
磁 共 振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 T ) 扩 散 成 像 概 念 之 一 f 是 在 分 D I是 l _ ,
子 水 平 上 研 究 组 织 中水 分 子 随 机 运 动 的 一 种 无 创 性 的 功 能 性 磁
5 11 l5 8
【 要】目的 探 讨 磁 共 振 弥 散 张量 成 像 (T) 摘 DI 在重 型颅 脑 损 伤 诊 断 中的 应 用 价 值 。 法 研 究 对 象 为 20 方 0 9年 7月 一 0 0年 7月 2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ransformation Imaging, DTI)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意义。

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是来自我院在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7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检查方式均是DTI,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70位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颅脑疾病;临床应用引言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其利用水分子的弥散食物特性,实现对体素内中不同方位的弥散特性的定量检测,从而实现对体素内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定量检测。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结构完整性、病理变化以及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评估。

本文着重介绍了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在2020年12月-2023年12月间住院的颅脑损伤病人70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45名男性,25名女性;患者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为(32.36±11.58)岁。

对照组中36名男性和34名女性;患者年龄20-59岁,中位(31.29±12.08)岁。

两组病人都是处于昏迷状态,受伤后持续6小时以上,并且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疾病,器质性脑病,且没有任何一位患者有过颅脑疾病手术的经历。

经过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70例颅脑损伤病人和7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王博成;李梅;吴利忠;丁小龙;李雪元【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12【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 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总页数】4页(P1491-1494)【作者】王博成;李梅;吴利忠;丁小龙;李雪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创伤医学研究所,上海,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创伤医学研究所,上海,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创伤医学研究所,上海,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创伤医学研究所,上海,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创伤医学研究所,上海,20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DTI检查在轻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海玉2.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J], 伍建林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J], 姚兴军;王岳华;丁正斌;侯文仲;邓光策;曾敏敏4.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J], 陈水斌;汤奕林;欧阳林;罗爱芳;肖玉辉5.血清标记物检测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辅助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郐国虎;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

・综 述・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进展王海燕1 综述,赵 斌2 审校(1.泰山医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21) 【摘 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各向异性进行成像,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

本文回顾DTI的原理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如脑缺血性疾病、脑发育、脑肿瘤、外伤性脑损伤和癫痫、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等。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颅脑中图分类号:R445.2;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5)10-0908-04MR diffusion tensor im aging of brain: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WANG Hai2yan,ZH AO Bin.Shandong Medical Image lnsti2 tute,Jinan250021,China【Abstract】 Review the theory of diffusion tens or imaging(DTI)and s ome of its comm on clinical application,such as cerebral ischemi2 a,cerebral tum ors,brain maturation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ls o review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DTI in s ome diseases such as epilepsy,multiple sclerosis.The value of DTI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metabolic dis orders is assessed.【K ey w ords】 Magnetic res onance imaging;diffusion tens or imaging;Brain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 or imaging,DTI)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各向异性进行成像,是目前唯一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

正常人DTT
• 正常大脑半球白质纤维束主要分为三类: • 连合纤维(commisural fibers):是连接两侧 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如胼胝体(corpus callosum),左右走行在DEC图显示为红色。 • 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s):是联系同侧半 球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如扣带束(cingulate tract),前后走行在DEC图显示为绿色。 • 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是联系大脑皮 层和皮层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绝大部分经 过内囊,如椎体束(pyramidal tract),上下走 行在DEC图显示为蓝色。
脑梗塞病例
• 患 者:女性 71岁 右利手 • 主 诉: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力弱半月余, 加重1天 • 现病史:患者缘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 现右侧肢体麻木、力弱,伴头昏、耳鸣,上述 症状反复发作,轻重不一,每次持续约1~5分 钟不等 。 • 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 右侧肢体肌张力较高,上肢肌力IV+,下肢肌 力IV-。
肿瘤患者常规MR检查影像
T1WI
T2WI
DTI影像
FA
DWI
ADC
DEC
DTI测量结果
• 肿瘤灶: • So: 3149.00 - 3521.00 (3334.85/78.22) • FA: 0.07 - 0.40 (0.21/0.07) • ADC(x1k): 1.11 - 1.29 (1.20/0.04) • 小脑白质: • So: 1707.00 - 2266.00 (1986.43/125.97) • FA: 0.10 - 0.39 (0.21/0.06) • ADC(x1k): 0.60 - 0.77 (0.68/0.04) • 胼胝体: • So: 1125.00 - 1324.00 (1192.71/59.92) • FA: 0.64 - 0.77 (0.72/0.04) • ADC(x1k): 0.75 - 0.84 (0.80/0.0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脑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脑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 e at n o oes Meii ,K n n dcl n e i ,K n i 5 5  ̄ C i ;2 Y n a Dpr met f F rni c dc e u mi Mei U i r t n g a v sy u m n 60 0 g hn a . u nn Fr epeSHo i ,K n i 5 02 hn " . h i t f l e opt K n n d a U i i tP ol’ s st p a u m n 6 03 ,C ia 3 Te F sAf i dH si o u mi Me i n— l g , r i  ̄ l af g c l
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院 , 南 昆 明 6 0 3 ) 云 5 0 4
摘 要 :轻 型 创 伤 性 颅 脑 损 伤 ( l ru a c ba nu , T I是 青 壮 年 常 见 的 一 类 脑 功 能 障 碍 疾 病 , mi t m t ri i r m B ) d a i n jy 其 功 能损 害 常 常 伴 随 着 白质 纤 维 柬 损 伤 、 突断 裂 水肿 改 变 为基 础 的 弥散 性 轴 索 损 伤 (iue aoa i— 轴 df s xnl n f j y D I而 加 剧 。 因轻 、 u ,A ) r 中型 脑 损 伤 或 D I 伤 具 有 弥散 性 与 细微 性 特 点 , A损 常规 C T及 MR 检 查 难 有 阳性 I
颅脑 损 伤 ( a m t ri ijr, B ) 型 , t u ai ban nuy T I类 r c 且相 当部
分伤 者会 留下脑 震荡 综合 征 。 功 能损 害常 常伴 随着 其
术如 C T及 MR 难有 确 切 的 阳性 发 现 , 其 临床诊 断 I 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创伤性 脑损 伤后 脑组 织水分 子代谢 的情 况 ,D— 1 图能直观 显示神 经 纤维 束的损 伤 ,对 T I患者 的受伤 程 3 DT B 度、 预后 估测 有重要 价值 。
关键 词 外 科 手 术 磁 共振成像 脑 外 伤
创伤 性 脑损 伤 ( am t r ni u ,B ) 引 t u a cba jr T I 是 r i i n y 起 人 类 残 疾 和死 亡 的重 要 原 因之 一 [ . 1 随着 社 会 的 _ 发展 ,其 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磁 共 振 弥 散 张量 成 像 (iuint srmaig D I 是 近 年 发 展 起 来 的磁 df s no gn ,T ) f o e i 共 振 功 能 成 像 新 技 术 ,能 量 化 地 反 映 组 织 微 观 水 分 子 的运 动 ,近 年 在 脑 白质 病 变 及 脑 肿 瘤 方 面应 用 较 多, 但在脑外伤方面报道较少 。 本研究拟通过 D I T 测 定 TI B 的各种参数 ,定量反 映 T I B 后脑组织 的代谢 变化 , 断 T I 判 B 的损伤程度及其预后。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3 . 0例 T I B 患者为试验组 , 2 男 4例 、 女6 , 龄1 例 年 5~6 6岁 , 均 3 岁 。根 据格拉斯哥 平 9 昏迷 评 分 ( C )特 重 度 一 度 ( GS: 重 3~8分 ) 7例 , 中度 ( 9~1 2分 ) 9例 , 度 (3~1 轻 1 5分 )4例 。部 分 患 者 1 进行格拉斯 哥预后评分 ( O )恢 复 良好 ( G S: 恢复正 常 生 活 , 管 有 轻 度 缺 陷 ) 轻 度 残疾 ( 疾 但 可 独 立 尽 和 残 生活 ; 在保护 下工 作 ) 1 ; 能 1 例 中度 一 度 残疾 ( 重 清 醒 、残疾 ,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例 ;植物生存状态 9 [ 仅有最小反 应 ( 如随着 睡眠/ 清醒周期 , 眼睛能 睁 开) 及死亡各 1 。受伤原 因 : ] 例 车祸 伤 2 例 , 1 坠落 伤6 , 例 打击伤 3 。另 l 例 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 照组 行 同样检查 , 中男 7 , 3 , 其 例 女 例 年龄 2 2~6 5岁 . 平均年龄 3 6岁 。所有病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 R ) M I 检查 , 并记 录伤后的一般情况 。
行 统计 学分析 。结 果 : 试验 组与 对照组 A C值 、 A值 均有统 计 学差异 ( D F P<00 ) 3 . i 可立体 地显 示胼胝 .5 。 D f t l
体 、 侧 皮 质 脊 髓 束 等 的 形 态 , 而 可 以 观 察 到 脑 白 质 纤 维 束 的 不 同损 伤 程 度 。 结 论 : D 双 从 A C值 、 A 值 能 定 量 测 F
组 ) 1 健康 志 愿者 ( 照组 ) 和 0例 对 行磁 共振 弥散 张 量成像 , 构建表 观 弥散 系数 图( D A C图) 部 分各 向异 性 图( A 、 F
图 ) 三 维 纤 维 束 成 像 图 (D. T 及 3 D r图 ) 选 择 双 侧 额 叶 白 质 、 侧 内 囊 膝 部 、 胝 体 膝 部 左 右 侧 、 线 位 置 及 其 。 双 胼 中 压 部 中 线 位 置 各 一 个 点 ( 8个 ) 感 兴 趣 区 , 别 测 定 A C值 、 A值 。将 对 照 组 与 试 验 组 问 F 值 、 D 共 为 分 D F A A C值 进
维普资讯
实用 医学 杂志 2 0 0 8年第 2 卷 第 4 4 期
55 7
脑 外 伤 的磁 共 振 弥散 张量 成 像 研 究
李沁梅 刘 国标 曹卫国 李扬彬 刘 克 李志铭 黄 勇
摘 要 目的: 讨磁 共振 弥散 张量成像 ( T ) 脑外伤 ( B ) 探 D I对 T I 的诊 断价值 。方 法: 3 对 0例 T I患者 ( B 试验
12 检 查 方 法 .
对 象 均 进 行 常 规 MR 检 查 。 根 据平 扫 图像 确定 D I I T 扫 描 层 面 , 采 用 多 层 面 扫描 方 式 。 面 数 2 均 层 0层 , 采
用平面 回波 eh l a i ai ) co a rm g g 序列 , pn n 层厚 5m m。 1 . 数据 结果及分析 D I .2 2 T 原始 图像 传至后处理 工作站 ( D .)对 弥散 张量成像 中所有图像进 行 A W4 , 0 校 正 , 用 F nt 采 uc 2软件 包 中 的 T no 软 件 . 建 表 观 esr 构 弥散 系数 图 (pa n d f i ofc n. D apr t iu o ce i t C图) e fs n i e A 、 部 分 各 向 异 性 图 ( at nl nst p .A 图 ) 三 维 f ci a ai r yF r o oo 及 纤 维 束 成 像 图 ( r .ies n d f i es t e d ni i s n t o h e m o f o nr u t cig 3 D Y图 ) r kn ,D.T a 。所 有 研 究 对 象 均 在 双侧 额 叶 、 双侧 内囊膝部 、 胼胝 体膝 部左右侧 、 中线位置及其压 部 中线 位置 各选 取一 个 点 ( 8 )为感兴 趣 区 共 个 (e i f neetR I , O rg no trs, O ) R I面 积 均 为 3 . m , o i 16 m 分 别计算 R I O 所测定 的 A C值 、A值 的平均值。 D F 1 . 统计学 处理 采用 S S 1 .3 2 P Sl . 0软件对 资料 进 行 分 析 . 独 立 样 本 t 验 比较试 验 组 与 对 照组 F 用 检 A、 A DC值有 无 统 计 学 差异 。 2 结 果 表1 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A C值与 F D A值 。经独 立样本 t 检验 .B 患者组与对照组 A C F TI D 、A值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B 患 者组 A C值及 F TI D A值较 正常 对 照组下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