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综合探究3 精品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8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单元优化总结课件(必修4)
(2)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 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3)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 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 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 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 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 638 万字,插图 2 353 幅。书中 收录 3 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 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 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5·高考江苏卷)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 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 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理清题目层次,注意与课本知识的比 较和联系,学生应较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及答题具体要求, 从材料着手找答案,从中寻找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及其内在联系 点。
第二,明确答题所要运用或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 解答类似于本题的探究型非选择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 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 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要体现出政治学 科的思想性、方向性的特点,应根据题意及试题的限定要求, 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 原理。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4单元 精品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地位
内容概要
本单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流派的 重要内容。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说,本 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全书的逻辑终 点,是全书的目的和归宿,是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升华。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形成正确 的历史观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 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又对人生价值的实 现作了一定意义的探讨
本单元共有两课和一个综 合探究:第十一课《寻觅 社会的真谛》阐释了社会 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人 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 的价值》阐释了人生的真 正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 现的正确途径;综合探究 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理 想,实现自己
单元地位
内容概要
本单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流派的 重要内容。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说,本 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是全书的逻辑终 点,是全书的目的和归宿,是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升华。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形成正确 的历史观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 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又对人生价值的实 现作了一定意义的探讨
本单元共有两课和一个综 合探究:第十一课《寻觅 社会的真谛》阐释了社会 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人 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 的价值》阐释了人生的真 正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 现的正确途径;综合探究 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理 想,实现自己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8课 第1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精品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目标导学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____高__级___、由____简__单___到复 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___前__进____和 ____上__升___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_相__互__作__用__引起的。
【温馨提示】 识别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实质的关键词 “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 步、不断完善、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 远、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新产品、新局面、 新形势、新思路”等。
任务2:探究演练 2.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这种观点错在 它( ) A.从根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 B.没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C.将运动、变化、发展混为一谈 D.将事物一时力量强弱,作为判断新旧事物标准
有( )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
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
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知识依托
凡发展均 属于运动 范畴,但 并非凡运 动都是发 展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_相__互__作__用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
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__会__形__态___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_不__断__发__展__的 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___知______、由知之不多 到_知__之__较__多__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由__浅__入__深_ 的过程。 总之,_自__然__界____、_人__类___社__会_和_人__的__认__识__都是不断发展 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 过程。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精品
谢谢观看!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地位
内容概要
本单元主要阐述哲学的 本单元由三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基本理论,是学好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阐述了哲
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 学的来源、哲学的作用。第二课《百
本单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明确哲 舸争流的思想》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
理所特有的高度概括 题、哲学的基本派别。第三课《时代
性,明确学习哲学要坚 精神的精华》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哲学
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一。通过对各个哲学流 生和基本特征等内容。综合探究“走
派的评价,明确马克思 进哲学 问辩人生”要求我们理解生
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 活与哲学的关系,在工作和学习中自
特征和科学性
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精品
任务1:核心归纳 1.从地位和作用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切 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切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世界观的根 本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 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 一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决定了哲学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回答 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 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 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方向是错误 的。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第 一性、本原、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情景导入
目标导学
1.识记并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习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目 3.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
标 哲学发展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哲学思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 维能力 名流云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
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
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 重
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 点 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 难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来自死亡则精神消失。点
范缜与名流们争论涉及哲学上什么问
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
学发展的始终 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
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 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 一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决定了哲学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回答 哲学其他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由于对 这一问题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才成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 观。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方向是错误 的。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第 一性、本原、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情景导入
目标导学
1.识记并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习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目 3.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
标 哲学发展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哲学思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 维能力 名流云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
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
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 重
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 点 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 难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来自死亡则精神消失。点
范缜与名流们争论涉及哲学上什么问
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
学发展的始终 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
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1课 第1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精品
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 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 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 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 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 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矛盾(即根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区 本矛盾)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别
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
社会主要 用的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矛盾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7.教材P91“探究问题” 提示:(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 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发展 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8.教材P92“探究问题” 提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现方 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目标导学
学习 目标
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普遍规律 3.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 式
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__社__会__存__在__的反 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社__会__意__识__,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__社__会__意__识__的变化、发展。
1.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 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 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 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 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 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矛盾(即根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区 本矛盾)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别
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
社会主要 用的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矛盾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7.教材P91“探究问题” 提示:(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 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发展 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8.教材P92“探究问题” 提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现方 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目标导学
学习 目标
1.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普遍规律 3.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 式
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__社__会__存__在__的反 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社__会__意__识__,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__社__会__意__识__的变化、发展。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课 第1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精品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任务1:核心归纳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 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哲学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 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 会产生和出现。
2.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 世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提出 的各种问题,构成哲学反思的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发展动力。 而且哲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以及解决得是否正确,都离不开实 践。
谢谢观看!
解析:A项错误,柏拉图强调的是“惊讶”与哲学家的关 系;B项未说明“惊讶”对哲学产生的重要性;哲学是系统 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项错误;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借题发挥】 哲学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不能说是本来就 客观存在的。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任务1:核心归纳 1.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 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帮助我们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教材P4“探究问题” 提示:(1)孔子认为,颜回、子贡、子路都有他所不及的过 人之处,但他能守中,善于掌握恰当的分寸,故他具有兼众人 之长的综合能力。因此,孔子的“一道”是智慧的结晶,他当 然不愿意换他人的一技之长。 (2)孔子的“道”是一个综合概念,与西方哲学的“真理” 非常相似。它不是在孔子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他长 期的教育、政治等实践活动中,是在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19-2020学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件:综合探究3
位置 数量 ③既要看到事物 _________ 的移动和 __________ 的增减,
根本性质 的变化和发展。 更要看到事物___________ ④ 在 分 析事 物 发 展的 原 因 时 , 要 着 重抓 住 事 物发 展 的 内部矛盾 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 外部矛盾 外因)。 __________(
数量 的变化和__________ 场所 ③只看到事物__________ 的变更,看
根本性质 的变化。 不到事物__________ 某一个方面 ,看不到事物的_______ 整体 。 ④只看到事物的_____________ 外部条件 ,看不到事物发展的 ⑤只 看 到 事 物 发展的 ___________ 内在根据 。 __________
1 . 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 去求长。”下列成语与之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有(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③张冠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②③ D.③④
李戴、良莠不分
A.①② C.②④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四个观点中, ②④符合要求,观点①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观点③违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为背景,考查矛盾的知 识,解答本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从题干可以看出 网络教学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这是坚持用 矛盾的观点看问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3 . 网络,如此广阔而虚拟,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众说纷 纭。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如何对待网络”开展了一 场辩论赛。同学们踊跃发言。 甲同学说:网络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影响学 习,影响品德,不少同学因此走上堕落之路。让学生上网,就 等于让孩子吸毒、吃摇头丸,要封杀堵截,以此来 “ 远离危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4课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精品
全面认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任务1:核心归纳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个 原理有两方面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 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 的。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C
【借题发挥】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 质的。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 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 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任务1:核心归纳 1.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 (1)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是否存在。
1.教材P31“探究问题1” 提示:(1)这句话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 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2)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 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精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任务1:核心归纳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 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 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 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 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是社会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 变革的决定力量 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
史的进步
【温馨提示】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 社会现实基础之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历史的活 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总是要受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 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
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
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从唯物史观看,讴歌劳动者的原 因”。①符合题意: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民 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③排除:“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知识结构的优化”都不是“讴歌劳 动者的原因”。
4.教材P94“探究问题2” 提示:(1)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 眼含热泪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个鲜红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就在这里起步了。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3课 第1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精品
(3)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量。
3.从微观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 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 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任务2:探究演练 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 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教材P17“探究问题” 提示:(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权 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束缚。 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里冲击了宗教和封 建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对于继承古代优秀遗产、 打破教会权威、消除封建愚昧进而拓宽近代科学、文化、艺术 和思想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为欧洲从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 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 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 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 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教材P16“探究问题” 提示:(1)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 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重心下移。面对复 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 的利益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 (2)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由一定形 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神上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经济发 展、政治变革起巨大的反作用。
3.从微观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 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 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任务2:探究演练 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 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教材P17“探究问题” 提示:(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权 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束缚。 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里冲击了宗教和封 建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对于继承古代优秀遗产、 打破教会权威、消除封建愚昧进而拓宽近代科学、文化、艺术 和思想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为欧洲从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 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 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 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 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教材P16“探究问题” 提示:(1)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 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重心下移。面对复 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 的利益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 (2)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由一定形 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神上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经济发 展、政治变革起巨大的反作用。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5课 第2框 意识的作用 精品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_主__观__能__动__性_ 和尊重__客__观__规__律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_科__学__态__度___结合起来。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 动作用的_唯__意__志__主__义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__客__观__条__件__,安于 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因此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 映”。
(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的是 一种可能性,由于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意 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因此说“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 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任务1:核心归纳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即物质是本原 的,意识是派生的。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表现为人能够能动地认 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 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分析
结论
发现“宜居行星”,说明A
解开自然之谜需要很多主客观条件,B片面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规律,C错误
选A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别,D不确切
答案:A
【借题发挥】 从性质上来讲,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因此对其能动作用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课 第2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精品
2.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提示:不是。哲学和具体科学应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 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哲学是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 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教材P7“探究问题” 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 发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需要人们经过学习、 思考、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
2.教材P8“探究问题1” 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世界观不同,在做事做人的原则上 往往不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四种人 的做法中,第一、四种做法是消极的,第二、三种做法是积极 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 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1.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这里的“整个 世界”指什么?
提示:哲学上所说的“整个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人的思维。自然界、人类社会属于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属于 主观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_认__识__世__界__和 __改__造__世__界__,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_决__定__方法论,方法论 _体__现__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 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__统__一_。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包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_自__然__科__学__ 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__社__会__科__学__知识以及关于人 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__思__维__科__学__知识。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8课 第2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精品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任务1:核心归纳
量变
质变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 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区 别
呈现的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
状态 等
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性质未变,一事物还是该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
答案:D
【借题发挥】有量变不一定就会有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 变。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了“一定 的限度和范围”的变化就是质变。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一定的 限度和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任务1:核心归纳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 旧事物,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旧事物有 着历史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 的“扬弃” 。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 时每刻都在前进。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 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 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 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 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 性。
谢谢观看!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新 事 物 的 含 义 : 新 事 物 是 符 合 __客__观__规__律___ 、 具 有 _强__大__生__命__力__和__远__大__前__途___的事物。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单元整合提升1 精品
答案:B
2.(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 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 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
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
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
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考查真正的哲学对人生、社会的积极作用。 材料中乔布斯激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 学习等方面,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对人生、社会的作用,①③④ 符合题意。②是对真正的哲学的庸俗理解,真正的哲学是一定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排除②。故选B。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 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②真正的哲学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 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 进。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 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④符合题意:“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 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 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 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 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③错:哲学有正确与错 误之分,不能说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2.(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 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 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
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
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
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考查真正的哲学对人生、社会的积极作用。 材料中乔布斯激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 学习等方面,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对人生、社会的作用,①③④ 符合题意。②是对真正的哲学的庸俗理解,真正的哲学是一定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排除②。故选B。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 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②真正的哲学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 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 进。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 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④符合题意:“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 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 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 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 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③错:哲学有正确与错 误之分,不能说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12课 第1框 价值与价值观 精品
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4.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2)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事业的贡献。 (3)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 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个不同领域事 物的价值,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 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 反映,属于主观 范畴
联系
①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 ②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正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任务1:核心归纳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含义 人们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具体认识活动和 改造活动应该指向什么。价值观正确与否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活动。
解析:
题干主旨 选项
分析
① 素质高,未必就对社会贡献大, 该观点错误
人的价值 在于对社
②
观点正确,体现了社会价值和自 我价值的统一
会的贡献 ③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 价值和自我价值,该观点错误
④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结论 不选 入选 不选 入选
【借题发挥】 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 该居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 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 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
任务2:探究演练 1.20多年来,居马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倾注于当地 的牧民,为了牧民的生命安全,他无怨无悔地生活、工作在与 世隔绝的深山,一干就是20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 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他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的荣 誉称号。这说明( ) ①人的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②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 享受者 ③人生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是自 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8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必修4课件:第7课 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精品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目标导学
1.识记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 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4.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 而上学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联 系 就 是 ___事__物__之__间___ 以 及 事 物 内 部 诸 要 素 之 间 的 ____相__互__依__赖__、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___相__互__作__用___。
客 意志为转移
有的联系中
观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 把握事物,
性 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 切忌主观随
为转移
意性
多 样 性
①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世界上的事物 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任务1:核心归纳
世界观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普 遍 性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
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用联系 的观点 看问题
世界观
方法论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要从事物固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 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普遍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 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 点和条件为转移。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课件:综合探究3
•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 否矛盾承认__________,是否事物承发认展矛的源盾泉是和动力 矛 _________________具_体__问_题__具_体。分_析___________是 根本方法。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 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
• (4)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和 要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相协调。
• 1.教材P81“探究问题”
• 提示:本探究活动主要通过名人名言两种截然 ,引导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子和郭象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之间是联系的还 韩非和董仲舒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是变化发展 不动的;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在于是否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方位。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过程不可能风平浪 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 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 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 才能开拓通向实现伟大梦想的前行道路,团结
• 4.教材P82“探究问题3”
• 2.教材P82“探究问题1”
• 提示:本探究活动通过列宁的话揭示了矛盾的 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P82“探究问题2”
• 提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 盾就会有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是在矛 拓前进的。
• 提示:(1)科学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展理念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__________(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____ )。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优化课件:第3单元 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
外部矛盾
和 相互作用 入
(内
(外因)。
2.形而上学 (1)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用 孤立 、 静止 、 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的表现 ①只看到一个个 孤立 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 和
相互作用 。
②只看到事物的 现状 ,看不到事物的 过去 和 将来 。 ③只看到事物 数量 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 的变化。 ④只看到事物的 某一个方面 ,看不到事物的 整体 。 ⑤只看到事物发展的 外部条件 ,看不到事物发展的 内在根据 。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矛盾 ,是 否承认 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要求 把握 科学发展观 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 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
提示:(1)本探究活动通过列宁的话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找不到不包含 矛盾的事物。
3.教材 P82“探究问题 2”
提示: (1)“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是否开发怒江,邀请众多专家进行讨论,慎重对待经济和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本探究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认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
和 相互作用 入
(内
(外因)。
2.形而上学 (1)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用 孤立 、 静止 、 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的表现 ①只看到一个个 孤立 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 和
相互作用 。
②只看到事物的 现状 ,看不到事物的 过去 和 将来 。 ③只看到事物 数量 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 的变化。 ④只看到事物的 某一个方面 ,看不到事物的 整体 。 ⑤只看到事物发展的 外部条件 ,看不到事物发展的 内在根据 。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矛盾 ,是 否承认 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要求 把握 科学发展观 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 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遵循从特殊到普遍
提示:(1)本探究活动通过列宁的话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中都找不到不包含 矛盾的事物。
3.教材 P82“探究问题 2”
提示: (1)“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是否开发怒江,邀请众多专家进行讨论,慎重对待经济和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本探究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认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 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乙同学说网 络的负面影响完全是个人(内因)的因素,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外 因,割裂了内外因的关系,是片面的。
谢谢观看!
1.教材P81 (1)比较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 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2)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 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什么思想?
提示:(1)老子的观点和郭象的观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孤 立的观点的对立。韩非的观点和董仲舒的观点体现了发展的观 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黑格尔的观点和杜林的观点体现了承 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答案:C
2.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 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 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 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 由此可以看出(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
去求长。”下列成语与之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有( )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张冠
李戴、良莠不分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四个观点中, ②④符合要求,观点①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观点③违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以当前流行的网络教学为背景,考查矛盾的知 识,解答本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从题干可以看出 网络教学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这是坚持用 矛盾的观点看问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3.网络,如此广阔而虚拟,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众说纷 纭。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如何对待网络”开展了一 场辩论赛。同学们踊跃发言。
③只看到事物____数__量____的变化和___场__所_____的变更,看 不到事物_根__本__性__质___的变化。
④只看到事物的__某__一__个__方__面___,看不到事物的__整__体___。 ⑤只看到事物发展的 _外__部__条__件____,看不到事物发展的 _内__在__根__据___。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 (1)基本观点:主张用__联___系___、__发__展___、_全__面____的观点 看问题。 (2)方法论要求: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 _相__互__联__系___和_相__互__作__用___入手。 ②要把事物的____现__状__与它的_过__去_____和__将__来___联系起 来考察。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是否承认___矛__盾_____,是否承认___矛__盾_____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 求我们把握__科__学__发__展__观____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 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3.教材P82 (1)“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邀请不同领域的36位专家讨论一条河流问题。有关部门 在是否开发怒江问题上的这种谨慎态度说明了什么? 提示:(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同时联系又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这种谨慎态度说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尊 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
4.教材P82 (1)以上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五位一体总布局 的哲学依据。 提示:(1)材料包含的哲理有:①普遍联系的观点。②整体 和部分的关系。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抓住主要矛盾, 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⑤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 移。⑥发展的观点。 (2)所写小论文必须围绕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 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哲学思想来论述。
请你结合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在使用网络时,如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答案:(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甲、乙两位 同学均看到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这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
(2)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均是片面的。唯物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 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甲、乙两位同学均片面地 看问题,甲只看到其消极作用,乙只看到其积极作用。
甲同学说:网络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影响学 习,影响品德,不少同学因此走上堕落之路。让学生上网,就 等于让孩子吸毒、吃摇头丸,要封杀堵截,以此来“远离危 害,安心读书”。
乙同学说:网络给了我们一片自由的新天地,我们不但可 以轻松地学习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还能学习许多生活中、课堂 上根本接触不到的东西。说网络那么多坏处是毫无根据的,完 全是上网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③既要看到事物__位__置_____的移动和___数__量_____的增减, 更要看到事物__根__本__性__质___的变化和发展。
④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 _内__部__矛__盾___(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_外__部__矛__盾___(外因)。
2.形而上学 (1)基本观点:用__孤__立____、___静__止___、___片__面___的观点看 问题。 (2)表现:①只看到一个个__孤__立____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 之间的__相__互__联__系__和__相__互__作__用__。 ② 只 看 到 事 物 的 __现__状_____ , 看 不 到 事 物 的 ___过__去____ 和 __将__来____。
(2)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郭 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即否认矛 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教材P82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能不能找到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收集相关资料,说明 矛盾的普遍性。 提示:(1)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 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 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 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不能。收集材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