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本单元共有3篇文章,分别是《风向袋》、《水中的大气压》和《太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风向袋、水中的大气压、太阳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风向袋、水中的大气压、太阳的相关知识。
2.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风向袋、水、太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水杯、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如风向袋的飘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示例演示风向袋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风向袋的作用和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风向袋,观察和记录风向袋的飘动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第 二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学 习 内 容 解 析 本单元主要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都有具体的描述, 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 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 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 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体会深切的父爱。
学 习目 标 设 定 1.明确《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课中有哪些的场景描写。
2.抓住两课中的一个场景, 了解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小练笔: 快闪拍摄的一个场景。
3.小练笔:快闪拍摄的一个场景。
重 点 难 点 预 设1.抓住两课中的一个场景, 了解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场景小练笔: 快闪拍摄中的一个场景。
2.场景小练笔:快闪拍摄中的一个场景。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教 学 结 构 流 程基 本 信 息课 题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场景描写授课类型 阅读精读课授课教师黄健媚教学班级五6班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慈母情深》及《父爱之舟》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两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评价反馈】教师整体诊断课前学习单, 了解学情;学生用星级自评课前学习水平。
【主要内容】1.拓展梁晓声的《母亲》原文中的一段话。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再现《父爱之舟》中的场景。
3.场景描写小练笔: 快闪拍摄中的一个场景。
【评价反馈】1.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 梳理了《父爱之舟》中所有的场景。
2.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检测学生掌握场景描写的程度。
【主要内容】1.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原文及朱自清的《背影》。
2.继续完成场景描写小练笔。
【评价反馈】1.在本单元中, 我们把有关“舐犊情深”为主题的文章进行开发和重组, 使学生从不同文本、不同维度进行类化主题、内化阅读, 与文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融。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部分:概述1.1 单元主题介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六单元的主题是"集体备课"。
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 编写目的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背景,探讨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目标2.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智慧,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集体备课的目标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在保证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部分: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1 计划会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计划会议。
在会议上,教师们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明确教学方向。
3.2 分工合作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任务分工,分工合作可以使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让备课更加高效。
3.3 资料整理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们需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瓶、教材等。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3.4 教学方案撰写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撰写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包括课堂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
第四部分: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备课4.1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2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备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8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母亲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母爱的伟大与艰辛。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含课文背景介绍、生字新词解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练习册或作业本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关的课文或故事。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共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母爱的课文——《慈母情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并标记生词。
3.教师讲解生词新词,学生识记并尝试造句。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小组讨论并分享答案,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X段):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
•第二部分(第X-Y段):描写母亲给“我”买书的情景,展现母爱的深沉。
•第三部分(第Y-Z段):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
四、板书设计18 慈母情深一、母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二、母亲给“我”买书的情景三、“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五、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尝试造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教版⼩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语⽂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母的爱》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母之爱”这⼀主题,编排了精读课⽂《地震中的⽗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慈母情深》、《学会看病》4篇⽂章。
这些课⽂,从不同的⾓度反映了⽗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崇⾼与⽆私,令⼈震撼,让⼈感动,引⼈思考。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对“⽗母之爱”这⼀主题的领悟与理解,使学⽣认识到:⽗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崇⾼与⽆私。
并学会⽤⾔⾏来表达⾃⼰对⽗母的关爱之情。
从中体会作者抓住⼈物的外貌、语⾔、动作和⼼理描写,反映⼈物的思想品质和⼈物情感的表达⽅法。
三、单元教学⽬标:1. 掌握本单元28个⽣字,会正确读写25个。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 了解⼈物的外貌、语⾔、动作和⼼理描写对揭⽰⼈物内⼼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
3. 品读课⽂并联系⽣活实际,体会课⽂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激发学⽣理解⽗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崇⾼与⽆私。
《⽗母的爱》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课时⾃主预习【学习内容】语⽂课本《地震中的⽗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学习⽬标】1、能正确读写⽂中词语,并能准确运⽤。
2、能正确流利朗读四篇课⽂,粗知课⽂⼤意。
【学习流程】⼀、故事导⼊⽼师看过⼀本图画书,特别有意思,今天和⼤家⼀起分享⼀下。
同学们,下⾯把你的眼神交给我,把你的⽿朵交给我,让我把美丽的图⽚带给你,把温暖的故事带给你。
题⽬是《我爸爸》,这是⼀本图画书。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说⾃⼰的感受吧。
我们的第六单元就给我们讲了⼏个不同的⽗母,但是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做的事情,或⼤或⼩,都是源于对孩⼦的爱。
今天就让我们⼀起⾛进第六单元,去感受⽗母之爱。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个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母爱、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记叙了“我”和父亲的诸多往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不同评价,从而影响孩子成长的故事。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的主题是“我想对您说”,旨在让学生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通过习作加强和父母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恰当运用于写作中。
“词句段运用”提供了三个小题,分别让学生体会本单元课文结尾的特点,掌握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写话。
“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旨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掌握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的场景,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课的内容包括了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通过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了父爱、母爱、友爱等各种爱的力量。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阅读理解,又有写作训练,还有口语交际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爱的教育”和“大自然”这两个主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还是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爱的力量和大自然的美丽。
3.通过复习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使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教学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如何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中得到提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提高,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材料,包括课文、习题等。
2.准备好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图片、视频等。
3.准备好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出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提高其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小说。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其欣赏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语言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内容1.运用例句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2.通过举例让学生发掘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自己的感受、经历或观点。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讨论,并相互交流思想。
3.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提高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话题,比如“假如你是小说中的某个角色,你会怎么做?”,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中。
2.学习重点内容。
老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心理活动的描写方式和心理活动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生操作。
让学生自己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并交流思想。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老师可通过图片和语言分别给学生提供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小故事。
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5.作业布置。
老师可布置一篇与小说相关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创作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直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思维活跃度、讨论质量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笔头评价:通过看学生完成的测试、作业等书面材料,评判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情况和互相交流的情况,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互动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板书:关羽)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
板书课题:33、关羽刮骨疗毒(点名读、齐读)3、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镞、炙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4、齐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齐读。
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语言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
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
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等,且每一次读的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准生字的音,还要学会借助译文、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
部编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精编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我想对你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反思《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
母爱的理解。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父母的爱以及
孩子对父母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用具体事件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的解决:
本单元这种“爱”的情感贯穿始终,父母爱的角度、方式、表现虽然不同,但都源于对孩子的爱。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发现、体会、享受、回报各种不同的爱。
另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组课文中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慈母情深》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
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却流淌着真挚的母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学会看病》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2、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3.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生活场景正月十五说说有关龙的知识。
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关于龙会说些什么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大人关于“龙”在文中有说法?分别是怎样说的呢?小组合作寻找,读相关句段,汇报。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2)你对哪个大人的话有浓厚的兴趣,着重谈一谈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
(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五、布置作业1.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2.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情深》讲述了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给作者钱来买书的事,体现了无私的母爱。
《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母亲和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的深远影响,写出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
这些课文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语文要素1.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2. 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不同对象交流沟通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18 慈母情深(母爱)品味感触最深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19 父爱之舟(父爱)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20* “精彩极了”和“糟糕品味简练直白的语言描写中蕴含的感情透了” (父母之爱)口语交际父母之爱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习作我想对您说抓住对象,借感触最深的细节描写、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教法建议1.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不要仅抓住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更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判断哪些是场景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时间
2016.11
备课教师
教研组员
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口语交际•习作六3课时
回顾•拓展六2课时
长宁小学(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
2016.11
主备教师
修改人员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内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写25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4、正确认识父母之爱,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这种爱令人震撼,让人感动。
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13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教学方法:引导品读,组织交流。
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想象情景,体会人物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在本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通过读、背、抄写,积累语言,课外拓展,完成“日积月累”的学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五、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