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3. 培养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引导学生了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背景。
2. 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4.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的认知水平。
3. 评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4. 评价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兴趣和热爱,以及他们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方面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参考资料:关于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的资料。
3. 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运用材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并推动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未来的发展。
教学对象是高中政治课的高中生,年龄为16-18岁,需要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学会如何识别和分析社会问题;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内容1.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概述;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当前社会主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4.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普遍意义。
四、教学方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种非常仪式性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讲话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联系当下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讲话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感情投入。
五、教学步骤1.环节一:在马克思墓前肃立静听国歌,向马克思献花圈,表示对马克思遗志的敬意。
2.环节二:教师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生动形象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无法究竟其根源,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生根发芽、壮大起来,是因为它的思想精髓具有普遍的、长期的、历史的意义。
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例如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等。
3.环节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主要是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现实意义。
例如,谈谈马克思主义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困境和问题相互作用,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运用科学的理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解决现实性问题。
(完整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完整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点2、揣摩关键词语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并借助他们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2、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德育目标1、学刻体会这篇悼词所蕴含的深切感情,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感受马克思崇高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
以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指导点拨,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
教具准备打印好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马克思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为世界做出了贡献,这样一位伟人的逝世无疑是全人类的损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的好友思格斯是怎样来评价他的。
(板书课题)二、了解文体特征,明确学习重点教师发放预先打印好的资料(演讲词、悼词,本单元学习的注意点)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结构1、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要抓住第二段内容重点分析。
这段作者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从另一方面看,了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
②找出本文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了解本文结构,并掌握有关指代词语,了解其指代内容。
运用承递性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是本文的特点。
如2、6段为过渡段,2、4、5、6、7、8段用了承递性语句。
第2段是个总纲。
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句。
第2段分析略。
第4段中“不仅..。
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中“即...如此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但是..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1)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2能力教学点:掌握揣摩语言的一些注意点。
3德育教学点:(1)体会这篇悼词中所蕴涵的深刻感情。
(2)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
4审美教学点:(1)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体会恩格斯在演讲中的情感美和马克思崇高的人格美。
二教学重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初步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
3体会和理解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时:一课时四导入语: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呢?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
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
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
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也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这是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过程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悼词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也有一定的格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阐述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
(3)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理论的差异。
(3)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平和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马克思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培养对马克思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2. 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
(2)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
(2)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理论的差异。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表达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成果,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参考资料:马克思的著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文献。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理论的对比分析讲座,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方法:中间突破法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因此,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课文导学:思考: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篇1一、温习导入:同学们,科学的进展是经受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消失一些宏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发觉了很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进展。
在简单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的导师。
二、内容新授:1、介绍: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亲热战友。
2、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悼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做的宏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忱的赞颂。
3、课文朗读:要求:订正字音并完成导学测试上的预习测试。
4、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一)全文开头部分(第1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委婉地表达极度哀思的心情;主体部分(第2至7段)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宏大贡献;结尾部分(第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采纳了总分、并列式的结构。
第2段高度概括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即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宏大贡献。
这是主体部分的总纲,领起下文的论述。
接着,分别评述了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第3、4、5段,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宏大贡献;第6、7段,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三)局部段落主体部分第一层:第3段论述马克思所发觉的人类历史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第4段用“不仅如此”过渡,论述马克思发觉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意义;第5段用“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过渡,论述马克思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深化广泛的讨论和独到的发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三、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1、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这是许多年前的教案了,这次为了讲这篇文章再次翻出来看看,颇有些惊异。
这种惊异源于当时设计的大胆,及其间透露出的对于阅读教学的美好理想。
回想当年,之所以会有这种设计,一是受到“非指示性教学”的影响,二是对那两个班的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觉得真正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给我的感觉比较好,觉得他们完全有这样的学习能力与激情。
可能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这次发现用这种方法基本行不通,或者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把一篇文章的知识、情感、思想与写作方法的精髓传递给学生。
具体做法需要有三种层次,一是老师首先得吸收消化了文章的精髓,把它们变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二是根据文章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三是用符合学生语境特点的具体生动的语言或其它形式传递出来。
一、三点属于阅读教学共性的内容,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努力做到。
但第二点做法却千差万别,由于学生的情况(智力、情感、接受习惯、学科态度)不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却完全不同。
设计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但要点燃火焰也非得是木柴等可燃物不可,如果是一堆石头恐怕不仅不能点燃火焰,而自己会被石头砸晕过去。
我丝毫没有责怪学生笨、机械或不主动学习的意思。
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像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教育的受害者一样。
上次听了一个讲座,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到底是把学生教得更聪明了,还是把学生教得更笨了?这确实难以说清楚。
如果我们一路灌输而不是点燃的话,那即使是木柴最终也将变成变成化石。
然后,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化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印好的材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显示马克思遗像)。
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多媒体显示)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
他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
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的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
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马克思于1818年5⽉5⽇⽣于德国,1883年3⽉14⽇在英国伦敦逝世,3⽉17⽇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英语发表的讲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下册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原⽂ 3⽉14⽇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的思想家停⽌思想了。
让他⼀个⼈留在房间⾥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的逝世,对于欧美战⽃着的⽆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不久就会使⼈感觉到。
正像达尔⽂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样,马克思发现了⼈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个简单事实:⼈们⾸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活资料的⽣产,从⽽⼀个民族或⼀个时代的⼀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产⽅式和它所产⽣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先前⽆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切都只是在⿊暗中摸索。
⼀⽣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且其中任何⼀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种在历起推动作⽤的、⾰命的⼒量。
任何⼀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也许还⽆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喜悦。
但是当有了⽴即会对⼯业、对⼀般历史发展产⽣⾰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懂得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形成背景2. 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影响3.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2. 实例分析法3. 讨论互动法四、教学流程1. 开场白教师向学生介绍演讲的主题和讲话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形成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概念和形成背景,并借助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影响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讲述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历程,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4.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思想认识。
5. 结束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年轻人。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教学法、实例分析法和讨论互动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既有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感悟。
教师还具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实际效果。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反馈,此次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本节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实例分析、讨论、多媒体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1.2 掌握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熟记并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
1.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4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恩格斯的演讲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记并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
2.2 教学难点:分析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为学生提供课文背景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
4.2 参考资料: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4.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朗读与讲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4 案例分析:分析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文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6.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3 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模仿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恩格斯讲话风格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7.2 让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角色扮演,模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景。
八、课程扩展活动8.1 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就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辩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 通过对讲话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难点1.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2.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阐述讲话中的主要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的意义进行讨论。
五、教学内容1.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讲述马克思的生平,让学生了解马克思是如何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的。
2. 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分析讲话中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思想,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通过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是如何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的。
3. 分析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讲话中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认识到马克思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4. 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系统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思想,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5. 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的: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议论的写法; 2.体会本⽂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法; 3.了解马克思对⽆产阶级⾰命事业的伟⼤贡献,学习马克思为⽆产阶级事业崐奋⽃终⽣的⾰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的长句和层递式结构(⼆部分并列结构)。
2.难点: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词语补释: 1、纷繁芜杂:纷繁,多⽽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章)。
2、芜:乱草丛⽣。
3、豁然开朗:⼀下⼦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
也形容⼀下⼦领悟某种道理。
豁:huò开通敞亮。
4、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
卓:卓越、突出。
5、英名:指英雄⼈物的名字或名声。
解题: 马克思:1818.5.5⽣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学毕业。
从1842年担任崐《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产阶级⾰命事业奋⽃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伟⼤的⽆产阶级⾰命家,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的《共产党宣⾔》就是他们两⼈合著的。
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始终过着充满紧张⼯作的共同的精神⽣活”(列宁)。
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这个讲话,讲话共⼀千⼀百多字,⾼度地概括了马克思⼀⽣的伟⼤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本⽂是⼀篇悼词。
课⽂分析: 第⼀部分(1─2⾃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产阶级⾰命的重⼤损失。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实践活动和革命精神。
3. 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讲解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实践活动和革命精神。
3. 讨论:组织学生就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的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的革命精神。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马克思的革命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马克思生平事迹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马克思生平事迹相关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用于丰富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篇一」胡寅初时间:1996年4月12日地点:苏州市学生:借班上课师: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语文。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请打开课本。
先看“预习提示”,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其余同学注意听,画出重点词句,掌握各段提示要点。
生1:朗读“预习提示”。
师:读得不错,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有没有读错的字?生2:“悼”应读作“dào”,不读“dǎo”。
师:很好。
我们应注意克服方言的影响,把字音读准。
“预习提示”看懂了吗?有没有问题?生3:为什么第1段说是“悼词”,第2段说是“演说词”,二者是什么关系?师:这位同学看书很仔细,也善于发现问题,这种精神值得提倡。
有谁能回答他的问题?生4:“悼词”就是“演说词”,换一种说法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
师:有什么不同意见,或有什么补充吗?生5:悼词不完全等同演说词。
师:为什么?生5: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感觉不完全等同。
[众笑]师: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他同学呢?[无人回答]师:请大家看第1段和第2段提示的侧重点各是什么?生6:第1段提示内容,第2段提示表达方式。
好像悼词应小于演说词。
师:对,“悼词”是“演说词”的一种,是用演说的形式说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作为“悼词”,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课本中的词语回答。
生7:“爱戴”“崇敬”“赞颂”“敬仰”。
师:找得很准确。
还可补充吗?生7:“悲痛”“惋惜”。
师:不错。
为了很好领会和理解文章表达的这种情感,下面我们完整地听一下这篇文章的录音,整体感知,请大家注意体会上述各种感情;同时,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
[放课文朗读录音。
教师板书课题]师:录音听完了。
全文的中心段找到了吗?生8:中心段是第2段,从“这个人的逝世”到“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赞同的请举手。
[半数以上表示赞同。
教师询问没举手的同学]师:你为什么不赞同?生9:还没找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
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二、关于文体因为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悼词”看待,实质上它是一篇议论抒情的文章。
三、有关悼词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情况。
2.简述死者生平。
3.评述死者的主要功绩或优秀品质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强调:悼词写作有以上要件,但主体内容在第3部分:对死者功绩、品质及影响的评述。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明确: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印好的材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导语设计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显示马克思遗像)。
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
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多媒体显示)
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
他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
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的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
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
悼词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写“悼词”或写“在×××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本文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文部分,首先要写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种职务名称,不幸去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终年岁数,表明用什么样的心情悼念死者。
其次按时间顺序或其他顺序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其一生作出正面评价,以表彰死者的优秀品德和主要贡献,进而说明其逝世后带来的损失。
再次说明从哪方面向该同志学习,怎样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最后另起一行,用“×××同志安息吧!”或“×××永垂不朽”作结。
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方式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练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辞应恰如其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检查词语积累情况(多媒体显示)
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估量 ( li à ng ) 悼 (d à o)念肤 (f ú )浅
b 繁芜 (w ú )丛杂忌 (j ì )恨空 (kòng)白
c 豁 (huò)然开朗诬蔑 (mie) 领域 (y ù )
d 诅 (j ǔ )咒诽谤(b à ng) 卓(zhu ó )有成效
答案 b(a li á ng, fū . c mi â . d zǔ )
3.了解本文语境
明确:这篇文章语境独特。
悼词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礼。
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
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礼,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讲话,因而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马克思特殊的感情。
4.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②找出本文承递性的词句及过度性的句段,理清本文思路,画出有关指代性的词语,了解其指代的内容。
四.自主阅读,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学生精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交流好的小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各组补充、评价。
)
明确: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生前伟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了解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就必须细读第2自然段,它是全篇行文的总纲。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
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概括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②运用承递性词句及过度性句段是本文的特点。
如第2、6段为过渡段。
2、4、5、6、7、8段用了承递性语句。
第4段中“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
第6段是剖析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一个难点。
这段有过渡作用,作者意在揭示马克思的革命家的本色,第二句是本段的中心句。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样”不是指代“两个发现”,而是指代“都有独到的发现”“都不是浅尝辄止”的那种品质和精神。
第7段的承递性语句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8段的承递性语句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教师总结:这些概括性段落、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赞扬,对颂扬马克思,唤起人们的无限景仰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勾勒出作者清晰的思路。
(出示投影,要求学生看图填充)
五.延伸拓展,深入理解演讲词内容的针对性、逻辑性。
(教师分发资料,每人一份)
六.复听录音,再次品味本文以理服人、逻辑性强的特点。
七.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和练习册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