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君主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合集下载

必修一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修一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两汉
中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

明 内阁制
行省制

军机处
发展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缩小
【合作探究】
通过以上表格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始 终围绕哪两对矛盾、其特点(趋势)是什么?
两对矛盾: 专制主义:君权——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地方 特点(趋势):
材料一: 机务及 用兵皆军机大臣承 旨,天子无日不与
2、职能:跪受笔录,协 (军机)大臣相
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见,……即承旨诸
下达)
臣(军机大臣)亦
只供传述缮撰,而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间也。
3、特点:
简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速 (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密 (地处内廷)
4、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
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 文化思想专制(明清文字狱);
个人权利缺失; 妨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社会安定、经济的发 展和文化繁荣。
国 社
阻碍社会进步,明清开始落 后于西方、世界潮流

明清以前


明清之后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
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 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复习提问: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演变特征、表现
➢ 1.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2.表现 ➢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 (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
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三 省 六 部 制
二 中 府 书 三 省 司 制
? ? ? ? ? ?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相权过重,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2、措施:
诛杀现任丞相 废中书省和丞相 以后不许再设丞相
2、深远影响
c.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四、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 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 2、措施: (1)设理藩院: 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2 )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3、作用: ①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②奠定近代中国疆域;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2、推行密折制(见书P18第3段) 3、完善法规章程(见书P19) 4、实行文字狱(实质是文化专制)见书P18知识链接 5、八股取士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 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
消极:
a.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b. 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总结 专制时代晚期(明清)中 国政治发生的新变化 内阁制度 的形成 同时期的西方
军机处的设立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 (开放、扩张)
专制制度顶峰、衰弱 (保守、落后)
中国成为被侵略对象(败)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明 朝 内 阁 地 位 的 演 变
O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必1.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1.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以致用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 指的是( )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2.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3.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因 为 ( ) A.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 C.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D.专制皇权受到一 定限制 4.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 ( )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闺所有少数K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
5.清朝晚期设置的资政院职能相当于西方的 ( ) A.国务院 B.议会 C.内阁 D.内务部 6.中国历史上的帝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 A.公元前3世纪至l9世纪末 B.公元前4世纪 至2O世纪初期 C.公元前4世纪至19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 至2O世纪初期 7.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将权力分给( ) A.中书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能力拓展
明朝建立后,采对中央官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据 此回答1~2题: 1.明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 构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皇权的加强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丞相的废除 D.内阁的废除 2.《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 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ld.,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 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 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 祖朱元璋 ( )
1.基本原则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具体举措

上课用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上课用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仍担心。。。p18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p18知识链接
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二、军机处—清朝p18
a.设置时间、目的 b.职能 军机处 的设立
直接目的:西北用兵
根本目的:为加强皇权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人员简单
c.特点: 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高度机密
d.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到顶峰
【密折制度】其实就是告密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历程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宋:增设参知政事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消极影响:
①君权专制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阻 碍历史发展。 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 想,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落后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严重阻碍 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基本原则 •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 和宗教信仰,笼络上层分子; • 大事集权,小事分权 因地制宜管理

高一历史课件-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一历史课件-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根据这则材料分析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 立军机处?
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1、军机处设立 时间:雍正年间
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 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隆宗门内军机处



清代军机处值房
从位置和布置来看,军机处的有何特点?
重点
2)军机处的职权、地位和特点?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地位: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特点: 简、精、速、密;决策封闭性
结果: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探究活动2】为什么 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 度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 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 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 皇帝说了算。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 明代开始,清朝雍正大规模实行
(1)含义: 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废除土司 实行流官的政治措施。 土司: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由当地少数民 族首领担任,可世袭。需按期纳贡赋、服从朝廷征调。
流官:朝廷直接派去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官员
(2)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3)意义: (1)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2)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成功的经验。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2.内阁制的创立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 确立。永乐初年,选拔翰 林院官员五至七人入值文 渊阁参与机务。由于文渊 阁在宫内,故称“内阁”。
张居正,明代政治家, 改革家。万历初年担任 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 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 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 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 定成效。去世后不久即 被神宗下令抄家,还差 点开棺戮尸。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 象
例2: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朝在皇帝
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3、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 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 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 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雍正帝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2)特点: (3)影响:
简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速 (办事效率高); 密 (地处内廷)。 封闭(政治决策的封闭性)
军机大臣均由皇帝指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跪受笔录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清朝:军机处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宋:增设参知政事 隋唐:三省六部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秦朝:三公九卿制
【密折制度】
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密折出现之前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 (或中央)官员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骆楚明【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

认识到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考试说明】(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①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考点解读】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1)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秦始皇--明太祖) 影响:达到高度集权,但政务缠身于皇帝。

(2)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3)内阁职权及影响: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①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王-------→皇帝②中央官制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③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元:行省制④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开始:科举制(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时期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清
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 评价君主专制政体。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明 成 祖 朱 棣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历史原因: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认为是)秦速亡的原因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 (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 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说权臣应运而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根据材料 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
4.内阁制的弊端: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拓展2】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 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 制度的逐步成熟;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地位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不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意愿,信任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 同 职权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 参与 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 决策 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 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 对皇权 一定程度 不能制约,君主专 千丈。 制约皇权 作用 制强化的产物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流官:朝廷直接派去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官员
【论从史出】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葛尔丹贵族叛乱和 回族部落大小和卓兄弟叛乱),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 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 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代: 设立军机处 代: 废丞相、置内阁 代:二府三司制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君权与相权


代:三省六部制
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

朝: 三公九卿制

代:
行省制
中央与地方

朝: 郡县制
西
周: 分封制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明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 个名至实归的丞相
通过材料分析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 1由最初单纯的处理军务扩大到了处理其他政务; 2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上传下达
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或 中央)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皇帝
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 了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根据这则材料分析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 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隆宗门内军机处
密 速 简
清代军机处值房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小结(2009、9)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小结(2009、9)
1.材料反映了明朝对中央官制做了怎样的调整?
2.如此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内阁制
原因: 废丞相后政务集于皇帝一人 性质: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特点: ①人员: 官位较低者入阁,后权势提高 ②权限: 票拟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批红受太监牵制 加强君主专制;但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 A、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C、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D、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矛盾) 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唐、宋: 郡县制 元 明 清: 行省制
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制度等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3、演变:战国—雏形;秦朝—确立;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我国古代丞相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相权威胁皇权

B、权力的相互制衡 D、国家统一的需要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清朝的边疆政策 原则:尊重风俗和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 内容:设理藩院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 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秦:三公九卿制 汉:频繁换相;形成中朝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议事 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与三司分管军事和财政 元:沿用宋制 历经了约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君主专制步入了其晚期时代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尊重习俗和宗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 笼络上层分子(蒙古归附) 因地制宜管理(西南改土归流)
2、理藩院:
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负责蒙古西藏 和新疆事务
金 瓶 掣 签 掣 签
《钦定西藏章程》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①原因:元朝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 不利中央集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地位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作 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内阁和 司礼监权力都来源于皇帝,故而其 权力的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⑴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的最重 要的中枢机构
⑵军机处特点(地位、人员确定、职能、机构设置、决策)
①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但地位凌驾于内阁和 六部之上(地位)
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亲臣、重臣),可随时被撤换 (人员确定)
③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承旨下达,不能 决策)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职能)
君权与相权之争
1、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 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历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
(1)汉武帝: 频繁换相;内外朝制度
(2)唐 代: 三省六部制;政事堂
(3)宋 代: 二府三司;
(4)明 代:
导入: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胡惟庸(?—1380), 安徽定远人。任丞相七年。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 威胁,以“擅权枉法”罪 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 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 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 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票拟
票拟: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 示以前,由内阁学士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 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 “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思考:票拟是否表示内阁学士拥有决策与执 行的权力?
否。票拟仅仅是提供意见,是否采纳的权力仍 在皇帝手中,执行也并不是由内阁学士负责,而是 传达到六部等有关机构。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Leabharlann 内阁首辅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雍正年间。 (2)原因
①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雍正帝
简 (机构简单) (2)特点: 精(人员精干)
速 (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密 (地处内廷) (3)影响:
军机大臣进均由一皇步帝加指定强,了只君能秉主承权皇利帝,旨意办事 标志着君主跪专受制笔制录度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漫画反映了我国古代宰相地位演变的情况。 从图左来看,最初的宰相还是有地位的,可以与 皇帝“坐而论道”(图左),但随着制度的不断 “完善”,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图 中),而当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后,宰相只能“跪 奏笔录”了(图右)。从漫画中同学们发现了什 么?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表现: (一)废丞相,权分六部 1、明太祖废丞相
⑴原因——
材料1:“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 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 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 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结果: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阅读标注记忆】阅读课本,找出并在课本标注下列内容。 背景: 政务繁杂 目的: 加强专制
职能: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①地位权势逐渐提高 发展状况: ②非法定、非正式、不能统率六部 ③司礼监予以牵制
内阁首席大学士称首辅, 那么“内阁首辅”=“宰相”?
材料一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 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 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 (阁臣)其只是承上启下,发布命令而已……
人们还是习惯地把他们看作宰相……但宰相与阁臣有 很大不同……宰相具有执行权,遇事都可以奏而行之 ,甚至事毕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阁臣则只 有遵从皇帝的旨意,拟出具体办法,待皇帝批准后方 可颁布。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专题小结: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皇位世袭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开始 确立 不断加强 战国 秦朝 汉至明清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 分封制
衰落 晚清
历朝加强专制主义的主要措施: (1)汉武帝: 频繁换相、降低身份、实 行内外朝制度 (2)唐 代: 三省六部制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辅助皇帝处理 军政大事的中 枢机构。
积极:A.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又 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简、 精、速、密) 局限性: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4)影响:
2、密折制
1.目的: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2.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相权为首的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两对矛盾
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演变规律
分权以集权
分割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分割相权集中到皇帝
(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
中央机构 秦 建立 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地方机构
选官制度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察举制
汉 隋 唐

巩固
完善


答案

不矛盾。二者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皇帝专 制统治。 相权的存废是表明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权分六部 结合课本17页资料卡片, 回答学习思考“朱元璋为 什么药废丞相职位”。 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丞相“专权乱政”,是历 代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废丞相的影响: 积极:使皇权高度集中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 务集于皇帝一身。
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1.明朝正式创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神宗 2.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 标志是 ( ) B.设立内阁 D.大兴文字狱
A.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置军机处
3.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 史实的是( )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结合图示和材料一,结合课文说明为什么明朝要 设立内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 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 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 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 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2、根据材料二,思考一下内阁大臣等 同于以前的宰相吗?
3、材料三说权臣应运而生,这与材料二 矛盾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根据材 料三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
材料一: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 赞上治机务。 ——《清会典》 材料二:内阁亦与机务完全无涉,大学士 “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清史稿· 张廷玉传》谓:(军机处) 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赵翼《檐曝杂记· 军 机处》谓:(军机处)只供传达缮撰,而不 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朱元璋《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材料二 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 者,亦止韩、彭……独至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 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 实千古所未有。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时宰 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 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 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 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消减。洪 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 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 布废相之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朱元璋
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无决策权) 2. 清朝: (1)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密折制度(便于皇帝直接控制地方)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
明朝:设立内阁
1、创立内阁的原因: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3、内阁的性质: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时 期 名 称 明太祖 设殿阁 大学士 明成祖 设 内阁
职 权 仅备皇帝顾问 兼协理章奏 参与军国大事 的商讨
明清(顶峰)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设中书省
皇帝
集 中
元(新发展)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 隋唐(完善)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三省六部
中央集权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集 两汉(巩固) 中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制度 秦朝(形成)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地方分权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请思考:明朝是怎样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
开 动 脑 筋 ?
资料:
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还是我的。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当年明月)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 1.背景: 造成了皇帝政务繁多
2.形成与发展
3.评价
(1)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 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 机构。 (2)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 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复习学案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明太祖___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___职位,使___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于___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___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___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易混易错]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

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易混易错]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深化探究探究点1丞相制度的废除材料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会典》思考(1)明太祖所总结的前朝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为什么?(2)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探究点2内阁的出现材料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思考(1)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2)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二、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年间,为适应___的需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率,皇权更进一步加强。 皇权更进一步加强。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民族的上层分子; 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理。
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 内阁
一、废丞相,设内阁 废丞相, 2、设内阁 、
原因: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负担加重; 原因: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负担加重;个人裁决 难免偏颇。 难免偏颇。 设立时间: 设立时间: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 演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 演变: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 —— 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 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
1. 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军机处内景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 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 设立的原因: (1)设立的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 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 门内, 内阁 者 直(值) 军机处, , 于 军机 者 、 ,于 、 在于 —— •军机处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宋因之,虽有贤相,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頏, 分理天下庶务,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 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 治制度的逐步成熟;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特务统治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 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 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 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 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 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 机构的无孔不入,也说明了明朝君 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二、军机处 1、中央设立军机处
2、密折制——地方大员
清 朝 的 政 治 制 度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雍正
南 书 房
皇权扩大
康熙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清 内阁、六部 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 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时 代。 南书房: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康熙帝 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 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 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翰林入值南书 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 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 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皇帝即兴作诗﹑发 表议论等皆记注。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 谕旨﹐参预机务。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 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 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 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3.根据材料,回答军机处职责
军机大臣只能传达皇帝旨意给中央 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是皇帝行使权 力的机要部门。(跪受笔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相坐议事 坐而论道
皇权不断加强;
站而论道 宋相站议事
跪而论道 明相跪议事
相权不断削弱;
明太祖朱元璋
胡惟庸,明太祖时,为右丞相,在位期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 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的,一律不予上呈。朱元璋 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 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并下令不许再立丞相,秦以来 的宰相制度至此终结,胡惟庸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皇帝
左 丞 相
皇帝
右 丞 相
中 书 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明 内 阁 制 发 展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侍 从 顾 问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探究问题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探究问题三:为什么军机处把君主专制制 度推向顶峰?
跪受笔录,承旨办事
丞相府
内阁大堂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相似 地位
(权力来源)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 决策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 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不能制约,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作用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军机处
雍正
皇权到达顶峰
康熙
南书房
材料二 上(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有 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59
历史原因:历代宰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 导致社会动荡; 现实原因:明初废元朝行中书省,地方设三 司,中央集权加强,相权扩大;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直接原因:胡惟庸案。
皇权得到扩大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 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 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探究问题一: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材料一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 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 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 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