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隋朝的灭亡: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国富民穷,不惜民力,最终引 发大规模起义。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 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 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 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当南北朝政局混乱、战争频起, 大家族起落兴废无常之时,关陇 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 时期。
唐太宗
——《资治通鉴》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经济
戈、省力役
知人善任,打击保守门 政治
阀世族,
武则天
• 建立的周朝 •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重视科举,首创殿试, 文化
大开志科。
军事 击败突厥,管理西域
无字碑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统治期间, 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 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二、隋唐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节度使的形成: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 “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 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 (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
藩镇割据
①概括: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40余个,他们 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 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隋唐专题复习名师课件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隋唐专题复习名师课件
总结:隋朝开创了自汉以后又一个封建社会的盛 世之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分析: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认识
主观 ①加强南北交通,有效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动机: 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③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客观: ①带来人民沉重的徭役负担,人们把它归为炀帝的 暴政
②大运河的开凿是南北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其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促进运河交汇处新兴繁华商业城市 出现,泽被后世
3.关于西藏地区:
①唐朝:联姻通好;军事战争;长庆会盟
②元朝:设宣政院等,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域
③明朝:三举措(设卫所、用藏人、立僧官), 与内地联系更加密切。 ④清朝:三制度(册封、驻藏大臣、金瓶 掣签),与内地联系更为密切
莫高窟第112窟反弹琵琶
中国美术馆被装扮成了莫高窟的形状
安详的菩萨像
第四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581——907)
一、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政治上: (1)国家统一安定,(政治清明、矛盾缓和, 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
(2)制度多建树(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改府兵制为募 兵制等)
A.中国人民自古就反对战争
B.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和和睦相处的理念
C.中华民族是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D.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第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 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 “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 以上引述中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
DD.吴道子
16.我国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C.莫高窟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

C . 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官员的制度 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朝
3.下列关于隋朝具有开创性举措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下列关于隋朝具有开创性举措的各项表述, ①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②以科举制选拔官员
③开凿长江淮河间的运河④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开凿长江淮河间的运河④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历史作用: 历史作用: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 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 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较低,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 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海河
涿郡(北京) 涿郡(北京) 三点
广通渠 长 洛阳 安 淮水 长江
四段 黄河 五河 (
江南河

钱塘江



返回
1.(02上海历史5)汉承秦制,唐袭隋 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 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成大统一: 成大统一
唐的建立: 唐的建立 618,李渊,唐,长安.
唐 初 盛 世
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制度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戒奢从简.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其他-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 武皇统治: 武皇统治 重农业;善用人;发科举;自荐;-经济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选贤能,改吏治;发生产;限佛教;募兵;文治-科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前提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隋唐时期)ppt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隋唐时期)ppt课件
印刷于公元868 年的《金刚经》 被认为是世界上 保存的最早的有
明确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20
火药
炼丹引爆图
火箭
21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道州县三级制,加强对地方管理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6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24
等大权于一身
10
• 经济:
• 农业: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 步成熟(曲辕犁和筒车)。江南地区进一 部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 度提高。
• 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丝织 业。
• 商业繁荣:柜房和飞钱出现;长安、洛阳 商业盛极一时。大运河开通,集市贸易有 一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 市舶使。
• 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23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1、思想: “三教合归儒”。 • 2、文艺:唐诗(空前繁荣:名家辈出);楷书步
入盛世,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绘画产生许多杰出 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 3、科技: 雕版印刷、火药的 发明 、天文学、医 学 • 对外:国力强盛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外交往频繁,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Ⅲ】26古代药学的发展 【Ⅲ】25·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Ⅲ】书法的特点 【Ⅱ】《步辇图》
全国1卷25书法
地方卷
1.考情分析: (1)新高考广东卷两年一考,考
浙江·中国古代文艺
查儒学复兴 (2) 整体上侧重从五育并举角度
考查书法绘画、史学发展和史学
素养
江苏·唐诗的时代性
2.备考策略:
(1)注意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
部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标准
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纲要上)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选必3.1)
近五年高考考点
时间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全国卷 【Ⅲ】42·主流思想对史观的影响
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
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这些措施旨在
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
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
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
B
命题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唐诗: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阮籍母终,正与人围棋,籍留与决赌。
1.兴起原因 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 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
3.内容 (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 》注解《易经》。 (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发展。
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
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摘编自杨健康、黄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春 秋决狱”反映出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 答案 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殴父的动机。趋势:法律的 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法律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 法的趋势。
拓展深化
拓展深化
(2)三个阶段 为了使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者通过“春
汉代“引礼 秋决狱”“引经注律”“引经决狱”和“刑罚适用”原则
入法”-法 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实现儒家思想
律儒家化的 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代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
发端 方向发展
拓展深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儒家思想指导
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 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评价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 制的愿望
思维点拨
儒家与法家之争的主要焦点是以什么思想治国的问题。儒家认为君 主应该以礼来治理社会,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德治与法治之争
学派 主张 代表
思想
人性善, 孔子 统治者要“为__政__以__德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儒家
主张_德__治__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人性恶, 法家
主张法治
商鞅 韩非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权益 提倡君主要以_法__、__术__、__势__驾驭臣下;要赏罚 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43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 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点。 2.中国古代传统教化的特点。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魏晋南 北朝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贵儒 ”和“尊道” 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 时期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 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 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读史 ① 永嘉之乱与匈奴贵族袭扰有关 ② 使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划入刘宋版图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 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 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 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研考点 精准突破
主题一 从区域开发到庄园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史料探究
视角1魏晋时期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①,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 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 伐②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北来的民众大多集中在长江上游 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 等。……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期来看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 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学术前沿·拓宽度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 看来,“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方式:呈现新的历史情境,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运用己有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 的能力。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 源:多元一体
二、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前2070——前77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前770——前221)
约前2070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积极:“天下共主”,控 制地方;开拓疆土,开发 边远;
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对 华夏国家意识的形成及文 化认同起重要作用;
局限:分封制下,地方诸 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埋 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 根。
任务二 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点
核心突破2 宗法制
(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
分布位置
长江中上游 海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生活特征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 学会用火,群居生活
原始种植农业 家畜饲养
养蚕缫丝,制作陶器玉器 定居生活,修建村社 祭坛神庙 氏族部落
问题: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存能力,组织管理,精神生活
依靠血缘氏族统治, 地域组织尚未建立
(1)世袭制(“家天下”) (2)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 (3)地方:夏部族直接统治,其他 间接统治
3.文化: 历法—《夏小正》 4.遗存: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神话传说与历史研究
神农身世的传说
殷祖身世的传说
周祖身世的传说
神农氏母亲名叫任姒 ,有一天在华阳游玩 ,见到一位龙首的神 灵,顿时感受到一股 力量,随后就怀孕, 生下了神农氏。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 (共15张PPT)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 (共15张PPT)
理学的内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这个学派首先提出“理”,作为其哲学的本质特征。程朱以“理”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宇宙 本原。认为理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形成 了有别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2)理学家都强调“遏人欲,存天理”或“存天理,去人欲”,企图通过哲学的思辨,把封建道德、 伦理和等级制度安放在理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
• (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 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 朝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2)积贫积弱:财政 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 富国强兵。(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 (1)富国之法: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免役法。④市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均输法。(2)强兵 之法: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①改革科举制度。②整顿太学。 3.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4.局限性: (1)新法的实行显得操之过急,执行导致走形。(2)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偏重 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结果: (1)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历史一轮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历史一轮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 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 频繁的文化交流。
唐朝的统治者基本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 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真题演练
核心考点1.1:隋朝的统一
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 (2021年四川内江)
时间 581年
建 隋立
人物
杨坚(隋文帝)
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 588年,隋文帝杨坚
展,国力强盛,人口数 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
人物 隋炀帝下令开凿
大运河 的开通
目的 概况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 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特点 贯通南北
(1)航线:大运河以_洛___阳_为中心,北抵__涿__郡_, 南至_余__杭__
(2)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考点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治国措施
专题 中考 总结 预测
盛世之治
典例 中考 引领 实战
唐朝建立者是唐高祖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
太 重要的科目; 宗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贞观之治
⑤虚心纳谏,善用人才

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柳 公 权 《 玄 秘 塔 碑 》
张旭 《肚痛帖》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自叙帖》
阎立本 《步辇图》
【2008 山东】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户部:掌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
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握典礼事务及学校、科举之事。 ➢兵部:掌握全国军卫、武官选拔等。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名称
时期
察举制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2012天津高考】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 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 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 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 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 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 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唐朝中外交往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 崇客礼,令先老、后孔,末后释。
——唐高祖李渊《先老后释诏》
佛道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龙门石窟 之卢那舍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 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 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

神权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 实行宗法制 。
王位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 西周,周王室维持着 天下公主的权威。 分封制:统治阶层内 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 天子、诸侯、 ” 卿大夫、士 宗法制——划分大宗 与小宗,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维护等级 差别的工具。
,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
自 契 至 汤 八 迁 其 都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
同姓诸侯 (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 分 略要地) 封 对 功臣、姻亲 象 异姓诸侯 先代贵族(旧属国,殷商旧族等)
天 子
天 子
嫡长子
嫡系余子、 庶子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4、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候国 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据此,我们可 以判定 A、楚王将成为众矢之的 B、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彻底崩溃 C、各诸候国非常尊重周天子 D、“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问答题: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 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 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 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 地域 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 的“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元朝(公元1271年)——
明朝(公元1368年)——
清朝 (公元1644年~1840年~ 1912年)
二、原始社会
时期 原始人群 (元谋人、 北京人) 政治 经济
传说中的部 落联盟时期 (炎帝、黄 帝、尧舜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要求
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
第四章 隋唐单元复习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时期
2007年高考大纲历史科考试要求
• 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 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 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 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2)隋 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 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 济(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隋唐时期 的对外关系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 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 欧、非各地的交往(6)隋唐时期的文化
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税 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 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
历史作用: 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 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
初 盛
贞观之治: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戒奢从简.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其他-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
武皇统治: 重农业;善用人;发科举;自荐;-经济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 选贤能,改吏治;发生产;限佛教;募兵;文治-科举.
海河
广通渠 洛阳
长 安
黄河
淮水
涿郡(北京) 三点 四段 五河
4、兵 制
府兵制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募兵制 减轻农民负担,导致军阀形成
5、赋役制度 租庸调制 庸成年男子可以布帛代役 两 税 法 从人丁为主到资产为主
● 重点阐释
1.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职权 :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最高行
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隋唐历史发展线索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贞观之治
589隋统一中国
581隋建 立
618年唐建立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907年唐灭亡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短 创大制度: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兴建二都
隋 朝
建大工程:
广设仓库 开通运河
修筑驰道
行大暴政: 重役-劳役兵役;严刑酷罚.
致大起义: 611,山东长白山,瓦岗军,隋亡-部将所杀.
启大盛世: 正面:统一、制度、工程;反面:提供借鉴教训.
唐的建立: 618,李渊,唐,长安.

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制度
●高考前瞻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历年高考都是命题 的重点之一。已考查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 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今后命题除继续突 出上述各方面的内容外,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的 联系,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应是我们 关注的重点。由于本单元的许多内容便于考查 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重视对这些能力的培 养。
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
A.打击了士族势力 B.限制了皇权 C.分散削弱了相权 D.实现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
2.科举制度
演变:隋文帝时采取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土科。贞观年 间,以进土、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 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北宋进一步严格考试程序.考试实行糊名法。明朝“八股取 士” ,科举制遂成为专制主义政权钳制思想、培养奴仆的工具 了
隋朝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隋唐时期概况(581—907)
隋: 581隋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618年杨广(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
唐: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被藩镇所灭,唐朝结束。
隋的建立: 581,杨坚,篡权,开皇,长安.
成大统一:
条件: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政治反差;人心思合. 意义:结束分裂;.有利统一 ,安定,社会发展.
江都(扬州)
长江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杭州)
返回
1.(02上海历史5)汉承秦制,唐袭隋 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 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04春季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 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 贡献是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①它确立的选官形式和程序,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使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 试参加政权,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③科举 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 进了文化教育发展。④科举制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地方豪门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 于政局稳定。因此,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政治:国家统一 制度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阶 经济: 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段 特
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征 对外关系: 对外友好交流频繁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
国家统一 制度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1、中央官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六部制 独相制 到群相制 2、选官制度 科举制 以考试选拔官员 3、土地制度 均田制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 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中书省
① 决策
皇帝
相权分割 皇权加强
尚书省
③ 执行
门下省
② 审核
吏户




部部




注意:
三省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 三权分立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
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他 们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它能减少中央政令失 误和腐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随着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 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 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