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解析
“专业与基础课融合”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学建模相结合,通过探究“岗、赛、证”背后的数学基础原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从“被动地用数学”转变为“自主地用数学”解决问题,让基础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之间更加融洽地衔接。
并对教学改革试点的内容方式及取得成效做出总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支,与传统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对学生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知识要求较低,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职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学应该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重要组成之一的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现状分析肖尚军认为职业教育应拆除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围墙”,形成在不同的专业之间,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相互融合。
魏俊领认为公共基础课程要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专业挂钩,争取做到与专业无缝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刘丽红等认为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我院从2014年起,将数学建模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一步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理论难度,加入数学软件的学习、减轻了学生计算负担,但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并没有总结出成熟的实施方案。
而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进入高职数学课堂,既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现代数学技术的要求及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院正在全面推进“专基融合”(即基础课程全面、深度与专业融合),要求不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习内容以及授课方式要加以区分。
以此为基础,数学教研室于2021学年起针对建筑与轨道交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开展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试验。
2 “专基融合”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思路2.1 对接专业需求 重构三分层教学内容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数学教师联合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课必备数学基础知识需求》调研问卷,部分授课教师寒暑假深入到建筑专业相关企业实践,亲身体会企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素养的需求。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
对专业建设、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的措施尊敬的读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整改措施非常重视。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教师更是教育的基石。
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设计更优质的课程以及实施教学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强调的是,专业建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还要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与协作能力,培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教学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积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建议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要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积极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欢迎您再次和我联系。
祝好,(您的文章写手尊称)尊敬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一直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今天,我想和您一起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希望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再次强调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专业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更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需要。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
97一、引言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战略定位,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用型转型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化解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供求矛盾,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加快高校应用型转型,就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收稿日期:2020-05-27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2068045);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FJJKCG17-136);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FJJKHX16-055);福建江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2016A001)作者简介:刘名远,男,江西吉安人,博士,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管理研究。
龙翠芳,女,贵州锦屏人,博士,遵义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民族地区社会政策研究。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刘名远1,龙翠芳2(1.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
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及其特征基础上,认为“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的主要类型。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认知不清的摸索阶段、专业教师与专业群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专业群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严重不足。
为此,从专业群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产业链对接等多维度加强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中图分类法: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21)-0097-04Explora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LIU Ming-yuan 1,LONG Cui-fang 2(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College ,Zunyi 563006,China)The education mode of specialty group is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ompound,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key to deepen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to cultivate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specialty group,the paper thinks the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the main types of teaching team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specialty group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ognitive confusion,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pecialty teachers and specialty Group teachers is inconspicuous,the teachers struc-ture of specialty group is unreasonable,the backbone teachers and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seriously inadequate.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s such as the training of the leaders of the teaching team,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the joint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industrialchai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Specialty Group;Teaching Team;Professional Quality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 ol.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2月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它通过打破或拓展学科专业边界,整合群内相关专业优质资源,实现学科专业及其知识、能力深度融合;通过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提高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吉首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 1 ) 实验 室建设 年 代久 , 数 量少 。吉首 大学 在 1 9 9 7年设 立
应用 电子技 术本科 专业 之初 , 只有 电子 电工 、 模 电/ 数 电、 高 频和
( 2 ) 实 验设 备老化 落后 。吉首 大学 D S P 技术 实验 室是 属于
部 省 共建项 目, 自2 0 0 3年创 建 以来 , 所 有仪 器设 备一 直使用 至
今, 虽然 每年 进行保 养 与维修 , 但 大 部分设 备 的器件 已严 重老
化, 且属 于仪 器公 司停 产 的设 备 , 维 护起来 也是 困难 重重 。另
限在实验 现象 的观察 上 , 而缺乏 对细节 和意外现 象 的关 注 , 这种 习惯对 今后 从事科 学研 究和 新事 物的探 索非 常不利…。 改 革前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 —0 2
基金项 目: 吉首 大学 2 0 1 2年校级教改重点项 目 ( 2 0 1 2 J S U J G A 0 6 ) ; 吉首大 学新开课程建设 项 目 ( 2 0 1 1 K C B 0 3 ) 作者简介 : 雷可君( 1 9 7 9 一) , 女, 湖南永州人 , 硕 士, 吉首大学信息科 学与 工程 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智能信号处理 ; 杨喜( 1 9 7 8 -) , 男, 湖 南湘 阴人 , 硕 士, 吉首 大学信 息科 学与工程 学院副教授 , 研 究方向为认知无线 电; 孟凡斌( 1 9 6 5 -) , 男, 湖南永顺人 , 硕士, 吉首大学信 息科 学与工程 学院副教授 , 研
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标题: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成为了关键的举措。
本文将分析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专业建设的意义与价值1. 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对专业建设的不断优化,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推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科的研究和创新发展。
3. 增强办学特色:通过专业建设,学校可以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高水平的教师。
4.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路径1.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创新实践:注重实践教学,开展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引入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提高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可行的措施与实施路径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完善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实验设施和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推行终身教育: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保持其专业素质的更新和提升。
结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
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教师团队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专业素养是教师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通过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三、开展专业培训与研讨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教师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学科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并由专家指导和评估。
四、促进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师团队的协作与沟通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
团队可以建立定期会议和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分享彼此的工作成果和教学心得,并进行相互评价和互助。
五、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和教学工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六、建立互助学习的社区教师团队可以建立一个互助学习的社区,为教师之间提供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社区中,教师可以分享教学资源和创新经验,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进步。
七、发挥教师团队的专业人才优势教师团队的建设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潜力。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进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使教师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
八、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估体系教师团队建设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估体系,以确保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师团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九、配备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作为支持。
学校应注重教育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图书馆资源、网络技术等,为教师团队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十、去除教师团队建设中的阻碍教师团队建设面临着一些阻碍,如教育体制的制约、学校管理的限制等。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安装、焊接、组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关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与教学改
革的思考
杨晓东
【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在简要回顾和总结二十多年来专业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在专业建设及相关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在“十一五”期间职技高师类院校本科专业建设规模、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总页数】4页(P3-6)
【作者】杨晓东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9.28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J], 孙文清;韩强
2.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J], 胡虹
3.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J], 陈少志;于巍
4.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几点思考——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生社团为例 [J], 李晓程;
5.职技高师美术学(师范)专业书法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J], 王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难点及解决思路——以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MARCH,2021/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ⅠZHUANYEJIANSHE YU JIAOXUEGAIGE 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Ⅰ一、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要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是一项崭新的研究内容,需要围绕教育部确立的一流专业“充实内涵、注重应用、扶优强特、争创一流”的基本建设思路,从自身条件出发,力求走专业特色发展的一流专业建设道路[1]。
(一)专业要定位鲜明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所在,地方性院校一流本科专业需要紧密围绕本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结合本校办学宗旨、发展理念和自身条件,确立一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规范专业管理地方性院校要对标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的相关要求,打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亮点,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监督和评估体系,规范专业教学管理秩序,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处理能力,提高专业管理效率。
(三)以改革成效开创新局面地方性院校要充分认识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等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建立规范的师资激励制度和基层教学组织,地方性院校要把科研和教学两个重要的环节结合起来,培育出色的一流专业建设带头人,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整体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性院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建构理论和实践、实训综合的教学体系,强化“双创”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行业服务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保证社会对专业人才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难点剖析(一)专业短期投入较大,建设缺乏持续性地方性院校建设一流专业离不开国家和省(区)政府的大力投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梧州学院商学院本科办学历史最悠久、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已完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基础深厚。
三、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限 800 字以内) 1、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本专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
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2、结合社会热门应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结合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 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更新传统课程,以主干课 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双师型”的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 容,深化了“校企合作+双师型”的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加强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网页设计实验室、 移动应用实验室等,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内实验需求;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目前共与 7 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多处,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 本专业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 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 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专业内各研究方向之间和教师之间的 交流和合作研究。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 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 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讲授的深度进行探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 与教学方法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新工科专业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人才培养需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挑战与策略,以期为高校在新工科专业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专业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当前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着提出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最后探讨具体的改革路径和实施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推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深刻变革,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工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新工科专业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的快速升级,要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因此,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加强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界整合能力;三是注重国际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四是推动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求。
针对这些需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1.主要思路1.1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划,保证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实施与监控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实现课堂教学实训和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提高专业理论课程考试难度、深度和广度,增强专业实践课程作业和考试的实践性。
·课程作业内容与课程目标对标,作业形式与幼儿园需求对接,作业难度体现课程特点,作业要素指向学生毕业论文。
·完成二级专业认证。
1.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青年教师“驻园”制度、“双师制”,巩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校外培训与校内学习相结合,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1.3幼儿园保教实践类课程建设,强化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与联系基于培养目标,厘清教育类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教育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之间的横向链接,强调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突出保教融合。
1.4重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育·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
·建设“学前领域教育”“学前游戏指导”等高水平实践类课程教学团队。
·培育建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前舞蹈技能”“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等省级以上“金课”。
1.5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学院教师与基地幼儿园教师研究共同体。
互派教师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良性互动,拓展基地合作新模式。
·充分利用实践、实训、实验功能室。
·引进“幼儿园教师教育评价技能训练”交互平台。
·以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为主阵地,促成学生学习成果与幼儿园需求的有效对接。
2.举措2.1制度保障。
出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具体措施、发展目标与产出成果。
2.2经费保障。
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学院经费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经费。
2.3政策保障。
对有利于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有培育前景的项目或教师予以教科研方面的政策扶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这促使有关部门和高校对该专业学科体系进行建设与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培养计算机人才。
本文将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重要性、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意义重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可以确保相关专业教育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标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还可以推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
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首先,学科体系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包括编程、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社会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其次,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应该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推动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激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和实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实施措施。
首先,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与企业合作可以提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进行密切合作可以及时了解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
其次,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驱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线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设置双学位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和特长,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是一个负责高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科室。
其主要职责包括:
1.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水平。
2. 推进教学改革: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组织专业评估:定期组织专业评估,了解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建设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5. 培训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6. 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总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其职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
关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思路与措施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合格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要求进一步提高。
据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吴德贵副所长分析,新千年财经人才中有几种职业会走俏,其中首推会计师。
由于多种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
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他们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擅长精打细算,成为目前企业急需要的人才。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是素质普遍偏低,大量财会人员只会凭经验记帐而不懂财务管理。
同时,由于前一段时间社会上会计短训班十分泛滥,只经过了短训拿了一张会计证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的人员在社会上比较多,造成了财会人员似乎很多的表面现象,但他们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我国会计向成熟的国际惯例靠拢的改革需要,较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比较缺乏。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发布,对会计人员的理论根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需求必将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人员的责任及地位更加重要,对企业会计违法的惩罚更为严厉,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因此,如果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能做到既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比较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基本技能,能实现零距离上岗;2、具有比较扎实的的基本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相关专业如管理、营销等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扩展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修养。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
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
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
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
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
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学专业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对于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进行探讨和浅谈。
一、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现状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农业发展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农学类专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专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农业实践型人才,也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农学专业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一些传统的农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亟待改革和更新。
二、农学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目前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对农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加强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兴农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需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要加强对农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建设。
学校应该增加农学专业的师资配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要加大对农学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投入,提高教学条件和质量。
需要加强学校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也可以借助农业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学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农学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是农学专业改革的关键。
在当前农业发展形势下,中职农学专业需要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科建设169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针对高校学生进行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专业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需要针对学科建设以及课程进行改革,并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策略进行分析,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布鲁纳认为,学校课程总是反映了潜在的课程价值观。
在教育界,从教育学角度来解决学校的课程问题是核心,是关键。
只有在课程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时,其它问题才可以得到针对性地解决。
布鲁纳的教育观为新时期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他将课程定位于整个教育的中心,并注重课程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为新时期的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了战略参考。
这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和调整及国考课程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其学科建设以及课程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其日后是否能够承担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强化幼儿园小朋友素质的提升,都有直接的意义。
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依据、原则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的策略,为充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发挥学科的优势提供了参考。
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必须要明确和把握自身的属性,并以自身属性为逻辑起点,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发展模式。
一、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师范性、应用性的属性(一)师范类高校的师范性师范性是师范类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教学改革
现代学徒制要体现三个要素: 一是体现“现代”。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是现代技术和现代 生产方式下的学徒制;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徒制;是现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技 术下的学徒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的学徒制。 二是体现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学徒身份是关键所在,没有学徒身份,企 业就不会深度参与,很难实现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现代学徒制一定要双重 身份。不能把现代学徒制办成订单式培养,也不能办成普通成人教育。 三是体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的主体意识 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就不会成功。学徒制的优势是重视技能培养,讲究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现代学校教育讲究效率,讲究全面、系统、综合素质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才能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
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办学体制机制、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师资队伍、 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
对专业而言,专业特色首先体现在专业定位上。服务面向、培养目标是否 有特色?如何体现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现在,湖南正在进行特色专业群建设。 比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专业结构调整、聚焦到航空服务与管理、航空装 备维修等与航空装备制造、使用和维修产业链相关的专业群上。聚精会神打造 特色和品牌。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 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
学历职业教育+在职职业培训的高度融合,不是简单相加。 所谓高度融合是学校和企业高度融合、教师和师傅高度融合、学生和学徒 高度融合,培养方案高度融合、课程体系高度融合、教学与生产高度融合。 本质特征: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典型的“做中 学” ,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后学。
一
专业建设
三是符合生源的需要。培养目标要与生源相适应。人人成才的理念,终 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不可能培养全才,只能培养专才,要进行 个性化培养。重要的打基础、强技能、提素质 。人人成才,但不要指望培养 全才。
(2)淘汰不适应发展的专业 关键:校企合作,不借助企业的力量不行。比如,学院与美斯坦福合作 共建IT类专业,与金石兴合作共建机器人专业,还有高铁订单班,士官班等, 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 教学改革
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提升质量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 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二 教学改革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要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
二
教学改革
1.2 培养情况 (1)培养理念:扬长教育。扬长教育是针对补短教育来说的。我们一直在思考 这样一个问题:技能高考生通过培养后,与普高生相比,特色和特长在什么地方? 怎么培养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通过扬长教育形成特色和特 长。 (2)培养重点: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 (3)培养方式:单独培养。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 (4)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不变,根据技能高考 生和专业特点调整专业定位,突出专门化和技能操作。比如数控技术专业:普高 生设定5个专业方向,机床操作方向、工艺设计方向、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方向、 数控设备销售及监造方向、生产管理方向。技能高考生设定3个专业方向,工艺 设计方向、零部件制作方向、生产管理方向,突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 心操作。
一
专业建设
(二)改造升级 (1)改造升级现有专业:根据产业发展调整服务面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关于专业定位 首先是服务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 二是专业培养目标不能一成不变。要合理设置专业领域的宽度和深度。培 养目标需要调整,培养方案需要修订,教学内容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需要改 进。
三个建设: 1. 信息环境建设。建设真实、仿真或虚拟的信息化学习和训练环境。实现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效对接。 2. 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两个平台。
二
教学改革
3. 信息资源建设。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技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比如,以我院为主建设的国家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船舶资源馆。 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 关键: (1)合作建设、共建共享。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 (2)教师队伍。第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能够应用信息资源 和手段进行教学(包括使用现有的国家级专业资源库等信息资源);第二教师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参加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第三教师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模 式和方法,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
教学改革
(2)要加强中高职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中高职一定要形成合力才能形成质量和效率,只有中高职教学团队深度融
合,深入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一体化”系统培养。 我们经常讲教学改革很重要,但教学改革的阻力很大,来自哪里?很大部
分阻力恰恰来自于我们老师,所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 识,老师们要愿意改革,勇于改革。如果不进行改革,五年制高职很难取得好 的效果。
二
教学改革
(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延续和衔接,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公共基础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需要,根据各专业应用需要选择不同的 模块组织教学。重点考虑专业必需够用,终身学习的需要。开设“应用数学”、 “应用英语”,不要求通过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基 础”也进行了调整,不要求通过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四级认证。
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打造省内领先,全国 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所谓品牌,不是自己说好,而是交口称赞,大家公认, 必须有社会认可度,才有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不只是服务需求,还要引领发 展。品牌建设不是一时冲动,而要立足长远。
一
专业建设
2. 关于特色
所谓特色,通常的提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 色,学生才有特色。落脚点就是培养有特色的学生。
二
教学改革
(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3+3技能高考生培养、3+2中高衔接、应用本科转 型建设、3+2专本衔接)
1. 技能高考生的培养 1.1 技能高考生的特点 (1)有良好的学习和求知愿望,但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2)已具备单一工种一定的操作技能,少数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他们 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 (3)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能力较差;对技能学习兴趣较强, 动手能力较强。 (4)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存在一定问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
教学改革
2. 3+2中高衔接
(1)要深刻领会并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精神。 “3+2”的实质就是五年制高职,是一种有别于中职升高职“3+3”和普高升高职 “3+3”的高职培养形式。虽然总学制少1年,但其培养规格要求是基本相同的,文件 中规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得低于高中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相同 专业的培养规格。” 不低于”并不意味着完全等于,可能有些方面大于、有些方面 小于,总体约等于或大体相当。 五年制分成“3+2”分段分校培养,主要是为了发挥中高职学校各自的在人才培养 中的优势。在总学制少1年的情况下,要实现“3+2”“不低于”“3+3”的目标确实很难。 关键在于“一体化”,中高职要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一体化”系统培养,提 高培养效率。 “3+2”中职的“3”的培养指向非常明确,很直接,这个“3”主要不是为了就业, 这个“3”就是五年制的一部分,直接为五年制高职最终的培养目标服务的。不能将 “3+2”中职的“3”办成普通中职,两者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应该有明显差异。
二
教学改革
(3)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定位要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有特色和优势,起
码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超越高中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比如某些专业技能, 否则很难有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重点做好几个衔接。一是服 务面向和培养目标衔接;中高职段的培养指向应是一致的,中高职培养目标要 有合理梯度;二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衔接;要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整合、必要的延伸和补充;三是教学过程衔接。
息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教育信息化除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外,还要注重转变思维(要培养互联网
+思维),培养能力(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化手 段和方法)
一项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互联网+教学改革(采用信息化手段方法进行 教学和管理);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二〇一六年七月
内容
1
专业建设
2
教学改革
一
专业建设
对接产业,改造升级,打造品牌特色 (一)对接产业
专业要跟随、服务,甚至要引领所对接产业的发展。专业是活的。 如何对接?对接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行业、区域)(一带一路、中国 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对接行业企业(典型)、对接职业岗位、对接职 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对接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 开发新专业(专业方向):要根据产业发展衍生的新的职业领域、新的 技术领域、新的职业岗位来开发新专业(专业方向)。
的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该不同。 二是有些本科高校或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比如医学类专业、建筑施工类专业,这些不是应用技术类专业吗? 转型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