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安塞腰鼓

合集下载

2018年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14、安塞腰鼓 》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14、安塞腰鼓 》答案-文档资料

苏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14、安塞腰鼓》
答案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安塞腰鼓的,火烈的舞蹈、巨大的鼓声、有元气淋漓的后生、变幻的舞姿。

2.第一段:1~4:鼓响之前,后生的沉稳和安静.
第二段:5~17:腰鼓表演时,鼓声震撼人心,后生元气淋漓.
第三段:18~20:鼓声止息,世界恢复了平静
四.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
命力.
2.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五.读一读,仿写句子
1.百十个要给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威龙一样,是潇洒的身影;烈马一样,是奔放的豪情.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你对安塞腰鼓有怎样的感觉,用几个词语表达出来.
激昂
热烈
动感
2.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一、安塞腰鼓的历史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腰鼓主要用于宫廷的歌舞表演。

到了宋代,腰鼓开始在民间舞蹈中广泛流传。

而到了元代,安塞地区的腰鼓已经成为了地方舞蹈中的重要乐器。

经过长期的发展,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了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标志性乐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塞腰鼓的制作工艺安塞腰鼓通常是由数十个鼓片组成的,每一个鼓片都是由水牛皮制成。

制作安塞腰鼓的工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将水牛皮洗净,晾干,然后用特殊工艺处理,使得水牛皮变得坚韧有弹性。

接下来,需要将水牛皮贴在特制的鼓片上,并用特殊工具将其固定。

最后加上鼓框、鼓杆等部件,安塞腰鼓就制作完成了。

三、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安塞腰鼓主要是作为民间舞蹈乐器使用的,其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通常是由一群人一起跳舞,每个人手持一只腰鼓,配合舞蹈动作和节奏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表演通常内容丰富多彩,有婚庆舞、迎宾舞、劳动舞等不同主题的舞蹈。

在表演中,舞者手持腰鼓,通过不同的击打动作和节奏变化,使得整个舞蹈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四、安塞腰鼓的文化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陕北地区的传统舞蹈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安塞腰鼓舞蹈传统在地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陕北地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安塞腰鼓也是中国传统舞蹈乐器中的一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安塞腰鼓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传承和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安塞腰鼓也面临着世代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如何把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安塞腰鼓》这一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及文化价值;
2.学会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安塞腰鼓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教学重点:强调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动作特点以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安塞腰鼓的特点、文化价值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
2.课文学习:带领学生阅读文本,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安塞腰鼓的特点、文化价值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反馈,促进成长: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激昂的节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3.课堂讲解与示范:
-教师针对重点词汇、句型进行讲解,提供实例,帮助学生掌握;

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14、《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演示法、审美欣赏法、多种形式朗读法等。

3、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1)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突破]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2024版14《安塞腰鼓》优秀PPT课件

2024版14《安塞腰鼓》优秀PPT课件

对当代社会影响和意义
1 2 3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安塞腰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 展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跨文化交流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促进了中国与世 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相互了解 和友谊。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安塞腰鼓作为一种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资源,其 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和经济增长。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学习成果回顾
掌握了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01
通过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历程、文化
内涵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学会了欣赏和分析安塞腰鼓表演
02
通过观摩和分析安塞腰鼓表演,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这种艺术
形式,并能够分析其表演技巧和艺术价值。
了解了安塞腰鼓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03
腰鼓表演
展示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 包括鼓点、舞步和击鼓技 巧等。
民间服饰
介绍安塞地区的传统服饰, 如绣花鞋、彩带等,展现 浓郁的地方特色。
民歌民谣
播放安塞地区的民歌民谣, 让学生感受当地的音乐韵 律和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符号识别
黄土高原景观
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元素, 彰显安塞腰鼓的生存环境。
制作流程与方法
鼓圈制作
将铜或铝合金加工成圆形,接 口处焊接平整。
组装与固定
将鼓皮紧绷在鼓身上,用鼓钉 固定鼓皮与鼓身,调整鼓皮的 张力,确保音质纯正。
鼓身制作
将木材加工成圆柱形,刨光表 面,并在两端挖出鼓腔。
鼓皮处理
将牛皮浸泡在水中,软化后刮 去表面杂质,涂抹脱脂剂进行 脱脂处理。

苏教版十一册14安塞腰鼓

苏教版十一册14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自古以来流传于古老的黄土高原, 相传是古代欢迎出征的将士们凯旋时所演奏的一 种军鼓。它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 厚庄重、气壮山河,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动力 十足,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 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要求人、鼓合一,高度 协调。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 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借鼓势,鼓 借人威,酣畅淋漓。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歌颂生命 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 望;歌颂阳刚之美。
细细品读
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 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细细品读
1.“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 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 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 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 寂静。有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之效果。
细细品读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 像那片高粱。”为什么要将他们放置在这 样一个背景中 ?
以高粱为大背景,极有陕北特点, 借此写他们的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 生命的活力。
细细品读
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 这样写的好处是:
从文章的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结构 完整;从内容上看,反衬出安塞腰鼓火爆、 热烈的特点,突出了后生们激荡磅礴的生 命力。
这是一片沉寂、厚重的 黄土地,但他却孕育了一群 茂腾腾的后生。看,他们来 了……
安 塞 腰 鼓
作者:刘成章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具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云: “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人们 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 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一律 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 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 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表演时要求鼓手 挥腿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 跳跃有股虎劲,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安塞腰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安塞腰鼓》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
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
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
鼓!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2019/11/6
6
黄 河 鼓 , 鼓 点 声 势 冲 日 月

用一句话描气述壮安山塞河腰鼓吧!原
舞 , 舞 姿 豪 情 动 天 地
惊心动魄: 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2019/11/6
接着来
18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
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
安 塞 腰 鼓 刘成章
刘成章
2019/11/6
设计者:裴艳玲
1
2019/11/6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 儿”它 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 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 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 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 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 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 将士凯旋归来的欢迎曲。如今它 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积极 进取的精神象征。
2019/11/6
7
追寻文章的美点:
我喜欢___________一句;因为_____________.
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的燥热了;使 恬静的阳光立即变的飞 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 的亢奋了。”一句。因为,这一句运用了三对反义词,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2-14课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2-14课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12-14课答案宋王庄小学木禾米竹12.姥姥的剪纸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择.(ze zhái)菜刁难.(nàn nán)机灵.(líng ling) 数.(shǔshù)九寒冬薅.(hāo rǔ)草三伏盛.(shâng chãng)夏二、阅读课文,查字典完成下列填空。

在这篇课文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与它们的本义是有些不同的。

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刁难”的本义是故意使人为难,在文中指“我”故意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挑剔”的本义是在细节上过严格地找毛病,在文中指“我”在大小疏密方面挑窗花的毛病;“耍赖”的本义是使用无赖的手段,在文中指“我”说姥姥从指缝中偷着往外看;“调皮蛋”的本义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文中指“我”很顽皮、淘气。

三、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姥姥的剪纸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作品逼真。

二是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说说下面这些剪纸的含义。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这幅剪纸仿佛在告诉我们:姥姥含辛茹苦抚养“我”,对“我”疼爱有加。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这幅剪纸仿佛在告诉我们:“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彼此相亲相爱。

(3)“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这幅剪纸仿佛在告诉我们:姥姥对“我”充满了期待,希望“我”有美好的未来。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给这段话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冒:A.鼓出来;B.不顾;C.不加小心;D.用假的充当真的.(A ) 准:A.允许;B.依照;C.一定;D.把握.( D )3.“熟能生巧”的意思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六年级第14课《安塞腰鼓》

六年级第14课《安塞腰鼓》

六年级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内容14.安塞腰鼓共几课时 2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5. 初步品味短句、排比、反复、比喻等语言艺术带来的激越的节奏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21.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 初步品味短句、排比、反复、比喻等语言艺术带来的激越的节奏美。

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本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精美;课后可引导学生仿写和创写类似的句子,不断丰富语汇,积淀语感。

通过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感官上有所体验,再把这种体验融入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材料:1.刘成章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3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2.腰鼓简介。

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

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

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

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

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14安塞腰鼓

14安塞腰鼓

学案年级14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会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恢宏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感情和深意。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自学方法指导:1 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

2 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3 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学指导题:1 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梁骤枣搏栗陌流苏豪放亢奋蓦然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 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场黄土高原上别开生面的安塞腰鼓表演,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按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3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堂训练:1 看拼音写词语bâng tiào hóng zǎo zhàn lìgāo liáng zhòu yǔ( ) ( ) ( ) ( )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 )大( ) 惊心( )( ) 叹为( )( )( )( )骤雨( )然而止( )( )不动3 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 ) 豪放—( ) 恬静—( ) 震撼—( )4 用下列词语组词。

孤( ) 翻( ) 锦( ) 暴( )狐( ) 番( ) 绵( ) 爆( )5 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2) ()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出交通事故。

(3)()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努力的完成学案年级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 背诵课文第12至16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难点: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自学方法指导:1 感知课文内容,寻找文章美点。

2 小组合作朗读精彩片段,说说自己的感悟。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14《安塞腰鼓》课件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14《安塞腰鼓》课件

突出安塞腰鼓的热闹场面。
豪突 不 放出 要 作者怎样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 和安 命 火塞 地 壮阔、豪放、火烈。 烈腰 捶 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特点? 鼓 和 的舞 壮。 磅礴、惊心动魄…… 阔 “没命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强健的风姿。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 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 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
众的心里发出共鸣。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 不同反响。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 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 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 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是什么句式?改 为陈述句该怎么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感叹句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 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更浓烈。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 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请 找出句中的三对反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背景: 性情: 朴实得像那片高粱 神情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的、不曾响过 作用——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安塞腰鼓的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的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的主要内容安塞腰鼓,又称陕北腰鼓,是一种源自陕西安塞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

这种舞蹈形式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鼓乐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大瑰宝。

安塞腰鼓的表演通常由一群身穿传统服饰的舞者组成,他们手持手鼓,腰间系着红绸带,随着鼓声跳跃起舞。

这种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充满了阳刚之美,展现了汉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安塞腰鼓的鼓乐表演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声激昂有力,与舞者的动作相互配合,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在安塞腰鼓的表演中,舞者们的动作多变而富有节奏感,有的时候像是在模仿战马奔腾,有的时候又像是在表现耕作劳作的场景,整个表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敬重。

舞者们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境,进行各种不同的动作表演,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安塞腰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丰收的季节,或是在节日庆典的时候,通过跳舞和击鼓来庆祝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安塞腰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安塞腰鼓已经不再局限于安塞地区,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安塞腰鼓的表演常常能够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同时,安塞腰鼓的表演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和音乐元素,使得其更具有时代感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安塞腰鼓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鼓乐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安塞腰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安塞腰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希望安塞腰鼓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震撼。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4.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14.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苏教版

十四、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默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1、会默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安塞腰鼓》,(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目标。

会默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现在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

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师随机板书)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3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画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师:词语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那我们来把这些词语牢牢地记在心里,好吗?出示词语:流苏、豪放、亢奋、漠然、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3、齐读以上词语。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全文可分几部分?(1)生读文分段(2)交流分段及段意(5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请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生评价或补充。

3、师随机板书。

预设答案:第一段(第1~4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5~17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18--20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师:大家对课文的层次理得很清晰。

老师相信字词你们掌握的也不错。

五、当堂训练:师;同学们,认真地记忆以下词语,并牢牢地把它记在心里,等等我们来默写这些词语。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
《安塞腰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课文中,安塞腰鼓的主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性强:安塞腰鼓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腰鼓手在击打腰鼓的同时,进行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和舞蹈魅力。

2. 音乐性强:安塞腰鼓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常常伴随着锣鼓、笛子等器乐演奏,激昂有力,富有韵律感。

3. 艺术性高: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表演既要求技术功底,又要有艺术感觉和表现力,能够通过动作、音乐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情感和思想。

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安塞腰鼓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民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综上所述,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舞蹈性强、音乐性强、艺术性高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主要特点,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 1 -。

《安塞腰鼓》知识点梳理

《安塞腰鼓》知识点梳理

《安塞腰鼓》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代表作品主要有《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2.主旨归纳《安塞腰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盛况。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

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之情。

3.背景介绍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4.给红色字注音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bàn)、烧灼(zhuó)冗杂(rǒng)、蓦然(mò)震撼(hàn)、磅礴(páng bó)戛然而止(jiá)5.解释下列词语(1)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2)狂舞:纵情的舞蹈(3)闪射:闪耀(4)火烈:兴旺热烈(5)亢奋:极度兴奋(6)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7)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8)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9)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10)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11)奔突:奔驰向前。

14、安塞腰鼓补充习题

14、安塞腰鼓补充习题

14、安塞腰鼓
一.看拼音,写字词。

粱骤搏栗
戛然而止叹为观止
二.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茂腾腾嘶溜溜
急促飞扬
蹦跳闪射
强健火烈
冰冷恬静
困倦渺远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 强健的风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
2. 第一部分:1~4:鼓响之前,后生的沉稳和安静。

第二段:5~17:腰鼓表演时,鼓声震撼人心,后生元气淋漓。

第三段:18~20:鼓声止息,世界恢复了平静。

四.文章用词造句富有音乐美、韵律美,与安塞腰鼓的动感非常一致。

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 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2.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五.读一读,仿写句子。

1.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隆隆隆
2.威龙潇洒的身影烈马奔放的豪情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激昂热烈动感
2.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安塞腰鼓主备学校: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课型:阅读课使用学校:中山路小学六(5)班使用教师:苏慧贞【教材分析】《安塞腰鼓》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黄土高原上颇具声势的安塞腰鼓表演。

通过对腰鼓的动作.声音.气势.击打腰鼓的人的绘声绘色的描写,展现了力与美,展示了黄土高原华夏子民的气势,表现了民族高扬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

用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表演形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思想主题: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结构内容:整体把握: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第一部分为一至四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

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为五至十七自然段,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

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为十八至二十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领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4.能学习作者的“抓住典型场景叙述”的方法,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出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难点:能体会课文独特的语言形式,感受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链接】1.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2.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表演,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

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

安塞腰鼓正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初步体会“茂腾腾”“燥热”“飞溅”“亢奋”等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受安塞腰鼓,能用文中的词句概括其特点;4.理清课文层次,学习安塞腰鼓表演前和表演后的语段。

一.课堂研讨(一)导入新课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看视频,欣赏安塞腰鼓,听课文朗读,进行初步感知。

)播放亚运会上安塞腰鼓的视频。

师解说导入:(二)初读感知,反馈自主导学情况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名分节读课文,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正音,相机指导字形书写“梁骤”,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理清层次师给出提示:静——动——静3.(1)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分三段。

)第一段(1-4)安静的腰鼓。

第二段(5-17)激昂的腰鼓。

第三段(18-20)静寂的腰鼓。

(2)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也串起了此次腰鼓的表演。

想想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4.再读课文,用文中的语言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的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

)(三)学习“腰鼓表演前”的文字1.看,精彩的腰鼓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指名读)2.找出描写后生的句子,重点理解的句子:(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理解“茂腾腾”即沸腾着生命的活力。

)(2)“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从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中,你感觉到了什么?3.为什么表演前竟如此的安静?(理解这是以静衬动,为下文蓄势)(3)再找一找,还有哪里反应出了当时场面的安静?4.小结:是啊,这就好像在聆听一场音乐会之前,指挥示意准备开始,演奏者都一切就绪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会翘首以待,渴望听到最为优美的音乐。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当堂训练【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安静的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激昂的腰鼓静寂的腰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5—17自然段,背诵12—16自然段;2、在多角度地鉴赏文本、拓展文本、批注文本、诵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课文用词造句富有音乐美、韵律美,与安塞腰鼓的动感非常一致,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课堂研讨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塞腰鼓》,谁来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出示一组词语复习安塞腰鼓的风采。

二、学习课文(一)欣赏“火烈的舞蹈”:1.让我们再一次踏上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吧!(播放录像。

)2、说说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由表达。

)3、放声朗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舞蹈火烈)4、交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出喜欢的理由。

(指导孩子多角度品味语言。

)交流点拨: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与一般的比喻句不同一般比喻句都是这样说的“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这样变换了顺序,变成短语形式,读一读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节奏、气势)②比喻句连用的排比句这种表达形式不太常见,一口气读下来,感觉到安塞腰鼓不一般的气势。

③比喻的贴切、奇特、形象,展示出不一般的安塞腰鼓。

排比与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把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写得惊心动魄,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形象地写出了鼓点的急促,后生们动作之疾、脚步之雄、目光之亮、风姿之健。

这是将比喻句和排比句连在一起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读来具有节奏感。

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很多,你能再找一找吗?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变得亢奋了。

”……5、小结:是呀,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震撼了整个世界呀,难怪作者会脱口而出:(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齐读。

(二)聆听“激越的鼓声”:1、安塞腰鼓的表演激动人心,摄人心魄。

听,鼓声又响起来了!(范读)2、你听到些什么?(板书:鼓声隆隆)3、仅仅只有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吗,还有谁也听到了?这鼓声使得身边的一切都活起来了,似乎是敲打在了山崖上,似乎是敲打在了……(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去写一写吗?)可以写成:敲打在黄土地上……敲打在黄河水面上……4、引读。

5、想象说话。

考虑周围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特点等,再展开想象。

6、真想发自内心大喊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三)感受“安塞腰鼓给与的启示和联想”:1、安塞腰鼓给我们带来了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耳畔响起的是激越的鼓声,那么,它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联想呢?请同学们默读12~17自然段,画出深有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读书体会:*预设12自然段:(相机出示)。

(1)自由交流句子谈体会。

(2)这段话是在写击鼓的后生搏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