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8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8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第8课体
1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h,它的体积V是多少?
正方体的棱长是a,它的体积V是多少?
V=abh
V=a3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
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怎么计算?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h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
底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 = Sh
1、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再计算它们的体积。
底面积:20×16=320(平方厘米)
体积:320×10=3200(立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体积。
15×6=90(立方厘米)
3.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 3 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 0.3 米的正方形。这根木料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0.3×0.3=0.09(平方米)
0.09×3=0.27(立方米)
答:这根木料的横截面面积是0.09平方米, 体积是0.27立方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使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不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体积计算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体积的概念,解释体积的意义。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体积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体积的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寻探数学宝库的信心等等。
(2)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
当自己知道图中长方体的特征之一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后,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一个面是底面,说说这个底面积怎样求.自己回答后,课件将这个底面涂上颜色.并标上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积=长×宽=边长×边长.
告诉自己,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
学习重点与难点:
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明确设计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底面积×高=底面积×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学习过程:
一、以史料引入新课
1.古代数学家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课件展示: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高
2.推出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第8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能计算它们的底面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公式,能灵活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教具准备:四、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个性备课内容一、课堂导入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并板书?2.列式计算。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8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求铁块的体积。

(2)一个正方体棱长3米,求它的体积。

二、教学新授活动一:回顾计算方法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说一说底面在哪里。

2.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得到: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在原体积公式“长×宽”下面标注“底面积”,同样,在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下标注“底面积”。

活动二、寻找计算共同点追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同桌讨论。

交流后得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4.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公式。

V=sh5.对比:现在学到的计算公式与昨天的计算公式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到昨天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底面积×高”来计算的。

6.总结:现在我们学习了两种计算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你觉得是什么情况下用昨天学到的方法计算体积,什么情况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计算体积?三、应用拓展1.练一练:(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算式,说明思考过程。

(2)学生口答算式,说明思考过程。

可(3)突破横截面的意思,同时比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法。

2.练习四第7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体积时,容易混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体积的单位换算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概念,明确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熟练运用体积单位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体积单位换算以及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应用: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通过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1.引入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2.导入求长方形面积的公式S=l×w。

3.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V=S×h。

4.练习:计算不规则长方体的体积。

5.拓展:如何计算两个相邻长方体的共同部分的体积?第三课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1.引入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2.导入正方形面积公式S=l×l。

3.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V=S×l。

4.练习:计算一个变形正方体的体积。

5.拓展:如何通过正方体体积计算边长?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通过图形和实际问题综合练习。

2.常见综合问题:如何计算复杂图形的体积?如何求得另一个未知量?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推导公式,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合作学习法:分小组进行探究性、体验性活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

2.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2.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是继第一课时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认识,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但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归纳,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和应用。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积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形状的体积计算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和应用。

2.难点:对一些复杂形状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积计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体积计算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2.准备教学场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提前给学生讲解实践活动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仓库,要求学生计算仓库的体积。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质课课件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质课课件
5×4×3=6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
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呢?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a aa
下列各题能用简便记法的把它简
记出来:
1、a.a.a
2、a+a+a
3、2x+x
4、 8×b×b×b
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8×23
0.12
0.13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 ,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 米?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53=5×5×5=125(立方分米)
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2.6
2.1 4
6 6
6
一块长方体钢材,长6.4米,宽4米, 高4米,这块钢材的空间有多大?
1、如果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 块钢材共重多少千克?
2、如果在它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油 漆的面积有多大?
考考你
用4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 长方体,表面积变了没有?体积变 了没有?为什么? 有几种拼法?哪种拼法所得的长方 体表面积最小?
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
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
4cm3
12cm3
1cm
1cm
4cm
1cm
3cm 4cm
2cm
24cm3
3cm 4cm
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 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h ab
口答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 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长、宽、高:4cm 3cm 3cm 体积:4 ×3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二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有所不同,所以在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4.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属于几何知识范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详细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体积计算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仓库存储货物、水果装箱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2)-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2)-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2)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2)苏教版为主题,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八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进一步探究。

具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比较和转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体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单位的运用。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体积的比较和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单位的小道具,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用于演示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书籍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体积如何计算。

2. 知识讲解: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小组合作: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的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点和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一个长方体,长为10cm,宽为5cm,高为8cm。

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2. 答案:长方体的体积:10cm 5cm 8cm = 400cm³正方体的体积:6cm 6cm 6cm = 216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是本学期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8课时。

教材通过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本节课的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能力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对体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运用体积知识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对于新的知识能够主动去探索,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幻灯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需要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幻灯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操作或者幻灯片,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8页例11和“练一练”,第20页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公式探索过程,体会知识之间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之间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一)整理预习任务1.自主阅读数学书第18页例11,圈画出重点内容,说说长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书上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四第4-6题,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数学小讲师1.长方体的长5米、宽4米、高3米。

2.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

(三)旧知回顾提问: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谁来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引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之间有怎样联系呢?能不能从计算方法中找到共同点呢?今天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二、自主探究,归纳公式1.认识底面积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

提问: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直观图上,涂色面分别是他们的底面,你知道哪个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指名学生回答并指一指。

指出:底面一般指长方体和正方体下面那个面。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底面,那什么是底面积呢?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8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18页的例11及“练一练”,第20页的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较、讨论、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体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

●教学难点应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流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出示习题: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提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从它们的计算方法中找到共同点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流程二:自主探索,归纳公式1.认识“底面”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

讲述:在这两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上,涂色的面分别是它们的“底面”,你知道哪个面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交流明确:“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下面的那个面。

出示笔盒、纸巾盒、电冰箱等图,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底面。

2.认识底面积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提问:这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少是多少?追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我们求长方体的什么?指出:求长方体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

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算一算,比一比,再在小组里说说计算方法。

学生先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追问:正方体的底面积呢?学生回答: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8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如何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积公式。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体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体积公式的关键信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
(2)棱长5厘米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
1、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
2、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

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
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四第5题
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练习四第7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4、8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