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意”而薄“物意”——论院画家林良“文人画化”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明林良传世名画赏析

明林良传世名画赏析

明林良传世名画赏析林良(1416-1480)明,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

善画翎毛,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鬇詓容与之态,颇见清远。

又善花卉,树木遒劲如草书。

着色亦精巧。

少时初为布政司奏役,布政使陈金假人名画,良从旁疵评,金怒欲挞之。

良自陈其能。

金试使临写,惊以为神。

自此腾誉莰绅间。

弘治(1488-1505)时拜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

与四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

活跃于明正统至弘治年间的林良,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

擅花鸟,早年画风工细精巧,多作设色花果翎毛。

后转师南宋院体中的放纵简括一路,而专事水墨粗笔写意。

题材也多为鹰、雁、鹤、鹭、孔雀、锦鸡以及苍松古木、寒塘芦荻等,着色简淡,备见精巧。

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林良的花鸟画具有两种面貌,一种是“画着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另一类是“放笔作水墨禽鸟树木,遒劲如草书”。

目前存世的林良作品,大部分是后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灌木集禽图》卷,是林良花鸟画的代表作之一,类似的作品还有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双鹰图》轴。

此外林良还经常画芦雁、喜鹊、孔雀等禽鸟,都各具情态,生动有趣。

明林良松鹤延年对屏北京传是2014秋拍成交价690万元林良在其作品上除去名款外,就不再书写别的文字了,这对于了解他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情况是不利的,但是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他宫廷画家的身份,因为历代的宫廷画家几乎都不在作品的画面上多写其他的文字。

林良的《松鹤对屏》系经狩野派田能村直入等递藏鉴定。

狩野派是日本著名的一个宗族画派,其画风是在15-1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长达七代,历时两百余年。

日本的主要画家都来自于这个宗族。

同时这个画派又主要是为将领和武士们服务的。

并称为狩野派“三大画家”的狩野元信、狩野永德,另一位便是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1674)。

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2015/02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文/梁雪纯张庆【摘要】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明朝是具有转折性改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时期,林良的阔笔水墨花鸟画法,一开院体花鸟画的崭新形态。

他的花鸟画以刚劲飘逸、气势雄厚的笔墨、活泼生动的造型、劲健豪放的气势,创造出了新的花鸟画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林良;水墨花鸟画;绘画风格;以书入画一、水墨花鸟画形成的时代渊源无论何种新生物的发展、进步、成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作为它孕育的根基,独立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之外的新生物都是无法存在的。

同样,林良的花鸟画作品从发展、演变、进步到成熟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由于明朝初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专制统治制度和严酷的文化干预政策,许多宫廷画家大多是按照制度要求或统治阶级的意愿作画。

明朝花鸟画的兴盛和绘画风格的多样化出现在宫廷里,翎毛与花卉所具有的装饰性,都与皇宫里的建筑相和谐。

花鸟画题材大都具有象征高贵、祥和、美好等意义,而这些花鸟画都是符合帝王要求和当时宫廷的审美情趣。

明代宫廷绘画艺术在内容上比之前其他各朝画院更具有鲜明的“院体”的时代特色,在艺术情趣上并没有一味地追求贵族化,反而是具有强烈的大众化色彩,这和明王朝统治阶级的艺术欣赏趣味有很大关联。

明朝朱元璋,在宫廷绘画的创作中注重实用性与技巧性,其兴趣更加倾向于大众化的艺术品位。

明成祖曾试图设立翰林画院,他在艺术作品上更加倾向于喜爱那些平民化的艺术作品。

二、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一)林良水墨花鸟画的绘画题材在题材方面,林良多以劲健豪爽或天趣盎然的大自然物象为取材对象,以遒劲纵逸、沉着稳健的笔墨表现各种禽鸟的雄强、勇猛,以及各种植物野逸之美,以活泼的姿态、传神的表情、完美的造型相结合。

林良水墨花鸟画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最具表现力的即为鹰隼题材,鹰隼的形象体现了那种威猛奋发的表现力。

正如弘治进士、监察御史孟洋所说“国朝画者称林良,古松苍鹰乃所长”。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摘要】林良《双鹰图》是一幅充满力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这幅作品中,林良运用了独特的构图和布局技法,展示了鹰的飞翔姿态和优雅气质。

通过细腻的笔墨运用和色彩搭配,他表现出了作品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细节描绘和表现技巧更是使整幅作品生动而富有张力。

通过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双鹰图》在笔墨技法和艺术风格上的独特性。

《双鹰图》展现了林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展望未来,林良在创作上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步,为艺术界带来更多惊喜和启发。

《双鹰图》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

【关键词】林良, 双鹰图, 笔墨技法, 构图, 布局, 色彩运用, 表现手法, 细节描绘, 艺术风格, 影响, 发展方向, 艺术价值, 意义.1. 引言1.1 介绍林良《双鹰图》的背景和意义《双鹰图》是林良的一幅著名作品,描绘了两只鹰展翅飞翔的场景。

这幅作品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灵感,展现出了鸟类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壮丽景象。

林良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笔墨技法和细致的描绘手法,使整幅画面显得立体而生动。

《双鹰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美的独特诠释。

作品中融入了林良对艺术的热情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这幅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被认为是林良创作生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分析《双鹰图》的构图和布局技法《双鹰图》是林良的一幅代表作品,通过对其构图和布局技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幅作品的艺术之美。

在《双鹰图》中,林良采用了对称构图的方式,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两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下半部分是起伏的山峦和流动的河流。

通过对称的构图方式,林良展现了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林良在《双鹰图》中运用了透视和层次感的布局技法,通过远近大小的关系以及细节的描绘,使整幅画面显得更为立体和生动。

明代宫廷画家林良的水墨花鸟画

明代宫廷画家林良的水墨花鸟画

明代宫廷画家林良的水墨花鸟画
许晓彬
【期刊名称】《中国花鸟画》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宫廷花鸟画自五代而兴,最早是因为宫廷装饰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两宋时达到高峰,从图式和技法方面都涌现了大量的传世经典作品。

元代虽不设画院,但院体花鸟画仍在画家之间得到发展。

明代宫廷花乌画则呈现出风格多样化的局面。

它不但继承了前代各派花鸟画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许晓彬
【作者单位】广东美术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3
【相关文献】
1.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J], 荆桂秋
2.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J], 荆桂秋
3.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浅析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的花鸟画题材 [J], 毕圣男
4.浅析明代宫廷画家边景昭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J], 尤捷
5.浅析林良《双鹰图》轴粗笔水墨形态意识对现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J], 钟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作者:张希文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林良是明代早中期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之一,但其作品却在遵循宫廷绘画传统的同时,显示出了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宫廷花鸟画的文人画特征,在明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林良佳作《灌木集禽图》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林良;灌木集禽图;宫廷花鸟画一、《灌木集禽图》风格浅析《灌木集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画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纸本设色,卷末款“东广林良”,钤印“以善图书”,卷尾有元治、金廷对、徐步云、徐鸣坷等诸家题跋和“程公恢审定真迹”“柘庐长物”等鉴藏印。

展开画卷,呈现在观者眼前的是百鸟争鸣宿食、嬉戏栖息的情景。

林良以树木枝条为隔断,将整个画面基本划分为十个部分,每部分中的鸟类各不相同,神态各异,表现手法也有所区别,灌木在整卷中纵横有致,疏密得当[1]。

(一)墨色渲染纵观此幅花鸟长卷,墨色渲染出的花鸟令人印象深刻,这与传统的宫廷花鸟绘画背道而驰。

童书业曾于《花鸟画的创立》一文中指出:“人物画代表线条美,山水画代表水墨美,花鸟画代表色彩美”。

[2]尤其花卉和鸟类羽毛的丰富色彩极具装饰性,与华丽的宫室相得益彰,符合皇室的审美情趣。

因此,“黄家富贵”和宋代院体一派工致精细的花鸟画在宫廷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明代宫廷花鸟绘画亦是如此,不论边文进还是吕纪,都以工笔设色的花鸟见长。

反观同为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林良,却没有拘泥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宫廷绘画审美和创作习惯,更为注重花鸟画中的水墨表现,向着文人花鸟写意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为独特的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这种有悖于“随类赋彩”的表现方式深受文人画家追捧,祝允明就曾评价林良:“近时画家以翎毛称南海林良以善良……林笔多水墨,寡傅染,大率气胜质。

”[3](二)工笔与写意结合林良虽然使用粗笔水墨表现花鸟,却同样达到了“应物象形”的目的,笔下的花鸟成了物性特征和精神形象的结合。

梁楷《泼墨仙人图》赏析

梁楷《泼墨仙人图》赏析

梁楷《泼墨仙人图》赏析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

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开的。

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同时的济颠和尚。

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

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

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

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初看《泼墨仙人图》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看不懂画家的意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画面中大面积泼洒的淋漓墨色。

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

浅析林良水墨花鸟画的风格特征前言林良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坚持用“传统为本,以创新求胜”的创作理念,形成了独具韵味的风格。

本文旨在探究林良花鸟画的风格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其作品。

林良花鸟画的创作背景和影响林良出生于1958年,1982年毕业于荆州师范学校美术系,曾任湖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国慕尼黑艺术家协会名誉研究员。

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在新加坡、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院、南京博物院等重要机构收藏。

林良一直认为,花鸟画应该以中国传统为基础,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古代作品。

他善于加以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受到宋元蒙时期画家的影响,林良的画风潇洒明快,富有生命力,常常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艺术元素,创造出自己的画风。

林良花鸟画的风格特征色彩运用林良的作品色彩清新明快,常采用浅彩和暗彩相间的手法,使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他不拘泥于传统色彩,善于运用现代技法,常常在画面中增加复杂的颜色层次,使画面更富于变化和立体感。

线条运用林良的线条简洁而不失精细,强调意境和视觉效果。

他善于运用线条的变化,使画面表现出生动的动态感。

同时,他的线条也非常灵活,可以表现出描绘主体和描绘背景的不同风格。

构图与布局林良的构图和布局十分讲究,常常采用对称和透视,使画面更加协调和立体。

他擅长将物体的形态和颜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神韵和气质林良画作品的气息清新,神韵独特,常常表现出鸟兽的活泼和花卉的优美。

作品流露出艺术家的情感和灵感,令观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结论在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碰撞下,林良花鸟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创作不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特点,使得艺术更加生动和富于活力。

林良的画作一直受到大众和专家的认可和推崇,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花鸟画领域的佼佼者。

从林良“粗笔水墨”看朱元璋审美思想的体现

从林良“粗笔水墨”看朱元璋审美思想的体现

152艺术家The artists关键词:朱元璋;审美思想;林良;粗笔水墨林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很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生平及艺术作品做过很多研究,这里就不再赘述。

林良在中国花鸟画领域有突破创新、别具一格的历史贡献,作为院体画画家,其艺术风格与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是本文探索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精神对林良艺术创作影响的重要原因[1]。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所形成的审美情结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刘基评价朱元璋:“但见其威勇奋发,如雷霆之震迅,于是乎名之曰武文也。

”(1)《高皇帝御制文集》中记载,朱元璋对待士人的观点是,只要一进入宫廷,就要有绝对服从他的意识。

而这一思想在明代历代帝王的统治下得到了延续,宣宗继承了朱元璋的审美观而形成绘画创作观,其“顿挫出腕力”而“棱棱凛凛”的笔法认识在林良处得到继承和发扬[2]。

本文将从林良“粗笔水墨”的作品入手,来探究其与朱元璋审美思想的关系,这对研究明代院体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艺术创作亦有借鉴意义。

一、林良“粗笔水墨”中的题材体现(一)猛禽题材与威勇奋发的贴合从林良作品收录最多的《林良吕纪画集》(天津美术出版社)中的45幅作品可以看到,在他的“粗笔水墨”花鸟画中,鹰、鸢、隼这类猛禽鸟类题材作品有11幅,《双鹰图》《鹰图》《秋鹰图》等都是他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弘治时期的监察御史孟洋曾说:“国朝画者称林良,古松苍鹰乃为长。

”(2)所以不难印证,以鹰为代表的猛禽题材作品,是林良重要的审美倾向,而这种题材的选择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有微妙的契合之处。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的气势胸襟可想而知,他曾在《汉说》一籍中谈道:“斯雄也,斯勇也,岂不与汉之汪洋瀚漫之相应乎。

”(3)正是在这种情怀的引导下,朱元璋对鹰这种有力量、有勇猛精神的鸟类有着特殊的喜爱,像他有感而发的《秋鹰传》,欣赏的就是鹰的敏捷,鹰爪、喙的锋利,把这种鹰的习性、外表转化为人的“智者”与“勇者”,他还在《晴鸢抟风说》中对鸢、隼这类猛禽的特征表达了赞美和欣赏。

【国画】明代-林良绘画作品欣赏

【国画】明代-林良绘画作品欣赏

【国画】明代-林良绘画作品欣赏林良(约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

弘治时拜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

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

擅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

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名称】明林良鹅泳图轴【年代】明代【简介】绢本设色,172.4×98.9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名称】明林良秋林聚禽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绢本,纵153厘米,横77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

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

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

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

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灌木集禽图1灌木集禽图2【名称】明林良灌木集禽图【年代】明代【简介】长卷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无年款,后纸有元治、金廷标、徐步云、徐鸣珂诸家题跋。

此长卷长达十余米,可谓煌煌巨制。

画面描写苍松竹树、灌木丛林,有数百禽鸟飞鸣翔集,噪声满纸,不可掩复,可令观者动容。

画面首尾响应,布局采用平面散点的手法,移步换形,层层展开。

灌木、翠竹、苍松、芦荻以及形态各异,往来穿梭的群鸟,洋洋洒洒,绘声绘色,令人应接不暇。

画法以水墨为主,略点浅色。

禽鸟造型生动,兼工带写,形神俱足。

灌丛则用笔奔放,如飞如动。

总体法度谨严,运笔行墨稳健沉着,气脉连贯,无轻率浮燥之弊,是林良传世画迹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名称】明林良芦雁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绢本,墨笔,纵138.5厘米,横6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泓清波,芦荻丛生,浮萍点点。

一对大雁前后相随,展翅下翔,扑水掠飞,似将降于水面,形象栩栩如生。

林良“文人画化”风格的成因

林良“文人画化”风格的成因

林良“文人画化”风格的成因作者:沙志慧来源:《艺海》2010年第03期明代画家林良肖古而不泥古,在师法自然、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形神兼备,“摆脱黄氏工致妍丽,脱尽边、吕蹊径”(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卷5》,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41页),更发展了笔和墨的技巧,独具艺术特色,创造出“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

一、文人画样式的成熟文人画样式的趋于成熟,影响了上层职业画家的“文人画化”转向。

文人画有异于“院体”众工之笔。

随着文人画样式的成熟, “院体”众工由最初的排斥,而逐渐接受那种超脱仕途、自视清高的情趣寄托,以及近乎于“道”的价值论证和标榜。

随着文人画样式的成熟,其追求意气相投的笔墨逐渐专业化,成为文人修养的高雅产物,而与院体画相抗衡。

因此,明清帝王们对文人画采取了认同的态度。

明宣宗本人曾亲自以写意法创作了《瓜鼠图》、《武侯高卧图》等作品,行笔充满着浓淡雅致的笔墨变化和书法力度,流动着含蓄蕴籍的文人情调。

帝王对文人画的这种态度,造就了供御画家林良的“文人画化”风格。

二、中国古代官儒的合一宫廷绘画在宋以前格法严谨、工整妍丽,人物画如张萱、陆探微、顾闳中等,山水如展子虔、李思训。

宋代开始,文人画风格样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宫廷。

荆关山水,经李成、范宽而至郭熙,再到李唐、马夏,最终成了水墨苍劲、格法严谨的南宋院体画样式。

与此同时,“董巨一路的水墨温润之‘逸轨’被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家所发扬,以至到明代形成了与水墨苍劲的‘院体’派对立的‘文人画派’样式。

但是这种样式也没有被文人画家们垄断”(贺万里《鹤鸣九皋——儒学与中国画的功能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146页)。

画家林良就继承了宋代“院体”绘画的风格,兼收文人画风格,以“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发扬和光大了“院体”画所弘扬的“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行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二十五史·宋史·选举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水墨写意画的开创者—画家林良

水墨写意画的开创者—画家林良

水墨写意画的开创者—画家林良作为明代院体花鸟画代表人物的著名画家林良,非常擅长画各种花朵、果实以及飞鸟,尤其是他的水墨写意画,对后来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鹅泳图轴》《鹅泳图轴》局部1这幅《鹅泳图轴》属于绢本设色画,描绘了在清澈如镜的河水中,五只鹅在水里自由嬉戏的场景:其中三只鹅头几乎碰在一起,两只低着头,仿佛发现了水中的游鱼,另一只抬起头,好似被什么吸引了,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另外两只鹅在互相回应,一只在“嘎嘎”地叫着游过来,另一只扭过头、张大嘴在呼应着。

溪岸边,芦苇丛生,一束芦苇杆头伫立着一只山雀,山雀低着头,饶有兴趣地看着溪水中的一幕。

这幅画如今收藏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鹅泳图轴》用笔工整细致,鹅和山雀都是以细笔描绘出轮廓,然后施以不同的颜色,把几只鹅的不同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芦苇采用写意来表现,只寥寥几笔,便表现出了芦苇荡的茂密与旺盛。

这幅画以宽阔的水面为背景,并且以留白的方式来表现远处水面的宽阔与辽远,画家巧妙地选取距离岸边很近的一处水面上,几只鹅悠闲玩耍、自由嬉戏。

画面意境悠远、动静结合,充满了乡间野趣。

《秋林聚禽图》《秋林聚禽图》局部1《秋林聚禽图》局部2这幅《秋林聚禽图》描绘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一群大山雀栖息在一棵粗壮苍老的乌桕树上,上面枝头上的几只已经进入了梦乡,下面枝头上的一只却仿佛意犹未尽,只见它抬起头,闭着小嘴,仰望着已经熟睡的几只大山雀,安静又好像有所期待的样子;乌桕树下的两杆翠竹上,几只小雀或者两只在窃窃私语,或者一只在眼眉低垂......这幅画现在由广州美术馆收藏。

《秋林聚禽图》中乌桕树的用笔纵横豪放,设色淋漓酣畅;竹子的用笔宛转纤细,设色清新淡雅;大山雀和小雀的用笔极其工整,鸟雀不同部位的羽毛刻画得栩栩如生。

整幅画的设色浓淡相宜,相得益彰。

这幅画构思相当精巧,画面中的鸟雀虽然是两只或者三只一组,但是每一组中都有一只鸟雀与另一组中的鸟雀相呼应;乌桕树的粗壮有力与翠竹的修长纤细形成鲜明的对比,弯下来的竹杆动感十足、妙趣横生。

明代画家林良《花鸟图》高清大图赏析(2)

明代画家林良《花鸟图》高清大图赏析(2)

明代画家林良《花鸟图》高清大图赏析(2)明林良《花鸟图》轴局部大图林良作花鸟画取材十分广泛。

他最擅于画禽鸟,从江湖山野的苍鹰、小雀、鱼鸟、芦雁,到宫廷后苑的仙鹤、孔雀、凤凰等等,都一一入画。

他对禽鸟作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将禽鸟的飞鸣食宿之态,跳攀争斗之势表现得十分准确、生动、传神。

林良画的花木同样是生气勃勃:汀芦、灌木、翠枝、枯藤等植物呈现出含苞养秀、荣枯凋落等各种生态,充满野趣和生机。

林良在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创造性的是他对水墨写意技法的运用。

他把南宋马远、夏圭的水墨山水画技法引入花鸟画之中,打破了工笔与写意的界限,大大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而林良的写意,又只是在写实之中略为开放,既不背离形似,又不着意于酷似。

他以水墨为主作画,黑白变化多端。

萧镃于明景泰六年为林良的《九思图》题曰:“……宣庙间,边景昭五色翎毛称独步,近日林良用水墨,落笔往往皆天趣。

”《明画录》则称林良“着色花果翎毛极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淡。

树木遒劲如草书,人莫能及。

”林良(约1428-1494),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中国明代著名画家。

史料曾记载“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

绘画取材多为雄健壮阔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笔法简练而准确,写意而形具。

林良的花鸟画有工笔、设色两种,其设色花鸟精巧,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有心得,遂成一家。

林良的水墨写意画更负盛名,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喋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

画法源于宋代院体,但更多吸取南宋放纵简括的画风,也受劲健狂逸的浙派的一定影响,遂成为一大流派。

林良多取材为雄健壮阔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如苍鹰、芦雁、鹤鹭、孔雀、锦鸡、寒鸦、麻雀、喜鹊等禽鸟,以及苍松古树、芦荻、灌丛等野生草木;以遒劲纵逸、气势雄阔的笔墨,来表现富勇猛、野逸之趣的生物,两者结合恰当完美,生动传神。

林良明朝花鸟第一人

林良明朝花鸟第一人

林良明朝花鸟第一人明代花鸟画,大家屡现,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水墨写意花鸟画更是蓬勃发展。

而众大家之中,有一位宫廷画家笔下的的花鸟画既宏阔纵逸又不失法度,就连徐渭也赞叹:“本朝花鸟谁第一?左广林良活欲逸。

”他就是林良。

而林良何许人也?明代徐沁《明画录》中有记载:“林良字以善,广东人。

弘治间以荐入供事仁智殿,官锦衣指挥。

著色花果翎毛,极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澹。

树木遒劲如草书,人莫能及。

”林良的画作是在传承和发扬了南宋院体画和主张“书画相通”的文人绘画的基础上,把握住特定历史时期对于花鸟画艺术审美的新追求,开创了明代院体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貌。

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水墨禽鸟、树石等,他的写意花鸟画,张弛有度,粗中带细,在明代院体花鸟画中自成一家,既有文人画讲求意境和笔墨的一面,又有宫廷画家刻意于造型与技艺的一面,在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细品林良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花鸟形象的描绘,在宋人追求“格物致知”精神的基础上,已然从技法上由工转写,内涵上由传统表现转向了个人情感的表达。

同时林良对禽鸟的生活特性和情感的把握上都达到了入微的境地。

其作品中,严谨精到的造型与强劲无羁的笔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墨的韵律和诗一般的意境无痕地交融在一起。

观其《乔林百雀图》,上百只麻雀或呈展翅之姿、或驻足鸣啼、或回首轻啄羽毛,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他以艺术家的眼睛去观察和写生,将禽鸟复杂的造型和细微多变的动作,通过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来表现,方达形神兼备之态。

在禽鸟造型方法上,林良突破了长期以来宫廷盛行的刻画细腻、绚丽富贵的工笔风格,借用文人“以书入画”的笔法,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貌。

林良虽为宫廷画家,但作品中多见芦雁、苍鹰、寒鸦、喜鹊等禽鸟,以及苍松古树、芦荻灌丛等野生草木,这些在皇家园林是见不到的。

他却独辟蹊径,不再拘泥于宫廷花鸟画光鲜亮丽的创作标准,独求花鸟画水墨疏淡的本真之美,完成了禽鸟造型的超越和升华。

论林良花鸟画中的意境研究

论林良花鸟画中的意境研究

论林良花鸟画中的意境研究明代林良,宫廷画家。

明代写意花鸟画开创性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笔墨结构上的成就对后世起到深远的影响。

历史记载上,对林良绘画评论及论述多是通史或笔记中,众多美术评论对宫廷画家林良的艺术成就研究史料也是较少,但存有大量的绘画作品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本文是以林良为主体,从作者个人情感的艺术观点,生活经历的角度为切入点,对其花鸟画中的意境进行分析研究。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他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

作者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加工,表达情景交融美的境界。

本文从林良写意花鸟画中意境的形式语言展开,从第三章中具体的几个方面去阐述:一题材,林良擅长于大尺幅的绘画创作,这也注定在题材上是偏向气势宏伟,绘画内容较为丰富的画面。

从后世作品来看,林良的题材多以禽鸟类居多,刻画各种神韵动态,配景多以挺拔的松柏,画面节奏赋予强烈的生命力;二构图,林良借鉴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中的构图,更加突出了主体物与配景的有机融合。

恰到好处的构图为花鸟画中起承转合的势做足铺垫,整体画面构图和谐统一;三笔墨,以书入画是林良绘画笔墨中的一大亮点,林良的笔墨技法多为苍劲有力的笔法,点线面的笔墨组合把草书中的纯粹性表达的十分到位。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而林良在笔墨语言上做出了创新;四留白,中国画中的留白是最考验绘画者的水平,在林良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虚实不一的留白,尤其是在禽鸟类的题材中,适当的留白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容易使读者带入画面的情感氛围中,更好表达大自然中生命的张力。

林良通过绘画语言表达带给人的乐趣和情感释放,营造绘画中的意境,并得到观赏者的极大认同。

文中的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林良创作心境对大自然产生情感因素的转移性表达。

以及第四章中意境中所呈现的因素移情与抽象、情景交融、自然与神韵、诗情画意等理论方面的阐述。

以此阐明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以《灌木集禽图》为例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以《灌木集禽图》为例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以《灌木集禽图》为

张希文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林良是明代早中期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之一,但其作品却在遵循宫廷绘画传统的同时,显示出了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宫廷花鸟画的文人画特征,在明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林良佳作《灌木集禽图》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张希文
【作者单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翱翔意在栖止间——林良《灌木集禽图》卷 [J], 王颀;
2.试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形成原因与对策组合 [J], 李砚忠;李军保
3.从《竹石集禽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笔墨特征 [J], 柯希仑
4.明代林良《秋树聚禽图》 [J], 江湖
5.以《三友百禽图》为切入点浅析边景昭的绘画风格及时代影响 [J], 许班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过《双鹰图》去看看那个叫林良的大画家

透过《双鹰图》去看看那个叫林良的大画家

对很多人,甚至是天赋很好的人来说,能把一件事做好,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就。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这样,他凭着妙笔丹青,把老鹰图画到了极致,把自己画成了“粤画之祖”。

这个人,叫林良。

他有一件《双鹰图》藏在广东省博物馆5000余件的中国古代绘画当中,相当惹人注目。

他是“粤画之祖”影响了清代艺术网红这件《双鹰图》一看就让人忘不了。

两只鹰立于石上,石、树积雪凝寒。

用艺术社区里那些迷弟迷妹们的评价来说,就是“笔墨韵润,富于层次、力度和节奏感”。

如果具体分析就是:“作者先用深墨干笔皴点出双鹰翎毛的结构大要,再以浓淡渐变阔笔画出正羽和尾羽,然后施浓墨点羽翼,使之质感增强;而以焦墨勾喙和点睛,更觉雄鹰神态炯炯;鹰爪用淡墨略晕,勾勒挺劲坚实,使双鹰的造型高大完整,气势雄强。

”理性的语言很难精确描摹感性透过《双鹰图》去看看那个叫林良的大画家文/卜松竹双鹰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松鹤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充沛的画作。

一般人看画,都有自己直观的标准,不能一概而求。

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只要是好画,绝大部分人,还是会被吸引的。

《双鹰图》无疑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林良擅画雄鹰、雁鹅、鹤鹭等大鸟,他受徐熙、黄荃影响很深,又能跳出徐、黄案臼,自成一体。

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用墨大笔淋漓,粗豪简放,时以草书笔意入画,追求写意中神韵的流动,透着一股凌厉的野气。

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余辉曾指出,在明代以前的广东,没有一位画家像林良这样产生重大的艺术影响。

他之后的南粤画坛,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豪放的笔墨汲取、消化来自各地的艺术精粹。

他的绘画胆识和笔墨创意,对广东明清的水墨、设色写意花鸟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垂范作用。

这种影响不仅在广东,而且扩展到江南,甚至远播日本等海外地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岭南书画研究专家朱万章评价他是“广东画史上较早蜚声于岭外的少数画家之一”。

他的花鸟,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而以写意为工。

史称其“画着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颇见清远”。

论中国花鸟画的演变

论中国花鸟画的演变

论中国花鸟画的演变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它的审美源于“比兴”。

“比”,指的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

“兴”,则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一、中国花鸟画的萌芽阶段——原始时代至魏晋南北朝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期望把美好的自然捕捉下来,画在日用器皿上,画在墙壁上,画在卷轴上,变自然美为艺术美,放置在身边,达到须臾不离的要求。

我们民族的花鸟画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它不同于西方的花鸟景物画写生,而是表现自然生态之中活生生的形象。

早期的花鸟画大部分与装饰图案有关系,或附属于工艺品。

这个时期的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的关系。

二、中国花鸟画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隋唐及五代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隋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策开明,学术气氛相对自由,给绘画带来繁衍生长的契机。

当时的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并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唐朝名画记》等著录中记载的花鸟画家就有八十多人。

绘画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于绘画技法已有全面、深入的探讨,评画标准也有所发展。

特别是张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提出,使画家更加重视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观察及体验,并开始超越“成教化、助人伦”这一传统伦理的局限。

人对生命本体的认识、人的觉醒逐步提升着再现自然美以及抒情达意的审美追求。

2.五代。

五代时期涌现出许多各有专长的花鸟画能手,他们大多仍继承唐代传统,在“移生动质、变态不穷”上下工夫,把“妙得其真”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

三、中国花鸟画的繁荣时期——两宋1.北宋。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

林良《双鹰图》的笔墨技法研究《双鹰图》是中国画家林良创作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两只盘旋飞翔的鹰。

这幅作品在笔墨技法上展现了林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经验。

林良在《双鹰图》中运用了写意的笔墨技法。

写意画强调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富有表现力的笔法来表现画面中的主题和情感。

在这幅作品中,林良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鹰的轮廓和动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他以自由而激情澎湃的笔墨,表达了鹰飞翔时的矫健身姿和气势。

林良在《双鹰图》中运用了湿笔墨的技法。

湿笔墨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通过调节笔的湿度和墨的浓度,使得笔触在纸上形成鲜明的水墨效果。

在这幅作品中,林良运用湿笔墨的特点,使得鹰的羽毛和翅膀在画面上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层次感。

他轻重适度地运用湿度和墨浓度,使得羽毛的轮廓清晰可见,颜色的渐变自然流畅,形成了一种流动的节奏感。

林良在《双鹰图》中还运用了"勾印法"的技法。

勾印法是中国画中的一种常见技法,通过勾画线条和描绘纹理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属性。

在这幅作品中,林良通过勾勒出鹰的轮廓线和羽毛纹理,使得鹰显得更加立体和逼真。

他运用细腻而有力的勾印笔触,刻画出了鹰的神态和特征,使观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林良在《双鹰图》中的笔墨技法运用独特,使得画面逼真生动,动感十足。

他以写意的笔墨风格,表现出鹰飞翔时的速度和力量;运用湿笔墨的技法,使得羽毛的质感和层次感更加丰富;运用勾印法,使得鹰的形态和属性更加鲜明。

通过这些笔墨技法的熟练运用,林良成功地表达了他对鹰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追求,让观者产生一种震撼和感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铉 、 梦 阳 等 雅 土 为 林 良题 诗 , 良画 作 自题 诗 不 多 , 李 林 他
“ 文人 画 化 ” 的水 墨 写 意花 乌 画 风 格 , 水 墨 写 意 花 鸟 画成 其
为 花 鸟 画坛 的 主 流 。
( 者 单位 : 东聊 城 大 学 建 筑 工程 学 院 ) 作 山
的文 人 风 格 , 绘 各 类 雄 健 壮 阔 、 趣 盎 然 的 荒 滩 田 野 问 描 天 的雁 、 、 野 禽 以及 汀 花 、 苇 、 草 等 。 良善于 描 绘 飞 鹰 鹤 蒲 水 林
呜饮 啄 等 不 同姿 态 的 禽 乌 , 尤 其 是 画 乌 之 羽 毛 ,层 次 分
明 。其 画 不 事 浓 艳 而 醉 心 于水 墨 , 求工 而见 工 于笔 墨 之 不
物馆) ,表 现 一双 大雁 在 寒 冷 雪天 的 苇塘 边 暂 时 歇 息 的场
景 , 个 画 面 突 出 了 一 个 “ ” 强 调 一 “ ” 整 饥 , 寒 。
( )意 ” 凸显 二 “ 的
“ 境 ” 释 放 。林 良不 去 画 宫 廷 苑 囿 中 华 贵 锦 绣 的 珍 禽 意 的 异 乌 、 花 奇 石 去 迎 合 帝 王 , 去 画 寒 冬 中 双 宿 双 栖 的 孤 名 而 雁 ?那 些 生 活在 上 层 阶 级 的 达 官 贵 人 在 饮 酒 当歌 的 同时 ,
责 任 编 辑 : 建 杨
的 《 木 苍鹰 图》 现 藏 南 京 市 博 物馆 ) 有 陈 白沙 题 诗 落 古 ( 轴
月平原散 乌群 , 风爽气动 秋曼 。江边老树真 如铁 , 立 秋 独 槎栎一欠伸。
6 7
自宣 德 年 以 后 , 于 宫 廷 美 术 的 “ 人 画 化 ”林 良 后 由 文 , 期 不 乏 “ 气 韵 为 主 , 写意 为 法 , 笔 情 墨 趣 为 高 逸 , 以 以 以 以 简 逸 悠 淡 为神 妙 ” 作 品 。林 良醉 心于 水 墨 花 竹 、 边 沙 的 水 外 凫 鸭 鹭雁 等 江湖 荒 野 之 景 , 标 榜 其 风 雅 。他 驻 足 于 各 以 类 雄 健 ; N 、 趣 盎 然 的水 陆 禽 乌 、 松 及 古 树 等 山 野 江 I  ̄I 天 苍 湖 景 色 。 林 良 曾 描 绘 过 芦 雁 飞 行 、 止 、 依 、 闹 等 等 多 栖 偎 嬉
象 的 描 绘 , 更 多 的 是 他 自 己 内 在 心 灵 的 抒 发 。 林 良对 于 而 美 的追 求 不 再 囿于 客 观 物 象本 身 的形 似 、 似 , 是 在 其 神 而 客 观 美 的 创 作 中 融 入 了 其 主 体 本 人 的 所 思 所 想 , 他 笔 下 的美 更 多 的 是 本 人 对 自身 思 考 的 流 露 与 外 化 。 这 应 该 就 是 “ 境 ” 释 放 。3 “ 意 ” 转 变 。 林 良 后 期 “ 人 画 化 ” 意 的 .笔 的 文
种 情 态 , 方面 展 露 大 雁 聚 居 、 飞 、 觉 、 韧 的 秉 性 。 各 群 惊 坚 每
幅 作 品 简 练 而 富有 深 意 :. 乏 “ 意 ” 1不 心 。当 你 驻 足 思 索 , 会 发 现 整 幅 画 所 表 现 的 不 再 只 是 双 雁 , 似 乎 双 雁 是 现 实 中
版 ) 出 了宋 代 宫廷 绘 画 的模 式 , 揭 示 了 宫 廷 花 乌 画 艺 道 也
术 的 社 会性 与 阶级 性 。
然 而林 良不 再 囿 于 宫廷 苑 囿 中 的珍 禽 异 乌 、名 花 奇
石 , 是 继 承 了徐 熙 “ 状 江 湖 所 有 , 花 野 竹 、 乌 渊 鱼 ” 而 多 汀 水
林案
机 。 虽 然在 明之前 也 有 水 墨 写 意花 乌 , 仍 以勾 染 为 主 流 但
形 式 , 且 宋 “ 体 ” 乌在 元 代 仍保 持着 很 大 的影 Ⅱ 。 而 院 花 向 ” 乌 画 为 适 应 宋 代 帝 王 宫廷 需 要 , 重 华 贵 花 注 细腻 、 色彩 绚 丽 富 贵 的 风 格 , 其 是 题 材 以 宫 廷 苑 囿 中华 尤 贵 锦绣 的珍 禽 异 乌 、 花 奇 石 为主 , 花 之 于 牡 丹 芍 药 , 名 “ 禽 之于 弯凤 孔 翠 , 使 之 富 贵 ; 松 竹 梅 菊 , 鹭 雁 鹜 , 见 必 而 鸥 必
为最 高 。《 木 集 禽 图 》 现 藏 北 京故 宫 博 物 院 )有 林 良的 灌 ( ,
行 草 书款 。 这 件 作 品 落 款 十 分 简 单 , 有 草 书 的 “ 良 ” 只 林 二 字 。 良 在 画 作 上 的 署 款 以 行 草 书 为 主 。 识 “ 广 林 良 ” 林 自 东 。 钤 “ 善 图 书 ” 。 良 “ 人 画 化 ” 花 鸟 画 比 文 人 画 多 了 以 印 林 文 的
真 人 的 写照 , 出 了这 个 人 的 “ ” “ ” 由此 挥 发 出 林 突 饥 和 寒 。
良 由 “ 意 ” 为 “ 意 ” 凸 显 , “ 意 ” 薄 “ 意 ” 2 物 转 心 的 重 心 而 物 。 .
表 达 出他 的情 怀 意 趣 。 如 《 景 芦雁 图 》 ( 藏 烟 台 市博 雪 轴 现
每 一 个 场 景 都 历 历 在 目 , 触 尤 深 。但 是 他 充 其 量 是 一 个 感 帝 王 娱 乐 的工 具 , 便 他 再 怎 么 关 心 民 间 疾 苦 , 只 是 敢 即 也
以重 新诠 释 ,创 造 出 注 重 笔 情 墨趣 ,简 逸 悠 淡 的绘 画 格
式。
怒 不敢 言 。 然 而 , 手 中之 笔 却 道 出 了 心 中 所 思 , 使 林 他 也 良获 得 了较 以 往 宫廷 苑 囿 中截 然 不 同 的鲜 有 的 素 材 。 因 此 在 林 良整 幅 画里 看 到 的不 仅 是 审 美 主 体 对 外 在 审 美 物
俞 建 华 在 其 《 国 绘 画 史 》 曾指 出 : 人 画者 以气 韵 中 中 文
为主 , 写 意 为 法 。 良 “ 书 入 画 ” 彻 整 个 画 坛 , 是 有 以 林 以 响 他 史 以来第 一个 引入草 书到 绘画创 作 当中 的“ 体 ” 家 , 院 画 在 当 时 的 宫 廷 绘 画 当 中 ,他 的水 墨 写 意 花 鸟 画 水 平 被 推
的作 品 里 , 再 以单 纯 简 劲 的 线 条 、 丽 华 贵 的 设 色 意 象 不 艳
来表现 , 是 转向于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而 林 良 更 发 展 了 笔 和 墨 的 技 巧 , 具 艺 术 特 色 , 造 出 独 创
几 分 雅 气 , 院 画 多 了几 分 放 逸 , 成 一 种 与 众 不 同 的 美 比 形 学效 应 , 而深得 文人 雅 士的青 睐 , 常 有陈 宪章 、 萧 因 经 明
有 多 少劳 苦 大 众 在 呻 吟 中挣 扎 林 良 身 为御 用 画 师 衣 食
宣 德 以后 宪 宗 执 政 期 间 正 值 整 个 宫 廷 绘 画 的 “ 人 文 画 化 ” 向 , 良借 机 将 文 人 画 的 气 质 引 入 画 中 , 且 加 倾 林 并
无忧 , 但作 为 一 个 爱 国 的子 民 , 在 采 风 中 对 所 碰 到 的 这 他
之 幽 闲 : 于 鹤 之 轩 昂 , 隼 之 击 搏 , 柳 梧 桐 之 扶 疏 风 至 鹰 杨
流 , 松 古柏 之 岁 寒 磊 落 , 张 于 图 绘 ” (《 和 画 谱 》 乔 展 。 宣 卷
第 1 .四库 全 书 第 81 5 2册 , 5 P 7,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8 97
外 , 空 同 曾 有 句 诗 云 : 良写 鸟 只 用 墨 , 缣 半 扫 风 云 李 林 开 墨 : 禽 陆 禽 各 臻 妙 , 出满 堂 皆动 色 。 与 当 时 山水 中 流 水 挂
行 的 古 木 寒 林 题 材 一 样 , 放 笔 纵 横 , 意 挥 写 , 求 一 能 如 追 种超 然 的林 泉 之 趣 , 以标 榜 其 风 雅 。林 良曾描 绘过 芦雁 飞 行、 止 、 栖 偎依 、 闹 等等 多 种情 态 , 方面 展 露 大雁 聚 居 、 嬉 各 群 飞 、 觉 、 韧 的 秉 性 , 类 作 品 的 取 材 、 意都 充 满 了 惊 坚 这 立 民俗 趣 味 , 法 豪 放 , 现 了他 平 民化 的 贵 族 品 味 , 分 画 体 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