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第三高中高三地理导学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临清第三高中高三地理导学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临清第三高中高三地理导学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编号:1 编者:孔明审批:顾晓静使用日期:8月31班级:姓名:临清三中高三地理导学案(1)气候专题学案【课标考纲】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自主学习】见创新课堂P49页,梳理基本知识【当堂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2011·四川文综)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完成4~6题。

地点纬度气温/ ℃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 614.1②39°48′-4.7 26.0 2.6 196.6 682.9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④54°17′ 1. 8 13.4 225.0 117.0 2 399.04.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3·河北模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图表资料及相关资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图表、文本等资料,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

3.利用生活实例,理解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低压带盛行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气候湿润赤道地区全年受,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高压带盛行气流,水汽不易,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有些地区受,形成炎热干燥的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的风向对气候的影响举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降水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的控制,形成温和湿润的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沛,降水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有些地区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降水 _ 【合作探究】情境探究一每年6~9月,东非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1)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此地受何气压带或风带控制?(3)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情景探究二亚马孙平原是世界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均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2、分析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教案标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解释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2. 引入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它们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压和风向形成的带状区域。

探究:3.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压带或风带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4. 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讨论并总结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实践:5. 给学生分发世界地图,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标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6. 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预测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拓展:7.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讨论不同气候对农业、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总结:8.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问题。

9. 教师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理解。

评估:10.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程度。

1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信息,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和难度。

2. 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征的影响。

二、知识储备1、热力环流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且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这样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就会形成单圈环流。

但实际上,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且地表并非均匀,因此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形成了三圈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1)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2)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 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3)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 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爬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4)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2、风带(1)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2)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3)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地。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地区。

高中地理第三节 大气环境(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节 大气环境(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及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跨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等。

(2)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 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3)教学目标• 说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海陆气压分布的影响;• 说明南半球气压带纬向分布较北半球明显的原因;• 举例说明冬夏海陆气压中心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说出什么是季风环流,说明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说出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4)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二、知识结构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海陆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中心,因为北半球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面积占优势(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的季节移动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部和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季风亚洲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教学过程低纬吹向高纬则湿润,反之则干燥。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较为集中,大气受到加热后上升,形成高温低气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为弱,导致空气下沉形成低温高气压带,即极地高压带。

这样,地球大气中就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一系列气压带。

气压带的存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气压带的存在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在副热带低压带,空气升起形成对流,造成热带辐合带,这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常年有降水,气候湿润。

而在副极地高压带,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的盛行风向,形成亚热带辐散带,这些地区水分蒸发快,降水少,气候干燥。

极地低压带则常年呈低温状态,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长期寒冷。

其次,气压带的存在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

副热带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副极地高压带附近的气候带是温带气候带,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极地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寒带气候带,气温极低,有极长的极夜和极昼。

风带是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水平气流,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有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吹向副热带低压带,带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使得副热带地区降水充分。

而极地附近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吹向副极地高压带,带走了副极地地区的辐散空气,使得该地区降水不足。

这些水平气流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形成了季风气候、干旱气候、冷润气候等。

总结起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影响了降水分布和强度。

其次,它们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温水平和季节变化的明显程度。

最后,它们的存在还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理解和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气候分布图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球仪五、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a.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b.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a.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b. 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b.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a. 农业生产b. 航空事业c. 海洋运输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最新同步教案:必修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最新同步教案:必修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学
案探
究内
容分
析与
整合
探究一点拔
1.不同气压带、风带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大陆东西两岸受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探究二点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倒是个别区域气候出现冬、夏季变化。
2.尤其注意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总结
概括
提升
意义
创设
总结
情境
以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为背景
【旁白】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学生认真倾听,以结构图的形式让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加强对气候类型成因的理解与掌握
展示全球气候分布简图
板书设计
主要采用抢答、加分的模式。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的全球气候类型示意图。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候分布、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根据这些关键词,理清楚基本概念,弄明白特性以及成因。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教 学 案 例
授课
年级
高一


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
第3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任课
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上课日期
XX年XX月XX日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注:以下内容为生成,如有不妥请您谅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概念。

2.掌握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地球上的主要风带,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询问学生所在地的天气情况。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高压、低压和风向,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和风对天气的影响。

2.学习气压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各个气压带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压带是晴天多,而低压带是阴雨多?为什么靠近赤道的气压高压带比较窄,而在两极周围的气压带比较宽?让学生自学气压带的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气压带图。

3.学习风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主要的风带和它们的分布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北极到副热带有一个反气旋?为什么赤道附近会形成一个恒定的气压低洼区?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流方向相反?让学生自学风带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风带图。

4.讨论教师发起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气压和风带的形成有什么联系?(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可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让学生相互听取答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气压和风带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教师总结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扩展思路,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地球生物的影响,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利用官方常用气象网站,自行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并写一篇观察天气现象的小论文。

2.请学生利用官方气象网站,查询自己所在区域的气压带和风带信息,并作一份总结。

3.学生自主寻找并回答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文字或图表形式的报告。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言的)。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气候类型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

非洲食草动物往往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

但并非所有的热带草原气候都是因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产生。

如非洲赤道处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水热状况发生了垂直变化,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反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再如,马达加斯加岛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是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天气温和、多雨。

只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中海气候范围有大有小,区域形状有所差异。

如南非阿扎尼亚一带,由于这些地区位于南纬30°~南纬40°之间的陆地面积较小,受大陆面积的限制,地中海气候仅出现在南端一隅,面积很小;再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面积也非常狭窄,这是由于西风带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上山脉逼近海岸所致。

2、季风的产生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

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顺时针洋流。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原因就在于可以借助风向、水流作为船行进中的动力。

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

风带和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和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和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降水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大气中的尘埃与水汽。

大气运动的方向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大气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运动,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增大增多,故降水多。

大气从低温区向高温区运动,大气中的水滴因蒸发汽化加强,水滴变小减少,故降水少。

全球各地都处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所控制的大气环流运动之中。

因此降水的一般规律是: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都是上升气流,空气是由下部高温区向上部低温区运动,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

因此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地区,一般都是降水多的地区。

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都是下降气流,空气是从高空低温区向下部高温区运动,水滴易汽化,所以降水少。

因此在副热带高压地区,除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形成的季风地区以外,一般降水少,极地高气压区降水也少。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在风带中,信风带和东风带地区降水少,因信风和东风都是从高纬度低温区向低纬度高温区流动的,水滴易汽化,所以不易形成降水。

但是如果信风或东风经过海洋暖流上空,把水汽吹到陆地上,遇到地势高的地区被抬升降温凝结也能形成丰富的降水。

西风带中的西风,是从低纬度高温区向高纬度低温区流动的,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热带草原气候特点: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终年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特点: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转换一下表达方式,如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特点: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4 教学准备:1.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1.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1.5.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5.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1.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二章: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2.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气压带的定义2.2.2 气压带的分类2.2.3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2.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5.2 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5.3 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2.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三章: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3.1 目的:让学生了解风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3.2 教学内容:3.2.1 风带的定义3.2.2 风带的分类3.2.3 风带的形成原因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亚欧大陆形成______高压(又称______________高压),__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________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________季风。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 (又称 ___________),使分布在此处的_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使___________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___________季风。

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__________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__________季风。

例1: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季风环流的形成(b)东亚南亚风向冬季成因风向夏季成因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的是 (1或7)_____月季风图。

E的风向为_______ ,F的风向为______(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_____。

(3)此时我国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

(4)E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 编者:孔明审批:顾晓静使用日期:8月31班级:姓名:
临清三中高三地理导学案(1)
气候专题学案
【课标考纲】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自主学习】见创新课堂P49页,梳理基本知识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
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洋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
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
D.地形
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
地点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1月7月1月7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39°48′-4.7 26.0 2.6 196.6 682.9
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54°17′ 1. 8 13.4 225.0 117.0 2 399.0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3·河北模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
葡萄酒盛誉的浓缩。

右图为河西走廊某地区等值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 与法国波尔多同位于全球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
萄种植久负盛名。

甲地与波尔多气候相似之处表现在()
A.气候类型相同
B.距海近,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夏季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D.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葡萄生长
8.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较少,降水自南向北递减
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达2 000 mm
C.西部地区降水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少
D.东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量最大
下图是斯里兰卡地区及其茶园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9. 有关斯里兰卡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B.河流自北向南流C.西部地区水多,东部地区冬季降水多D.西北部地区降水最丰富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 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11. 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河流短小,多季节河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12.(2014·山东德州上学期期末)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哪个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
图中哪些气压带或风带(写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判断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出其分布的规律。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
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哪个?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13.(2014·江苏扬州期中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14.(2013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7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 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
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2000
0 10 20km
1500
攀枝花
图7b
2000
1000
7556
山峰/高程/河流 等高线
国界 昆明 攀枝花
7556
674
250
300
1000
1050


3000 1000
1000
图7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