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
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作者:陈霞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体育课程新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目标体系、内容标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等进行理论研究与审视,并深入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操作中应处理好创新和正确性实施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CHEN Xia(Anyang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nyang, He'nan 455000)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has a theroy research and review on the basic concept, target system, content standards,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 And it points out that it's a long-term process to construct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 we shoul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accuracy.Key wordssports and health; construction; quality education1 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模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特点出发,将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重新划分,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
简析高校体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
固学科课 程 内容 , 又能 充分发挥 学生 的主动性 , 张扬 学生 的个 性 , 学生 的 主体 地 位和 作 用 得 到体 现 和 使
展示 , 而培 养 学 生 参 与 体 育 活 动 的热 情 和 习惯 。 进
自然 、 会 、 社 自我之 间 内在 联 系 的整 体认 识 , 而 养 进 成 良好 的个性 品质 。
体练 习不超过 3 5分 钟 。无论 从 哪 个 角度 来 看 也难
没有无主体性的活动。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 位, 是由活动课程的本质决定的。学生的独立感 、 自 信心及创造精神的养成往往得益于学生的 自主活 动 , 以学生为 主体 的活 动 中反 复 强化 、 在 日渐 突 出。 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 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活动
课 外 活动 的状况 会有 所改 观 。
高校 体育是 高 等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与德 它 育、 智育 和美育 等有 机统 一 , 互 配合 , 进 学 生 的 相 促 全面发展 和健康 成长 。高校体 育是学 校与社 会 的衔 接点, 是培 养学 生运动技 能 、 身体育 意识 和学生形 终 成 良好锻 炼身体 习惯 的关键时 期 。活 动类课 内容 多
样、 形式 自由, 有趣 味性 和方 法灵 活性 , 具 它既 能 巩
构建 体育 活动课 程体 系主要是 为 了使 更多 的学 生参 与活动体 系 中各 系列 的活动 内容 , 认识 、 通过 体
验、 发现 、 探究 、 操作 等多种 学 习和 活动方式 , 发展 实 践能力 , 发展对 知识 的综合 运用和 创新能力 , 形成对
成功激励等内在因素对学习活动的激发 、 向和强 指 化具有更 明显 、 更持久的作用。在活动课程实施 中, 教师 处 于辅导 地位 , 以指 导 的 方式 代 替 包 办 与 指 是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有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调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对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文章展望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理论基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理论、体育科学理论以及健康促进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这与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重视学生的运动体验、强调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体育科学理论则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供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科学依据,确保了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而健康促进理论则着重于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与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在此基础上,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还汲取了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力求在体育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还注重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强调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且全面的,它不仅包括现代教育理论、体育科学理论、健康促进理论等核心理论,还广泛吸纳了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时,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与实践路径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与实践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和实践路径。
我们将首先概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现,然后分析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提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最后探讨实践路径和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体能发展、健康行为、体育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然而,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课程内容单教学方法陈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本文将从思维原则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
在思维原则方面,我们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我们还将关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和跨学科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在实践路径方面,我们将从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创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应遵循以下几个思维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
这意味着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出发,确保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够真正受益。
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高等院校体育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构建与实施——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
2021年6期140高等院校体育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构建与实施——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刘 洋,侯文志(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山东 威海 264200)摘要:本文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对高等院校体育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高等院校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构建与实施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密切联系课程内容,促进体育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情景、需求、规划以及活动设计和评价反思,设计符合体育核心素养的相关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核心素养;课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指出:现阶段如何改善和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核心素养是实施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立德树人、教育为本的办学方针必须实施到我国各个学段的教学改革中。
教育改革对国家的经济、创新以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素质教育基础,革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既要弥补素质教育改革缺陷,又要发展学生自我,促进学生社会参与,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
2020年,中国对海洋经济格外看重,努力发展海洋,对于涉海人才的需求日甚。
海洋强国背景下,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的涉海人才尤为重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创新、适应为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协调发展。
近几年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中,教研教改内容主要围绕实践性教学样本,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内容较少。
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缺失内容,努力培养更为全面的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努力。
一、结果与分析(一)国内外体育核心素养课程化对高校体育课改的影响1.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核心素养的并行交互影响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引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该概念是以“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改革轨迹进行演变,符合国家教育、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求“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
浅析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摘要:目前,高校对体育课程体系模式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但始终没有走出原有的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需求和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矛盾。
分析了现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以及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模式。
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健康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将取而代之竞技体育。
创建健康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导向。
关键词:高校;健康体育1. 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体育教育不但要符合中国特色,同时,也应适应世界体育教育发展潮流。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较为科学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创建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路2.1树立全面育人观。
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
在选择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等,都应从全面育人的观念出发,以取得全方位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2.2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
现代健康观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
”这定义,不仅对体育课程的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体育所强调的就是对健康认知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也可以说一切的体育教育手段和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关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健康的形式和培养。
2.3 树立主动体育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标准及实践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标准及实践建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
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不能将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能理解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知识教育来实现的。
在每一个学习领域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水平目标是指不同学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要说明的是,水平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时侧重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但不是说学生在其他水平就不要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运动参与一、设置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意义运动参与领域是促进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 设置运动参与学习领域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性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的探讨
3 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存 在的问题 . 1 ( 在评价 内容 与指标 上 , 1 ) 过多地 倚重体 育学科 知识 , 是竞技 体 特别 育知识 , 忽视对身心健康 、 运动参与 、 决实际 问题 能力 、 解 创新能力 、 实 践或动手能力的培养。 ( 在评 价主体上 , 2 ) 仍以 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 , 被评价者还是处于消 极被评价地位 ; 忽视 同级 、 自下而上以及多元评价。 ( 在评 价结 果上 , 3 ) 仍过分强调终结性 评价 , 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 体能进步状况 , 不能起到促进发展作用 ; 忽视科学地 进行结果反馈 。 () 4在评价方 式与方法上 , 还是注 重“ 量化 ” 而忽视 “ . 质性” 评价 ; 大 多采用传统 的运动成绩方式 , 缺少最新评 价思想 的技术与方法 ; 评价过 程显现教学质量的尺度只是一个运动技能。 3 普通高校《 . 2 体育与健康》 课程学习评 价体系指标构成 《 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 打破 了传统 的按运 动项 目划分课 程内容和安 排教学时数 的框架 , 据三维健康 观 、 根 体育 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 程发 展 的趋势 , 拓宽 了课 程学习 的内容 , 将体育课程学 习划分 为运动 参与 、 运动技能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5 个学习领域。如表 1 。 表 1新评价体 系的内容 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运动参与 运动技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构建《 傩育与健康》 课程 评价傩系酗掾讨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 摘
吴 威
荆州实验 中学 冯永波
要] 文通过文献资料 、 本 专家访谈和 问卷调查等 方法研 究发现 : 依据新课标 内容及教学 目 中的理念 , 出建构一个评价 内容 标 提
和 主体 多元 、 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整体动 态的体育 学习评价体 系, 以完善现行考评 内容 、 范围和标 准方法, 以期 为我 国现 阶段 学校体 育 理论 建设 和高校体 育改革提供参考 , 从而为进一步 完善高校体育学习评 价体 系 提供理论依据 。 [ 关键词 ] 育与健康 评价体 系 探 讨 体
关于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研究与实践
[ 作者简介 ]王晔( 9 1 , , 16 一) 女 黑龙江人 , 东北农业 大学体育部教授 ; 研究方向 : 体育教学
第6 期
王
晔, 关于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研究与实践 等:
・ 3・ 4
独特作用。《 决定》 颁布实施 以来 , 各高校将健康 教育 纳入 了课 程 改 革 的 范 畴 , 行 了一 系 列 的 改 进 革和 尝试 , 得 了一 些成 果 。但 我 们 也 看 到 健康 取 教育仍 仅停 留在 “ 短期行 为 ” “ 或 就事 论 事 ”的怪 圈里 , 对高校 健康 教育 是否 与 中学体育 有机 衔接 , 是 否 能与社会 体育 相衔 接 以及 为 学生终 身体 育打 好 基础 , 养成 体育 习惯 等问题 认识 不足 , 造成 课程 实践 中的改革 目标 不 明确 、 力度 不 够大 , 现行课 程 内容仍 是 以竞 技 体 育项 目为 主 导 现象 依 然 严 重 。 由此看来 , 除健 康 教 育功 能 缺 失所 形成 的单 一 消 学科 课程 的弊 端 , 重发 挥 体 育课 程 教 学 的多 种 注 教育功能 , 将传统体育、 竞技体育 、 娱乐体育和休 闲体 育纳人 其 中 已成 高校体 育课 程 内容改 革 的当
课程 目标 , 树立 和 落实科 学发展观 , 实现体 育课程 内容 整体优 化和 效 益长久 化 的战略 目标 而 为
努力 。
[ 关键词 ] 体 育课 程 内容 ; 系; 体 改革 ; 体优 化 整 [ 中图分 类 号] 62 0 G 4 . [ 文献标 识码 ] A [ 章编号 ]6 230 (08 0 - 4 -4 文 17.85 20 )60 20 0
[ 摘
要 ] 随着 高校体 育课 程 改革 的逐 步深 入和新 时期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新 要 求 , 构建 新 型普
构建学分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
程设 置、教 学 内容、教法方法 、组织形式、教 学管理体制、教 学评价、教 学效果等进行 了详 实的阐述 。 关键 词 :学分制 ;《 育与健 康课 程》体 系;构 建 体
文章 编号 :10 —8 9 【0 6 3—0 5 —0 0 4 70 2 0 )0 09 3 中图分类号 :G 0 .1 8 7 0 文献标识码 :A
维普资讯
第 2 第 3期 5卷
20 0 6年 6月
福建体育科技
F jnS ot S i c n eh o g ui pr c n e dT c nl y a s e a o
Vo . 5. 12 No . 3
J n 0 6 u e2 0
会化 目标为 导 向 ;课 程 体系 、教 学 内容 和 教材 向多样 化 、 科学化 、生 活化调 整 ;教学 进程 实现课 内外 一体化 ;教学 方法和手段 趋 向个性 化 ;评价 体 系向过 程化 、弹性 化 、综 合化转变 。
竞赛的组织与裁判等 。 213 《 ..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部 分总共 2 4学时 ( 4学时 × 4个 学期 和理论考试 8学 时 ) ,其 中健 康理 论部 分 和专项 理论部分各 8学时 ,占总学时 (4 14学时 )的 l . %。 67 2 2 学 分制下 《 . 体育与健康课 程》体系 的实践 部分
1 1 依据 :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 实行 的 《 . 学校体 育工作条 例》 、教育部颁发的 《 国普通高 等学 校体育课程 教学指导 全 纲要》 、教 育部 、国家 体 育总 局颁 发 的 《 生体 质 健康 标 学 准》文件精神 ,结合普通 高校 施行 学分 制和 弹性 学制 的实 际 ,构建学 分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 1 2 思路 :以 “ . 现代健康 观”为指导 :培养 目标模 式 以社
体育与健康课标解读: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发展趋势
体育与健康课标解读: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发展趋势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
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版本课程标准虽然颁布时间不同,但却是一体化的思考和构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育人规律,既关注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又注重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使得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都在同一方向上改革、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都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聚焦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都强调围绕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都强调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学习活动采用、复杂运动情境创设、适宜运动负荷要求、体能练习等有效措施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于今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未来发展方向。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2017年版)》]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
虽然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在不同的时期颁布,但它们遵循的教育思想,倡导的课程理念,提出的教育方式等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秉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围绕核心素养提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教学实施等;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育人规律,按照各自特点分别构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又注重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加强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系的实践性研究
要 指 导 思 想 。 终 身 教 育 思 想 认 为 ,学 校 教 育 的 意 义 在 于 在 限 定
目前 , 国 高 等 学 校 普 遍 仅 在 一 、 年 级 开 设 体 育 课 程 , 我 二 这
不 利 于 培 养大 学 生的 体 育 能 力 和 培养 经 常 从 事 体 育 锻炼 的 习
摘
要 : 高 校 体 育 培 养 的 目标 与 任 务 出 发 , 合 社 会 发 展 对 人 才 素 质 的 需 求 , 吸 收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和 近 几 从 结 在
年 实 践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构 建 高 校 体 育 课 程 内容 创 新 体 系 的 原 则 、内 容 和 实 施 方 法 , 旨在 培 养 全 体 学 生 在 健 洲
使它 成 为体 育课 堂教 学 的延 伸 , 到课 内外有 机结 合 , 做 更好 地培
养 学 生 的 体 育 能 力 和 经 常 从 事 体 育 锻 炼 的 习 惯 ,充 分 发 挥 高 校 体 育 教 学的 育人 作用 。 据 以上 对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的 分 析 讨 论 , 我 们 可 以 提 出 对 构 建高 校体 育课 程 创新 体 系的原 则。
惯 。 为 了 使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为 国 家 培 养 德 、 、 全 面 发 展 的 高 素 智 体 质 复合 人才 多做 贡献 , 必 须延 长高 校开 设体 育课 程 的年 限 , 就 在 三 、 四 年 级 开 设 体 育 课 , 以 保 持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的 连 贯 性 和 完 整 性 。 同 时 要 扩 大 学 生 锻 炼 身 体 的 领 域 , 切实 抓 好 高 校 的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 强 组 织 与 辅 导 ,充 分 发 挥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的 特 殊 功 能 , 加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作者:张伦厚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36期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担负着衔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乃至终身体育顺利转型的重要任务,体育课程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将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产生直接影响,且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及进程也是根据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
该文采用查阅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目前的传统体育教学、健康测试、课外锻炼3个独立的高校体育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构建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希望对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与帮助。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12(c)-0080-0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理当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并同培养大学生从事终身锻炼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拓宽思路,促进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担负着衔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乃至终身体育顺利转型的重要任务。
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促使学生身体健康,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技能,还要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性以及培养他们运动参与的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学会并掌握健身的方式、方法,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培养,且要力求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把过程性的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参与锻炼的频率以及健康测试的结果等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有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主体,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1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是一个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评价体系应既能够反映教学效果,又能培养他们健身习惯的养成,以达到帮助他们自觉健身的长期目标。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旨在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有其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而运动锻炼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其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针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可以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1.课内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表上仅安排了体育选修课程,缺乏相应的必修课程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时间,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2.课外改革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内教育,更需要注意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展。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1.课内应对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规范性,实现课程的反复循环。
体育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此外,体育教师应定期召开教学讲座、座谈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外应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及其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3 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 学应注 意的问题
() 1 体育教学 法 中所 用 的多 媒体教 学材料 , 必 须紧扣 教材 、 大纲 , 要重点 突 出 , 因此 , 师要精心 教 制作和选 择多媒 体课件 的 内容. () 理好 多媒 体辅 助 教 学 与传 统 教学 的关 2处 系. 现代 教学 手 段必 须从 学 生 实际 、 材 内容 、 教 教 学条 件 、 育教学 的特点 出发 , 传统 的体育教学 体 与 相结 合 , 到 扬 长避 短 , 教学 中发 挥 各 自的 优 做 在
1 1 《 育 与 健 康 》 程 的 教 学 目 的 . 体 课
程 的学 习 , 成 良好 的 社会公 德 , 养 把健 康 、 习和 学
可持续 发展 联系起 来. 1 2 《 育 与 健 康 》 程 的 教 学 目标 , 体 课
《 体育与健 康 》 程 是把 身 体 发展 、 想 品德 课 思
完整 的动作分解 、 放大或 几个完 整 动作进行组 合 , 加大学 生 的想 象空 间. 可将幻灯 、 图片等表态 图像 变 为动 态图像 , 连续 、 对 复杂 的技术 动作 进行分解 或组合 , 以利于 学习吸收 . 多媒体辅助 教学可 促进体 育教师 的教学研 究 工作 多媒体辅 助教学 可 以促进 体育 教师 的教研 工作 , 进体育课 教学结 构与教 学方法 的改革 , 促 促 进教师教学 思想 与教学技 能 的更 新 、 高 , 提 促进体 育课体 制 、 计划 、 管理模 式的改 革.
20 0 8年第 4期 ( 总第 6 5期 )
牡 丹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M u a ja gNo ma ie st o r a d n in r l o Unv riy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目标 。因此 ,浙 经 院在 《 要》 的基 础上 程 体 系 的基 础 ,包 括 大 一 年 级 的选 项 课 、 纲
( )课 堂教 学 。课堂 教 学是 体育 大课 教 育 ,延续 体育 课堂 教学 的 实效 并及 时解 1 决 学生在 顶 岗实 习阶 段 的疑难 问题 ,积 极
增加 了 3 面 的 目标 , l I 练 和 强化 准职 大 二年级 的职业 体能 课和 一二 三年 级均 可 做好 个案 分 析 ,并将 成功 案例补 充 到教 学 方 li l 实践 中 。 业人 职业 体 能 ,适应 职业 工 作环境 ,提 高 选择 的选 修 课 。
定的 高尔 夫运动 技 术 ;营销 与酒 店 管理 类 需进行 形 体训练 等 。
. ( )校 园体 育 。校 园 体育包 括 课外 体 23 体 育 大 课 程 实 施 2 2 . 构 建 合理 的 课 程 结 构 雄 糸 课 程 .1 3 育锻 炼 、课余 体育 训练 竞赛 和体 质健 康 测 类型 大体 分 为 3 , 即常规 型体 育课 ( 类 必 试 ,是体 育 课程 体系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也 修课 ) 自主 型 体 育课 ( 修 课 )和 开放 、 选 是课 堂体 育教 学 的延伸 和拓 展 。课外 体 育 型综 合课 ( 乐部 、 俱 课外 体育 、 外体 育 ) 校 。 锻炼 打破 年级 限制 ,跨 性别 、跨 专业 、分 必 修 课 开 设两 年 , 一年 级 开 设选 项 课 程 , 层 次 。课 外体 育锻 炼 以单项 体育 俱乐 部和 每 周 2学 时 ,每 学 期 1 4次 2 8学 时, 一学 晨 跑 形式 开展 活动 ,课 余体 育训 练竞 赛 以 年 共 5 学 时 ; 二年 级 职 业 体 能 课 ,隔 周 6 学 院每 年举 办 的体育 运 动会 、 院系开 展 的 上 一 次 课 ,每 学期 7次 1 时 ,一 学 年 4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必修课 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 学生都 必须 学习 的内容 , 选修 课是 指 思和认识 自己, 以及塑造 自我 的能力。( ) 3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 自觉进行 允许个人 自由选择体育项 目内容 。必修 课是为 了保 证基本体 育教育 目 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 ) 型体育教师素养的形成 , 4新 关键要有教师本 人 5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 标和任务的实现 , 选修课 是要使体 育课 程内容适应 学生多 方面的需要 。 的自觉投入。( ) 要加强对选修课 的指导 , 使选修课 成 为发展学 生个性 和树 立终身 体育 要确定新世纪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战略和改革思路 , 就必须对 2 世 1
它课程内容来加强相关联 系。太极 拳、 拳、 术、 术、 术、 术基 长 刀 枪 棍 武 本功等综合为武术课程 , 并融入传统文化 、 哲学和武德 教育等 。从 而使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 , 结构 完整 , 不致产 生课程 有 割裂 的、 或缺 乏社
【 参考 文献 】
[ ] 周登 嵩. 1 学校体 育学[ . M] 北京 : 民体 育出版社 , o . 人 2 5 o [ ] 季浏. 2 体育与 健康课 程 与教 学论 [ . 州: M] 杭 浙江教 育 出版 会价值的感觉 , 使体育课程遵循体育教育客观 体系 , 既增 强健康和 心理 2 3 素质的价值与社会需要的联 系 , 又适 应学 生对体 育的需 求和 青少年 学 社 .00 . 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 三、 课堂教 学与课外活动 体 育课 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 体练 习为主 要学 习形式 , 以身 体健 康
二、 体育课程的形式 l 统 一 性 与 多样 性 、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 ;构建原则;创新体 系
中图 分 类号 :G 0 8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2 9 (0 8 4 0 4 - 3 6 3 2 1 2 0 )0- 1 70
前
言
内容上与家庭体育和社 区体育没有很好 的相结合 ,也是导致 学校体育内容在时代性上的相对滞后的原 因之一 。
验 的基础上,提 出构建高校体 育课程 内容创新体 系的原则、内容和 实施方法,旨在培养全体 学生在健 身、娱 乐、文化 、社会 、 生存和 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 ,从 而获得终身受益 的能力储备,对提高体育教 学质量,形成健康活泼的校 园体 育文化 氛围将
起 到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
作者简介 :邓淑君 (9 O ,女,湖南安乡人 ,硕士 , 17 一)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 学与管理 。
维普资讯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 ,其教育思想、观念有了根 本变化 ,正确贯彻落实 “ 健康第一” 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 学生 “ 终身体育”意识 已逐渐成为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 本方针策略。新的 ( 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 纲 < 全
一
高校体 育发展趋势分析
2 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 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 l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能否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的关键因 素 ,体育教育在培养未来一代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 着特殊 的使命 。高校体育改革本着以素质教育为 目标 ,在进 行体 育教学形式改革的同时,应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 的改革上,这就需要更新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思 想观念 ,紧跟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 趋势 ,全面系统地构建课
和意 识 ,具体 表现 在 以下 方 面 :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构建体系
与 目标 等 方 面 , 《 标 》 行 深 入 分 析 、 解 后 提 出全 新 的 体 育 与健 康 课 程 内容 的构 建体 系。 对 课 进 理
() 动 的 条 件 不 断 得 到 改 善 , 安 全 防 范 能 力 得 到 绝 对 保 2活 使
证 :
用 生 理 学 知 识 指 导 运 动 ,即使 学 生 通 过 身 体 活 动 对 各 器 官
系统 功 能 和 形 态 产 生 有 利 于 健 康 的影 响 .促 进 各 器 官 系 统 的 活
动 , 机 体 能 够 与 环 境 相 适 应 , 活 动 中 得 到 发 展 使 在
123 心理 学 知 识 __
() 制 好 活 动 时 间 和 强 度 , 全 措 施 到 位 , 免 伤 害 事 故 的 3控 安 避
发生 :
() 育 学 生 控 制 好 活 动 情 绪 、 逞 能 也 不 做 伤 害 他 人 的行 4教 不
122 生 理 学 知识 的应 用 ..
安全 科 学 知 识 的 掌 握 和 应 用 是 一 个 大 的 领 域 、 的 范 围 、 大 大 的 问题 , 是 共 有关 注 的 大事 。但 体 育 与健 康 课 程 的安 全 问 题 是 也
指 身 体 活 动 中 的安 全 : () 动 应 量力 而行 , 1活 保证 活 动 中 无 危 险 、 伤 害 ; 无
建 造 , 思 想 的形 成 及 发 展 是 不 断 与外 部 的 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 流 、 其 信 息 交 换 的过 程 。学 生应 懂得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 用 和 改 造 , 发 利 为 展 自己和 社 会 服 务 。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构架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表 2结合专业设计教学内容 职业类 群 工作 时主要参 与的肌 肉 课程内容设计
伏 案类
手指协调性 、 背腰颈部 篮球传接球 、 背腰肌的锻炼 肌肉 项目 耐力和局部的肌肉 局部力量练习项 目 乒乓球的接发球等
整合 教学 内容进 行教学 , 培 养学生 的职业 能力 、 社会适 应能力 , 使 学生 具备 职业人所 应有 的职业体 能与职业 素养 。
1 .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究对象
我 院2 0 0 7 ~ 2 0 1 2 学 年的 1 3 6 6 8 人( 女生 5 8 7 7 人、 男生 7 7 9 1 人 。 1 . 2研究方法 1 . 2 . 1 文献资料法 检 索查新 2 0 0 0~ 2 0 1 1 年 中国学术 期刊数据库 、 万 方期刊全文数 据
库相关 文献 资料 , 为本课 程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
1 . 2 . 2问卷调查法 针对学 生对该课程体系的认知态度 、 目的、 兴趣及相关 问题进 行调 查, 发放 问卷9 0 0份, 收回问卷 8 8 7 份, 回收率为 9 8 . 6 %。 1 . 2 . 3数理统计法 对所 获得 的数 据录入计 算机 , 用E x c e l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1 . 2 . 4分 析法 将所搜 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 归纳整理 , 分 析后得 出调查结论 。 2 . 高职“ 体育 与健康” 课程体 系构架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方案 2 . 1 设计思想 课 程体 系设计 以“ 健康第一 、 终生体育 ” 为指导 思想 , 结合专业特点
交通运输类 注意力 、 反应 、 动作 准确 性 的肌肉
野外 攀爬类 体能、 四肢力 量
耐力跑 、 对抗性的球类等
好 的道德品质 , 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的意识 ; 结 合各专 业特点设计 教学 内容 , 注重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 体 现与专业结合的兴趣性 和个体 性 , 培养学生“ 体育学力” , 提升学生就业 能力 。 2 . 2 . 2基本结构 在学分制下结合“ 三 自主” 、 “ 分层次” 教学模式实施“ 必修+ 必选+ 任 选十 俱乐部+ 健康教育 ” 的课程体 系。 ( 表1 ) 表 1课程体系构, 各高职院校 对“ 体育 与健 康” 课程体 系构架进行 了一定 的研 究, 试 图建立适用 于我国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 但是在实践和理论上还 没 有根本 性突破 , 还没 有取得 比较成功的经验 。本文通过 多年的实验 和 改革 , 我们提 出 了“ 必修 + 必 选+ 任选+ 俱 乐部+ 健康教 育” 的高职“ 体 育 与健康 ” 课程体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
实践
[摘要]素质教育的改革推广日趋深入,对体育教学改革愈加关注。
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终结环节,承担着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型引导的重任。
而高校体育在近几年的转型调整中更关注其与健康课程的关联融合,各大高校都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并落实到实践中。
本文主要就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实践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
中国论文网/4/view-12928314.htm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建构;实践研究
一、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
的意义
所谓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生理保健、心理疏导及运动锻炼等课程教学实现学生体能的增强与心理素质的强化,引导其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中心,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
我国现阶段各大高校响应国家体育号召,倡导健康体育与阳光体育,通过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建构完善,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实现了传统高校体育课程局限性的弥补,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组织体育锻炼培养,鼓励引导学生加强日常训练,获得愉悦的锻炼体验。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体育锻炼健康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在面对社会挑战时,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挫折直面磨难,尽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带有竞争色彩的比赛与运动项目,让学生在拼搏的过程
中树立韧性意识,奠定未来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为主导
高校体育健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未来良性发展,是学生体质的强化与锻炼意识的强化。
而这一切以健康为原则。
因此在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建构上应树立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学生体育意识的强化与正确生活态度的树立。
这也是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内涵所在。
牺牲健康,背离实际的体育锻炼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久不了。
而正确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建构必须以健康为首要原则,契合高校学生的身体机能实际,符合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体育教育不仅仅关注体能的训练,极限的挑战,更要确保有助于健康,符合训练实际。
(二)坚持科学育人的教育导向
对比传统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轻视理论教学过分关注体能锻炼是其显著局限。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过分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增强,侧重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
教学目标更多的是高技能体育健儿的输出。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忽视了体育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增强,教育的有失偏颇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体育学习的动力,从本质上说是违背了科学育人的教育导向。
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必须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科学育人的价值导向,契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建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教学更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关注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凸显课程教学的实用价值。
(三)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
展与全面培养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指针。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作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理应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导向,关注学生各个层面的综合性提升。
体育健康教育应该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与日常训练的基础上,让全面发展的理念,健康体育的思想延伸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体育锻炼健康教育成为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培养。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智力与体能的多元提升。
三、高校�w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质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体系建构,应坚持健康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一体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的科学培养,并且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创新体系调整,凸显高校自身的体育办学特色。
从本质上解读高校体育与
健康课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现。
本质之一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科学化。
这是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建构的着眼点,也是学生体育教学培养的落脚点。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高素质人才的输出,其教学的基本定位是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学生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的增强,学生健身运动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把握,学生健康相关体能的延伸增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强化及积极乐观心态的保持等等。
体育锻炼与道德培养、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实现竞争合作关系的均衡化处理。
本质二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程体系的教学优化,契合教学需求,坚持健康至上的指导思想,关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在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设置上应关注教学实际,讲求实效性,与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衔接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实现学生体育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
从多个方面引导培养学生,关注学生多元的体育训练
需求,实现其智力优势的充分发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锻炼的喜悦,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内外体育学习的延伸。
本质之三是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外一体化。
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割裂开来,将体育教学的重任寄托在校内的组织学习上,无法实现课内外的学习延伸,也无法实现学生综合多元的锻炼培养。
四、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的组织实施
(一)坚持健康教学思想,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伴随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健康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高校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场所,因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从之前的体能关注转移到健康关注上来,改变单一的教学培养模式,关注学生体育健康发展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良好个性与特长的培养。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就是卫生
保健、心理疏导等课程的体育教学融入。
此外关注因材施教,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体育健康教育,让学生获得该阶段的健康指导与体育训练,促进其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应当是新世纪高素质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关注学生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教学指导思想而开展,努力提升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课程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应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课程的完善。
对学生体质增强的关注应在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应增设健康类的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优化。
简单地说就是简化技术结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健康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养生体育、运动保健
等课程项目,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调整要求其必须以科学合理为原则,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其体育能力的增强,更有助其锻炼积极性的调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做好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优化
除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优化调整外,还应该关注评价体系的调整优化,在学生健康教育的管理上应做好组织机构的健全,尝试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等。
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上下功夫,建立起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规章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规范与统一。
在教学评价方法层面,应建立一套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单纯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达标,更关注学生身体形态、心理素质及社会素质的多维度评级。
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评价或者让学生相互评
价,评价主体的多元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真实。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学的薄弱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有关。
而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加上这几年我国各大高校不断进行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优化调整,这使得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成为必然趋势,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
但是综合来说,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系统性的建设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多维度的关注。
本文立足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几大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确保阳光体育的贯彻落实,从而输出更加优秀的高校人才,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