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中高三语文质检四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等等,皆为“身备尝之”之语。
即使是代百姓立言的诗也因有亲身体验而写得格外动人,如他的《寒地百姓吟》写寒地百姓在冻馁难熬之际的反常心理:“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为取片刻温暖居然愿意变为扑火飞蛾,可见生不如死之惨痛!然更惨痛者是求死竟不能!将贫苦百姓生死两难的可悲命运写得如此入木三分,悱侧动人。
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质量检查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质量检查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
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
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
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
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
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
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
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2024届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以蜀锦蜀绣为意象的“锦绣之路”,宋代名画《蜀川胜概图》、东方蜀派古琴……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上,传统与现代握手,历史与今天交融,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
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遗址,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一脉相承。
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静沈从文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
身后楼梯有小小声音,一个男小孩子手脚齐用的爬着楼梯,“小姨,小姨,婆婆睡了,我上来一会儿好不好?”女孩便走过去,把小孩援上晒楼。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
他们是逃难来的,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五岁大的北生。
胡胡涂涂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武昌城还被围着,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到此地以后,一家人就找寻了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武昌军部的军事代表。
哥哥也是个北京军官,二哥在上海教书。
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过一会,从里边有桃花树的小庵堂里,出来了一个小尼姑,手上提了一个篮子,越过大坪向河边走来。
这小尼姑走到河边,慢慢的卷起衣袖,各处望了一会,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从提篮里取出一大束青菜,一一的拿到流水里乱摇乱摆。
因此一来,河水便发亮的滑动不止。
小尼姑把菜洗好了,又用一段木杵,捣衣裳,捣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摆几下,于是再提起来用力捣着。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
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
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
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
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
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
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
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
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
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
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
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
2019-2020学年市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市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的形象不断被重塑,其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揭示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察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首先应看到其人物形象的演变。
在时代变迁中为“孙悟空”这一符号注入新的内涵,是经典形象再创造的决定性内容。
童恩正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西游新记》,孙悟空人格特征与原著并无根本差异,作者大胆想象,让孙悟空穿越到外国,穿西装、喝咖啡、学外语,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新气象。
电影《大话西游》的出现,让孙悟空变成“至尊宝”建构起“人化”的孙悟空形象,确立了悟空形象再创造的一种新范式,到了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悟空传》,不仅孙悟空的造型发生变化,而且性格中注入追求自我超越、挥洒个性等现代思想观念。
应该说,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心理的嬗变。
正是注重个性表达、认可多元文化观念的时代语境,以及日益多样的艺术理念,给了孙悟空不同的面孔。
不过,看似颠覆性的形象变化,并未抛弃孙悟空的基本性格要素。
孙悟空性格本就复杂,石猴的本色、善良果敢的人格、叛逆捣乱的冲动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创作者调制孙悟空形象的“原色”。
这些“原色”重新组合,也就有了千姿百态的“孙悟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经典形象再创造必然要求注入时代内涵,但这不意味着把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诉求从外部“强灌”或“硬贴”给形象,而应找到基本性格元素,调适其内部张力并以艺术手法加以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孙悟空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
所谓孙悟空形象的再创造,并非把孙悟空从这个世界中剥离,而是在创造新形象的同时翻新这个艺术世界。
86版电视剧《西游记》高度还原原著,观众普遍感觉这个孙悟空最“像”。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厦门市2024 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2025届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届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年11月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记录动物的神经细胞活动,并以此来研究大脑的作用机制。
但有些人试图做得更多,他们尝试让人类完美地保存和重现记忆,或者在脑海中回放视频游戏。
将来有一天,人们甚至能仅凭思维来召唤汽车。
人机连接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的途径多种多样。
其中一些进步需要外部设备的改善,如一些设备能够显示佩戴者是否处于饥饿或者无聊的状态,另一些能将人们的意图转化为真实的语言,或者,可以利用神经脉冲打字。
今天,一些瘫痪者已经在验证这类技术了。
这种被称为“脑机接口”的技术能将意念转化为行动,仅凭大脑中的信号,瘫痪者就能在网上进行购物、与他人交流,甚至用假臂拿起杯子饮用杯中的饮料。
然而,这样的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
能清晰地看到大脑的活动,理解它,甚至修改它,这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福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但这种窃听神经信号的行为会不会超出医学应用的范畴,给社会带来烦恼呢?大脑技术的进展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和医生一直在寻求从人脑中直接提取信息的方法,而不是依靠说、写或者打字。
这样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身体不能活动或不能说话的残障人士。
植入大脑的电极可以记录大脑运动区域的信号,使得一些人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假体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2019年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一名残疾人的大脑内。
这个名叫切米列夫斯基的人在一次冲浪事故后,便无法正常使用他的胳膊和腿了。
现在,利用来自大脑两侧的信号,切米列夫斯基能够自如地控制两条假臂。
通过大脑两侧植入的电极,他控制两条机械臂进食,其中一条操刀,另一条握叉。
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人员从一个因瘫痪而失语的人的大脑信号中解码出了语言。
研究人员给这个人一台只用大脑信号就能输出信息的计算机,当他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你想喝点水吗”的字样时,他的大脑信号立即被转化成了文字:“不,我不渴。
山西省2023_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九月质量监测试题pdf
山西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九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注惹事项】1本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韶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
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竞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膛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肴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诙论美的专著。
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昆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埴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苏格扛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
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昔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
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维的美。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语文文试题N
1.根据原文填空(5分)①《陋室铭》中,作者用“__________,”交代了自己的交友标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个性,从而说明了陋室不陋。
②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甩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攀登人生顶峰抱负的诗句是:“,。
”③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感时伤世,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④《使至塞上》中将塞外景象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被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
”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__________,”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2.默写(7分)(1)借问酒家何处有,。
(2),总把新桃换旧符(3)操千曲而后晓声,。
(4)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5)黄四娘家花满蹊,。
(6)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拦路虎,这是很正常的,千万别害怕胆怯,韩愈在《师说》中说“?”这句话说的也是这个理。
有了疑问再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疑问就会变成知识与智慧。
1.阅读《遥感卫星》,完成后面问题。
(共5分)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
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
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
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
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庆市高 2024 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3.12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1.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礼俗产生的先后问题上,虽然有学者坚持认为“礼生于俗”,即礼起源于上古社会的风俗习惯,不过礼俗同源共生已是学界更为普遍的共识。
如果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来看,礼与俗更是具有同源共生、价值同构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基础。
首先,礼俗同构体现于二者的价值同构、家国同构与文化同构。
礼与俗的价值同构,最终归结为历史同行、文化同宗、信仰同理。
其中,国家认同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基础。
刘庆柱认为,从历史科学的时空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属于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特定王朝或其他政体的历史文化,更不属于某个具体的“族属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体”文化,其本质是国家文化。
国家通过国民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延续。
在所有文化认同中,国家文化认同是核心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认同。
因为归根到底,国家是社会进步的结晶,是文明形态的表现。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的国家历史从未间断,而蕴含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则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共同体维系大一统并不断得以强化的根本所在。
比如宗族观念,既是源于中华大地并为不同族群所普遍认同的社会观念,也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而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的共存,则是宗族意识的重要载体。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新课标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1月28日9:00—11:30】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语文试卷命题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赵露语文名师工作室审题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赵露语文名师工作室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看春晚,最累的是手。
”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
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
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类似的海量点评,又何止是在春晚?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
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
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
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
以新闻媒体为例,卫报早在2020年就让ChatGPT软件撰写了一篇文章——结果喜忧参半。
“复制编辑当然是它非常擅长的事情。
总结一下,使文章简洁明了,这确实做得很好,”Hegde说,“但一个主要缺点是该工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
”在教育领域,《纽约邮报》则指出,教授和教师可能被人工智能课程取代。
英国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学者SandraWachte担心,如果学生们开始使用ChatGPT,这不仅是“外包”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还会“外包”他们的思维。
AI面试、AI聊天、AI绘画……随着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作为工具在工作生活中高效应用,难道面试官、作家、设计师……就要失业了吗?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材料二: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
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
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2024届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谈“地方性写作的诗人”谭克修①坚持地方性写作的诗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不妨先假设时代是一列火车,没有人能让这列飞奔的火车减速,没有谁愿意被这列火车落下,但他们不急于买票,不愿意随时被时代带走,踏上未知的旅程。
即便被推怂上火车,甚至做了驾驶者,可以观察到前方世界的瞬息万变,但他们内置在诗歌写作里的镜头,仍然会滞后于车速,保持着某种延迟效果。
他们一般以某种气定神闲的气质,先将自己的速度慢下来,主动落后于火车。
他们也不与火车南辕北辙,相向而行。
他们甘当火车遗弃的旅客,不当铁轨的破坏者。
他们是这列飞奔的时代火车的“缓存键”。
他们认同卡夫卡和本雅明关于写作者的现实命运和写作命运的描述:“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卡夫卡)“大城市并不在那些由它造就的人群中的人身上得到表现,相反,却是在那些穿过城市,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的人那里被揭示出来。
”(本雅明)②在以“变”为特质的时代,这些诗人不竭的创作灵感,不是来自于高度发达的公共媒介获取的海量资讯,而是源自于他最熟悉的特定土壤。
强化诗歌中的地方性,要求诗人在写作之前,先建立精确的由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构成的坐标系。
时间坐标可以建立在记忆、现实经验或柏格森的“深度时间”上。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原文】秋日的私语李晓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遐想。
它没有春天那样生机盎然,也不像夏天那般热情似火,更不同于冬天的冷峻肃杀。
但正是这样一个季节,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当第一缕凉风悄悄地掠过大地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树叶开始由绿转黄,慢慢地飘落下来,铺成一条金黄色的道路。
走在这样的路上,脚下软绵绵的,仿佛每一步都在与自然对话。
对于我而言,最喜爱的莫过于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独自一人漫步于乡间小道之上。
两旁是成熟的稻田,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抬头望向天空,天高云淡,让人心旷神怡。
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宁静的景象所化解,只剩下心灵深处那份难得的平静。
每当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淡淡的橙红色光芒时,便是结束一天忙碌生活最好的时刻。
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泡一杯热茶,静静地享受这份安宁。
偶尔翻阅几页书卷,或是拿起笔记录下这一天的心情变化,都是极其惬意的事情。
而夜幕降临后,满天星辰闪烁,又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通过对比四季的特点来突出秋天的独特魅力。
B. 作者认为秋天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色彩比其他季节更加丰富。
C. 文中提到“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宁静的景象所化解”,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D. 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2.第一段中划线句子“当第一缕凉风悄悄地掠过大地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A.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性格特征,使语言生动形象。
B. 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秋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C. 对比;将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比较,突出秋天的独特之处。
D. 夸张;夸大事实,表达作者对秋天来临的强烈感受。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我”最喜欢秋天哪方面的特点?A. 温度适宜B. 自然景色迷人C. 食物丰收D. 适合户外活动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来表现主题?A. 议论B. 抒情C. 叙述D. 描写5.结尾处提到“满天星辰闪烁,又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句话暗示了什么?A. 星空美丽壮观B. 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C. 秋天夜晚特别适合观星D. 自然界的奇妙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24
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24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社交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它以其便捷性、互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让文化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展示,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些短视频往往将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进行剪辑,配上时尚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使原本可能被忽视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交媒体传播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信息的碎片化使得文化传播缺乏深度。
很多文化内容只是以简短的形式呈现,难以完整地传达其内涵和价值。
另一方面,为了吸引眼球,部分传播者可能会对文化内容进行过度娱乐化的改编,从而扭曲了文化的本来面目。
材料二: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线上展览,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参观珍贵的文物展品。
同时,一些博物馆还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例如,某博物馆利用VR技术重现了古代的生活场景,观众戴上VR设备后,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集市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古人的生活方式、交易场景等。
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但是,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限制了博物馆在技术创新和展览推广方面的投入。
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影响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例如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1. 下列关于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社交媒体文化传播具有便捷、互动和覆盖面广的特点。
B. 短视频平台展示民间艺术是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
C. 社交媒体文化传播不存在任何问题,能使文化迅速传播。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四含解析
D项,“达成完全一样”错。结合“‘和而不同’的同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才智”“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样的‘和’之才智。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看法,以敬重、同等的沟通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才智”分析,“达成完全一样”错。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变更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细致分析。
A项,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万紫千红之别,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事实上形象精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其次,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同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敬重,事实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敬重。
我们的打算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峻。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全部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缘由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其次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假如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肯定不止于此。
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然万物不仅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心灵慰藉。
有形有色的自然很容易引起人类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我们开始进一步欣赏自然,将其描摹图绘,或是为了形象记录,或是为了美学欣赏。
世界各地一直都保留着图绘自然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绘画统称为“博物绘画”。
既然称其为“博物”,那么这类绘画一定要反映画者对自然的观察,呈现出自然物的显著特征,换言之,博物绘画不一定描绘得最为逼真,但一定要将其最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来。
这种以真实观察为基础的绘画,传统上主要用于图像化的记录自然物,或是艺术化的捕捉自然美。
随着科学的兴起,博物绘画分化出新的功能,用以辅助自然科学研究,最常见的便是生物科学绘图。
博物绘画在中国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很早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
例如,五代宫廷画家黄签所绘《写生珍禽图》颇具艺术表现力,画家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清代蒋廷锡所绘《塞外花卉图》中,记录下他在塞外观察到的66种野生花卉。
在传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仍不乏博物绘画,它们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发掘。
中国博物绘画在二十世纪初才真正走向独立发展,伴随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性的博物绘画逐渐为国人所熟知。
这类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绘画被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其中创始性的代表画家是冯澄如。
他在二十世纪前期绘制了中国最早一批生物科学绘图,并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
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过年就是过文化”,龙年春节期间,各地庙会红红火火,旅游景点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
热闹的“中国年”,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
物质潮流席卷而来,如何坚守心灵高地?观念世界众声喧哗,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
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多了起来,却也不乏“开着宝马住保障房”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难题”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单调、“几根柱子托个球”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
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一些媒体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把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品质为王”,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
当人们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花木兰、大熊猫成了迪斯尼的摇钱树,更应想想这种“洋拿来主义”所依托的创意设计力量;当人们惊叹苹果专卖店门前的“果粉”排队长龙,更应思考是怎样的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位美国教授对“汉语热”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国曾刮起一股“日语热”,但很快就消失了。
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话也难免会消失。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作家怎样书写“民族心灵史”,导演如何奉献“诚意之作”,企业怎么诠释“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执政党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这些问题能否不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检验着一个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文化自觉程度。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日,有删改)1.下列有关“文化品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品质与国家品质密切相关,与个人的幸福指数,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密切相关。
B.文化品质究竟怎样提升,这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途上,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C.文化品质被国人关注,如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就反映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D.文化品质是文化发展的独一无二的门径,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所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品质说到底就是国家品质,过年即过文化。
春节期间,红红火火的庙会,人潮涌动的旅游景点,无不打上了春节文化的烙印。
B.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令人不得不担忧历史文脉的断裂;而千篇一律显得单调、死板的建筑形式,却又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贫乏。
C.有名无实的节庆,华而不实的仿古,曾制造不少文化空壳;一些青年人精神、价值、信仰的严重缺失,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D.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保证之一。
汉语如果背后没有文化、思想和精神,也就没有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能否经得住物质潮流的冲击,能否在观念世界找准价值定位,国人如何从各种文化产品中吸取营养,这是当下人们对文化的忧思。
B.由于价值观不同,有许多人热心慈善公益,而有些人虽有万贯却还要占着公家的便宜;不少人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有些人却不敢扶老行善。
C.有品质的文化和低劣的文化有本质区别,前者是进步的基点,后者常常是心灵的束缚。
一些人认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就是过节时的文化。
D.“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强调了文化对国民精神的教化作用和对民族心灵的铸造功能。
足见文化的作用多么巨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淮传黄淮,字宗豫,永嘉人。
淮举洪武末进士,授中书舍人。
成祖即位,召对称旨.,命与解缙常立御榻左,备顾问。
或至夜分,帝就寝,犹赐坐榻前语,机密重务悉预闻。
既而与缙等六人并直文渊阁,改翰林编修,进侍读。
议立太子,淮请立.嫡以长。
太子立,迁左庶子兼侍读。
永乐五年,解缙黜,淮进右春坊大学士。
明年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同辅导太孙。
七年,帝北巡,命淮及蹇义、金忠、杨士奇辅皇太子监国。
十一年,再北巡,仍留守。
明年,帝征瓦剌还,太子遣使迎稍缓,帝重入高煦谮.,悉征东宫官属下诏狱,淮及杨溥、金问皆坐系十年。
仁宗即位,复官。
寻擢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内制。
丁.母忧,乞终制。
不许。
明年以疾乞休,许之。
父性年九十,奉养甚欢。
及性卒,赐葬祭,淮诣阙谢。
值灯时,赐游西苑,诏乘肩舆登万岁山。
命主会试。
比辞归,饯之太液池,帝为长歌送之,且日:“朕生日,卿其复来。
”明年入贺。
淮性明果,达于治体[注]。
永乐中,长沙妖人李法良反。
仁宗方监国,命丰城侯李彬讨之。
汉王忌.太子有功,诡言彬不可用。
淮日:“彬,老将,必能灭贼,愿急遣。
”彬卒擒法良。
又时有告党逆者。
淮言于帝日:“洪武末年已有敕禁,不宜复理。
‟‟吏部追论“靖难”兵起时,南人官北地不即归附者,当编戍。
淮日:“如是,恐示人不广。
”帝皆从之。
阿鲁台归款,请得役属吐蕃诸部。
求朝廷刻金作誓词,磨其金酒中,饮诸酋长以盟。
众议欲许之。
淮日:“彼势分则易制,一则难图矣。
”帝顾左右日:“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
”西域僧大宝法王来朝,帝将刻玉印赐之,以璞示淮。
淮日:“朝廷赐诸番制敕,用…敕命‟,…广运‟二宝。
今此玉较大,非所以示远人,尊朝廷。
”帝嘉纳。
其献替类如此。
(节选自《明史·一百四十七卷》)[注]达于治体:长于把握事情的根本。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祖即位,召对称旨.旨:心意B.帝重人高煦谮.谮:诬陷C.丁.母忧,乞终制丁:遭逢D.汉王忌.太子有功忌:忌讳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淮“达于治体”的一组是(3分)①明年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同辅导太孙②十一年,再北巡,仍留守③及性卒,赐葬祭,淮诣阙谢④彬,老将,必能灭贼,愿急遣⑤洪武末年已有敕禁,不宜复理⑥彼势分则易制,一则难图矣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淮在洪武末年考中进士,成祖时受到重用,成祖遇到事情时常常向黄淮咨询,因而得以参与国家机密重务。
B.在成祖北征瓦剌回来时,黄淮由于此时辅佐皇太子失误,使太子遣使者迎接稍微晚了点,因而被定罪关了十年。
C.仁宗即位后,黄淮复官,并得到仁宗的倚重,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共同掌管诏令的起草,后因病辞官回家。
D.长沙妖人李法良造反,仁宗想派李彬讨伐,但遭到汉王的阻挠,在黄淮的劝说下派出李彬平叛,最终取得胜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比辞归,饯之太液池,帝为长歌送之。
(5分)(2)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
此时,作者已被罢相隐居在金陵,心境渐渐平淡。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隐居的环境。
从词中看,作者隐居的环境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词中内容简要概括。
(5分)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赤脚医生李全丁老三是赤脚医生。
但他先前是一个病人,每天都离不开药罐子,没几年就把家里的钱花光了。
没钱买药,丁老三就到山上去采药。
他因祸得福,不但认识了许多中草药,还把这些草药的药性弄得一清二楚,便替村里人看病,又在村里开了个中药铺,虽没有挣到钱,却赢得了名声。
有了名气后的丁老三便到县城开了一家“丁三药行”,一边行医,一边卖药。
他没有行医证,只能偷偷地替一些民工看病。
因为卫生部门的人经常突击检查,一旦查到他在替人看病,就要罚款。
虽然丁老三每次都很生气,可又无可奈何,只得交罚款。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那些民工来丁老三处看病。
毕竟丁老三看病不收手续费,但药一定要在他这里买。
所以,丁老三的生意依然好。
这天,丁老三又被卫生人员抓住了,罚款三千元,可丁老三交不出这么多钱,卫生人员就把丁老三带到局里。
局长听了丁老三的事后,大骂丁老三,你这个赤脚医生也会看病?就是天下的医生死光了,也轮不着你。
局长的话很难听,因为局长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在医院里治了很久,也没有治好,正好拿丁老三出气。
丁老三站在一边等局长骂够了,才嘀咕了一句,替人看病也犯法吗?局长一听又火了,指着丁老三的鼻子说,你这么会看病,你把我母亲的病治好,我就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治不好,你就收拾东西回乡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