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再现蔓延长三角地区
小议“用工荒”与产业结构调整
小议“用工荒”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4-000-02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用工荒”成为了新时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一问题在中国长山角地区、珠山角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0年新春伊始,各地频现农民工“用工荒”,许多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却仍然招不到工人,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以江苏省海门市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试对农民工“用工荒”这一问题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产业结构“用工荒”农民工海门市地处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同时海门市也是长三角北翼联通上海的第一桥头堡,属承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在生产要素保障日益趋紧的长三角地区,海门的比较优势愈发明显。
海门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回升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转变空间发展模式,强化区域协调、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形成面向沿江、沿海、沿河、沿路的开放式空间格局,着力构建”四沿”经济带。
一、海门市的经济结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门市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工业园区,特别是经过近30年的培育,家纺产业在园区迅速成长壮大,成为了园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主导产业。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海门市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遇到了诸如“用工荒”和“工人链条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则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举措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首先从最基础的农业开始。
努力打造农业品牌化,促使农民增收并进一步解放劳动力。
海门市引导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方向转变,以土地流转和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推动力,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基地。
促使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
并进一步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缓解海门工业园区的用工难问题,促进棉纺织业的强劲发展,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与发展势头。
为何珠三角“用工荒”最严重
为何珠三角“用工荒”最严重作者:李牧群来源:《人力资源》2011年第03期每年春节前后,民工荒问题都会让诸多沿海制造企业的业主备受困扰。
2004年以来,除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外,每年沿海地区都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严重短缺的现象。
但同样是沿海地区,为何每年在珠三角地区发生用工荒的程度要远甚于长三角和其他制造业基地呢?从根本上来讲,对劳动力的需求在短期内增长导致了“用工荒”。
珠三角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制造业迅速扩张,这是东南沿海劳动力短缺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珠三角的服装、鞋帽、玩具和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接受国际市场的订单迅速增加,企业纷纷增加投资,扩大产能。
这也是为什么珠三角地区会在2004年最先遭遇劳动力短缺困境。
首先,跟长三角等地区比,珠三角外贸出口比重高,对外贸依赖性更强。
2009年,外贸出口占珠三角地区GDP为72.74%,而长三角仅为51.04%,其他制造业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则要更低一些。
而且,与内贸相比,外需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更大,这样就决定了珠三角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其他制造业地区的不确定性更强,出现短期内大量用工需求增长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跟其他地区比,珠三角的制造业更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更为强烈,但区域内的劳动力供给却远不如其他地区充裕。
目前珠三角与长三角生产的出口产品总值相差无几,是京津冀经济圈的4倍、环渤海经济圈的2倍左右;但人口总量4200万,仅为环渤海经济圈的1/6左右、长三角的一半多点儿。
加之珠三角的城市化率要远高于这几个地区,本区域内的农民工数量就更加不足。
这就决定了珠三角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要比其它地区更强,像深圳和东莞的外来人口已经占到常住人口的2/3还多,而天津这一比例仅为1/6左右。
无疑,区域内的劳动力要较区域外的劳动力供给更加稳定,这样就决定了在同等条件下,珠三角发生招工难的可能性和程度都要高得多。
再次,跟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比,珠三角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
“民工荒”凸显政府公共服务不足——长三角“用工短缺”问题的调查
� 编 辑张威 武
"民 工 荒 " 凸显政府公共服务不足
� 长三角 �� "用工短缺" 问 题 的 调查
当前 在长三 角地区 ,正遭 遇 新一轮 "民 工荒" .一 年又一年, "民工荒" 就像连续剧一样在农 民 工输入地上演. 记者 调查发 现,出 现"民 工 荒"与沿海 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及 劳 动力 价格 上升 等因 素 有关 , 同 时,还与政 府提供的农民工就 业 服务不足 有关.由于城乡一 体化 就业登记 制度,城乡就业考 核制 度, 就业信息发布制度 不尽完善, 导致有关 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 民 工提供及时有效 的就业公共服 务. �农民工就业登记至今空白 有关 部门表 示,此 次"民 工 荒" 仍然 是局部 性, 结构 性, 暂时 性的, 与企业订单回升 , 劳动 力输 出地正值 农忙,时近年关农 民工 打短工意 愿低,西部地区就 近吸 附劳力增 多,发达地区农民 工工 资有待提升等因素有关.
但是 ,记者 在江浙 沪等地 调 研农民工 就业状况时,碰到 一个 普遍性的 问题是,无论是哪 一级 政府, 或是哪一个政府 部门, 谁都 说 不清 本地 究竟 缺 多少 农民 工, 或有多少 农民工已经就业, 有多 少农民工 已经失业.记者能 够获 取的只有个别企业提供的数字. 位于 浙江义 乌香山 路上的 义 乌市劳动 力市场,当记者询 问农 民 工就 业岗 位的 波 动情 况时 , 义 乌市就业 管理服务局局长黄 允龙 说: "我们 掌握的只是部分劳 动力 市场的情 况,很难反映全市 的真 实状况,因为 这一劳动力市 场登 记的就业 情况只占到农民工 就业 很少一部分." 在浙 江绍兴 市,温 岭市采 访 时,记者也同 样了解农民工 就业 波动情况 ,当 地劳动保障部 门要 么说没有 进行过调研,要么 说没 有具体的 统计,当前的企业 就业 岗位数是抽样调查得到的.
小微企业用工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小微企业用工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姓名:34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 2010级1班学号: ******** 指导教师:***二O一四年六月十日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2014年6月10 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2014年6月10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14年6月10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前言 (1)一、小微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企业用工理论 (2)(一)小微企业的基本概念 (2)(二)企业用工的相关理论 (2)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理论 (2)2.企业员工激励的相关理论内容 (2)二、青岛市城阳区小微企业用工现状分析 (2)(一)青岛市城阳区小微企业调研基本情况 (2)1.调查企业行业特征 (3)2.调查企业产业特征 (3)(二)青岛市城阳区小微企业用工状况分析 (4)1.企业缺工现象缓解,用工缺口比重减小 (4)2.新生代农民工是企业用工主体,来源以省内居多 (4)3.用工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体,文化素质层次有所提高 (5)4.员工薪酬待遇提高,企业员工流失率降低 (5)5.企业临时工、学生工的普遍存在 (5)三、青岛市城阳区小微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6)(一)缺工原因复杂,劳动力供需矛盾显现 (6)(二)招工方式单一,仍需拓展招工渠道 (6)(三)企业员工流失常态化、年轻化和高学历化 (7)(四)核心优秀员工易流失,影响小微企业稳定 (7)四、缓解小微企业用工难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8)(一)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 (8)1.落实地区产业升级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8)2.搭建小微企业的招工平台,缓解企业招工难题 (8)3.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培育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 (8)4.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流程,完善务工人员配套保障制度 (9)5.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劳动力供给水平 (9)(二)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9)1.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 (9)2.建立企业制度,改善工作环境 (10)3.树立企业形象,培养企业文化 (10)4.完善企业招聘,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小微企业用工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农林经济管理2010级1班王龙指导老师:李树超【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
新形势下“用工荒”的原因[摘要]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用工荒“我们现在不缺订单,就缺人。
”最近,这样的声音不断从珠三角制造企业传来。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统计显示:经济呈持续回暖态势,2009年三季度四季度用工缺口持续加大,尤其各类型技术工人最为抢手,有的企业甚至出动猎头公司猎才。
不少企业为了招工,不惜降低招聘的姿态来开展招聘工作。
来自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表明:2009年7月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23.3万人次,比年初1月份增长1.1倍。
但在人力资源市场,进入三季度以来,前来找工的农民工确实多了,但成功介绍率仅有三成,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
毫无疑问,珠三角正在遭遇“民工荒”。
在几个月之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让人头痛的是农民工就业难,但是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用工就出现逆转了,“用工荒”问题再次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新一代务工者: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新生代们更看重生活的品质,不愿意像父辈那样,抛下孩子出来打工,他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在一块儿,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现在珠三角高企的房价和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这些美好愿望只能成为奢望。
老一辈农民工从内地到沿海打工是为了求生存,对工作条件和待遇都要求不高,而现在的80后、90后打工者,更注重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人已近而立之年,成为了蓝领的主流,而90后们也开始逐渐步入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这些年轻人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掌握的程度,较之父辈有显著提高,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关心的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随着新生代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在珠三角。
金融风暴发生后,农民工就业趋向正悄悄发生变化,以前集中输入地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转为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同步聚集,因此珠三角外来工被分流,造成缺工。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一直是支撑着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解决之道,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地处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集聚不均衡。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在各地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地区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集群,而有的地区则制造业较为薄弱,导致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不均衡现象。
2. 产业链不完整。
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国际产业链的环节化,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并不完整,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地区内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备制造和零部件生产等环节相对薄弱。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结构相对单一,以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为主导,而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较为滞后,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4. 企业规模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大型企业规模庞大,技术实力雄厚,而中小型企业相对更为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制造业空心化的表现之一。
以上表现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产业集聚不均衡、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规模不平衡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地区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是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等各个地方不同,导致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不均衡的局面。
用工荒和就业难
3、根本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 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 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 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 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 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 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 6.9658元/小时。
(3)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 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 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就业难”现象及原因
1、现象 这里的“就业难”主要指大学生就业,从国家教育 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些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 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 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几十年了,中国 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 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 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 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 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 面。A、浮躁、急功近利的 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 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 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 就业难。B、没有清晰的职 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 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 和规划。
论证性有效分析讲义
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大纲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1)“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2)“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3)“选择诺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4)“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5)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二、评分标准(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2)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
分四类卷给分:一类卷(12-14分):分析有理,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炼流畅。
二类卷(8-11分):分析论证较有力结构较严谨,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4-7分):尚有分析论证,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语病较多。
四类卷(0-3分):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不通。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至多扣2分。
(4)书面不整洁,标点不正确,酌情扣1-2分。
第一部分“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第二部分“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三、试题题干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1)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
(2)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
(3)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
(4)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四、时间分配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通常要求考生阅读一篇450-500字的试题材料,阅读后分析其中存在的论证缺陷,然后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解析“用工荒”真相 商讨“招工难”对策
解析“用工荒”真相商讨“招工难”对策作者:杨晴来源:《职业》2009年第11期背景:“民工荒,企业慌”,“慌”到几时?关键词:缺口/信号/拐点/小“H”结构由《职业》杂志社、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共同主办的2009(第三届)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暨第八届苏州人力资源高峰论坛,于9月24日在苏州召开。
论坛以“中国劳动力供应趋势及其应对策略”为主题,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中国社科院人口和经济研究所、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知名外企和西部省份职业教育专家、校长共聚一堂,剖析“用工荒”真相,商讨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对策。
近期,在珠三角、长三角上演了“民工荒”招聘难,甚至出现了外企人力资源总监摆摊招聘操作工的怪现象。
同样,“民工荒”也席卷苏州,缺口达10万人。
“单单只是我们一个企业就有1万多的缺口。
”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庄志神情焦急,而这1万多的缺口只是他们所接受20家企业的委托对口招聘。
今年3月份以来,英格玛的客户招聘需求量就以每月15%以上的增幅在增长。
参加本次论坛的一家高新区日资电子制造企业的代表说,自今年3月份订单好转以来,生产线用工缺口一直在1500人左右,而照这样下去,去年新建的二期厂房今后将可能面临完全停产的境地。
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的一些其他主管认为是HR部门没有尽力,“因为去年经济危机那么多人失业,怎么还会有…用工荒‟呢?”据庄志透露,为招聘到足够的操作工,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派出了20多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足迹走遍了中西部各个省份。
结果他们发现,当地的很多农民工不是已经在当地就业,就是农忙不愿意出来,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则大部分被当地的很多开发区企业预定,选择到上海周边地区工作的学生虽然还有不少,但是总量已经大大减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军曾对安徽、江西、广东、浙江四省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他认为:第一,在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长期存在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从沿海到内地,先后再现“民工荒”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市场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但冷静分析,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信号,也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共同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浅谈解决农民工用工荒的途径
浅谈解决农民工用工荒的途径作者:黄雪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2期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地区一度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广大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解决;农民工;用工荒;途径2010年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地区一度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广大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前段时间,笔者围绕当前农民工“用工荒”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如何看待和应对用工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有关情况如下。
一、用工荒形成的原因分析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数字显示,[1]2009年,我国城镇失业率是10%,超过了国际城镇的平均失业率,而广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较高的失业率,说明用工荒并不单纯是是劳动力绝对数量上的短缺,而具有很大的相对性问题,主要体现了农民工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利益问题。
认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的复苏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活动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2008年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外贸型企业,都面临着外部需求减少、订单不足、资金来源缺乏等问题。
在这个大环境下,大部分企业采用削减人员、降低工资的做法减少支出,以此让企业渡过难关,农民工们被迫返乡。
但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国内国外需求不断恢复,企业订单逐渐增多,很多企业刚刚大量裁员,企业员工数量明显不足,在短期内产生了用工荒。
此外,为了刺激消费和极大基础设施投入,国务院实行了4万亿的基础设投资计划,促进了二线内陆城市兴起了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的新热潮,广大内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农民工纷至沓来,导致了其他地区农民工的相对短缺,可以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家投资政策的调整,是导致这次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郑秉文2010-08-11摘要:前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月来的“用工荒”,均由农民工供需失衡造成的价格下降所致,是农民工劳动力要素市场自发调节的周期性结果。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农村福利条件的极大改善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农民工的“市场价格”含义正在发生变化。
“用工荒”是推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内生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上升拉力,是促进城镇化的一个市场推力。
“用工荒”的出现,无形之中成为具有浓厚的有中国特色的用工价格集体协商谈判的一个自发有效形式,成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一个市场机制。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做好用工价格市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服务引导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工作,长期内,还应做好人口变化预测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工作。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工资,市场价格,劳动供给,增长方式转变去年此时,金融危机导致全国农民工失业约2500万人,而今年此刻,在经济刺激计划还没有完全退出的背景下却突然出现“用工荒”,且“缺工”现象逐渐从珠三角和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正向内地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蔓延,如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其势头已经超过前几年曾出现过的“民工荒”,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诸如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人数高达40-70%。
仅仅一年的时间,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失业和缺工的一次逆转。
如何解释、评价和应对突然而至的“用工荒”?学者们见仁见智。
一、“用工荒”的出现是市场逻辑的结果(一)农民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失衡“用工荒”的出现固然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近日来报章中给出的大大小小原因可列出一个长长清单。
但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去年的大面积失业和今年的大规模“用工荒”,都是市场价格的结果,或说“用工荒”的出现,是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要素价格过低造成的。
经济学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汇处形成,这个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价格。
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技术培训一、我国“用工荒”的特征及现状(一)我国”用工荒”具有一定的“局部性”一是发生的区域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为主。
正因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既是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同时也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从而这些地区的“用工荒”矛盾相对突出。
二是发生的行业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餐饮、娱乐等行业。
三是发生的企业具有“局部性”,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用工方式相对不规范的企业。
(二)我国“用工荒”出现区域扩展的特征从地域上看,我国“用工荒”一般出现在沿海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0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较之以往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由传统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一线城市率先开始出现并逐渐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据各地新闻报道,一些中西部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北、重庆、新疆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
“用工荒”已成为全国范围的用工问题,为增强就业吸引力,2011年以来已有十几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在10%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用工荒”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全国。
(三)“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报道的招工情况和对企业的采访情况来看,目前企业主要缺少的工种都是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最为紧缺。
用工荒是中国模式的时代拐点
用工荒是中国模式的时代拐点?作者:金利达姜北树来源:《社会与公益》2011年第04期没有哪个国家能保证在经济危机时不会出现失业问题,中国做到了;也没人愿意相信,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中国又做到了。
某评论家在博客里如此写到。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三十年,直到登上全球GDP第二的宝座。
创造这个奇迹的主角正是“中国工人”!不过是什么原因硬把一个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变成大江南北上演“用工荒”,这的确出乎大家的意外。
2011年农历新年余音未了,“用工荒”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蔓延全国。
由此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局部用工荒”到现在的大范围用工荒,由此前的技术工人和人才缺乏到现在的普通工人亦大幅缺口,中国“用工荒”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用工荒真的只是找不到工人这么简单吗?“用工荒”背后或许有着对“中国制造”,对中国用工环境和“城市化”过程的拷问及思考,又或许将改变中国模式的未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产业格局我们将视角回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时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欧美国家纷纷出现经济衰退,购买力持续疲软,中国出口订单因此锐减。
由此随即出现了一波不小的工厂倒闭潮,这其中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差价的中国厂商正是吸收“农民工”的主力。
那时对于“用工荒”的命题是不可想象的,有舆论甚至担忧中国可能出现大规模失业危机。
在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实施了规模庞大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刺激国内经济和维持就业,降低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中国对其出口市场的政策当中,也会体现出对增加就业的倾向。
对于国外消费者,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了廉价的中国制造,殊不知,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始终保持对出口市场的巨额外销补贴,此举在降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实也算是变相地增加就业。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表明中国政府通过出口商品补贴,保持中国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低的竞争优势,并以此扩大商品的出口量。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关键字:用工荒就业难大学生(正文:)1、所谓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而这儿的就业难主要是针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像大学生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2、㈠两难问题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境内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各个地区之间。
最近几年,用工荒的状况,一年更甚于一年,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的形势!从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现如今已蔓延至长三角乃至中西部等众多地区。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用工不足问题,年后或者节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以珠三角为例,2006年整个珠三角缺工达10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餐饮业等。
不少企业纷纷想办法招工,许多企业将工资提升仍收效甚微。
而我国的大学身就业难问题也仍困扰着许多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比2007年增加了64万(此前,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5万。
)截止9月1日,全国有351万毕业生实现就业,仍有144万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从劳动需求看,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安排1200万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有1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