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胶结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层理及其识别沉积岩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及是沉积岩具有层理。
层理是由沉积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物、颜色等沿垂向的变化显示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
按照岩层层理的形态,一般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水平层理。
水层理平通常形成的水介质比较平稳,一般多出现在黏土岩和碳酸盐中。
细层界面成波状起伏,但总体方向平行于岩层面,称为波状层理。
波状层理多形成于湖海沿岸的浅水地带,常出现在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中。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岩层面斜交的细层所组成的。
一般出现在碎屑岩中,斜层理可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
单向斜层理的细层均向同一方向倾斜,细层的倾斜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多见于河流沉积物种。
交错斜层理是由倾斜方向不同的细层组成的层系相互交错、切割,常见于三角洲及湖海滨岸地区。
层理的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岩性均一的厚层岩层中,如果有薄层特殊的岩性的夹层时,可作为判断层理的标志。
2、岩石结构的变化。
如果发现粗细颗粒相间成层,如云母片、扁平的砾石或扁平的原生结核成面状排列等,都可作为确定层理的标志。
3、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由于颜色的更替也可显示出层理。
但要注意区别由于后生混染或褪色而形成的假层理。
4、岩层的层面原生构造。
利用波痕、泥裂、雨痕、生物活动遗迹等层面构造,也可以判断层面,进而确定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空气、水)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按其形态分类: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层面或层系界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其判断特征是:每组细层与每组细层与层系上界面或岩层顶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下界面或岩层地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凸向底面。
2. 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
其特点:在一个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沉积岩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sedimentary rock: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3、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等大分选好圆状球形无杂基。
4、纹层:组成层里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看见的层,也成为细层。
5、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像鱼子,大小2~0.25mm,常见的为1~0.5mm。
6、盐岩:指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和卤水,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程佃而形成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分都是盐类矿物,也就是蒸发岩。
7、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8、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9、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10、硅岩:主要指自生二氧化硅含量达70%~8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
11、重矿物(heavy mineral):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12、母岩:是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
13、埋藏成岩作用(buried diagenesis):碎屑沉积物随埋深增加,主要由于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胶结作用,致使岩石逐渐变致密、孔隙度减小、物性变差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直到变质作用。
14沉积后作用(postsedimentation process):泛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
15同生作用(syngenesis):指沉积物刚刚形成以后而尚与上覆水体相接触时的变化。
沉积岩的结构-1
(2)圆度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 度,一般分四级: Ⅰ棱角状 颗粒具尖锐的棱角,原始形状基本未 变或变化很小。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Ⅱ次棱角状 碎屑颗粒的棱和角稍有磨蚀、尖角 并不十分突出。一般说明碎屑经过了短距离搬 运。 Ⅲ次圆状 棱角有显著磨损,碎屑的原始轮廓还 可看出。说明碎屑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 Ⅳ圆状 棱角已全磨圆,碎屑的原始轮廓已消失。 说明碎屑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如果围绕一个横心只发育几圈纹层, 包壳的厚度小于核心的半径,即成表鲕 或薄皮鲕,
2)团粒(或球粒) 团粒是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 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构造 。
3)团块 团块是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 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不规则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粒屑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 结构”。 1、颗粒类型 1)鲕粒 鲕粒呈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田 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 核心通常是一个碳酸盐颗粒或者是陆源碎 屑;鲕粒的直径限定在2mm以内,一般多 在0.2到0.5mm范围内,直径大于2mm的类 似颗粒称豆粒。
由几个小鲕粒组成核心,又为同心纹层包壳的 颗粒称复鲕。
3.杂基 又称基质或碎屑杂基,杂基是<0.03毫 米的细粒碎屑物质及粘土矿物,它们一般 是与碎屑物质一起机械沉积的,它们对碎 屑颗粒也起胶结作用。化学胶结物和杂基 可总称为填隙物质或广义的胶结物
杂基包括:①粘土物质:指小于0.005毫米的 粘土矿物。②细粉砂;指0.03—0.005毫米的 碎屑物质,如长石、石英、云母等陆源碎屑。 按成因和形态可将杂基分为: (1)原杂基:弱固结岩石中未结晶的粘土质点 及细粉砂。 (2)正杂基:重结晶的碎屑质点或原杂基。 (3)假杂基:软弱的粘土碎屑颗粒被挤压变形 位于其它碎屑之间,而似“杂基”一样的物 质。 (4)非杂基:或为成岩期交代作用的产物,或 为次生渗滤的粉砂及粘土物质。
沉积岩中常见的胶结物
沉积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物组成的岩石。
它们经常形成在海洋和湖泊中,由于水流和波源的作用,将碎石、泥沙和其他沉积物搬运到某个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由于这种形成方式,沉积岩通常具有多种胶结物,其中一些可能对研究地质历史和其他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1.碳酸盐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胶结物之一。
它是在海洋或湖泊中形成的,当生物体死亡后,它们的遗骸和外壳会沉积到海床或湖底。
这些遗骸和外壳中含有钙质,它们逐渐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矿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矿物质会渗透到其它沉积物中,将它们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岩石。
由于碳酸盐胶结物易被化学溶解,因此岩石中可能出现空洞。
这些空洞通常在石灰岩中出现最多,但在一些地方它们可以形成大型洞穴和地下水道。
2.黏土胶结物黏土胶结物是由黏土和粘土矿物质(如蒙脱土)形成的。
它们通常在河流、沼泽和泥潭中形成。
在这些环境中,滑动的水流和湿度变化不断地改变黏土的形态。
黏土颗粒在水中被搬运,湿度变化时它们之间的吸附力会变得更强,使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黏土颗粒的微小尺寸,黏土胶结物通常不是很坚硬。
因此,黏土沉积的岩石通常比较软,且易于侵蚀。
3.石英胶结物石英胶结物是由石英颗粒形成的。
石英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其自然形态为透明的晶体,硬度高,色泽透明或白色。
石英碎片通常是形成砾石和河砂的沉积物之一。
在岩石中,石英颗粒被水中的硅酸盐矿物质(如细腻的砂岩、青海石)包裹组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石英胶结物。
石英胶结物是沉积岩中最坚硬的胶结物之一,通常形成石英砂岩。
4.钠长石胶结物钠长石胶结物主要由钠长石、钠长石化合物和石英颗粒组成。
它们通常在碎石和砾石的沉积岩中形成。
在河流和湖泊中,钠长石颗粒被搬运,其它沉积物也同时被夹杂其中。
随着钠长石的沉积,它被压缩、钙化并渗透到其他沉积物中,形成钠长石胶结物。
另一类相似的胶结物是钾长石胶结物。
沉积岩与沉积相
1、X带(低能带)
位于浪底浪基面之下,一般来说海底很少受到扰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海流的干扰。
②此带宽约几百英里。
③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
④生物:各种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和浮游生物、自游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
脉状层理是在水动力较强,砂的供应、沉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层理的特征是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以致使泥质沉积物是脉状体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
透镜状层理与脉状层理相反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跟为有利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层理的特点是砂质沉积物呈透镜体被包在泥质沉积物中。
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硅质(石英、玉髓、蛋白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硬石膏、石膏、黄铁矿粘土矿物
胶结物:充填于碳酸盐岩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通常是方解石,还有白云石、石膏等。
碎屑结构组分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碳酸盐岩的基本结构组主要有: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和生物各家。次要结构组分有: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和有机质等。派生结构包括空隙等。
4.曲流河的亚相划分
⑴河床亚相
河道亚相或底层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2、特征
①晶粒细小,为泥晶、粉晶
②具潮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特征,如蒸发矿物(石膏、石盐等)。
中国石油大学沉积岩名词解释
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尖岩石。
2. 正常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
3. 痕迹化石:是指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其内部的各种痕迹,如潜穴、足迹等。
4. 异化颗粒:由异常的化学作用所形成的颗粒。
5. 叠层石:碳酸盐沉积构造之一,由明、暗纹层组成,明层富碳酸盐,暗层富藻。
明暗纹层交替组成。
6.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指碎屑物质在流水中(不限于流水)的搬运过程中,按其物理性质(成分、大小、形状、比重等)呈现分别集中的现象,其中的粒度分异最明显。
7. 准同生白云岩:是指沉积不久的碳酸钙沉积物,虽然其沉积环境的条件未变化,但它已基本脱离了其沉积水体,已基本上不受其沉积水体的影响,通过交代或白云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
&底砾岩:位于侵蚀面之上、海侵开始阶段形成的、成分单一、分选磨园好的砾岩9. 平行层理:是由平行而又近乎水平的纹层砂组成的,纹层厚1~2mm,它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流动水作用的产物,而非静水沉积10. 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岩屑含量<25%。
11.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12.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13. 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潮上带形成的高镁粒间水在交代完毕表层沉积物之后将向下回流渗透,并对其穿过的下伏碳酸盐沉积物(岩)进行白云化。
色较明亮,自形半自形,粉晶至细晶。
时间上晚于准同生白云化作用,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14. 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的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呈定向排列的、多为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的孔隙,因其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
15. 球枕构造:指砂岩层断开并陷入泥岩中形成的许多紧密或稀疏排列的椭球状或枕状块体。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2、工程地质条件答: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答: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1. 河谷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 地球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 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沉积岩的名词解释
同生作用(iyngenesis):系指沉积物沉积下来后,与介质还保持着联系,沉积物表层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反映。
发生于海底称海解作用,又称海底风化作用;发生于淡水环境称陆解作用。
加拿大学者称始成岩作用(eodiagenesis)。
准同生作用:专属性词汇,主要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石化的作用。
成岩作用(diagenesis):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欧美学者将同生作用阶段与成岩作用阶段合在一起称早期成岩作用阶段。
后生作用(anadiagenesis):继成岩作用阶段后,在沉积岩转变成变质岩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和变化。
在英美常称为晚期成岩作用。
表生作用(epigenesis):指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压实作用(compaction):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不断排出水份,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的过程。
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或沉积岩内发生的溶解作用称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cementation):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坚硬岩石的过程,是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固结作用(consolidation):泛指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过程,它可通过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生物的粘结作用等共同完成,是化学-物理联合作用。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ization):指矿物组分以溶解-再沉淀或固体扩散等方式,使得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的过程。
交代作用(replacement):指沉积期后演化过程中,沉积物(岩)中某种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矿物所取代的现象。
如白云石交代方解石、方解石交代石英等。
自生矿物的形成(authogenetic minerals):指在成岩和后生作用阶段中自生形成的各类矿物,如自生海绿石、莓状黄铁矿、自生粘土矿物、次生加大石英等。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
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
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
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
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沉积岩的特点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什么
沉积岩的特点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沉积岩的特点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
1沉积岩的特点
①层理构造显著;
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
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2沉积岩的形成原因
①常温常压——指地表条件下,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形成温度压力条件有所区别,并非指普通物理学中的25℃和1大气压。
在地表条件下,极地地区最低气温可达-70℃。
在深水地区压力一般在20大气压以内。
②地表环境——富O2、CO2,因而沉积岩中含CO2、H2O成分较多。
③生物作用——在石灰岩、硅质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作用很重要。
④某些火山作用——指火山活动可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火山碎屑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火山碎屑岩)。
沉积岩胶结.
泥质胶结:灰-灰黄色,小刀很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仍为灰色-黄色。
加酸(一般是稀盐酸),不起泡。
泥质胶结物:如泥土或粘土,其胶结层的岩石硬度较小,易碎,断面呈土状。
钙质胶结:灰-浅灰-灰白色,小刀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为灰白色。
加酸剧烈起泡。
钙质胶结物:胶结物的成分为钙质,所胶结的岩石硬度比泥质胶结的岩石大一些,呈灰白色,滴稀盐酸起泡。
硅质胶结:灰白色,小刀不能刻动,锤击出来的粉末为灰白色。
加酸(一般是稀盐酸),不起泡。
硅质胶结物:胶结物成分为二氧化硅,所胶结的岩石硬度比前两种胶结物形成的岩石都大,呈灰色。
铁锰质胶结:一般为暗红色,小刀很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仍为暗红色,加酸不起泡。
断口特征也能签定,泥质胶结粗糙、钙质胶结较平有时贝壳状、硅质胶结光亮、铁锰质胶结较粗糙。
有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铁质胶结物:胶结物成分为氢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所胶结的岩石硬度也较大,常呈黄褐色或砖红色。
初学碎屑岩薄片鉴定的人,很容易把胶结物结构和胶结类型的概念相混淆。
在对碎屑岩进行薄片鉴定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杂基的结构,什么是胶结物的结构,而薄片鉴定表的结构栏里填写的则是胶结类型。
一、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碎屑岩的填隙物是由杂基和胶结物组成的,其支撑类型分两种:1、杂基支撑型: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而呈游离状。
填隙物多以粘土杂基为主,有时也指很细小的粉砂级,也常见灰泥、云泥杂基,它们是与颗粒同时沉积的。
这种支撑类型可能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水流机制,如重力流等。
杂基的结构主要表现为重结晶程度,如杂基没有明显的重结晶时,则称为原杂基;如果具明显的重结晶则成为正杂基。
2、颗粒支撑型:颗粒直接接触或细颗粒支撑大颗粒,形成支架结构。
填隙物有杂基也有胶结物。
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它的结构与化学岩的结构类似,其特点是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决定的。
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总小于50%。
胶结物的结构比较多样:1)按结晶程度分为:非晶质胶结物:如蛋白石及磷酸盐矿物等,它们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显晶质胶结物: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
沉积岩的结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物质的形状、大小和结晶程度。
它又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是把沉积岩划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类的重要依据。
一、碎屑结构
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物质组成,即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
(一)碎屑物质
包括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岩屑)两种。
矿物碎屑中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主要是正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再次是白云母以及少许重矿物。
总之,碎屑矿物主要是抗风化能力较强或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
(二)胶结物质指填充于碎屑孔隙之间的物质,最常见的为各种化学沉淀物或胶体物质,如钙质(方解石、白云石等)、硅质(玉髓、蛋白石、石英等)、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以及石膏、海绿石和有机质等。
此外,在粗碎屑孔隙间填充了细碎屑物质(细砂、粉砂、泥等),这种细碎屑填充物质又称为杂基或基质。
碎屑本身有各种大小和不同形状,即具有各种粒度和圆度。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
它不但是碎屑岩进一步分类的根据,而且也是研究其成因的重要标志。
关于粒度分级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标准。
一般是根据颗粒大小及其与水力学性质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把碎屑划分为砾(直径大于2mm,成分以岩屑为。
沉积岩胶结.
泥质胶结:灰-灰黄色,小刀很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仍为灰色-黄色。
加酸(一般是稀盐酸),不起泡。
泥质胶结物:如泥土或粘土,其胶结层的岩石硬度较小,易碎,断面呈土状。
钙质胶结:灰-浅灰-灰白色,小刀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为灰白色。
加酸剧烈起泡。
钙质胶结物:胶结物的成分为钙质,所胶结的岩石硬度比泥质胶结的岩石大一些,呈灰白色,滴稀盐酸起泡。
硅质胶结:灰白色,小刀不能刻动,锤击出来的粉末为灰白色。
加酸(一般是稀盐酸),不起泡。
硅质胶结物:胶结物成分为二氧化硅,所胶结的岩石硬度比前两种胶结物形成的岩石都大,呈灰色。
铁锰质胶结:一般为暗红色,小刀很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仍为暗红色,加酸不起泡。
断口特征也能签定,泥质胶结粗糙、钙质胶结较平有时贝壳状、硅质胶结光亮、铁锰质胶结较粗糙。
有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铁质胶结物:胶结物成分为氢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所胶结的岩石硬度也较大,常呈黄褐色或砖红色。
初学碎屑岩薄片鉴定的人,很容易把胶结物结构和胶结类型的概念相混淆。
在对碎屑岩进行薄片鉴定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杂基的结构,什么是胶结物的结构,而薄片鉴定表的结构栏里填写的则是胶结类型。
一、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碎屑岩的填隙物是由杂基和胶结物组成的,其支撑类型分两种:1、杂基支撑型: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而呈游离状。
填隙物多以粘土杂基为主,有时也指很细小的粉砂级,也常见灰泥、云泥杂基,它们是与颗粒同时沉积的。
这种支撑类型可能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水流机制,如重力流等。
杂基的结构主要表现为重结晶程度,如杂基没有明显的重结晶时,则称为原杂基;如果具明显的重结晶则成为正杂基。
2、颗粒支撑型:颗粒直接接触或细颗粒支撑大颗粒,形成支架结构。
填隙物有杂基也有胶结物。
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它的结构与化学岩的结构类似,其特点是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决定的。
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总小于50%。
胶结物的结构比较多样:1)按结晶程度分为:非晶质胶结物:如蛋白石及磷酸盐矿物等,它们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显晶质胶结物: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
常见沉积岩岩性描述
0 残坡积:黄褐色,主要由粉砂土、亚砂土等组成,顶部腐殖土。
1 泥岩: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中下部含粉砂质,岩石节理发育较破碎。
2 粉砂岩:棕红色——深灰色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上部铁质胶结,中下部含泥质。
3 煤:黑色,块状构造,含泥质。
目估煤质较差,底部夹薄层泥岩30cm左右。
4 细砂岩:灰白色,细粒状结构,中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裂隙发育,局部破碎。
5 中粗粒砂岩:灰白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石英矿物组成,长石次之。
6 泥岩: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顶部夹薄层炭质泥岩,上部节理发育,较破碎。
7 粉砂岩:灰色,粉砂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中部节理发育,较破碎,底部含泥质。
8 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岩石溶隙、裂隙发育,局部破碎。
9 泥岩:深灰色,泥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可见黄铁矿矿化,底部夹薄层细沙岩。
10 中细粒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矿物组成,次为云母与暗色物质。
11 粉砂岩:深灰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夹中薄层状,顶部夹中薄层泥岩,下部节理发育。
12 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生物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顶部为褐黄色泥灰岩(0.25m);上部方解石细脉发育,中下部溶蚀裂隙发育。
13 细砂岩:灰白色,细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长石,顶部裂隙发育。
14 粉砂质泥岩:灰黑色,中薄层状,下部夹中薄层粉砂岩。
15 灰岩: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含生物碎屑,中厚层状,溶蚀裂隙,溶孔发育,中上部夹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中部见方解石细脉。
16 粉砂岩:黑灰色,粉沙质结构,中薄层夹薄层状。
17 煤:黑色,粉状,夹薄层粉砂岩,煤质较次。
18 泥质粉砂岩:黑灰色,中厚层状,上部见黄铁矿矿化,黄铁矿呈粒状分布。
19 砂岩:浅灰色,上部中粒结构,下部细粒结构,中厚层状,下部夹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20 炭质泥岩: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中部夹煤线,植物叶片化石发育。
(转)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特征?分类?类型
(转)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特征?分类?类型一、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一)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在地表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而形成的层状地质体。
沉积岩分布广,大陆表面约有75%覆盖着沉积岩,其中最大厚度达13km,平均厚度约为1.8km;大洋底部几乎全被沉积物或沉积岩所覆盖,其厚度为0.2~3km,平均厚度约为1km。
沉积岩的种类很多,但分布最多的是页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量的95%以上。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1、风化阶段沉积物质的来源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氧和生物等作用,在原地发生破坏崩解,逐步破碎成大大小小的碎屑物质,岩石中有的成分被溶解,有的则生成新的矿物,这些破碎溶解的物质,就成了沉积岩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
另外还有一些火山碎屑、深部的热卤水、温泉喷出物等深源物质和陨石、宇宙尘埃等宇宙物质。
2、搬运阶段原有的岩石经风化后形成的产物,除了一部分残留在原地外,绝大多数被水、风、冰川、海洋及生物等搬运到其它地方。
物质的搬运一般可分为三种方式:(1)机械搬运: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川或重力流中被搬运。
(2)化学搬运:一些母岩风化产物溶解形成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被携带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作用的生物残骸和分泌物的堆积。
3、沉积阶段岩石碎屑物地被搬运途中,由于搬运力的减弱,比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熔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松散沉积物。
与搬运相对应的,沉积方式也有三种:(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带来的碎屑物质,由于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下来。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来的物质通过化学作用形成难溶的物质或通过胶体凝聚进行沉积。
(3)生物沉积:生物的残骸和分泌物的沉积。
4、成岩阶段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在一个新的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的原理
沉积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积累形成的构造。
其原理是沉积作用将来自陆地的岩屑、溶解物和有机物质等沉积物沉积在地表或水下,然后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逐渐形成沉积岩,最后逐步堆积积累形成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的形成往往与沉积环境有关。
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等,每种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过程。
例如,在陆地沉积环境中,岩屑物质通常由风力、水流等运动力将其带到一个较低的地点沉积,而海洋环境中则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沉积。
沉积物的堆积和沉积速度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体深度等。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叠加,沉积构造逐渐形成。
利用沉积构造可以对地质历史和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因为沉积物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有力证据,通过对沉积层的剖析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条件和地质事件。
同时,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粒度、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揭示出不同沉积环境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对研究地壳运动、古地理、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沉积构造是地球表面上沉积岩堆积形成的构造,其形成原理与沉积物的来源、环境和堆积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沉积构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
常见沉积岩特征
常见沉积岩特征一、火山碎屑岩1.火山角砾岩岩石特征:矿物或碎屑组合:由大小不等的熔岩角砾组成,为火山灰填隙,经压实胶结而成。
结构:火山角砾结构构造:块状构造其它:分选差,不具层理,环境: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
2.凝灰岩岩石特征:矿物或碎屑组合:由直径小于2mm的火山碎屑和火山灰经压实、胶结形成。
结构:凝灰结构构造:块状构造产状和分布:二、陆源沉积岩1.砾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大于2mm,砾石成分或单一或复杂结构:砾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好。
2.角砾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大于2mm,砾石成分或单一或复杂结构:角砾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分选性差,磨圆度差。
成因:断层带由于两盘岩石相互错动形成,或近距离搬运沉积形成。
3.粗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5-2mm之间。
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长石石英砂岩结构:粗砂结构,泥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磨圆度较好4.中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25-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云质石英砂岩结构:中砂结构,钙质(白云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5.细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25-0.1mm之间。
碎屑以石英为主,其次有长石、岩屑、白云母等。
定名:铁质石英砂岩结构:细砂结构,氧化铁质胶结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6.粉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0.05-0.0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粉砂粒,还含有白云母、粘土矿物等,有常为泥质胶结,其次是钙质和铁质胶结。
结构:泥质粉砂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或层状构造其它: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或好7.长石砂岩岩石特征:矿物组合:50%以上的碎屑颗粒介于1-0.5mm之间,碎屑主要为石英、长石粉砂粒,还含有白云母、粘土矿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