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提升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易错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易错 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稳 定 性 是 从 纵 向 的 角度 及 历 史 的 角 度 来 说 侧重点 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 不同 由过 去 到 现 在 具 有 历 史 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 来说的, 是指一 个 民 族 文 化 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 之处
科学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2018 年 4 月选考,23 2 分 考点三 选择题 中 《 中国故事》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
2017 年 11 月选考,23 2 分 考点二 选择题 中 老城保护
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以建设性批判的态度,回应 社会转型的复杂变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
含义 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地位
要动力
发展本民 族文化的 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 社 会 稳 定 的 重 要 作 用, 是 本 民 族 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 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只有不断交流、借鉴和融合,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 的发展与繁荣。
②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 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一个体系:多个角度着手,全面梳理文化发展措施2.(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原因 a .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 .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②要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原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②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总结提升
长效热点研究
答题角度
长效热点研究
答题规范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 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 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 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 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 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第十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构建│长效热点研究
知识网络构建
【主干解读】 理解一个实质
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掌握两种积累
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文化交流) 和纵向积累(文化传承) 把握三大措施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 新 明确四对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 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 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长效热点研究
命题角度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修缮和
保护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材料以保护和传承敦煌莫高窟文 化为载体,很好地体现了国家的重大文化活动及政策。
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考点,近几年在全国卷和地方卷 中的考查趋势都有所加强。备战2019年高考,要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明确文化创新的措 施和意义,重点把握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20xx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
综合提升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提升
1.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1)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三
第25课文化创新[最新考纲]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③条件。
点拨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根源、决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标准、根本途径等都指的是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①文化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②文化创新是⑤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⑧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点拨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来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
[易错分析]1.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传播载体变革显然不是源泉。
2.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
3.文化工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文化工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焦经 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如今的“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 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 A)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 有利于文化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 ④各民族文化 具有共性,文化个性寓于其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 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正确。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文化共性寓于个性 之中,④错误。
第十单元
单元提升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1-
单元提升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 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 (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因此, 文化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 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单元知识整合
题型突破方略
时政热点聚焦
真题随堂检测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 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品课件 新人教
► 探究点二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课时23 │ 要点探究
课时23 │ 要点探究
【注意】 文化传播的途径决不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而是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思维拓展】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播媒体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旧的传媒的功能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教育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课时23 │ 考点梳理
考点6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使________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________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________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荣
相互借鉴
理解个性
一律平等
课时23 │ 考点梳理
(2)民族节日。 ①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4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最新考纲核心素养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公共参与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①内容和②形式各具特色。
(2)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一个国家和民族③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④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态度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2)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只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某某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表达)。
(3)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⑤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⑥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⑦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必要性a.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⑧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⑨动力。
c.文化多样性是⑩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意义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⑪独特标识。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4份)(单元整合十)
态度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因素 反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 教育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3.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 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做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指向类材料题
[思路引领] 第一,明确设问。通过“文化生活”、“研发团队的成 功”等关键词可知是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第二,审读材料、 抽取主干。瞄准市场需求——立足实践,刻苦钻研新技术——科 学文化素养,引进——博采众长,再创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第三,依据主干与设问,整合知识、根据材料,突 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界限,提炼答案要点。 [答案] 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 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 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 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 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整合
高
考
增
分
指向类材料题
系
列
(十)
1.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什么
表现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 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
过程
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 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交流基础 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基础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艺 鲜明的民族性
取其精华
批判继承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发展方向
思想运动
传承文化
创造
考点一 传统文化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文化。 (2)表现形式
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
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
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
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纠错: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而非主要形式。 2.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2015·高考山东卷) 纠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3.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4.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纠错: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5.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纠错: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答案
5.春运是每次过年出行的高峰期,2016 年春运时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网络构建]
[纵横相连]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的关系)
(1)原因
①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要求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④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⑤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原因
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
③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3.全面认识科技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经济关系角度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
(4)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
——推动文化创新的措施角度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
(6)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强国建设角度
(7)公民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伪科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2)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政治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3)综合国力: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会增强其国家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既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5)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
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6)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很多思想运动都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7)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8)文化传播:各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9)文化继承: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10)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1)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群众文化利益,理解群众文化需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专题讲座]
微专题10 “辨析、评价类”主观题专项突破
[题型特点] 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动相关知识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
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两个对应观点的全面性辨析,还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的单独评析。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以哲学、文化角度的知识考查为主。
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系列措施性、原因性知识的考查,又有结合相关哲学道理对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评判。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严谨的全面性、辩证性思维。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振兴传统手工艺。
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情感积淀,要保持原汁原味才能永续传承;有人认为,传统手工艺凝结着创造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创造精神的延续,因而继承不单单是沿袭,更重要的是超越。
你支持材料中哪种观点,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
解析:首先,要点明你的观点,再去分析原因。
其次,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传承中的相关内容。
再次,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调动知识,如传统手工艺代表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传承等指向的继承与发展、变与不变等。
答案:
支持第一种观点。
①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
保持其原汁原味,才能展现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价值,起到积淀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漠视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就会失去工艺品制作发展和创新的根基。
③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不排斥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创新。
支持第二种观点。
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应因时而变。
要在传统手工艺中注入时代精神和机器化生产的优势。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要在工艺品创意产业中打造高端和符合个性化需要的产品。
③既反对照搬照抄、不求思变的落后思想,又要反对脱离根本、不切实际的创新。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历经两年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 937所中小学的55 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
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明确设问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即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作为观点评析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设问中的观点,看到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既看到文化读本(意识)的重要性,
又看到其他因素(如实践等)的影响;观点表达上要注意将理论与材料信息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
答案: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往往污染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危害学生的成长。
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
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③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该观点也存在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