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之数据库笔记
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笔记
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笔记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是一门考试,针对的是具有一定软件开发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员,旨在考察其在软件设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篇笔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级软件设计师考试内容进行整理。
一、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多个阶段。
在软件设计师的考试中,需要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核心要点,根据实际开发经验对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掌握用户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变更管理等技能。
在设计阶段,需要掌握软件架构设计、模块划分、业务流程设计等技能。
在编码和测试阶段,需要掌握编程语言、调试工具、测试方法和技巧等,保证代码质量和程序的正确性。
在软件运维阶段,需要掌握运维流程规范、监控手段、故障排除等技能,为软件正常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软件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几个原则如下:1.单一职责原则:每个类都应该只有一个责任,单一职责的类更容易修改、测试和复用。
2.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即在变化的时候尽量不用修改代码来实现。
3.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
4.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应该通过抽象来实现解耦。
5.接口隔离原则: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一个单一的总接口好,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三、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解决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经验总结。
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在软件设计师考试中,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1.工厂模式:将对象的创建从类的实现中分离出来,由工厂类去负责对象的创建和管理。
2.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全局访问点。
3.代理模式:使用代理对象作为其他对象的接口,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4.装饰者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比继承灵活。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笔记
系统工程师笔记1. 指令寄存器(IR ):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
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由二进制数字组成。
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
指令译码器就是做这项工作的。
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码字段的输出就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
操作码一经译码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发出具体操作的特定信号。
2. .程序计数器(PC):为了保证程序(在操作系统中理解为进程)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而程序计数器正是起到这种作用,所以通常又称为指令计数器。
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即是从内存提取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
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PC增加一个量,这个量等于指令所含的字节数,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的对PC加1。
当程序转移时,转移指令执行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改变PC的值,此PC值就是转去的地址,以此实现转移。
有些机器中也称PC为指令指针IP(Instruction Pointer)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取指令、分析指令并取操作数、执行指令。
PC保存要执行指令的地址,当要访问内存时,需将内存的地址送入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中,向内存写入数据时,待写入的数据要先放入数据寄存器(MDR)中,程序中的指令一般在内存中,要执行时,首先要访问内存取得指令并保存在指令寄存器(IR)中。
即CPU首先要将指令的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PC)中。
4. 软件系统测试侧路和测试方法---------------------------------------P5355. 软件进度管理(Gantt图和PERT图)----------------------------P499a) PERT关键路径——持续时间最长6. 补码1)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等于原码按位取反末位加一。
软件设计师教程学习笔记(一)
软件设计师教程学习笔记(一)希赛小编为准备参加2017上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的同学准备了一些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供大家复习备考。
预祝大家复习顺利,考试得高分。
计算机数据表示是指处理机硬件能够辨认并进行存储、传送和处理的数据表示方法。
处理机硬件能够辨认并进行存储、传送和处理的数据表示方法。
一台处理机的数据表示方法是处理机设计人员规定的,尽管数据的来源和形式有所不同,但输入这台处理机并经它处理的全部数据都必须符合规定。
软件设计人员还可以依此来规定各数据类型(如虚数、向量等)和组织复杂的数据结构(如记录、文卷等)。
早期的机械式和继电式计算机都用具有10个稳定状态的基本元件来表示十进制数据位0,1,2,…,9。
一个数据的各个数据位是按10的指数顺序排列的,如386.45=3×10+8×10+6×10+4×10+5×10。
但是,要求处理机的基本电子元件具有10个稳定状态比较困难,十进制运算器逻辑线路也比较复杂。
多数元件具有两个稳定状态,二进制运算也比较简单,而且能节省设备,二进制与处理机逻辑运算能协调一致,且便于用逻辑代数简化处理机逻辑设计。
因此,二进制遂得到广泛应用。
定点表示法在二进制中,0和1分别由处理机电子元件的两个稳定状态表示,2为数的基底。
二进制数字符数据表示法用二进制位序列组成供输入、处理和输出用的编码称为字符数据。
字符数据包括各种运算符号、关系符号、货币符号、字母和数字等。
中国通用的是198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1988-80《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码字符集》(见表),它以7个二进制位表示128个字符。
它包括32个控制字符集、94个图形字符集、一个间隔字符和一个抹掉字符。
数码数制中表示基本数值大小的不同数字符号。
例如,十进制有10个数码:0、1、2、3、4、5、6、7、8、9。
数制所使用数码的个数。
例如,二进制的基数为2;十进制的基数为10。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1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用系统组成。
1.2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的独立性高a)物理独立性b)逻辑独立性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b)对软件的要求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配置的软件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的数据视图i.数据库管理员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结构ii.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1.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iii.应用程序员1.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
软件设计师刷题笔记
软件设计师刷题笔记一、刷题就像打怪升级我呀,开始刷软件设计师的题时,那感觉就像是游戏里的小菜鸟开始打大怪兽。
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小怪兽,等着我去征服。
比如说有那种关于算法复杂度计算的题,就像面对一个隐藏了很多机关的大boss,得小心翼翼地分析每个步骤,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这都是攻克它的关键技能点。
你要是想在软件设计师这个游戏里“升级”,那刷题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你只能永远在新手村徘徊,眼巴巴看着别人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大神,你甘心吗?二、笔记——我的秘密武器我跟你说,刷题笔记可是我的秘密武器。
就像武侠小说里大侠的内功心法,别人看不到,但关键时刻能发挥巨大威力。
每次遇到那种特别绕的数据库设计题,我就把解题思路详细地记在笔记上。
像“如何建立多表之间的关系”,这就好比是在构建一个江湖门派的关系网,谁是掌门,谁是弟子,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不能乱。
我的笔记里还会写上一些自己容易犯错的点,这就像是在自己的练武秘籍里特别标注的陷阱区域,下次再遇到就能轻松避开,不至于再掉进同一个坑里摔得鼻青脸肿。
三、和朋友一起刷题的乐趣我有个朋友也在考软件设计师,我们经常一起刷题。
这就像两个人一起在黑暗的山洞里探险,互相照应。
有时候他会遇到那种关于编程语言语法的难题,像在茂密的丛林里迷了路一样。
我就会根据我的刷题经验给他指点迷津,“嘿,你看这里,这个语法就像是这个丛林里的特殊路标,你按照这个规则走就能走出去啦。
”然后我遇到那种网络拓扑结构的题,他又能给我讲得头头是道。
我们互相分享笔记,他的笔记里有一些关于软件测试的独特见解,我看了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这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感觉,真的很棒,你难道不想有这样一个一起刷题的伙伴吗?四、刷题中的挫败与成长哎呀,刷题哪有一帆风顺的呀。
有时候我被那些软件工程的题搞得焦头烂额,就像一个迷失在沙漠里的旅人,怎么都找不到方向。
那些概念像沙子一样迷得我眼睛都睁不开。
比如说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感觉每个阶段都在跟我作对,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了。
希赛软考笔记(1)
软件设计师学习笔记(自己整理)1、下午主要考题:数据流图:指出错误的数据流;缺少数据流;数据字典;加工访问文件;外部实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统一建模语言,共有9种图形)中的类图(类的关系),顺序图。
数据库设计:E-R图(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之间联系的几种类型,几种类型如何转化成相应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必考和分值集中的考点,主要考察关系的属性,主键和外键);SQL;数据库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数据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算法设计/C程序设计:关键路径;最短路径;回溯法;散列法;观察者模式;多叉平衡查找树。
(几种程序设计中考察的难易程度最大,考察算法)C++程序设计:单身模式;继承;观察者模式;类的定义。
Java程序设计:异常处理;继承;观察者模式;类的定义。
Web service:信息加密:2、数据流图的设计原则例题:实体与实体之间是不能有数据流的;数据流必须与加工有关;存储与存储之间也是不能有数据流的;实体与数据存储之间也不能有数据流;对一个加工而言,输入与输出数据流的名字不能相同,且要平衡,即有输入也要有输出;父图与子图的守恒原则。
3、操作系统例题讲解:题目答案为:D A知识要点:并行使用I/O设备即可以同时使用该设备;可剥夺方式优先级的进程调度方案即优先级高的优先使用cup或是i/o设备。
4、数据库设计例题讲解答案:问题一:m n 1 n m n问题二:读者ID 图书ID 读者ID ISBN号问题三:读者ID ;ISBN号;图书ID, ISBN号;读者ID 图书ID,读者ID 图书ID 借出时间;读者ID ISBN号预约时间,读者ID ISBN号图书ID考题分析:E-R图当中各个实体的联系类型,写出关系的属性,找出它的主键和外键5、数据结构之最小生成树:6、多媒体名称产生年份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压缩对象1993.8 每秒1.5M MP3(MPEG-1第三层)视频压缩MPEG-1MPEG-1994 3-100M/S 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视频压缩2MPEG-1999.2 内容交互性,访问性,压缩性交互式游戏,广播电视,视频压缩4 Internet网MPEG-1998.10 多种音频和视频的描述智能多媒体,教育领域视频压缩7将不同的标准技术进行融合媒体数据的存储,隐私保护视频压缩MPEG-21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BMP 位图占空间大DIB 位图支持多种平台占空间大支持多种平台PCX 压缩功能DIF 矢量图放大图形不失真WMF 小图标,矢量图小微软GIF 网页上颜色少,256色小,质量高,动画JPEG 24位真彩图质量高PSD PSCDR CDRPCD 柯达公司WAVE 计算的音频的文件未经过压缩与bmp相似MOD 音色的样本和音频文件4,16,32个声段MP3 MPEG-1-V3Real Audio 网速传输压缩率高CD Audio 保存原声质量太大,不能被编辑MIDI 占空间最小不能记录人的声音播放音乐不能播放声音ASF:使用的是MPEG-4标准,微软公司提出。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pdf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pdf数据库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数据的系统。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的常见知识点总结:1. 数据库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RDBMS):采用表格结构来组织数据,使用SQL语言进行操作,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不使用表格结构,可以按照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存储数据,如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2. 数据库模型:- 层次模型:数据以树形结构组织,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有层级关系。
- 网状模型:数据以网状结构组织,允许一个节点有多个父节点。
- 关系模型:数据以二维表格形式组织,通过键值关联实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ERM):通过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数据结构,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
- 数据库范式:用于规范化数据库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和依赖。
- 主键和外键: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外键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4. SQL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如创建表、修改表结构等。
- 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如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
- 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如SELECT语句。
5. 数据库索引:-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
-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主键索引、唯一索引、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等。
6. 数据库事务:- 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 ACID原则是保证事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7. 数据库性能优化:- 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减少冗余和依赖。
- 使用索引来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
- 优化SQL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大量JOIN操作。
- 设置合适的缓存策略,减少对磁盘IO的访问。
- 定期备份和维护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
软考数据库知识点归纳 软考
软考数据库知识点归纳软考软考数据库知识点归纳: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语言等。
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建库、建表、增删改查数据等。
3. 数据库的设计: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规范化理论等。
4.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5. 关系数据库的操作:集合操作(并、交、差)、连接操作(内连接、外连接)、分组操作、排序操作等。
6. SQL语言:SQL基本语法、SQL数据类型、SQL函数、SQL联结、SQL子查询等。
7. 数据库事务:事务的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并发控制、锁等。
8. 数据库索引:索引的作用、索引的种类、索引的创建和使用。
9.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的恢复、事务日志等。
10. 数据库安全:用户权限管理、角色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数据安全性等。
11. 数据库性能优化:索引优化、查询优化、数据库的分区和分表等。
12. 数据库的分布式处理:数据库的分布式架构、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查询优化等。
1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备份的类型、备份的方法、恢复的方法等。
14.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主备复制、故障转移、数据复制与同步等。
15. 数据库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设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
16. NoSQL数据库:NoSQL的特点、NoSQL的分类、NoSQL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比较等。
请注意,以上仅为软考数据库考试的一般知识点归纳,并不代表全部内容,具体还需根据软考数据库考试的大纲和要求进行复习。
软件设计师考试笔记
软件设计师考试笔记作为软件设计师,你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软件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每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
- 开放封闭原则(OCP):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是可扩展的,而不是可修改的。
- 依赖倒转原则(DIP):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 接口隔离原则(ISP):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 迪米特法则(LoD):一个对象应该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对象发生相互作用。
2. 软件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 工厂模式:通过一个工厂类来创建对象,而不是直接调用构造函数。
-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 装饰器模式:通过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而不需要修改原始对象的结构。
-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客户端而变化。
3. UML建模:- 类图:描述了类之间的关系、属性和方法。
- 时序图:描述了对象之间的交互顺序。
- 用例图:描述了系统和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
- 状态图:描述了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4.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 设计合适的主键、外键和索引。
- 优化数据库查询性能,避免冗余数据和复杂的关联查询。
5. 软件架构设计:- 划分系统模块,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 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如客户端-服务器、分层、微服务等。
- 考虑系统的可伸缩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了解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的基础知识、数据结构和算法、网络通信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前,建议多做练习题和项目实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笔记
数据库原理笔记数据库概念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性⾼数据由DBMS统⼀管理和控制1. 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式和存取⽅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式和存取⽅法。
1.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系统采⽤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式,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张⼆维表,它由⾏和列组成。
关系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Schema)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内模式(Internal Schema)1.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为:R(U,D,DOM,F)R 关系名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的域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1.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性标识。
1.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1. 关系代数运算符关系数据库标准语⾔SQL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
集数据定义语⾔(DDL),数据操纵语⾔(DML),数据控制语⾔(DCL)功能于⼀体。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一、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Object Type)的集合。
这些对象和对象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数据类型、内容和其它性质有关的对象;一类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有关的对象。
前者如网状模型中的数据项和记录,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和关系等。
后者如网状模型中的关系模型(set type)。
在数据库领域中,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进而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分类。
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的数据模型分别称作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相应地,数据库分别称作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
(2)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各种对象类型的实例(或值)所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在数据库中,主要的操作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
数据模型定义了这些操作的定义、语法(即使用这些操作时所用的语言)。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而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指在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条件和依存条件,用以限制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的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2.概念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每个DBMS软件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为了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表示成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人们首先必须将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转换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然后将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
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成一种信息结构。
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和DBMS。
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计算机系统上某一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因此,概念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
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为新加入的初级开发人员提供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涵盖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性能优化和索引设计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开发人员将能够理解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1. 数据库基本概念1.1.1. 数据库模式•外键(Foreign Key)o外键是表中某列的值必须存在于另一个表的主键中的一项。
•索引(Index)o索引是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直接定位数据所在位置。
2. 关系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o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的过程。
•逻辑设计o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schema的过程。
•物理设计o根据逻辑设计和硬件条件,形成最终的物理存储方式。
3. 数据库性能优化•优化数据库查询,减少IO操作•优化数据库索引,减少索引碎片化•优化数据库存储,减少存储空间4. 索引设计•单列索引o在一个表的单列上建立的索引。
•组合索引o由两个或多个列组成的索引。
•唯一索引o确保索引列的值唯一的索引。
案例案例1-数据库设计某电商网站的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存储用户信息、订单信息和商品信息。
通过关系数据库设计,可以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以下表格:案例2-数据库性能优化某电商网站的数据库查询性能较差,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数据库索引设计不合理。
通过优化索引设计,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
图表和模型图1-数据库设计流程1.概念设计2.逻辑设计3.物理设计模型-数据库设计模型•概念模型o实体o属性o关系•逻辑模型o表o列o索引•物理模型o存储方式o存储位置o存储空间结论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开发的基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性能优化和索引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
通过理解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可以设计出高性能、可扩展的数据库。
通过阅读本文档,开发人员将能够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最佳实践。
软件设计师-数据库技术基础(一)
软件设计师-数据库技术基础(一)(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22,分数:52.00)1.在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关原则。
对于三个不同实体集和它们之间的多对多联系m:n:p,最少可转换为 (1) 个关系模式。
A.2 B.3 C.4 D.5(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如下:①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型,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②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③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如果与n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1端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在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中,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 (2) 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 (3) 。
(分数:2.00)(1).A.不允许有主行 B.属性值不允许为空C.主键值不允许为空 D.外键值不允许为空(分数:1.00)A.B. √C.D.解析:(2).A.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元组 B.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元组C.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属性 D.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属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正确的状态,防止不符合语义的错误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软件设计师考试笔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1、软件开发模型(1)原型法--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开发(2)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已经明确的开发(3)螺旋模型--适用于风险较大的大中型项目(4)喷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2、成本估算时,COCOMOⅡ方法以规模作为成本的主要因素,考虑多个成本驱动因子。
3、高内聚低耦合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原则,其中内聚指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也就是代码功能的几种程度。
耦合指模块之间互相联系的紧密程度。
4、通信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所有成分都操作同一个数据集或生成同一个数据集,则称为通信内聚;5、巧合内聚:也称偶然内聚,模块内各部分之间没有联系,或即使有联系,也很松散,是内聚程序最低的模块。
6、过程内聚:某模块内涉及多个功能,这些功能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为过程内聚7、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
例如模块A将学生信息,即学生姓名、学号、手机号等放到一个结构体中,传递给模块B,则称模块A 和B之间的耦合类型为数据耦合8、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各等级(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项目成功往往依赖于个人。
(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
(3)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4)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
(5)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持续性地进行过程改进。
9、软件测试(1)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主要用于单元测试阶段,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2)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盒确认测试阶段。
(3)α测试是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由开发者指导完成的测试(4)β测试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现场由该软件的最终用户实施的,开发者通常不在现场。
中级软件设计师考点
中级软件设计师考点一、基础知识1. 软件工程概念及原理-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原理- 质量管理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UML建模语言- 类图、时序图、用例图等- 设计模式3. 数据结构与算法- 基本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基本算法:排序、查找、递归等- 学习和理解高效算法设计二、开发技能1. Java编程语言- Java基础知识- 面向对象编程- 多线程、I/O操作- 集合框架、异常处理2. Web开发- HTML、CSS、JavaScript基础知识- 前端框架:React、Vue等- 后端框架:Spring、Spring Boot等 - Restful接口设计与开发3. 数据库基础- 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 SQL语言基础- 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NoSQL数据库基础知识4. 设计模式- 常见设计模式及应用场景- 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 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三、系统架构与设计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概念与优势- 微服务架构设计原则- 分布式系统设计2. 系统设计-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架构设计与详细设计- API设计与文档编写- 高并发、高可用、高可扩展设计3. 服务治理- 服务注册与发现- 负载均衡、断路器等- 分布式事务处理四、项目管理与实践1. 敏捷开发- Scrum、Kanban等敏捷开发方法- 用户故事、任务估算- 敏捷团队协作与沟通2. 质量保障-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自动化测试工具与框架- 静态代码检查与代码审查- 性能测试与安全测试3. 版本控制与持续集成- Git基本操作- 持续集成工具:Jenkins、Travis CI等 - 自动化部署与流水线构建五、新技术趋势1.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基础原理- AI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2. 云服务与容器化- 云计算基础概念- 容器化技术:Docker、Kubernetes- 云原生应用设计与部署以上内容为中级软件设计师考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软件设计师考试笔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1、软件开发模型(1)原型法--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开发(2)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已经明确的开发(3)螺旋模型--适用于风险较大的大中型项目(4)喷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2、成本估算时,COCOMOⅡ方法以规模作为成本的主要因素,考虑多个成本驱动因子。
3、高内聚低耦合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原则,其中内聚指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也就是代码功能的几种程度。
耦合指模块之间互相联系的紧密程度。
4、通信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所有成分都操作同一个数据集或生成同一个数据集,则称为通信内聚;5、巧合内聚:也称偶然内聚,模块内各部分之间没有联系,或即使有联系,也很松散,是内聚程序最低的模块。
6、过程内聚:某模块内涉及多个功能,这些功能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为过程内聚7、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
例如模块A将学生信息,即学生姓名、学号、手机号等放到一个结构体中,传递给模块B,则称模块A 和B之间的耦合类型为数据耦合8、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各等级(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项目成功往往依赖于个人。
(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
(3)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4)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
(5)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持续性地进行过程改进。
9、软件测试(1)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主要用于单元测试阶段,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2)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盒确认测试阶段。
(3)α测试是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由开发者指导完成的测试(4)β测试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现场由该软件的最终用户实施的,开发者通常不在现场。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1、数据(1)数据的定义: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像、声音(3)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2、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比如:MySql)(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
(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RDBMS,R指Relation。
(3)DBMS的作用: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5、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DBA),负责全面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
6、DBA、DBMS、DB和DBS之间的关系7、数据库的优点(1)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2)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冗余度较小,节省存储空间(4)易扩展,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DBMS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所有特性和属性,尤其是行布局、列定义、键列(有时是选键方法)、文件位置和存储策略,包括命令:DROP(删除数据库)删除数据库:dropdatabaseifexists数据库名CREATE(创建数据库)创建表:createtableifnotexists表名(列名列名约束)ALTER(修改数据库)添加列名:altertable表名add列名约束条件修改列名:altertable表名change老列名新列名数据类型修改列字段数据类型:altertable表名modity列名数据类型删除列名:altertable表名drop列名修改表名:altertable表名rename新表名GRANT(赋予权限)REVOKE(从当前用户或组中取消权限)、TRUNCATE(只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注意:truncatetable命令将快速删除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但保留数据表结构。
软件设计师笔记
15.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命令式/过程式(FORTRAN/C/PASCAL),函数式(Lisp/ML),面向对象(C++/SmallTalk/Java/C#),逻辑程序设计(Prolog)。
16. 解释型(接受所输入的用程序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然后直接解释执行,如Basic,现在的Java/C#也是一种半解释型的语言),翻译型(汇编和编译两类)
23. 实现VPN的关键技术是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VPN的关键技术是隧道技术,它是一种数据封装协议,也就是将一种协议封装在另一种协议中传输,从而实现被封装协议对封装协议的透明性。根据其工作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a. 二层隧道技术:包括PPP基础上的PPTP(点到点隧道协议)和L2F(二层转发协议)、L2TP(二层隧道协议)b. 三次隧道技术:主要代表是IPSec(IP层安全协议,它是IPv4和IPv6的安全标准)、移动IP协议和虚拟隧道协议(VTP)
10. 接受变化
这是一句老话了: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
你应该将所有系统将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潜在需求记录下来,以便将来能够实现(参见“Architecting for Change”,Thinking Objectively, May 1999)
通过在建模期间考虑这些假设的情况,你就有可能开发出足够强壮且容易维护的软件。设计强壮的软件是你最基本的目标。
12. 进程的五态模型:运行,就绪,阻塞,挂起。
13. 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保持和等待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解决死锁的策略:死锁预防(破坏其必要条件)、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死锁检测、死锁解除(与死锁检测结合使用,采用剥夺方式)。
14. 存储分配算法:最佳适应法(最接近作业的自由区)、首次适应法(第一个可用的自由区)、最差适应法(选择最大的自由区)、循环首次适应法。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汇总
1计算机系统组成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累加器ACC、寄存器组、多路转换器、数据总线组成。
控制器:计数器PC、时序产生器、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
CPU的功能: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处理(最根本的)。
CACHE高速缓存的地址映像方法:直接地址映像(主存分区,区分块)、全相联映像(主存分块)、组相联映像(主存分区,区分块、块成组,CACHE 分块成组)。
替换算法:随机、先进先出、近期最少用、优化替换算法。
性能分析:H为CACHE命中率,t c为Cache存取时间、t m为主存访问时间,Cache等效访问时间t a=H t c+(1-H) t m提高了t m/t a倍。
虚拟存储器由主存、辅存、存储管理单元和操作系统软件组成。
相联存储器是按内容访问的,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在虚拟存储器中用来作段表页表或快表存储器、在数据库和知识库中。
RISC精简指令集:指令种类少、长度固定、寻址方式少、最少的访内指令、CPU内有大量寄存器、适合流水线操作。
内存与接口统一编址:都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独立使用各自的地址空间。
优点是内存指令可用于接口,缺点内存地址不连续,读程序要根据参数判断访内还是访接口。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0级不具备容错能力但提高了传输率N倍、1级镜像容错技术、2级汉明码作错误检测、3级只用一个检测盘、4级是独立地对组内各磁盘进行读写的阵列,用一个检测盘、5级无专门检测盘。
中断方式处理方法:多中断信号线法、中断软件查询法、菊花链法(硬件)、总线仲裁法、中断向量表法(保存各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内存与IO设备直接成块传送,无需CPU干涉。
根据占据总线方法不同分为CPU停止法、总线周期分时法、总线周期挪用法。
输入输出处理机用于大型机:数据传送方式有字节多路方式、选择传送方式、数组多路方式。
指令流水线:操作周期是最慢的操作的时间。
软件设计师第三章数据库系统重点总结
第三章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一样,高级考试系统架构师和系统分析师也是重点章节。
重要的是这一章在软件设计师下午考试五道大题中,其中一道。
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数据库基础的朋友,要多花一些时间在这一章上。
一、三级模式-两层映射1、重点。
三级模式:内模式、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
三级模式分别对应数据库的文件、表和视图。
两层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
2、理解。
物理数据库在计算机上以文件的形式表现。
内模式和物理层次数据库直接关联,管理如何存储一系列数据,将数据存储在物理数据库文件中。
概念模式对应数据库中的表,把数据库分成若干张表,表之间有关联。
外模式对应数据库中视图,对数据控制有更灵活处置方式。
以下为历年真题试题9(2016年上半年试题5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分别是通过修改(51)来完成的。
D.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试题分析物理独立性是指的内模式发生变化,只需要调整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而不用修改应用程序。
逻辑独立性是指的模式发生变化,只需要调整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而不用修改应用程序。
试题13(2015年下半年试题51)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这三级模式分别对应数据库的__(51)__。
B.视图、基本表和存储文件试题分析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图为:其中外模式对应视图,概念模式对应基本表,内模式对应存储文件。
试题30(2013年上半年试题54)在数据库系统中,视图是一个()D.虚拟表,查询时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试题分析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
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
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
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试题答案(54) D二、数据库设计过程1、重点。
数据库设计过程有4个阶段,阶段依次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设计师之数据库笔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模型,ER图,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数据操作(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的控制功能(并发控制、恢复、安全性、完整性)·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知识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阶段: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其特点是:Ø数据不保存Ø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Ø只有程序概念,没有文件概念Ø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即数据是面向程序的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
其特点是:Ø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上Ø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简单Ø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但文件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Ø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但数据结构和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未根本改变。
其缺点是:Ø数据冗余性Ø数据不一致性Ø数据联系弱数据库阶段:其特点是:Ø用关系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模型Ø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Ø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Ø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能力-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DB):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可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
数据库系统(DBS):即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而组成的系统。
数据库技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1.2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应包括数据结构(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之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数据操作(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所具有的制约合依赖规则)3个部分。
数据模型的种类很多。
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这是一种独立于任何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表示,用于建立信息世界的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交流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ER模型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取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图(ER图)表示数据模型。
一般遇到实际问题时,总是先设计一个ER模型,然后再把ER模型转换成与DBMS关联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亦称基本数据模型):这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结构,通常有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数据库语言,用来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
其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模型三种。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层次结构是一棵树,树的结点是记录类型,非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的联系是1:M联系。
◆网状模型:用从结构(网络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容易实现(一个M:N联系可拆成两个1:M联系),查询效率高。
◆关系模型:用规范化了的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用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通常是若干个关系模型组成的集合。
1.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n 数据库的数据体系结构数据库的数据体系结构分成3个级别: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
Ø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用户看到的数据特性,用户的数据视图称为外模型。
Ø概念级是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的数据视图,称为概念模型。
Ø内部级是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的存储方式。
物理存储的数据视图称为内模型。
这些模型用数据库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描述后,分别得到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为实现这3个抽象级别的转换,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在这3级结构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和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把数据作为可管理的资源处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5个重要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数据库的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字典。
数据库的全局结构:DBS的某些功能是由计算机的OS提供的,OS提供了DBS最基本的服务,因此DBS必须在OS基础上工作。
在DBS中就应包含DBMS和OS之间的界面。
DBS的全局结构由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处理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储管理器和磁盘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等部分组成。
1.4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n 基本概述关系数据库是应用关系数据模型来建立和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其中主要涉及几个重要的概念。
u 关系关系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二维表。
其中,表的每一列称为属性,并用属性名来标识。
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就是该属性所对应的值域。
表的每一行称为元组。
约定该表的行、列的次序的改变,不改变关系的语义性质。
对于一个关系,应该具备下列性质:Ø关系中每一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Ø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不让用户考虑元组的顺序;Ø用户在使用时应考虑列的顺序。
u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数据模型,它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关键码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u 关键字(键)I. 候选键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若它的值可以唯一标识关系中的一个元组而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关键字。
II. 主键关系模式中用户正使用的候选关键字称为主关键字。
III. 外关键字若模式R中某属性集是其他模式的候选键,那么该属性集对模式R而言就是外关键字。
IV. 超键关系模式中,为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超键。
n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遵循数据库的3级体系结构。
u 关系模式数据库的概念模式定义为关系模式的集合。
每个关系模式就是记录类型。
u 关系子模式这是对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除了指出用户用到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数据与模式中相应数据的联系,即指出子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u 关系存储模式(关系内模式)这是作为文件看待的,每个元组就是一个记录。
关系模型有3个部分构成:u 数据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的数据结构是关系。
u 关系操作关系模型提供一组完备的关系运算,以支持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关系运算的理论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u 关系的完整性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约束条件通过三类完整性约束条件来描述。
即:I. 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元组的主键值不能是空值。
II. 参照完整性要求在关系中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III.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这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决定,例如属性的值限制。
n 关系代数关系查询语言根据其理论基础的不同分成两大类:u 关系代数语言:查询操作是以集合操作为基础的运算。
u 关系演算语言:查询操作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的运算。
其中,关系代数是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
关系代数的运算可分为两类:基本运算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
组合运算操作:交、联接、自然联接和除。
另外,还有几种扩充的关系代数操作:外联接(左外联接和右外联接)、外部并和半联接。
以下对几种常用的关系运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u 基本运算1. 并设有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关系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
形式定义如下:R∪S≡{t│t∈R∨t∈S}2. 差设有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关系R和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
形式定义如下:R-S≡{t│t∈R∧t ̄∈S}3. 笛卡儿积设关系R和S元数分别为r和s。
定义R和S的笛卡儿积是一个(r+s)元的元组集合,每个元组的前r个分量来自R的一个元组,后s个分量来自S的一个元组,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R×S≡{t│t=<t r,t s >t r∈R∧t s∈S}若R有m个元组,S有n个元组,则R×S有(mn)个元组。
4. 投影该操作是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去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再删去重复元组。
5. 选择这个操作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作水平分割,即选择符合条件的元组。
条件可用命题公式F表示,F中的运算对象是常数(用引号括起来)或元组分量(属性名或列的序号)。
运算符有算术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δF(R)≡{t│t∈R∧F(t)=true}δ为选择运算符,δF(R)表示从R中挑选满足公式F的元组所构成的集合。
常量用引号括起来,而属性号或属性名不要用引号括起来。
u 组合运算1. 交设有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关系R和S的交是由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
形式定义如下:R∩S≡{t│t∈R∧t∈S}2. 联接(又称θ联接)从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值之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记为:R│×│S≡δiθ(i+j)(R×S) ijθ这里R的元数是r,θ是算术比较运算符。
R│×│S操作是在R和S ijθ的笛卡尔积中挑选第i个分量和第(r+j)个分量满足θ运算的元组组成的新的关系。
3. 自然联接两个关系R和S的自然联接用R│×│S表示,具体计算过程如下:A) 计算R×SB) 设R和S的公共属性是A1,A2,A3,..Ak.,挑选R×S中满足R.A1=S.A1,R.A2,...,R.Ak=S.Ak 的那些元组C) 去掉S.A1,S.A2,..S.AkR│×│S可用下列形式定义:R│×│S≡πi1i2,...,im(δR.A1=S.A1∧...∧R.Ak=S.Ak(R×S)。
4. 除法设两个关系R和S的元数分别为r和s(r>s>0),那么R÷S是一个(r-s)元的元组的集合。
(R÷S)是满足下列条件的最大关系,其中每个元组t与S中每个元组u组成的新元组<t,u>必在关系R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