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

合集下载

诗眼

诗眼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问: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Hale Waihona Puke 参考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 发出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 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 代,可以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豁达的 情怀。

触摸题型: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 个字?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 个?为什么? 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眼。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江小渡 (唐)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

问:本诗的“诗眼”是什
透 过 诗 眼 把 握 诗 魂
四 平 二 中 李 迎
《诗法家数》中记载:“诗要炼字,字者,眼 也。”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一个字。
描摹形象
第一组: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第二组:
揭示主旨
江南好,风景旧曾
谙。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

诗眼

诗眼
例如: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 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 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 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 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 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 “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 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 画的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本来就是高, “百尺”是描绘高,“手可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 是夸张高。在这首短诗中,无一不是在写“高”。通过多侧面的 描摹刻画,反复渲染,山寺危楼那高耸的形象就深深留在读者的
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 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杜甫 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 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加之一个“吐”字,化静为动, 富有诗情画意。。
迁移练习
找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 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娇莺恰恰啼。”中的诗眼并分析之。
迁移练习
1.找出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 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诗眼 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空”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 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 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 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 情。
2.找出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
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愁。” 中的诗眼并略作分析。
怎样描述诗眼的作用呢?
1.用以翻出新意。
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 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 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 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2. 借以增添情趣。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能够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不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因为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眼名词解释

诗眼名词解释

诗眼名词解释
1、诗眼:诗歌的中心,也称诗眼。

就是指在一首诗中能够准确传神地表现诗歌内容、具有画龙点睛之妙的一个字或词。

2、例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个“忆”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胞兄王维的无限怀念和敬佩之情。

3、小说《西游记》里有两处诗眼,一处是孙悟空出世时闹天宫的一段话:“天上神仙能有多少,历代人王不过三五。

你怎么就敢称齐天大圣?”这段话看似平常,其实正好为全书定下了以悟空为主角的基调。

另一处是三打白骨精一回中,白骨夫人变成凡人,欲行刺唐僧被孙悟空识破后。

孙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

自从我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

”此句实际上是[gPARAGRAPH3]了诗仙李白的诗句:“不读书来不学礼,我们也是粗人。

”前面那个“不”字和这个“也”字一起点明了孙悟空乃一介武夫,与诗仙毫无关系,倒是暗藏讽刺。

4、用意象写诗,就是借助具体物象或事象的描绘,抒发感情、揭示主旨,同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的一种创作方法。

- 1 -。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眼

诗眼
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 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字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 景象(点出表现手法) 4、分析该字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 表达情感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试题:问: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分析妙处?
【参考答案】“闲”字最妙,有“悠闲”之 意。用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 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 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闲着独自赏雨。
[分析]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 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 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 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 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景象(意境)。
“诗眼”分别是“咽”、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 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点出该字作用
[答案]
找出诗中的诗眼
把该字(词)放入原 句中并描述景象。
解题技巧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句 的意思。解释时用描写描述的方式, 不能用直译的手法; 2、因为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最 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并 理解诗眼就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 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
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哪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 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
36
“隐”字在诗中是 “隐没(于)”之意, 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 了西沉的明月;“没” 字在诗中是“淹没 (于)”之意,写出 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 曙光中,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 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 “深”字,以水之深喻 情之深,既夸张又恰当 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 赞美。所以“深”是诗 眼。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高,是楼的特征,也是这首诗着力刻画的 核心内容,为全诗的着眼点即诗眼。“危” 本来就是高,“百尺”是描绘高,“手可 摘星辰”是强调高,“恐惊天上人”是夸 张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 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 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 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 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 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 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 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01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 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 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 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
解题步骤
本诗(句)诗眼是( 词语 ),全诗( 列举内容 )都体现了这个 答题模板 词语。内容上:奠定了( 术语)基调,营造了(术语 )意境,表达 了诗人(中心)感情。结构上( 术语 )。(涉及不到的可不写)
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
• 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 篇,“夕”是全诗的“诗眼”。首联写海天 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 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 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 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丝② 。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 生。 【注】①史惟圆:明末清初人。②化用“女娲炼石补天 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成为词的主旨。也为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2017.08.21
什么是诗眼?
• 诗眼: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 词。 • 两种形式: • 1、“句中诗眼”=“炼字”题 • 2、“全篇诗眼”
1.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的关键,

诗眼

诗眼

二、学习目标:
• 1、了解诗歌的诗眼,掌握诗歌 诗眼的类型。能辨认出诗歌的诗 眼。 • 2、掌握鉴赏诗歌诗眼的方法。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第三联 的诗眼 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罄音。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迪》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结论:㊁形容词在描摹物象,刻画情态,抒 发情感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不少是局部诗 眼。
练习
1、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洛宾王《咏蝉》)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眼的作用
①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②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 ③揭示全诗的主旨思想; ④领起全诗,为下文蓄势,照应上下文,做铺垫,卒章显志。
• 过香积寺 • 王 维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 俗欲念。 •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常析。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道:“著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 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34;字化静为动,使 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 满生机与情趣。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五)抓典型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 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 师”。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 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 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 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实战高考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什么是诗眼

什么是诗眼

什么是诗眼昨天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诗眼在一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前言要明白诗眼在一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诗眼。

诗眼这个词,诗眼,最早出自苏轼的诗。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云: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又有《僧清顺新作垂云亭》写到: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那么诗眼是什么意思呢?一、诗人之眼诗眼的主要含义有两种,诗人之眼与作品之眼。

直接当作诗人的眼睛,有不少作品,如宋人冯取洽《金菊对芙蓉·宝镜缘空》词云:扶阑一笑开【诗眼】,少容我、吟讽其旁。

李若水的《次韵舒伯源雪晴偶书四首》之一诗云:朝阳飞影战余寒,楼上高人久屈蟠。

想见倚栏三盏后,醉横【诗眼】与天宽。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中的“诗眼”,也指诗人的眼睛,但引申为诗人的观察力与鉴赏力。

这和题主所说的诗眼不是一回事。

题主所说的诗眼,是指诗词作品中的诗眼。

二、诗词作品两种诗眼除了诗人的鉴赏力以外,诗眼还有一个意思。

就是指诗词作品中的点睛之笔。

这个诗眼还分两种。

一种是句中的诗眼,即是某个词或者某个字,用英文说就是word。

第二种是一篇中的诗眼,即某一句,这个没有歧义,不需要英文了。

简单来说诗眼有两种:1、句中之眼;2、篇中之眼。

点睛之笔,诗中之眼,是指一句中或一篇中最有灵气的一笔。

画龙点睛后,龙就活了,不点睛,是一条死龙。

但是诗眼未必是诗“心”,不一定是反映这这首诗的中心之句。

三、句中的诗眼大多是虚字--炼字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过: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

如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句中来。

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

”这是词人对于炼字的重视。

而“诗眼”就是指诗中点睛传神、含蕴丰富的警字。

需要注意的是,而这种炼出来的“字”往往是虚字。

明朝谢榛《四溟诗话》中讲到:子建诗多有虚字用工处,唐人诗眼本於此尔。

若“硃华冒绿池”、“时雨净飞尘”、“松子久吾欺”、“列坐竟长筵”、“严霜依玉除”、“远望周千里”,其平仄妥帖,尚有古意。

诗歌鉴赏之诗眼

诗歌鉴赏之诗眼

答题示例
闺 怨 王昌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请指出哪个字是诗眼,并分析妙处。 答: “忽”字(一) 。 “忽”字表明少妇漫不经意间 忽然看到闯入眼帘的柳色(二) ,想起了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一个 “忽”字将这位满脸稚气的少妇在情绪上的变化写得 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一)表明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 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二) 主人选取劝酒辞这一细节集中表现此刻强烈、 深挚的惜别之情。 (三)Leabharlann 作业:见课后作业单
谢 谢!
2、“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 (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愁”、“思”、“忆”、“凉”、 “孤”、“冷”等; (2)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常运用比 喻、拟人等手法,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以 动词或形容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 或暗地围绕它来写,常以动词或形容词为 主。
古诗鉴赏之“诗眼”训 春晴 练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是诗眼,为什么?
“疑”字是诗眼 (步骤一)。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 蜂蝶以人的情感,想象奇特,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此时的小园、蜂蝶、春色顿时焕发出异样神采, 那种残春之景一扫而光(步骤二)。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试分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 “满”字(一)。描绘出了江南二月繁 花竞丽的美好景象(二);从情景关系 上看,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下文“堪 悲”(悲伤愁苦)之情(三)。

名词解释诗眼

名词解释诗眼

名词解释诗眼
诗眼,是指诗人用来感悟世界、抒发情感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

诗眼是诗人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体验,由内心感知、思考、领悟而形成的。

它是诗人对世界的独到洞察和敏锐感知的综合体现,是诗人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

诗眼的特点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敏锐的,能够捕捉到他人所忽略的微小、细腻之处,将其加以触发和表达;它也可以是深邃的,能够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和深层意义,从而发现出人们通常不易察觉的真理和美;诗眼还可以是独特的,能够以独到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诗人的个性和风格。

诗眼的培养需要诗人具备一定的素养和修为。

首先,诗人需要具备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对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和人生经验有着敏感的洞察力。

其次,诗人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从而有能力用多种视角和多个层面去审视和思考世界。

此外,诗人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技巧,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诗眼”转变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诗眼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诗人发现写作的素材,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情感,展现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从而达到引发读者共鸣、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目的。

诗眼也是判断一首诗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好的诗作往往有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诗眼向读者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和意义。

总之,诗眼是诗人在创作中运用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能力和技巧。

它是诗人通过观察、思考和感悟而形成的,具有敏锐、深邃、独特等特点。

诗眼的培养需要诗人具备一定的素养和修为,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技巧。

诗眼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诗人发现写作的素材,展现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并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意义给读者。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

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找诗眼? 怎样找诗眼?
(一)抓能揭示诗的主旨,能笼罩或点 抓能揭示诗的主旨, 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眼。 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眼。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诗 句分析
找出诗中 的诗眼
揭示诗词主旨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找出诗中的诗眼(步骤一) 找出诗中的诗眼(步骤一) 揭示诗词主旨(步骤二) 揭示诗词主旨(步骤二) 结合诗句作简单分析(步骤三) 结合诗句作简单分析(步骤三)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词 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或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 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这是局部的诗眼。
鉴赏常用语如: 鉴赏常用语如: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 、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 的画面。 的画面 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 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 的意 生动形象,极富美感。 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 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 、写出了 的过程或生动情景, 的过程或生动情景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 为深切。 为深切。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何为“诗眼” 何为“诗眼”?
“诗眼”大致分两类: 诗眼”大致分两类: 诗眼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 提示诗的主旨。 提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 的诗眼。 的诗眼。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① , 秋来处处割愁肠。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②化得身千亿, 若为②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散上峰头望故乡。
剑铓: ①剑锋。 ②若为:怎能 剑铓: 剑锋。 若为:
找出全诗的诗眼, 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 其妙处。 其妙处。
望在诗中是登高远望,翘望故乡。 望在诗中是登高远望,翘望故乡。 望字紧扣题目中的“ 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亲故 ”来 写饱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 写饱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望 而不能归是痛苦的但又毕竟能获得某 种满足;在痛苦与矛盾的满足中, 种满足;在痛苦与矛盾的满足中,诗 人尽情望去惟恐望的不够, 人尽情望去惟恐望的不够,而要化身 千亿去望,可见其思乡之深。 千亿去望,可见其思乡之深。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王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晴”
(崔道融《溪上遇雨》) 崔道融《溪上遇雨》
(四)从诗的字数上找
潘大临说: 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潘大临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五言诗第三字要响”,也就是说句中眼 五言诗第三字要响” 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古人 古人有所 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古人有所 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 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 为眼的说法 的说法。 为眼的说法。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 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 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 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 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
怎样描述诗眼的作用呢?
1.用以翻出新意。 用以翻出新意。 用以翻出新意 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 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 闲杀老尚书” 恨太平” 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 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 幸太平” 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 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2. 借以增添情趣。 借以增添情趣。 如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 如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 里近题诗” 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 改动两个字, “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 方位的“白玉堂” 水晶宫” 方位的“白玉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 容高华,超凡脱俗。 容高华,超凡脱俗。
4.关乎诗意的精确。 关乎诗意的精确。 关乎诗意的精确 如齐己咏早梅: 前村深雪里, 如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 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枝” 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 一枝” 一枝” “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 丝入扣。 丝入扣。 有的诗眼、 有的诗眼、词眼还有助于铸就诗词的 意境。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 意境。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 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凭着一个“ 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 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静之状恍然 ;著一 过香积寺 王维 ‘冷’字,则深僻之 景若见。昔人所谓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眼是也。
[分析 分析] 分析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 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 显得阴冷。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 声绘色、 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 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意境)。 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
找出诗中的诗眼
把该字( 把该字(词)放入原 句中并描述景象。 句中并描述景象。
“诗眼”分别是“咽”、 诗眼”分别是“ 诗眼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 的阻拦,发出低吟,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 两字绘声绘色、 “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意境)。 点出该字作用
课 堂 小 结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中说: 诗之有眼, 中说:“诗之有眼,犹 人之有目也。 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 诗之眼, 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 旨趣的窗口
可见, 可见,诗眼是诗中最能开拓 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健词句, 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健词句, 它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 它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 隽永含蓄,使诗句灵动飞扬。 隽永含蓄,使诗句灵动飞扬。抓 住诗眼, 住诗眼,就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 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 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 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但 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下一‘咽’字,则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找出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 找出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中的诗眼并略作分析。 吴山点点愁。” 中的诗眼并略作分析。
“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 愁 就是全阕的诗眼。 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 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 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 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 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 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 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 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 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抓虚词(诗中的数字) 抓虚词(诗中的数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齐己《早梅》: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游园不值》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找出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如果有表达技巧要做解释) (如果有表达技巧要做解释) 展开联想把该字(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述景象。(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 达效果。 达效果。
古诗鉴赏之“诗眼” 古诗鉴赏之“诗眼”训练
1.找出陆游《书愤》中颈联: 1.找出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 找出陆游 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中的诗眼并作分析。 中的诗眼并作分析。 “空”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 空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 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 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 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 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抒写悲愤之情。 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抒写悲愤之情
“ ”的寻找和鉴赏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把握诗词中“诗眼” 理解把握诗词中“诗眼” “词眼”并做准确的分析。 词眼”并做准确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