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共商“职”是,全力建设广东职教强省——广东职教专家在“岭南学校论坛”共讨广东职教发展对话录
发展 , 建立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
明确办学定位 , 理确 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 的办学定 合 位和人才培养规格 。三是强化协调发展 ,推进 中职 、 高
职 、 用 本 科 、 业 硕 士 等 的衔 接 , 好 培 养 目标 、 业 应 专 做 专 内涵 、 业 课 程 体 系 和 教材 的有 机 衔 接 。 专
构 建终 身教 育体 系 , 建设现代 职业教 育体 系, 需要 关键
是 需要 中职和高职协调发展 , 需要 尝试 多元化的培养形
式, 如完善“+ ” 发展 5年制 高职。 32 ,
刘 洪 一 : 高 职 衔 接 是 一 个 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 的 问题 , 为 一 所 中 作
高职 院校 的领导人 ,我想谈谈广 东高职 教育发 展 的策 略 。依据广 东产 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建设实 际, 广东 高职
教育的发展策略要注意几个方面。
新 ”用 , 是“ ; 就 应用推广和 社会服 务 ”这是高职教 育功 , 能层 面的四个基本维度 。 第五 , 善多元化 的职 业教育体系。一是鼓励 多元 完
第一, 建立 专业结构动态适应机制 。 一是依据 《 广东 省现代 产业体 系建设总 体规划》 《 东现 代产业 发展 和 广 指导 目录》 建立“ 、 并 、 、 ” , 关 停、 转 增 动态机制 , 改变 因人 设专业、 专业设置盲 目求全 、 大问题 。 求 二是建立高职院 校专业设置的多方协商机制。 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 三 制 。四是建立专业设置权 力下放和权力制约机制 。充分 尊重经济社会发 展不平衡 、 人才 需求规格 差异大的客观
是在职 业学校里边 , 包括 学校 的学术 水平 、 师资力量等, 部跟“ ’ 研 , 有关系。说句实际一点的话 , 企业存在 的 目的 就是经营, 就是盈利 、 赚钱 , 所以它没有充足 的耐心和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粤府办〔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4〕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强化产业中试能力支撑,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中试服务需求,聚焦有前景、有优势、有潜力、有特色的细分领域,谋划布局全省多层次、体系化中试服务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加速国产材料、装备及技术工艺的验证熟化与产业化,实现高水平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按照“授牌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近期优先认定和集中资源建设一批亟需“锻长板、补短板、惠中小”的省中试平台,后续逐步建立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平台体系。
到2025年,建成30—50家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实力强劲、运营管理高效、战略意义显著的省中试平台,其中5—8家达到国内行业标杆水平,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全省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成形。
到2027年,初步实现中试服务能力对全省主要产业领域全覆盖,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中试公共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高效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试产业生态更加健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多层次、体系化中试服务网络(一)建好用好现有各类创新平台中试资源。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更新:2011-01-23 10:11:58作者:jiadoo来源:点击:328次【字号:大中小】提要:城市地铁项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
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大中城市城中村200个。
城市河涌整治项目:整治城市河涌100条。
今天,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报从《规划纲要(草案)》中摘录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
报告摘要●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新一轮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成功经验,这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
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我省原有优势逐渐弱化。
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克服不利因素,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现代产业体系知识测试题答案
现代产业体系知识测试题答案第1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或创新吸收率,能够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在产业内能够形成紧密技术关联的部门整体,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强劲的技术竞争力。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2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作用的新兴产业。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3题、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世界石化产业的主要趋势。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4题、广东省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
主要包括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四个产业。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5题、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6题、湛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按照深水大港、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和港口城市“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建设“五大基地”、“六大中心”和培育50强产业项目。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7题、“农家乐”可以培养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8题、湛江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必须紧抓机遇,大力推动。
(是否题) (分值:4)A.正确B.错误第9题、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08.08•【文号】国函〔2023〕76号•【施行日期】2023.08.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3〕7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报请批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自然资发〔2023〕7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东实践。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广东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5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52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07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6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6.4%;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435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陆海大通道建设,加强与港澳地区布局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附件一
单位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8 10
2009年
2012年
2015年
二、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其中 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 % % % 亿元 26.1 57.2 12.2 1000 28 58 13 30 60 15 2000
四、高新技术产业
高技术制造业占GDP比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8.9 21.4 10 23 11.5 26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标表
单位 五、优势传统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传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31.8 57.1 32 59 32 64
三、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其中 装备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石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 % 18.5 44.3 27.2 4.8 10.1 20 46 28 5.5 11 22 50 29 6.5 12
2009年
2012年
2015年
六、自主创新能力
R&D占GDP比重 % 1.65 2 2.3广东省现代业体系主要指标表2020年
34 62
23 55
12.5 30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标表
2020年
32 73
2.5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为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现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实际,制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粮食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任务,围绕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全省现有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建设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方位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我省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二)基本任务。
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市、县等有关农业科技优势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试验和示范推广;收集、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信息与动态,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1.重点工作:通过深入调研,确定各产业区域布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开展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
2.基础性工作:建立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产业国内外、省内外相关信息,提供相关产业应用和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3.前瞻性工作:针对我省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组织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
2020年公需课部分答案
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10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1∕8•1∕4•1∕22、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2•3•43、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下列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____小康社会_____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建设决胜建设决战•建成决胜•建成决战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新时期•新阶段•新征程•新时代6、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农业和农村•农村和农民•农民和土地•农村和土地7、广东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着力点是()。
•实施“头雁”工程完善村规民约•支持人才“上山下乡”•做强富民兴村产业二、是非题(每题5分,共7题)1、2019年,广东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7.5%,已经达到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考核目标。
•是•否2、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是•否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是•否4、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是•否5、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低于东京湾区。
是•否6、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是•否7、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是•否三、多选题(每题5分,共6题)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②污染防治③产业结构调整④精准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2•【字号】粤府办[2012]14号•【施行日期】2012.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1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77吨标准煤/万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18%、31.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70.1万吨、71.5万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12.0%、14.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39万吨、109.9万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13.3%、16.9%。
规划为纲落实为要
规划为纲落实为要突出重点常抓不懈——《纲要》中有关提升广东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解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有关全面提升广东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点内容,我们的解读概括为“建设一个示范区,完成两方面量化目标,落实四项重点工作”。
一、建设一个示范区——全力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
《纲要》中明确鼓励支持我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规模、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委托设计向自主品牌转型,增强设计研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增加内销业务等。
我省作为加工贸易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阶段我省将加快东莞试点工作,不断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努力营造东莞宽松的外部环境,给予宏观指导,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同时出台鼓励措施,包括: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研发、设计延伸,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拓展企业利润空间,对企业创建品牌所产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加工贸易自主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销,带动一批国际知名品牌进入国内市场。
二、完成两方面量化目标——服务贸易和本土跨国公司培育量化目标。
(一)服务贸易量化目标。
《纲要》提出服务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到2012年达20%,到2020年达40%以上的目标任务,同时要求到2012年培育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3个,建立一批国际服务外包基地。
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以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为龙头,珠三角地区为两翼的具有较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城市群。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_百(精)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2008年7月2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结合实际,现就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既是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也是工业化国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增强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我省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省已初步形成了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国内外产业竞争的严峻挑战。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扬长补短,狠抓关键,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打造示范带动力强的八大重要载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排头兵。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为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现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实际,制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粮食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任务,围绕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全省现有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建设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方位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我省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二)基本任务。
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市、县等有关农业科技优势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试验和示范推广;收集、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信息与动态,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1.重点工作: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各产业区域布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开展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
2.基础性工作:建立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产业国内外、省内外相关信息,提供相关产业应用和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3.前瞻性工作:针对我省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组织开展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3.28•【字号】粤发[2004]7号•【施行日期】2004.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二00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统揽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发展方向,以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镇功能为关键环节,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按“五普”统计口径,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65%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80%左右。
到2010年,本省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就业约830万人。
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三大目标。
(一)生产发展。
——提高经济总量与经济运行质量。
2010年,全省GDP超过2万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GDP达28600元(约3450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不低于58100元(约7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45%,其中珠江三角洲不低于50%。
广东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目标后年服务业占GDP半边天
加 快 推 进 珠 三 角 经 济 一 体 化 的对 策
( ) 一 建立 区域协调机构 ,完善 区域合作机制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各项 区域和产业政策得以顺利实 施 ,欧盟及其下属机构 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珠三角是
家 对 《 东 省 现代 产 业 体系 建 设总 体 规 划 》( 求 意 广 征 见 稿 )的意 见 ,以提 升 规划 的 水 平和 质 量 。 据了 解 。
提供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 ,完善不 同行政主体之间
的合作 机制 ,消除要 素和产 品流动障碍实现市场一 体 化 ,发挥经济区各市比较优势形成 合理分工的产业一体
化 ,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的信息一体化 ,消除城乡二
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行业层面 ,可以组建各类区
设用地 ,实际剩余的可建设用地相 当有限 ,甚至无地可 用 ,缺乏后备空间资源支持的问题 日趋凸显。外圈层地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的格局 ,以推动珠三角及广东
全省的产业升级 和转型 。各城 市要按照已有 的产业基 础 和比较优势 ,形成新兴产业 的产业链 ,以及规模化 、集 约型的生产体 系。基于珠三角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经济比 较发达的特点 ,珠 三角可着力构建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 、 产业 辅助系统 为支撑 、产业发 展环境为基础 的联系密 切 、辐射灵活 、具有城市特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
素高度集中在穗一莞一 深产业集聚带 上,这一地区集聚
了珠 三 角 人 口总 数 的 5 % 、 D 的 6 % , 临用 地 紧 张 , 7 GP 3 面
生态环境恶化 、 社会治安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 。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 ,加上产业同构程度较大 ,导致珠三角城 市体系不完善 ,城市的规模结构虽然有一定 的梯度 ,但 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并不 明确 ,城市职能结构和网络结构 都不够合理 ,限制了区域深化分 工和深度合作 ,不利于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多极”包括由重点开发区域——珠三角外围片区、 粤东沿海片区、粤西沿海片区和北部山区点状片区构 成的广东省经济新的增长极。
“绿屏”是指以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 围生态屏障以及蓝色海岸带为主体构成的区域绿地系 统,是维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水源安全的“绿色屏 障”。
2.人多地少,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2010 年,全省人口密度581 人/平方公里,是全 国人口密度(140 人/平方公里)的4 倍多。
全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7 公顷,不到全国人 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0 公顷, 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 0.053 公顷的警戒线。
57
2020 年 11.17 9130 6100 29087 25560 102616
58
三、战略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从战略高度出发,遵循不同 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建“五大战略格局”。
1. 构建“核心优化、双轴拓展、多极增长、绿屏保护” 的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2. 构建“一群、三区、六轴”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战略格 局。
以广州、深圳、湛江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汕头、珠海、韶关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其他地级市为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空港、海港和陆路交通枢纽为结点, 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主要出海航道及千吨级以上
内河航道、油气管道为骨架, 公路、轨道交通、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
(1)沿海海水增、养殖农业带:
重点建设珠江口咸淡水优质鱼养殖以及深水网箱和沉箱养殖, 粤东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鲍鱼,粤西珍珠和对虾、贝类养殖 等现代化示范基地。
行业产业划分以及企业规模划分汇总
行业产业划分以及企业规模划分目录第一章产业与行业 (3)一、产业与行业概念 (3)(一)产业的定义 (3)(二)行业的定义 (3)二、产业和行业的关系 (3)三、产业的基本划分 (3)四、行业基本划分 (4)(一)门类列表为 (4)(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2011最新整理版本》 (4)第二章我国产业政策 (4)一、总领性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4)(一)出台的背景 (4)(二)主要内容 (5)(三)政策要求 (6)二、国家鼓励类产业的认定和优惠政策 (6)(一)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优惠政策 (6)(二)广东省现代产业的规划以及鼓励措施 (7)第三章资本市场对于产业、行业的政策与要求 (13)一、主办、中小板产业要求 (13)二、创业板对于产业要求 (13)(一)创业板具有产业要求 (13)(二)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的规定 (13)(三)符合《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 14三、场外市场对于产业的要求 (15)(一)新三板对于产业的要求 (15)(二)场外交易市场对于产业的要求 (15)(三)地方产权交易所对于行业无特定要求 (15)第四章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部分行业产业政策 (16)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16)二、电子信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16)(一)增值税 (16)(二)企业所得税 (16)(三)出口退税 (17)三、生物行业优惠政策 (17)四、高技术服务业 (17)五、其他产业优惠政策见《税收优惠政策》 (18)六、其他配套支持措施 (18)(一)拓展融资渠道 (18)(二)完善市场环境 (18)(三)培育市场需求 (18)(四)增强创新能力 (18)(五)加强人才培养 (18)(六)深化对外合作 (18)(七)引导集聚发展 (19)(八)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区 (19)第五章中小企业 (19)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19)二、中小企业的划分: (19)三、产业优惠政策 (21)(一)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优惠税率 (21)(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低 (21)(三)核定征收企业应税所得率幅度标准降低 (21)(四)支持中小企业筹资融资 (21)(五)创投的税收优惠 (22)(六)中小企业可以享受的其他优惠政策 (22)第一章产业与行业一、产业与行业概念(一)产业的定义:是指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涵盖范围不仅指工业,还包括非工业。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2010-04-27 16:58:05来源:浏览次数:1681导读: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广东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巨大压力。
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是广东省全境,规划期限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
2003年到2008年期间,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包括搭建“山洽会”平台,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成立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5月24日,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要求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全省产业转移的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
2008年8月通过评审最终确定由省社科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特编制《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期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条件(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凭借在全国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奠定了建立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2亿元,约占全国的1/8,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
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780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31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55.8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双轮驱动”初步形成。
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为2009年的5.1∶49.3∶45.6.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轻重工业比重从1978年52.6∶47.4调整为2009年40.7∶59.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2%。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等产业已成为制造业支柱产业,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
商贸服务、房地产、金融、物流已成为四大重要服务业行业。
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集聚发展趋势明显,协作配套不断深化。
截至2009年底,全省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33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61个,形成深莞惠电子产业集群,广州及周边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汕头玩具产业集群,江门摩托车产业集群,以及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五金灯饰、揭阳五金不锈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目前,全省欠发达地区已设立省产业转移园34个,2009年共吸纳劳动力约3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2.3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09年,我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专利授权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研发平台等总数居全国前列。
科技投入逐年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6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
数控、核电、风电、农机等领域装备产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截至2009年底,我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3亿吨;省内电源装机达6300多万千瓦,西电东送最大输电能力达2000多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约52%,核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油气管道里程达2300公里。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
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等问题。
特别是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二)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与合作进入新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的新趋势;世界产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知识化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低碳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等作为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等复苏进程缓慢,各国对市场和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融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家对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为现代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正处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省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以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和八大载体为主要任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尽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以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谋划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转变。
——坚持节能节地减排。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制造业低碳化、服务化为切入口,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体制节能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集聚发展。
加大龙头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于筛选、整合、运作省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促进产业优势的进一步增值,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现有产业基础,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统筹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提升珠三角产业发展层次,壮大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规模。
——坚持对外开放。
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升招商水平,着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技”转变。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24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下简称比重)达到4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达33000亿元,比重超过50%;培育形成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0%、22%、11.5%,研究与开发投入比重达到2.3%。
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服务业比重达到55%;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三、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六大主体产业,打造八大重要载体,优化“一区三带”空间布局,建立与世界接轨,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突出两大工作抓手。
重点抓好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将重点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作为一项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引领我省现代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在3-5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培育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完善重点培育500强项目的机制,制定资金、用地、环保、财政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快项目建设;500强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跟踪评估检查项目建设落实情况,通过500强项目建设,实现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首批500强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项目以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为重点,突出发展新电子、新能源汽车、新光源“三新”产业,形成3-5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百强项目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突出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百强项目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
优势传统产业百强项目突出信息化、品牌、质量和自主技术的提升作用,再创粤家电、珠江水、广东粮的国际知名度和新优势。
现代农业百强项目以生态质量效益为重点,重点支持农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
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
近期重点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取得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百强项目建设。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重点发展新显示、新通信以及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着力发展面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积极推进云计算运用平台建设,促进无线宽带城市和物联网发展,推进长期演进(LTE)、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4G)等后续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国家级通信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广州、深圳高世代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佛山、河源、汕尾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