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 掌握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空气是什么?2. 空气的性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学生:“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Step 2: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等方式展示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且它包围着地球。

2. 阐述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3:实验观察1. 进行实验1:空气占有空间将一个杯子倒扣在水中,观察杯子下方的水是否上升,说明了空气占有空间。

2. 进行实验2:空气的存在将一个松紧带抽紧,然后将其套在一个瓶子的口上,拉开松紧带,瓶子里充满了空气,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3. 进行实验3:空气的无味无色用一个干净的罐子将一小块烧红的木炭球放进去,然后用罐盖紧盖住罐口,观察烧火后的木炭是否熄灭,说明了火中的氧气被封在了罐内。

Step 4:总结总结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5:拓展带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题目,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空气的哪些性质你知道?等等。

Step 7:课堂总结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空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的教案,供参考使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3.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4.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空气的性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水槽、透明的杯子、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注射器纸、细木棍一根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现在,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动物植物都需要。

”——(教师出示迷面,生猜。

(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2. 学生回答。

3. 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 学生提问。

5.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

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槽中,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

)究竟结果怎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教师演示纸团不会湿实验)待同学们看到纸团未湿后,再演示纸团被浸湿实验,请生说说两种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大胆猜测。

(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空气具有什么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

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

1、《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的性质》一课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是空的,他们里面有空气。

本课从(1)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2)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4)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的应用。

四方面来学习。

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杯子、气球、水槽、注射器、小塑料瓶、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任务:1、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3、观察水和空气有什么异同。

4、在家做一个压缩空气枪。

三、合作、探究、交流学习1 、小组汇报交流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2 、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认识空气的性质。

3 、学生讨论汇报水和空气有什么异同。

4 、用自做的压缩空气枪,探究探究压缩空气力量的大四、课堂巩固:填空题: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___,是因为______。

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会湿。

这是因为杯子里有___。

3、“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___。

4、喷气气球充气量越___,跑的距离越远。

5、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做___,它具有___。

五、课堂总结:我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占据空间有质量会流动可以被压缩。

小学科学公开课《空气的性质》教案与教后感

小学科学公开课《空气的性质》教案与教后感

小学科学公开课(空气的性质)教案与教后感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够流动,能被压缩等性质。

2、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用观察、实验、比拟、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4、培养细心观察,动手操作,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空气的性质。

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打算:气球、皮球、玻璃杯、水槽、小木棍、线、纸巾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种动物和植物都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空气又有什么性质呢?〔板书:空气的性质〕2、摸一摸,闻一闻,舔一舔感受空气的的无色、无味、无形、。

〔板书:无色、无味、无形。

〕3、先不急着商量,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一)、探究和调查空气占据空间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钢〔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如果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3 、将里边的纸团取出,让学生用手去感受。

4、为什么在第—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5、学生观察汇报: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6、师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了解了空气的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板书:占空间。

〕〔二〕、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假设:在打算的平衡尺的两边各挂上一个气球,其中一个气球吹上气,另一个气球不吹气,看看平衡尺哪边沉,如果吹起的气球沉,就说明空气有重量。

2、实验证明: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师总结:空气有重量。

〔板书:有重量〕〔三〕空气可流动1、实验:解开吹足气的气球的绳子,让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体积、空气的质量等。

2.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空气的来源、空气对生物的影响、空气污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防治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的相关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实验器材。

教案内容请提供更多细节和要求,以便进行更精确的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力量,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体积和质量等。

3.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气密性测试等,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介绍空气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巩固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掌握。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中的空气质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源。

2.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家庭的空气质量,制定一个家庭空气质量改善计划。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空气教案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空气”单元进行设计。

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空气的特征并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特性,掌握空气的主要组成和特征,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空气的特征,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学会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空气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氧气的重要性,掌握空气的其他特性。

三、教学方法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通过科学实验、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探索,自主发现空气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利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引入教育课题:“毛毛虫为什么要吐丝?”,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答案。

2.探究过程第一步,呼吸实验分组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记录呼吸前后气球的变化,探究人类为什么需要呼吸。

第二步,物体沉浮实验通过物体的沉浮来判断重物和轻物,并与学生分享水中动物和腐生动物的生命方式。

第三步,烧杯燃烧实验通过烧杯的燃烧判断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引发学生对氧气的讨论。

第四步,空气压缩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表现。

3.归纳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老师的引导,总结和概括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4.巩固练习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发挥巧思,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并以小班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估方式在课程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英语试卷的简短测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特性,通过科学实验更加直观和深入地认识空气的重要性。

此外,课程设计中的团队合作和互动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四年级科学教案 空气的性质-全国获奖

四年级科学教案  空气的性质-全国获奖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三小学执教者:邵天姣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空气的基本性质有: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2、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有重量的。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乐于参加探究活动。

2、养成有计划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难点:在实验中收集证据,得出空气是有重量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线、小台秤、简易天平、打气筒、针、资料卡、记录表、瓶子。

演示实验材料:各种形状杯子、简易天平、小台秤、气球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主题1、教师出示一个杯子。

2、学生观察杯子,交流杯子里有什么?——空气3、教师板书题目:空气的性质(二)前概念调查,了解空气的简单性质。

1、教师提问:空气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回答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空气的性质。

4、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并提出质疑,尝试解释空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性质。

(三)引发质疑,探究空气是否有重量。

1、教师提问:空气有重量吗?2、学生体会水、书都有重量,思考空气是否有重量,发表自己想法并简单解释。

3、教师提问,如何研究空气是否有重量?4、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出研究空气是否有重量方法(实验法、查阅资料法)。

探究实验:(1)教师ppt出示实验材料(秤、塑料袋、气球、打气筒、简易天平、瓶子,绳子,针)。

(2)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需要的材料和实验的操作方法。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总结出可执行方案及注意事项。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4)学生总结出实验注意事项:1、简易天平保持水平(利用橡皮泥调节平衡)。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性质2. 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教学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比例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管、水槽、蜡烛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对我们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空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空气的密度、溶解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吹气球、用玻璃管吸水等。

三、空气的存在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如: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呼吸的重要性,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如用蜡烛燃烧实验。

四、空气的组成和比例(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比例,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组成,如用气球代表不同成分的含量。

五、保护环境,珍惜资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如何做到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存在和作用,以及空气的组成和比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空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讨论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安全。

六、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污染的产生,如用烟雾剂模拟空气污染。

科学认识和探索空气的性质和运动

科学认识和探索空气的性质和运动

科学认识和探索空气的性质和运动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气态物质,它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将通过对空气性质和运动的认识和探索,培养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一部分:引入】在开展本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

请同学们在纸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纸会被我们吹得移动,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空气具有推动物体的性质。

那么,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第二部分:空气的性质】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引入空气的性质。

首先,我们了解到空气具有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空气也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它们也具有质量。

其次,空气具有可压缩性。

利用橡皮球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橡皮球压缩时,空气分子会被挤压在一起,从而使橡皮球变形。

这说明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最后,空气还有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空气的温度会影响空气中分子的速度和分布,而气压则反映了大气对物体的压迫力。

【第三部分:空气的运动】空气的运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了解到空气的流动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吹鼓来观察空气的流动。

当我们吹气进入鼓内,鼓皮会随着气流的进入而膨胀,这显示了空气的流动性。

其次,利用气球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当气球内充满气体后,它会向外扩张,这是因为空气的高压会推动气球壁向外膨胀。

此外,大气环流也是空气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气候和天气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四部分:空气的应用】空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吹气球、运动风车等方式来利用空气的性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来理解和应用风能、空调制冷等技术。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强调空气的保护和环境意识,提倡减少汽车尾气和空气污染。

【第五部分:实践探究】为了加深学生对空气性质和运动的认识,我们组织一个实践探究活动。

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研和实验。

比如,探究高温下空气的膨胀特性、利用电风扇观察气流的运动等等。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可压缩性等。

3. 空气的重要性:生物呼吸、燃烧、气候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们周围的空气》。

2. 实验器材:气球、水槽、玻璃管、蜡烛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5. 总结提升: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空气质量。

6.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空气中污染物分布的实践作业。

7.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观察空气中污染物分布的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学家或环境科学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和气候关系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局或气体工厂,实地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

3. 开展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让学生参与实地采样和数据分析,提高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空气模型:装满汽水瓶、盖子和吸管。

2.空气压缩模型:一个玻璃茶杯和一张纸。

3.用毛巾盖住嘴巴,从嘴里吹气,此时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气流的温度变化。

4.通过水蒸气实验模拟云的形成。

5.通过绘制人体模型,展示空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1.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有什么作用?1.2.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谈谈有哪些物体是需要空气的?2.认识空气2.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气体组成的。

2.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3.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命的重要作用。

3.实验操作3.1.利用空气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3.2.利用空气压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随压缩而变形和回弹。

3.3.利用吹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散发热量的特点。

3.4.利用水蒸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是如何形成云的。

4.总结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练习,统计成绩,以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实验为主体,通过操作和体验,展示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让学生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操作的方式可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解要点,清晰表达,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教案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教案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教案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教案】空气的组成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2. 了解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形、能被压缩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描述空气存在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PPT课件等。

2. 教学素材:图示、实验材料、学生参与活动的手册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引入(10分钟)1. 展示图片:大气层、风、气球等,引起学生对空气的注意。

2.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什么组成吗?3. 学生回答并引导: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Step 2:探究空气的性质(25分钟)1. 展示实验材料:气球、透明塑料瓶、带子、喷壶等。

2. 实验1:“气球变大”的实验a. 将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放在电磁炉上加热。

b. 观察气球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

c. 结论:空气是能被加热而膨胀的,气球变大。

3. 实验2:“用空气推动物体”的实验a. 将一个小纸片放在桌面上,用吹气的方式尽量推动纸片。

b. 观察纸片移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

c. 结论:空气具有压力,可以用来推动物体。

4. 实验3:“空气的占据空间”的实验a. 在一个透明塑料瓶中注入几滴水,并用带子将瓶口完全封住。

b. 倒立瓶子,观察水滴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

c. 结论:空气占据物体的空间,导致水滴无法进入瓶子。

Step 3:深化理解(10分钟)1. 展示相关图示:大气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

2. 提问:空气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并引导:人类和动物需要呼吸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Step 4:巩固训练(15分钟)1. 观察题:小明用吸管吹气,在镜子上看见有水雾产生,请解释原因。

2. 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解释,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以及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能被压缩等。

《空气的性质》精品教案

《空气的性质》精品教案

《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掌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2.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生命世界当个
宝,每时每刻少不了。

”引出空气的话题。

2.提问学生如何知道空气的存在。

2.认识空气的存在
1.用塑料袋捕捉空气、把杯子倒扣在水中等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空气存在的例子。

3.认识空气的性质
1.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空间等。

2.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性质,如把气球吹大、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倒扣
在水中等。

4.总结
1.总结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强调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Ability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but character is the criterion.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一课时空气的性质..一、教材本课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对“空气的存在、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2、知识与技能: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知道空气的性质..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2、愿意与同学交流;拥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空气的性质..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四、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材料准备:黑袋子、玻璃杯、纸团、矿泉水瓶、水、水槽、排球、皮球、注射器、橡皮;多媒体课件、圆珠笔笔芯、小木棍、注射器、土豆、湿纸团;水火箭、气筒等..五、教学过程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在课前准备好充满空气的黑色塑料袋放在礼品盒中..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黑色袋子里装了什么吗接着让学生来摸..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猜测..之后我给出肯定的答案:黑色袋子里装的是空气..我提出问题:既然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你们凭什么说袋子里装了空气呢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我出示注射器提问学生:你们能用这只注射器或者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吗学生演示实验方法并说明..小结: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板书:空气是存在的意图解析情景导入的小活动增加了空气这一主题的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空气探究的兴趣..我提供了明确的研究任务给学生;既规范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又为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打开了一扇大门;学生会为了目标的实现;费尽心思;挖空脑袋去证明空气的存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本课的重点;我将会花2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2、引入本课的主题耗时2min空气虽然无处不在;但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空气的性质..板书:空气的性质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的确存在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空气:当解开充满气的气球并将口对着自己时有什么样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说说对空气的印象..并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我会适当提示学生结合水的性质与空气作比较;水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且易流动的物体..然后请学生作答..得出结论:和水相似;空气也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质..板书3、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耗时4min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气泡从水中往上冒;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会提出自己的假设;A空气不溶于水;B空气比水轻C空气自己会动等..刚刚有同学说空气比水轻;那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的说没有;理由是我们没有感觉到周围的空气压在身上;可能有的提出反对意见;说有质量;是因为空气比较轻我们感觉不到..我会拿出两只排球一只充满气;另一只不充气然后请学生感受一下两只排球的轻重..学生明显可以发现充了气的排球比不充气的重..得出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意图解析在中低年级的实验过程中;假设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有意识地训练他们有根据的进行假设;对他们推理能力提高大有好处..4、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6min我会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并且用实验仪器进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学生回答..最后我作出解释:石子和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也就是说一个空间被物体占据后;其它的物体就不能进入了..我向学生提出质疑:石子和水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空气也会占据空间吗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团纸巾的秘密”..我叙述实验方法后让学生带着“纸巾会湿吗”的疑问分组进行实验;各组汇报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并解释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会发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会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将“吗”擦掉意图解析学生对现象的解释;表明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现象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同时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5、运用“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解释现象..耗时10min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吹气球的游戏好不好比一比;谁的气球吹得大游戏结束后;我出示一个装有气球的塑料瓶;提问: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吗然后让学生实验..讨论并解释: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吗为什么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意图解析在这部分;我安排了一个“吹瓶子里的气球”的活动;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瓶子里的气球基本上吹不大;然后我会让学生想各种办法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些;学生也许会想到把瓶子里的空气排挤出来;比如在瓶子上钻个洞;等方法;从而从反面论证了空气占据空间..然后我提出疑问:既然瓶子里充满空气;为什么气球也能吹大一点点呢;从而为了解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做了铺垫..6、小组探究;发现空气能被压缩..耗时10min这一部分是本科的难点..我会提供充气很足和充气不足的篮球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这两种性质..之后我提供注射器和橡皮让他们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板书:空气可以被压缩意图解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满足了情感的需求;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对无限科学知识的向往..7、利用空气能被压缩以及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完成空气枪的小制作1、教师演示空气枪..2、介绍空气枪制作方法..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4、学生玩空气枪;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成功的学生需教师个别指导;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检验到成功..5、让学生说说空气枪的原理和如何才能射得更远..我将问题引伸:同学们说说看;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这种性质让学生交流并展示ppt图片..8、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性质;教师加以补充..9、课后作业由于时间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完成空气枪的小制作;并思考如何才能让“子弹”射得更远..下节课我们会继续探讨空气的最后两个性质..我的一些教学体会:1、设计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实验..PPT我们知道观察可以是人的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借助于仪器的间接观察——实验..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说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有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活动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考虑了学具结构的严密性问题..学生面对有结构的学具;可以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产生科学问题;不需要教师的“开场白”;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就充分体现了学具的结构性..而且所有活动紧密围绕一个主题“一团纸巾的秘密”而展开;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2、引导学生交流与核心概念直接关联的内容..PPT一个人的观察往往有限;通过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观察;弄清问题所在;互相弥补经验上的不足;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从而引发儿童思维的发展..3、培养学生学会假设:PPT本学期的培养重点是学会假设;并通过搜集证据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这一点上;要在每一个实验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潜移默化地熏陶;不知不觉地养成先假设后实验验证的思维习惯..4、材料准备很关键:PPT科学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准备教学材料了;准备哪些材料;在什么时候提供材料;用什么方式把材料分配给学生;这些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好坏..关系到探究活动能否充分的展开..因此;我们在准备教学具时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考虑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更简单、容易获取的其它东西代替;也就是应该具有典型性、简易性;更应考虑材料的有结构性;即是否可以一物多用;是否能提供给学生帮助等等..5、课堂调控很头疼:PPT在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那就是在活动的时候学生往往显的乱烘烘;或者由于发现而兴奋影响到后面的交流;这其实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也难怪;毕竟学生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的时间还是这么短暂..我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知道合作和分工的重要性;懂得只有有序合作、合理分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了解空气的特性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意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了解空气的特性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意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了解空气的特性对我们生活有什么意义??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空气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听到人们经常说:“没有空气,生命就没有意义”。

因此,了解空气的特性非常重要,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一、空气的特性1.空气是什么?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其中最常见的气体是氮气和氧气,它们分别占据了空气的78%和21%。

2.空气的压力和重量由于地球的引力,空气对地球的表面施加了压力。

这种压力被称为大气压力,它的大小取决于海拔的高度。

在地球上的平均海平面,大气压力约为1013毫巴。

此外,我们通常认为空气重量是为零,但这是错误的。

尽管气体无形,但它们有质量和重量。

3.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还具有温度和湿度特性。

温度可以影响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而湿度则是指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量。

二、了解空气的意义1.空气允许我们呼吸空气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呼吸。

我们的肺中需要氧气来支持正常的肺功能。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氧气,我们就会出现窒息,很容易危及生命。

2.空气提供能量空气还可以提供能量。

例如,风力、水力、太阳能等都是能够转化为电能、机械能、热能等形式的气体能量。

3.空气控制天气空气也可以控制气象和天气。

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会承载不同的湿度,因此它能够影响天气条件,例如云、雨、雪等。

而气压和密度也会影响气候和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4.垃圾处理空气还对我们的废物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在垃圾桶中放置一些有机物质或废料时,它们会开始腐烂,空气中的氧气会转化成能量,再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三、我们如何保护空气?保护空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质量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保持空气的纯度和质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5)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5)

《空气的质量》实验教学设计说课一、对教材的理解《空气有质量》是《空气的性质》一课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对《空气的性质》的研究,学生知道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知道空气的性质有:占据空间、有流动性、能被压缩,有质量。

可是空气不同于其他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被学生具体感知,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间接感知。

在探究空气有质量时,我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主要是以实验的形式来呈现,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感知,获取证据→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来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目标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按照科学认知程序,初步完成实验验证;以实现培养学生注重证据、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目的。

三、教具准备电子秤,输液袋,注射器,细木棍,相同气球两只。

四、实验内容设计教材原实验设计的:准备两只相同的气球,空气充得同样多,分别贴上一小块胶布,分别吊在细木棍的左右两端,调节中间的绳套,使它们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个气球,观察发现:气球爆裂,木棍向气球完好的一端倾斜。

从而得出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原实验不足:1、实验严谨性不够。

2、实验说服力不够。

3、实验安全性不够。

4、时间的有效利用不够。

创新实验内容设计针对原实验的不足,我对实验作了一个改进创新。

根据空气的可被压缩性,我们可以对同一容器抽空和注满空气后的质量进行测量,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五、说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时,我主要采用电子秤测量质量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用电子秤测量抽空后输液袋的质量,记录下来;然后用注射器给输液袋注满空气,再次测量质量,记录下来;最后比较两次的质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出问题,大胆猜测首先,老师提出问题:苹果有质量,教室的桌椅有质量,我们人体也有质量,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它是否有质量呢?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有固定形状的物体与没有固定形状的空气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空气也是有质量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性质;•掌握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掌握利用空气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利用空气的方法。

2.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探究;•课堂练习;•PPT教学。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空气”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

3.2 操作过程3.2.1 空气的性质1.呈现PPT,介绍空气的性质。

2.分析图表,感受空气的重量。

3.进行讨论,了解空气的压力。

3.2.2 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1.以打气筒为例,引导学生感受空气的压力和重量。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用称量匙分别称量一袋装有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品和一袋装有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品,对比体积与重量的关系。

3.带领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探究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

3.2.3 利用空气的方法1.通过呈现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空气的作用。

2.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利用吹气管将小球从一端吹到另一端。

3.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其他利用空气的方法。

3.3 总结过程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及利用空气的方法,并强调课程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评价4.1 教师评价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检查、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吸引和激励学生的参与。

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查并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4.2 学生自评学生应能在课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为下次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铺平道路。

5. 总结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性质,测量和比较空气的质量方法以及利用空气的方法。

通过活泼、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领会空气的形态和作用,为下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科学老师:刘鑫
年级:四(三)班
教案背景:
空气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背景,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还知道人呼吸需要空气,但由于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

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方法: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吹气球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通过比较,小组交流。

让学生尝试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杯子、食品袋、报纸、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注射器、塑料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
1. 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你不能坚持的时候就停下来。

2、谁来说说为什么停下来?(生答:发闷、难受……)
3、为什么会这样呢?(生答)
4、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书:空气)
【意图:通过猜谜语、做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对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即将要探究的目标内容。


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它就得先把它给找出来。

同学们可以看到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器材(食品袋、,吸管,气球、注射器,),你想选用什么来找到空气呢?(a同学自己选)
(2)学生上讲台做实验,师旁边观察指导并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要求汇报。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导选择实验器材激发学生思考。


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在袋子中、杯子中……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引导学生发现: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学生发现了空气具有流动性、有弹性,教师临时改变下面内容的顺序)教师相机板书:性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三、观察实验,在现象中认识性质
师:空是无色无味而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也像我们的桌子、椅子、文具盒等占有一定的空间吗?我们一起来了探究探究吧!
师讲实验一: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
1、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让学生注意:(1、纸团要塞紧,以免杯口朝下时掉下来。

2、压入水中时要慢并竖直。

3、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和杯口的水擦干净,然后才取出纸团。


3、学生积极主动上讲台参与,师旁边观察,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其操作过程,验证猜想结果。

4、回归问题。

教师先提问纸团:“为什么杯子浸在水里,你们的纸团没有浸湿呢?”再引导学生认识:水进不去,是因为被杯子中的空气挡住了。

我们虽然看不见杯子中的空气,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6、如果我们想让杯子里的纸变湿,有什么好办法吗?同学们思考,讨论。

【借助有形的、可见的物体,让学生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并进一步透过实验现象认识空气的占据空间的性质。

通过分析纸变湿和没变湿的原因,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的认识。


师: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同学们还想继续做实验吗:
实验二: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儿有个装在瓶子里的气球,想请个同学上来把它吹大,谁来试试?
1、学生尝试。

2、引导学生解释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联系前面纸团的实验)
3、总结: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4、谈话: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
5、学生思考、交流。

(把瓶子戳几个洞、插根吸管……)
【实验二进一步证明了实验一的结论,而且是在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后的实际应用。


四、再次动手,研究其他性质。

1、空气除了这些性质还有其他性质吗?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试一试,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2、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你发现了什么?说明空气还有什么性质?(有质量)
3、我们另一只充满气的气球解开,让气球的口对着一位同学,猜想会有什么发生?(请那位同学说一下感受)师引导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板书流动性),
4、师出示一只充满气的塑料袋。

问:这袋子里装满了什么?(生答)我们来压一压,会有什么感受?(几个同学一组,提醒:不能太有力)(生反馈:有弹性并板书:有弹性))
五、总结延伸,作业布置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有关空气的什么知识?(生答)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用知识,大家有继续实验的冲动吗?(生答)那么请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证明饼干、砖头、羽经绒被里是否有空气?有信心吗?(生:有)老师期待你们的结果,下课休息!
【由于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空气真实的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学生很自然想到在水中来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空气的性质,空气有哪些性质?
2、对于空气,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思考
1、空气确实存在,它有质量吗?
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原有的浅略知识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将学生的生活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有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但由于时间紧准备不够充分,实验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有少部份学生显得无事可做,在以后的教学上要加以注意。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

只是学生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课堂纪律比较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