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考点突破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近十年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近十年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含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01及(10年6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及:(2)(2021·全国甲卷)钦若至,未及.有言及:(3)(2021·新高考Ⅱ卷)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4)(2020·浙江卷)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及:(5)(2020·全国卷Ⅱ)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及:(6)(2020·江苏卷)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及:【答案】(1)连词,和(2)来得及(3)等到(4)等到(5)考中(6)达到[课本回扣](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王羲之《兰亭集序》)(3)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4)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答案】(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02盖(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盖:(2)(2021·浙江卷)盖.陈己之所守盖:(3)(2020·全国卷Ⅰ)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盖:(4)(2020·浙江卷)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盖:5)(2019·天津卷)盖.盛于先王之时矣盖:【答案】(1)连接上一句,表示解说缘由(2)连接上一句,表示解说缘由(3)大概(4)发语词,因为(5)大概[课本回扣](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3)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4)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1)遮盖,掩盖,覆盖(2)同“盍”,何,怎样(3)古称“伞”(4)副词,大概,一般03故(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故:(2)(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故:(3)(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故:(4)(2020·全国卷Ⅲ)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故:(5)(2020·全国卷Ⅰ)故.官止于此故:【答案】(1)以前的(2)所以(3)缘故(4)旧的(5)所以[课本回扣](1)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2)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3)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5)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故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7)轩东故尝为厨(归有光《项脊轩志》)(8)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答案】(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9)所以04.归(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归:(2)(2021·浙江卷)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归:(3)(2021·新高考Ⅱ卷)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归:(4)(2020·江苏卷)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归:(5)(2020·全国卷Ⅱ)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归:【答案】(1)归还(2)返回(3)归附(4)辞官回家(5)归还[课本回扣](1)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班固《苏武传》)(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送还(4)归附,归向05过(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过:(2)(2021·浙江卷)襄之为文,无能过.人过:(3)(2020·浙江卷)有不足以过.之者过:(4)(2020·全国卷Ⅱ)俟过.此,当为卿罢京过:(5)(2019·北京卷)若过.其序过:【答案】(1)错误,过失(2)超过(3)过头(4)度过(5)错乱[课本回扣](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鸿门宴》)(3)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司马迁《鸿门宴》)(6)一日,大母过余曰(归有光《项脊轩志》)(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答案】(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06如(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如:(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如:(3)(2021·全国乙卷)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如:(4)(2020·全国卷Ⅰ)作文如.行云流水如:(5)(2019·全国卷Ⅲ)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如:【答案】(1)像(2)如果(3)像(4)好像、像(5)比得上【回扣课本】(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2)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4)不如言,刑从之(司马迁《史记·夏本纪》)(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6)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1)像,如同(2)及,比得上(3)到……去,往(4)遵从,依照(5)连词,假如,如果(6)连词,或者07卒(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今遣九军,锐卒.三万卒:(2)(2021·新高考Ⅱ卷)九月,卒.于雍丘卒:(3)(2020·浙江卷)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卒:(4)(2019·全国卷Ⅱ)卒.定变法之令卒:(5)(2017·天津卷)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卒:【答案】(1)士兵(2)死亡(3)最终(4)终于(5)同“猝”,突然,仓促【回扣课本】(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2)怀王卒行(司马迁《屈原列传》)(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答案】(1)步兵(2)终于,最终(3)终,保全08非(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非:(2)(2021·全国甲卷)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非:(3)(2020·全国卷Ⅲ)非.廷尉所料,不肯受非:(4)(2020·北京卷)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非:(5)(2019·全国卷Ⅱ)反古者不可非.非:【答案】(1)不能(2)不是(3)不是(4)不(5)否定[课本回扣](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3)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答案】(1)不,没有(2)不是(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09诚(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2)(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诚:(3)(2021·浙江卷)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诚:(4)(2020·浙江卷)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诚:【答案】(1)果真,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诚心、诚意[课本回扣](1)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林觉民《与妻书》)(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10本(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是故道为文之本.(2)(2020·全国卷Ⅱ)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3)(2020·天津卷)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4)(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答案】(1)根本(2)本来(3)根本(4)根据[课本回扣](1)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3)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答案】(1)推究(2)本来(3)根本,这里指行王道仁政(4)根11当(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当:(2)(2020·全国卷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当:(3)(2020·江苏卷)请佩此言当.韦当:(4)(2019·天津卷)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答案】(1)判处(2)应当(3)当作(4)符合[课本回扣](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9)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掌握,主持12得(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得:(2)(2021·全国乙卷)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得:(3)(2020·全国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得:(4)(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得:【答案】(1)得到(2)能够(3)能够(4)得到[课本回扣](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归有光《项脊轩志》)(5)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6)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取得,获得(2)获得(3)同“德”,感恩,感激(4)能够,可以(5)适宜、得当(6)应该13病(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2)(2021·新高考Ⅱ卷)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病:(3)(2020·全国卷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病:(4)(2020·全国卷Ⅰ)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病:【答案】(1)担心(2)疾病(3)生病(4)疾病[课本回扣](1)三岁余,王病(班固《苏武传》)(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3)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答案】(1)生病(2)担心,忧虑(3)感到痛苦14复(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天下可复.保耶复:(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复:(3)(2020·全国卷Ⅰ)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复:(4)(2020·全国卷Ⅲ)不肯受,与州相反复.复:【答案】(1)再(2)再(3)恢复(4)重复,反复[课本回扣](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4)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5)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6)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15固(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若固.守而不移者固:(2)(2021·浙江卷)然使景山固.而不移固:(3)(2020·全国卷Ⅲ)大司马必当固.让固:(4)(2019·全国卷Ⅲ)美哉乎山河之固.固:(5)(2024·全国甲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答案】(1)坚持(2)顽固,固执(3)坚持(4)坚固(5)固然、本来[课本回扣](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3)少年固强之(蒲松龄《促织》)(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答案】(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一定(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16顾(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顾:(2)(2021·浙江卷)顾.事有先后耳顾:(3)(2020·天津卷)贫穷至而廉耻不顾.顾:(4)(2019·全国卷Ⅲ)顾.而谓吴起顾:【答案】(1)顾及(2)只是(3)顾惜(4)回头[课本回扣](1)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归有光《项脊轩志》)(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4)虽放流,眷顾楚国(司马迁《屈原列传》)(5)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照看(2)回顾(3)拜访(4)顾惜,顾念(5)考虑17患(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患:(2)(2021·浙江卷)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患:(3)(2020·新高考Ⅱ卷)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患:(4)(2019·全国卷Ⅰ)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患:【答案】(1)担心(2)担心(3)害怕,担心(4)祸患[课本回扣](1)诸侯之所大患(苏洵《六国论》)(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18既(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既:(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既:(3)(2021·新高考Ⅱ卷)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既:(4)(2020·全国卷Ⅰ)既.除丧,还朝既:【答案】(1)已经(2)已经(3)之后(4)之后【回扣课本】(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2)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3)既而得其尸于井(蒲松龄《促织》)(4)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答案】(1)过了(2)已经(3)不久,一会儿(4)既然19.即(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即:(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即:(3)(2020·全国卷Ⅰ)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即:(4)(2019·全国卷Ⅲ)即.之楚即:【答案】(1)登上,即位(2)立即(3)立即,马上(4)就[课本回扣](1)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鸿门宴》)(3)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苏武传》)(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答案】(1)立即,马上(2)当(3)登上(4)走近,靠近20.间(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间:(2)(2021·浙江卷)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间:(3)(2020·全国卷Ⅰ)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间:(4)又五千骑绝赵壁间.间:【答案】(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中间(3)中间(4)通道【回扣课本】(1)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答案】(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离间(3)参与(4)间或,断断续续地(5)从小路(6)隔离(7)间隙,缝隙21见(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召见.,问以政道见:(2)(2021·浙江卷)如景山且不能见.信见:(3)(2021·浙江卷)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见:(4)(2020·浙江卷)然其行事不见.于后见:【答案】(1)进见(2)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相见(4)看见【回扣课本】(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2)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3)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5)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6)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5)同“现”,表现(6)见面(7)知道22举(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九月契丹大举.入寇举:(2)(2021·全国乙卷)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举:(3)(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Ⅰ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义项串记,语境求解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依据条件,准确判断”)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头和颈比喻义:某个集团的领导人(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授职(《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高考语文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一、找准“三类”翻译点

高考语文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一、找准“三类”翻译点

(2)分析在句 如名词、数词用在谓语的位置,就有可能是名词
中的位置,看 活用动词或数词活用为动词。
是否活用 (3)了解前后 文言文中,实词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一个词 语境,选取合 选用哪一个义项,是受具体语境决定的。文言文
适的义项 翻译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词语义项的选用。 (4)掌握翻译 字字对译,单音变双音。翻译后还要通读,看看
句、省略句、倒装句。在翻译这些语句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分 清类型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多有标志,可 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准确判定其 类型,进而正确翻译。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
(2)注意省 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一
略成分
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
12/10/2021
【参考译文】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起初因 族祖恩荫得官。绍兴五年廷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 第二,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帝宠 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 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升为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 长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这件事,黄中不答应,官吏 私下画图进献。宰相对祭酒周绾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 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绾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 么用?”周绾退下来,对别人说:“黄司业的话精当切实简短扼要,
否则译文容易句意不清、不通。
12/10/2021
(3)注意语 序调整
(4)注意互 联关系
文言文中倒装句式时常出现,有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 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 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 范。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个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 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 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 修辞手法,翻译时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 或并列的部分。

12词类活用考点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12词类活用考点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考点突破教学目标正确辨别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辨别词类活用。

教学过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1.名词活用为动词类型例句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放在介宾短语前面,名词就用作动词风.乎舞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风”放在了介宾短语“乎舞雩”的前面,“风”应翻译为“吹风”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籍”应翻译为“造册登记”名词+代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应翻译为“命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应翻译为“游泳”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应翻译为“用网捕”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下”应翻译为“攻占”,“东”应翻译为“向东进军”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对点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3)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 )(1)“雨”,下雨(2)“履”,登(3)“军”,驻扎2.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发生活用的词语,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

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

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

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

[词语][译文][词语]方位名词“南”,名词活用为动词,要译为“南下”。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3 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3部分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3 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课时33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1.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

它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演变类型示例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古义今义双音节词示例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 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 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 学问广博精深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文言实词专项突破

文言实词专项突破

文言实词专项突破知识归纳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涉及的知识点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查方式主要有:解释加点词语、选出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翻译句子。

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或形体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

古字通假现象有以下类型:(1)音同通假。

指本字与通假字的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

如“始一反焉”,“反”通“返”;(2)音变通假。

指本字与通假字的声母或韵母不同的通假。

如“项为之强”,“强”通“僵”;(3)形近通假。

指本字与通假字形近造成的通假。

如“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辨识通假字要依据上下文去判断,如“满坐寂然”,“坐”用“坐着”解释不通,寻求与它同音的“座”字,可断定“坐”通“座”;还可以用古诗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为依据推断,如“濂具以实对”,“具”通“俱”,由此可推断“百废具兴”中的“具”也是“俱”的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副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2)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对语法、语义等的综合分析来识别。

如“一狼洞其中”,“洞”本是名词,但在该句中处在动词谓语的位置上,具有了动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所以“洞”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三、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的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词义扩大。

如“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

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一)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一(过、恨、及、见)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

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

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

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

“在文中的含义”,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

复习文言实词不要去背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而是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

有必要掌握基本概念,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命题预测比较而言,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稳定——多用单项选择;考点稳定——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复习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义。

但稳中有变,上海卷近几年在考查实词的含义时都是采用了主观题型,或许这种变化反映出命题的趋势。

三、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

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实词突破2.doc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实词突破2.doc

二、分别解释下列各句中的“恨”。

(1)商女不知亡国恨(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5)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遗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始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

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免费,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思,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奄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奄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奄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吏民感义,莫不信用命焉。

郡多氏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

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遵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孔奋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盈数月辄致丰积盈:满B 不以官屑礼之礼:礼节C.奋谢之而已谢:拜谢D。

2024年新高考解码高中文言文考点和读文方法

2024年新高考解码高中文言文考点和读文方法

变化:加入词意的考查,与课文中词意作比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 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 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 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 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所采用的游说策 表也,臣者景也”,这
略有什么不同? 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三 总览高考考题 明确读文方法
常考的几种史书体例
01
纪传体
02
编年体
03
纪事本 末体
04
国别体
[洞悉考向] 1.选择题 文言文的两道选择题分别为文言知识理解题、概述文本内容题。 2.主观题 三道主观题为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和简答题。 翻译题突出了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古代文 化知识等的考查。 简答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准确、简洁表述的能力。看似难度不 大,其实暗含着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需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 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 ,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 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 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 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 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 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35理解文言实词一__词分古今义究源流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35理解文言实词一__词分古今义究源流课件
(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其余实词是梳理近十年各地高考卷出现 频率而得出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1.分类记忆法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如古代表示官职 调动的词语,表授予的,如征、召、辟、拜、除等;表罢免的,如黜、 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调、改、转、出、徙等。人 物类的词语,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性情的, 如直、清、聪、狡、佞、贪等;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 善属文等。表示社会状态的,如治、乱、兴、衰、盛等。
讲述的旁白。
①有具体的叙事名称。
②故事性强,记录事件 的开始、结束,凸显事 纪事 件历程。 本末体 ③突出事件中主要人物 的治国观点、理念及历
某件事是如 何发生、发 展的,以记 事为主。
①侧重于叙事,凝练概括, 间有细节描写。 ②善用“春秋笔法”(一字 寓褒贬)。 ③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史贡献。
①开头:简要介绍传
按拔拜报暴备比币辟薄裁操策 差长陈称出处传垂次存错贷德 独多夺发伐方分奉赋干苟购果 会计将矜景竟居课理名命逆披 趣让稍舍身审师释视疏图委闻 文务息系向延夷意引游责直置 志中
2.高频实词:80个
白表第反奉废伏姑躬怀号径加 觉旧激极据略论敛谋内难遣趋 起饶夙收市岁署事矢输深脱听 通谓衔雅遇援寓御有缘言状征 止张著自主字至遂作足伯临效 许益云业退肆迫强简能求生达 观采
板 块 五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前 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

传体 知

一、高考文体特点
年份 卷别 篇名
文体
选文特点
新高考 《战国策·
①选文体裁:趋于多样化。
国别体
Ⅰ卷 魏策三》
由考查十几年的纪传体到2021年的纪事本末体,再到2022年的国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1: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1: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

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情况下根据其构成可推导字义。

形声字的形旁表义,揭示这个字的意思或表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是参透一个汉字的“关窍”所在。

据此规律,再加上语境提示,我们可以直接从字形推导出字义,至少可以据字形推断其意义范围,从而“解锁”词义。

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词义推断:“骐”和“骥”的偏旁都是“马”,马字旁的字大多和马有关,推测这可能是一种“马”,再结合语境推测,“骐骥”在这里应是“骏马”的意思。

【课文链接】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解析:“组”的偏旁是“纟”,而用“纟”作偏旁的字大多与“丝织品、绳索”等有关,再结合前文的“系”,可推断“组”在此是“绳索”的意思。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看解析:“眄”的偏旁是“目”,目字旁的字大多和眼睛有关。

再根据“眄”的对象“庭柯”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译文: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3.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

(节选自《后汉书》)赏赐解析:“赉”的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含“贝”的字大多与金钱有关,故有“金钱到来”之意。

再结合前面的“赏”可知,这里是“赏赐”的意思。

译文:后来又召到安福殿谈政事,受尚书郎,多次陈述朝廷得失,朝廷增加对他的赏赐。

4.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节选自《庄子·秋水》)水边解析:“涘”的偏旁是三点水(氵),带三点水(氵)的字大多跟水有关,或表示水流、水域的名称,或表示与水有关的动作或活动。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实词突破3.doc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实词突破3.doc

方法点拨(一)分析语境如果是人物传记,要对语言环境中的时间、地点、官职、人物(关系)、事情(因、过、果)、语言(关系、感情色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态度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如果是散文,要对人物、事情、景物、物象、感情、义理等内容和有关的表达技巧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

以便正确推断一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要明白,一个词具体表达什么意义,具有什么语法作用,不是词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

所以,要准确把握一个词的意义,非认真分析语境不可。

(二)注意一词多义1.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把这“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也就是字的本义。

另一种解释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

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意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意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

这种基本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意义。

掌握词的基本意义是了解多义词的好办法。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

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海”、“深耕”。

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意义。

从词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④深、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比喻义,也属于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

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

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

如: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高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120个实词突破(附答案,共100题)

高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120个实词突破(附答案,共100题)

高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120个实词突破(附答案,共100题)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答案:B,爱惜,吝惜。

A喜欢,爱好。

C爱慕,欣赏。

D,隐蔽,躲藏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答案:C(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答案:D(动词,遭受)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答案:A,“倍”通“背”,违背。

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答案:B(动词,推究本源,考查)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答案:B,见识短浅。

A边界。

C轻视。

D自谦之词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答案:C,兵器。

A军队。

B名作动,杀。

D用兵策略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答案:A,担心,忧虑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B。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常见实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常见实词

三、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 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 解释文言实词时 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 试看以下例句 6.(江西卷 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江西卷)能偿者捐其息 舍弃。 江西卷 舍弃 7.(四川卷 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四川卷)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平素。 四川卷 平素 8.(四川卷 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四川卷)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改变。 四川卷 改变 9.(北京卷 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北京卷)度吾所能行为之 估量。 北京卷 估量 10.(广东卷 上大寤 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广东卷)上大寤 惩罚。 广东卷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11.(福建卷 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福建卷)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忧愁。 福建卷 忧愁 12.(上海卷 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要求解释“苟”的意思。 上海卷)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要求解释“ 的意思。 上海卷
【考点解说】 考点解说】 所谓“常见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指的是文言文中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 指的是文言文中 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大概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个常见文言实词。 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大概是 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高考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分为两类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要 近几年高考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要 求辨别古今词义差异,二是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二是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求辨别古今词义差异 二是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前者在前几年 出现较多,后者则是近两年的主要考查方式 例如2009年全国 后者则是近两年的主要考查方式。 出现较多 后者则是近两年的主要考查方式。例如 年全国 卷新课标卷的第4题 卷新课标卷的第 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 摄知城事 摄:代理。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代理。 代理 B. 昭率老幼婴城 敌攻之力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环绕。 婴:环绕。 环绕 C. 于是夜缒兵出 薄其营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削弱。 薄:削弱。 削弱 D. 城上鼓噪乘之 杀获甚众 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追逐。 乘:追逐。 追逐 )

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方法-实词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方法-实词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方法-实词理解文言文实词理解,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在实词掌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实词理解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把握题意,倘是解释意义(或含义)的,只要写出意思即可;倘是指出用法的,就要写出词性(或写出文言文的特殊现象)。

阅读课外语段时,最重要的是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掌握实词意义,同时应注意联系课文中已学过的实词意义。

例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 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思。

①师:______ ②思:______③罔:______ ④殆:______参考答案: 1. ①老师②思考③迷惑而无所得④恍惚而无依据例二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刘开《问说》)1. 文中“君子之学必好问”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问”意义是否一样? _________________2. “必好问”与“好学者也”中的“好”读音和意义是否相同?______;注音为______,意义是_____。

3. 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原意和句中义。

致:原意_____ 句中义_____4. 文中“无以广识”的“广”原来的词性是______;句中的词性是_______。

参考答案:1. 一样2. 相同hào 喜欢3. 达到发现4.形容词动词例三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效颦》)1. 下列句子中的四个“颦”字是否一样?为什么?①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③彼知颦美④不知颦之所以美__________________2. 解释句中的带点词,并指出用法上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中的“ 为何意 , ) 伐” 既要分析这句话 , 又要把它放到 原文中去看 。原来这是上官大夫在楚 王面 前说屈原居 功 自傲 .伐 ” “ 应是“ 夸耀 、 自夸 ” 的意思 。
技法之六 : 双音词互解 。 文言中的某些单音词在演 进的过程中加上一个同义语素就变成 了现代汉语的双
问, 可以为师矣 ” 一句的“ 字 。 会推 断出“ 当为 敏” 就 敏”
如 :怀王贪而信 张仪 。(屈原列传》“ “ ”《 )信臣精卒陈利 兵而谁何 !(过秦论》 “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 ” 李白 《 梦
音合成词 . 这为我们 推断 文言词义提供 了一个依据 。 例 如 司马迁 的《 报任安 书》 目中的“ ” 书” 在现代 题 报 和“ . 汉语构成 了“ 回报 ” 书信” “ 的同义语 素合成词 . 根据其
互解 关系 . 可推断“ 就是“ 的意思 ,书” 报” 回” “ 就是“ ” 信
维普资讯
lr ● l - ▲ 5
高考文言文阅 读之文言实 词考点 突破
安徽
【 考点解读】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 , 既 是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知识掌握 的情况 ,又是考查文 言知识 的实际运用能力。 何谓 “ 见文言实词” 依据《 常 ? 考纲说明》 解释 :凡 “
的意思。
构实际上上半代表一只脚 , 下半代 表一 只脚 . 含有过河 的意思 。 据此 , 我们就可推断出“ 岁而能涉 ”苏轼《 七 ( 日
喻 》和“ ) 楚人有涉 江者”《 ( 吕氏春秋 ・ 刻舟求剑》 中的 )
“ 字 的词义了 涉”
技法之二 : 由音推意。 文言词语 中通假字 与本字有
中学教学 中不止一次出现过 的与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 的应 当算作属于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 : 当然 , 也还应 当包括一些 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 经 常出现的这类实词 。何谓 “ 文中的含义 ”实 际上 ” 在 ?
齐, 讲求对 仗 , 常常采用互文 的修 辞格 , 而前后 句相似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有 :选出对词语解 释正
确或错误 的一项 .选出与例旬 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
的一项 . 判断各组句子 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 同, 判断
古今同形词语意义是否相 同等 。
考虑 。 例如“ ” . “ 打” 打败” 砍伐 ” 夸耀” 功 伐 字 有 攻 “ “ “ “
业” 等义项 , 要确 定 “ 一令 出 , 伐其 功 ” 《 每 平 ( 屈原 列
着语音关系 , 即字音相同或声韵 的部分相同。 根据这一
技法之七 : 成语 比照 。 成语大都 与古汉语有着千丝 万缕 的联 系,凶而我们 可以借助熟悉 的成语的意义来 推断 文言词 的含义。例如 :至丹 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 “
特点 ,我们 可以用本字义来推断所通之 字的意思 。 例 如 :愿 伯具 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 “ (鸿门宴》 中的“ , ) 倍”
【 技巧指 南】 在多读文言文 , 积累文言词汇, 切实记牢 常见文言 实词基本用法的基础 上 ,掌握一些 比较 可行 的推 断文
言实词意义 的方法与技巧 。 技 法之一 : 以形 断意。 汉字是 表意文字 , 我们可 以 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字的意义。 例如“ ” . 涉 字 左边是“ ” 表明与水有关 ; 水 , 右边是“ . 步” 的结 步” “ 字
示 哪一 个 义 项 的 能 力 。
以亡身 。( 断为“ 灭” 族灭” 的意思 ,逸豫 ” “ 可根据其对 应 的反义 词“ 忧劳 ” 推断为“ 安逸 享乐 ” 的意思。 技法之五 : 根据语 境度意。 判定多义的词语 在具 体 句子中的特定含义 .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
赵 克 明
游天姥 吟留别》 “ )信张仪” 为动宾结构 ,信” “ 当为动词 ,
“ 相信” 的意思 :信 臣精卒” “ 为并列 的偏正结构 ,信” “ 当 为形 容词.诚实 可靠”的意思 ;信难 求”为副词作状 “ “
语 .信 ” “ 当为“ 确实” 的意思 。 技 法之 四:对称句式互解 。汉语 句式 大都 比较整
“ 原既嫉之 , 屈 虽流放 , 眷顾 楚国 , 系心怀王 , 忘欲反 不
… …
焉 。( ”苏洵 《 国论》“ 六 )势拔五岳掩赤诚。(梦游天姥 ”《
吟留别》 两句 中的“ ” 拔” 就可 以根据成语 “ 速 和“ . 不速
”《 (屈原列传》中的“ , 别与“ “ ” ) 反”分 背”返 的读音
技法之八 : 旧文联 系。 如 20 例 04年 高考全国卷要
求判定 “ 广兄子受 , 好礼恭谨 , 敏而有辞 ” 《 书 ・ (汉 疏广
同, 因而 , 我们 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推 断词义。 例
传》 一句 中“ ” ) 敏 解释为“ 敏感 ” 的正误 , 如果我们联系 到中学时所学 习的孔子 的《 论语》 敏而好学 , 中“ 不耻 下
的语言结构 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 同、 相近或相反 、 相对 , 以, 所 我们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 推 断词义。 如 :灭六 国者 , 国也 , 例 “ 六 非秦也 ; 族秦者 , 秦也 , 非天 下也 。 ( 六周论》 “ ”《 ) 忧劳 可以兴国 , 豫可 逸
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 义。 从高考试题来看 。 就是要 考查考 生判定多义的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境 中究竟表
之 客” 出类拔萃 ” 速 ” 拔 ” 和“ 的“ 和“ 推断 。 别理解 为 分
“ 招致 ” “ 出” 意思 和 超 的
相 同, 它们是 通假关 系 , 由本字 “ ” 返 ” 推断“ ” 背 “ 可 倍
“ ” 反 分别为“ 背叛” “ 、返回” 的意思 。 技 法之三 :从结构揆 意。词语 的语法功能各有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