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坐标系1.1.1直角坐标系学案苏教版
高中数学 4.1 坐标系 4.1.1 直角坐标系知识导航学案 苏教版选修44
4.1.1 直角坐标系自主整理1.坐标系是一个______________,它是实现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互相转化的基础. 答案:1.参照系几何图形代数形式2.建立坐标系是为了______________,在所创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任意一点都有______________与它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______________.答案:2.确定点的位置确定的坐标确定这个点的位置3.在数轴上,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全体实数的集合建立______________;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所有点的集合与______________的集合建立一一对应;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空间所有点的集合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建立一一对应.确定点的位置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一一对应全体有序实数对(x,y)全体由三个实数组成的有序实数组(x,y,z)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高手笔记1.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组)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2.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对(组),也就是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3.坐标系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选用相应的坐标系可以使建立的方程更加简单.如要确定体育馆内一个位置,建立柱坐标系就比较适合,通过柱坐标我们可以比较精确地找到这个位置的所在地.4.坐标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我们可以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在空间坐标系中,通过高次方程的计算,使人们对一些星体的轨迹运动和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和掌握.5.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6.坐标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研究台风、寒流、沙暴中心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等.名师解惑1.建立坐标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它是如何体现数学思想的?剖析:坐标系是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坐标系的创建,在代数和几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利用坐标系,我们可以方便地用代数的方法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也可以方便地确定空间内一个点的位置.它使几何概念得以用代数的方法来描述,几何图形可以通过代数形式来表达,这样便可将抽象的代数方程用形象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又可将先进的代数方法应用于几何学的研究.建立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如函数问题就常常需要借助直角坐标系来解决.而在其他领域,坐标系与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交织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飞机航行、炮弹发射问题等等.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黑板,它的上、下边缘分别在学生的水平视线上方a米和b米,那么学生距墙壁多远时看黑板最清楚(即所张的视角最大)?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三角的知识加以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进一步学习函数、三角及其他坐标系的必备基础知识.我们画函数的图象、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许多知识都是与坐标系的建立紧密联系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各方面的知识扎实掌握,从而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2.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剖析:一般情况下我们有这样一个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规律:(1)当题目中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时,以这两条直线为坐标轴;(2)当题目中有对称图形时,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坐标轴;(3)当题目中有已知长度的线段时,以线段所在直线为坐标轴,以线段端点或中点为原点.3.利用坐标法解决问题应注意什么?剖析:坐标系建立完后,需仔细分析曲线的特征,注意揭示隐含条件,抓住曲线上任意点有关的等量关系、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方程.在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圆锥曲线定义和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还会用到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公式等.另外,在化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算和变形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避免“失解”和“增解”. 讲练互动【例题1】如图,在长方体OABC —D 1A 1B 1C 1中,|OA |=4,|OC |=3,|OD 1|=2,AC 与OB 相交于P 点,OB 1与BD 1相交于点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分别写出点P 、M 的坐标.思路分析:以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过此点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而写出点的坐标.解:如右图,以O 为原点,OA 为x 轴,OC 为y 轴,O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0,0,0),B (4,3,0).∵P 为OB 中点,∴P 为(240+,230+,200+),即P (2,23,0). 又∵D 1(0,0,2),M 为BD 1中点, ∴M 为(240+,230+,220+),即M (2,23,1). 绿色通道建立坐标系应注意图形的特点,恰当建立往往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大方便.变式训练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D 1B 1的中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点E 、F 的坐标.思路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先作出E 、F 分别在xOy 平面内的射影,由射影确定E 、F 的横、纵坐标,由垂线段的长确定竖坐标.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点在xOy 面上的射影为B (1,1,0),且E 点的竖坐标为21,所以E (1,1,21).F 点在xOy 面上的射影为BD 的中点G ,F 点的竖坐标为1,所以F (21,21,1). 【例题2】如图,圆O 1与圆O 2的半径都是1,|O 1O 2|=4,过动点P 分别作圆O 1、圆O 2的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PM=2PN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思路分析:本题是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问题,由题意建立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由几何关系式:PM=2PN ,即PN 2=2PN 2,结合图形由勾股定理转化为P 21-1=2(P 22-1),设P (x,y ),由距离公式写出代数关系式,化简整理可得.解:如图,以直线O 1O 2为x 轴,线段O 1O 2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两圆心的坐标分别为O 1(-2,0),O 2(2,0).设P (x,y ),则PM 2=PO 21-MO 21=(x+2)2+y 2-1.同理,PN 2=(x-2)2+y 2-1.∵PM=2PN ,即PM 2=2PN 2,∴(x+2)2+y 2-1=2[(x-2)2+y 2-1],即x 2-12x+y 2+3=0,即(x-6)2+y 2=33.这就是动点P 的轨迹方程.绿色通道本题考查解析几何中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应用,考查建立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勾股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相关知识点及分析推理、计算化简技能、技巧等,是一道很综合的题目.变式训练2.如图,某城市中的高空观览车的高度是100m,在离观览车约150m 处有一建筑物,某人在离建筑物100m 的地方刚好可以看到观览车,你能根据上述数据求出该建筑物的高度吗?(人的高度不计,眼睛和高空观览车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精确到0.01m )思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视线与观览车所在圆是相切关系,可以求得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进而求得建筑物的高度.解:首先,以高空观览车的最低点为坐标原点,原点与高空观览车的中心的连线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由此可得圆C 的方程为x 2+(y-50)2=502.设看到观览车的视线方程为y=k (x-250).因为直线BT 与圆C 相切,所以501|25050|2=++k k .解得k=0(舍去)或k=125-.所以直线BT 的方程是y=125-(x-250).当x=150时,y≈41.67 m.即建筑物的高度约为41.67 m.。
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学案苏教版必修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结合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1.集合(1)定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记法: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3)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记法N N*或N+Z Q R(1)定义: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2)记法: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3)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关系定义记法读法属于a是集合A的元素a∈A a属于A不属于a不是集合A的元素a∉A或a A a不属于A4.表示方法定义一般形式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括号“{}”内{a1,a2,…,a n,…}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x|p(x)}Venn图法用一个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区域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即A中的元素都是B的元素,B中的元素也都是A的元素),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6.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1,1,2,3组成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1,2,3}.( )(2)集合{(1,2)}中的元素是1和2.( )(3)集合A={x|x-1=0}与集合B={1}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案:(1)×(2)×(3)√2.不等式x-3<2且x∈N*的解集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0,1,2,3,4} B.{1,2,3,4}C.{0,1,2,3,4,5} D.{1,2,3,4,5}答案:B3.方程x2-1=0的解与方程x+1=0的解组成的集合中共有________个元素.答案:24.当{a,0,-1}={4,b,0}时,a=________,b=________.答案:4 -1集合的概念[学生用书P2]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1)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2)我国的大河流;(3)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到原点距离等于1的点.【解】(1)能,所指的对象是确定的;(2)不能,“大”无明确标准;(3)能,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有0、1、2、3,其对象是确定的;(4)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给一点,可明确地判断是不是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故能组成一个集合.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其关键是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该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能组成集合;否则,就不能组成集合.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4)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2)任给一个实数x ,可以明确地判断它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 ≤20”与“x >20或x <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类似于(2),也能构成集合.(4)“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生用书P2](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①12∈R ;②2∉Q ;③|-3|∈N ;④|-3|∈Q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2)满足“a ∈A 且4-a ∈A ,a ∈N 且4-a ∈N ”,有且只有2个元素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 (1)12是实数,2是无理数,|-3|=3是非负整数,|-3|=3是无理数.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2)因为a ∈A 且4-a ∈A ,a ∈N 且4-a ∈N , 所以若a =0,则4-a =4, 此时A 满足要求; 若a =1,则4-a =3, 此时A 满足要求; 若a =2,则4-a =2,此时A 只含有1个元素,不满足要求. 故有且只有2个元素的集合A 有2个,故选C. 【答案】 (1)C (2)C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一个集合,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该集合元素的条件.若满足,就是“属于”关系;若不满足,就是“不属于”关系.特别注意,符号“∈”与“∉”只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1)已知集合A 中元素满足2x +a >0,a ∈R ,若1∉A ,2∈A ,则( )A .a >-4B .a ≤-2C .-4<a <-2D .-4<a ≤-2(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x 是被3除余2的整数,则有 17________A ;-5________A . 解析:(1)因为1∉A ,2∈A ,所以⎩⎪⎨⎪⎧2×1+a ≤0,2×2+a >0,即-4<a ≤-2.(2)由题意可设x =3k +2,k ∈Z ,令3k +2=17,则k =5∈Z .所以17∈A .令3k +2=-5, 则k =-73∉Z .所以-5∉A .答案:(1)D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学生用书P3]已知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a 和a 2,若1∈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若1∈A ,则a =1或a 2=1,即a =±1. 当a =1时,集合A 有重复元素, 所以a ≠1;当a =-1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a =-1. 【答案】 -1若去掉本例中的条件“1∈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因为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和a 2,所以a ≠a 2, 即a ≠0且a ≠1.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步骤3.(1)若集合M 中的三个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2)若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x ,x +1,1,集合B 中也有三个元素x ,x +x 2,x 2,且A =B ,求实数x 的值.解:(1)选D.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故选D.(2)因为A =B ,所以⎩⎪⎨⎪⎧x +1=x 2,1=x 2+x 或⎩⎪⎨⎪⎧x +1=x 2+x ,1=x 2. 解得x =±1.经检验,x =1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x =-1满足,所以x =-1.集合中元素的表示[学生用书P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 2-2x +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解】 (1)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有4个,分别为3,5,7,11.故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5,7,11}.(2)方程x 2-2x +1=0的实数根为1,因此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 ∈R |x 2-2x +1=0}.(3)集合的代表元素是点,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x <0且y >0}.(4)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x ,y ),其中x ,y 满足y =x 2+2x -10,由于点有无数个,则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2+2x -10}.(5)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y ,是实数,故可用描述法表示为{y |y =x 2+2x -10}.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认清代表元素的含义,弄清集合的属性,区分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的集合.4.设集合B =⎩⎨⎧⎭⎬⎫x ∈N ⎪⎪⎪62+x ∈N .(1)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 的关系;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 解:(1)当x =1时,62+1=2∈N . 当x =2时,62+2=32∉N .所以1∈B ,2∉B .(2)因为62+x ∈N ,x ∈N ,所以2+x 只能取2,3,6.所以x 只能取0,1,4.所以B ={0,1,4}.1.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的理解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问题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些物.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是指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给定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1,2,3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3.对符号“∈”与“∉”的理解(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a∈A”与“a∉A”这两种结果.(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4.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的四点(1)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对象,如数、点、式子或其他的类型等.(2)元素之间没有顺序,但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3)“{ }”本身带有“所有的…”或“…的全体(全部)”的意思,因此在花括号内表示内容时,应把“所有”“全体”或“全部”等词语删去.(4)用列举法表示有特殊规律的无限集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表示清楚后才能用省略号.5.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的三点(1)写清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可以是数、点、式子或其他类型.(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具有的性质,如满足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或几何图形等.(3)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和“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内.下列各组中M,P表示同一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①M={3,-1},P={(3,-1)};②M={(3,1)},P={(1,3)};③M={y|y=x2-1,x∈R},P={x|x=t2-1,t∈R};④M={y|y=x-1,x∈R},P={(x,y)|y=x-1,x∈R}.[解析] ①中,M是由3,-1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由点(3,-1)构成的集合;②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P;④中,M是一次函数y=x-1,x∈R的所有因变量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一次函数y=x-1,x∈R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答案] ③(1)本题易误选①或②,其原因是未理解清楚集合中元素代表什么,只注意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导致错误.(2)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是其他形式.1.下列各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上方的y轴附近的点B.大于-5且小于5的有理数C.新华书店中有意义的小说D.π(π=3.141…)的近似值的全体解析:选B.A、C、D中的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故不能构成集合;而B具有确定的标准,即“大于-5且小于5的有理数”.故能构成集合.2.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A.{x|-3<x<11,x∈Z}B.{x|-3<x<11}C.{x|-3<x<11,x=2k}D.{x|-3<x<11,x=2k,k∈Z}解析:选 D.偶数集为{x|x=2k,k∈Z},则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为{x|-3<x<11,x=2k,k∈Z}.3.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且2∈A,则实数m=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m=2或m2-3m+2=2,解得m=2或m=0或m=3,经验证,当m=0或m=2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当m=3时,满足题意,故m=3.答案:34.已知集合{x|x2-2x+a=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Δ=4-4a<0得a>1.答案:a>1[学生用书P77(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好看的节目B .某学校高一年级高个子的学生 C.2的近似值D .2018年全国经济百强县解析:选D.由于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所以D 中对象可构成集合.2.给出下列关系:(1)13∈R ;(2)5∈Q ;(3)-3∉Z ;(4)-3∉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B.13是实数,(1)正确;5是无理数,(2)错误;-3是整数,(3)错误;-3是无理数,(4)正确.故选B.3.若a ,b ,c ,d 为集合A 的四个元素,则以a ,b ,c ,d 为边长构成的四边形可能是( ) A .矩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D .梯形解析:选D.因为a ,b ,c ,d 为集合A 中的四个元素,故a ,b ,c ,d 均不相同,故选D. 4.设集合A ={1,2,3},B ={4,5},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D .6解析:选B.因为集合A ={1,2,3},B ={4,5},M ={x |x =a +b ,a ∈A ,b ∈B }, 所以M 中的元素有:5,6,7,8,共4个.故选B.5.已知M ={(x ,y )|2x +3y =10,x ,y ∈N },N ={(x ,y )|4x -3y =1,x ,y ∈R },则( ) A .M 是有限集,N 是有限集 B .M 是有限集,N 是无限集 C .M 是无限集,N 是无限集 D .M 是无限集,N 是有限集解析:选B.因为M ={(x ,y )|2x +3y =10,x ,y ∈N }={(2,2),(5,0)}, 所以M 为有限集.N ={(x ,y )|4x -3y =1,x ,y ∈R }中有无限多个点满足4x -3y =1,故N 为无限集.6.若集合{1,a ,b }与{-1,-b ,1}是同一个集合,则a 与b 分别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 =-1,b =-b 或⎩⎪⎨⎪⎧a =-b ,b =-1. 解得⎩⎪⎨⎪⎧a =-1,b =0或⎩⎪⎨⎪⎧a =1,b =-1.当a =1,b =-1时,集合中有重复元素应舍去.故a =-1,b =0. 答案:-1,07.下列说法中①集合N 与集合N *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 中的元素;③集合Q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 中的元素;④集合Q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 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解析:因为集合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答案:②④8.若a ,b ∈R ,且a ≠0,b ≠0,则|a |a +|b |b的可能取值所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当a >0且b >0时,|a |a +|b |b=2;当a ·b <0时,|a |a +|b |b=0;当a <0且b <0时,|a |a +|b |b=-2.所以集合中的元素为2,0,-2.即元素的个数为3. 答案:39.判断下列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请采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该集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1)小于5的整数;(2)高一年级体重超过75 kg 的同学; (3)方程x +y =3的非负整数解; (4)与π非常接近的有理数. 解:(1)能.{x |x <5,x ∈Z }.(2)能.{高一年级体重超过75 kg 的同学}. (3)能.{(0,3),(1,2),(2,1),(3,0)}.(4)不能构成集合.接近π的有理数界限不明确,不符合集合元素确定性的特点. 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x =2n ,0≤n ≤2且n ∈N 组成的集合; (2)抛物线y =x 2-2x 与x 轴的公共点的集合; (3)直线y =x 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解:(1)列举法:{0,2,4};或描述法{x |x =2n ,0≤n ≤2且n ∈N }. (2)列举法:{(0,0),(2,0)}. (3)描述法:{(x ,y )|y =x ,x ≠0}.[B 能力提升]1.集合A 的元素y 满足y =x 2+1,集合B 的元素(x ,y )满足y =x 2+1(A ,B 中x ∈R ,y ∈R ).则下列选项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都正确的是( )A .2∈A ,且2∈BB .(1,2)∈A ,且(1,2)∈BC .2∈A ,且(3,10)∈BD .(3,10)∈A ,且2∈B解析:选C.集合A 中的元素为y ,是数集,又y =x 2+1≥1,故2∈A ,集合B 中的元素为点(x ,y ),且满足y =x 2+1,经验证,(3,10)∈B ,故选C.2.已知集合A =⎩⎨⎧⎭⎬⎫x ⎪⎪⎪x ∈N ,126-x ∈N , 则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 解析:因为126-x∈N ,x ∈N ,所以6-x =1,2,3,4,6,得x =5,4,3,2,0.所以集合A ={0,2,3,4,5}.答案:{0,2,3,4,5}3.已知集合A ={x |ax 2+2x +1=0,x ∈R },a 为实数. (1)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的值;(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解:(1)若A 是空集,则⎩⎪⎨⎪⎧a ≠0,Δ=22-4a <0,所以a >1. (2)若A 是单元素集,则①当a =0时,此时A ={x |2x +1=0,x ∈R }=⎩⎨⎧⎭⎬⎫-12;②当a ≠0时,有⎩⎪⎨⎪⎧a ≠0,Δ=22-4a =0,即a =1,此时A ={x |x 2+2x +1=0,x ∈R }={-1}. 所以综合①②得a =0或a =1.(3)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A 为空集或单元素集,所以a =0或a ≥1. 4.(选做题)设S 是由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 ①1∉S ;②若a ∈S ,则11-a ∈S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2∈S ,则S 中必有另外两个数,求出这两个数; (2)求证:若a ∈S ,则1-1a∈S ;(3)在集合S 中,元素能否只有一个?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2∈S ,2≠1,所以11-2=-1∈S .因为-1∈S ,-1≠1,所以11-(-1)=12∈S .因为12∈S ,12≠1,所以11-12=2∈S . 所以集合S 中有另外两个数为-1和12. (2)证明:因为a ∈S ,所以11-a∈S , 所以11-11-a ∈S ,即11-11-a=1-a 1-a -1=1-1a ∈S (a ≠0). 若a =0,则11-a=1∈S ,不合题意. 所以若a ∈S ,则1-1a∈S . (3)集合S 中的元素不能只有一个.证明如下:假设集合S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根据题意知a =11-a, 即a 2-a +1=0.因为Δ=1-4<0,所以此方程无实数解,所以a ≠11-a. 所以集合S 中不能只有一个元素.。
数学·必修2(苏教版)练习第1章1.1-1.1.4直观图画法 Word版含解析
第章立体几何初步
空间几何体
直观图画法
组基础巩固
.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对其中的线
段说法错误的是( ).原来垂直的线段仍垂直
.原来相交的线段仍相交.原来共点的线段仍共点
.原来平行的线段仍平行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可知,原来垂直的线段未必垂直.
答案:.建立坐标系,得到的两个正三角形的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
的一组是( )
解析:由斜二测画法规则易知、、中的直观图全等.
答案:
.利用斜二测画法画边长为
的正方形的直观图,正确的是( )
解析:正方形的直观图应为平行四边形且平行于′轴的线段的长
度减半,故只有正确.
答案:.下图为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因此平面图形可能是( )
解析:根据直观图,平面图形的一边在′轴上,另一边与′轴平行,
故此平面图形是左边为直角腰的直角梯形.
答案:
.如图所示,△′′′是△的直观图,其中′′=′′,那么△是( )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由直观图看出,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和两轴平行且相等,
由斜二测画法知原图中相应两边与两轴平行,即有两边垂直且不等,
所以原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
.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
①
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⑤梯形的直
观图是梯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解析:因平行性不改变,故②正确,①也正确,梯形的两底保持。
高中数学第一章1.1导数的概念1.1.2瞬时变化率导数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1.1.2 瞬时变化率——导数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如图P n 的坐标为(x n ,f (x n ))(n =1,2,3,4…),P 的坐标为(x 0,y 0).问题1:当点P n →点P 时,试想割线PP n 如何变化? 提示:当点P n 趋近于点P 时,割线PP n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 问题2:割线PP n 斜率是什么? 提示:割线PP n 的斜率是k n =f x n -f x 0x n -x 0.问题3:割线PP n 的斜率与过点P 的切线PT 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当点P n 无限趋近于点P 时,k n 无限趋近于切线PT 的斜率. 问题4:能否求得过点P 的切线PT 的斜率? 提示:能.1.割线设Q 为曲线C 上不同于P 的一点,这时,直线PQ 称为曲线的割线. 2.切线随着点Q 沿曲线C 向点P 运动,割线PQ 在点P 附近越来越逼近曲线C .当点Q 无限逼近点P 时,直线PQ 最终就成为在点P 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l ,这条直线l 也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 =8-3t 2,其中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问题1:该质点在[1,1+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该质点在[1,1+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8-31+Δt 2-8+3×12Δt=-6-3Δt .问题2:Δt 的变化对所求平均速度有何影响? 提示:Δt 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常数-6.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一般地,如果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运动物体位移S (t )的平均变化率S t 0+Δt -S t 0Δt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瞬时速度,也就是位移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3.瞬时加速度一般地,如果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运动物体速度v (t )的平均变化率v t 0+Δt -v t 0Δt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也就是速度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导 数1.导数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x 0∈(a ,b ),若Δx 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Δy Δx=f x 0+Δx -f x 0Δx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称f (x )在x =x 0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 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2.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 3.导函数(1)若f (x )对于区间(a ,b )内任一点都可导,则f (x )在各点的导数也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自变量x 的函数,该函数称为f (x )的导函数,记作f ′(x ),在不引起混淆时,导函数f ′(x )也简称f (x )的导数.(2)f (x )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就是导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函数值.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可求曲线上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然后由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2.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就是导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函数值,所以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一般先求出函数的导函数,再计算这点的导函数值.[对应学生用书P5]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例1] 已知曲线y =x +1x 上的一点A ⎝ ⎛⎭⎪⎫2,52,用切线斜率定义求:(1)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 (2)点A 处的切线方程. [思路点拨] 先计算f 2+Δx -f 2Δx,再求其在Δx 趋近于0时无限逼近的值.[精解详析] (1)∵Δy =f (2+Δx )-f (2)=2+Δx +12+Δx -⎝ ⎛⎭⎪⎫2+12=-Δx 22+Δx +Δx ,∴Δy Δx =-Δx 2Δx 2+Δx +Δx Δx =-122+Δx +1. 当Δx 无限趋近于零时,Δy Δx 无限趋近于34,即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是34.(2)切线方程为y -52=34(x -2),即3x -4y +4=0.[一点通] 根据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的定义,要求曲线过某点的切线方程,只需求出切线的斜率,即在该点处,Δx 无限趋近于0时,ΔyΔx无限趋近的常数.1.曲线y =-12x 2-2在点P ⎝ ⎛⎭⎪⎫1,-5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解析:设P ⎝ ⎛⎭⎪⎫1,-52,Q ⎝ ⎛⎭⎪⎫1+Δx ,-121+Δx2-2,则割线PQ 的斜率为k PQ =-121+Δx 2-2+52Δx=-12Δx -1.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k PQ 无限趋近于-1,所以曲线y =-12x 2-2在点P ⎝ ⎛⎭⎪⎫1,-5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答案:-12.已知曲线y =2x 2+4x 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6,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P 点坐标为(x 0,y 0),则f x 0+Δx -f x 0x 0+Δx -x 0=2Δx2+4x 0Δx +4ΔxΔx=4x 0+4+2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4x 0+4+2Δx 无限趋近于4x 0+4, 因此4x 0+4=16,即x 0=3, 所以y 0=2×32+4×3=18+12=30. 即P 点坐标为(3,30). 答案:(3,30)3.已知曲线y =3x 2-x ,求曲线上一点A (1,2)处的切线的斜率及切线方程. 解:设A (1,2),B (1+Δx,3(1+Δx )2-(1+Δx )), 则k AB =31+Δx2-1+Δx -3×12-1Δx=5+3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5+3Δx 无限趋近于5,所以曲线y =3x 2-x 在点A (1,2)处的切线斜率是5.切线方程为y -2=5(x -1),即5x -y -3=0.瞬时速度[例2] 一质点按规律S (t )=at 2+1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 ,时间单位:s),若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8 m/s ,求常数a 的值.[思路点拨] 先求出质点在t =2s 时的平均速度,再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列方程求解. [精解详析] 因为ΔS =S (2+Δt )-S (2)=a (2+Δt )2+1-a ·22-1=4a Δt +a (Δt )2,所以ΔSΔt =4a +a Δt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 无限趋近于4a .所以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4a m/s. 故4a =8,即a =2.[一点通] 要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只要给时间一个改变量Δt ,求出相应的位移的改变量ΔS ,再求出平均速度v =ΔS Δt ,最后计算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无限趋近常数,就是该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4.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是S =3t -t 2,则此物体在t =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解析:由于ΔS =3(2+Δt )-(2+Δt )2-(3×2-22)=3Δt -4Δt -(Δt )2=-Δt -(Δt )2, 所以ΔS Δt =-Δt -Δt 2Δt=-1-Δt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 无限趋近于常数-1.故物体在t =2时的瞬时速度为-1. 答案:-15.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S (t )=⎩⎨⎧t 2+2,0≤t <3,29+3t -32,t ≥3,试求该物体在t =1和t =4时的瞬时速度.解:当t =1时,S (t )=t 2+2, 则ΔS Δt =S 1+Δt -S 1Δt=1+Δt 2+2-3Δt=2+Δt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2+Δt 无限趋近于2, 所以v (1)=2; ∵t =4∈[3,+∞),∴S (t )=29+3(t -3)2=3t 2-18t +56, ∴ΔS Δt=34+Δt 2-184+Δt +56-3×42+18×4-56Δt=3Δt 2+6·Δt Δt=3·Δt +6,∴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3·Δt +6→6,即ΔSΔt →6,所以v (4)=6.导数及其应用[例3] 已知f (x )=x 2-3. (1)求f (x )在x =2处的导数; (2)求f (x )在x =a 处的导数.[思路点拨] 根据导数的定义进行求解.深刻理解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精解详析] (1)因为Δy Δx =f 2+Δx -f 2Δx=2+Δx2-3-22-3Δx=4+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4+Δx 无限趋近于4, 所以f (x )在x =2处的导数等于4.(2)因为Δy Δx =f a +Δx -f aΔx=a +Δx2-3-a 2-3Δx=2a +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2a +Δx 无限趋近于2a , 所以f (x )在x =a 处的导数等于2a .[一点通] 由导数的定义知,求一个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的步骤如下: (1)求函数值的改变量Δy =f (x 0+Δx )-f (x 0); (2)求平均变化率Δy Δx =f x 0+Δx -f x 0Δx ;(3)令Δx 无限趋近于0,求得导数.6.函数y =x +1x在x =1处的导数是________.解析:∵函数y =f (x )=x +1x,∴Δy =f (1+Δx )-f (1)=1+Δx +11+Δx -1-1=Δx 21+Δx ,∴Δy Δx =Δx 1+Δx ,当Δx →0时,ΔyΔx →0, 即y =x +1x在x =1处的导数为0.答案:07.设f (x )=ax +4,若f ′(1)=2,则a =________. 解析:∵f 1+Δx -f 1Δx =a 1+Δx +4-a -4Δx=a ,∴f ′(1)=a ,即a =2. 答案:28.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 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为f (x )=x 2-7x +15(0≤x ≤8).求函数y =f (x )在x =6处的导数f ′(6),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解:当x 从6变到6+Δx 时,函数值从f (6)变到f (6+Δx ),函数值y 关于x 的平均变化率为:f 6+Δx -f 6Δx=6+Δx2-76+Δx +15-62-7×6+15Δx=5Δx +Δx 2Δx=5+Δx .当x →6时,即Δx →0,平均变化率趋近于5,所以f ′(6)=5,导数f ′(6)=5表示当x =6 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即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速度.也就是说,如果保持6 h 时温度的变化速度,每经过1 h 时间,原油温度将升高5℃.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1)若已知点(x 0,y 0)在已知曲线上,则先求出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然后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切线方程y -y 0=f ′(x 0)(x -x 0).(2)若题中所给的点(x 0,y 0)不在曲线上,首先应设出切点坐标,然后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列出等式,求出切点坐标,进而求出切线方程.2.f ′(x 0)与f ′(x )的异同区别 联系f ′(x 0) f ′(x 0)是具体的值,是数值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是导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函数值,因此求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一般先求导函数,再计算导函数在这点的函数值f ′(x )f ′(x )是f (x )在某区间I 上每一点都存在导数而定义的一个新函数,是函数[对应课时跟踪训练(二)]一、填空题1.一质点运动的方程为S =5-3t 2,若该质点在时间段[1,1+Δt ]内相应的平均速度为-3Δt -6,则该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解析:∵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3Δt -6无限趋近于常数-6,∴该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为-6.答案:-62.函数f (x )=1-3x 在x =2处的导数为________. 解析:Δy =f (2+Δx )-f (2)=-3Δx ,ΔyΔx =-3,则Δx 趋于0时,ΔyΔx =- 3.故f (x )在x =2处的导数为-3. 答案:-33.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M (1,f (1))处的切线方程是y =12x +2,则f (1)+f ′(1)=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f ′(1)=12,f (1)=12+2=52,所以f (1)+f ′(1)=52+12=3.答案:34.曲线f (x )=12x 2-2在点⎝⎛⎭⎪⎫1,-32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f 1+Δx -f 1Δx=121+Δx 2-2-⎝ ⎛⎭⎪⎫12-2Δx=12Δx 2+ΔxΔx=12Δx +1.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f 1+Δx -f 1Δx无限趋近于常数1,即切线的斜率为1.∴切线的倾斜角为π4.答案:π45.已知曲线y =2ax 2+1过点P (a ,3),则该曲线在P 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y =2ax 2+1过点P (a ,3), ∴3=2a 2+1,即a 2=1.又∵a ≥0,∴a =1,即y =2x 2+1. ∴P (1,3).又Δy Δx =f 1+Δx -f 1Δx=21+Δx 2+1-2×12-1Δx=4+2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ΔyΔx 无限趋近于常数4,∴f ′(1)=4,即切线的斜率为4.由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为y -3=4(x -1), 即4x -y -1=0. 答案:4x -y -1=0 二、 解答题6.已知质点运动方程是S (t )=12gt 2+2t -1(g 是重力加速度,常量),求质点在t =4 s 时的瞬时速度(其中s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解:ΔS Δt =S 4+Δt -S 4Δt=⎣⎢⎡⎦⎥⎤12g 4+Δt 2+24+Δt -1-⎝ ⎛⎭⎪⎫12g ·42+2×4-1Δt=12g Δt 2+4g ·Δt +2·Δt Δt=12g Δt +4g +2.∵当Δt →0时,ΔS Δt→4g +2, ∴S ′(4)=4g +2,即v (4)=4g +2,所以,质点在t =4 s 时的瞬时速度为(4g +2) m/s.7.求过点P (-1,2)且与曲线y =3x 2-4x +2在点M (1,1)处的切线平行的直线方程.解:∵31+Δx 2-41+Δx +2-3×12-4×1+2Δx =2Δx +3Δx 2Δx =2+3·Δx ,∴当Δx →0时,2+3·Δx →2,∴f ′(1)=2,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方程为y -2=2(x +1),即2x -y +4=0. 8.已知直线l :y =4x +a 和曲线C :y =x 3-2x 2+3相切.求a 的值及切点的坐标. 解:设直线l 与曲线C 相切于点P (x 0,y 0),∵Δy Δx =x 0+Δx 3-2x 0+Δx 2+3-x 30-2x 20+3Δx=(Δx )2+(3x 0-2)Δx +3x 20-4x 0.∴当Δx →0时,Δy Δx→3x 20-4x 0, 即f ′(x 0)=3x 20-4x 0,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得3x 20-4x 0=4,解得x 0=-23或x 0=2. ∴切点的坐标为⎝ ⎛⎭⎪⎫-23,4927或(2,3), 当切点为⎝ ⎛⎭⎪⎫-23,4927时, 有4927=4×⎝ ⎛⎭⎪⎫-23+a ,∴a =12127, 当切点为(2,3)时,有3=4×2+a ,∴a =-5,当a =12127时,切点为⎝ ⎛⎭⎪⎫-23,4927; a =-5时,切点为(2,3).。
苏教版4-44.1.1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
坐标原点是直角坐标系的起点, 也是x轴和y轴的交点。
在二维平面上,任何一点P都可 以用一对有序实数(x, y)表示,
这对实数被称为点P的坐标。
坐标原点记作O(0,0),是所有点 的坐标参考点。
02
点的坐标表示
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点在平面上的确定
通过直角坐标系,每个点都可以 被唯一确定,从而在平面上进行 定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水平的数轴称 为x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
坐标平面
坐标平面由x轴和y轴构成,它 们将平面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x>0, y>0;第二象 限:x<0, y>0;第三象限: x<0, y<0;第四象限:x>0, y<0。
坐标平面还可以表示为平面直 角坐标系,用于描述二维平面 上的点。
正方向上的点
在坐标轴上,沿着正方向 上的点具有正的坐标值, 例如x轴上的正方向点坐 标为+x。
负方向上的点
在坐标轴上,沿着负方向 上的点具有负的坐标值, 例如x轴上的负方向点坐 标为-x。
03
距离与坐标变换
点间距离的计算
两点间距离公式
$d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图像的旋转是指直线绕原点 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一定的 角度。
当直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θ 度时,其方程变为 y = mx + ny,其中 m = a cosθ - b sinθ,n = a sinθ + b cosθ; 顺时针旋转时,m 和 n 的值 相反。
05
应用实例
实际生活中的直角坐标系应用
地理定位
坐标轴的交叉点
《1.1.1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案1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二、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3、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三、讲解新课: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2、 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四、数学运用例1 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变式训练如何通过它们到点O 的距离以及它们相对于点O 的方位来刻画,即用”距离和方向”确定点的位置例2 已知B 村位于A 村的正西方1公里处,原计划经过B 村沿着北偏东600的方向设一条地下管线m .但在A 村的西北方向400米出,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 .根据初步勘探的结果,文物管理部门将遗址W 周围100米范围划为禁区.试问:埋设地下管线m 的计划需要修改吗?变式训练1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 处听到爆炸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米,并且此时的声速为340m /s ,求曲线的方程2在面积为1的PMN ∆中,221-=∠=∠MNP PMN tan ,tan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 ,N 为焦点并过点P 的椭圆方程例3 已知Q (a ,b ),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P 的坐标(1)P 是点Q 关于点M (m ,n )的对称点(2)P 是点Q 关于直线l :x -y +4=0的对称点(Q 不在直线1上)变式训练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思考 通过平面变换可以把曲线1419122=-++)()(y x 变为中心在原点的单位圆,请求出该复合变换?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苏教版目录〗
高中数学新课标苏教版教材目录数学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简单性质§映射的概念§2.2指数函数§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2.3对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2.4幂函数§2.5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数学2第3章立体几何初步§3.1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和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3.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4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4.1直线与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4.2圆与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数学3第5章算法初步§5.1算法的意义§5.2流程图§5.3基本算法语句§5.4算法案例第6章统计§6.1抽样方法§6.2总体分布的估计§6.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6.4线性回归方程第7章概率§7.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7.2古典概型§7.3几何概型§7.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数学4第8章三角函数§8.1任意角、弧度§8.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8.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9章平面向量§9.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9.2向量的线性运算§9.3向量的坐标表示§9.4向量的数量积§9.5向量的应用第10章三角恒等变换§10.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0.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0.3几个三角恒等式数学5第11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12章数列§12.1等差数列§12.2等比数列§12.3数列的进一步认识第13章不等式§13.1不等关系§13.2一元二次不等式§1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3.4基本不等式选修系列11-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2导数的运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第1章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1.2线性回归分析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第4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系列2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空间向量的应用2-2第1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2导数的运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2-3第1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第2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6正态分布第3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编写人员情况主编单墫副主编李善良陈永高主要编写人员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单墫陈永高苏维宜蒋声丁德成洪再吉许道云孙智伟李跃文王晓谦尤建功秦厚荣唐忠明钱定边傅珏生葛福生夏建国孙智伟汪任观数学教育与数学史方面:李善良赵振威葛军徐稼红周焕山朱家生高中数学教师与教研员:仇炳生冯惠愚张乃达祁建新樊亚东石志群董林伟张松年陈光立陆云泉孙旭东于明寇恒清王红兵卫刚单墫 1943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高中数学各章节
高中数学目录此文为人教必修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章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3函数的应用〔1〕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第三章根本初等函数〔1〕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幕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黑函数3.4函数的应用〔2 〕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根本元素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外表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根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根本公式2.1.1数轴上的根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根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1.1.3算法的三种根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根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的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事件与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根本领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根本的初等函数〔2〕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的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式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和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根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根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认〕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2.1曲线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集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几何体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根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1.2导数的运算1.2.1常数函数与黑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的根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根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实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实与间接证实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2.3.1数学归纳法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第三章娄嫁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根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实践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直角坐标系1.1.2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圆的极坐标方程1.4.1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1.4.2圆心在点〔a,n/2〕处且过极点的圆1.5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柱坐标系1.5.2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1.1抛射体的运动2.1.2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2.2.1直线的参数方程2.2.2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椭圆的参数方程2.3.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3.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2.4.1摆线的参数方程2.4.2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高中数学 第1章 坐标系 1.2 极坐标系 1.2.2 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学案 北师大版-4
1。
2。
2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1。
了解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联系.2.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易错易混点)3.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重点)教材整理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1.互化的前提条件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1。
2.3所示.图1。
232。
互化公式设M是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y),极坐标是(ρ,θ)(ρ≥0),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下表:点M 直角坐标(x,y)极坐标(ρ,θ)互化公式错误!ρ2=x2+y2tan θ=错误!(x≠0)在一般情况下,由tan 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所在的象限取最小正角。
把极坐标写成直角坐标,把直角坐标写成极坐标。
(1)错误!________;(2)错误!________;(3)(0,2) ________;(4)错误!________。
【解析】(1)x=2cos 错误!=错误!,y=2sin 错误!=1,∴直角坐标为(错误!,1)。
(2)ρ=错误!=2,tan θ=错误!,∴θ=错误!,∴极坐标为错误!. (3)(0,2)在y 轴上,∴ρ=2,θ=π2,∴极坐标为错误!。
(4)x =4cos 错误!=2,y =4sin 错误!=-2错误!。
∴直角坐标为(2,-23).【答案】 (1)(错误!,1) (2)错误! (3)错误!(4)(2,-2错误!)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化极坐标为直角坐标分别把下列点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1)错误!;(2)错误!;(3)错误!。
【精彩点拨】 错误!―→x =ρcos θ,y =ρsin θ―→错误!【自主解答】 (1)∵x =ρcos θ=3cos π2=0,y =ρsin θ=3sin π2=3.∴点的极坐标错误!化为直角坐标为(0,3). (2)∵x =ρcos θ=4cos 错误!=-2,y =ρsin θ=4sin2π3=2错误!。
高中数学第一章坐标系1.1平面直角坐标系1.1.1平面直角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解:(1)设
������ ������
=
������,
得y=kx,所以
k
为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
又 x2+y2-4x+1=0 可化简为(x-2)2+y2=3,
它表示以(2,0)为圆心, 3为半径的圆,如图所示.
当直线 y=kx 与已知圆相切,且切点在第一象限时,k 最大,
此时,|CP|= 3, |������������| = 2,
(2)曲线可看作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由此我们可借 助坐标系,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名师点拨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P1(x1,y1),P2(x2,y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
|P1P2|= (������1-������2)2 + (������1-������2)2.
所以
-1 + 2������ < -3-������ < 0,
0,
即
������
<
1 2
,
������ > -3.
所以-3<m< 12.
答案:-3<m<
1 2
2.曲线与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 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那么,方程f(x,y)=0叫作曲线C的方程,曲线C叫作方程f(x,y)=0的曲 线. 名师点拨求曲线的方程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适当的平面 直角坐标系,并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 件p的点M的集合p={M|P(M)};(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写出方程 f(x,y)=0;(4)化简方程f(x,y)=0(必须等价);(5)证明以(4)中方程的解为 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一般地,方程的变形过程若是等价的,则步骤 (5)可以省略.
(完整版)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必修1----------------------------------- 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章数列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3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 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两个基本原理 1.2排列 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 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 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
高中数学选修2-1步步高全书配套课件学案第一章1.1.1-1.1.2
高中数学选修2-1步步高全书配套课件学案第一章1.1.1-1.1.21.1.1 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指一些确定的个体的总体。
这些个体叫做集合的元素。
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可以通过3种方式表示: - 列举法:直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
- 描述法:用一个性质或一个条件来描述集合的元素。
- 公式法:利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集合的元素。
3.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那么这个集合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相等关系:两个集合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空集、全集和个体集•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全集:包含研究的一切元素的集合,用符号ξ表示。
•个体集:只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用符号{x}表示。
1.1.2 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1.集合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则称前一个集合被包含在后一个集合中,用符号⊆表示。
•不相交关系:如果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则这两个集合是不相交的,用符号∩表示。
•相交关系: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则这两个集合是相交的,用符号∪表示。
2.集合的运算•并集: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交集:两个集合中共同存在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去掉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补集:在全集中减去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B = B∪A,A∩B = B∩A•结合律:(A∪B)∪C = A∪(B∪C),(A∩B)∩C = A∩(B∩C)•分配律:A∪(B∩C) = (A∪B)∩(A∪C),A∩(B∪C) = (A∩B)∪(A∩C)•吸收律:A∪(A∩B) = A,A∩(A∪B) = A4.集合的运算性质•并集的性质:A∪全集 = 全集,A∪∅ = A,A∪A’ = ξ•交集的性质:A∩全集 = A,A∩∅ = ∅,A∩A’ = ∅•差集的性质:A-∅ = A,A-A = ∅,A-A’ = A•补集的性质:A∪A’ = 全集,A∩A’ = ∅,(A’)’ = A以上是高中数学选修2-1步步高全书配套课件学案第一章1.1.1-1.1.2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4-44.1.1直角坐标系
C W
y
解决问题的关键: 确定遗址W与高速公路BC的 相对位置.
500
0 0 B 45 1000 60 A x O O
方法总结
解决此类应用题的关键: 坐标法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设点(点与坐标的对应); 3、列式(方程与坐标的对应); 4、化简; 5、证明.
数学运用
例3、 已知点Q(a, b),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点P的坐标: (1) P是点Q关于点M(m, n)的对称点; (2) P是点Q关于直线 l: x-y+4=0 的对称点.(Q不在直线l上)
数学运用
例1、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 六边形的顶点.
C y B
y
C
B
D EO FAFra bibliotekxD
A
O
E
F
x
数学运用
例2. 某地区原计划经过B地沿着东北方向修建一条 高速公路,但在A村北偏西300方向距A村500m处, 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经过初步勘察,文物管理部 门将遗址W周围200m范围划为禁区,已知B地位 于A村的正西方向1km 处,试问:修建高速公路和 计划需要修改吗?
因为
所以
2 x c y BE● CF ( c )( x ) 0. 2 2 2
x y c BE ( c, ), CF ( x, y ), 2 2 2
因此,BE⊥CF
总结归纳
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由此,在所创建的坐标系中, 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存在一个坐标与之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 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而确定点的位置即为求出此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
4.1.1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第一讲坐标系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互动课堂学案
四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互动课堂重难突破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均为对柱坐标系、球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及简单应用.一、柱坐标系1.定义: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P 是空间任意一点,它在Oxy 平面上的射影为Q ,用(ρ,θ)(ρ≥0,0≤θ〈2π)来表示点Q 在平面Oxy 上的极坐标.这时点P 的位置可用有序数组(ρ,θ,z)(z ∈R )表示.这样,我们建立了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ρ,θ,z )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柱坐标系,有序数组(ρ,θ,z )叫做点P 的柱坐标,记作P (ρ,θ,z ),其中ρ≥0,0≤θ〈2π,—∞〈z <+∞。
2.空间点P 的直角坐标(x ,y ,z )与柱坐标(ρ,θ,z )之间的变换公式为⎪⎩⎪⎨⎧===.,cos ,cos z z y x θρθρ二、球坐标系1.定义: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 z ,设P 是空间任意一点,连结OP ,记|OP |=r ,OP 与Oz 轴正向所夹的角为φ,设P 在Oxy 平面上的射影为Q ,Ox 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Q 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为θ。
这样点P 的位置就可以用有序数组(r ,φ,θ)表示。
这样,空间的点与有序数组(r ,φ,θ)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把建立上述对应关系的坐标系叫做球坐标系(或空间极坐标系),有序数组(r ,φ,θ)叫做点P 的球坐标,记作P (r ,φ,θ),其中r ≥0,0≤φ≤π,0≤θ〈2π。
2。
空间点P 的直角坐标(x ,y ,z )与球坐标(r ,φ,θ)之间的变换关系为⎪⎩⎪⎨⎧===.cos ,sin sin ,cos sin ϕθϕρθϕρr z r y r x3.球坐标系在地理学、天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测量实践中,球坐标中的角θ称为被测点P (r ,φ,θ)的方位角,90°-φ称为高低角.可以看出,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都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需要三个长度:(x ,y ,z ),而在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中,我们需要长度,还需要角度.它是从长度、方向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需要(ρ,θ,z )或者(r ,φ,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坐标系1.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2.对具体问题,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使所刻画的代数形式具有更简便的结果.[基础·初探]1.直线坐标系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为原点,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直线上的坐标系,即数轴.数轴上任意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x称为点P的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取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上任意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有序实数对(x,y)确定,(x,y)称为点P的坐标.3.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取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这三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中任意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三元有序实数组(x,y,z)确定,(x,y,z)称为点P 的坐标.[思考·探究]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一般有哪些规则?【提示】(1)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择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2)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择对称轴为坐标轴;(3)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的落在坐标轴上.2.由坐标(x,y)怎样确定点的位置?【提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过点M(x,0),N(0,y)作x轴和y轴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P即(x,y)所确定的点.[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解答】法一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为原点,两条邻边为坐标轴,且把第四个顶点放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此时,其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4,0)、B(4,4)、C(0,4),中心为M(2,2).法二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且使两条坐标轴平行于正方形的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此时,正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2)、B(2,2)、C(-2,2)、D(-2,-2),中心为O(0,0).法三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所示.此时,正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2,0)、B(0,22)、C(-22,0)、D(0,-22),中心为O(0,0).(作图时只要以图(2)中的原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该圆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是图(3)中正方形的各个顶点)[再练一题]1.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表示两条直角边长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导学号:98990000】【解】法一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C、BC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C(0,0),A(1,0),B(0,1).法二以斜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22,0),B (22,0),C (0,22).用解析法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自主解答】 如图,在△ABC 中,AB =AC ,P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 (0,b ),B (-a,0),C (a,0)(a >0,b >0),则直线AB 的方程为bx -ay +ab =0, 直线AC 的方程为bx +ay -ab =0,取P (x 0,0),使x 0>a ,则点P 到直线AB 、AC 的距离分别为PD =|bx 0-0+ab |a 2+b 2=bx 0+ab a 2+b 2,PE =|bx 0+0-ab |a 2+b 2=bx 0-aba 2+b 2.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CF =|ab +ab |a 2+b 2=2aba 2+b2, 则PD -PE =2aba 2+b 2=CF .故所需证明命题成立. [再练一题]2.已知△ABC 中,AB =AC ,BD 、CE 分别为两腰上的高,求证:BD =CE .【证明】 如图,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B (-a,0),C (a,0),A (0,h ).则直线AC 的方程为y =-hax +h ,即:hx +ay -ah =0. 直线AB 的方程为y =h ax +h , 即:hx -ay +ah =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BD =|2ah |a 2+h 2, CE =|2ah |a 2+h 2.∴BD =CE .如图411所示,过点P (2,4)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l 1交x 轴于A 点,l 2交y 轴于B 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满足的方程.图411【思路探究】 法一法二法三【自主解答】 法一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因为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点A 的坐标为(2x,0),点B 的坐标为(0,2y ).因为l 1⊥l 2,且l 1,l 2过点P (2,4), 所以k AP ·k PB =-1.而k AP =4-02-2x (x ≠1),k PB =4-2y 2-0,所以21-x ·2-y1=-1(x ≠1),整理,得x +2y -5=0(x ≠1).因为当x =1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4),所以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1,2),它满足方程x +2y -5=0.综上所述,点M 满足的方程是x +2y -5=0.法二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则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x,0),(0,2y ), 连接PM .因为l 1⊥l 2,所以PM =12AB .而PM =x -2+y -2,AB =x2+y2,所以2x -2+y -2=4x 2+4y 2,化简,得x +2y -5=0,即为所求方程.法三 因为l 1⊥l 2,OA ⊥OB ,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所以O ,A ,P ,B 四点共圆, 且该圆的圆心为M (x ,y ),所以PM =MO ,所以点M 的轨迹为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k OP =4-02-0=2,OP 的中点坐标为(1,2),所以点M 满足的方程为y -2=-12(x -1),化简得x +2y -5=0.通过建立坐标系精确地刻画集合图形的位置和物体运动的轨迹的方法称为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设点(点与坐标的对应);(3)列式(方程与坐标的对应,列出几何条件,并将几何条件代数化); (4)化简(注意变形的等价性);(5)证明(若保证等价变形,则此步骤可以省略).[再练一题]3.设圆(x -1)2+y 2=1的圆心为C ,过原点作圆的弦OA ,求OA 中点B 的轨迹方程.【解】 法一 (直接法):设B 点坐标为(x ,y ), 由题意,得OB 2+BC 2=OC 2,如图所示,即x 2+y 2+[(x -1)2+y 2]=1,即OA 中点B 的轨迹方程为(x -12)2+y 2=14(去掉原点).法二 (几何法):设B 点坐标为(x ,y ), 由题意知CB ⊥OA ,OC 的中点记为M (12,0),则MB =12OC =12,故B 点的轨迹方程为(x -12)2+y 2=14(去掉原点).法三 (代入法):设A 点坐标为(x 1,y 1),B 点坐标为(x ,y ),由题意得⎩⎪⎨⎪⎧x =x12,y =y12,即⎩⎪⎨⎪⎧x 1=2x ,y 1=2y .又因为(x 1-1)2+y 21=1, 所以(2x -1)2+(2y )2=1, 即(x -12)2+y 2=14(去掉原点).法四 (交点法):设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当k =0时,B 为(1,0);当k ≠0时,直线BC 的方程为:y =-1k(x -1),直线OA ,BC 的方程联立消去k 即得其交点轨迹方程:y 2+x (x -1)=0,即(x -12)2+y 2=14(x ≠0,1),显然B (1,0)满足(x -12)2+y 2=14,故(x -12)2+y 2=14(去掉原点)为所求.[真题链接赏析](教材第16页习题4.1第4题)据气象台预报,在A 市正东方300 km 的B 处有一台风中心形成,并以每小时40 km 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距台风中心250 km 以内的地区将受其影响.问:从现在起经过多少时间,台风将影响A 市,持续时间多长?已知B 村位于A 村的正西方向1公里处,原计划经过B 村沿着北偏东60°的方向埋设一条地下管线m .但在A 村的西北方向400米处,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 .根据初步勘察的结果,文物管理部门将遗址W 周围100米范围划为禁区.试问:埋设地下管线m 的计划需要修改吗?【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以A 村为原点,直线BA 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点B 坐标为(-1 000,0),点W 坐标为(-2002,2002),由题意,管线m 的斜率为k =tan 30°=33,所以管线m 所在的方程为y =33(x +1 000), 化简得3x -3y +1 0003=0, 即x -3y +1 000=0. 点W 到该直线m 的距离为d =|-2006-2002+1 000|3+1=|500-1002-1006|=100(5-2-6). 因为5-2-6>1,所以d >100.故管线m 不会穿过禁区,故该计划不需要修改.1.已知点P (-1+2m ,-3-m )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第三象限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与纵坐标均小于0,∴⎩⎪⎨⎪⎧-1+2m <0,-3-m <0,即⎩⎪⎨⎪⎧m <12,m >-3.∴-3<m <12.【答案】 (-3,12)2.点P (2,-3,-1)关于yOz 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 ∵P (x ,y ,z )关于平面yOz 坐标平面对称的为点P ′(-x ,y ,z ), ∴点(2,-3,-1)关于yOz 平面的对称点为(-2,-3,-1). 【答案】 (-2,-3,-1)3.△ABC 中,B (-2,0),C (2,0),△ABC 的周长为10,则A 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 ∵BC =4,∴AB +AC =10-BC =6>BC ,∴A 的轨迹为椭圆除去B 、C 两点,∴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2=1,故2a =6,2c =4,即a =3,c =2,∴b 2=32-22=5.故轨迹方程为x 29+y 25=1(y ≠0).【答案】x 29+y 25=1(y ≠0) 4.点(-2,-3)关于直线3x +4y +5=0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导学号:98990001】【解析】 设所求对称点为(x ,y ),则⎩⎪⎨⎪⎧y +3x +2=43,3×x -22+4×y -32+5=0,解得⎩⎪⎨⎪⎧x =2825,y =2925.所求对称点坐标为(2825,2925).【答案】 (2825,2925)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