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导言《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探讨《大学》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以及其在道德修养、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价值。

1. 儒家思想概述在介绍《大学》的思想内容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儒家思想。

儒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论述人性善恶、君臣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

2. 《大学》的作者与背景《大学》是《礼记》中一篇章节,也被称为《中庸》,原文由孟子收集整理完成。

填写作者背景部分。

3. 《大学》思想内涵3.1 天命与人伦关系儒家注重天命观念,认为人应顺应天命,遵循人伦关系。

《大学》阐述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强调个人修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2 学习和修养《大学》明确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并阐述了君子如何通过修习礼仪、学习经典和不断完善自己来实现这一目标。

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3.3 道德行为与社会治理《大学》中提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行为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对于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 《大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4.1 培养公民素质《大学》强调人的修养及在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承担责任。

根据其思想内容,可以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

4.2 提倡社会和谐通过强调仁爱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大学》的思想可以引导社会成员互相尊重、关爱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4.3 构建道德治理体系《大学》所强调的修身成为官员和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倡导以德治国。

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其价值观念运用于政府和组织内部的领导素质培养,推动建立良好的道德治理体系。

结论通过对《大学》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思想中包含着普世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之道读后感大学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大学之道读后感1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能够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此刻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个性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

但是,此刻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

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这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

《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题就深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称赞;“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的论述,反映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

所以命名为《大学》者,正如郑玄所说,“以其记博学能够为政也”。

大学之道读后感2《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

四书到手月余,仅仅是阅读了一遍《大学》,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和教育的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核心是修身,修身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只有人不断地修为自己,使自己成长,才能承担起责任,才能进一步“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的境界有三,一是“识事物”,二是“明事理”,三是“兴事业”。

“识事物”就是要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外界打交道,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友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

中华文化讲坛《易经中的创业智慧》乾泉导师系列讲座经典视频

中华文化讲坛《易经中的创业智慧》乾泉导师系列讲座经典视频

中华⽂化讲坛《易经中的创业智慧》乾泉导师系列讲座经典视频经典视频讲座中华⽂化讲坛《易经中的创业智慧》经典视频讲座中华⽂化讲坛《易经中的创业智慧》主讲⼈:乾泉中华国学教育⼯程⾸席专家新全球化智库商业领袖学院编辑⼀、《易经国学中的创业智慧》⼤纲第⼀讲、易经与创业素质第⼆讲、龙的创业精神第三讲、易经⾃然原理与创业法则(1)第四讲、易经⾃然原理与创业法则(2)第五讲、创业能⼒与⼼理素质第六讲、成功能⼒与⼼理商数(上)第七讲、成功能⼒与⼼理商数(下)第⼋讲、创业团队的管理四、乾泉导师易经智慧【视频】在线课程第⼀讲、易经与创业素质【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1讲《易经与创业素质》⼀、三才中的创业哲学⼆、三才中的⼈格精神三、易经智慧与⼈⽣规划四、《系辞》与⼈⽣格局五、易经宇宙观与创业思维六、易经与国学的秘密七、能⼒结构的⽮量模型⼋、能⼒基因与64卦⽮量图九、创业能⼒⽮量模型与向量代数第⼆讲、龙的创业精神【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2讲《龙的创业精神》⼀、中华龙的秘密与龙的精神⼆、⼆⼗⼋宿与姓⽒起源的秘密三、创业与职业⽣涯中的四⼤均衡关系四、⽩虎神兽:均衡的⽬标谱系五、朱雀神兽:均衡的⼈⽂精神六、⽞武神兽:均衡的⼈格伦理七、青龙神兽:均衡的创业精神⼋、伏羲⼋卦与创业团队九、黄河⼈⽂地理与团队协同归元思想第三讲、易经⾃然原理与创业法则(1)【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3讲《易学⾃然原理中的创业法则》⼀、A--创业⽬标:⼈⽣六道坎⼉解析⼆、B--创业情智:⼈⽣要有的⼋个朋友三、C--创业管理:⼼理商数与团队激励四、D--创业模式:效率法则与创业团队领袖第四讲、易经⾃然原理与创业法则(2)【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4讲《易经⾃然原理与团队管理》五、E--创业团队:柔变法则与西游记团队六、F--创业竞争:项⽬服务与利万物⽽不争七、G--创业能⼒:知⾏合⼀与价值创新⼋、H--创业资本:民胞物与与厚德载物第五讲、创业能⼒与创业⼼理素质【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5讲《创业能⼒与创业素质》⼀、全息素质结构模型⼆、组织基因全息图三、⾮认知因素⼼理禀赋逻辑结构模型四、《⼤学》之⼈格结构重塑五、《易经》与贝尔宾团队⾓⾊表六、国学哲学元本体与⼼理素质七、个⼈素质再造模型⼋、⼤禹的精神是什么?九、洪范九畴与创业智慧第六讲、成功能⼒与⼼理商数(上)【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6讲之《成功能⼒与⼼理商数》⼀、⼼理商数全息结构模型⼆、⼼理商数修炼模型三、⼼理商数与能⼒结构关系四、领导商数 LQ五、志商 WQ六、决策商SQ七、智商IQ⼋、情商 EQ第七讲、成功能⼒与⼼理商数(中)【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7讲《成功能⼒与爱商⼼商》九、爱的商数LQ⼗、⼼商 MQ⼗⼀、逆商 AQ⼗⼆、律商SQ⼗三、胆商 DQ⼗四、懒商⼗五、健商 HQ⼗六、笑商 SQ第⼋讲、成功能⼒与⼼理商数(下)【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8讲《成功能⼒与体商幽默商认知⼗七、体商 BQ⼗⼋、认知商RQ⼗九、戆商 BQ:⼆⼗、性商 SQ⼆⼗⼀、服务商 VQ⼆⼗⼆、创造⼒智商 CQ⼆⼗三、灵商 SQ⼆⼗四、学习商LQ⼆⼗五、财商 FQ⼆⼗六、信息商IQ⼆⼗七、德商 MQ第九讲、创业团队的管理【在线视频课程】乾泉导师易经智慧第9讲《创业团队的管理》⼀、西游记创业团队的秘密⼆、五⾏与创业团队的秘密三、创业团队的五⾏图四、⽆极图与创业五、⽆极管理中的团队六步修炼法则六、如何成为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三、乾泉导师原创的国学治理与实践密码图谱--中国智慧地图1、乾泉导师原创理论《国学与全息创新管理》理论模型2、乾泉中医体质养⽣理论模型3、五运六⽓与组织变⾰全息模型乾泉原创4、易学、国学与经济治理创新⽣态模型乾泉原创5、乾泉丝绸之路探秘6、天⼲地⽀五⾏⼋卦关系图7、先天⼋卦图8、易经国学中的经济治理理论模型乾泉原创9、乾泉论道中10、乾泉主导的国家⽂津阁《四库全书》数字版衍⽣品出版项⽬11、《易学认知⼼理学模型》乾泉原创乾泉论易经与现代企业治理创新(乾泉论道点击浏览)四、项⽬运作平台⽀持单位:国家⼈⼒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持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单位:⼈社部中国领导⼈才专业委员会主办单位:国家知识更新⼯程国学与和谐企业⽂化课题组中华⽂化讲坛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新全球化智库)承办单位:中华国学教育⼯程秘书处承办单位:西岳书院⼈:乾泉教授著名国学学者、国学志愿者⾏动总发起⼈,中华国学教育⼯程、国家知识更新⼯程国学项⽬专家组负报告⼈:责⼈学习对象:全国党政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者、企业家、青年创业者、⾼校⼤学⽣等学习对象:活动地点:应邀赴全国主要城市、⾼等院校、企业集团及其⾼新技术产业园区、⽂化旅游⽬的地等开展专题巡讲活动地点:合作⽅式:联合举办中华⽂化讲坛、⼈⽂名家系列讲座,联建城市国学书院、企业国学书院、⾼校机构国学书院、中⼩学书院等,联合举办⼈⽂名胜企业家游学活动等合作咨询:189********、135********合作咨询五、乾泉导师的易学观⼀)关于《易经》的历史起源问题(⼀)关于《易经》的历史起源问题有着五千年⽂明历史的中国是⼀个⽂化成熟较早的国家。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大家或许都熟悉这一段文字。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王国维先生,借助三位宋朝诗人的诗句,对“人生三重境界”所做的描述。

王国维认为:从古至今,凡是有所大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定经过这三种境界。

0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仍处于寻找、探索过程当中的一种境界。

想想看,我们刚刚开始上路的时候,不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还是创业的起步阶段,是否都有这样一段孤独的时候?别人读不懂,无法理解你,而你又要激起内心的洪荒的力量,所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与人的差距,最开始就是在这个地方拉开的。

所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环境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是这正是要展现每个人的境界、格局、能量、智慧的时候。

站得高,自然可以看得远,所以格局境界就决定了我们人生舞台的高远宽广。

02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在实现理想、奔向目标的旅途当中,全力以赴、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一种境界。

我们常说:“做任何事,都不容易。

”你想要做成一件事,但现实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每个人心中都有七七八八的想法。

而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错知错见,犹如心中贼,总是挡住自己的道路。

所以,当我们自己能量和智慧还不够高的时候,哪怕做一点小事都不容易。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话:“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何谓“感性的烦恼”?就是一个人在“不明理”的时候,总是被情绪牵着走。

比如,他会想,这件事情本来是说好的,怎么中间出了那么多偏差呢?最后搞得所有人都不满意。

但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人心惟危,人性极其复杂,所构成的社会也是矛盾多多。

教育与知识:《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教育与知识:《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教育与知识:《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引言
教育与知识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古代经典文献《大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和人生智慧的宝贵思考。

本文将探讨《大学》中所体现的人生智慧,并阐述其中对于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启示。

1. 教育与人生发展
1.1 教育与终身学习
教育不只发生在校园内,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是持续不断的。

《大学》提倡精进学识,追求博雅教育,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除了学习知识外,《大学》还强调培养个人品质和做一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这些美德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益,也对家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2. 自我探索与价值观塑造
2.1 知行合一
教育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学而时习之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

通过不断重复学习与实践,可以使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3. 教育与社会责任
3.1 博爱为天下先
《大学》提倡博爱精神,即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愿意帮助他人。


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
教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教育与知识的培养,我们可以获得人生智慧,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和
决策,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字数:364)。

学习百日成长《大学》个人总结

学习百日成长《大学》个人总结

学习百日成长《大学》个人总结《大学》为四书之首,短短两千多字,引发了我诸多方面的思考:古人对德育的重视,如何做一个内心清明以德润身的人,浮躁的社会中如何静心,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等等,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

我感受最深或引发思考的有两方面:格物和格局。

格物致知,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解读王阳明的讲座中,著名的“阳明格竹”,当时只知道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真实的意义已经失传。

这次读到了它的出处——《大学》中的八目——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其内涵依然没有释义。

王阳明“格竹”,是对格物致知的一种误解,先格物才能致知,但格物绝对不是只盯着一个东西看,我个人的理解,格物或许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世间万物在认识、探索、了解的基础上,探究到事物的原理,探索出其发展的规律,进而逐渐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自己的知识和价值体系。

好比当老师,所读书目,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是多,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给别人知识。

现如今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多数人都喜欢读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式的美文,自认为这是属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其实这种没有体系的阅读,并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任何的体系,反而会令人失去自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第一句一路向上,拉开了儒家格局,开启了儒家立人的高远之路。

它告诉我们,大学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来,恢复它的天然本性。

不仅如此,人人不仅要恢复自己的德行,更是要用这种德行的光辉去照亮别人。

所以《大学》所立足之点,不仅仅是如何修身,更有治国安邦平天下。

儒家的思想,从来不只是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这与儒家一直倡导的入世虽然有关,但其意义更是为后世标明了人生的处身立世之道。

不仅有强烈的自律意识,更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是高境界,大格局。

书籍《大学》中有哪些观点值得思考?

书籍《大学》中有哪些观点值得思考?

《大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著作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四书五经”之一。

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的修养、学问的方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包含了许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书中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来获取知识和智慧。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世界和自己。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真正的知识。

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然后要顾及家庭,使家庭和睦幸福;最后要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富强;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境地。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个人修养好了,才能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书中强调了“君子之学”的重要性。

君子之学是指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学问。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以德为先,通过学习和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学问应该以道德为基础,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书中还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

孔子认为,对于学问的追求,应该是充满热情和乐趣的。

只有真正喜欢学问,才能更好地去追求和探索。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学问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知识,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大学》中的观点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它们告诉我们,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取真知灼见;要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才能影响到社会和国家;学问应该以道德为基础,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应该是充满热情和乐趣的。

这些观点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指导意义,也对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大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它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价值的人。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大学》中的人生智慧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为《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

《大学》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钱基博先生曾说“《大学》之书,文章典则,辞趣宏深,扩其量以平天下,引其绪于明明德。

”由此可见,品读《大学》,既可为人指示内在的心路历程和修身工夫,涵养人格,启迪智慧,又能引领人奋发有为,经世济民,成就外在事功。

儒家思想《大学》教案模板

儒家思想《大学》教案模板

儒家思想《大学》教案模板一、课程概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掌握《大学》的核心要义,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掌握《大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能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 《大学》的主要内容: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仁、义、礼、智、信。

4. 如何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个人修养的提高和正确道德观、人生观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进行解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大学》中的思想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个人作业法: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4.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总结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及相关儒家思想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 第二周:讲解《大学》的主要内容: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第三周:讲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仁、义、礼、智、信。

4. 第四周: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进行解读。

读《大学》在当代的意义

读《大学》在当代的意义

读《大学》在当代的意义1、读大学的目的,并不是挣钱多也并不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更不是升官发财,尽管可能你有含金量高的学历,可以作为敲门砖。

大学的意义是让人作为有独立思考的人。

是让不成熟的心灵变得成熟,是让人开阔眼界,让浅薄的人变得厚重,让浮躁的心变得沉稳。

2、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

3.上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的动力。

4、大学的专业与工作并无直接联系,本科不过通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这四年把自己变成一个靠谱的学习机器,给你一个新课题,能够找出知识的谱系,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将它吃透,此后的一辈子,见招拆招而已。

5.上大学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眼界,人生眼界决定了你行动的方向,而你行动的方向又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

6、大学就像一张通行证,带领你穿越了空间、时间,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从学习一门新语言到思考人类历史,再到深入解析物质构成。

大学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审视了自己,探寻与其他时代、其他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的异同。

7、速度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与此同时,“思考”这个过程常常会被忽略,就像我们的大脑努力尝试去追上机器,我们为了更快地互相交流而舍弃了思考。

大学却教学生试着“放慢速度”,将信息转化为洞察力,去理解,去知会。

放慢速度还能培养学生学会批判性参与,学会大胆质疑,养成对高水平教育的永无止境的渴求,让学生全面地思考信息,增长知识,智慧地度过其一生。

8、大学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给予空间让其探索自身全新的可能性。

9、读大学,也不是你能认识多少人,而是通过接触五湖四海的人,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让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更加丰富。

10、读大学的本质目的既不是为了获得文凭找到好工作,赚取很多物质上的奖励,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做一个所谓的文化人,而是在大学的学习中,优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格局,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这才是读大学的本质原因。

人际关系九宫图详解

人际关系九宫图详解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来学习两个目的:1、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回去以道御术,干事业。

2、交到朋友,整合资源,祖国处处有亲人。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传递,感觉的互动。

随时改变你的角色。

第一天嵩阳书院讲儒家文化,第二天到少林寺讲神宗,少林寺最大的价值不是拳,而是禅。

周文王用一块石头找到了天地的中心,有了那块石头,才有了中州,有了中州才有中原,有了中原才有中国。

所以达摩的老师告诉达摩哪也不要去了,赶快到中土去,到中原去,到中国去,那里的人,那里的文化,有大乘气象。

所以各位知道一个事实。

佛教诞生于印度,最后昌盛于华夏,扬名于四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明明德就是你自己要自悟自觉;新民亲民就是不但要自觉,还要觉他。

止於至善就是领着你的团队,领着人去追求真理,这是《大学》里的在纲。

中国人中国文化有大乘气象,所以第三天到安阳周文王演绎八卦那个地方讲《易经》,第四天到河南的云梦山讲鬼谷子(中国第一所古军校校长他是一个讲沟通讲说服的高手),鬼谷子有几个学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他放出来几个学生,天下就弄得差不多了。

他教学,教“捭阖第一“,捭者开也言也阳也,阖者闭也谋也阴也。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以此说之,无所不出。

无所不入无所不有,可以说人说家说国说天下。

一个人如果能把沟通能力,说服能力,演说能力练好,对别人的影响力练出来,这个人就能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无中生有。

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谈笑间强弩灰飞烟来灭。

大方无欲,大道无形,行者无疆,较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比尔盖茨有句格言:一个他鼓掌的速度会影响他赚钱的速度!一个人的掌声和他的状态、胸怀、态度,他的未来都有关系。

其实道不远人,平常日用不离道,沟通绝对不仅仅是教点技巧方法就会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来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的话。

知识很容易就学来,尤其今天互联网时代,很多知识根本不需要去储备,只需要检索就可以了。

《格局》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

《格局》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

《格局》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格局》读后感800字1这本书,静下心来看了几天。

之前一直说什么心胸宽广啊,豁达啊,真正能做到又真正明白的人有几个呢。

这本书了,不仅道出了心胸宽广,又举例说明了,让人用实际事情去体验豁达。

如果你心胸不宽广也没有关系,书里有解决办法。

人啊,真的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然后勾勒出梦想的样子,再去实现它!格局,决定一个人的结局。

只要相信,才会做到。

做人的格局,大抵是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心态、思维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那口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

心胸开阔很重要,一袋盐到入大海里,它很快就会被稀释。

但把一袋盐倒入一杯水里,这杯水还能下咽吗?确实,我们眼里应该看到大的环境,而不是自己一点小心思。

把格局放大,人生才能宽阔。

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只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

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当你意识到这些时,就意味着你要开始成长,这就是所谓的空杯心态。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那么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也就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会变的不可思议!《格局》读后感800字2我在见习闲暇之时找来了人生哲理之书《格局》细细品读。

古人云:“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那么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未来就有多大。

不管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格局》,这本书都非常适合你。

它和别的书不一样,其不单单是灌输鸡汤,更引领你思考人生格局,引领你走向未来。

书中的良言名句有很多,如“人生就像魔兽世界,每个种族都有优点和缺点,你能克服你这个种族的缺点,你就有可能在这个种族里面成为人才。

《大学》课件(62张PPT)

《大学》课件(62张PPT)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第一段(3)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
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 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 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 宏观图式。
第一段(2)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
学.科.网
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一、单元简介
修:修身,即加强自身修养 齐: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家族。 治: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

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

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

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有智商上的高低,也有境界上的高低,人生境界决定人生的高度,什么是境界呢?境界就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人生活在多彩的社会和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境界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境界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这就是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

人生是一个永恒和不过时的话题,从古到今很多文人对人生境界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见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人生三重境界这样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古到今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业和大学问的,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一个成功者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知,就不会有“灯火阑珊处”的人生精彩,这就是人生境界决定人生格局。

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不同境界的人,不同世界观对追求人生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当代著名散文家丰子恺论人生的三重境是:人的生活能够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可见,做人物质生活是第一需要,是人就需要吃饭,而精神生活是人的第二需求了,人满足了物质生活就要追求精神生活享受,没有精神享受是缺乏素质的人。

无论是王维国的人生三重境界,还是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品位,以及丰子恺的人生三个层次,都足以说明人生境界高低是客观存有的,这个世界是多彩的,人有百种,形形色色,人的境界也会各不相同,如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这才会丰富多彩的社会。

说到的人生境界,其实,古人在《易经》中就有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说的就是人生的不同境界,自强不息是人对物质追求的一种精神,是第一境界;厚德载物就是人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高境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字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同样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博大精深。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则。

今天我们摘取《庭训格言》中的八条精华,不管是对教育子女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一、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

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

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愤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

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

”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我们自己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会轻快欢喜;人有了恶念,心中就会充满愤怒怨恨。

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怀善念、行善事。

二、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

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

”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

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

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译文:《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要节。

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

7、《大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

7、《大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

《大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苏明前言:“修身”是儒家人生哲学《大学》中八大德目之一,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其所阐发的文理乃是系统地论述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核心是修身,以修身为本。

《大学》提出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为内明之修,即关于自身的认知;后四者为外明之修,即对社会规范与道德的认识和践行,二者结合说明了内外兼修之道。

因此,“修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诚意正心”,另一方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在八目中可以称得上是上述两个方面契合的环节和通达的桥梁,也就是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

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于培养极高的道德修养,《大学》在此将个人的修身与社会的发展融二为一的思想正是《大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性善论为修身的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儒家文化是强调“修身”的文化,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相当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儒家修身思想是以人性理论作为其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的。

所谓修身,就是修养自身的本性。

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在此指的是天性,也就是心,道德本心,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所以,人的本心是纯粹至善的,不存在“恶”的问题,正如孟子所说“人性之善也,犹水就下也,人无不有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人性善的本质是先天的,与天俱来的,孟子从性善论指出人应加强后天修养使先天的善性得以扩充和发挥,这就必须要下一番诚意的功夫,因为诚意就是向善。

《大学》曰:“所谓诚意者,毋身欺也”,是说去恶向善,不自我欺骗。

再说“诚”本身就是天道的本质,是真实无妄的存在。

天道之已然便是人道之应然。

所以“思诚者,人之道也”,强调人道要时时刻刻以诚为念,思行天道之诚以奉人,把天道至善价值源头根植在人的本性之中,通过人的修养和实践以体证达到终极的形上境界,使人性与天道合而为一,这便是“诚意”的胜义所在。

《大学》解析PPT课件

《大学》解析PPT课件
《大学》解析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意义 • 《大学》的文学价值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01 《大学》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曾子希望通过《大学》来阐述 儒家思想,以稳定社会秩序,恢 复周礼。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大学》在描述事物时,常常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象征手法
《大学》中许多事物和场景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 情感。
主题思想
修身为本
《大学》强调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个人的修养是成为君子 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仁爱原则
作品概述
01
内容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如何 成为一个有德行和学问的人。
02
结构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 善”,每部分又有若干具体条目,共九条。
03
特点
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政治理念
《大学》所强调的“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理念,对古代政治思 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代评价
01
高度赞誉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儒家经典 的精华之一。
批判与反思
02
03
继承与发展
也有一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对《大学》的思想 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认为其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儒家典籍之一,是《礼记》的其中一部分,包括了十三篇文章,是孔子弟子们对于儒家学说的总结和阐述,它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中最肯定人性的一本。

《大学》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格修养的著作之一。

首先《大学》阐述了学习的基本态度,认为学习的第一步是要有诚实的心态,即虚心好学,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做到才德兼备,思想正直,正派守道,回报社会,这是真正的大成之道。

《大学》还深入探讨了人的思想修养,明确指出修身之本在于诚信,具体表现方式是讲究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断促进内心和外在的和谐。

同时,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出了人的思想信仰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与天合一,取得心灵的平衡和安宁。

《大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人际关系,它在文中提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一个很深的哲理,就是说极度亲密的关系反而会让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疏远,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淡如水的关系,不是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欣赏和欣赏彼此的许多出色和优秀之处。

这样,双方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在未来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大学》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大特色。

儒家认为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其教育水平。

因此,《大学》在教育中强调了师德,指出教师要做出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尽管《大学》出自古代,但是其思想内核却是永恒不变的,它无论是对个人的生活还是国家的治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

其思想和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人们追求精神内涵提升、共建美好家园和社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大学》蕴含着儒家学说的精髓,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可以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扎实、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发展。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ft=,+0,]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思维,才会收获健康成功的人生;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

现在的企业在拼命的培训员工,其实现在人缺少的不是知识和技能,[ft=,+0,]而是心态,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

现在和大家分享[ft=,+0,]成功人士都具备的15种良好心态,祝您成功:[ft=,+0,][ft=,+0,]一、"归零的心态所谓归零心态,就是完全放下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人一直活在过去,其最大的特点是拿原来拿昨天和今天来比较。

沉浸在过去不能自拔。

念念不忘,不堪回首,特别是失恋的人,跳楼上吊,要死不活的。

就是不能很快的放下自己。

经验固然是好事,是财富,可以避免一些弯路和损失,但是我们不能死死不放,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放下自己。

特别是在我们做培训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抱着挑剔的心态去上课,他们谈的最多的是和以前的培训做比较。

到最后竟然不知道今天培训的是什么。

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想做什么?2."我能做什么?3."我该做什么?把自己一步步的进行规划,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所有成功的人,无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开拓出来的。

[ft=,+0,]二[ft=,+0,]、学习的心态一个学习的心态很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每天产生的信息要一个人学1100年才能学完,并且知识又在以40%的年淘汰率更新,将来的机会是属于会学习的人。

有句话说:成功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而只有学习才能决定将来。

从国家到企业,从团队到个人,都拼命的在学习,在充电,于是报班,买书,拜师……[ft=,+0,]三、"创新的心态相信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着通,痛则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目”就像一个阶梯一样,需要我们不 断地攀登和跨越。实际上包括“内圣”和 “外王”两大方面,“内圣”就是修养自身, 成就高尚的品德;“外王”就是影响他人, 达到和谐的状态。前面四个“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是“内圣”;后面三个“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外王”。而中间的“修 身”是连结“内圣”和“外王”的枢纽,它 与前面的“内圣”连在一起,是“独善其 身”,它与后面的“外王”连在一起,是 “兼善天下”。
《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
主讲人:马林刚 博士、博士后
2017.05.06
·诗意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中国诗词大会
怎么读四书五经?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熹
时 代 背 景 和 价 值 体 系
交 流 内 容 大 纲
· · ·
《大学》正名 《大学》宗旨:三纲领、八条目、七证 《大学》的智慧
大 学 为 何 成 为 经 典
何为大学 四书之首
时代价值
大学和小学之分
小学:洒扫应对进退,“详训诂,明句读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学:“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大人之学” 大格局、大志向、大境界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庞朴先生及其“一分为三”思想。 何为“三”?
庞朴: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中国社
科院学部委员,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至善
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
“道”是根本、规律,一个人成就圣人的 根本,也就是一个人要成就大格局、大境界、 大作为的根本,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
人们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让优秀的品 德去影响别人,弃恶从善,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个层次: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
主任。致力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
出土简帛方面的研究。
其一:三个都是实体。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儿童 游戏叫“石头剪刀布”,说的就是一种循环 克制的关系。
第二种形态:两实一虚,即两个实体,一个虚 体。最常见的例子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 看上去似乎只有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冥冥中 还有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在主宰着、控制 着、指挥着买卖两方,它虽然不可见,但确 实存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看不见的 手”。
止于至善
“善”:善良,“至善”就是最大的善良, “善”又指“好”,“至善”就是最好的境界、 最好的状态。“止于”是达到的意思,“止于 至善”就是要达到最大的善,达到最完美的状 态。
止于至善
大禹治水:仁智勇的体现
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 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 乎!”
止于至善
这段文字很有启发意义,现在人买房子看 什么呢,看地段,看有没有商业区,看是不是 高大上,看有没有面子,而不考虑这地方我住 在这里合不合适,适不适应,能不能快乐啊, 很盲目,不是追求最好的,而是追求最贵的; 包括买东西,先看品牌,然后再考虑物美价廉 的问题。《大学》认为这都不是“至善”,甚 至说,连鸟都不如。
——康德
•儒家: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和忠 恕。核心是“仁学”(“仁者爱人”)。中华 传统文化中主体地位,正统地位。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
•道家: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道学” (“无为”: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庄子
•佛家:讲人与内心的关系,核心“慧学” (“空”) •《西游记》里的老乌龟
大国工匠,精益求精
止于至善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63岁的时候,他画 的虾已经非常逼真了,但他认为还不够“活”, 便停止画虾,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放在画 案上,天天观察,仔细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看 的细致入微,如醉如痴,终于他掌握了画虾的 技巧,再画出来的虾,每只都不一样,而且活 灵活现,跃然纸上,出神入化。
亲民
子夏与子贡: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夏,孔子很早就预言,子 夏的学问以后会越来越好,为什么呢,“君子 修身”,这个子夏很愿意跟比自己修养高的贤 德之士交朋友,善于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秀的品 质,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这叫“作新民”,看 到好的就要学,充实自己。自己丰富起来,修 养提高了,成为榜样了,还不要停止,还要用 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使别人也 “作新民”。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哪是主次,哪是先后, 就接近大学的根本了。我们现在 很多人老感觉自己很忙,问他忙 什么,一头雾水,因为没有主次, 没有目标,没有定性。所以说, “大道至简”,恰恰很简单的道 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有10%的事情
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 掌控的。
格物致知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不仅指获得知 识、增长智慧的方式方法。作为《大学》“八 目”之基础,“格物致知”是內修的基础,是 根本。 “格物致知”包含着人性的含义,对善恶 美丑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亲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 其极。
亲民
从商汤王洗澡这样一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一 直说到周王朝秉承新的使命,告诉我们,一个 人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修养,思想上要不断革新。 一个人自身修养做好了还不够,还要去影响别 人,让大家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叫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 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 止于信。”
止于至善
《大学》中还对怎么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提 高修养作了说明。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 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止于至善
真正的学问大家追求的是“板凳一坐十年 冷,文章不著一字空”,追求几近完美的艺术 效果。
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当有一天,中国 青年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和他们的传统 文化,我们美国就不战而胜了。
· 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还活着,
这个国家才活着。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
犹太民族2000年亡国不亡种的奇迹, 就是文化的奇迹。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
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 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 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 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明明德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一个人有德 又有才叫“德才兼备”,一个人有德无才,至 少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但是一个 有才无德的人,就是可怕的人,极有可能危及 社会的人。所以说,不论何时,我们每个人都 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成为我 们为人处事的“软实力”。
亲民
“亲民”,“亲”当作“新”讲,就是“新 民”,使人弃旧图新、弃恶从善,朱熹解读为 “除旧布新,推己及人。”就是说,不仅自己 要彰显自己的光明德性,还要感染别人、影响 他人。
(“三”种境界:罗汉、菩萨、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不同于“两”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童叟无欺 皇帝的新装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 是水;
很多人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 且试图猜忌、抨击、批判社会,最为突 出的是愤青。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 是水。
阿弥陀佛 我已经放下了
价值和地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国情怀,家国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领导者修养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之首
《礼记》中一篇(大学是世界观,中庸则是方法论,)
《大学》结构:经、传 唐代——北宋——南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怎么读大学:经、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 “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 德。”皆自明也。
止于至善
“邦畿”就是首都,天子居住的地方,“千里” 就是方圆千里的地方,“止”,居住的地方。 就是说,天子居住的地方及周边,人们都愿意 搬过去居住。“缗蛮黄鸟”,“缗蛮”拟声词, 就是叽叽喳喳的小鸟,“止”是栖息的意思, 叽叽喳喳的小鸟栖息在山清水秀的山脚下。孔 子说:“对于居住的地方,连小鸟都知道他该 栖息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生态环境好,可见, 人不如鸟啊。”
母老虎遇到真老虎就是纸老虎
明明德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告子:人无善无不善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 “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 德。”皆自明也。
“皆自明也”:这些都是自身能够彰显并且需 要弘扬的品德。
明明德
六尺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 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止于至善
作曲家 王立平:一朝入梦,终身不醒 孟卫东: 大境界、大胸怀
格物致知
认识论:天人关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格物致知
《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至。”
格物致知
朱熹解释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 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就 是“至”,“至”是什么意思呢?穷尽之意, 要探究事物之理。 “物”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常说“事物”, “事”就是“物”,“物”就是“事”,它的 范围很广泛,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也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致”就是 求得,“致知”,就是“求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