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的解读
——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观察要点:
l 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l 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
l 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解读——
一、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

它可以是有对象的、也可以是自言自语。

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幼儿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并随时会出现幼儿与成人,与游戏伙伴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同时,随着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又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幼儿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

在调整过程中,幼儿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调整语言策略,从而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

因此,游戏语言,在游戏中产生,在游戏中运用,在游戏中丰富。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游戏中不断地增加游戏语言,同时,幼儿的
语言能力也在游戏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二、游戏语言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

《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纲要》还指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并不是让幼儿记住一些简单的词汇,而是如何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倾听、能清楚的讲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可见: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的趋势。

儿童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掌握的,游戏就为儿童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

研究表明:儿童可以迅速地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本国语言,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

而且,游戏本身的性质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自由说话提供了机会。

游戏具有激发一般语言组合能力的功能;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儿童天生就有一种通过游戏练习获得技能的冲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也是最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表达,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

即使最
腼腆的幼儿也会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更加亲密,游戏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做到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促进了幼儿在语言、社会和认知三方面的成长。

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表述能判断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角色分配、角色间关系以及角色行为的认同;从而分析其社会性的发展。

由此可见: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对角色游戏的观察和指导中就决不能忽略游戏语言的重要性。

所以,在拟定“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时,我们有必要将“游戏语言”纳入其中。

其实,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语言主要表现在:“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这样一个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玩前说”——活动之前,各角色要互相协商和分配,此时的语言起到了很好的指示引导的作用。

“玩中说”就是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而“玩后说”主要是指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自己在游戏中所经历之事及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个小结、评价的环节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

根据“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的过程,我们将“游戏语言”的
具体观察内容确定为:“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3点。

三、游戏语言的发展水平——
研究证明:早期儿童的语言交流行为的发展是由模糊到清晰的。

他们最初借助于手势与表情以及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逐渐地学习使用语言来表达,并且在3岁之后社会交往倾向和言语行动表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

因此:3——6岁的儿童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

儿童在3-4岁时,词汇量迅速增长;因此: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飞跃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词汇量的增加也很快,成人无意中说的话也会迅速进入他们的词库。

孩子不再是单纯地听,而且能作出简单的选择和评价,有时常把自己设想成为某一角色。

因此,3岁开始,幼儿不仅运用代替物的游戏能力增强,而且开始出现了真正的角色扮演。

他们已经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一些概念,因此,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在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并对此感到很满足。

在游戏中他们能用简单的语言与同伴交往、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可以叙述生活中、游戏中发生的事情。

但是,此阶段的幼儿在游戏的初期表现的一大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交往还是十分陌生。

他们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

比如:孩子在娃娃家游戏后,他们会说:“我烧饭了。

”“我是爸爸。

”而不会清
楚地表述:“我今天玩了娃娃家的游戏,我做了娃娃家的爸爸,还给客人烧饭菜招待他们。


在4-5岁时,幼儿言语交往异常活跃; 他们一般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汇更加丰富,喜欢与成人及同伴交谈。

说话时能够区别不同的对象,能够独立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所以,4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

此时,幼儿的游戏在物体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了社会性角色,并反映出角色之间的关系,即角色间的合作产生了。

他们的游戏不但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情节。

他们在游戏中愿意用语言等表现自己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有时幼儿讲话时仍然会出现跳跃和不连贯。

比如:在服装店的游戏中,扮演老板的孩子会主动地招呼路过的客人:“大家快来买衣服,漂亮、便宜的衣服。

”游戏结束后,她还会向同伴们介绍:“我今天玩的很开心,我做了服装店的老板,有很多人来买衣服,我赚了很多钱。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以自我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说话内容。

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

这一阶段的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比对物体的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

在游戏中他们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但此时的幼儿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比如:同样是娃
娃家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能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分工,他们能清楚地表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同伴扮演的角色,并能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和内容。

总之,在3~6岁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开始步入社会,拓展了视野,从而在头脑中具备了进一步学习语言的身心条件。

因此,我们要重视在幼儿期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我对中班某幼儿在“服装店”的角色游戏中的游戏语言的观察实录片段
片断一:角色游戏开始了。

甲幼儿说:“老师,我要开服装店。

”她就做了服装店的老板。

刚在服装店坐下,她又马上起身,进活动室拿了一个小篮子,说:“没篮子,钱放哪儿呢?”
片段二:游戏开始了4、5分钟,都没人来买衣服。

老师就提醒说:“没人买怎么办?坐着不动会有生意吗?”甲就站起身,跑到教室中间大叫:“卖衣服喽、卖衣服喽!快来买衣服呀”果然,就有几个小朋友围了过来。

片断三:甲幼儿走到娃娃家门口,说:“哎,现在天冷了,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们回答:“知道!”她说:“那你们的娃娃也会冷的,还不快来给他买件衣服?”娃娃家的妈妈一听,连忙起身光顾了她的小店。

片断四:有个小朋友从店门口走过,甲见状连忙把她拉了过来,说:“快来买衣服。

” 小朋友摇摇头;甲就随手拿起一件毛衣说:“就这件了,快买。

”可是这个小朋友仍是摇头,不肯买。

甲硬拉着客人说:“买呀,挺好的,给你的宝宝穿。

”可是最终客人依旧没买衣服。

片断五:店里没客人时,甲就不停地整理着衣架上的各种衣服,一边整理一边说:“哎呀,明天天气又要冷了,肯定有小朋友要戴帽子、手套、围巾来幼儿园;这些东西就可以放到我的店里来卖了,我的钱又要多了。


片断六:乙(女孩)小朋友来了,甲说:“你要买什么呀?” 乙说:“我只有3块钱,你有3块钱的衣服吗?”她说:“有。

”便拿了件男式的外套给她看,乙摇摇头;她瞧了瞧,又拿了另外一件漂亮的女式外套说:“就这件吧。

”可是乙还是不满意;甲就说:“这件是女孩子穿的呀,很好看的,就买这件吧。

” 乙幼儿点了点头说:“好吧。

”于是就付了钱,拿了衣服走了。

片段七:在游戏最后的分享交流时,甲幼儿特别兴奋,举着手说:“我来说,我来说。

”她说:“我今天玩的很开心,我今天做了服装店的老板,有很多人来我这里买衣服,我卖掉了很多衣服,赚了很多钱。


分析:
从甲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表达来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甲小朋友虽然是第一次扮演服装店的老板。

但是从游戏的整个过程和她的语言表达来看,甲幼儿对于服装店还是有一些相关经验的;因此,她能较好
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较完整地开展游戏,并有始有终地参与游戏。

从她在游戏中的语言行为来看,除了在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进行了点拨和提醒。

之后的游戏,教师始终是一个旁观者,都是幼儿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活动了。

活动中所有的言语都是幼儿自己主动述说的,没有他人的提醒。

从该幼儿的游戏语言内容中可以发现:她知道店里应该有一个摆放钱的地方(用小篮子代替)。

她知道店里没有客人光临时,要想办法说一些适当的话语招揽生意。

(如:在人多的地方大叫“卖衣服了!”。

而说动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买衣服不失为一个好点子);她知道有客人经过时,要把握机会,招揽生意,虽然客人最终没有买衣服,但她这种意识和行为很符合角色的需要;她还知道要结合每个人的性别特征挑选(如:这是女孩子穿的衣服);而当客人犹豫不决时,她知道要说好听的话去说服他人(如:很好看的,就这件吧);还知道要为服装店添置新品(如;小朋友戴的帽子、手套、围巾可以放到店里卖)。

可见,该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开服装店的相关经验;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敢于“在游戏中用语言大胆地与人交往”,并“能大胆地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自主独立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展开游戏,充实游戏的内容;而且她的游戏正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店的情景。

而游戏结束后,她也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由此可见:该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还是不错的,胆子也较大,性格外向,她乐意用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同时,也可以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该幼儿肯定光顾过服装店或是目睹过服装店的场景,因此,她可以将对服装店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游戏实践中,并拓展游戏的情节。

正如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样:4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

中班的孩子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他们的游戏水平较小班时大大提高,能够尝试自己组织游戏,扮演角色,丰富游戏情节,表征水平有了提高。

中班幼儿言语交往更活跃;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与成人及同伴交谈,愿意用语言独立地讲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五、影响幼儿游戏语言发展的因素。

1. 幼儿的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中的不同的角色其实就是社会角色身份在游戏中的扮演。

而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体验是从最先熟识和接触的人开始的。

因此,角色游戏内容首先应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如果游戏内容和幼儿生活相背离,那么幼儿在游戏中也无法“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同时,幼儿势必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游戏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因此,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应首先考虑幼儿生活经验,选择最贴近幼儿的游戏内容开始,并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来扩充游戏情节和内容。

2. 幼儿的性格。

每个幼儿都有着个体差异。

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能主动大胆地与
人交流,并敢于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在游戏中常常独自游戏、独自言语或是少言寡语。

因此,幼儿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 对于这些幼儿,老师应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3. 教师的观察和引导。

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各种角色,自然地去模仿角色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将他们自己理解的角色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对他们将来可能充当的社会角色有了最初的感受。

孩子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和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他们会刻意地去表现特定身份应有的工作、语言、行动。

而这些都是当前家庭或社会存在的真实现象留给孩子的印记。

也正因为如此,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以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孩子,使孩子的认识、感受出现偏差。

因此:教师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语言、行动、表情等,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特别是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错误的语言表达、偏激的语言和不礼貌的用词,教师发现后都应及时地指正,并在游戏后的分享评价中达成共识。

使孩子们在敢于大胆交流表达的同时,更能规范自己的言语。

也使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和引导,不但能推动游戏的发展,更能给予幼儿正确的认知,促进幼儿对角色的正确理解,使角色游戏真正的促进幼儿语言、社会和认知的发展。

六、推动幼儿游戏语言发展的策略:
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在语言、社会和认知三方面的成长。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地去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终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说话。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幼儿们进入角色区域后,只有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氛围,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幼儿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儿童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同时,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自然,幼儿语言发展能力也有快慢。

有的幼儿生性内向,在游戏中独自言语。

在小中大班幼儿中,由于缺乏自信,或性格使然,常常会遇到爱独自游戏独自说话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
指导。

教师应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首先,教师要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耐心地与其交流,并要坚持用充分表扬、肯定的话语和她们交流,再扩展孩子说的话,加强其说话行为,如可引导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游戏的过程等,并帮助他推广给别的孩子,为其扩大交往,扩大说话范围打下基础,增加其自信心,使她们逐渐愿意将自己所看到的,用言语表达出来,使他们逐渐开朗,能逐渐与人交往。

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话技巧的好机会。

而让幼儿有说话的机会则正是引导幼儿大胆说话的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每个幼儿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

2、抓住游戏的各种契机,丰富幼儿说话话题。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

语言作为其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自始至终伴随其中。

因此,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个让幼儿自由说话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要为幼儿多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充分进行自由交往语言的实践。

并注重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引导。

平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区,在不同区域,教师均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导幼儿语言发展。

可以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

具体表现在“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三种情况。

1)玩前说。

在角色游戏开始时,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角色的分配等,都可交于幼儿讨论决定。

让幼儿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仔细倾听同伴的意见,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达到统一。

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商谈角色分配,使每个孩子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同时,角色游戏的特殊性使各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业务往来”,这势必会使幼儿增加各游戏区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交谈机会。

这样,孩子说话的范围得以扩展,他们交流说话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2)玩中说。

在幼儿参加游戏时,应鼓励他们在“玩中说”。

同时,要鼓励幼儿将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活动中习得的词汇、语句加以运用、练习,转化为幼儿本身的积极词汇,发展幼儿自由说话的水平。

比如:有一个幼儿在玩“肯德基”的游戏。

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参与进去,该幼儿马上笑着说:“欢迎光临”的服务用语。

我问他:“你们这有什么好吃的呀?”“服务员”向我推荐:“我们这里有汉堡包、饮料、薯条、面包好多好多好好吃的东西,你想吃什么呢?”“我说:“你们这里有什么饮料呀?”该幼儿学着电视中的广告词叫道:“珍珠奶茶真好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我笑着向他点点头,夸他做得很好。

该幼儿的语言都是一种对习得的语言符号的强化运用。

这个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3)玩后说。

“玩后说”主要是指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说出自己是怎么进行游戏的。

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常常会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玩了?”、“你玩了些什么?”等等。

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语言不完整、声音小或吐字发音不清楚的情况。

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同时,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对于更多的幼儿则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良好的沟通,除了包括正确的表达意见外,倾听别人说话也是重要的,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在此环节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实施有效的观察指导,提升幼儿说话质量。

要提升幼儿说话的质量,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是个关键。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孩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评价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

只有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才是轻松自如的,才能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游戏中有目的的、带着教育意识去观察,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幼儿的游戏能力,关键是为了“剖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个体游戏的发展情况——从而丰富和发展游戏——而最终还是发展了幼儿”,最大限度地使幼儿获得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既然教师的观察要推动幼儿的游戏,那么,教师在观察后的指导和回应就显得
非常重要。

也因此,教师在参与幼儿角色区游戏时,应特别注意指导语言的质量。

教师的规范语言以及有效的指导,可以引导幼儿使游戏向纵深发展,同时,更能不断地引发幼儿说话。

我们发现: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常常由于经验的缺乏,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即游戏老是重复到一定程度,便停滞不前。

这时,孩子往往会放弃游戏,或一言不发地处于一种等待之中。

此时,老师必需及时介入,通过提问引导或提议,引发孩子们再次讨论交流,并逐步将游戏推向更高的层次水平。

如:我班的“开心超市”,在开展了一个阶段后,由于孩子们每天总是重复买和卖的相同情节,便对此游戏失去了兴趣,。

于是,“开心超市”里生意冷淡,无人问津,营业员无事可做,变成了“伤心超市”,怎么办呢?于是,教师召集幼儿,并引导提议:“可不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办法招揽客人?或者卖的便宜些呢?想一想你们平时到超市里去的时候,发现超市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促销方法?”。

孩子们一起经过热烈的商量和讨论后,认为可以采用“买一送一”或“讨价还价”的新方法,还可以学习“肯德基”买了东西送玩具的方法来吸引顾客。

这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出立刻使超市“生意”好起来,招揽了许多的顾客。

孩子们在超市里的语言交流又频繁起来,顾客忙着“讨价还价”、“营业员”忙着叫卖、推销,大家重新忙碌起来,超市里又热闹非凡,开心起来了。

由此可见,游戏情节其实也影响着幼儿的语言交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可以丰富游戏情节、使游戏向纵深发展。

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更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其实,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