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环
心电图名词解释
![心电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e356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6.png)
心电图名词解释心电图是电生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脏的节律、传导和收缩情况,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以下是心电图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P波:心电图中的一个波峰,代表心脏中的心房收缩活动。
2. QRS波群:心电图中的一个波群,代表心脏中的心室收缩活动。
它由Q波、R波和S波组成。
3. T波:心电图中的一个波峰,代表心脏舒张期的重极化过程。
4. PR间期:从P波的起始到QRS波群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反映了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5. QT间期:从QRS波群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反映了心室收缩和舒张的时间。
6. ST段: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之间的时间段。
它代表了心室收缩结束到舒张开始之间的时间。
7. ST段改变:ST段的形态偏移或抬高,可能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征象。
8. ST段抬高:ST段的上升超过基线水平,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
9. ST段压低:ST段的下降低于基线水平,可能是心肌缺血的征象。
10. T波倒置:T波倒置通常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征象之一。
11. 心动过速:心电图上显示的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心肌病变、药物作用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12. 心动过缓:心电图上显示的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心房传导障碍、心室传导障碍或药物作用引起的。
13.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和心房颤动等异常的心脏节律。
14.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15.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细胞缺血和坏死。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和间期,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治疗。
因此,了解心电图中的常见名词及其含义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心电图的解析名词解释
![心电图的解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631a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c.png)
心电图的解析名词解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像,用于评估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变和监测治疗效果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在心电图图像中,有一些常见的名词和解释,以下将对其进行解析。
1. 心脏电活动(Cardiac electrical activity):指心脏内发生的电流和电压的传播过程。
心脏电活动的正常传导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2. 心脏节律(Cardiac rhythm):指心脏收缩和舒张之间的节奏或规律性。
心律可以分为正常心律和不正常心律。
正常心律是指心脏以恒定的频率和序列进行收缩和舒张。
不正常心律可能包括心律过缓、心律过速、心律不齐等。
3. 心跳(Heartbeat):指一次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电图上的每个心跳称为一个心搏波(R波),它标志着心脏的起始和结束。
4. 导联(Lead):指将电极放置在特定位置以记录心电图的过程。
常见的导联有12导联,包括标准导联(I、II、III)、偶联导联(aVR、aVL、aVF)、胸部导联(V1-V6)等。
5.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指心脏的起搏点在窦房结(心脏起搏的自律性最高的点)产生并正常传导的心律。
窦性心律通常是健康心脏的正常表现。
6. 心律失常(Arrhythmia):指心脏节律的异常。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多种类型。
心电图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心律失常。
7. P波:指心脏组织在窦房结正常起搏时产生的电活动。
P波表征心房收缩。
8. QRS波群:指心脏的心室肌群起搏和传导的电活动。
QRS波群包括Q波、R 波和S波,表征心室收缩。
9. ST段:指QRS波群结束后,T波开始之前的水平段。
ST段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10. T波:指心脏肌肉复极化的电活动。
T波表征心室舒张。
11. QT间期:指从心室肌开始收缩到完全恢复复极化所需的时间。
QT间期的延长可能与心律失常风险增加有关。
心电向量图VCG诊断资料:4-第四讲 心电向量图P-QRS-T环分析
![心电向量图VCG诊断资料:4-第四讲 心电向量图P-QRS-T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a5235efd0a79563d1e7249.png)
第四讲心电向量图P-QRS-T环分析正常情况下,心脏在每一心动周期内除极先后相继产生P环、QRS环与T环。
一份完整的VCG,应该记录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括P环,QRS环与T环。
P环是心房除极产生的向量环,QRS环是心室除极产生的向量环,T环是心室复极产生的向量环。
每种环都有特定的形态、运行方向与方位、一定的振幅、运行速度及时限。
正常VCG三个环的起点与终止点都在原点上,即在X、Y、Z轴的交点上,如果高度放大,O点、J点则一般没有回到E点(原点)上。
异常VCG一部分即使没有放大,其O点、J点也没有回到E点上。
即P环的终点(O点)不与E点重叠,出现E-O向量,或称Ta向量,在ECG上表现为P-R 段抬高或压低;QRS环的终点(J点)没有回到O点,出现O-J向量,或称ST 向量,在ECG上表现为ST段抬高和压低。
下面就正常及异常P环、QRS环与T环一般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一、P环分析1、P环一般特征P环是左右心房除极产生的向量环,其各面形状都不规则,一般长度大于宽度,总时限<110ms(有用<100ms)。
它由3个主要综合向量组成,如下图:1-37 心房除极顺序与P波形成示意图窦房结发出的激动经前、中、后结间束使心房进行除极。
除极向量按时间先后一般分成3个部分。
先是右房除极产生除极向量P1,指向左、前、下;接着房间隔及其邻近心房肌除极产生的综合向量P2(相当右边P波顶部重叠部分),如果P波呈切迹,就是切迹前后部分;最后激动经前结间束的分支巴氏束传导使左房除极,产生的左房除极向量P3,指向左、后、下。
下面图片就是P环各面形状示意图:1-38 正常P向量环与心电图P波形态示意图各面P环特征如下:额面:一般呈长条形,稍不规则,多呈CCW转,先向前,再向左向后。
一般位于左下方,最大P向量在+30°~+90°间(平均60°),振幅应<0.2mV。
横面:P环最小,可呈各种形状,多呈逆时钟运行或“8”字型运行,运行方向先向前,再转向左后。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电轴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电轴](https://img.taocdn.com/s3/m/8b70a0b20b4c2e3f572763f6.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T波电轴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T波电轴”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波电轴
指额面T波的平均电轴。
在心室肌除极正常的情况下,测量T波电轴可以判断T 波是否异常,此时若有异常,即可判断为原发性T波改变。
此外,T波电轴的测定是测量R-T夹角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由于T波圆钝,幅度较低而占时较长,因此T波电轴的测量需用测量T波面积的方法才较合理。
理论上测量面积需用求积仪(planimeter),但实用上不方便,可用简单几何图形计算法代替,其中包括直角三角形累加、直角四角形减量及计数小方格累加等方法。
为了简便,T波电轴的测量方法有时也用测量其幅度来代替之,但只能测得大约电轴。
T波电轴偏向的划分与QRS电轴相似额面T波电轴通常在0°~+90°(包括轻度左偏)之间,多数在+40°~+60°。
T波电轴在+30°~+90°以内为不偏,+30°~0°~-90°为左偏,+90°~180°为右偏。
当T波电轴>-30°或>+90°时,T波多属异常。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https://img.taocdn.com/s3/m/c14264f1a417866fb84a8ef6.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T波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T波”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波心室复极波,在ST段之后。
T波代表左右心室肌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在心肌动作电位曲线上为3相,相当于快速复极末期,其形成系钾离子快速外流所致。
T波与ST段一样,在心电图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形态取决于T环在心电图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正常T波形态呈圆钝状,无错折或切迹,其近支由基线缓慢上升达顶点,随即迅速下降,故T波两支不对称,近支坡度较远支为小。
T波的方向应该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即在Ⅰ、Ⅱ、V4~V6导联中T波直立,aVR导联T波倒置,在aVL与aVF导联中,若QRS波群主波向上且R波>0.5mV时,则T波一般是直立的,若QRS波群主波向下,则T波可低平或倒置。
Ⅲ、V1~V3导联变异较多,T波可为直立,平坦、双相或倒置。
V3导联通常多直立,若V3导联T波倒置,其倒置深度不应超过0.25mV,最多也不应超过0.40mV,且V1、V2导联不应有直立的T波。
幼儿的V1~V3导联的T波甚至V4导联的T波可以倒置,此又称为*幼年型T波。
T波的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应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10。
T波高耸一般说来无重要意义,但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T波高耸鉴别(可动态观察)。
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mV,但V1导联的T 波不应超过0.4mV。
aVL、aVF导联的T波可高达0.4~0.5mV,aVR导联的T波可深达0.6mV。
T波的时间正常时为0.05~0.25s,但临床意义较小,很少分析。
T波的各种形态。
心电图学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学心电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c12a06a8956bec0975e378.png)
也可测算Ⅰ和III的QRS振幅的代数和
值通过查表直接求得心电轴。
RI=+9
R III =+8
I
qI=-1
s III =-2
如I 的QRS的代数和8,III导联的代数和为6时
I 0°
°
+120° III
OA +55 °
II +60°
3.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30°~ +90°为正常心电轴可变动范围。
R
R’
S’
QS
QS
用英文大写字母(Q、R、S)表示,波幅 较小的波用英文小写字母(q、r、s)表示。
qR
qRs
Rs
R
rsR’
rS
RS
rSr’ Qr
M
d. 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
别形成ST段和T波。 ST段是在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 个平段。 T波是在ST段后出现向上或向下的一个圆钝 而较大的波。
箭矢
右-
+左 向量指向左
箭矢短,表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小
-
上
右
+左
下
向量指向左 下箭矢长,表示
向量大
2. 综合心电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 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 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 亦较复杂,然而一般按下列原理合成“心电 综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
c. 心房复极尚未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振幅 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由于探查电极的位置不同, QRS波在各导 联轴上所形成的心电图的波形也不一样。 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命名。首先出现的基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R在T现象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R在T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18f446e4b73f242326c5f3d.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R在T现象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R在T现象”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R在T现象
亦称“T波截断现象”。
多属特早型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出现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之上,即落在T波顶峰之前30ms处时,称为R在T现象。
此种室性早搏又称为“R在T型室性早搏”。
由于T波顶峰之前30ms处为心室易损期,因此R在T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如同时室早呈频发性、连续成对出现、或多源性、或伴有Q-T间期延长者,R在T现象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但是后来发现普通人群中也可出现这类警戒性心律失常,且长期随访并不能证实有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
这是因为Lown分级的主要依据为CCU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电监护资料,而在普通人群和非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情况则很相同,这说明将Lown分级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的指南显然是不恰当的。
临床上可将R落T现象分为*A型R在T现象和*B型R在T 现象两种。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高耸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高耸](https://img.taocdn.com/s3/m/278692ee561252d380eb6ef6.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T波高耸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T波高耸”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波高耸
当T波的振幅在肢体导联上超过0.5mV,或在心前导联超过1.0mV,即可称为T波高耸。
T波高耸可见于许多病理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钾血症,但也可见于正常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要结及过早复极综合征。
对T波高耸要结合临床基础情况综合进行判断,观察T 波高耸有无症状,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
正常变异的T波高耸可具有如下特征:(1)多见于心前导联,可伴有R波增高,ST段凹面抬高(J点上抬),V6导联ST/T<25%;(2)休息或口服钾盐可使升高的T波暂时恢复正常;(3)无任何症状,长期随访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高血钾症(血清钾8.4mmol/L)所致T波高耸患者9岁,急性肾功能衰竭。
图示窦性心律,频率95次/min,P-R间期0.20s,QRS波群时间0.15s,Q-T间期0.36s。
Ⅱ导联的R波降低,S波加深而宽。
T波高尖,达10min,基底部变窄,其T波高耸为高血钾症所致。
心电图学知识点
![心电图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58f6f39b89680203d825d0.png)
心电图学知识点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㈠心电产生原理
⑴静息电位:以细胞膜外的电位为 0,则细胞内电位稳定在-90mV 左右,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
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⑵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⑶除极: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荷,膜内变成正电荷,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2.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㈠心电图导联
⑴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
⑵单极肢体导联:aVR 导联、aVL 导联、aVF 导联
⑶单极胸导联:
V1 导联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5 导联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V9 导联 脊柱左缘与 V4 同一水平
V2 导联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6 导联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V3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3 对应部位
心室全部去极化的时间
压低不超过 0.05mV
>0.20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0.12s:预激综合征
压低或抬高:心肌损伤
注:①PtfV1:V1 导联 P 波的终末电势,正常值> - 0.003mm·s,若≤-0.004mm·s(负值增加),则见于 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②QRS 波群:正向波或负向波大于或等于 0.5mV 时用大 写字母,否则用小写字母。 ③J 点:QRS 波群的终末与 ST 段起始的交接点,代表着 心室除极结束及复极开始。 ④ST 段:抬高在 V1~V3 导联不超过 0.3mV,在 V4~V6 及 肢体导联不超过 0.1mV。 ⑤T 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1/10 T 波低平
和和后结间束。
③房室结:位于冠状静脉口及心室间隔膜部之间。
心电图学习(完整整理版)
![心电图学习(完整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fcd225ba0d4a7302763ae0.png)
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
后或上
右
左
前或下
T环
心电向量环在立体面上的投影(第一
25
次投影)
1.二次投影/肢导联 26
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2.二次投影/胸导联
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27
后
右
左
前
五、心电轴
28
心电轴常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为心室除极 过程中各瞬间向量的综合。
QRS波后又有一个暂停,即ST段,暂停后心室复极,产生T波。而心房的复极波很小,常消失 在QRS波内,一般看不到。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12
胸导联
13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一)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双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Ⅰ R
Ⅱ
L Ⅲ
QS型;V4~V6导联可见生理性q波,但不能后面导联的q波比前面导联的小。 ➢ Q波 生理性Q波<1/4R,<0.04s。 2)电压:RV5<2.5mv,RV5+SV1<3.5(女)或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任何导联正向波和
室壁激动时间(VAT)
55
QRS波群的起点到通过R波顶峰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若R波有切迹或有R’波,以最后的R波峰为准。
44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
房除极。 P 时限(宽度)≤0.11s P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方向:Ⅱ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1∶1房室传导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1∶1房室传导](https://img.taocdn.com/s3/m/3e80446e551810a6f4248617.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1∶1房室传导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1∶1房室传导”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1∶1房室传导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时房性激动所经历的一种房室间传导顺序。
心电图特征:(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1∶1房室传导,房室传导时间正常或延迟:指每一个心房激动后都跟随一个下传的QRS波群。
这种形态的房室传导通常发生在速率较慢(<200次/min)时。
在成人当速率大于200次/min时常会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此属生理性干扰。
如在速率>200次/min时仍呈1∶1房室传导,则考虑有快速传导的房室旁道存在的可能性。
房速经由1∶1房室传导时,通常会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速率太快,而房室结的恢复还不完全的缘故。
(2)心房扑动的1∶1房室传导:指每一个F波都可传到心室,因而形成非常快速的心室性心律。
心房扑动伴1∶1房室传导很少见,且通常在相当慢的扑动频率才可见到。
因为房室结的不应期比心房心肌长,因此非常快的F波不可能每一个都可以通过房室结。
可能的例外情况是心房扑动并发预激综合征时,房室结的折返通道,能够使非常快速的F波以1∶1的方式传到心室。
因此,如果250次/min的心房扑动能够1∶1地传到心室,就要考虑可能合并预激综合征。
当心房扑动伴1∶1房室传导时,F-R间期通常会延长,因房室结无法传导如此快速的心房波。
有时心房扑动的F波已经发生高比例的房室传导,如4∶1或6∶1,房室传导延缓也常常还存在,这可能是因为隐匿性传导所致。
经由1∶1房室传导的心房扑动,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交替性房室传导,即长的和短的F-R间期交替出现。
心房扑动合并1.1房室传导图示心房波较尖,速率为214次/min,为F波。
所有的F波都可以下传到心室,而造成心室率为214次/min。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Q-T间期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Q-T间期](https://img.taocdn.com/s3/m/f907e00e6529647d27285295.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Q-T间期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Q-T间期”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Q-T间期
亦称“心室电收缩时间”。
是指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肌除极及复极过程的全部时间。
Q-T间期与年龄、性别与心率有关。
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
女性常较男性和儿童略长些。
成人心率在70次/min时,QT间期不超过0.40s。
测量Q-T间期应选择QRS波群起点及T波终点清楚而无U波干扰的导联。
一般以Ⅱ导联为准。
若U波明显以致TU不易分辨时,可选择aVL导联测量Q -T间期以避免U波干扰。
室性心律不规则时,若取3~5个导联中Q-T间期的平均值,可使Q-T间期更为精确。
Q-T间期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计算法两种。
直接测量法是从QRS波起点量至T波终点,然后根据心
率、年龄与性别查表,以确定Q-T间期是否正常。
计算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Bazett公式,由Bazett于1920年提出,即,K为常数,男性为0.37,女性为0.40;(2)*校正的Q-T间期(Q-Tc);(3)*Q-T比值。
参见“附录一”。
Q-T间期或Q-T-U间期测量模式示意图。
心电图详解
![心电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d2ba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7.png)
2. P-R间期
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 除极开始的时间。
正常0.12~0.20秒。
≧ 0.22秒:见于I°AVB;
﹤0.12秒:见于预激综合征、
交界性心律。
3. QRS波群
✓ 命名: ✓ 时间:0.06—0.10″,﹤0.12″,
R峰时间: VAT(V1、V2)﹤0.04 ″ VAT(V5、V6)﹤0.05″ 。
心电图的概念:心脏每次机械性收缩之前先 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电激动可经人体组 织传到体表,因电流的强弱与方向不断的变 动,各体表的电位也不断的变动,用心电图 机从体表连续记录每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电位 曲线叫心电图。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心肌除极和复极的概念; 心电向量的概念。
掌握: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
一、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1. 静息电位:Resting member potential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心肌细胞电激动的产生
心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负电 荷,使细胞内外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除极过程——除极处心肌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 (电 穴),其前面未除极心肌细胞膜外仍然带正电和(电 源),形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产生 电流电源→电穴,并一定的方向扩展到整个心肌除极 完毕
复极过程——复极完毕心肌细胞膜外带正电荷 (电 源),其前面未复极心肌细胞膜外带负电和(电穴), 形成一对电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产生电流电 源→电穴,并缓慢向前推进使整个心肌复极完毕为止
I、II、V4~V6>1/10R 或>0.1mv。
心室快速复极时的 电位改变,呈不对称 光滑波。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v1.v2>Tv5.v6综合征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v1.v2>Tv5.v6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93d0e6a5dd36a32d737581f6.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Tv1.v2>Tv5.v6综
合征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Tv1.v2>Tv5.v6综合征”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v1.v2>Tv5.v6综
合征
正常人心前导联T环最大方位几乎平行于V4导联轴正侧,故TV4振幅最大。
一般规律是自V1至V4导联T波振幅逐渐增大,V4~V6导联T波振幅又逐渐减小。
通常Tv5.v6>Tv1·v2。
当某些因素使T环向右向前移位而致横面向量环R-T 夹角增大时,最大向量几乎平行于V1或V2导联轴正侧,致使Tv1.v2>Tv5.v6。
Tv1.v2>Tv5.v6综合征的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约为10%,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以40岁以上多见。
主要病因有:(1)冠心病:以前认为Tv1.v2>T V5·V6综合征可能是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唯一的和最早的心电图表现。
现认为,TV1.v2>Tv5.v6综合征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须结合其他心电图指标,如Tv5.v6<R/10时,方有一定价值。
(2)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者Tv1.v2>Tv5.v6可被看作左室负荷增重的表现。
(3)扩张型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患者Tv1·v2>Tv5.v6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4)左室肥厚:轻度左室肥厚Tv5.v6不一定倒置,但可表现为Tv1.v2>Tv5.v6,同时有左室高电压。
(5)正常变异:可见于青年人,尤其是女性。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倒置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倒置](https://img.taocdn.com/s3/m/b6b54766524de518964b7df6.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T波倒置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T波倒置”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波倒置当T波降至基线以下时,称为T波倒置。
正常情况下,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T波可呈倒置。
但当倒置的T波出现于Ⅰ、V5~V6导联,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且倒置T波>3mm、形态呈箭头样时,则多有病理意义。
T波倒置通常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又称为*原发性T波倒置和*继发性T波倒置。
T波倒置的原因很多,大致可见于下述情况:(1)心肌缺血,如心绞痛、冠状动脉机能不全与心肌梗死、休克、出血、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及心动过速时;(2)药物影响,常见于应用洋地黄或奎尼丁时,甚至可引起T 波切迹,也见于应用亚硝酸异戊酯、锑剂及吸烟时;(3)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右心室肥厚伴劳损;(4)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Ⅱ、Ⅲ、aVF导联的T波低平、负正双相或倒置;(5)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6)低血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胰岛素性休克、内分泌性疾患及碱中毒;(7)急性心肌炎、心包炎或某些传染病对心肌的中毒性影响,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性肺炎、传染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8)β-受体功能亢进;(9)阿一斯综合征;(10)脑卒中;(11)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囊炎等;(12)心率、心脏转位、生理及生化变异、食物的消化与操练等机械性影响;(13)心室起搏后(起搏性T波倒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工与意外低温;(14)其他,如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异位心搏或心律、早搏后T波改变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在判断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时,应结合QRS波群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来估价其诊断价值,还应注意倒置T波的形态及其有无ST段和其他波形变异,必要时需进行某些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的机能试验方有助于判定。
正常心电图学
![正常心电图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02da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0.png)
(2)有很大的帮助
①于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病)、慢性冠状动 脉机能不全等情况,可以了解心肌损害情况。
②提示心房、心室有无肥大,从而协助各种心脏 病的临床诊断。
③观察心脏病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或对心 肌有损害的药物(如酒石酸锑钾、吐根碱)在用 药过程中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④血液中电解质紊乱,如血钙过低,血钙过高, 血钾过低,血钾过高,尤以后二者有较大的帮助。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与空间心电向量环
在心电活动周期中,各部心肌除极与复 极有一定的顺序,每一瞬间均有不同部 位的心肌的心电活动,例如:心室除极 时0.01s,0.02s~0.08s的心电向量 在 某一瞬间又有众多的心肌细胞产生方向 不尽相同的电偶向量,把这些电偶向量 按平行四边形法依次加以综合,这个最 后综合而成的向量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 量。
心电图基本知识
定义:测量电极放置在心脏或人体 表面的一定部位,用心电图机记录 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连续曲线, 即为心电图
心电图反应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 和传导性,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 动无直接关系。
正常时,每次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都可以出现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P-R段、S-T段和 T-P段,P-R间期和Q-T间期及J点
3. 要有一个好的操作室。心电图机周围不 应同时使用其它电器,如电风扇、理疗机 等,以避免各种磁场造成的交流电干扰。 另外床单要勤换洗,特别是在潮湿阴雨天 气时,保持干净干燥可避免静电等干扰。
4. 认真操作,动作轻巧、思想集中,就可 避免接错导联、写错导联、贴错导联等干 扰。
总之,做好这些工作就可描记出一份较为 理想的图片来。
B.相应的心电图
0位相: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1位相: 相当于心电图的J点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电交替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T波电交替](https://img.taocdn.com/s3/m/5ca35f58c5da50e2534d7f3e.png)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T波电交替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T波电交替”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波电交替
系电交替的一种形式。
其心电图特征是T波或TU波的形态、幅度甚至极性发生交替性改变,通常每隔一次出现一次,可以是T波均直立,其振幅大小发生改变,也可以是同一导联内T波均倒置,倒置深浅交替;或隔几次心搏出现一次至几次电交替。
T波电交替可见于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心肌缺血、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应用奎尼丁或电击复律之后等。
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去极化波交替虽然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中经常可记录到,但并不是预测发生心律失常危险性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而复极化波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目前已引起广泛注意,成为心律失常研究的热点。
[医学]心电图学(一,基本概念)
![[医学]心电图学(一,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c9e10f07f1922791688e8aa.png)
三、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1ead)在电子学的原意是导线,指在 电路中连接两点的电线。
心电图导联则是指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 何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连接,就可描记心电 图,这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 称为心电图导联。其装置包括电极板和导 线。
心电图导联的安放
(一) 标准导联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肢导联的导联轴
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因为Ⅰ、П、Ⅲ和 aVR、aVL、aVF六个肢体 导联都是从额面观察导 联轴位置的,将以上六 个导联轴的方向、角度 保持不变,平行移动到 同一中心点O上,这样 可得到一个向四周辐射 状的几何图形,这六条 线每相邻两条线的夹角 为30度;这就是Bailey 六轴系统。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用线段长度表示电位 强度。
心电综合向量:
心房、心室肌激动时产生大量的心电向量,其 心电向量的总和称为心电综合向量。
心电综合向量合成方法:
①同一轴二个方向相同的向量其幅度相加; ②同一轴二个方向相反的向量其幅度相减; ③二个向量方向成一定角度时,采用“合力”原理 合成综合向量。
四、 平均心电轴
(一)平均心电轴的概念
平均心电轴亦称心电轴,简称“电轴”, 是指在额面上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 即总能量和总方向。通常用心电轴与 Ⅰ 导 联正侧端所构成角度表示心电轴偏移的方向。 正常人的心电轴常常指向左下方。心脏病变 时心电轴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
心电向量概念: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既有强度 大小,又有方向性的电偶,称为心电向量。
CL5----正极置于V5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CL6----正极置于V6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是一种双极导联。多在心脏监护病房,危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及麻醉中观察心脏情况时 使用。 每次可选择1或2个导联使用;使用时应 注意避开心脏听诊及必要的治疗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T环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T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T环
心室复极过程所产生的心电向量环称为T环。
正常空间T向量环一般为椭圆形,亦可呈狭长形或直线状。
外形圆滑,其运行速度离心支较慢,使辉点密集甚至可呈实线状;而回心支较快,辉点常稀疏可辨。
此种特点反映在心电图上使T波的前半部坡度变化较慢。
空间T向量环的方位常与QRS环相一致,故多指向左下而偏前。
正常T环运转方向也与QRS环相一致,但少数正常人,尤其儿童其运转方向可与QRS环的方向相反,在额面上较易见到。
T环的运转方向对诊断心肌缺血、损伤、心室肥大及束支传导阻滞,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T环运行时间约为260~400ms,但因辉点密集和连接而难于计算。
空间T向量环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即形成该平面T环。
(1)额面T环的运转方向可呈顺钟向亦可呈逆钟向运
转,并且偶可与QRS环的运转方向相反。
最大T向量方向指向左下,正常在4°~59°之间,平均31°。
其最大向量振幅为0.13~0.63mV,平均0.38mV。
(2)右侧面T环:其运行方向与QRS环一致,呈顺钟向运转,也见有T环明显狭窄时呈逆钟向运转的,最大T向量指向前下,正常为1.33°~101°,平均51°。
最大T向量振幅为0.01~0.63mV,平均0,32mV。
(3)横面T环:其运转方向与QRS环相同,呈逆钟向运转,偶见T环其离心支与回心支重叠呈线状。
罕见狭窄的T环呈顺钟向运转者。
最大T向量指向左前,正常在5°~68°之间,平均36°。
其振幅0.06~0.73mV,平均0.39mV。
此外各面上T环的长宽比值,正常一般大于2.5。
T最大向量与QRS最大向量比值在额面、右侧面和横面上各为0.439±0.158:0.421±0.121;0.422±0.133。
一般认为小于0.2为不正常。
正常T最大向量方位和振幅比较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