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隐孢子虫抗原CTL细胞表位预测及多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0,18(2):41-46Chinese Journal of Ani m al I nfecti ous D iseases ・研究论文・
微小隐孢子虫抗原CT L细胞表位预测及多表位
基因的原核表达
李 艳1,2,陈兆国2,聂 奎1,米荣升2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4;2.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
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摘 要:应用多个服务器对微小隐孢子虫(C ryptosporidium parvum)候选疫苗抗原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存在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C D8+cyt ot oxic T ly mphocyte,CD8+CT L)表位。
从6种常见的免疫效果较好的候选疫苗抗原基因中选出10个分值较高的表位基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多表位基因,进行人工合成,表位之间用柔性氨基酸GGGGS或GPGPG链接,命名为CpCTL10。
将该多表位基因重组入高效融合表达载体pET228a(+),获得重组质粒pET228a(+)2CpCT L1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 DS2P AGE、W estern bl ot分析。
结果显示,CpCTL10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5.3%,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75.1%。
W estern bl ot分析显示表达产物能与感染隐孢子虫的鼠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多抗原多表位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表位预测;多表位基因;原核表达;抗原性
中图分类号:S8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6422(2010)022*******
PRED I CT I O N O F CTL EP I TO PES O F CR YPTO SPOR I D IUM
PARVUM ANT I GENS AN D PR O KARYO T I C EXPRESS I O N
O F A M U L T I2EP I TO PE GENE
L I Yan1,2,CH EN Zhao2guo2,N IE Kui1,M I R ong2sheng2
(1.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w est U niversity,Chongqing400714,China;
2.A ni m al2borne Food Safet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 cade m 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 aboratory of A ni m al
Parasitology of the M inistry of A griculture,Shanghai V 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CAAS,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The CD8+cyt ot oxic T ly mphocyte(CD8+CT L)ep it opes of C ryptosporidium parvum vaccine candidate antigens were p redicted by bi oinf or matics s oft w ares.A multi2ep it ope gene CpCTL10contained ten ep it opes with high scores that were selected fr om6vaccine candidate antigens and were designed by linking flexible a m ino acids(GGGGS or GPGPG)bet w een ep it opes.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above multi2ep it ope gene CpCTL10was synthesized and linked int o p r okaryotic exp ressi on vect or pET228a(+).The recombinant p las m id pET228a(+)2CpCT L10was transfor med int o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competent cells with inducti on of I PTG.The exp ressed recombinant p r otein was analyzed by S DS2P AGE and W estern bl o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 r otein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18k Da was exp ressed mainly in inclusi on bodies.The recombinant p r otein accounted f or app r oxi m ately55.3%of the t otal p r otein and75.1%of the purified bacterial p r oteins.
收稿日期:20102032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10A207);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0B05);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5]第324号)作者简介:李艳,女,硕士研究生,预防兽医学专业
通讯作者:陈兆国,E2mail:zhaoguochen@
・42
・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年3月
W estern bl 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 ressed p r otein could be s pecifically recognized by the antisera fr om C.parvum infected m ice,indicating its str ong antigenicity.
Key W ords:C ryptosporidium parvum;ep it ope p redicti on;multi2ep it ope gene;p r okaryotic exp ressi on;antigenicity
隐孢子虫病(cryp t os poridi os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中,可引起自限性腹泻[1],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艾滋病(A I D S)病人中,可导致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疾病[2]。
该病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一,并被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 or D isease Contr ol and Pre2 venti on,CDC)列入新发传染病。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绝大多数抗生素、抗寄生虫药均无效,因此隐孢子虫病的免疫预防研究就愈发显得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寄生虫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隐孢子虫疫苗候选分子的鉴定、基因克隆及表达等研究取得了较快发展,已报告了约30种有希望的疫苗候选分子。
目前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几种与入侵机体紧密相关的虫体表面蛋白[324],但单一疫苗候选分子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526]。
其原因可能是隐孢子虫基因组巨大,生活史复杂,抗原种类繁多,抗原的免疫机制不清,导致单一抗原、单一表位保护效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国际寄生虫学界兴起了利用抗原表位预测工具,开展抗原表位预测,构建多表位疫苗(multi2ep it ope vaccine)的热潮,而且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在抗疟疾多表位疫苗研制领域,已设计合成了多个基因工程疫苗和合成肽疫苗,取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不少已进入Ⅱ期甚至Ⅲ期临床试验[7210],但是目前在隐孢子虫尚无这方面的报道。
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 ot oxic T ly mphocytes,CT L s)在抗细胞内病原的保护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隐孢子虫的免疫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关,有学者认为CD8+T细胞可能在牛抗微小隐孢子虫(C ryptosporidium parvum)感染中起重要作用[3],因此对隐孢子虫CT L表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微小隐孢子虫候选疫苗抗原与宿主MHCⅠ类分子H22Kd、H22Ld和H22Dd结合的表位分别进行预测,筛选出10个得分较高的表位序列进行串联,将该多表位基因重组入pET228a(+)进行原核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验证,旨在为隐孢子虫多抗原多表位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 T4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
B am H I和H indⅢ、pMD218T载体购自TaKaRa 公司;DNA胶回收试剂盒购自AxyPrep;I PTG购自上海浩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 gG多克隆抗体、DNA Marker、蛋白质分子质量标准购自TI A NGEN公司;大肠杆菌DH5α、BL21(DE3)和pET228a(+)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保存;鼠抗微小隐孢子虫血清由实验室自制。
1.2 微小隐孢子虫CTL细胞表位预测 从文献中查找目前报道的潜在的微小隐孢子虫候选疫苗抗原,记录其Gene Bank登录号,从NCB I中下载相关蛋白序列。
运用表位预测服务器SYFPE I T H I(htt p://www.syfpeithi.de/home.ht m)、Pr oPred2Ⅰ(htt p://www.i m tech.res.in/raghava/ p r op red1/)和Net M HC3.0(htt p://www.cbs.dtu. dk/services/Net M HC/),分别对微小隐孢子虫各个抗原的可能产生9个氨基酸残基的H22d(包括H22Kd、H22Ld和H22Dd)限制性CT L表位进行预测。
具体方法为:预测H22Kd、H22Ld限制性表位时,将抗原氨基酸序列分别输入服务器,保存SYFPE I TH I预测分值大于20的9肽;同时保存ProPred2Ⅰ返回结果的前15位;寻找二者的重复序列。
按照文献[11]报道的方法,计算两者所含MHCⅠ类分子结合9肽的得分并排序,选取得分明显大于其他肽段的序列。
同时结合Net M HC3.0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预测H22Dd限制性表位时,保存ProPred2Ⅰ返回结果的前15位,结合Net M HC3.0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3 微小隐孢子虫CTL多表位基因的设计和合成 从目前研究较多的微小隐孢子虫候选疫苗抗原CP15、gp15/45/60、GP900、cpa135、T RAP2
第18卷第2期 李 艳:微小隐孢子虫抗原CT L细胞表位预测及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43
・
C1、CP15/60中选取10段预测分值较高的CT L 表位串联在一起,表位之间用柔性氨基酸GGGGS 或GPGPG链接;5θ端依次加上保护性碱基CCAAT、酶切位点B am H I、kozac序列、起始密码子(ATG)、防错位保护碱基GCT;3θ端加上保护性碱基CCAAT,酶切位点H indⅢ、终止密码子TT A,将该基因命名为CpCTL10。
序列由上海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并连接到p MD218T载体上,命名为pMD2CpCT L10。
1.4 微小隐孢子虫多表位基因的克隆和表达1.4.1 微小隐孢子虫多表位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取pET28a(+)质粒和p MD2 CpCT L10质粒,分别用B am H I和H indⅢ双酶切,回收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用T
4
DNA连接酶连接。
连接产物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菌落。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1.4.2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将鉴定正确的BL21(DE3)转化菌培养至D600nm达0.5左右时,以终浓度为 1.0mmol/L的I PTG诱导7h,期间每隔1h取样。
将表达产物进行15%S DS2 PAGE电泳,观察蛋白表达。
取IPTG诱导7h 的表达菌,液氮冻融3次并进行超声波裂解,收集上清液,沉淀加8mol/L尿素溶解,离心后分别收集尿素上清和沉淀,分析重组蛋白的存在形式。
1.4.3 重组蛋白的纯化 诱导表达的菌体用1×结合缓冲液(0.5mol/L NaCl,20mmol/L Tris2HCl,5mmol/L咪唑,pH7.9)充分悬浮,冻融超声裂解后离心收集包涵体,用含尿素的结合缓冲液重悬,离心后取上清。
经N i2NT A H is B ind Resin层析柱进行分步洗脱并收集含目的蛋白的洗脱液,对纯化的蛋白进行S DS2P AGE鉴定。
1.5 重组蛋白的W estern blot分析 重组蛋白经S DS2P AGE电泳后,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进行免疫印迹检测。
将NC膜浸在含50g/L 脱脂奶粉的磷酸缓冲液P BST中,室温封闭2h,用P BST洗涤后,将NC膜与1∶200稀释的鼠抗微小隐孢子虫血清温育1h,洗涤后再用稀释度为1∶1000的HRP标记的羊抗鼠I gG温育1h,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溶液显色。
2 结果
2.1 微小隐孢子虫CTL疫苗候选抗原表位预测 从文献报道中收集到31个隐孢子虫疫苗候选抗原,对其进行抗原表位预测,共获得H22d型CT L表位226个。
其中H22Kd型CT L表位136个、H22Ld型CT L表位69个、H22Dd型CT L表位21个。
2.2 微小隐孢子虫CTL多表位基因的设计和合成 从6个研究较多的疫苗候选抗原中选取10段预测分值较高的CT L表位,设计合成了1条编码137个氨基酸的多表位基因,加上保护性碱基、酶切位点、kozac序列、起始密码子、防错位保护碱基及终止密码子,全长442bp,命名为CpCTL10。
图1 重组表达质粒pET228a(+)2CpCT L10
的双酶切鉴定
F i g.1 I den ti f i ca ti on of pET228a(+)2CpCT L10
d i gested by restr i cti on enzym e
1:pET28a(+)2CpCT L10的H indⅢ和B am HⅠ双酶切产物;M:DNA分子量标准(M arkerⅣ)
1:pET228a(+)2CpCT L10digested by restricti on enzy me H indⅢand B am HⅠ;M1:DNA M arker I V 2.3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重组表达质粒pET2 28a2CpCT L10经H indⅢ和B am HⅠ双酶切鉴定正确(图1)后转化BL21(DE3)菌,经I PTG诱导7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图2),S DS2P AGE分析蛋白的分子质量与预计的18ku相近。
BandScan软件分析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5.3%,主要为包涵体表达。
表达产物经H is亲和层析树脂纯化,获得了较纯的目的蛋白(图3)。
BandScan软件分析显示,融合蛋白约占纯化后总蛋白的75.1%。
・44
・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年3
月
图2 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S D S2PAGE电泳分析
F i g.2 S D S2PAGE results of the d i fferen t stra i n expressi on products of reco m b i n an t
1:重组质粒转化菌未诱导产物;2~9:不同株I PTG诱导7h表达产物;M:蛋白质标准分子量1:Supernatant of recombinant p las m id transferred bacteriu m bef ore inducti on;229:D ifferent strain
induced7hours with I PTG;M:Low2molecullar p r otein M
arker
图3 纯化的表达产物S D S2PAGE电泳结果
F i g.3 S D S2PAGE electrophoresis result of the
pur i f i ed expressed reco m b i n an t prote i n
1:纯化后的融合蛋白;M:低范围蛋白质分子量标准1:Purified fusi on pr otein;M:Lo w2molecular pr otein
Marker
图4 表达产物的W estern blot分析
F i g.4 W estern blot ana lysis of the expressed products 1:重组质粒转化菌未诱导产物;2:重组质粒转化菌诱导产物;M:低范围蛋白质分子量标准
1:Reco mbinant plas mid transferred bacteriu m bef ore inducti on;2:Reco mbinant plas mid transferred bacteriu m induced with I PTG;M:Lo w2molecular p r otein Marker
2.4 重组蛋白的W estern blot分析 结果显示,重组蛋白CpCT L10(reco mbinant CpCT L10, r CpCT L10)蛋白与鼠抗微小隐孢子虫血清出现特异性反应(图4)。
3 讨论
在以往的隐孢子虫疫苗研究中,人们通常利用单一的一个隐孢子虫抗原基因或其表达产物来研制和发展疫苗,但是,此类疫苗并未获得满意的免疫保护效果。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隐孢子虫生活史复杂,包含多个发展阶段;抗原种类繁多,不同阶段表达的蛋白不同,单一的抗原无法彻底阻断病原在宿主体内的生活周期。
使用多抗原疫苗时,由于载体容量有限,而且大分子蛋白可能会造成动物免疫病理反应,所以在单一载体中加入多个抗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多
第18卷第2期 李 艳:微小隐孢子虫抗原CT L细胞表位预测及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45
・
表位疫苗突破了这一瓶颈,能同时携带多个目标抗原的相关表位,以期达到协同作用,提高免疫保护效果,因此也称鸡尾酒式疫苗。
它是近年来疫苗研究的新方向,已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癌症和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研究[12]。
贾雷立等[13]以H3、H9亚型流感的HA抗原表位及流感病毒的其他主要抗原NP、NA、M表位基因为基础,构建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表达出流感病毒多表位抗原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Tu mengargal等[14]将筛选出的皮肤淋巴瘤T 表位与Th表位一起接种患者,恶性细胞几乎全部受到抑制并在血液中检测到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的CT L细胞;Patarr oyo等[7]研制的复合多价45肽疫苗SPf66是第一个成功的抗疟疾(malaria)疫苗;Amon等[15]用随机肽库技术筛选法鉴定了3个血吸虫模拟B表位,偶联BS A接种小鼠,减虫率与接种灭活虫体的阳性组基本一致。
在隐孢子虫病研究方面,国内外尚无类似多表位疫苗研制的报道。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尝试从多个免疫效果较好的微小隐孢子虫抗原中选取T细胞表位,构建高效多表位复合疫苗。
蛋白质抗原表位选择是表位疫苗研制的重要前提。
其中T细胞抗原表位获取方式主要有4种:化学与生物学筛选法、肽探针扫描技术筛选法、随机肽库技术筛选法、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细胞表位。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的开展,表位数据种类和数量的积累,表位的预测技术已日趋完善。
与传统获取表位方法相比,表位预测能极大地减少实验工作量,节约研究经费,加快研究进展。
CT L表位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抗原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特性的预测方法,包括结合基序法、矩阵法、人工神经网络、隐马尔可夫算法等;另一种是针对抗原加工处理过程的预测方法。
其中,抗原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特性的预测技术比较成熟,常用的工具有SYFPE I T H I、B I M AS、Pridict、MHCPred等。
SYFPE I THⅠ是由Ra mmensee等开发的,是根据MHC配体和结合肽模体方案设计的算法,其中包含了各种人、小鼠及大鼠的MHCⅠ类分子表位的预测[16]。
Pr oPredⅠ是由Singh等开发,是基于量化矩阵的方法来计算预测肽结合的积分值,该服务器可进行47个MHCⅠ等位基因分子结合肽的预测[17]。
近年来,这两种算法都成功地用于大范围抗原CT L表位的鉴定[18]。
Net M HC3.0是由Buus等开发,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CT L表位进行预测[19]。
由于数据库和算法的差异,会导致不同服务器预测的结果存在不同。
Schonbach等[20]研究发现,将多个服务器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表位预测的准确性。
本文采用Pr oPredⅠ、SYFPE I T HⅠ、Net M HC3.0等3个算法和数据库各异的服务器对微小隐孢子虫的H22d CT L表位进行综合预测,选择几个服务器预测结果均比较理想的表位作为候选肽段,提高了筛选到有效表位肽的几率。
由于大部分能与MHC2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都有严格的长度,一般为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9肽最为常见,因此本研究只对可能产生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T L表位进行预测。
H22Dd限制性CT L表位只有Pr oPred2Ⅰ和Net M HC3.02个服务器可用,因此本研究只保存这2个服务器返回结果的前15位来筛选重复9肽序列。
在表位串联上,本研究采用直接串联表位的方法构建多表位疫苗,即直接将多个表位首尾相连形成聚合表位,将编码该复合表位的DNA序列重组入表达载体,来表达多个保护性抗原表位。
表位直接串联是最直接的多表位疫苗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表位的免疫原性。
年丛华等[21]将刚地弓形虫(Toxoplas m a gond ii)主要抗原S AG1、GRA1、ROP2和GRA4的表位串联起来研制多表位核酸疫苗,发现该疫苗可引起重要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并能延长致死剂量弓形虫RH 株速殖子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
在各个表位之间,本实验根据文献报道在10个表位肽间加入接头序列GGGGS[22]或GPGPG[23],使各个抗原表位在空间上互相独立,防止多肽分子由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阻碍其和MHC分子的结合,同时适当提高免疫肽分子量,以增强蛋白的免疫原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在综合考虑了候选疫苗抗原种类、表位组合、表位间连接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后,人工合成了一个包含10个CT L表位的多表位基因CpCTL10,并成功地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初步分析显示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构建抗隐孢子虫的多抗原多表位疫苗打下了基础。
・46
・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年3月
参考文献
[1]D uPont H L,C happell C L,S terling C R,et a l.The
infectivity of C ryp tosporidium pa rvum in healthy
volunteers[J].N Engl J M ed,1995,332(13):855
-859.
[2]C olford J M J r,Tager I B,H irozaw a A M,et a l.
C ryp tosporidiosis am ong patients infected w ith hum an
i m m unodeficiency virus.Factors related to sym p tom atic
infection and survival[J].Am J Ep idem iol,1996,
144(9):807-816.
[3]何宏轩,张西臣,张明政,等.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
究现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
(2):44-49.
[4]B oulter2B itzer J I,L ee H,Trevors J T.M olecular
targets for detection and i m m unotherapy in
C ryp tosporidium pa rvum[J].B iotechnol A dv,2007,
25(1):13-44.
[5]何宏轩,张西臣,顾为望,等.微小隐孢子虫表面抗
原C P23DNA疫苗免疫山羊诱导免疫应答及保护性
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6(6):625-627.
[6]薛霞,张西臣.微小隐抱子虫Cpgp40/15基因的真
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20-39.
[7]Patarroyo M E,Am ador R,C lavijo P,et a l.A
synthetic vaccine p rotects hum ans against challenge
w ith a sexual blood stages of P lasm odium fa lcipa rum
m a la ria[J].N ature,1988,332(6160):158-161.
[8]T ine J A,L anar D E,Sm ith D M,et a l.N YVA C2
Pf7:a poxvirus2vectored,m ultiantigen,m ultistage
vaccine candidate for P lasm odium fa lcipa rum m alaria
[J].Infect I mm un,1996,64(9):3833-3844.
[9]Shi Y P,H asnain S E,Sacci J B,et a l.
I mm unogenicity and in vitro p rotective efficacy of a
recom binant m ultistage P lasm odium fa lcipa rum
candidate vaccine[J].Proc N atl A cad S ci U SA,
1999,96(4):1615-1620.
[10]A udran R,C achat M,L urati F,et a l.Phase I
m alaria vaccine trial w ith a long synthetic pep tide
derived from the m erozoite surface p rotein3antigen
[J].Infect I mm un,2005,73(12):8017-8026. [11]Panagiotopoulos C,Q in H,Tan R,et a l.Identi2
fication of aβ2cell2specific HLA classⅠR estricted
ep itope in type1diabetes[J].D iabetes,2003,52
(11):2647-2651.
[12]方钟,罗文新,夏宁邵.表位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86-91. [13]贾雷立,金宁一,金扩世,等.猪流感复合多表位
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表达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
学杂志,2006,19(4):333-335.
[14]Tum enjargal S,G ellrich S,L innem ann T,et a l.
A nti2tum or i m m une responses and tum or regression
induced w ith m i m otupes of a tum or2associated T cell
ep itope[J].Eur J I mm unol,2003,33(11):3175
-3l85.
[15]A rnon R,Tarrab2Hazdai R,S tew ard M.A m i m otope
pep tide based vaccine against Schistosom a m anson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I mm unology.
2000,101(4):555-562.
[16]R amm ensee H,B achm ann J,Emm erich N P,et a l.
SYFPEITH I:database for M HC ligands and pep tide
m otifs[J].I mm unogenetics,1999,50(324):213
-219.
[17]S ingh H,R aghava G P.Prop rde1:p rediction of
p rom iscuous M HC class2Ⅰbinding sites[J].
B ioinfor m atics,2003,19(8):1009-1014.
[18]冯新港.免疫信息学原理及其应用[M].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4.
[19]B uus S,L auem oller S L,W orning P,et a l.
Sensitive quantitative p redictions of pep tide2M HC
binding by a’Q uery by C omm ittee’artificial neural
net w ork app roach[J].T issue A ntigens,2003,62
(5):378-384.
[20]SchonbachC,Kun Y,B rusic V.L arge2scale co mputa2
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H I V T2cell ep itopes[J].
I mm unol C ell B iol,2002,80(3):300-306.
[21]C ong H,G u Q M,Yin H E,et a l.M ulti2ep itope
DNA vaccine linked to the A2/B subunit of cholera
toxin p rotect m ice against Toxop lasm a gondii[J].
V accine,2008,26:3913-3921.
[22]H ou Y,G u X X.D evelopm ent of pep tide m i m otopes
of li pooligosaccharide from nontypeable H aem ophilus
influenzae as vaccine cadidates[J].I mm unol,2003,
170(8):4373-4379.
[23]L ivingston B,C ri m i C,N ewm an M,et a l.A
rational strategy to design m ultiep itope i m m unogens
based on m ultip le Th lym phocyte ep itopes[J].J
I mm unol,2002,168(11):5499-5506.。